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0 07:10: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1

  非正式学习初任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初任教师是指获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证,通过岗前培训后走上教学岗位1~3年的年轻教师。离开校园,他们由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经历着从理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务的现实冲击。由于个体能力与环境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初任教师对于各种技能的学习有强烈的需求。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方法的选取等一系列教学情境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存在较大的困惑。常规的岗前培训多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内容,理论性较强,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相脱节。职后培训也往往偏离他们亟需解决的教学实践问题,忽视他们的真实需求,难以调动起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训流于形式,成效甚微。

  从专业成长的过程看,这一阶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会对其整个职业生涯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初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涉及行为习惯、价值标准等方面,他们一般需要通过一至三年的过渡期,在与社会和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及体验,确立与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体系,表现出与教师专业角色相适应的角色行为。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傅乐就对教师成长与专业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将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任教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景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了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到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于“早期生存关注阶段”的初任教师刚接触教学工作,面临着自我成就水准与现实危机的冲突,常常会感觉力不从心。他们更加需要从工作环境中获得鼓励、支持和帮助。如果在这一阶段所受挫折过多,会大大降低他们作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初任教师进行的岗前或职后培训对其确立专业方向、夯实专业基础有很大的价值,但对于教育价值体系的完善以及现实中面临的种种教学困惑却收效甚微,难以使他们顺利度过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二、非正式学习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规的学历教育和培训活动而言,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真实情境下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或深度反思养成态度、形成价值、获取知识、习得技能的学习方式。其形式可能是观察模仿、亲身实践、相互交流,也可能是主体对自身及客观现实的理性审视。非正式学习看似随意自然,没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但它通常是有意图的,是学习者自主产生、自我调控,为解决学习者所面临的实践问题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与正式学习方式相比,非正式学习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首先,非正式学习没有外部的考核评价,由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宜的内容来进行,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动机也更为强烈和持久。其次,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正式学习方式对于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较为适用,而结构不良领域的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则更多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习得。非正式学习的开展有助于初任教师广渠道、多途径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第三,非正式学习形式灵活,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场所,随时随地获取主体所需的知识技能,使得教师的学习有充分的自主性,拓宽了初任教师进行自我发展的途径。

  初任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是教师素养的养成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各方面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是教师实现专业自主的发展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需要通过正式学习来掌握知识技能,更应采用形式灵活多样的非正式学习方式习得经验、技巧、方法等隐性知识领域。通过非正式的学习,初任教师更容易根据自身的困惑和疑问,针对性地观察模仿、探讨交流,通过自主的实践探索及深度反思,促进教育信念的不断深化,理论知识的不断内化,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专业化发展。

  三、初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非正式学习方式

  非正式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或是主体对自身及客观现实的深度反思来获取知识。

  1、指向外部的环境交互式非正式学习

  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学者利伯曼指出:“教师专业化还意味着在学校中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文化,在这一文化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行为受到鼓励和支持”。开放的、宽松的、支持性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拓宽初任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渠道,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在良好的自然合作的文化氛围下,初任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对话,探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而在我国学校组织内部,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他们的同事是正直、值得信赖和互相体谅的,但是愿意和同事交流经验、分享知识的比率很低。这是由于教师劳动具有个体性、独立性的特点,学校教师之间缺乏相互合作的机会,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场所和氛围以及学校提供的教师交往活动十分有限。因此,学校的管理者要充分利用非正式学习的方式,积极为初任教师构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1)遴选专家型导师

  为初任教师遴选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专家型教师担任导师,带领他们深入教学实践,熟悉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材研讨,并讨论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激励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导师通过榜样示范,让初任教师在实际教学情境中观察学习导师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材处理、教学设计、班级管理。还可通过观课后的点拨、指导,直接找到初任教师的教学症结,通过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能力上有所提升。

  (2)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

  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让初任教师有机会充分的将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呈现出来,引发教师思考讨论。在交流分享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灵感、教育信念和教学态度等隐性知识都会在交流对话展现,对于养成初任教师的职业素养有着积极作用。而初任教师的新理念、新视角也会与其他教师思想擦出火花,引发大家思考,利于良好教师文化的形成。

  (3)鼓励新老教师共同承担课题

  鼓励专家型教师带领初任教师共同承担课题研究,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优势互补的教研团队。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参与课题研究,促进初任教师运用理论反思教学,习得专业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形成团队意识,利于初任教师更快地融入环境,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教师团队也更利于课题的研究,使得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在实践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4)建立初任教师社团

  在初任教师内部建立各种社团组织。其形式可以为青年教师举办联谊会,也可以利用网络建立QQ群、微信群等。尽管来自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但由于年龄经历相仿,又面临相似的任务和困难,初任教师很容易形成统一体。在社团活动中,他们可以在工作环境外通过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将每位教师的差异转化为教学资源,将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交流对话、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2.指向内部的反思式非正式学习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3]。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Posner提出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对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才能顺利实现专业化发展。因此,初任教师要对教育现象、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等保持高度敏感,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并通过思考和实际行动来验证假设。通过理性审视、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将反思之后的感悟记录下来,应用于教学再实践,当自觉反思形成习惯时,就会成为其专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促成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形成专业文化特质与人格特质。

  (1)成长自传

  初任教师刚刚由受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当他们有意识地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回溯亲身所经历的教育实践,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教育事件,并深入分析、评价、检查、重构,最终将其对教育活动的观察、思考、感悟汇总成教师成长自传,有助于其实践理论的扩展。通过对教育过程的真实记录观察,或是对教育事件的诠释、评价以及对自身的心智模式、教育理念的剖析,教师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现实中的自己,促进教师积极探寻和形成新的实践性知识,有效地提升知识水平,构筑专业发展历程。

  (2)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对教学预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情况进行的反思、追溯和记录,是对教材内容、教学习惯、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的重新认识和评价。在梳理教学过程中的得失、遗漏、亮点,以及今后教学再设想的过程中,教师自我教育行为的监控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

  环境交互式学习与自我反思式学习都是非正式学习的方式,两者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在与外部环境互动过程中,初任教师对自身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和修正;而教师又将反思之后的感悟应用于教学再实践。以此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专业的螺旋上升式发展。

  尽管非正式学习对于初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正式学习仍然是教师获取本体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主要方式。他们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正是在两种学习方式相互补充的前提下,教师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教育信念逐步稳固,自我能力的逐步提升。因此,我们应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学历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形式,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淡化界限,构筑起初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2

  新时期初中文科课堂教学中,我们广大文科教师要积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思三者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提高文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反思,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我谈一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反思的途径和方法。

  一、初中文科课堂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是课堂教学的代名词。在课堂的45分钟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们则没有机会参与,只能被动接受。长期如此的教育方法形成了被动的教育和学习的思想,教师们的自我反思意识开始淡化甚至消失,学生们主动思考的意识也在退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成为了一个体力劳动者,而不是脑力劳动者,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极差。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地从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上反思,系统地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地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2.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必须要引起各位老师的关注。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别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自己以往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提高教学设计质量。

  3、教学过程的反思。当前的文科教学反思的重点集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过程的难点解释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是否把握正确,重点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到位等。我们教师通过反思总结经验,然后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研究与教学相互促进,同时进步,共同发展。长此以往对教师而言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当前学生所喜欢的“探究式学习”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4、教学行为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最起码要符合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规范,毕竟对现代而言师生是相互平等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要一视同仁。我们应当允许和鼓励个性教育,允许学生们的个性存在。

  二、初中文科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至关重要,是做好文科教学反思的关键,在教学前反思中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环节。

  第一,学生状况分析。对于初中文科教学,教学对象一般集中在13~15岁之间,刚刚由小学进入初中,文科基础相对较弱,同时初中课程繁多,很多学生无法处理好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同学习方法。此外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早期,情绪波动较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稳定性较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反思工作,针对教学对象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强化学生基础,勤讲勤练、多加练习,保证学生能够熟能生巧。

  第二,教材分析。当前的文科教学教材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及教育方法下编制的,具有超前性和时代性,突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生活文科的特点,符合当前初中生们的学习需求。但是在一些地方传统的教学思维仍然存在,生搬硬套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在初中文科教学中时有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教材分析工作,充分挖掘文科学科的教学特点,优化教学过程。我们在文科教学的素材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文科知识、使学生受益的文科内容进行讲解和供学生们学习。

  2.教学中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是重要的一环,如何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关系到学生们在教育教学中能否发挥好主体作用。从文科知识特点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可以收集大量教学素材来应用到初中文科教学中去。那么在初中文科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呢?

  第一,教学方式虽然开始注意学生们主体性的发挥,但是在导向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取向表现还不明显。虽然学生们开始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但是主要还是按照教师预先制订好的路线执行。如何让学生们探究空间更大、学习更加主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第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保证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教师教学过程中尽量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教学的资料编成学生们学习、探讨的资料,在学生们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第三,注意学生们之间的个别差异,我们考虑发挥好学生的作用同时又要照顾文科基础薄弱学生们,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提高。

  第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学会求知,懂得自我提高和发展,能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们学习文科的方法,培养好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文科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学会思考文科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们能够自我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提高。

  3、教学后反思

  总体来说,教学反思是属于教学活动结束后批判性的反思活动,它能够使教师具体、直观地总结出文科教学中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做好教学后反思呢?

  第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一定要注意第一堂课的导语设置,争取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文科教学上来,开好头,激起学生们学习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们的文科思维能力。初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除了学习能力增强外,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思维中的形象性还有待发展和提高。我们在文科教学中包括活动中的视频、图片、表格、数据等,这些资料为学生们培养文科思维能力提供了平台和机遇。我们的文科教师应该重视这些素材资料,善于利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资料自己去寻找答案和结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习惯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科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3

  初任教师是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的必经阶段,也是其专业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不仅决定教师是否会在教育领域内继续工作下去,而且决定他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教师。①由于缺乏教育实践经验,处于“适应期”的初任教师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成功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对初任教师的发展与成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教师补充到学校,初任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新生力量。初任教师的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分析初任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促进初任教师向专业教师发展的途径。

  一、初任教师的概念及特点

  初任教师是指入职后的新教师,具体说是指完成了教师教育课程,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正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且任教年限不超过三年的教师。②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由于初为人师,初任教师对教师职业充满美好的憧憬和理想,工作富有激情和活力;同时又会对是否胜任教师工作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担心。

  第二,新手教师处于生存关注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自己是否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家长、同事和学校管理者的认可和接纳,而难以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第三,新手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及所教学科的知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具备了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教育实践经验,新手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都是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难以灵活自如地根据实际情况对事先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二、初任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任教师由于其教学经验不足,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不足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备教材又是备好课的核心环节。通常来说,初任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很好地吃透教材。因而他们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以及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如何对教材进行有效补充等把握不足。这导致了很多初任教师往往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而采用照本宣科的上课方式。此外,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提问、错误、好奇心等都可能是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而初任教师很难灵活地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启发。

  2.缺乏应对复杂多变教学情景的教育机智

  初任教师尽管在走上教师岗位前都进行过教育实习,但是短短一个多月的实习还不足以让他们获得熟练的教学技能,让他们自信地走上讲台,自如地应付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状况。初任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通常都会比较紧张,有的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事先准备的内容都忘记了,如果不照着教案念,根本就无法讲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能顺利地应付45分钟就很不容易了,至于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则是他们无法顾及的。教育情境是复杂多变的,无论课前的教学准备是多么的充分,在课堂上也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偶发性事件,这些事件如果处理妥当,也会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机会。然而,初任教师由于教育实践经验不足,教育机智不够成熟,很难对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

  3、学生管理存在困难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初任教师普遍感到在管理学生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较难把握课堂纪律的维持和课堂气氛的控制。初任教师通常会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完成教学任务上,而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纪律。即使他们意识到了有必要进行课堂管理,但由于松严的度把握不准,管理方式不对,可能会出现或者威信不足,管不住学生;或者太过严厉,师生关系紧张等现象。事实上,良好的课堂秩序不是靠强硬的纪律所能达到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学生的自控能力才是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初任教师在任职之初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进行反思而形成的。初任教师需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丰富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

  三、促进初任教师成长的对策思考

  1、师范院校

  我国目前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范教育。我国现有的师范教育更注重的是传授给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类理论知识,而缺少让学生与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相接触的环节。尽管师范院校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但实习时间通常都较短,而且不少学校是安排几个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实习,学生真正能上讲台的机会很少。师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增加教育实习和见习的比重,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及班级管理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为步入教师职业做好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此外师范院校的带队老师要履行职责,认真指导实习学生进行备课、试讲及课后反思,并对他们的讲课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实习学生得到切实的收获和提高。

  2.任职学校

  初任教师任职学校对初任教师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应做好以下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职业。

  第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增强初任教师的归属感。初任教师离开了熟悉的'校园及老师、同学,来到一个新的单位,不免会感到陌生和不安,希望能得到学校管理者和同事的接纳和认可。因此如果学校管理者能对初任教师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客观地看待初任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给予他们信任和支持;学校的同事能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就能有效减轻初任教师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扰,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第二,实施导师制,加强对初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初任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对于教师工作还处于摸索学习中。为初任教师安排一名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对其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行具体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更快地熟悉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为初任教师创造成长的条件。学校可以为初任教师提供入职培训及各种在职培训的机会,同时支持初任教师走出去,到其他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和交流,让初任教师得以将他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同时通过“公开课、观摩课”及集体备课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任职学校应该为初任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持和人文氛围,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3、初任教师

  第一,认真思考教师职业的特殊需要。对于初任教师而言,有必要了解一名好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和素质。并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开始有意识锻炼那些特殊素质。那么好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素质呢?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收集了九万个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老师,并据此概括出作为一个好老师的十二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仪表、公正、幽默感、良好的品性、对个人的关注、伸缩性、宽容、有方法。初任教师可以对照这些素质,不断改善和提升自我,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第二,多学习、多思考,做反思型教师。初任教师要想尽快地获得发展,应该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学校事务和各项活动,加强与同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融入学校的环境。首先,坚持听课。通过听课初任教师既能学习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又能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互动,可以取长补短,使自己尽快成长。对于初任教师来说,听课关键是听授课老师如何教,包括如何处理重点难点,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调动课堂氛围,等等。听完课后,认真思考这节课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有什么是值得自己借鉴的,等等。通过听、评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其次,加强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G、J、Posner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4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推进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5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对于教育教学有了更多崭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思考。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有了更多的新课例和新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应该被投入到现代的教学实践当中,这也是我们制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最佳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和载体,要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完善和创新,这样才能够对自身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的反思,才可以更好地将符合时展要求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传递,为学生提供更多新的学习内容,培养与社会良好接轨的人才。

  另外,教学反思也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够有所比较,才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出自身的不足,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弊端,为学生的教育教学开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

  二、当前我国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当中,针对教学反思相关内容渗透的现状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对于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的教师在这方面的`分工不够细致,内容也不够深入,这就会造成很多时候教师的反思力度不够,形成的效果和作用也不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改进。首先,我们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进行教学的开展。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根本兴趣为出发点。从学生的个人利益出发,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和改变,这将是教学反思当中非常有意义的举措。其次,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当中的弊端,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引入其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及较强的语文能力。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6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英语写作;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xx)04-0144-02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写作应该是学生面临的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学生在初学英语写作时,往往会出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局面,进而在不断面对这种困境时逐渐地失去信心与兴趣。反思性教学理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得到证明,可以解决学生的这种困境,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会英语写作。它还可以有效地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反省,从而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对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找到合理的写作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就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1、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杜威的反思性理论,西方的一些学者为了顺应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和实践而将其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故而形成了反思性教学理论。这群理论家主要以反思性理论从教师的视角来探讨教学理论与实践,并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西方的反思性教学理论,并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反思性教学理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目的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它可以有效地指导初中英语的教学,促进初中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提高初中英语写作的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辅助,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学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教的目的也是为了学。根据反思性教学理论,经过剥茧抽丝,我们发现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对英语教学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成功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反思中成长、反思中学习。

  2.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是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一提写作就胆怯,天长日久,学生就会产生写作恐惧症,从而由于写作的障碍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写作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何去引导学生把"无话可说"变为"有话可写",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因此,英语教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的信心,先进行一些简单的写作训练,由易到难,逐渐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例如,在英语中,有时一个句子会有多种表达方式,举例说明:当你寻求帮助时,就可以这样表达:Couldyougivemeafavor?/Couldyoudoafavorforme?/CouldIgetafavorfromyou?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种。英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让学生在分析、探讨中认识到平时的知识储备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并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写好英语作文并不是很难。

  2.2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写作是一个由知识储备到知识输出的过程,也就是说输出的前提必须是要有知识的储备。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反思在阅读中学会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能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表达中去,认真体会每篇阅读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巧。阅读后反思,反思后写作。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会逐渐地找到写作的信心与灵感,这种信心与灵感也会不断地激发潜藏在学生内心的写作潜能,会在恰当的环境下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2.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广大英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既然是教学的主体,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有不断地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解决动手,开动脑筋,努力思考。在教英语写作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收集一些与题目相关的材料和词汇,思考写作的思路与技巧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小组内部把各自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汇总,共同探讨应该运用哪些词汇、文章如何开头、怎么展开主题等内容。这样,学习不仅积极开动脑筋,而且在讨论中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锻炼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7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初中语文教师要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①德育教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②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③团队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8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教育的一个基本保证,入职教育是连接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过渡阶段,是实现青年教师山一名学生向合格教师转变的关键环节,是一体化教师教育中的吸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对新教师面临困难迸行的调研分析,探讨提、荡入职教育质最的有效措施。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质最教育的一个基本保证建设、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性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三个阶段。入职教育是连接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过渡阶段,是实现青年教师由一名学生向合格教师转变的关键环节,是一体化教师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任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在入职初期,新任教师首次面对教育这一系统工程,应该说还是陌生的,他们将而临比其他教师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新任教师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1、新任教师入职教育调研

  为了准确了解新任教师面临的困难,本研究课题组选取了54所中学,107名初任教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研,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新任教师工作初期所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按照难度系数排列):组织课堂教学,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教育影响,人际交往。

  新任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主要是师范教育阶段)一育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如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获得专业准备和发展的,缺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展教学技能的经历。因此入职教育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智慧的“磨合期”,这期间需要新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不断左行反思,更需要学校、有经教师对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逐渐克服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不适应。

  2、对新任化学教师的几点建议

  2.1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

  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对新任教师的指导并不仅仅限于直接的教学指导,更是以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对于新教师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能够帮助新任教师发展能力,形成自尊和专业意识。入职教育的教学指肾是以指导教师为上,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初任教师进行的全面培养。教学指导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指导教师的传、帮、带,使初仟教师尽快掌握教学规律,过好教育关、技能关,胜任教学工作。教学指导的功效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l)对初任教师而言,在观准、借鉴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从教育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和技巧等方面进行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指导教师而言,不仪在业务上对初任教师给子指导,同时应在师德、师风上进行传、帮、带,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介关心,在指导初任教师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随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最终把自己和初任教师的观点进行结合,共构建新的更加适合于学生的知识内容、学习观念和教学理念对学校而言,通过新老教师的责任共享、协同合作,形成全校侄帮互助的氛围,改善人际关系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是常有效的。对于新任教师来说,成长发展的关键在于怎样尽快实现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完成明确的知识向缄默的知识的'转化,尽快实现残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和转化,即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化和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这咋转化正是一个教师由新手到熟练冉成为专家的发展过程。

  2.2加强知识储备,拓宽知识结构

  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知识结构是作为一名成熟教师的基本要求,继续学习是教师职业的终身需求,新任教师应该:拓宽知识领域,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汲百家之所长,为我所用;在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中,了解学生喜好,洞察学生心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虚心学习他人组织管理学生的灵月妙药;在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培训中,把握机会,迅速提升能力。

  2.3钻研新教材,开发教育资源

  教材是教师展教学的基本素材,也是学生学习的上要材料,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由“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师应围绕教科书设计开发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学习,而不是背诵教材。

  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教帅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课程的实施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阻碍。因此,新任教师应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不仅是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其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随着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带动教师、学生这个“活”的教学资源的发展成熟。

  2.4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教师不仅是一名教学人员更需要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研不仪能够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通过教育科研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成长,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教师做科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科研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将教育理论运用与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井在实践,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因此,不论是新任教师,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需要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2.5重视实践反思

  新教师要善于反思,在实践中构建知识和能力体,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良好的反思习惯可以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缩短成长周期,在实践中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思,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

  认真写好反思日记,这是一种很好的实施办法,在一课时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新教师应主动地写下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或所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学事件,分析原囚,寻找改进方法,新教师要善于审视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深人的反思,善于保持适度的警觉,及时发现、反思间题,及时进行研究,加以改进。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9

  引言

  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应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教师思想水平的提升也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对新课标教学方法进行思考的同时,要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反思,在反思的体系中找到系列的解决方法,同时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目标的拓展,为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能够培养出高层次的数学人才。

  一、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误区归纳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中存在众多的体制障碍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障碍,这些都对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归纳:

  首先,教与学的衔接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较为契合的过程,要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就必须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反之亦然。数学教学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看到,教与学的衔接力度非常的小,老师一味的教授知识,而学生却在机械的进行记忆,这种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是一种严重的误区,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的开发,并非纯记忆性,这说明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清晰,或者说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根本上的失误。

  其次,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是较为单一的,最为直观的就是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这种方式。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并不能全盘接受,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仍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兼收并蓄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情景教学、实物教学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益的引导,而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一定的应用,是初中数学中体现出来的缺憾。

  再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我们知道,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于知识的接纳以及吸收,都起到的主体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而反之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学生埋头学习知识,一切知识的接纳都在老师的安排之下,并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空间进行思索和考虑,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种阻碍,应该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

  最后,教书与育人脱钩

  学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是在现阶段,学校的教育集中的体现在了教书的环节,而育人的任务却置之不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并非一般的知识的灌输,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要着重实现教学育人的平衡,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是较多的,对于学校、教师来说都应该有一定的反思,从中取得经验教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书育人的契合。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相关建议

  数学是启发智慧的学科,其承载的重任不容忽视,面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教学方法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贯彻新课标的教学体制

  在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中,新课标的各种措施已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实施,其中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标的首要要求。要实现初中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摒弃盲目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革新,要推陈出新,结合教学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寻找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新动态。

  其次,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这也是初中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方案以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过程汇总都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自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和目标,甚至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个别的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指导,这样既做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巩固,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实现教与学的完美衔接,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独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

  再次,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

  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知识最为直接的方式,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有巨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对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接受程度上实现突破,目的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坚决摒弃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思路。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重大的弊端,应该引起理论工作者以及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在实践中摸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也才能迎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05-21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5-21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精选】07-09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4-02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7-06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荐)07-07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热门]07-06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精]07-06

初中地理南亚教学反思06-17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