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7 17:40: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反思【精品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学反思【精品15篇】

地理教学反思1

  又到学年的尾声,回顾这段时间,经历了学业水平测试,而后又专注于地理选科的教学,其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形成教、 学、 做合一的教学方式。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值得我思考的现实问题。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采用启发式教学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学中,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片,进而进行视频欣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文字、动画、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好动” 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复习亚洲地形和河流时,可以尝试给学生播放歌曲《亚洲雄风》,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复杂的气候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图片欣赏,再与古诗词和歌曲相结合,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做到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获得提高,才能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地理教学反思2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地理教师十分关心新教材的资料,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潜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用心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下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透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能够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方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潜力?等等。

  鉴于这种状况,我主要透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忙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我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我必须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地理教学反思3

  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尤其是初中生,天真烂漫的青少年时代,脆弱不成熟的'心灵,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可能对于教师来说,对于成人来讲是一件很微小,很微不足道的批评,可是学生会觉得是很大的伤害,因为初中生思考问题是不全面的,不成熟的,容易钻进死胡同,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是重要的,学会做人学会笑。

地理教学反思4

  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多月了,我又参照地理课程标准重新回顾了这段时间的地理教学。这段时间的地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了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地理课的开展紧扣“学议导练”模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就如何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讲”的有效性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课堂上能发挥地理学科的联系生活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地理课堂。初中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地理知识十分的多。如“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啊”、“为何冬季白天时间短”、“潍坊夏季为什么吹东南风”等等,我们能够适时引用,能够很大程度上增进他们对于某些地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学到温带季风气候的时候,学生不明白东南季风与西北季风的区别,适时引用生活中他们对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感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地理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应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能够关注差异,善待错误

  讲究教学的实效性,不能不提到数学课堂中两个非常有价值的要素:学生间的差异和学生的错误。

  我们常常把某些学生看成是“差学生”,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在课堂上不捣乱就好。其实有些时候,适时的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差学生”去解答,再给以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起码会将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认真的巩固。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别,注重整体,提升能力才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要善待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有些错误是有共性的,学生也许会因这些错误而增进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比如学习欧洲气候,在问到欧洲气候海洋性明显的原因时,七班姜永琪回答时将北大西洋暖流划分到了“海陆因素”,其他同学补充时能够指出错误但解释不了原因。碰到这这种出了初中教学范围的问题,作为地理教师就要合理把握形象解释。如果就此放过,会让学生对这一环节的知识点留下猜疑。不利于整体知识的掌控。

  三、重视整理,形成网络

  地理新教材非常注意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进行编排,但是,教材是以静态的序列呈现的`,不可能充分满足知识学习的结构化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授课必须根据知识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加工,形成一个流畅的知识网络。比如,第七章第三节西亚部分。教材上给出了四个板块,牵扯到了位置范围、资源、产业和宗教这几个方面,相互之间过渡困难。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利用西亚地区的战争频发这一现象,让学生查找原因,将西亚的知识进行统筹,构成一个整体网络。学生的学习激情明显高了很多。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师如何有效地讲才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学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地理教学反思5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待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以“学习为中心,思想为先导,身心为基础”的过程。因此,作为高三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本人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加强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高考。

  1.认真分析学情

  在教学中,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从生源看,我们的学生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大多数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的教学就只有降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考试说明》

  首先要读懂《考试说明》。《考试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考试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考试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考试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考试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高考题型有三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综合题”。高考题中三种题型,变化不是很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必修部分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必修课本是把初中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老师的教学要能够被学生接受,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魏书生说:“在我的生活中,教书是第三位的,育人是第二位的,而自强才是第一位的。”可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何等重要。

  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首先还要先激发教师自己的上进心。学生的许多思想是从教师这里接受的,是老师的思想传给了学生

  最后,我想谈谈要用研究的心态去来对待高三教学。教书是辛苦的,高三教学更是辛苦的。但是不能因为辛苦就不用心去研究。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工作起来才会相对轻松,学生的成绩也才会不断提高。

  为了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我除了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外,平时只要一有什么新的想法我都要立即用笔记下,作为资料。等有时间和有精力时,再把他们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复制、粘贴,再加些连接词语,这样某方面的心得就出来了。

  当然同时本人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本人在教学中应用大量的案例,但有些案例并不典型,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例子,要贴近生活,地理教学更是如此。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处处可见,学习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用此来解决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地理问题,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体现地理教学的价值。

  2、教材中一些简单易学的知识,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因此,我认为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该放手时就放手。

  3、课后学习没有跟上,当然这也是与地理学科的现状有关,只能在课堂上做好文章。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要一直坚持以这种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自己的教育教学肯定会不断提高。

地理教学反思6

  一、自我评价:

  这节课是按照原先的思路进行的。

  与原先的构想差别不大。

  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教法的成功之处:

  较好地运用演示文稿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情境设置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口动手的实践能力。

  存在问题:

  由于在季风气候成因、特点一目学生讨论思考时间过多。

  导致后段时间过紧,有个别反馈习题没有做,只好留作学生课下思考。

  学法指导方面:

  在学生归纳,思维训练给予了较好地指导,使学生思考有依据,讨论有方向,不致于出现较大偏差。

  二、问题反思:

  这节课存在个别失误与不足:

  1.东亚季风的类型分为冬、夏季风两类,冬季风可分为西北、东北季风,夏季风又可分为东南、西南季风。回答冬季风时对于具体地点可用西北风或东北风代替,这一点没有讲透。

  2.东亚冬季盛行偏北风,但偏北风并不是从冬季开始的,在这方面用词不够严谨。

  另外,这节课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创造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但仍有待于今后的训练才能深化和提高。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有待于加强培养。

  三、教学重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感悟:

  1、 教学方式需进一步改变;

  2、 教师要少讲,精讲,但讲解一定要到位,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3、 让学生处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更能激活他们的思路,更能使他们积极投入;

  4、 复习课更要加大容量,加大深度和宽度;

  5、 平时要关心时事,并从地理的角度解释;

  6、对于区域地理来说,应该给学生一条清晰的脉络:即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经济。

地理教学反思7

  从历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出在后面的综合题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审题失误,部分同学由于不会审题,不会用专业的地理术语答题,结果答错,或不切题、不规范甚至漏题。我针对自己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一下几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利用乡土教材教学。

  我们地理课本中的有些案例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以及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我用野三关工业园的布局和三峡酒厂的位置来分析有污染企业的布局原理。在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的理解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我用乡土地理作为实例:我们巴东理论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处山区,海拔较高,气候上表现出了温带气候的某些特点,如: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有积雪,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林等。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就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了加强,进一步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原理,并能将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高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高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有效性,我们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例如:在《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活动设计》教学中,教材中要求对安徽黄山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出行的理想线路。由于安徽离我们较远,且我们地处农村,城乡差距导致学生在分析时无所适从,我在课堂活动中,将安徽黄山改成了湖北巴东神龙溪,而且以近期举办的三峡纤夫节为例、分析巴东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同学们参与意识很强,在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让学生作主。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由过去教师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复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因为是初中阶段学过的地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读每一个区域,然后给学生一至两节课的时间备课,而且在学生的备课本上要有地图,即图文结合,最后让学生上台讲这一节,而且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定位能力及表述能力。

  反思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

  新课程的地理教材有很多地图,但对我们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这些图片很抽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去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力图去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中,把地理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制作成三维动画的形式,来模拟地球的运动状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地球的运动,还有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教学反思8

  教学反思是老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学叶瑾,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叶俊,王雅勤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叶俊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

地理教学反思9

  在地理教学中建立地理学素质教育目标教学体系,遵循地理学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使地理教学遵循确定的目标进行,使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洞察明晰,心中有数,激发师生共同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推动地理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一、完整的素质教育目标

  第一层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贯彻这一目标是因为它是学科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地理学教育大纲为地理学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有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大纲》基础之上,才能使目标教学得以顺利实施。中学地理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中学各科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关于知识教育,必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要调动各种因素,讲究教学艺术,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满堂灌”,运用“启发式”等方法,为学生构架有条不紊的合理的融汇贯通的知识体系。地理知识教育对地理学科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必备的基础,如果除却知识教育,那么,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便会失去基石,成为空中楼阁。

  关于能力培养,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目标教学的一大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地理问题能力,并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这是打开地理科学殿堂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目的在于授人以渔,让学生终生受益。

  关于政治思想教育,要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观点。在地理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第二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这是学科教学指导思想的目标。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首先要实现从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化。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教学目标,努力使所有学生都具备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捷径。

  二、达标教学过程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目标明确之后,达标途径的确立和实施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学中要力求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教学相长。

  (一)认真执教,作地理教育事业的挚着追求者。

  虽然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理课在中学各科中处于不利地位,但面对漠视,作为对地理学有较深刻理解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一往情深,比别人投入更多的精力,以自己对地理教育事业挚着追求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地理科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是能够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爱好的。

  (二)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应用多种媒体(如幻灯、录相、图片、讲座、版报等)、针对性实体(如地理模型、自然现象等)和难度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认识地理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高中地理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从人——地关系协调的观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生观教育;初中地理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眼、手、口、脑并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三)突出重点,浅化难点,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完整性学科大目标的组成部分,是战术性教学目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目标,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以实施。

  (四)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要实现目标教学,除了要研究大纲、教材、教法外,还要研究受教育的对象,要尽可能普遍提高学生地理学素质的同时,让喜爱地理学的学生脱颖而出。因为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人地系统的整体化,本世纪末至下世纪,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地理学在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及人地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培养跨世纪的地理专业人才,应从中学地理教学开始。

地理教学反思10

  初中地理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地图是地理课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理试题真可谓“无图不成题”。学习地理,一定要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最终得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地理教学反思11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地理教学反思12

  第一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对学生要做到:不管是哪堂课,不管是哪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必须认真听。现在我感觉绝对不能放纵学生,不能让学生以地理是副科为借口而不认真学或者甚至是违反纪律干扰我的教学。现在初一3个班,我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作好笔记和我布置的作业,积极思考问题。当他们有分神,做小动作,甚至讲小话时,我都马上上前提醒,如屡次犯错则施之以措辞严厉的批评,再辅之以叫起来读地理课文和阅读资料,我觉得这样对他们有好处,且他们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关心。如果他们不听课,看其他与地理无关的书籍时,我都是当场缴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明白,上地理课时看其他书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哪怕你多么地不喜欢地理,多么地学不进地理,地理课都不是耍课,都不是可学可不学的课,要打好基础,老师一律对其他书的没收是要他们有一个好的开始,要他们在初一对地理知识就有最基本的了解,否则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是如何的艰难。我跟他们讲,现在很多高中生反映高中地理很难,总结原因大多是读初中时根本就没怎么认真学地理,或是根本就没学过地理,因此初一就必须学好地理,不能重蹈覆辙。对学生唯有严格要求,学生才会真正地尊重这位老师,这是我的真实体会。不管学生有多么的不情愿,有多么的反感和抵制老师的批评和教诲,老师都不能害怕心虚或是心软,尤其是新老师,一定要度过这一关,对学生要严而又严。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学生对某一科有兴趣,课堂上不该有的“活动”就会少许多,对老师的关注和对知识的渴求就要多许多。初中时期要求我们要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我上课尽量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反三,不时抽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发表看法,形式新颖活泼,不拘一格。沙区初中地理教学用的是湘教版教材,此教材活动题多,有利于发挥学生思考能力的作用,因此我基本上在讲述活动题时都是抽学生来回答,或是阐述观点和意见。在启发学生思路的时候我是不拘一格,尽管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也觉得理所当然,要让学生的大脑活动起来总比压抑好,学生有表现自己的天性和欲望,老师要尽量满足,有时候我还组织学生辩论,尽管有些学生给出的答案另类,我都是鼓励他们回答。当然对少数故意大声吼叫,有意扰乱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学生则要另当别论。我还建议学生多到新华书店去转转,关于地理方面的百科知识都可以去了解,比如《中国国家地理》、《中学生地理百科知识》和《华夏人文地理》等杂志可以多去看看,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经久不衰。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面,我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地理地图册》是学生必须要看的,不但要看,而且要看懂看透,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我还带有一些有趣的图片,有时候电视报纸上有的问题我会在课堂上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如20xx年暑假重庆的干旱问题,重庆大学城最终落户虎溪镇的原因,修建三峡水库的利弊分析问题等等。记得上“地图”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能对在地图上如何判别方向有深刻的认识,我让全班同学画出学校的简图,图上可有指向标,注记和文字说明,很多学生都欣然完成任务。

  第三一定要因材施教。《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是不是我们一定要完成呢?我看不一定,因为《教学大纲》是针对具有一般知识能力基础的学生,且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学生量身打造的,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基础特差且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差的学生来说,要灵活处理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具体的教学方法之间关系的问题了。比如在讲述《俄罗斯》这一节时对有的班级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摩尔曼斯克港为何是个终年不冻港?而有的班级我只是告诉他们摩尔曼斯克港是一个终年不冻港。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漏洞百出,可以说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了,但我还是给他们鼓励,表扬他们的思考精神。摩尔曼斯克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在北极圈以北,属于极地气候,按理来说摩尔曼斯克港一年中很长时间是冰封的,但我们同时也从报纸上,电视上得知俄罗斯经常在巴伦支海举行军事演习,他们演习的军舰就停靠在摩尔曼斯克港,有时候冬季也在演习,为何?学生认为正是因为极地气候,所以终年不冻;还有的认为摩尔曼斯克港在北冰洋沿岸,有北冰洋的作用,所以不冻。我引导他们看地图,在结合上学期所学的气候洋流问题,告诉他们海水终年不冻,关键是水温,气候是影响水温的,但除此之外,还有洋流呢,这里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来,终年不冻就顺理成章了。还有课本第78页的活动题,题目要求说出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以及气候不同的成因,对某些学生我只要求答第一问,而另外一些我要求两问都答,尤其第二问难度较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第一问都能回答准确,只有少部分学生误以为-48℃比-17℃要高。很明显上扬斯克冬季气温比莫斯科低许多,而夏季则与莫斯科相差不大,降水量来说上扬斯克不莫斯科全年都少,所以我引导学生总结上扬斯克又干又冷,那里人口稀少,而莫斯科属于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俄罗斯首都,人口稠密。第二问就是原因分析。我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地理位置来分析。首先让他们看《地理地图册》第39页,就气候来说,上扬斯克属于极地气候,所以又干又冷,且冬夏气温相差大,莫斯科为温暖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上扬斯克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海拔较高,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所以更加剧了两地的气候差异。第三地理位置,上扬斯克纬度更高,且更靠近北冰洋,冬季北冰洋是个寒极,寒冷气流对其影响大过莫斯科,而莫斯科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受盛行西风影响使其冬夏季降水都不太少,冬季气温不过于太低,因此虽圣彼得堡比莫斯科纬度更高,也曾作过俄罗斯的。

  通过知道学习较为认真的学生看地图,跟着我的思路分析思考后得出来的答案可以使他们印象更为深刻,同时对实在对地理不敏感的学生以及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可以使他们在没有太大压力的情况下学到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反思13

  《长江的开发》这节课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运用视频,图片,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体现以“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具体表现在:

  1.用《长江之歌》这首学生都熟悉的歌曲引入课题,在播放的同时让学生欣赏长江的一些景观图片,既营造了一种欢快的学习气氛,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在学习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时,引导学生能够结合中国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人地矛盾,分析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并提出治量的措施。使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

  3.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开剖面图等到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能够联系已掌握的一形知识,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4.通过对长江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们创造性地劳动成果的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反思《长江的开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由于本节课所学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显得急促,如流经地形区和长江的支流名称及位置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巩固,在讨论荆江河段的治理时学生自主时间较短等。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 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更好地处理好教学内容多与时间少之间的矛盾,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教学反思14

  有哥伦布引出美洲大陆,让学生讲一讲关于哥伦布的故事,之后让学生上讲台上找一些美洲大陆周围的大洋、大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影响,也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讲到美洲国家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因为这在以前学生都学习过,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我发现这样的效果非常的好。

  气候在这一节中占得内容非常的'多,但不是重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最后的经济内容非常多,学生不容易记住,所以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精心的设计,学生才能容易理解。采用让学生自己参与,我们设计一些有趣的与经济有关的小的活动。

地理教学反思15

  幸福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泛滥,而真正幸福的时刻却是很少的。不是生活中没有幸福,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对我来说,幸福的感觉是不完整的,因为年轻,经历有限,痛苦的贫乏间接导致幸福感的流失。

  刚刚踏上教师这条路时,对很多名师所说的幸福不甚理解,那时有种遥不可及的感觉。直到有了自己的学生,才丢掉虚无感。工作四个月的我,对学生对教材的把握都不甚准确,不过,那些与孩子们一起磕磕绊绊走过的路早已成为我最美的回忆之一。感谢他们和我一起成长。也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尽情地展现自己。感谢身边所有不断给我指导和帮助的同事们、朋友们、家人们!

  下面我想谈一下20xx年下半年工作的体会。

  一、素质教育与幸福教育

  素质教育是实现幸福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注重培养人的能力,为生活服务,而这正是实现幸福生活的途径。我认为,发现幸福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要靠素质教育培养的。但并不是说让孩子幸福了,他们就一定会有幸福感。一方面,很多时候,他们的幸福是成人加诸在他们身上的,以为给了他们最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就是他们的幸福,从某种程度说是这样的。更重要的,幸福是一种心里体验。物质的极大丰富未必能够与幸福指数成正比。另一方面,幸福感是需要比较的,经历过不幸的人往往更容易体验到幸福,因此,我觉得挫折教育是有重要意义的。孩子的心不应只看到美好的一面,而是应该学会正视不美好。现在的孩子大多在家长的羽翼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生活学习,丝毫没有危机感,看不见别人的痛苦,堵塞住倾听的耳朵和心灵,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可以说,他们是麻木的,无法成长为热血男儿。让他们体会到幸福是要靠努力争取来的,是不易获得的,才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以更积极地姿态生活。

  幸福教育理念的推进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我们学校在谭校长提出的幸福理念的指导下,使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去江声学习回来后,对我们学校的教育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最深的感触是课堂活动的开展,我们的课堂是活的,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动。江声某位经验丰富的地理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很好,课程设计五到六个活动,但没有一个活动是真正放手让学生做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的不只是书本知识,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这个层面说,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的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幸福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无论是挫折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根本目的都是想让学生以后能够幸福的生活。因此,幸福教育不应只局限于某一节课堂,不应只关注课堂上学生是否幸福,要放长眼光,教师应在教的过程中教给他们对以后生活有用的真本事,为以后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础。当然,让学生目前以最少的痛苦学习,仍然是教师应不屑追求的。在快乐中学习书本知识,在融洽的气氛下教会他们做人,是我为之努力的目标。

  二、追求有效课堂

  在《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一书中提到,教学效率=同学们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学花费的时间,在分子中,关注的对象首先指向学生,它充分体现了“学习是学生主体的自我构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应该将效率集中在学生的智力活动时间上,在学生的智力活动前加上“紧张”予以限制是为了保障智力活动的质量。

  为实现有效教学应做到:一、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

  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对我来说,是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面对,压力比学生大。在做完前两年的期末试卷后,大抵了解到题的难易程度,但是没有完整系统的复习方法。文伟老师对我说:“提出一个问题,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展开复习,这样是有效的。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把书翻到第几页,哪里是重点,这种复习是无效的。”听后我立刻整理出几道综合题,保证每一章一道,在课堂上,我先叫学生回答问题,尤其是平时上课听课效果不好,作业完成较差的同学,他们回答不出没关系,我的目的在于提醒他们要注意听,然后找学习好的学生回答,最后由我总结。虽然这样一节课只能讲五到六个题,但是保证了整节课的操作是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课堂上要用问题不停地驱赶学生思考,他们思考的越多,课堂效果越好,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

  地理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与政史相比,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多,与数语外相比,需要识记的内容多。我心目中的最佳状态是,学生课堂上听懂,尽最大努力记最多的内容,课后及时复习,做作业巩固,但是我不想占用过多的课外时间。现在有一部分学生的状态是,上课不认真听课,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后不复习不做作业,考试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背老师总结出的重点。这样做,不仅是浪费时间精力,而且不能做到活学活用,使“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成为空话。这种现状和目前对地理的评价机制以及部分老师、家长对地理的看法有密切关系,不能否认的是,现在地理的学科地位还是无法与数语外相比,很多班主任把精力放在数语外上,临近考试,又不想本班的总体成绩落后,这时开始要求学生背地理,家长更是倾向数语外,那么学生呢,他们最怕的.是班主任和家长。这也成为地理课堂的有效性的一个障碍。我们z在平衡各学科方面已经非常好,但是社会大环境如此,我们无法靠个人力量改变。我首先追求自己的课堂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我期盼有一天地理会在初中阶段增加初三这一年。希望地理这样实用的学科可以真正为学生所用。

  三、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开展课堂活动。

  在讲天气时,我让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为大家播一次天气预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播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及时指出,要求下一名同学注意,在这个时候我讲的话学生听得非常认真,真正实现了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而且,天气预报本身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它意义重大。但令我无奈的是课堂时间有限,举手的学生太多,没有被叫到的学生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因此,小额班级对课堂的有效性起到推动作用。小额班级有利于学生发表见解,这是学生幸福的一个方面。

  四、分层次复习。

  在期末考试备考阶段,我花费中午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掌握更高层次的知识,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连目前所学的最基本知识还不能掌握。我的精力有限,无奈的情况下,只能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学习,自己将主要精力投放在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我觉得,在准备期末复习资料时,可以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基础层次,一个是提高层次,做到因材施教。

  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也比刚开学时成熟了很多,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这里对所有帮助我的人说声谢谢。我自身还存在很多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我相信,谦虚好问,勤奋踏实之后一定会硕果累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边工作边思考,多请教,加紧脚步,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地理老师。最后感谢z这个舞台!

【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反思08-17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0-29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4-02

地理教学反思(优选)07-05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0-16

地理教学反思(15篇)03-04

地理课教学反思03-22

乡土地理教学反思03-22

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02-14

地理教学反思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