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观沧海教学反思

观沧海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9 07:08:5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沧海教学反思模板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沧海教学反思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沧海教学反思模板

观沧海教学反思模板1

  《观沧海》一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的一首诗歌。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诗歌教学只要求有初步的感悟,并能结合文句来谈自身读后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语来谈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画面。我在上完本课后,总结了一下问题:

  第一:我们的学生在结合画面表达自身感受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表达得很笼统,不够具体且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所感悟到的画面。这使得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先想象再构思,后表达的思维不到位。这一点与学生们的积累语想想思维的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我们的学生对古诗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还很粗浅,甚至是基本的律诗、绝句的格式都不知晓。致使在理解诗歌的过程中,理解很不到位。

  第三:通过这节课我们学生的表现,折射出我们的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不够深入,朗读缺乏应有的技巧。学生们的个性化朗读与朗读体验表现得不好。

  综合以上几点,如果我再上《观沧海》这节课,我想做这样的改进:

  一、教学上仍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加强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个人情感,来品味诗歌。让学生自觉地走入诗歌,理解诗歌。

  二、加强指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寻找诗歌的诗眼、意象,去体味诗歌的意境。做到真正的走入诗歌,走近作者,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内心引起共鸣,从而指导他们的行动。去主动思考发言,来谈自己的感悟!

观沧海教学反思模板2

  上完《观沧海》这一课后,我觉得自己收获颇多,在反复的修改调整中,我就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总结出如下规律: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意象”和“意境”这两个概念,同时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一开始我是从抽象到形象来讲授这一知识点的,结果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知道记笔记,后来在大家的建议下我改动原有方式,授课的效果就大大提高。

  在上完课后,我感觉这次课最不尽任意的地方就是有点头重脚轻,前松后紧,前半部分花的时间太多,结果到最后该解决的问题没完成,只能放到课后完成。

  充分的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观沧海》这首古诗,从传统的观点看,认为都是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但是我在备课时,在翻阅背景材料时,感觉这种说法有点偏颇,不过我想可能学生不会提到,也没仔细考究,结果在上课时思维活跃的同学却想到了,此时我凭借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给了这位学生适当的合理的引导。

  说的激发学生积极性,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在实际中怎么做,做得如何等等,就又另当别论了。此次开完课后我对这一问题起先也没考虑,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学气乎乎的跑到我办公室,跟我说那次上课打击了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当时我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天他准备好了问题我没问他,由此事情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上课的时候我的眼光应该跟同学进行不时的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及时的收集反馈学生的信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观沧海教学反思模板3

  今天我们学习了曹操的《观沧海》一诗,被诗人那种开阔的胸襟深深地感染着。此诗可谓是: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些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背诵之后,我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立刻找出了文中的诗句。可是分析的不够到位。

  老师分析:

  全诗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诗人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寥寥16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实在是壮观极了。“星汉”就是天上的银河。这四句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升起和降落,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象发源于沧海一样。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伟大的物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种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

  “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境界: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的气势。这不正是诗人那开阔胸襟的体现。

观沧海教学反思模板4

  在我要求学生个别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我认为:

  (1)长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诵读是一种累赘与负担。

  (2)可能因为有听课老师的`存在,原本活泼的课堂显得比平时要呆板些。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3)对诗歌语言的品味不够细致,使学生无法准确地把握诗作中所蕴含的感情。

  最后我原本安排的是五分钟左右的学生自由诵读时间,力争当堂成诵,体会作品的内涵。但由于前面环节安排的不尽合理,使得本环节只能一带而过,错失了我的本意。

【观沧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观沧海教案05-21

《观沧海》教案优秀04-16

曹操《观沧海》优秀教案01-02

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03-16

匆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20

教学反思05-17

《春》教学反思课文春的教学反思03-11

拼音教学教学反思04-21

歌唱教学教学反思06-02

《画风》教学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