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猫》教学反思

《猫》教学反思

时间:2020-10-27 08:02: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猫》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猫》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猫》教学反思

《猫》教学反思1

  原定任务:初读课文,梳理字词,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特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在初读课文梳理字词这一板块就已经用了二十五分钟左右,剩下的十五分钟里,本打算在快速梳理课文结构后就开始着手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因为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晰,抓住猫的性格古怪(1—3自然段)与满月的小猫很可爱这两个方面展开来写。文中的第1自然段与第4自然段的的第一句话都已经做了概括,相信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但在行进过程中,却有不少波折,导致后面的部分都在梳理课文的内容。不觉时间有浪费,遗憾的是没有好好匀讲开来,还是走得匆匆了些。

  过程如下:

  原本是想这么问学生: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特点?可话一出口,鬼使神差:“说说课文从几个方面来写猫的特点?”一生答:“三个方面。”当下第一反应,里面可以稍作停顿。于是再问:“还有不同的吗?”答案很多: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乃至五个的都有。在我们看来条理很清晰的一篇文章,可在学生眼里却出现了这么多不同的解答,看来问题还真不小。问题从哪来,回哪去。我请这五个学生都来说说分别是哪几个方面,并做板书:

  一个方面:性格古怪

  两个方面: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很可爱

  三个方面:无忧无虑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满月的小猫很可爱

  四个方面:性格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勇猛满月的小猫很可爱

  五个方面:老实贪玩高兴时温柔可亲声音满月的小猫很可爱

  接着就引导学生来讨论,哪个不大恰当。有学生指出三个方面和五个方面的很不合理,他们直接把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去掉了,且“无忧无虑”不是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只是其中某一个方面。“老实贪玩”就是猫的性格古怪,可以合在一起。“声音”就是写猫的温柔可亲。这样一来这两个答案都可以去除掉。有学生继续比较,“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与猫的“性格古怪”无关,不能合并,于是第一个答案也可以排除掉。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两个答案了。

  两个方面: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很可爱

  四个方面:性格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勇猛满月的小猫很可爱

  不少学生都赞成后一种提法——四个方面。我让学生再读读课文,想想看。有一个学生提到:第二自然段是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与不高兴时一声不吭,这也应该归并到“性格古怪”里去。我立即予以肯定。又有学生发现在写“勇猛”的时候,还提到小猫“什么都怕”这也是古怪的一个方面,也应归并到“性格古怪”,这样一来,课文就合并成两个方面了。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匆匆做了总结发言。

  课后,一个学生感慨道:“我们好像成了辩护律师了!”学生们享受这样的思辨时刻。不过也有孩子埋怨道:“老师,你都在为那个对的同学做辩护。”言下之意,老师放手得还不够彻底!在最后关头,气再沉一些,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在课文中再好好走一遍,毕竟一两个学生的发现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给学生时间,就能让他们把课文梳理得更细致一些,对行文了解得更透彻一些。

《猫》教学反思2

  上周,廖老师执教公开课《我是猫》,这堂课她要到三台去上,因此请了蒋老师,谢老师来听课,并作讨论修改,因此这堂课上了两次。第一次结束,廖老师大概没有信心,课文没有完成,照蒋老师的话说“还在门外游”。他们讨论并再次确定了教学设计。《我是猫》这篇课文难度较大,篇幅长,内容理解不容易。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日漱石的代表作,作者以辛辣的笔触,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的描写了一只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文章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教学的难点是在读懂作者描写的每一个场景的基础上,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对于五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读了课文恐怕令他们捧腹大笑的是小猫吃年糕被粘住的尴尬和狼狈,也是让他们最感有趣的地方。所以,当时名师们确定不讲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三条真理的含义,只抓住“有趣”入手,即“拔年糕”,然后引申到写作方法的概况,最后学以致用练习说话。第二次再上,层次清晰,目的明确,课文很轻松就完成了。上完课,名师们再次做了细节修改。蒋老师说“终于游进门了”。

  我参加了这两次听课、评课,最大的收获就是领略到了怎样处理一篇课文,化难为易,上出特色,当时谢老师再三叮嘱我们再去上课时“不要上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再去上课时,孩子们对廖老师上的动作表演还意犹未尽,边读边表演十分有趣。到底要不要上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我却犹豫了:不上吧,课文最后一部分怎么理解呢?如果,考试又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不是失误吗?后来,我采取了看图就理解的办法: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每个人的表情,换位思考说话:如果我是那只倒霉的猫,在表演丑剧时,心里会怎么想?这样学生很自然就领悟出了“愤恨、不满”的思想感情,我也就做了适当小结。

  有时公开课的上法是可以借鉴,但面对教学考试时,又想面面俱到,生怕知识点没有讲到位。因此,有时听完课是激动万分,恨不得自己也能那样上,达到那样的效果,但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时,觉得有的教法是可看而不实用。这就是公开课与平常课的距离。

《猫》教学反思3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文章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从全文看,重点在第三只猫。故事的主体是“我”,主旨在于冤案的教训。作者告诉人们,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得出主观臆断是错误的的,依靠自己的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罚只会伤害无辜。让学生读懂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泛泛的讲述`分析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浮于浅表的被动接受。仍无法体会`领悟文章的经典之处,独到之处。在教学文本时,我实施了探究研读的方法。

  这篇文章,描写很生动,无论猫的各种形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我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先让学生画出抒情议论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探究。重点放在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如:提问可以设计为:1。文中写“我”家养的三只猫,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亡失时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2。文中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3。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件事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4。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会感到如此痛心?

  5。作者这样自责的结果就是“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你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吗?

  因此,这样探究就是探究课文的抒情议论,探索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讽喻的是什么社会现象,在哲理层面上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这些,才算理解了着篇课文。

《猫》教学反思4

  郑振铎的《猫》在传统教学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展示猫的图片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次我大胆尝试,寻求突破。

  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为“生命之趣“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它所写的却不是人的悲剧,而是猫的悲剧,故事平常而又平常,意义似乎也很有限,但经过作者的一番加工,写在小说里,却产生了辩证的效果,它不止能唤起学生对动物的怜悯之心,而且能引起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可以说本文唱响的是一首“弱者的挽歌,人性的牧歌”。

  针对这样的文章主题我想换一个方法导入。于是我发现作者郑振铎的姓名很有意思,“铎”古义为大钟,寓意警示,不恰好和本文所表达的主题相关吗?所以我从作者的姓名入手,设计了导语,配上悲伤警示的音乐,激发学生深思,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从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效果确实不错。看来只要敢于求新求变不怕失败,总将有所收获。

  本课在参加“校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在“武安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名次。

《猫》教学反思5

  本课是是美术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段。音乐由中提琴奏出的长音和小提琴奏出的碎音,描写树林早晨美丽幽静的景色。接着出现的是轻快,跳跃的旋律,仿佛小鸟在枝头欢唱。紧接着是活泼,明快的曲调,描写了可爱的小熊猫活动的情景。

  为了在课中尽可能地渗透新教材的理念,培育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设计这堂课的导入时,我首先出现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故事。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在听赏时这样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后,想马上聆听乐曲。然后再让他们静静地聆听一遍《快乐的小熊猫》,指导学生抓住音乐开头所模仿的音响(鸟鸣声)展开想象,再一起讨论,比较音乐情绪前后的不同。最后教师在介绍音乐作品之后,指导学生边相象边复听品。经过反复听赏乐曲《快乐的早晨》,学生能辨别不同的音乐情绪,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情绪风格特点。在整堂课中我力求让孩子们动起来、玩起来、模仿起来,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从而真正的做到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情操,达到培养孩子们审美情趣的目的!

  整堂课基本按照我的教学设想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我自己感觉在这节课的结尾部分有所欠缺,没有知识的拓展部分,如果在结尾部分加一些学生熟悉、会唱的动画歌曲,把整堂课来一个升华,让学生可以欣赏到更多的动画歌曲,对动画歌曲有更深刻的了解。

《猫》教学反思6

  《大熊猫》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特点。整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对大熊猫了解较少的学情,教学一开始,借助多媒体播放大熊猫的'视频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补充介绍,丰富学生对大熊猫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环节,我采用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汇报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全班交流巩固学习成果,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品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先观察课文插图中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动作、神态,再找出描写大熊猫的外形的语句,抓住“胖胖的”“短短的”“圆圆的”等词语,体会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样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画出描写大熊猫神态、动作的词语细细品读。学生在读中脑中再现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是朗读时间较少,训练不到位,今后教学中应加强朗读的指导。

《猫》教学反思7

  《大熊猫》是第二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课文用三个自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点三个方面作具体说明。学生对熊猫的样子、颜色、和活动都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我有如下收获:

  一、以物激趣。

  在教大熊猫的外形时,我出示实物——大熊猫玩具,让学生有序观察大熊猫的外形,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观察中被调动起来,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以读为“本”。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如:引读、集体读、部分读、范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 以读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同时,学生在读中结合图文并茂的板书,生动再现了大熊猫的外形可爱,小时候的活泼可爱,长大后睡觉的样子可爱,以及它吃竹叶时的样子可爱,从而体会到大熊猫是许多珍奇动物中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三、寓教于画

  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学得轻松,真是其乐融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读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彩笔,将文中所描绘的大熊猫画下来。很快,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子,一只又一只的熊猫形象便跃然纸上。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课文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学生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发展了特长,培养了创新能力,读懂了课文,积累了描写动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在教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称大熊猫为国宝,在世界上更珍奇?讨论交流自己还知道哪些有关熊猫的常识,熊猫的生活环境必备条件。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懂得了,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它。最后让学生搜集其它珍贵动物的资料,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现状,组织学生制作标语,向全校的同学发出倡议: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并开展“保护国家珍稀动物”宣传活动。学生在亲自宣传环保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创造能力,又使课文内容理解深透、课文主题得到深化,也不知不觉受到环保意识教育,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

《猫》教学反思8

  今天王校听课!我在昨晚的时候,做了一个主意,我要按照我平时讲课的方式去讲解这一堂课!这样,我能听到我平时上课的不足,帮助我成长。

  讲课过程,总得来说,自己比较满意。能够按照我的预想进行,也没有出现失控的事件。

  对于今天的课程,我有如下反思,

  1.我在授课中,出现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内容完事后对比学习目标进行总结。但是,因为是第一次用,也有错误,我没有让学生提前去阅读学习目标!我只想悄悄地说,我忘了。

  2.板书设计不合理!板书是我的死穴,今天因为内容有点多,所以板书感觉很拥挤。我要好好设计。

  3.对于关键点总结不够,导致习题的完成出现困难。我检讨!

  4.有点被学生带偏了,后半段时候,分析有点分析不出来猫的可爱。我应该换一个方式引导,这个没有做好。

  放学后,我去找王校评课了。王点,校长夸奖了我,真的好高兴!但是,她也指出了几个关键的点~1.课文读的不够多,2.引导总结不够,3.习题时间不够。王校长指出我模式的不足,我很受益!加油,快放假啦。

《猫》教学反思9

  《猫》这篇文章非常简短,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风趣亲切,通俗晓畅,充分表现了猫性情的古怪和淘气,表达了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训练: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猫的性格古怪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描写猫性格古怪特点的关键词语:老实、贪玩、尽职,再把描写这些特点的句子划出来,并反复朗读,进而理解内容。

  2.体会拟人句的作用,体会作者爱猫的感情。如在理解“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时,当猫把老舍先生的稿纸踩印后,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当作梅花来欣赏,可见他对猫的喜爱。作者在写刚满月的小猫时,不像在写一只猫,倒像写一个天真烂漫而又可爱的孩子。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3.注重写法的渗透,如在描写猫的尽职,作者就抓住猫耐心等老鼠这一事例来写的。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说出它的一两个特点,然后再分别用具体事加以证明。学生评价并帮助修改。很多学生有一点表现不错,他们都能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来写小动物,把它们当人写。从学生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有待加强训练。因此,我布置的课后作业是一个小练笔,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写出它的特点,强调一定要用具体事例加以表现,写出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在结构方面,我要求学生也采用总分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从练笔的情况反馈来看,写作的要求基本达到,这也算是一个收获吧。

《猫》教学反思10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虽然短小,但内容具体,描写生动。猫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生动活泼,那么惹人喜爱。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认真备教材,但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读有些忽略。

  教学中,朗读是体会感情最直接与最重要的手段。教学时,我引领学生通过抓重点词,重点句子,创设情景等方法去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但在体会之后未能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从而缺失了语文课上“书声朗朗”的重要环节,没能让学生在读中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今后的课上我将注重通过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引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在读中体味语文课的个中魅力。

  二、备学生不够充分。

  课前,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和教案方面,对于学生掌握课文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方向,各种问题回答的预设准备不够充分,以至于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过于单一,引导不够深入。如,我在讲到猫的尽职时,重点分析了屏息凝视这个词,并创设了小情景,让学生试着屏住呼吸10秒钟,问学生:“猫为了抓老鼠,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而我们刚才才做了10秒,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当时有一个学生就回答说“这只猫简直就像一个神仙。”当时我若是能就着他的回答挖掘下去,反问他:“猫是神仙吗?”他可能会回答:“不是。”这时我就可以总结说:猫不是神仙,但它却做了神仙才能办到的事,充分体现出了猫的尽职。这样课文的挖掘就会更深入一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出猫的尽职。因此,在备课中要注意学生的存在,全方位的去考虑学生会从哪些方面回答问题,才能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

《猫》教学反思11

  《我是猫》是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第六单元“名著之旅”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日本夏目漱石的名著,全书共十一节,本课节选自第二节,《我是猫》教学反思。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只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教学中,我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习方法的贯穿。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引导学生品读、理解课文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方法的贯穿。如:通过学习猫发现的第一条真理后小结学习方法,体会第二、三条真理时,让学生按照学法,有步骤地进行学习。整个过程由扶到放,由易到难,慢慢过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努力不断增强。

  2、注重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评价语言具有针对性、激励性和导向性。比如,当学生没有读出焦急的语气时,我引读“越……越……”的句子;当学生表演完时,我给予肯定,给予奖励,也鼓励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以评促演。从而营造了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动参与,乐于展示自己。

  3、注重说话训练的渗透,教学反思《《我是猫》教学反思》。课堂中设计的说话训练是一个亮点,老师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孩子像花儿一样在课堂上绽放,语言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4、注重大语文思想的渗透。课外拓展延伸时,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真正使学生终生受益。当然,一堂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课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对文本的体会感悟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这只猫让人好笑的层面,对深层的寓意体会不到位。

  2、要加强朗读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达到预期的目标,读出语文味,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猫的心情。

  3、写作技巧的总结应自然无痕,随机渗透。思想是盐,要把它放进汤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吸收。所以不必在结课时刻意总结写作方法,应在讲解相应段落时渗透其中,如水过无痕、潜移默化。

  小学语文教学究竟该走向何方?全国小语专家崔峦老师给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不是“粗糙”,不是“简单化”,它追求的是语文的最高境界——真实、扎实、朴实。让我们记住崔老师的话,以此共勉。

【《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猫是老虎的先生》的教学反思范文

2.《猫》教学设计

3.《猫》教学设计范文

4.《学会反思》教学反思

5.《猫》教学设计15篇

6.反思“英语教学反思”

7.史记教学反思

8.《阳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