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0 16:31: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把握好教材是基础,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是关键,这是我上完了这节课后最大的收获。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而练习课常见的形式单调、内容直白、活动平淡、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用好多时间来算啊写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探究思索能力。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选择了充满生活原味、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从谈话激趣引入,口算突显计算方法,涂一涂明算理,到各种变式计算,综合应用,让学生在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明白分数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数乘法从生活中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无疑使学生变得爱练想练。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课堂教学往往显得过于严谨而周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一点是预设的优点,同时也是预设的不足之处。虽然预设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上好课的决定条件,更不是上好一节课的唯一条件。教师预设过程中不能充分想象课堂当中所发生的一切,必须随时的发现,甚至是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并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学生涂一涂理解分数乘法算理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图示方法,而我只认同自己头脑中预设的那种,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学习结果的呈现也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

  2、教学中,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丢失课堂中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没有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强化学科知识,深刻领会教材,用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 ”;“知1 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 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练乘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在分数与整数相乘中课分成学生理解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分数则引导学生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所以教学起来要注重每一堂要教的是什么?怎么教?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习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习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小学数学的学习能力我认为主要是要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这节课中主要承载着对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引领同时也是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一个途径。在翟主任、陈校长、班老师还有全年级组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顺利的完成了这项任务。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收获。

  一、目标定位给一节课带来巨大的变化。

  刚开始备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放在解决“红萝卜地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上“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检验与总结”仅仅局限在一道题的解答上,后来经过大家的指导做了调整,把课前研究改成了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就是给出一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二个就是出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选择哪些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这样就很明显的体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阅读信息联想问题”和“聚焦问题,寻找相关信息”使得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局限解答问题上,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感悟和总结分析。从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老师与学生要用亲和力。

  试讲的过程中不断的涌现出我上课中的种种问题,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语言生硬”和“眼神往上看”讲课中与学生距离很远。陈校长说的非常正确我之所以出现这种就是因为平常上课与学生的交往。近几年我都在半路接班,接班的`滋味很难受,每次都得费很大的功夫才能让学生原有的坏习惯和行为又算改变,接班时随着对学生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的坏毛病也就随之而来,想一想我都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在我的眼里更多的是学生坏毛病,很少能够看到哪个学生方方面面都好,所以每次上课或遇到事情都会很严肃的跟他们交流,说话也就生硬。这样的说话习惯在公开课上就显得那么不协调,尤其是用其他班的学生上课,师生之间什么都是陌生的,我的课堂语言显得好乏味。经过这次讲课我想我应该改变一下自己,不仅仅做一个严肃的教师,更好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学习上不应因为知识不懂或不会而给予批评,如果态度不好必须严厉批评,对待学生要针对事情区别对待,该严厉时严,上课讲解题目时要温和一些,走进学生能够进行眼神的交流。

  三、备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你有多少花哨的教学环节,而是在于你能否抓住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因势利导。这节课我采取的是课前研究课上汇报交流的形式,要想讲好这样的课,必须对学生了如指掌,既了解学生的研究报告写成什么样,更要知道学生能否讲出来,讲的怎么样?如果知道应该指导到什么程度,指导过了就假了,如果任其自然课上就很可能完不成任务,很难拿捏。我试讲了3遍,用了三个班,每个班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到了四班时,学生优秀表达能力又强,这节课最后上完感觉有些太简单,又一次没能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所以即使是同一节课在不同的班级中上,应该处理的方式,及达成的目标都应该有所不同。所以上好一节成功的课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备课时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不应该仅仅放在教学设计上。

  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磨练,这次活动展示了自己的优点更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这次能够激励我,慢慢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能为,不断的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1.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也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对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用线段图或其他方式的示意图帮学生理解“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二分之一”。

  3.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学生理解了6的二分之一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6个苹果的三分之一是多少”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解决起来水到渠成。

  4.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予以学生开放的空间,从复习中选数计算到用不同的方法解应用题,到练习中求小兰、小强的年龄,始终将学生置于享有充分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置于生动活泼、极富个性的数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教学中以小组合作为主,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6.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通过用多种方法解题并进行比较,让学生亲身体会乘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另外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而且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

  分析教学内容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备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乘关系即可,只是这个相乘的关系要有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时我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予以检测,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进行单位互化,如:2/5时=( )分 1/5吨=( )千克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解决教材上提供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地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在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优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大部分学生都能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本单元是分数乘法,而《分数乘法(一)》只是其中最基本的知识点,本节课是分数乘以整数,也就是求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先复习整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为学生的新知打下伏笔,在探究新知时,学生对3个1/5是多少理解起来就很简单了,计算的时候学生虽然不会,但懂得用加法来算,过渡到乘法,学生自然明白了结果,在适当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乘法,得到什么样的规律时,学生说出:方法是分母不变,分子乘以整数做分子。

  对于课本出现的总结“分母不变”。我觉得不够严谨。因为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线约分,所以不能说分母不变。

  在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沟通了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学生从加法计算的角度尝试计算分数乘以整数。学生根据图形理解了为什么分数乘以整数的算理,明白3/5就是3个1/5,再乘以3就是9个1/5,也就是9/5.在次,追问;为什么分母不变呢,因为分数单位没有变,所以分母不变、为什么分子却发生了变化呢?那是因为,原来的分子3表示有3个分数单位,再乘以3,就有这样的9个分数单位,所以分子是3×3=9.这样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理解了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计算。

  遗憾的是:原以为这是一节很简单的课,但学生在看图写算式时,居然会把阴影部分写成整数。还有的学生居然把整数写成分母,说明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依然没有透彻。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本周学习了分数乘法,从分数乘整数到分数乘分数,从意义到计算,相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内容来讲,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但从作业情况来看,在分数乘法的计算中还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计算结果不能约分成最简分数。像9/15,16/24,3/72,35/56等这些比较常见的分数,部分学生竟然不知道该怎么约分,找不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另外一种情况是,在计算过程中,约分之后又与另一个分子或分母有公因数的,往往忘记约分或看不到约分。

  对策:熟记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去寻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例如35/56,就想5、7三十五,7、8五十六,这样就可以看出能用7去约分,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

  2、计算过程中,让分子和分子进行约分的。

  例如:7×7/10=1/10,让7和7约分。

  对策:赋予算式一定的情境或故事,比如我在讲的过程中这样说:在计算中这个分数线相当于战场上的分界线,分子和分母分别是交战的双方,你想,打仗时只能去和对方的敌人对打,而不能窝里斗,打自己人。,也就是分子只能和分母约分,而不能和分子约分。这样一讲,很多学生听的`饶有兴趣,而且浅显易懂,出现这种错误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3、计算中,约分后不与原来的分子、分母再相乘的。

  例如:

  对策:继续讲故事,你和战友一起出去打仗了,遇到了敌人,要派一人出战(约分),战斗完毕,每个人都要有团队意识,结伴而行,几个人出去的,还要几个人一起回来。即:分子和分母都还要由两个数相乘得到。

  4、其他由于不细心、书写不规范出错的。

  例如有些在约分中把约分的结果写在原数的旁边,然后计算的结果又与过程写得很挤,造成计算结果混淆,看不清楚而出错。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做题过程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上一轮教分数乘法已经是六年前的事了,那时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而北师大版的教材还是第一次教到这一内容,因此集体备课时与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分数乘法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实现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导学稿上设计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联系旧知再小组中自行探究,例如:教学3/10×5,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5个3/10相加的和,也就是求3/10+3/10﹢3/10+3/10+3/10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3+3+3+3+3/10,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5个3连加就是3×5,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3/10×5与5×3/10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同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5×3/10,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看一看能不能在相乘之前的.哪一步先约分,比一比在什么时候约分计算可以简便一些,从而明白为了简便,能约分的先约分。

  二、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练习计算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10×5的结果。

  总之,在上数学课时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

  我上了一节分数乘法应用题。课后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

  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中观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 ( 一 ) 和分数乘法 ( 二 ) 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 ( 三 ) 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二、是充分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在以前应用题的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这个片断,我不仅关心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以及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为了深化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解题后要求说出算式的依据,在说中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种“说”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是很好地解决了“大部分学生会,怎么教“的问题。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本节内容并不难,为此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数量关系,找出谁是单位“ 1 ”,谁是分率,知道要求是分率对应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等,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长此以往,对灵活解题是不利的,在这节课中,问题开放,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说”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1

  1.

  分数乘法一单元已经学完,我们往往感觉学生学的很好。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决问题,也能列出算式。其实不然,当我们学学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时,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事情不是这样的。学生不知道是列方程还是直接去乘分数。学生往往难于判断究竟把那个数量作为去乘还是去除以几分之几。于是乎,我们的教学就又陷入了瘫痪。富有经验的老师在多次尝试失败以后,在此处,都既无可奈何又顺理成章的选择了五步走的方法。即:一,判断单位一;二,画图;三,写出数量关系式;四,判断单位一已知还是未知;五,已知直接乘未知用方程。教参71页提出现在采用方程解,化难为易,思路比较统一。所以,五步强调方程先入为主。其实不然,学生由于目前接触到的都事用算术方法比较简单的,所以方程的优越性不是很明显,学生还是选择算数方法的比较多。我没有过多的'统一。而是任其自由选择。

  我重点思考的在于新教材与老教材先比,本部分知识简化了那么多内容,为什么还是学起来很费劲呢?我想,我们的新课改目的是好的,素质教育是好的但是,我们每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不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认为减少数学知识容量就是素质教育了。反而,正是因为减少了锻炼的机会和次数,我们学生的某些数学功能正在退化。我们都明白,只有加强锻炼,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强壮。数学能力也是如此。

  2.

  现在我写下这节课的教学反思,目的不是在于从教学内容上去分析。而是从这一个月来我接触这个班的些许感想,做一梳理。

  本班学生差,这在一接班,班主任和上一任数学老师都已经郑重其事的向我做出了重要说明。我当时蛮有信心,一个多月下来,我才真正感到事情的严重性。特别是第三单元考试成绩一出来,我都傻了。我班90分以上才三人,一班24人。不及格我班17人,一班3人。平均分相差足足20分

  我整整几天都在思考:为什么差这么多?还能不能赶上?怎样才能赶上不是一般的差,不是一天两天的差!这个班从二年级就开始差,一直差到现在。我反思了很长时间,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先树立自信心 越是这种情况,越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自信心。自暴自弃。其实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孩子。

  2 要爱后进生。对后进生,要尤其爱护。这听起来想冠冕堂皇,其实,真是着这样。如果你不能做到只一点,最起码也要做到,不能谩骂和侮辱他们。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也是每个人最难做到的。

  3 学习习惯的培养口算心算的习惯,很重要。结果是勤动手勤动脑。脑子越用越灵活。竖式的书写位置,竖式的保存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4 在课堂上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课堂。喜欢学数学。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

  今天,我教学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分数和整数相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我深刻地感到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以后接下来首先想通过从意义上理解分数乘法的方法,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指着板书:3*2/15=2/15*3=2/15+2/15+2/15,要算3*2/15或2/15*3就是算什么?(算3个2/15的和)接着完成板书:3*2/15=2/15*3=2/15+2/15+2/15=2*3/15=6/15=2/5(公顷)到这里,老师以为学生很明白,接着就按照预设走下去。

  出示:1/8*2 1/8*3 1/8*4师:下面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能像老师这样算出结果吗?生板演:1/8*2=1/4.........。 一直都用整数和分母约分。我一看就不知所措了,如果说着三个同学已经事先学会了,那并不代表所有的同学都会啊!也可以说他们能理解为什么用整数和分母约分吗?其他同学如果机械模仿那怎么能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原本的目的关键在于先通过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此基础上追问:80000*1/8难道还要用80000个1/8来求和吗?从而来激发学生观察整数乘分数的方法,即通过写出相同加数来求和还不是个简便的办法这一教学思路。下课以后心理很不是滋味,决定到六(3)班再上一次,这次我对以上环节作出了调整。师:1/8*2表示什么?生:表示求2个1/8的和。师板书:1/8*2=1/8+1/8=1*2/8=2/8=1/4,追问:1/8*3呢?1/8*4还能这样算吗?(生说老师板书)此时板书的.过程很清晰了。突然出示:80000*1/8问:还能这样写下去吗?此时学生都摇头说不能,很麻烦!师:那也就是说通过写出几个相同加数来求和的方法计算整数乘分数还是有一定局限的是吗?学生都表示肯定。接下来教师擦去以上的求和过程直接引导学生观察计算中的特征,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了引导、质疑的学习氛围。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3

  年级分数除法(三)的内容是用方程解决简单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教学时,由于我认为很简单,对学生分析不够,过于相信学生,用方程解答完成后,就让学生用别的方法解,同时要求画出线段图。学生虽能列出正确的算术式计算,但不能熟练画图。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画图能力的`训练,经过一节课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画图的技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想让知识真正地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得到理解、接受并掌握起来,教师就要认真地备学生,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4

  本单元教学分数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它能进一步促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面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和求比一个数的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做到一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数形结合

  本单元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我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例3是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若只是空洞地讲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画了一个长方形来表示1公顷的地,先让学生找出1/2公顷有多大,用阴影部分表示,有的竖着分,有的横着分,再找出1/2公顷的1/5,就是把1/2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用反方向的阴影部分表示。再观察两个阴影重叠部分占了整个1公顷地几分之几,用虚线分好,这样占了1公顷地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公顷。结合图示法学生很自然地推导出了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注重解法多样化,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应该是开放的、发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注重算法、解决多样化,让学生更爱动脑,数学水平提高一个层次。例如在教学例9这类求地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看图思考有哪些解法。有的学生想到了可以用单位“1”乘对应分率得到对应的具体的量,有的学生想到可以用单位“1”加上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得到对应的具体的量,也有的学生想到先求出1份是多少,再求出多份是多少的办法。这样集中各个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三种方法,解题时可选择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下,大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较好,只是每次解决问题我基本都让学生画出线段,借助线段图学生较为容易就能解决了,但有的学生比较懒不肯画线段图而往往出错,因为这样的线段图并没有在他脑海中形成,这是我教学中的困惑,我将继续研究。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

  分数乘法应用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题中的已知数是分数,但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与整数应用题相同。另一部分应用题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而新出现的。本节课教学的就属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本课后我的感受是:

  1、开始结合复习题让学生回忆一下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

  2、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这学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做准备。

  3、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视了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应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4、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特别是多向同年级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08-20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02-18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02-24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9篇04-02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合集15篇)02-25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05-29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04-11

分数乘法教学总结06-10

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