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古诗》的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23 07:50: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篇1

  第一课时《山行》

  随堂反思:

  很多问题都是老师代劳了,今后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查字典的习惯还没养成,平时应多让学生查字典。

  挂图应该用起来,老师的讲解还不够巧妙,缺少灵动的语言。学生的朗读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下节课古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虽已达到,但还要进一步提升。

  反思小结:

  1、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解题。二、了解作者以及创作作背景,引发感悟。三、自学古诗,整体感知。四、品读诗句,进入诗境。五赏读诗句,深悟诗情。六、合作探究延伸拓展。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2、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过程中螺旋上升,感悟能力得以加强。

  3、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韵味,只有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才能有所体现。

  4、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度的统一。在课堂上应尽量凸显。

  第二课时《枫桥夜泊》

  随堂反思:

  每天进步一点点,教学内容根据本班的特点应降低难度。

  课前的预习习惯没有,也不会预习,要安排时间专门讲。还是查字典的问题,好多学生根本没有带字典上学的习惯。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查字典。江枫渔火对愁眠此处学生感受全无,不能理解,可能老师讲解上有问题,学生听不懂。语言、语言还是语言,师生的语言只有在平时练就。整节课只为一位学生上课,其他学生是看客。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课前预习的时候忘记了让学生搜集一些写景的古诗,学习的古诗的兴趣还要慢慢培养。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首诗的意思,对于本班学生来说难度不小。整堂课目标还应明确点,抓点不要太多,集中一点进行训练,效果达到即可。

   反思小结:

  1、老师没有很好的进行情境创设,导致对学生没引导好,关键还是课前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应通多媒体课件创设氛围,等以后条件好了应重新上一遍。

  2、上节课,虽然总结了自学方法,但是教的太生硬,学生根本没有接受,也不能领悟,让学生自学困难太大了,没有根据自己班上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今后,还应该实际一点,灵活一点。

  3、学生精彩的朗读几乎没有,谈不上读出韵味,可能指导古诗诵读还不得法。朗读训练任重而道远。

  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篇2

  这次学的古诗《草》和《宿新市徐公店》都是描写春天的诗,其中《草》学生已经都会背诵了,我把古诗的教学重点放在《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充满童趣的古诗时。

  上课开始,我先给学生讲了个有趣的故事:“春天来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一个住在乡村的孩子刚刚起床,推开家门,就看见一只黄色的蝴蝶在院中翩翩起舞。孩子被吸引住了,想趁着蝴蝶落在一朵鲜艳的太阳花上休息的时候抓住它。可是再怎么轻手轻脚,那只机灵的蝴蝶还是一拍翅膀飞走了,沿着乡间的小路,直飞进黄澄澄的.油菜花中。孩子追啊跑啊,但茫茫如海的油菜花丛里,哪里还能发现蝴蝶的踪迹?大家想,这时,这个小男孩的心情会怎样?”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他一定很生气。”有的说:“他气坏了。”有的说:“他大哭起来,因为油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他找不着了。”我故意摆出一副神秘的样子,对他们的答案均无情地给予否定,顺势说:“请看图,这个孩子发现蝴蝶突然不见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很兴奋。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一头雾水,一个劲儿地摇头。我连忙再趁热打铁:“大家认真读读古诗,再好好欣赏插图,就明白了。老师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们能告诉我吗?”学生开始认真读古诗,看插图。才不过几分钟,一只只可爱的小手就已高高举起,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对这首诗有了很大的乐趣,于是我让他们进行古诗改文,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得挺不错,最后让他们写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对于诗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篇3

  古诗词的教学一直用这样的模式:诵读诗歌——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孩子们的预习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课堂交流的时候,也很热烈,诗歌的节奏,诗歌中字词的意思,对诗句的理解,同学们都是通过自主学习或课堂讨论习得的,课堂上我只点拨了几处难以理解的地方,如《望洞庭》中的“镜未磨”、“白银盘”、“青螺”;《峨眉山月歌》中的“半轮秋”、“流”、“君”、“下”。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但疑惑的是做习题的时候孩子们有些一知半解,特别是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自己不能组织连贯通顺的语言说清诗句的意思。

  二是题目的形式一变,就无从下笔。如《补充习题》上有一道题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后问:读着这个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就不懂得变通,很僵硬地把诗句的意思写了上去。现在细细想来,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得益于他们购买的参考书籍,而并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特别关注的一点。

  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篇4

  1、 因为上个星期我重点让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规范,并没有开始文本教学。所以在本星期的教学中,孩子基本上已经有意思地让自己做端正,让自己的行为规范一些。

  2、 “草”一课的学习对于孩子们而言是非常简单的。很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古诗的内容,但对于小草的生命力顽强这一点,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和领悟,以至于在最后让学生表扬一下小草时并不是很顺利。而后一首古诗,我把重点放在对境色的描述上,在加上文章的故事结构性比较强,而且文章结构比较清晰,再加上课堂上我让孩子读得比较多,特别是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在课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在朗读上带上一定的感情,而且在板书的帮助上大部分学生已经能把整首古诗读诵。

  3、 在学校里孩子的'学习行为已经比较规范了,但是到了中午休息时间,以及放学回家以后情况就不是很好。因为学生的书写作业表现出他们非常地不认真,写字时比较随意,他们会边吃东西,边说话基至还有玩耍,这样学生的字写得比较潦草。所以在本星期的日子里,我应该注重引导让学生认真写作业。

  教学反思: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里有一句千古流传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教学中让学生重点记忆,进行口头填空,诗歌接龙等形式让学生记住这句话,并且要求会读会写。同时重点学习这首诗歌中的一对反义词,枯荣,理解字义。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时,利用书中提供的图片,让学生进入到这样一个春光灿烂的世界中,体会儿童的那种情趣和作者的细心观察。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情景,体感情”,“知诗人,解诗题”,先了解诗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重新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诗歌的题目,理解诗歌说的到底是一件什么事。

  “抓字眼,明诗意”抓住关键的字眼,未,走,菜花等词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明白诗歌的含义。“想情景,体感情”,对于最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就需要这样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意境。古诗琅琅上口,学生多数比较感兴趣,我感觉效果很不错。

  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篇5

  展示古诗:朱熹所作的《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各位老师可以作为参考使用。

  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篇6

  教学前,觉得两首古诗没什么好教的,本打算一课时教完。等到走进课堂,才发现一首诗可以教的内容很多,于是就整整花了一课时教《寻隐者不遇》。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课前,我布置预习作业: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上一检测,学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言”“深”“不知处”等词的意思,每句诗的意思也说得很清楚。

  在此基础上,我重点站在“鉴赏”的角度,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1.通过了解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课上,让学生讲讲诗中的故事,逐步完善故事内容(完成补充习题三),从而明确“一问一答,藏问于答”的独特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主要写谁?通过比较“诗人、童子、隐者”,学生明确了歌咏的`对象是隐者。原来书写的对象竟然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之中,体现出构思的精妙。

  3.进一步思考:隐者有什么特点?从字里行间推敲推敲。学生抓住“云深不知处”“言师采药去”概括出“学问高深、神秘莫测、飘忽不定”的特点。教师接着从“隐者”这个社会现象谈起(联系学生熟悉的“陶渊明”等人物故事),了解隐者的性格特征。

  4.从课题入手,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寻隐者”?从而领悟诗人对隐者的崇敬、仰慕之情。“寻隐者不遇”有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对隐者的赞誉,通过“不遇”之行,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更深了。练习朗读、背诵。

  5.拓展阅读《补充习题》四中宋朝诗人魏野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与书上的诗互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贾岛一路上的所见,为课后编写这个故事服务。

  总结这堂课的经验教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拓展同类同题诗歌,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篇7

  课文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春雨》、《春晓》。据我了解,几乎全班的学生都能熟练背诵《春晓》。然而,古诗的学习,仅仅做到熟练地背诵那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学习古诗,教师应带领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去。

  读诗题,我们就感受到了无限盎然的春意。如何让学生流露出对春雨及春天的喜爱之情呢?张若田先生说:“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古诗词的教学更应以读为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把全诗读正确流利。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词,借助插图引领学生逐句诵读领会。读第一首可抓住“好”、“知”、“当……乃……”、“润”、“潜”、“细”、“无”等字提醒学生注意;读第二首抓住“不觉”、“处处”、“啼鸟”、“多少”等词语让学生读好。

  本以为二年级的孩子想象一定十分有趣,可是说话练习中发现许多孩子思维定势了。可能是设计的练习框住了他们的思路了吧。

  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篇8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在我的印象中也是非常深刻的,而这种深刻不是诗的本身意义在我的头脑中深刻,而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对这首诗的特殊之好,改变了我的许多认识。因为读杨振宁博士的独特见解,我才明白了这类诗该怎么教,这类文章该引导学生怎么去学。杨振宁博士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这首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从美国回国到了许多地方讲学,结果游览了庐山,当他看到瀑布时,吟起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并说:“六七十年了,今天我才明白什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才终于明白了李白真的是诗仙。”难道杨振宁的想象力不好吗?不想肯定不是这个原因。因为抽象的文字与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事物、真实的具体事物,是有差距的,再美的图片,就是刚刚录制的电影、电视,也不可能展现那具体的世界。杨振宁看完庐山后,说的`这段话很快就发表在有关报纸。我看到后,我想到了语文教学,想到这类课,老师们没有有着这种思维来教学着。这类诗老师真的不要把精力花费在理解上,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读到能诵,读到几十年后还能诵,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抽象的积淀、未来的感悟。我没有去过庐山,这首诗我也早就会背诵了,也许有一天我去过,那我才会有真正的感觉。

  这类诗,老师也应该与孩子同学,孩子没有去过,好多老师也没有去过。但多年的听课,感觉好多老师没有向学生坦白过自己也没有去过,好像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向导,非常熟悉那里一样,其实这是一种教学理念缺失的反映。我想大家从杨振宁的说法中可以明白其理,可以为这类文章的教学找到新的方法。

  《绝句》这首诗,没有多少难点。其实这首诗的教学与《望庐山瀑布》一样,但因为我会唱这首歌,所以,教学这首诗时,我会教学生唱这首诗的,引领他们反复唱的。我相信学生们一定非常喜欢唱这首诗,因为这首诗所谱的曲子非常美,能把作者的心情表现出来,能把那段特殊的美景表达出来。孩子们反复的唱唱,像上音乐课一样,平时预备铃响起,全班齐唱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关于《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篇9

  上完这节课后,心理感觉很轻松,为什么呢?我始终认为,诗是不能翻译的,只能理解.所以我一改以前的古诗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其思想感情。由于这一课是孩子们上学以来第一次学习古诗,在古诗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备课时,我选取了光盘中的小短片,使孩子从诗中走到情景中去感受诗中的情景。这一设计的应中对于孩子的确很有效果,不过在毕老师提点下我也觉得如果能把这一环节提前至课的开始,让孩子从实际的情景走进诗中去,效果也许会更好。

  我觉得我这节课在诗的朗读和节拍、重音的教学上比较到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了读古诗时要读出诗的韵味和感觉。在识字教学上我是让学生通过在诗中认、在词中识、单个字记忆的方法,注重了孩子的'识记规律和与生字的反复见面,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指导书写上,我想由于我的过于面面俱到使这节课的书写环节效率不高,重点不够突出,这一点是我本节课的一个遗憾,也是我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毕老师提出的按照字型结构分类指导的方法,使我茅塞顿开,我觉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很值得我去实践和应用。

  在指导书写中,我想我还要规范自己的语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孩子们的语言。

  以上是我的一点想法,我想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才能使学生在语言发展、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上更加多元化。

【《古诗》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古诗》教学反思08-28

古诗教学反思02-22

古诗村居的教学反思01-26

《古诗》课后教学反思02-25

乞巧古诗教学反思02-22

古诗《江雪》教学反思03-18

古诗所见教学反思03-02

古诗教学反思15篇06-12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17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