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反思1
语文A版第七单元的第26课《罗丹的启示》。这篇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茨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自己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茨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课文重点叙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情景,作者通过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罗丹如痴如醉地工作状态描述的维妙维肖。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阅读教学),并围绕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的设计。在本节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的学法指导。课堂上除了指导学法之外,课堂上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用心感悟并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鲜活,使学生感受到罗丹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忘我的境界,在体会、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最终自己从中受到启示。
一、渗透学法、提高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过渡,想要达到“少教多学”的境界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渗透学法。本节课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一、轻声读文并想象场景,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二、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语句,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并教给学生作批注的方法。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与感悟课文。如:罗丹在端详、审视塑像后仔细修改时,可以引导孩子联系上文“神采奕奕”来体会罗丹是个精益求精的人。除此外文中“他什么都忘记了”,学生可以联系上文说出罗丹忘记了时间,联系下文“他转过身来,看到了我,吃了一惊。”可以理解罗丹还
忘记了客人、甚至忘记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课文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我们要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二、百鸟争鸣,标新立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的内心世界也不相同。本节课我以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理解为主。如:“轻声读罗丹工作时的段落并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这一环节时,我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表达、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的阅读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如:罗丹是一个认真的人,投入的'人,追求完美的人,不自满的人,不气馁的人,专心致志的人,精益求精的人,一丝不苟的人以及忘我的人。孩子们这些独到的、新颖的内心感受我都给予肯定。教师就要更新理念,善于发现和抓住教材的争鸣点,努力营造争鸣的氛围,乐于标新立异,敢于标新立异。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在理解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情景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的具体事例来,那就能更好的理解全神贯注做事,是罗丹成功的基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
2、读书与感悟结合的不好。注重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罗丹的精神,挤占了读书的时间,致使读书不充分,读的情感不充沛,尤其缺乏个性化朗读。这也是我本节课最大的败笔。我觉得还要进一步在课堂环节的优化上下功夫。
3、虎头蛇尾。课上在感悟罗丹的品质之后,让学生说说从罗大的身上受到的启示,然后留了一项作业:自己上网查查罗丹的塑像作品,好好欣赏。课后细细想来,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总有索然无味的败兴之感,学生能都能完成作业吗?假如这项作业放在课上,老师带学生一
起欣赏,通过他完美的塑像更深刻地感受罗丹的精益求精的品质,学生无疑会从心底徒增敬仰之情,此时再谈获得的启示,一定会大大提高课堂实效
4、缺乏写作指导。这篇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人物品质的,完全可以安排一个相关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这节课的得失,备课更精、更细、环节更简,真正做到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一、了解罗丹及部分雕刻作品,积累一些雕刻艺术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本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致刻画、描写的方法。
三、学习雕塑大师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描写的分析、品味,体会罗丹的专注。
教学难点:
分析、体会描写人物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语言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那时老师要求写日记,我没得可写,很难受。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问同学们,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呢?他就是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刻大师。作者正是从罗丹得到了伟大的启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最后成为了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一起去探寻这个伟大的启示吧!
二、简介作者
大凡热爱生命,最后又不得不走上自杀之路的作家和诗人,都值得世人的尊重和景仰。茨威格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充满良知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作家,在写出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旷世杰作后,却迫于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流亡南美,最后在悲观绝望中携妻双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茨威格十分擅长在小说中刻画各种细腻多姿的女性,因为他写出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名篇,高尔基还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送给了他。听说,最近有内地和香港两地的导演争相把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搬上银幕。茨威格的名字又将再度热起来了。
三、教师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全文。
1.首先拎出课文的关键段落
点拨:①通过预习课文,你能找到点明题目的句子吗?
②你能告诉老师“这个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吗?
③你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表述?
④请问“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是指什么事?
⑤课文除了这件事,还写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么安排详略?
2.直接切入本文的重点内容:详写罗丹修改女正身像。
学生齐读11——16小节,体会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①在“我”看来,罗丹大师已经完工的作品,他为什么还要修改呢? ②他是如何发现塑像的毛病的?
③教师表演“审视”动作,提醒学生揣摩词句。
④作者是如何刻画进入创作状态的罗丹的?请选择一项点评,分析它们的艺术表现力。
⑤在句子“还有哪里??还有哪里??”处中,你能根据上下文意思适当补充出来吗?
⑥罗丹对于自己的作品有怎样的感情?他对雕塑工作又有怎样的感情?从何处能看出来?
3.谈感受,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
跳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作者第一次拜访罗丹时有什么感觉?这次拜访又经过了哪些心理历程?
②“以人为镜,可正衣冠”,面对罗丹这面“镜子”,他找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症结”了吗?文章哪句话与之呼应?
③仿写训练,请为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一句。
感动是一种崇高的养分,茨威格有感于罗丹的全神贯注而努力进取;张海迪有感于保尔的勇敢坚强而身残志坚。
四、拓展练习
1.罗丹的浑然忘我的工作精神曾感动着许多人,你能再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地工作或学习的例子吗?
(居里夫人、王羲之、贾岛、牛顿、陈景润等人事例)
2.你能为大家再介绍几幅世界著名的雕塑作品吗?
五、总结全文
提问“这个伟大的启示”是什么?作者找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症结”了吗?文章哪句话与之呼应?
逐一解开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得出“专心”可以成就“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的主旨。使学生由“知情”、“知美”,进而“明理”。
六、分享感受
回看雕塑“思想者”,让同学们重新谈出感受,与刚上课时写下的感受做对比。作者通过罗丹的作为感悟到了全神贯注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同学们感悟到了什么?
先是让学生对比学习课文前后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后者是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感悟,继续联想,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同时发现自身的才能和创造性。
七、布置作业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请学生再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地工作或学习的例子,并选一个最让自己感动的例子。希望学生把“专注”发展成自己的习惯。
2.列出一些与罗丹、与茨威格有关的书籍名称。对于名家名作,学生能够有浅显的了解已经很好了,如果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对某些书产生兴趣,能够自发阅读,将是本课学习最好的延续。
3.《学习指导用书》1-4题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关于题目
课文的题目是“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即“我”通过观察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如下启示:“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关于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工厂主家庭,少年时代爱好文学,青年时代攻读哲学和文学。茨威格的作品,早期受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影响,推崇唯美主义。一次大战中他流亡瑞士并结识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加入了法国作家巴比塞创立的国际进步作家组织“光明社”,从事和平运动。茨威格是一位多才而多产的作家,他擅长写小说,写人物传记,也善于写诗歌和戏剧。其著名作品有传记文学《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三大诗人》(卡萨诺伐、斯汤达和托尔斯泰传)。小说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晚年写过描述一次大战前夕奥地利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回忆录《昨天的世界》,茨威格的作品有些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但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渴望出现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但他的幻想在二次大战中破灭了,他感到“我自己的语言所能通行的那个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业已自趋毁灭”。由于极度失望,1942年他与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
一、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
饶舌 // 媲美 // 白髯 // 黏土// 秘诀 // 蹙
2.多音字注意并组词。
黏 参 症
3.区分形似字
衰 // 哀
饶 // 绕
决 // 诀
二、词
1.解释下列词语
症结:指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淳朴:诚实朴素,也作纯朴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2.积累
媲美 淳朴 宽释 微乎其微 永垂不朽 不速之客 米开朗琪罗
三、课文分析
全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作者在创作上的崭露头角,但困惑于自己怎样写得更好,这时一位伟大的人给了他一个伟大的启示,成为他一生的关键。
第二部分(第3至16段)记叙了和雕塑艺术大师罗丹的两次交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3—4段),写作者与某画家的争论,从而得到机会与罗丹会面。
第二层:(5—6段),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一次会面,并受到罗丹的邀请。
第三层:(7—16段),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二次会面,着重记叙了罗丹精心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第16—19段),写由第二次与罗丹会面得到的启示,提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思考:
1.课文的第1,2自然段,即文章的第一部分有何作用?
这部分内容给读者留下了三个悬念:一是作者的“症结”是什么,二是那位伟大的人究竟是谁,三是“伟大的启示”是什么?从而开启了下文。
2.作者是怎样刻画罗丹这位艺术大师的形象的?
文章通过罗丹精心修改作品的细致描写,抓住罗丹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他的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如:
(1)神态描写,“他的眼睛闪耀着”,“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
(2)动作描写,“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温布蒙着女正身像”,“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3)语言描写,“就是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
作者通过以上等细腻传神的描写,我们仿佛目睹了罗丹那朴实亲切,忘我工作的大师风采。
3.在作者眼里,罗丹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作者对罗丹工作时的神态、语文、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在作者眼里罗丹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艺术大师。在生活中十分朴实,对待工作则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聚精会神到了忘我的境界。
4.作者通过观察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哪些启示?
“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松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5.如果请你给课文加一个标题,你会选择下面三个标题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1)与罗丹的会面(2)成功的秘诀(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我会选择(2)“成功的秘诀”和(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因为(1)“与罗丹的会面”,只是突出了作者和名人罗丹的两次会面,但这两次会面虽然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却并不是文章的主题所在。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作者与罗丹的会面,领悟到了对作者具有重要启发的人生哲理,即聚集会神地工作乃是成功的秘诀,因此选择(2)“成功的秘诀”或(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更能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反思4
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袁圆说过:不敢看自己录像节目,觉得面目丑陋,无法卒视。自己以前录过几节课,也曾有过这样的感觉。
光盘拿到手已很多时日,却迟迟不想打开,最终因为需写反思的缘故,硬着头皮播放,怀着恐惧之心观之。感觉似比五六年前顺眼了些,也客观地去审视分析《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节课,得到一点教学上的体悟。
1、教态自然了一些,从容稳重的成分增加了,这是因为时间与积累的缘故,能让我从容应对教学中的一些东西。平时五班学生上课较为活跃,但因为初上中学,初次被听课,学生紧张,课堂气氛有些凝滞。但我并没在意,而是按着教学思路往下进行,学生紧张,不敢回答问题,教师要去调节学生的情绪,学生不举手,教师可以去点将,而不必太在意。要投入自己的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文本。
2、能够结合文本,不架空作品,咀嚼词语,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情感,是在上语文课,而非美术课,变成罗丹艺术作品介绍赏析课,也非习题课,肢解作品使七零八落,也非杂货铺,东挪西拼,而不得要领。语文课应通过对词语的品味、涵泳,体会文本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与作者对话,思作者之所思,感作者之所感,教者需思想情感投入,也就是入境,才会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3、教学上我有点口头语。“是不是”“对不对”“什么”“啊”,这些语句教学中不是不可以用,而是不能常用,就显得呆板了。问话的形式需有变化,就不会显得平淡。另外,语言的运用上应力争生动,更具感染力,要像黏合剂,牢牢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所以教师要精心锤炼语言,要无废话,要语言生动有文采,这是我要努力的地方。
4、纵观这节课,感觉课堂之气没有起来,我要说的气既是指课堂的生动的气氛,又是指课堂流泻千里的气势。总之要气韵生动,流畅。这需要师生都充分投入作品,情感、思想的投入,我想我的这节课我们双方都没做到这一点,虽然对作品的`理解没流于表面,教者学生都是在用心去体会作品,不只做概念式的分析,思想性的总结,但全身心地投入没有做到。
另外,教学环节再紧凑点就好了,多留写作时间,展示时间给学生,我对《思想者》的分析可留到下节课再读给学生听。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高境界是到达一种化境,真也如罗丹大师的忘我无我才会使然。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反思5
我想,让学生知道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给晓有成就的茨威格一个伟大的启示!那小事是一个场面描写,罗丹的动与茨威格的静,“专心”地做,与“专心”的看,所得启示,也影响了茨威格的一生。大师的品格如此,告诉我们听课、写作业、做人等等,皆须专心,才能“走近大师”,成为大师!
“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我”的年龄和成就感,或许跟我们一样。寻找事业的突破口和扎根点,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事情,罗丹把“我”也一块忘了,但“我”却找到了——比方法更加美丽的感悟:专心!这是风格即力量,细节即品质。朋友们每天都忙碌不堪,试问“专心致志”有几度?理想和精力潜在流失否!
“深入”是教师的生活,慧中;“浅出”是教学的需要,秀外。有信心、能专心、又尽心,一定能够成为“解读文本”的高手,成为“表达文本”的名师。外婆(注5)说:要下点功夫!要有个样式!要“激动充满期待”!
作品(作者)因编者而走进教材,课文因师生而有生命力!教师因学生而有灵感,学生因爱老师而更爱语文!这样,我们是否可以给“文本”定义:文本是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用的结晶,凝聚着作者的立意、文思和情结,涵盖着作者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也可能包括教材编写者用心和教师的再创作。所以,语文教学是作者立意,编者用心,师生取义!
生活与文本中,有“道”可称教学资源,否则为垃圾,哲学家王夫之《古诗评选》说:“道之为言路也。”道在领悟,重在引导,教师具有“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的智慧,学生感动才能触及心灵,富有启迪!所以,语文的魅力,在于师生关系和人格!
张俊
第二次上《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课文,在原有的基础上略微作了些细节调整,把之前一些零散的问题归纳成了三个大问题:一,在“我”看来已经完工的作品,罗丹为什么还要进行修改?二,作者是如何刻画进入创作状态的罗丹的?请你选择一项进行点评,分析它的艺术表现力。三,“我”受邀来到罗丹家里,你认为罗丹对我是否无礼?通过以上三个问题,串联起整篇课文的情节,而文章的11~16小节,刻画罗丹进入创作状态时的忘情和专注仍然是本篇课文研读的'重点,很多表现人物对待艺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聚精会神到了忘我境界的精神的字词句,都很值得细细品味,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不仅能够准确地找到相关的描写,分析也特别精彩,基本达到我预设的教学目标。
基于描写作用的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了,于是我试着在课上引出“侧面”描写的新概念,但对于预备班的学生来讲可能有点深了,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去掉,导入部分精简,再回过头来针对第一小节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回扣,真正解答好同学们对于罗丹人,罗丹事的疑惑,对课文进行更为详细的总结,或许能够更好地扣住文章的中心,情感目标也能落实。
此外,有一些能够表现文章中心的细节没有深入讲清楚,比如:第一小节“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情是什么事情?”中,“仿佛”、“微乎其微”、“事情”有三层意思;第14小节“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中的省略号,文中多次出现,可以联系上下文把省略号的作用也一并讲解。
纵观整节课,自己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整个备课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作了几次调整,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学情取舍了一些知识点,基本能够达到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整个上课过程也比较流畅,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精选)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7-0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2-1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1-02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实用)07-10
(实用)《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7-07
[优]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7-06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精品)07-08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优秀05-2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5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