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为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送情报,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以夜莺和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智,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是关于小夜莺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学生应该能够把他找出来。教学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这里,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说到哪一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不要求学生更深的去理解,因为这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3、说感受。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2
《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情节复杂、环环相扣的长文,我在设计教学时把教学重点引向品读、研读和美读上,让学生透过人物言行,在朗读感悟中凸显和活化人物形象。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教学第二部分──“给德国鬼子带路”我就设计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
1、“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投影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主角是小夜莺。以上两个部分最能体现夜莺人物品质及其形象,于是在教学设计上我削枝强干,通过扎实有效的朗读、品味精读这两部分,使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3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员专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侵略者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知识点繁多,教学时想要做到细处、面面俱到很有些难度。因为,我特意强调了孩子们在预习时要多下功夫、多思考。此外,这是一篇关于战争的课文,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而言,战争离他们非常遥远,只在电视中见过,要让学生了解战争中的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课堂上,我首先为学生们介绍了一些历史背景,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理解文章的主人公、文章的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接着,我让孩子们按照惯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虽然这是从三年级就开始的训练重点,很多同学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多数孩子还是要么概括得太简单就是概括得太罗嗦,依然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用简洁的几句话概括出来,这说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训练点,依然是不能松懈的。
然后,我给孩子们出示了一道思考题: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夜莺的歌声”?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可以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出来。其实,就是让学生找与“夜莺的歌声”相关的句子,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了歌声的作用,也就弄明白了小男孩是如何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小男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让孩子们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小组经过讨论后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小组学习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在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课文中很多都是语带双关的句子,但是孩子们几乎没有费力就能将句子中的言外之意读出来,理解比较透彻。文章以大量的篇幅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的过程,使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此时我注意引导孩子们分析小男孩的心理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小夜莺”对敌人的憎恨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积极,课堂氛围很活跃,在回答问题时妙语连珠,并没有因为故事的历史背景久远而兴趣缺缺。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免还是有遗憾的。在提出一些较难的思考题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孩子不愿意自己动脑筋,还是要偷偷借助参考书,还存在学习上的惰性;此外,自己总是担心课文太长讲不完,每个教学环节渗透都不太扎实,如何长文短教,还是自己要努力学习的课题啊!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4
在教学中,我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
小夜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的,所以我注意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特别是文中有一些句子有较深刻的内涵,需要教师的点拨,如教学第一部分──“诱敌”我就设计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1、“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投影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然而这样一来,又感觉自己说解得过多了。本来还有学生设计讲述卫国战争中的英雄故事这个环节,可由于品读和讲解内涵深刻的句子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所以这个环节被挤掉了。虽然有些可惜,但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能够让夜莺的形象深深地留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5
阅读教学最大的尴尬是: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文章由于教学的介入,便不再引人入胜,不再生动感人了。《夜莺的歌声》正是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跌荡起伏的战争故事,来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够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找到切入口和训练点,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智慧。
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学第二部分——“给德国鬼子带路”我就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
1、“他好像把身边的官兵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幻灯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官兵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低能,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主角是小夜莺。以上两个部分最能体现夜莺人物品质及其形象,于是我削枝强干,通过扎实有效的朗读、品味精读这两部分,使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同学们,小夜莺的任务不仅是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还要向游击队传递情报。”该分析时就分析,我说,“最难的`是人数,小夜莺在前面带路,要数请敌人人数很不容易;最要紧的也是敌人人数,要是把32人数成31人会怎样?数成33人又会怎样?”
这一分析,一问的思维引向更深处,稍稍议论,学生说,要是多数了一个人,最后清理战场时就会发现少了具敌人的尸体,就会以为是一个鬼子给逃脱了,以后就不能再派小夜莺去了;要是少数了一个,就可能出现溜走了一个敌人而游击队还不知道,这对小夜莺的生命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同学们,这些情况小夜莺自己当然比我们更清楚,但他仍旧坚守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因为他憎恨杀害他亲人、侵占他祖国的德国法西斯。”我把语气转向低沉,“可是,苏联小英雄小夜莺,还是在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队长、斯切潘叔叔和队员们心情沉痛,他们有多少话想对可爱的小夜莺说啊!——同学们,这就是小夜莺(幻灯出示图片),你又想对这个穿着绿上衣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吗?” “小夜莺在战斗中牺牲”是我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我以为,悲剧的“美”更震撼人心。小夜莺的“死”更能使他的英勇形象长久地存活于孩子心头。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我还想让学生感受到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牢记:夜莺的歌声本质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啊!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6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3.了解课题与中心、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
3、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4、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读第二部分。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4、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适时加入口技鸟叫)
5、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
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敌人毫无惧色坦然自若
(四)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执行新的任务)
3、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读。
五、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师总结: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7
昨天,花了三节课,把《夜莺的歌声》学完了。开始两节课,课堂气氛还好,最后一节,不知道是因为天气不好或是下午的课或是课拉得太长,总之第三课时,感觉学生很没精神。我以往一直教低年级,这两年才接触中年级,《夜莺的歌声》是我有史以来教的最长的课文,有点难把握。
教学思路大概是这样的':
1、从课题入手,解课题。
2、介绍事件的背景。
3、学习生字词。
4、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5、知道长课文的隔行分段。
6、给每段加小标题。
7、通过问题“小夜莺是个()的孩子。”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证明,品读。
8、拓展:小夜莺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你会对他说什么?
我说说过程中的不足:
1、我在第一课时花了较多时间,在介绍事件背景时,学生很多疑问,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哪些国家?那时苏联是斯大林格勒还是列宁格勒?德国有哪些先进武器?"因为我课前没有查阅关于二战的资料,只是从教学参考书上大概了解了一些内容,所以被学生问得措手不及,最后让学生回去上网查相关资料,有空再和同学说,才止住学生。小结:应该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查关于二战的背景资料。
2、雪梅老师的轮读方法,结果学生花了很长时间去读课文。
小结:学习长课文应该课前让学生多读两次,上课时采用默读或浏览。
3、第二课时,在品读句子时,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其实很多学生都说到了点子上,但自己还是每一次都生怕学生不会,自己再重申。小结:放手让学生品读。
4最后一环节,设置小夜莺牺牲,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说小夜莺应该活动抗战胜利。小结:在某些环节设置,不应死搬别人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情绪,这样的设置,学生有抵触情绪,自然不愿说,所以气氛沉闷。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8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这篇文章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的形象。这是一篇精度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及时的反思和改正。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因为它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打算从课本的提示进行导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回顾第三单元占用的时间过长,导致我忽略了这个环节,因此,导入工作做的不全面,并没有成功的把学生引入到本单元的教学情景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把握时间,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此外,本节课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习生字词占用的时间过长,导致本来安排的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只能留到下节课去完成,没能按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总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准备的不够充分,没有尽可能多的想到课堂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因此不能及时应对,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认真准备,多多练习,多多向我们的指导老师—— 孙老师学习和请教。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教育新理念。他主张儿童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其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它十分重视儿童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的发挥。随后,他的教育思想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我国的`新课改也吸收了其思想的积极成分。
一直认为,作为教育学的学生,存在着教育学理论方面的优越感。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我确发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在本课《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忽视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的发挥。在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时,本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去寻找。由于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其中感悟到的和体会到的也不够深,于是,我给他们找出固定的句子,让他们去按照我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他们的思想,不利于他们的思维的多样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许这样更耗费时间,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一定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学素养,朝这个方向努力。做到“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9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是这篇课文篇幅非常长,四年级的孩子还很少训练快速朗读课文的能力,因此我将训练孩子们快速阅读也当成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这课的生字新词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在孩子们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给足孩子们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去认读去消化。带领孩子们认读生字新词的时候,我也注意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不能因为课文较长就匆匆走过场。
接着,让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孩子们不是概括得太简单就是概括得太罗嗦,此时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既将故事说完整,又要说得简洁明了。这学期,我一直在培养孩子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不少的孩子进步很大。
然后,我给孩子们出示了一道思考题: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夜莺的歌声”,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可以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出来,并将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其实,让学生找与“夜莺的歌声”相关的句子,是为了帮孩子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了歌声的作用,也就弄明白了小男孩是如何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小男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让孩子们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集体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自学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尤其在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孩子们几乎没有费力就能将句子中的言外之意读出来。并能入情入境地和小组内的孩子分角色对话。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此时我注意引导孩子们分析小男孩的心理活动,让他们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又要注意联想的合情合理。
总之,本课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熏陶。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在自学环节中,不少的孩子根本没有动脑,只是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将他人的看法据为己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自学环节中来,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口动手动脑动,这是我该思考的主要内容。其次,在课堂中,由于课文太长,我老是担心时间不够不够,因此,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不太扎实。长文如何短教,我心里没数,没把握,因此才会在课堂中如此不沉着。做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真不容易啊!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课文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重点展开教学。
一、先学为导,融文入境
我以我校的“先学后教”为指导理念,首先设计了导学卡,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课前先学,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走进文本,我设计了初读、深读、情读等递进式读书方式,有的孩子在课前已经读了三遍、四遍、甚至五遍的课文,因为课前对文充分的读,所以课上的交流互动就轻松,孩子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课前,我进行有效性反馈,引导孩子在互相评价中了解孩子课前的“先学”效果!
二、歌曲导入,渲染意境
课前我特别以一首反应苏联卫国战争《神圣的战争》渲染战争的气氛,把孩子带入那种意境中,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孩子能入情入境地与文本积极地对话。
三、“品恶研智”,突破主题
一般人教学这课,都喜欢以“探究歌声”为教学主线,来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沉着,但这种教法已经沿袭了很多年,所以这节课,我想做个突破,我采取的办法是“品恶研智”,因为整篇课文的意境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孩子根本无法体味轻松背后的危险,体会小夜莺任务的危险性,所以“品恶”我认为大有必要,只有“品恶”才能深刻“悟智”,“悟勇”,也才能由衷地去赞赏文中的孩子。有人提出,不必要“品恶”,直接以“歌”入手,看文中描写了几次歌声,以歌突破课文的中心,抓“智”,其实这种教法,已经沿袭了好几年,为什么不突破,教无定法,如果任何文章的教法都“如出一辙”,就会沦落为千人一面,毫无创意,有意义吗?这是一个突破的时代,教育也更需要突破。我更乐于做一个创新者,以思考的姿势站着。
四、轻松闲聊,聊中品恶
这节课我在落实字词教学和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以“聊课”代替“上课”,营造了更轻松的“课堂文化”,在闲聊中,抓住描写军官“恶”的语句,突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品恶”,为下节课的“研智”埋伏笔,打基础,孩子们因为课前对文本的充分感知,所以聊起来就非常具有个性化,以至有的老师认为,怎么连“一语双关”这样的知识难点也能轻松突破,比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所以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的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任何认为是难度的难点都不是难点,因为不要小看了孩子的智慧,语文老师扎实的教学方法,将成就孩子的一生。
五、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多形式朗读,多层次朗读,有效朗读,也是这堂课,我所研究的重点,读句子,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读,比如通过个别读,集体读,师生赛读,男女生赛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每一次朗读的进步,都表示他们军官“恶”的体会得更加深刻了。
所以找句子,说句子,读句子三者相辅相成,让学生进入丰富的语言世界,感受丰富的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从语言中去体会、去品味。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军官的“恶”,夜莺的“智”“勇”。
我课前在导学目标里,我就让学生认真地找出描写军官的“恶”小夜莺的“智”“勇”的语句,充分地做好课前自学,并要求进行细心地批注,这也是再后来“聊课”的过程中,孩子小手林立,畅所欲言的原因,孩子们大胆地聊出了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的原因,可见课前的有效自学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要如何知道孩子进行“课前的有效先学”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当然我的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郭琪壤主任提出了一点,六年级的孩子对于拼音教学的反馈有必要开火车吗?是不是更应该放手让孩子对字词更自主性的掌握,我觉得这点就很值得探讨,或许该改变高年级的字词的教学方法,在字词教学方法上寻找更大的突破。
还有有的老师说,对课文的条理可进一步深化,比如引导孩子画情节曲线,加深对课文节奏安排的进一步理解也说的挺有道理的。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0
《夜莺的歌声》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为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邮递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员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夜莺的歌声》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篇篇幅挺长的课文,教学起来做到细处有些难度。好在学生都能按照我的吩咐课前预习,疏通生字,把课文读准。这是顺利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一步。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了当时苏联的历史背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于学生能联系背景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我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学生谈到“他有时侯学夜莺叫唱,有时候学杜鹃叫……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这一句时,我出示了“好像”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好像”这个词的时候,学生恍然大悟: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好让敌人认为他确实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以便后来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员联系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中的“突然”一词。当我引导学生注意“突然“一词,有些学生很快就把手举得很高: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勇敢机智!
课堂的精彩来自于学生。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理解能力有些差异。“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A同学说:“老师,这句话是在暗骂敌人呢!”“你怎么知道?”“我从狗鱼这个词可以看出来,狗鱼很凶,就像敌人一样!”我肖盾片刻,用期待的目光看学生。B学生:“不是的,小鹅才是敌人呢,狗鱼是游击队员。夜莺会把敌人带到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消灭他们。敌人不正像被吃掉的小鹅一样吗?”多么会看问题的`学生啊!学生在讨论中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升华。我很庆幸,我没有把课堂弄得氛围紧张而扼杀学生的思维和发言的积极性,不然这一课非得是我唱独角戏不可!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有做不到的地方。本来应该在第一课时就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完成生字的教学,包括会认的和会写的。可是这天刚好班里的一学生做错了事儿,我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处理了这件事情。结果生字书写的指导放到第三节课,课文的朗读指导也不位。原本计划好了的被打乱了。课后我深有感悟:抓好班级常规管理是顺利进行教学的条件,同时也是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1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被歼灭的故事。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非常含蓄、幽默,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文类型。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抓住主线,理清顺序
这篇课文很长,当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提醒学生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读书后很快发现文章每个部分内容都自行空行。于是,我就请学生联系平时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看看课文写了哪几个镜头,学生十分容易按照课文已经分好的段落去理清顺序,并自己加上小标题。这样就把故事连贯起来有了整体了解。
二、紧扣课题,读懂歌声
课文四处写到“歌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合作交流,感悟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品质。课中,我要求学生抓住精彩语句,反复研读,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懂得夜莺歌声所蕴含的意义:1、吸引敌人的注意;2、麻痹敌人;3、为游击队巧送情报,痛歼敌军;4、执行新的任务,再次吸引敌人。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强化、升华自己的感受,一个机智、活泼、乖巧、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三、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文中的对话,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能比上一次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由读熟到读得入情入境,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由抽象的语言符号,发展为活生生的声音、表情、动作等具象。学生更容易把自己投入所朗读的角色当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由于文章长,整堂课下来,个别后进生可能还是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对课文朗读方面感情还比较欠缺,对理解文章内容还需要努力。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2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好故事。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抓住主线,理清顺序
这是一篇长文,当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提醒学生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在排版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读书后很快发现文章每个部分内容都自行空行。于是,我就请学生联系平时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看看课文写了哪几个镜头,学生十分容易按照课文已经分好的段落去理清顺序,并加上小标题。这样就把故事连贯起来有了整体了解。
二、紧扣课题,读懂歌声
课文四处写到“歌声”,引导学生自读、品味课文,合作交流,感悟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品质。课中,我要求学生抓住精彩语句,反复研读,以读促悟,比较异同,探究寻根,破译歌声。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懂得夜莺歌声所蕴含的意义:
1、吸引敌人的注意;
2、麻痹敌人;
3、为游击队巧送情报,痛歼敌军;
4、执行新的任务,再次吸引敌人。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强化、升华自己的感受,一个机智、活泼、乖巧、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三、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文中的对话,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表达学生对这些语句的感悟能力,也能促进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每一次朗读的进度,都表示他们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了。由读熟到读得入情入境,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由抽象的语言符号,发展为活生生的声音、表情、动作等具象。
由于文章长,整堂课下来,个别后进生可能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对课文朗读方面感情还欠缺,对理解文章内容还需要努力。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3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课文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重点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我首先让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说你你对小夜莺有哪些了解,回顾课文资料,学生也能畅所欲言,到达了解课文资料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对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因此在谈了解的时候,都能抓住小夜莺繁荣精神品质进行阐述,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述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最后抓住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统领全文,点明主题,深化感情。那里由于我没有交代清楚要求,因此学生画句子的时候有点犹豫不决,不够坚定。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课堂的其他环节。
二、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述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4
一篇文章,或喜或忧,或悲或叹,或介绍一种知识,或揭示一个道理,都是作者内心的提炼与感发,情感思想都含蓄在字里行间。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知识对话,也是师、生、文本相互共振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
如果说文章是“泉眼”,课堂就得引发一条河。师生共乘一叶小舟,泛舟于水上。而教师就是那个撑船人,在自然和谐中与天光水影共在这源头活水中徜徉,一路慰籍心灵的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上,就得有温情、有深情、有激情。
板书“夜莺”自然的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温情中进入课文的情境。此外,在整堂课上,我有意识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最大限度地介入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尊重的话语、激励的评价、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这不单单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心与心的'沟通。在课堂上,当我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肯定学生的长处,不计学生的过失,使我感受到了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也会发自内心的感激和信服,而其智能活动则更灵敏更有成效。这样的课堂环境就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情由读生,以读促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有了对文字的触摸和体味,情感自然和谐的引发,整个课堂就将自然实在,充满暖暖的温度。
首先,我从研究教参,挖掘教材开始,在反复的思考、领悟中寻觅、探索,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发现激发情感的亮点以及语文能力的训练点。我深知,这是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但就是在这挣扎中我兴奋于一点领悟,激动于一现的灵光,自然地会从中产生教学的思路,正确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语文学习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在阅读中感悟语文,有所思考。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主动悟。在这一课中,我重点抓住4——19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在学生一次次地发自内心的朗读、称赞中,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碰撞,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深化自己的情感。再让学生读一读,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读出了思考,读出了韵味。此时,我改变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指点者,一位参与者,我想学生将不但领悟到作品的思想,而且将领悟到作品的语言以及自己的学习方式。
正当学生为夜莺与敌人巧妙周旋而赞叹时,我又抓住“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设计“他没有忘,没有忘什么”,“他忘了,忘了什么”,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入,给他们的心灵再一次小小的震撼。此时,他们将获得更深一层的感慨与感动,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当我反思时,发现可写得还很多很多,诸如如何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朗读指导与个性化朗读的统一,以及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等,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领悟和实践,但我更坚信了一点:把课上得简单点,实实在在上好一节课!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从以下二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是关于小夜莺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学生应该能够把他找出来。教学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这里,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说到哪一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不要求学生更深的去理解,因为这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人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4、在探讨为什么要以“夜莺的歌声”为标题时,我采用快速浏览课文,边找边说,理解歌声的作用。
5、课文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特点的作用,挑出来读一读。
6、首尾呼应的手法是本课的另一个难点,抓住开头三段和结尾两段,比较朗读,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深化主题。
7、迁移阅读,适时向学生推荐《小兵张嘎》,课文《小英雄雨来》
课堂上,学生表现活跃,不断生成了精彩的场面。我感觉很轻松,对照教学目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朗读贯穿了始终。
还有一点点遗憾,如果人物分析的部分安排紧凑点,那么后面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谈谈本课的收获。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5-14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0-23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3-02
《夜莺的歌声》的教学反思08-16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6-13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优秀)07-05
【热门】《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7-05
[热门]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7-06
【推荐】《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7-06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精华]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