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6 13:07:1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历史教学反思【汇总13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教学反思【汇总13篇】

  历史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是唐的民族关系课,大唐盛世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外交等方面,也体现在民族关系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学习、理解唐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民族交往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基础知识,搜集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等。这些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运用了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设计了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每组有规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组内积极合作完成,然后评出优胜组。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学生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对收集到的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纷纷展示交流,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知、情、意的统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可谓想方设法,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的衔接与过渡自然得体,恰到好处。从时间分配上看,整堂课时间分配合理,因为唐与突厥、吐蕃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活动较多,占时较多。从教师的教态,仪表等方面看,教态自然,仪表得体,语言幽默、风趣不失严谨,板书主要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教学中把唐代少数民族的发展与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变对比,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确,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树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历史教学反思 篇2

  昨天已经过去,我们只能留给记忆,历史教学反思。未来没有来临,我们只有寄托。今天才是最现实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当下。

  对于历史的学习,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很多的经验,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对于历史要做到三抓好,抓好课堂,抓好复习,抓好考试。我们要讲好每一堂课,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节课都能有很好的效率,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更好的完善我们的讲课方式和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好复习,学习很关键,但是做好复习更为重要。复习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要深刻的让学生去理解。进而从历史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这才是复习的根本目的所在。抓好考试,考试不仅是抓好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平时我们也要注重一些课堂上的小测验。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做好上面三抓好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要更好的走进学生,去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历史中遇到的困难,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历史教学的重任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样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抓好课堂效率,提高复习效果,实现考试的真正目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我们老师要不懈努力!

  历史教学反思 篇3

  踏上工作岗位几年来,一直担任高中历史的教学工作,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有得有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是为“应试”服务的,始终以高考为目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之下,历史这门学科长期成为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突出,很多历史教师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实际上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病根。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结构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方进行的,由一定的人物“扮演”一定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一个人物是英雄,学生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是落实的很不够。而以上这些问题在我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

  面对现今历史教学现状,很明显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其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完全达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那就从我们每一个基层历史教师做起,共同奋斗,共同努力吧!

  历史教学反思 篇4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给我最深的一个感触是: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将本学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还不成熟的做法反思如下:

  一、认真、细致的研读考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

  1、通过研读20xx年考纲预测今年历史科的命题趋向。变化主要体现在《题型示例》上有一定的调整。这样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就可以参照样卷展示的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分布,帮助学生了解高考试卷的分布,同时它又是往年高考题的精选,是可以借鉴的。等20xx年考纲到来后,再插缺补漏。

  2、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不管在新课教学或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就将考点置之其中,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应当在这一方针下进行。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最后,加强落实、检测,我们应当灵活的应用考试的“指挥棒”作用,通过适度控制试卷的内容,如:基础知识与问答题的分值比例,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等,通过考试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我们的要求,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逐渐达到我们的工作要求,完成学业。这样做有可能造成第一轮时间较紧,但是,这却是考试成败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我没有因此而赶进度。

  二、注重知识整合。

  高考受考试形式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后,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认识,将知识升华。同时可以将相应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专题渗透进去,专题复习并没有都放到第二轮的当中,所以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就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之后第二轮复习我所用时间并不多。

  三、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以及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环,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

  1、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2、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3、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

  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四、关注课改,了解学术前沿。

  命题专家大多是学术界的名流学者,他们常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成果渗入命题中。

  五、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

  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结束也就是在强化训练结束之后,一定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在这个阶段里,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内化教材知识,通过自主训练将知识能力化,最终构建备考系统。回归课本首先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由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必然形成与其他知识点的“互动”。

  以上是本人在20xx——20xx学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几点体会,学识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历史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中如果能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过去历史课教学中“以教代学,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将会成为历史。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比较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发言,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他。当然,在“探索”式学习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只不过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权威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建议者、指导者,在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老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少一份指责,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肯定,特别是当学生表述的内容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观点不一致时,千万不能较易否定学生的话,否则,他“探究”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我们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环境、机会,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探究式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历史教学反思 篇6

  历史教学的深处不是知识的细节,而正是关系历史发展规律与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历史直觉培养和形成等大是大非的根本命题,这就如同海面上的浪花与海底深处涌动的暗流的关系。历史的知识点(细节)就像海面上的朵朵浪花,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与形成就像这海底深处的暗流运动,也正是在对历史浪花现象的学习、分析与探询中,学生才真正意义上学会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确立了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人生观、生命价值观、世界观科学阐释的本质认识,同时培养起了正确地对待历史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因此成为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融合进他们平常生活的血液中。如果学生以为仅仅背诵了一些历史知识点就完全掌握了历史,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就如光光欣赏到海面上翻腾的浪花,但对海底深处进行着一场怎样的革命却一无所知,那这种割裂了历史知识、规律间的联系、背弃了历史情感、价值观的养成态度就是历史教学的巨大悲哀了,也正是我们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面临的巨大悲哀了。

  无独有偶,就拿20xx年令国人因之沸腾的某著名青年女演员穿日本军旗服事件来说吧,对该演员承认的对历史的无知我不想再做过多的评论(其的确太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味了),[1]但却可以凭借这起事件来考量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来考量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与民族情感、民族意识等等。这又不能不让我们想起明末清初清军入关后“留头”还是“留发”的生命至高选择,不能不让我们怀念朱志清先生宁愿饿死也不愿购买日本人生产的面粉的崇高民族气节,不能不让我们缅怀牺牲的民间“保钓”运动的革命志士陈毓祥,[2]愿他们的灵魂在上天得以安歇!记得前不久在上《中日甲午战争》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战败的原因时,在对比中日军事力量分析了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无能以及中国近代因为闭关锁国造成科学技术落后等等习惯思路之后,有一个男生举手站起来义愤填膺地责问“那时侯的中国男人们在干什么?”,接下来就有一位女生也好奇地问“是呀,女人们又在做什么呢?”我无言以对,是啊,那时侯如蝼蚁般的普通民众真的在做些什么呢?!……这不也正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至为关键的原因吗!同样也正是因为这场重要的给所有中国人带来了巨大民族耻辱的战争,才导致了后来清政府内部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了农民自发反抗的义和团运动,有了孙中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而又是由于这三大运动的失败,使鲁迅、林语堂、梁启超等人深刻认识到了普通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和民主观念的根本缺乏与麻木不仁,中国人太需要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实干精神和具有这种情怀的大无畏的民族脊梁、民族魂魄与革命志士了。这也正是已经被或正在被大量历史事实证明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与前途……

  由此,联想到教育家吕型伟教授在《要学点教育史——关于教育创新的一次谈话》中所重点提到的一段话“……我之所以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情况多讲一些,是因为我深感我国的历史进程缺了文艺复兴这一段。五四运动对封建冲击了一下,但很快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内战,解放后不久出现的极‘左’路线、‘文革’,致使形式主义、个人迷信大行其道。……中国就缺乏文艺复兴这一课,文艺复兴最大的作用是恢复了人作为人的尊严,人民有民主的权利……”,[3]用历史、用教育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民族和民主意识的启蒙,促进每一个学生民族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并进一步推进每一个公民为中华民族、为祖国作出积极的贡献,这难道不正是每一位历史教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吗?!

  最后,就让我们时刻铭记昨日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对历史心存敬畏,敬畏历史和生活中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同时让我们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积极贡献!我想,这或许正是教育强国梦想的真谛吧。

  历史教学反思 篇7

  今年第一年政史合卷,刚在政治教师的岗位上站稳脚跟的我又多了一个新的课题。捏着一把汗,去授课、复习、辅导,寒来暑往中迎来了中考。千叮咛万嘱咐把学生送上考场后,战战兢兢地等待着成绩的揭晓。终于等来了领导的一句“还好”,心中的大石落了地。一年的辛苦没有付之东流,自己也为之欣慰。

  但也不至于好了伤疤忘了痛,该总结反思的还得沉下心来细细盘点。按照中考说明,我帮助学生整理了知识点,并充分利用备课组的`基础复习卷练习、讲评。基础知识复习完一轮后,接着以练和讲为主展开了综合复习。试卷以政史

  合卷为主,反复练习、讲评。同时利用关系引进了正衡的几份历史综合练习卷,在难度上帮助学生拔了一拔,培养他们面对难题的答题能力。最后中考前再次将基础知识复习一轮,并利用时间给学生提优补差。

  教学过程中,苦于没有专业教师的引领,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撑,无论是备课时还是中考复习指导方面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政治教师,政治教材不断在改革,几乎年年换新教材,需要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研究。此时再政史包班,去研究、拓展历史知识,精力明显不够,底气明显不足。鉴于学校缺少历史教师的实际情况,客观上我也想政治历史两手抓两手硬,但主观上我还是倾向于政治,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对教师自身的提高也有较大影响。毕竟中考科目牵涉的精力太多,这样的生源下,一门尚且需艰苦奋斗,两门颇有弹尽粮绝之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神话”时代已经过去了,唯心主义应该科学地回归到唯物主义,我应该清醒地看待、分析自己。

  历史教学反思 篇8

  在本届高三的教学过程中,更是得以完全的贯彻执行。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学生为绝对主体,老师只起引导和解答的作用。

  本部分主要介绍做法,并提供一些资料。下部分着重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与高三历史班的每一位学生签订合同,严格要求,半军事化管理。

  这届历史班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历史课预备铃响完,已经坐在座位上专心读书;正式上课前被提问是惯例;上课途中不会也不敢讲话;讨论有气氛;下课铃响必然下课决不拖堂。当然还有历史课从来不搞起立坐下,也决不刻意用电脑上课,老师板书很少等等。

  二、正在试验改变课前提问方式。

  以前课前提问,我都要精心设计题目,哪个同学回答等等,学生过于被动。配合天河部落高三历史学科资源的开展,现在我正在试验改变提问方式,老师不再提问,而由学生自己问自己。每个学生在课前必须按照老师规定的内容复习好以便被问,同时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准备问别人,问题的答案不准超出两分钟。回答正确,奖励一个事先已经复制好的存有高三历史资源的磁盘,回答错误将被罚。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

  实际上,我着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来自于英特尔未来教育方法的应用。我和其他三位老师已经在天河进修学校开办了两届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讲座,一方面在培训其他老师,另一方面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这种能力自觉地就运用在本届历史班学生的身上了。

  在这个方面,可以说你随便找我的一个学生,出一道历史问题,这个学生一定会懂得从多种角度来分析,什么主观客观、必然偶然、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外交、多重对象等等。

  四、培养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试卷的能力

  我经常对学生讲,高考就象踢足球,以成败论英雄。历史高考的25道选择题,3道材料解析题,3道问答题就是球门,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方设法把球射进去。教练就是老师,运动员就是学生。我们不玩花哩胡哨的,简单快捷射门就行。

  所以针对高考就是考试,考试就是试卷,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试卷的能力。这届高三,我讲试卷比以往带高三更详细更认真,有时一节课只讲25道选择题。现在学生已经习惯在老师讲完试卷后做试卷分析,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不同的情况。每位学生必须自己总结每次考试的失分点和得分点,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试卷上。经过多次考试后,再把所有的试卷拿过来比较分析,在自己的'内心体会和感悟。

  五、不到迫不得已,不回答学生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不回答学生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练习的试卷一多,学生往往动不动就问问题,我一概拒绝之。对问题的出现,我的做法是:先不看书考虑;再翻书考虑;然后和同学讨论;还不行过一个晚上再问老师。这样许多问题学生凭自己和同学的力量就搞定了,问到老师这儿来的问题不多就有讲头了。

  有一个经验,老师讲过学生已经听懂过的问题,下次考试学生还犯类似的错误;但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下次再考效果就好得多。实际上,我的做法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要对老师依赖和等待。

  六、个人一些做教师的习惯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不以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好坏;课堂非常严肃,课外可以做朋友;严格执行师生约好的规定,不惧领导和家长;老师很少板书,学生不需要笔记本,都记在书上;试题一定要精选,不能随意,重要试卷的讲解要透彻;坚决拒绝一切不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形式主义;高三的课我基本上坐着上等。

  历史教学反思 篇9

  春去冬来,时间飞逝,又一届学生毕业了。我们老师总是迎来送往,忙忙禄禄,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有必要对上届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上届学历史的学生有近一百五十人,人数较多,基数较大,不是学美术就是学体育,更有小部分学生为保大专在最后几个月将历史放弃而又参加高考的,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我们高考历史成绩,但令我们欣慰的是在四、五两个月我们学生成绩提高了二十分。回顾高三一年的工作,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值得思考。

  第一:营造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

  孔子说“君子和而为贵”。和谐合作的关系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

  首先是师生关系。如何营造一种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如何做到呢?一是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高中学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们的思想认识能力提高,对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老师的举首投足、言谈举止都要注意,不能引起学生反感。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老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因而我们应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参考大量资料,把课背透、背到位;同时背学生,要让他们掌握知识并会思考、会学习。老师有敬业的态度又有较强业务能力,学生就会佩服、尊重老师。二是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自古以来,天、地、君、亲、师是并列的',足见老师的地位。当然尊重老师无疑是对的,但不能把老师与学生等级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个性独立而不是人云亦云唯唯诺诺的人,所以师生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上老师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重视,尤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决不能歧视,应给予切实的帮助;对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应宽容,但不是迁就与姑息,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要严厉的批评。我常常说一句话:“你们处在青少年的成长阶段,上帝都会允许你们犯错误,何况是我。但关键是你如何对待犯错误。”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还要给他时间、给他机会帮助他改正错误。当然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最终达到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理解而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总之老师要注意通过各种办法建立起一种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其次是和谐合作的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高考是一门综合工程。对学生来说有一门拖后腿都不行,即人们常说的“4-1=0”。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学科,不要怕学生把时间花在别的学科上,因为他别的功课好了就有信心了,自然而然就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学科。老师之间切不可只顾本学科,甚至争抢时间。记得一度与高智清老师搭班,当学生考完美术回来后,她主动挤时间给历史课,她说历史是可以在短时间见效的,结果那一届学生历史考得很好,而她所带的语文考得也好。所以我觉得老师应从大局出发、从学生利益出发,同时这种言传身教也会使学生感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同一备课组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学有专攻各有所长。组内同事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家工作时心情愉快放松自然容易激发工作热情和智慧火花。我们在20xx届高三时曹琼说过一句话:“心情是生产力”,我觉得很有道理。

  第二:紧紧围绕高考很抓基础知识。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相对较弱,尤其是美术班。而他们不仅基础差,时间也少得多,在第二学期的关键时刻,近有两个月不能上文化课。因而今年我们就急早调整教学计划,使之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甚至打破三轮教学常规,将三轮教学内容及目的有机的融合起来。所以我们备课组最近多次对近几年的上海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发现课本基础知识多达110多分,有些试题题型几乎年年都考。于是我们商量要从抓基础知识人手。首先老师把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以便于学生掌握,并及时抽查每节课内容。其次注意复习前面知识。老师特别要注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知识的归纳,同时要注意通过练习巩固、检查所学知识。高三学生时间教紧,学生训练的机会不是很多,因而我们老师在选题上很下功夫。每一章节或每一单元我们都要有适当的练习题,胡晓玲和楼喜萍发挥了她们的电脑优势,这些习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精选自己打印的,另外除了统考外月考试题都有自己命题。试题基本围绕高考常见题型,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提高学生的答题、应考能力。

  第三:注意多方收集高考信息。虽然有些题型有一定稳定性,但仍有不少变化。我们要积极参加本区的高考信息讲座,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到其他区听讲座,回来后我们将认真分析使之渗透在教学中。另外教导处给我们收集的各区模拟试卷,对我们了解信息也很有帮助。对高考最后一题作文的分值由原来的二十三分提到三十分后,我们将在最后阶段进行反复的训练。记得今年我们是自己出作文题、自己把文章写好打印给学生,让他们揣摩写作要点。后来听学生说这一题做得挺顺手的;又如中国古代史的一道问答题,我们发现近几年都是大跨度的题型,于是我们在高考前把中国古代的知识点又做了一次纵向的梳理,结果高考问答题都包含在我们归纳的线索中。所以紧跟高考方向,可以节省时间、直达高考前沿阵地,这对我们的学生是非常合适而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虽然面对的都是高三学生,但每一届都有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尽可能的去研究每个个体,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及专长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既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的生存之道。

  历史教学反思 篇10

  这课内容是第二册必修教材的第一课,所以在设计教案和学案的过程中要从全盘考虑,首先让学生从目录看起,把握本册书的全局,努力做到理清线索,把握思路,宏观掌控。这样形成了目录部分的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古代、近代和现代;两个地区:中国和世界。发展规律: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近代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其次,引导学生看第一单元前言,使学生明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农业、手工业、商业。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特点;农业与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古代出现的经济政策及影响。

  有许多学生对历史朝代不甚清楚,所以需要教师再次呈现古代中国的发展线索:

  公元前21世纪前:原始社会

  约公元前20xx-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公元前475-1840年封建社会:

  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时期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以此让学生明白经济的发展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把握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的线索脉络。让学生课前阅读,做好预习,再上课,效果就会好多了。

  历史教学反思 篇11

  本课的设计线索脉络清晰,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材内容分解成三部分:一、草原帝国的兴起。二、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三、草原帝国的消失。以匈奴政权的兴起、发展、消亡为主线串起全文。以汉匈的“战—和—战”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过程宏观设置合理,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第一环节【设置情景点拨导入】约三分钟。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掌握】约三十五分钟,其中一、草原帝国的兴起约十分钟。二、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约二十分钟。三、草原帝国的消失约五分钟。第三环节

  【本课总结】约两分钟。第四环节【自我检测巩固提高】约五分钟。

  3。教学设计平稳扎实,知识脉络构建系统清晰,能用学生喜见乐闻的.形式,把握重难点适时形成课堂高潮。如:问题二(3)观看《漠北战役》视频再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史实的方法概述漠北战役的经过和影响(时、地、事)。问题二(4)你赞同这时再实行“和亲”政策吗?(创设汉元帝朝辨情景,学生分文武大臣两组辩论)假如你是王昭君,你愿意出塞吗?这使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出现有效知识生成,达成教学目标。

  4。能挖教材,找立意,联系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扩散思维。如:问题二(2)结合史实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的政策与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请用史实说明(政治、经济、军事)。———关注社会:放眼当今世界,你认为中国立足于世界取决于什么?。问题三(1)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问题三(2)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有56个民族,那么今天民族与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

  5。但是,总的来讲这一节课我仍然没有改变对知识点处理面面俱到的习惯,所以受时间限制,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一部分的拓展还是有所不足。我是应该打破体系,还是坚持风格呢?

  历史教学反思 篇12

  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在讲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课时,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实际,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和历史新课标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及时巧妙地渗透了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试素质。

  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落实考点,深挖教材;联系热点,研究动态。

  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思维为主导。双边互动,练讲结合,问答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及效果: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材的处理,依托教材,打破章节顺序,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

  (一)成功之处: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活化历史知识,切准发展脉络、把握时代特征,提升了能力,拓展了思维。

  2、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关注热点,延伸历史的发展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和谐社会等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学习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自觉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之间应和谐发展,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3、教学媒体使用合理,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真正起到辅助教学作用。

  本节课头绪比较多,内容繁杂,学生理解记忆比较困难。为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如复习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时,利用图示教学法,形象直观,较好地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减轻了学生记忆负担,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节省了时间,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4、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和图示法,以及歌诀记忆法等解决教材重难点内容,如歌诀记忆法就利于学生记忆所学知识,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授课时适时联系地理知识和政治理论,及利用文学作品《天龙八部》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结合历史知识,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也适应了文科综合考试的需要。

  5、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恰当,反馈训练的设计,考虑到层次性、开放性和教育性。

  (二)不足之处:

  1、如果说本节课的教学有缺憾的话,就是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法,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放开,再多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和时间,课堂气氛再活跃一些就更好了。

  2、在教学设计中贪多,课堂知识容量过大,时间分配不合理,授课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公开课,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收获不少,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我将继续探索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复习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历史教学反思 篇13

  第一、认真备课是基础。

  教师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要依据课程标准标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找寻突破重点、难点,澄清疑点的方法;如何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进行知识迁移和拓展提升;如何联系现实和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历史是鲜活生动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第二、落实历史学科三维目标是核心。

  高效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特色,作为历史学科,它具有事实性和叙事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阶段性的基本特点。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学生要掌握所学章节涉及到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得到培养,通过学习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做到这些,历史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才会是高效的。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途径。

  高效课堂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这种兴趣的激发不是靠一两个历史故事做“包袱”,而是要有技巧,要挖掘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并且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第四,耐心进行课后反思是打造高效优质历史课堂的阶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灵感闪现,为自己的课堂增加亮色,也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自己措手不及。课后反思就应该把这些散落在课堂记忆中的碎片拾起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养分,这也会成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阶梯,我们会继续攀登,高效优质历史课堂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

《历史教学反思【汇总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反思02-28

历史的教学反思03-24

学习历史教学反思08-24

历史新课改的教学反思03-25

历史教学反思 【实用】07-05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1-18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2-26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10-30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06-08

历史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2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历史教学反思【汇总13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教学反思【汇总13篇】

  历史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是唐的民族关系课,大唐盛世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外交等方面,也体现在民族关系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学习、理解唐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民族交往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基础知识,搜集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等。这些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运用了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设计了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每组有规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组内积极合作完成,然后评出优胜组。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学生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对收集到的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纷纷展示交流,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知、情、意的统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可谓想方设法,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的衔接与过渡自然得体,恰到好处。从时间分配上看,整堂课时间分配合理,因为唐与突厥、吐蕃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活动较多,占时较多。从教师的教态,仪表等方面看,教态自然,仪表得体,语言幽默、风趣不失严谨,板书主要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教学中把唐代少数民族的发展与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变对比,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确,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树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历史教学反思 篇2

  昨天已经过去,我们只能留给记忆,历史教学反思。未来没有来临,我们只有寄托。今天才是最现实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当下。

  对于历史的学习,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很多的经验,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对于历史要做到三抓好,抓好课堂,抓好复习,抓好考试。我们要讲好每一堂课,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节课都能有很好的效率,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更好的完善我们的讲课方式和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好复习,学习很关键,但是做好复习更为重要。复习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要深刻的让学生去理解。进而从历史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这才是复习的根本目的所在。抓好考试,考试不仅是抓好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平时我们也要注重一些课堂上的小测验。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做好上面三抓好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要更好的走进学生,去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历史中遇到的困难,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历史教学的重任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样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抓好课堂效率,提高复习效果,实现考试的真正目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我们老师要不懈努力!

  历史教学反思 篇3

  踏上工作岗位几年来,一直担任高中历史的教学工作,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有得有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是为“应试”服务的,始终以高考为目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之下,历史这门学科长期成为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突出,很多历史教师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实际上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病根。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结构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方进行的,由一定的人物“扮演”一定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一个人物是英雄,学生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是落实的很不够。而以上这些问题在我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

  面对现今历史教学现状,很明显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其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完全达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那就从我们每一个基层历史教师做起,共同奋斗,共同努力吧!

  历史教学反思 篇4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给我最深的一个感触是: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将本学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还不成熟的做法反思如下:

  一、认真、细致的研读考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

  1、通过研读20xx年考纲预测今年历史科的命题趋向。变化主要体现在《题型示例》上有一定的调整。这样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就可以参照样卷展示的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分布,帮助学生了解高考试卷的分布,同时它又是往年高考题的精选,是可以借鉴的。等20xx年考纲到来后,再插缺补漏。

  2、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不管在新课教学或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就将考点置之其中,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应当在这一方针下进行。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最后,加强落实、检测,我们应当灵活的应用考试的“指挥棒”作用,通过适度控制试卷的内容,如:基础知识与问答题的分值比例,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等,通过考试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我们的要求,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逐渐达到我们的工作要求,完成学业。这样做有可能造成第一轮时间较紧,但是,这却是考试成败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我没有因此而赶进度。

  二、注重知识整合。

  高考受考试形式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后,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认识,将知识升华。同时可以将相应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专题渗透进去,专题复习并没有都放到第二轮的当中,所以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就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之后第二轮复习我所用时间并不多。

  三、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以及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环,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

  1、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2、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3、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

  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四、关注课改,了解学术前沿。

  命题专家大多是学术界的名流学者,他们常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成果渗入命题中。

  五、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

  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结束也就是在强化训练结束之后,一定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在这个阶段里,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内化教材知识,通过自主训练将知识能力化,最终构建备考系统。回归课本首先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由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必然形成与其他知识点的“互动”。

  以上是本人在20xx——20xx学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几点体会,学识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历史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中如果能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过去历史课教学中“以教代学,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将会成为历史。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比较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发言,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他。当然,在“探索”式学习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只不过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权威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建议者、指导者,在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老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少一份指责,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肯定,特别是当学生表述的内容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观点不一致时,千万不能较易否定学生的话,否则,他“探究”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我们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环境、机会,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探究式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历史教学反思 篇6

  历史教学的深处不是知识的细节,而正是关系历史发展规律与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历史直觉培养和形成等大是大非的根本命题,这就如同海面上的浪花与海底深处涌动的暗流的关系。历史的知识点(细节)就像海面上的朵朵浪花,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与形成就像这海底深处的暗流运动,也正是在对历史浪花现象的学习、分析与探询中,学生才真正意义上学会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确立了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人生观、生命价值观、世界观科学阐释的本质认识,同时培养起了正确地对待历史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因此成为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融合进他们平常生活的血液中。如果学生以为仅仅背诵了一些历史知识点就完全掌握了历史,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就如光光欣赏到海面上翻腾的浪花,但对海底深处进行着一场怎样的革命却一无所知,那这种割裂了历史知识、规律间的联系、背弃了历史情感、价值观的养成态度就是历史教学的巨大悲哀了,也正是我们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面临的巨大悲哀了。

  无独有偶,就拿20xx年令国人因之沸腾的某著名青年女演员穿日本军旗服事件来说吧,对该演员承认的对历史的无知我不想再做过多的评论(其的确太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味了),[1]但却可以凭借这起事件来考量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来考量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与民族情感、民族意识等等。这又不能不让我们想起明末清初清军入关后“留头”还是“留发”的生命至高选择,不能不让我们怀念朱志清先生宁愿饿死也不愿购买日本人生产的面粉的崇高民族气节,不能不让我们缅怀牺牲的民间“保钓”运动的革命志士陈毓祥,[2]愿他们的灵魂在上天得以安歇!记得前不久在上《中日甲午战争》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战败的原因时,在对比中日军事力量分析了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无能以及中国近代因为闭关锁国造成科学技术落后等等习惯思路之后,有一个男生举手站起来义愤填膺地责问“那时侯的中国男人们在干什么?”,接下来就有一位女生也好奇地问“是呀,女人们又在做什么呢?”我无言以对,是啊,那时侯如蝼蚁般的普通民众真的在做些什么呢?!……这不也正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至为关键的原因吗!同样也正是因为这场重要的给所有中国人带来了巨大民族耻辱的战争,才导致了后来清政府内部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了农民自发反抗的义和团运动,有了孙中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而又是由于这三大运动的失败,使鲁迅、林语堂、梁启超等人深刻认识到了普通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和民主观念的根本缺乏与麻木不仁,中国人太需要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实干精神和具有这种情怀的大无畏的民族脊梁、民族魂魄与革命志士了。这也正是已经被或正在被大量历史事实证明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与前途……

  由此,联想到教育家吕型伟教授在《要学点教育史——关于教育创新的一次谈话》中所重点提到的一段话“……我之所以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情况多讲一些,是因为我深感我国的历史进程缺了文艺复兴这一段。五四运动对封建冲击了一下,但很快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内战,解放后不久出现的极‘左’路线、‘文革’,致使形式主义、个人迷信大行其道。……中国就缺乏文艺复兴这一课,文艺复兴最大的作用是恢复了人作为人的尊严,人民有民主的权利……”,[3]用历史、用教育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民族和民主意识的启蒙,促进每一个学生民族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并进一步推进每一个公民为中华民族、为祖国作出积极的贡献,这难道不正是每一位历史教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吗?!

  最后,就让我们时刻铭记昨日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对历史心存敬畏,敬畏历史和生活中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同时让我们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积极贡献!我想,这或许正是教育强国梦想的真谛吧。

  历史教学反思 篇7

  今年第一年政史合卷,刚在政治教师的岗位上站稳脚跟的我又多了一个新的课题。捏着一把汗,去授课、复习、辅导,寒来暑往中迎来了中考。千叮咛万嘱咐把学生送上考场后,战战兢兢地等待着成绩的揭晓。终于等来了领导的一句“还好”,心中的大石落了地。一年的辛苦没有付之东流,自己也为之欣慰。

  但也不至于好了伤疤忘了痛,该总结反思的还得沉下心来细细盘点。按照中考说明,我帮助学生整理了知识点,并充分利用备课组的`基础复习卷练习、讲评。基础知识复习完一轮后,接着以练和讲为主展开了综合复习。试卷以政史

  合卷为主,反复练习、讲评。同时利用关系引进了正衡的几份历史综合练习卷,在难度上帮助学生拔了一拔,培养他们面对难题的答题能力。最后中考前再次将基础知识复习一轮,并利用时间给学生提优补差。

  教学过程中,苦于没有专业教师的引领,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撑,无论是备课时还是中考复习指导方面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政治教师,政治教材不断在改革,几乎年年换新教材,需要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研究。此时再政史包班,去研究、拓展历史知识,精力明显不够,底气明显不足。鉴于学校缺少历史教师的实际情况,客观上我也想政治历史两手抓两手硬,但主观上我还是倾向于政治,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对教师自身的提高也有较大影响。毕竟中考科目牵涉的精力太多,这样的生源下,一门尚且需艰苦奋斗,两门颇有弹尽粮绝之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神话”时代已经过去了,唯心主义应该科学地回归到唯物主义,我应该清醒地看待、分析自己。

  历史教学反思 篇8

  在本届高三的教学过程中,更是得以完全的贯彻执行。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学生为绝对主体,老师只起引导和解答的作用。

  本部分主要介绍做法,并提供一些资料。下部分着重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与高三历史班的每一位学生签订合同,严格要求,半军事化管理。

  这届历史班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历史课预备铃响完,已经坐在座位上专心读书;正式上课前被提问是惯例;上课途中不会也不敢讲话;讨论有气氛;下课铃响必然下课决不拖堂。当然还有历史课从来不搞起立坐下,也决不刻意用电脑上课,老师板书很少等等。

  二、正在试验改变课前提问方式。

  以前课前提问,我都要精心设计题目,哪个同学回答等等,学生过于被动。配合天河部落高三历史学科资源的开展,现在我正在试验改变提问方式,老师不再提问,而由学生自己问自己。每个学生在课前必须按照老师规定的内容复习好以便被问,同时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准备问别人,问题的答案不准超出两分钟。回答正确,奖励一个事先已经复制好的存有高三历史资源的磁盘,回答错误将被罚。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

  实际上,我着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来自于英特尔未来教育方法的应用。我和其他三位老师已经在天河进修学校开办了两届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讲座,一方面在培训其他老师,另一方面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这种能力自觉地就运用在本届历史班学生的身上了。

  在这个方面,可以说你随便找我的一个学生,出一道历史问题,这个学生一定会懂得从多种角度来分析,什么主观客观、必然偶然、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外交、多重对象等等。

  四、培养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试卷的能力

  我经常对学生讲,高考就象踢足球,以成败论英雄。历史高考的25道选择题,3道材料解析题,3道问答题就是球门,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方设法把球射进去。教练就是老师,运动员就是学生。我们不玩花哩胡哨的,简单快捷射门就行。

  所以针对高考就是考试,考试就是试卷,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试卷的能力。这届高三,我讲试卷比以往带高三更详细更认真,有时一节课只讲25道选择题。现在学生已经习惯在老师讲完试卷后做试卷分析,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不同的情况。每位学生必须自己总结每次考试的失分点和得分点,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试卷上。经过多次考试后,再把所有的试卷拿过来比较分析,在自己的'内心体会和感悟。

  五、不到迫不得已,不回答学生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不回答学生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练习的试卷一多,学生往往动不动就问问题,我一概拒绝之。对问题的出现,我的做法是:先不看书考虑;再翻书考虑;然后和同学讨论;还不行过一个晚上再问老师。这样许多问题学生凭自己和同学的力量就搞定了,问到老师这儿来的问题不多就有讲头了。

  有一个经验,老师讲过学生已经听懂过的问题,下次考试学生还犯类似的错误;但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下次再考效果就好得多。实际上,我的做法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要对老师依赖和等待。

  六、个人一些做教师的习惯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不以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好坏;课堂非常严肃,课外可以做朋友;严格执行师生约好的规定,不惧领导和家长;老师很少板书,学生不需要笔记本,都记在书上;试题一定要精选,不能随意,重要试卷的讲解要透彻;坚决拒绝一切不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形式主义;高三的课我基本上坐着上等。

  历史教学反思 篇9

  春去冬来,时间飞逝,又一届学生毕业了。我们老师总是迎来送往,忙忙禄禄,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有必要对上届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上届学历史的学生有近一百五十人,人数较多,基数较大,不是学美术就是学体育,更有小部分学生为保大专在最后几个月将历史放弃而又参加高考的,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我们高考历史成绩,但令我们欣慰的是在四、五两个月我们学生成绩提高了二十分。回顾高三一年的工作,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值得思考。

  第一:营造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

  孔子说“君子和而为贵”。和谐合作的关系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

  首先是师生关系。如何营造一种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如何做到呢?一是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高中学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们的思想认识能力提高,对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老师的举首投足、言谈举止都要注意,不能引起学生反感。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老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因而我们应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参考大量资料,把课背透、背到位;同时背学生,要让他们掌握知识并会思考、会学习。老师有敬业的态度又有较强业务能力,学生就会佩服、尊重老师。二是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自古以来,天、地、君、亲、师是并列的',足见老师的地位。当然尊重老师无疑是对的,但不能把老师与学生等级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个性独立而不是人云亦云唯唯诺诺的人,所以师生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上老师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重视,尤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决不能歧视,应给予切实的帮助;对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应宽容,但不是迁就与姑息,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要严厉的批评。我常常说一句话:“你们处在青少年的成长阶段,上帝都会允许你们犯错误,何况是我。但关键是你如何对待犯错误。”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还要给他时间、给他机会帮助他改正错误。当然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最终达到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理解而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总之老师要注意通过各种办法建立起一种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其次是和谐合作的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高考是一门综合工程。对学生来说有一门拖后腿都不行,即人们常说的“4-1=0”。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学科,不要怕学生把时间花在别的学科上,因为他别的功课好了就有信心了,自然而然就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学科。老师之间切不可只顾本学科,甚至争抢时间。记得一度与高智清老师搭班,当学生考完美术回来后,她主动挤时间给历史课,她说历史是可以在短时间见效的,结果那一届学生历史考得很好,而她所带的语文考得也好。所以我觉得老师应从大局出发、从学生利益出发,同时这种言传身教也会使学生感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同一备课组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学有专攻各有所长。组内同事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家工作时心情愉快放松自然容易激发工作热情和智慧火花。我们在20xx届高三时曹琼说过一句话:“心情是生产力”,我觉得很有道理。

  第二:紧紧围绕高考很抓基础知识。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相对较弱,尤其是美术班。而他们不仅基础差,时间也少得多,在第二学期的关键时刻,近有两个月不能上文化课。因而今年我们就急早调整教学计划,使之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甚至打破三轮教学常规,将三轮教学内容及目的有机的融合起来。所以我们备课组最近多次对近几年的上海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发现课本基础知识多达110多分,有些试题题型几乎年年都考。于是我们商量要从抓基础知识人手。首先老师把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以便于学生掌握,并及时抽查每节课内容。其次注意复习前面知识。老师特别要注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知识的归纳,同时要注意通过练习巩固、检查所学知识。高三学生时间教紧,学生训练的机会不是很多,因而我们老师在选题上很下功夫。每一章节或每一单元我们都要有适当的练习题,胡晓玲和楼喜萍发挥了她们的电脑优势,这些习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精选自己打印的,另外除了统考外月考试题都有自己命题。试题基本围绕高考常见题型,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提高学生的答题、应考能力。

  第三:注意多方收集高考信息。虽然有些题型有一定稳定性,但仍有不少变化。我们要积极参加本区的高考信息讲座,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到其他区听讲座,回来后我们将认真分析使之渗透在教学中。另外教导处给我们收集的各区模拟试卷,对我们了解信息也很有帮助。对高考最后一题作文的分值由原来的二十三分提到三十分后,我们将在最后阶段进行反复的训练。记得今年我们是自己出作文题、自己把文章写好打印给学生,让他们揣摩写作要点。后来听学生说这一题做得挺顺手的;又如中国古代史的一道问答题,我们发现近几年都是大跨度的题型,于是我们在高考前把中国古代的知识点又做了一次纵向的梳理,结果高考问答题都包含在我们归纳的线索中。所以紧跟高考方向,可以节省时间、直达高考前沿阵地,这对我们的学生是非常合适而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虽然面对的都是高三学生,但每一届都有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尽可能的去研究每个个体,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及专长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既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的生存之道。

  历史教学反思 篇10

  这课内容是第二册必修教材的第一课,所以在设计教案和学案的过程中要从全盘考虑,首先让学生从目录看起,把握本册书的全局,努力做到理清线索,把握思路,宏观掌控。这样形成了目录部分的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古代、近代和现代;两个地区:中国和世界。发展规律: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近代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其次,引导学生看第一单元前言,使学生明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农业、手工业、商业。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特点;农业与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古代出现的经济政策及影响。

  有许多学生对历史朝代不甚清楚,所以需要教师再次呈现古代中国的发展线索:

  公元前21世纪前:原始社会

  约公元前20xx-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公元前475-1840年封建社会:

  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时期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以此让学生明白经济的发展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把握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的线索脉络。让学生课前阅读,做好预习,再上课,效果就会好多了。

  历史教学反思 篇11

  本课的设计线索脉络清晰,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材内容分解成三部分:一、草原帝国的兴起。二、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三、草原帝国的消失。以匈奴政权的兴起、发展、消亡为主线串起全文。以汉匈的“战—和—战”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过程宏观设置合理,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第一环节【设置情景点拨导入】约三分钟。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掌握】约三十五分钟,其中一、草原帝国的兴起约十分钟。二、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约二十分钟。三、草原帝国的消失约五分钟。第三环节

  【本课总结】约两分钟。第四环节【自我检测巩固提高】约五分钟。

  3。教学设计平稳扎实,知识脉络构建系统清晰,能用学生喜见乐闻的.形式,把握重难点适时形成课堂高潮。如:问题二(3)观看《漠北战役》视频再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史实的方法概述漠北战役的经过和影响(时、地、事)。问题二(4)你赞同这时再实行“和亲”政策吗?(创设汉元帝朝辨情景,学生分文武大臣两组辩论)假如你是王昭君,你愿意出塞吗?这使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出现有效知识生成,达成教学目标。

  4。能挖教材,找立意,联系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扩散思维。如:问题二(2)结合史实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的政策与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请用史实说明(政治、经济、军事)。———关注社会:放眼当今世界,你认为中国立足于世界取决于什么?。问题三(1)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问题三(2)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有56个民族,那么今天民族与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

  5。但是,总的来讲这一节课我仍然没有改变对知识点处理面面俱到的习惯,所以受时间限制,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一部分的拓展还是有所不足。我是应该打破体系,还是坚持风格呢?

  历史教学反思 篇12

  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在讲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课时,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实际,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和历史新课标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及时巧妙地渗透了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试素质。

  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落实考点,深挖教材;联系热点,研究动态。

  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思维为主导。双边互动,练讲结合,问答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及效果: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材的处理,依托教材,打破章节顺序,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

  (一)成功之处: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活化历史知识,切准发展脉络、把握时代特征,提升了能力,拓展了思维。

  2、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关注热点,延伸历史的发展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和谐社会等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学习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自觉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之间应和谐发展,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3、教学媒体使用合理,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真正起到辅助教学作用。

  本节课头绪比较多,内容繁杂,学生理解记忆比较困难。为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如复习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时,利用图示教学法,形象直观,较好地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减轻了学生记忆负担,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节省了时间,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4、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和图示法,以及歌诀记忆法等解决教材重难点内容,如歌诀记忆法就利于学生记忆所学知识,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授课时适时联系地理知识和政治理论,及利用文学作品《天龙八部》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结合历史知识,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也适应了文科综合考试的需要。

  5、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恰当,反馈训练的设计,考虑到层次性、开放性和教育性。

  (二)不足之处:

  1、如果说本节课的教学有缺憾的话,就是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法,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放开,再多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和时间,课堂气氛再活跃一些就更好了。

  2、在教学设计中贪多,课堂知识容量过大,时间分配不合理,授课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公开课,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收获不少,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我将继续探索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复习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历史教学反思 篇13

  第一、认真备课是基础。

  教师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要依据课程标准标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找寻突破重点、难点,澄清疑点的方法;如何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进行知识迁移和拓展提升;如何联系现实和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历史是鲜活生动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第二、落实历史学科三维目标是核心。

  高效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特色,作为历史学科,它具有事实性和叙事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阶段性的基本特点。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学生要掌握所学章节涉及到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得到培养,通过学习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做到这些,历史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才会是高效的。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途径。

  高效课堂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这种兴趣的激发不是靠一两个历史故事做“包袱”,而是要有技巧,要挖掘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并且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第四,耐心进行课后反思是打造高效优质历史课堂的阶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灵感闪现,为自己的课堂增加亮色,也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自己措手不及。课后反思就应该把这些散落在课堂记忆中的碎片拾起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养分,这也会成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阶梯,我们会继续攀登,高效优质历史课堂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