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7 11:01: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轴对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轴对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们是利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让学生展示才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是从本校生源的实际出发,在设计中我们将本章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形式,从横向角度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的`点组合起来,打乱学生的纵向思维程序,让他们重新对知识点产生回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

  我们对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和点拔的作用,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从基本概念,基础题,能力题,给了学生充分训练的机会,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极积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展示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生生互动,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显神通,纷纷想展现自己的数学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师生的互动相当精彩,教师设置了大量的问题,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探索不同的问题,并且对整节课所复习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记忆。不足的是这节课的部分学生的准备不足,因此在互动中的效率不是太高。学生在后面的能力提升题部分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以致后面操作的时间比较紧,而且由于题量比较大,学生,有时候思考时间不够充分。

  随笔:

  要多给与学生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希望受到表扬,所以他们都会争取机会展现自己,本节课被提问的学生达20人左右,有很多学生积极的争取机会,说明他们处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如果能制造更多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会大大增加的。

《轴对称》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一系列有序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突破了难点。这样的设计提供了让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明确对称轴条数的不同。首先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对折并发现长方形的对称轴,进而通过对不同折法的观察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学习画长方形的对称轴。接着让学生尝试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并通过对不同折法和画法的研究发现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最后通过不同梯度的练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对称轴,要找准画好对称轴,必须明确什么是对称轴,但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让学生从折一折的活动中去发现、理解,有了动手操作的经验,再让学生探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这样的程序可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准确理解和掌握对称轴的含义及画法,最后配上动态的课件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但课后我觉得课堂效果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教学设计的优势,主要原因是不敢放手,总怕学生对前面的知识理解不透彻影响新知的接受,因此,前面复习时间较长,因而显得前松后紧,几个重要的练习没有保质保量完成。经过老师们认真细致的评课及自己的反思,总结为以下几点:

  ⒈把科学与数学融为一体,体现了各学科间的整合;

  ⒉课件设计合理,运用得当;

  ⒊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体现了练习的多样性;

  ⒋挖掘教材较深,课堂调控地较好;

  ⒌引导学生从折出对称轴到画对称轴过渡自然;

  ⒍注重语言的`严密性及细节问题的指导;

  ⒎前面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时间应适当压缩,后面折、画的时间应充分;

  ⒏正方形对称轴画法在课件里的总结语存在不准确的地方;

  ⒐板书的内容应接近本课重点难点内容,并具体些更好。

  ⒑学生自己能总结出来的知识,老师不要去代替,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轴对称》教学反思3

  在上课之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支蝴蝶,却只画出它的一半,说“这只蝴蝶和我们玩捉迷藏呢,谁能帮我们把它找出来?”让学生上来将它画完整。这部分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既让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情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观察挂图上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找他们共同的特点,使学生兴趣浓厚的,注意力集中的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通过学生的`发现交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轴对称图形建立初步的表象。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让他们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大家一起评出最美的作品。并且让孩子总结你是怎么制作的?怎样制作才能保证你的作品是轴对称图形呢?进一步深化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这部分环节的设置,使学生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经过“操作一观察一概括一认识”的学习过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知识。

  最后读一读“你知道吗?”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欣赏大自然中的对称美,以及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的建筑(人民大会堂,故宫等)课前布置他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一起共享,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的价值。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轴对称》教学反思4

  《轴对称图形》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1、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了轻松的心境。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游乐场里的游乐项目有哪些入手,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上完本节课后感到自己的教学机智还不够敏锐,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完善。如: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时,有一个同学拿着自己三角板说是轴对称图形,这是我应该把这个三角板拿起来给全班同学看看,以免让学生误会所有的三角板都是轴对称的。还有,上完本节课后感到自己的语言连贯性有待加强。

《轴对称》教学反思5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学期我校的教研主题是“自主交流研讨构建高效课堂”,《轴对称》是人教版八年级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是课程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

  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本堂课我原想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以剪纸活动入手,让同学们能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培养学生关于数学美的数学特点。

  教学时首先为学生展示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紧接着展示学生从生活中搜集的轴对称图形,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习轴对称图形。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教师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贴到黑板上展示,学生观察讨论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最后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②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第一:在观察思考中掌握轴对称图形及其概念

  上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剪纸得到图形的特征,得出概念后,拿出课前搜集的图形来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小组动手对折的方法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从感观上体会什么是“完全重合之后。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学会找轴对称图形的对轴称

  在上一环节让学生对折,然后给出几组图形,让学生发生轴对称图形都是通过某一直线后,两部分会重合。那那条直线就显得很重要,让学生明白“对称轴”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何找对轴称。给出对称轴的定义后,我还是选择了几组有特点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对称轴。并判断那一组图形当中是不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再下一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第三,轴对称图形和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区别及联系

  对于这一点我是让学生自己以小组的方式来讨论,最后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后由我自己来归纳总结。这样子一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最后时间有兴趣学,也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加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及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定义。可以很好的取得教学效果。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还出现以下不足:

  1、前松后紧。由于前面剪纸、观察图形特点、分析搜集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找对称轴、介绍基本几何图形的轴对称性花费时间过多,活动时间过长,导致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两个概念的区别没能处理得当,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要有时间概念,活动的目的性强一些。

  2、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锻炼,尤其是几何的符号语言能力,需要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学生,加强平时的积累。

  3、相关的配套练习题做的较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利用不够好,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对配套练习的设计多花功夫。

《轴对称》教学反思6

  一、从课堂反思

  1、轴对称图形,其实学生在生活当中已有接触,本节课的内容是要提出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学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这些知识将为接下来的画轴对称图形、画对称轴等知识做铺垫。

  2、这节课我的设计遵循了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实践性。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疑问,引起学生兴趣来探究。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天安门、飞机和奖杯的图片,通过折一折、说一说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相同点,然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明确完全重合的意思,提出轴对称的概念。在练习中,我设计了搜索、竞猜、当设计师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整堂课中,我非常注意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本节课的亮点是猜一猜的游戏,掀起了一阵阵的高潮,而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活动,也让学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展示了一把。

  4、在上完课后,我最大的遗憾是在学生欣赏轴对称图形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我的语言再优美一些,我想轴对称图形的.美肯定对学生的冲击肯定会更强烈!

  二、从教学方法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反思、运用等过程,真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从学生情况反思

  这节课学生活跃、积极思考,课后作业及时完成,质量较好。但是学生在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有些学生表达的意思还不够清楚,有的学生需要老师提醒才能表达完整,这还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轴对称》教学反思7

  ①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美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的原有经验、原有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过程,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桥梁,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如课始的剪纸导入,教学中所用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世界各国国旗、对称建筑等素材,也都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

  ②重视概念理解,思维美

  概念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揭示事物最本质属性。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只有真正搞懂了概念,掌握其实质,才能学好数学。新课标指出,对重要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如本课对重要概念“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就是采用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方法。第一阶段让学生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大小、形状要一样”。第二阶段通过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辨析,让学生认识到 “完全重合”是指对折后,外面的形状及里面的图案都要一样。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体会数学思维的美。

  ③鼓励操作实践,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新课标也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如课中教师让学生做轴对称图形的活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并且感受到亲手创造出美的自豪感。

  ④关注情感体验,升华美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倡导的数学学习三维目标。被誉为“人本主义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参与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经验的体验结果。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信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如课始剪的爱心,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出示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等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似的,对学生进行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的教育,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

  学生在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时专注的表情,看到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得到其他同学赞美时那喜悦的表情,是课堂中多么美好的景色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结尾部分,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的思绪插上数学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美,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才组成了这千姿百态的世界。让我们带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感受那充满魅力的数学美,并用自己聪慧的头脑与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

《轴对称》教学反思8

  在家网上教学已经3周了,上一周我们班学习了本册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其中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我是这样做的:

  1、直播同步观看《同桌100》课例视频。

  在保证所有同学都在线的情况下,采用了集体观看课例视频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授课。探究轴对称图形时,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蝴蝶、蜻蜓、树叶、天安门照片,实物图片引入,初步发现“对称”的特点。接着通过“剪一剪”的活动,对折,画线,沿线剪一剪,制作并剪出了一件小上衣,直接揭示出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位老师的授课环节就是按照书上的顺序进行授课,到这里时,我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学生还是停留在对称的含义上,能感知出它是对称的。

  接着我暂停了视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找身边的对称现象。并且将学生找到的身边的对称现象的轮廓利用媒体展示出来,自然而然地把对称现象中的立体图形引向平面图形的探究。让学生通过“对折”到“完全重合”不同认知层面来验证图形是否对称,从自发的、粗浅的“对折”,到更加严谨的“完全重合”,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得到了发展,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2、作业布置

  利用钉钉家校本和《同步课堂》开展了“剪一剪”、“猜一猜、“画一画”三个活动作业。通过“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对称轴”,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边完全重合。

  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步课堂》布置同步练习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一半猜整个轴对称图形。

  最后,通过“画一画”活动,从“实物图形剪纸”到”画轴对称平面图形”。

  对线上教学的反思:听课学习是采用钉钉直播和观看《同桌100》,作业布置采用《同步课堂》、《小猿口算》,和家校本上传作业图片的形式。网课刚刚开始的第一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从寒假的状态中调整过来,进取心不强。书写时漫不经心的随意涂改,作业很难做到书写工整。部分家长没有掌握网上学习的技巧,没有按时进入直播间听课。作业提交也不及时,不完整。直播课堂师生交流互动有限,不能很好的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情况。

  诸多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沟通就改正。在接下来的这两周里,通过家长会的沟通,微信沟通,电话交流,微信群内的表扬,情况有很大改善。

  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都是挑战,但我们能做的是认真做好当下的每件小事,脚踏实地。

《轴对称》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对称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难点是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本节课通过剪一剪、辩一辩、折一折、连一连、猜一猜等操作,实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爱学、善学、乐学的习惯。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导入新知时,直观、巧妙、激趣。在课的开始,我首先用故事引入,学生都被可爱的卡通图形和故事最后的.设问吸引住了,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

  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玩”的权利,“创”的使命,是课堂教学民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数学、用数学。例如,在引入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概念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创作图形,并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快乐,也获得了知识。

  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反馈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的自信心,交流师生的感情。例如,在巩固环节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及解题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使问题清晰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后感悟:

  这是一节图形课,学生的动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喜欢动手操作的,所以在上本课之前,我一直担心孩子们是否能按照我的要求来做,是否能够在完成任务后及时停下手里的事情将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身上来,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用学生习惯的口号“一、二、三,坐端正”,而是让学生模仿我的动作,我往哪边拍三下手,他们也往哪边拍三下手,学生拍好手后,很自然的把手平放,这样既没有打断课堂的教学,同时也让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的回到了我的身上来,效果还不错。

  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在练习题的讲解中,有些地方讲得还不到位。学生现在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上,在找对称轴的时候应将图形放大,用准确的语言引导他们如何画出该图形的对称轴,如:五角星的对称轴是将两个角的顶点相连。这样在以后的运用中,学生才能够准确得将对称轴找出。

  2.适当得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充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当学生指出数字“1”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应该抓住机会,让学生尝试去改一改,将“1”改成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重点的理解。

《轴对称》教学反思10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轴对称》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让学生在观察中让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反思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 利用多媒体引入,激发兴趣本课利用多媒体出示的一张娃娃脸引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兴趣,为引入课堂主题打好了埋伏。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激起矛盾,也激起了学生想探知的欲望,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利用多媒体引导实践操作、激活思维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剪一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

  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在解决难点的环节处理上,教师让引导学生画对称图形时,不是一步步地告诉学生怎么画,而是让学生先看着给定的图形,先观察对称轴在哪里,然后再思考对称的点在哪里,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和深化学生对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 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丰富情感本课的结尾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中国剪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汽车标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古建筑和中国剪纸的展示渗透到数学中,这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而且还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轴对称》教学反思12

  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数学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操作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为主。

  一、利用大自然中具有对称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利用美丽的图片,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兴趣,为引入课堂主题打好了埋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传统黑板所无法替代的,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积累了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利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认识了解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有灿烂文化的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在欣赏了“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剪纸、京剧脸谱……”之后,孩子们的爱国之情激荡在心头,我趁热打铁地提出一个问题: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轴对称图形!这样便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在这个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己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拎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称轴。

  接下去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学过的平面图形,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了解到能使左右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形成感性的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分层次练习。

  本课的结尾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我出示了几种常见的物体的一半,让学生猜猜是什么;随后猜出示一半的汉字、找对称的字母等活动。通过多种图片及最后的舞蹈展示,使课本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多媒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

《轴对称》教学反思13

  一、有效预习、提高效率

  预习 是“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最核心的环节,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设计的预习作业是:

  1.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了解对称轴。

  2.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试着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画一画,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交流预习成果,在平面图形中找轴对称图形,交流如何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真正体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从而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轴对称》教学反思14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轴对称》这门课采用了引导发现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我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使他们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不仅动手动口,更要动脑思考。

  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利用黑板,演示画图过程供学生观察,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学法方面,围绕本节课所学知识,设置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既能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又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加强重点内容并克服教学中的难点,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旋转实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我们可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机会进行拓展和探索。在确保所有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提供不同的体验,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准确地理解轴对称、对称轴和两个图形之间的`轴对称的概念。通过进行一系列动手画图、观察发现和归纳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性质来确定一个已知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方法。通过参与这些探索活动,学生能够再次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并且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轴对称》教学反思15

  昨天讲了青年教师素质汇报课《轴对称》一节,讲完之后让我最大的反思就是自己语言的匮乏,以及语言的随意性,即使之前已经设置好要说的话,但是对于处理学生生成的问题时,语言过于随便,深深的.忏悔自己语言的失误真的怕给孩子带来影响。

  讲课过程中反思如下:

  1、开头让学生找对称轴时有点着急进入主题,虽然是学过的东西但也应该让学生自己回忆起来并用语言叙述,而这里老师说的有点多。

  2、让学生发现什么的时候,一定不能机智的把孩子的偏离拉到正题上,以至于绕了个圈子。

  3、应该多找几个同学上前去说画另一半的过程,并让学生们结合方法叙述一遍,这样效果会更好。

  4、觉得自己这节课真正的与学生融在了一起,而不是停留在自己是否落环节。并且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尽情的说。

《《轴对称》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轴对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2-04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3-02

《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04-02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篇03-03

轴对称教学设计06-23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06-27

《轴对称》的教案03-03

轴对称图形教案11-01

匆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2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轴对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轴对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们是利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让学生展示才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是从本校生源的实际出发,在设计中我们将本章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形式,从横向角度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的`点组合起来,打乱学生的纵向思维程序,让他们重新对知识点产生回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

  我们对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和点拔的作用,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从基本概念,基础题,能力题,给了学生充分训练的机会,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极积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展示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生生互动,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显神通,纷纷想展现自己的数学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师生的互动相当精彩,教师设置了大量的问题,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探索不同的问题,并且对整节课所复习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记忆。不足的是这节课的部分学生的准备不足,因此在互动中的效率不是太高。学生在后面的能力提升题部分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以致后面操作的时间比较紧,而且由于题量比较大,学生,有时候思考时间不够充分。

  随笔:

  要多给与学生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希望受到表扬,所以他们都会争取机会展现自己,本节课被提问的学生达20人左右,有很多学生积极的争取机会,说明他们处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如果能制造更多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会大大增加的。

《轴对称》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一系列有序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突破了难点。这样的设计提供了让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明确对称轴条数的不同。首先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对折并发现长方形的对称轴,进而通过对不同折法的观察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学习画长方形的对称轴。接着让学生尝试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并通过对不同折法和画法的研究发现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最后通过不同梯度的练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对称轴,要找准画好对称轴,必须明确什么是对称轴,但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让学生从折一折的活动中去发现、理解,有了动手操作的经验,再让学生探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这样的程序可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准确理解和掌握对称轴的含义及画法,最后配上动态的课件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但课后我觉得课堂效果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教学设计的优势,主要原因是不敢放手,总怕学生对前面的知识理解不透彻影响新知的接受,因此,前面复习时间较长,因而显得前松后紧,几个重要的练习没有保质保量完成。经过老师们认真细致的评课及自己的反思,总结为以下几点:

  ⒈把科学与数学融为一体,体现了各学科间的整合;

  ⒉课件设计合理,运用得当;

  ⒊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体现了练习的多样性;

  ⒋挖掘教材较深,课堂调控地较好;

  ⒌引导学生从折出对称轴到画对称轴过渡自然;

  ⒍注重语言的`严密性及细节问题的指导;

  ⒎前面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时间应适当压缩,后面折、画的时间应充分;

  ⒏正方形对称轴画法在课件里的总结语存在不准确的地方;

  ⒐板书的内容应接近本课重点难点内容,并具体些更好。

  ⒑学生自己能总结出来的知识,老师不要去代替,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轴对称》教学反思3

  在上课之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支蝴蝶,却只画出它的一半,说“这只蝴蝶和我们玩捉迷藏呢,谁能帮我们把它找出来?”让学生上来将它画完整。这部分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既让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情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观察挂图上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找他们共同的特点,使学生兴趣浓厚的,注意力集中的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通过学生的`发现交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轴对称图形建立初步的表象。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让他们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大家一起评出最美的作品。并且让孩子总结你是怎么制作的?怎样制作才能保证你的作品是轴对称图形呢?进一步深化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这部分环节的设置,使学生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经过“操作一观察一概括一认识”的学习过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知识。

  最后读一读“你知道吗?”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欣赏大自然中的对称美,以及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的建筑(人民大会堂,故宫等)课前布置他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一起共享,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的价值。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轴对称》教学反思4

  《轴对称图形》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1、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了轻松的心境。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游乐场里的游乐项目有哪些入手,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上完本节课后感到自己的教学机智还不够敏锐,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完善。如: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时,有一个同学拿着自己三角板说是轴对称图形,这是我应该把这个三角板拿起来给全班同学看看,以免让学生误会所有的三角板都是轴对称的。还有,上完本节课后感到自己的语言连贯性有待加强。

《轴对称》教学反思5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学期我校的教研主题是“自主交流研讨构建高效课堂”,《轴对称》是人教版八年级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是课程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

  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本堂课我原想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以剪纸活动入手,让同学们能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培养学生关于数学美的数学特点。

  教学时首先为学生展示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紧接着展示学生从生活中搜集的轴对称图形,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习轴对称图形。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教师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贴到黑板上展示,学生观察讨论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最后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②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第一:在观察思考中掌握轴对称图形及其概念

  上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剪纸得到图形的特征,得出概念后,拿出课前搜集的图形来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小组动手对折的方法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从感观上体会什么是“完全重合之后。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学会找轴对称图形的对轴称

  在上一环节让学生对折,然后给出几组图形,让学生发生轴对称图形都是通过某一直线后,两部分会重合。那那条直线就显得很重要,让学生明白“对称轴”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何找对轴称。给出对称轴的定义后,我还是选择了几组有特点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对称轴。并判断那一组图形当中是不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再下一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第三,轴对称图形和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区别及联系

  对于这一点我是让学生自己以小组的方式来讨论,最后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后由我自己来归纳总结。这样子一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最后时间有兴趣学,也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加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及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定义。可以很好的取得教学效果。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还出现以下不足:

  1、前松后紧。由于前面剪纸、观察图形特点、分析搜集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找对称轴、介绍基本几何图形的轴对称性花费时间过多,活动时间过长,导致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两个概念的区别没能处理得当,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要有时间概念,活动的目的性强一些。

  2、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锻炼,尤其是几何的符号语言能力,需要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学生,加强平时的积累。

  3、相关的配套练习题做的较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利用不够好,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对配套练习的设计多花功夫。

《轴对称》教学反思6

  一、从课堂反思

  1、轴对称图形,其实学生在生活当中已有接触,本节课的内容是要提出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学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这些知识将为接下来的画轴对称图形、画对称轴等知识做铺垫。

  2、这节课我的设计遵循了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实践性。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疑问,引起学生兴趣来探究。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天安门、飞机和奖杯的图片,通过折一折、说一说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相同点,然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明确完全重合的意思,提出轴对称的概念。在练习中,我设计了搜索、竞猜、当设计师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整堂课中,我非常注意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本节课的亮点是猜一猜的游戏,掀起了一阵阵的高潮,而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活动,也让学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展示了一把。

  4、在上完课后,我最大的遗憾是在学生欣赏轴对称图形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我的语言再优美一些,我想轴对称图形的.美肯定对学生的冲击肯定会更强烈!

  二、从教学方法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反思、运用等过程,真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从学生情况反思

  这节课学生活跃、积极思考,课后作业及时完成,质量较好。但是学生在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有些学生表达的意思还不够清楚,有的学生需要老师提醒才能表达完整,这还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轴对称》教学反思7

  ①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美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的原有经验、原有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过程,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桥梁,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如课始的剪纸导入,教学中所用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世界各国国旗、对称建筑等素材,也都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

  ②重视概念理解,思维美

  概念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揭示事物最本质属性。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只有真正搞懂了概念,掌握其实质,才能学好数学。新课标指出,对重要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如本课对重要概念“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就是采用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方法。第一阶段让学生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大小、形状要一样”。第二阶段通过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辨析,让学生认识到 “完全重合”是指对折后,外面的形状及里面的图案都要一样。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体会数学思维的美。

  ③鼓励操作实践,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新课标也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如课中教师让学生做轴对称图形的活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并且感受到亲手创造出美的自豪感。

  ④关注情感体验,升华美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倡导的数学学习三维目标。被誉为“人本主义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参与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经验的体验结果。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信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如课始剪的爱心,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出示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等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似的,对学生进行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的教育,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

  学生在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时专注的表情,看到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得到其他同学赞美时那喜悦的表情,是课堂中多么美好的景色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结尾部分,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的思绪插上数学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美,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才组成了这千姿百态的世界。让我们带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感受那充满魅力的数学美,并用自己聪慧的头脑与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

《轴对称》教学反思8

  在家网上教学已经3周了,上一周我们班学习了本册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其中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我是这样做的:

  1、直播同步观看《同桌100》课例视频。

  在保证所有同学都在线的情况下,采用了集体观看课例视频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授课。探究轴对称图形时,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蝴蝶、蜻蜓、树叶、天安门照片,实物图片引入,初步发现“对称”的特点。接着通过“剪一剪”的活动,对折,画线,沿线剪一剪,制作并剪出了一件小上衣,直接揭示出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位老师的授课环节就是按照书上的顺序进行授课,到这里时,我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学生还是停留在对称的含义上,能感知出它是对称的。

  接着我暂停了视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找身边的对称现象。并且将学生找到的身边的对称现象的轮廓利用媒体展示出来,自然而然地把对称现象中的立体图形引向平面图形的探究。让学生通过“对折”到“完全重合”不同认知层面来验证图形是否对称,从自发的、粗浅的“对折”,到更加严谨的“完全重合”,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得到了发展,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2、作业布置

  利用钉钉家校本和《同步课堂》开展了“剪一剪”、“猜一猜、“画一画”三个活动作业。通过“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对称轴”,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边完全重合。

  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步课堂》布置同步练习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一半猜整个轴对称图形。

  最后,通过“画一画”活动,从“实物图形剪纸”到”画轴对称平面图形”。

  对线上教学的反思:听课学习是采用钉钉直播和观看《同桌100》,作业布置采用《同步课堂》、《小猿口算》,和家校本上传作业图片的形式。网课刚刚开始的第一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从寒假的状态中调整过来,进取心不强。书写时漫不经心的随意涂改,作业很难做到书写工整。部分家长没有掌握网上学习的技巧,没有按时进入直播间听课。作业提交也不及时,不完整。直播课堂师生交流互动有限,不能很好的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情况。

  诸多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沟通就改正。在接下来的这两周里,通过家长会的沟通,微信沟通,电话交流,微信群内的表扬,情况有很大改善。

  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都是挑战,但我们能做的是认真做好当下的每件小事,脚踏实地。

《轴对称》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对称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难点是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本节课通过剪一剪、辩一辩、折一折、连一连、猜一猜等操作,实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爱学、善学、乐学的习惯。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导入新知时,直观、巧妙、激趣。在课的开始,我首先用故事引入,学生都被可爱的卡通图形和故事最后的.设问吸引住了,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

  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玩”的权利,“创”的使命,是课堂教学民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数学、用数学。例如,在引入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概念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创作图形,并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快乐,也获得了知识。

  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反馈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的自信心,交流师生的感情。例如,在巩固环节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及解题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使问题清晰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后感悟:

  这是一节图形课,学生的动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喜欢动手操作的,所以在上本课之前,我一直担心孩子们是否能按照我的要求来做,是否能够在完成任务后及时停下手里的事情将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身上来,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用学生习惯的口号“一、二、三,坐端正”,而是让学生模仿我的动作,我往哪边拍三下手,他们也往哪边拍三下手,学生拍好手后,很自然的把手平放,这样既没有打断课堂的教学,同时也让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的回到了我的身上来,效果还不错。

  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在练习题的讲解中,有些地方讲得还不到位。学生现在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上,在找对称轴的时候应将图形放大,用准确的语言引导他们如何画出该图形的对称轴,如:五角星的对称轴是将两个角的顶点相连。这样在以后的运用中,学生才能够准确得将对称轴找出。

  2.适当得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充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当学生指出数字“1”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应该抓住机会,让学生尝试去改一改,将“1”改成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重点的理解。

《轴对称》教学反思10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轴对称》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让学生在观察中让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反思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 利用多媒体引入,激发兴趣本课利用多媒体出示的一张娃娃脸引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兴趣,为引入课堂主题打好了埋伏。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激起矛盾,也激起了学生想探知的欲望,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利用多媒体引导实践操作、激活思维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剪一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

  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在解决难点的环节处理上,教师让引导学生画对称图形时,不是一步步地告诉学生怎么画,而是让学生先看着给定的图形,先观察对称轴在哪里,然后再思考对称的点在哪里,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和深化学生对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 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丰富情感本课的结尾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中国剪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汽车标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古建筑和中国剪纸的展示渗透到数学中,这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而且还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轴对称》教学反思12

  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数学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操作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为主。

  一、利用大自然中具有对称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利用美丽的图片,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兴趣,为引入课堂主题打好了埋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传统黑板所无法替代的,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积累了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利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认识了解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有灿烂文化的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在欣赏了“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剪纸、京剧脸谱……”之后,孩子们的爱国之情激荡在心头,我趁热打铁地提出一个问题: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轴对称图形!这样便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在这个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己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拎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称轴。

  接下去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学过的平面图形,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了解到能使左右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形成感性的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分层次练习。

  本课的结尾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我出示了几种常见的物体的一半,让学生猜猜是什么;随后猜出示一半的汉字、找对称的字母等活动。通过多种图片及最后的舞蹈展示,使课本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多媒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

《轴对称》教学反思13

  一、有效预习、提高效率

  预习 是“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最核心的环节,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设计的预习作业是:

  1.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了解对称轴。

  2.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试着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画一画,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交流预习成果,在平面图形中找轴对称图形,交流如何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真正体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从而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轴对称》教学反思14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轴对称》这门课采用了引导发现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我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使他们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不仅动手动口,更要动脑思考。

  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利用黑板,演示画图过程供学生观察,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学法方面,围绕本节课所学知识,设置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既能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又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加强重点内容并克服教学中的难点,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旋转实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我们可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机会进行拓展和探索。在确保所有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提供不同的体验,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准确地理解轴对称、对称轴和两个图形之间的`轴对称的概念。通过进行一系列动手画图、观察发现和归纳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性质来确定一个已知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方法。通过参与这些探索活动,学生能够再次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并且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轴对称》教学反思15

  昨天讲了青年教师素质汇报课《轴对称》一节,讲完之后让我最大的反思就是自己语言的匮乏,以及语言的随意性,即使之前已经设置好要说的话,但是对于处理学生生成的问题时,语言过于随便,深深的.忏悔自己语言的失误真的怕给孩子带来影响。

  讲课过程中反思如下:

  1、开头让学生找对称轴时有点着急进入主题,虽然是学过的东西但也应该让学生自己回忆起来并用语言叙述,而这里老师说的有点多。

  2、让学生发现什么的时候,一定不能机智的把孩子的偏离拉到正题上,以至于绕了个圈子。

  3、应该多找几个同学上前去说画另一半的过程,并让学生们结合方法叙述一遍,这样效果会更好。

  4、觉得自己这节课真正的与学生融在了一起,而不是停留在自己是否落环节。并且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尽情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