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是经过了充分准备的,最初的目的是想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个目的太大了,于是进行了修正;重在探索新课程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的具体方法与注重事项,同题授课之后,经过同事们的指正,我颇有些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尊重新教材,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对于在规定学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根据课标,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课程有“衔接”,但“避免简单重复”,强调“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和内容选择上的“基础性、时代性”。无视于此,想在新教材中融入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势必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还会违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据此,我确定的知识体系也分为两部分即“过程”与“认识”。
二、尊重历史,求真求善,合理组织使用课程资源。历史会因教材转述而部分失真,如本课下面一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对此,一,孙中山最初并不追求共和;二、革命团体光复会只反清并不追求共和;三、反清与狭隘反满思想结合在一起的。这里,我引入了孙杨之争,兴中会,光复会的入会誓词,还原了历史本来面目,并在比较中让学生感受到共和革命的复杂性。教材不是全部,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对资源的整合水平才是真正的课程质量标志。
三、尊重学生,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教学观认为,对于给定的内容,师生都有其自身的理解,教学就是这种“个性化理解”的交流及其后对给定内容的再理解。对教师来说,首先要界定“给定的内容”并加以整合,然后呈现给学生(此点上文已述);其次,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整,以促成课堂上精彩的生成!本课教学中,我对教材文本的独特理解在于:辛亥革命的'过程,其实是共和从理想到现实,从少数人的追求到“深入人心”的过程,同时此过程又是革命与立宪,反清与共和交互作用的过程。据此我把整合的资源呈现给学生,这就是预设。从学生的角度看,面临的“给定内容”包括教材和教师出示的相关资料。用教材解析资料,或用资料加深对教材,甚至是课标的深层理解。是学生课堂学习必须注意的两方面,这就是生成。本课教学中,学生正确比较兴中会,光复会,同盟会宗旨等的过程,即是生成过程的重要方面。
以上三点,是我个人认为较成功之处,也可能是同事们一致肯定的“符合课改方向”的体现。以下再谈几点不足。
一是知识体系的板书要更具体些。
二是要进一步转变史学观念,加强历史学科修养。
三是要把握知识与能力的深浅度。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2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优质课竞赛,我选的课是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的《辛亥革命》,上完之后,感觉上总体上是成功的,当然也有很多遗憾,现在来谈谈本课的教学反思,这堂课成功的地方有:
一、突出新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师生活动频繁,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按照课程标准,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与它的历史功绩,难点是《临时约法》的进步性。为此我采用学案教学法,精选了许多材料,设计了几个探索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理解为什么在20世纪初会爆发辛亥革命?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说既注重了能力的.培养,又突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主题鲜明,且贯穿始终,设计这堂课我突出辛亥革命在历史上的进步性与重要地位,突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精神。
从而以此来感化、激励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如:在课堂导入上我选择了前不久刚刚发射的神舟七号,告诉学生这是我们在太空领域的探索,而一百年前我们为争取国家民族独立进行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探索,那就是——辛亥革命。结尾时我讲:尽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尽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式由于这种精神我们祖国才日益走向强大。这样一来,这堂课的思想性就很明确,实现了历史教学中的培养学生人格的目标。
三、巧妙利用课本剧来化解教学难点。按照课标,本课知识难点是如何理解《临时约法》的进步性。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缘故,加之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所以《临时约法》的进步性很难有切身的体会。为此,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课堂剧:学生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体会《临时约法》下总统与皇帝的区别,学生通过活动,身临其境地感受辛亥革命给中国政治民主化所带来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生方法。
按照新课改,历史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能力。因此历史教学“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即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在进入导入后,我启发学生思考:一场运动或一场革命需要从哪几个方面来掌握?从学生的思考中总结得出,要从背景、经过、评价三方面来分析课本,当学生在探索辛亥革命的进步性时,我又启发学生剖析一个社会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生活习俗四个角度入手。学生在这堂课中收获了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思路。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3
在历史教学中,往往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式教学基本模式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评价、归纳总结五个基本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通过活动、体验、表现来完成教学。
为了很好的贯彻问题式教学,本节课的设计环节如下:首先,从学生自己组织的新闻播报导入本课,引出辛亥革命的主题。第二步,给学生5分钟时间预习新课,梳理辛亥革命的线索,并按小组把线索写在黑板上。第三步,从什么是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革命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做了哪些准备?通过这样的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问题即革命的准备阶段。第四步,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结果来描述革命的经过和结果。对基础知识学习完成后,还设计了一个学生自己反思提问,考察其他同学的活动。第五步,反思革命成败,感悟革命激情。
本节课在设计上,遵循一个基本模式,从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反思、归纳评价,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也充分体现了问题的基础、层进、综合、开放等特性。特别注重发挥小组成员积极性,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其中还设计了小组及个人的反思评价量表,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做反思。比如,在课堂的最后,学生要反思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做了些什么,自己是怎样调节自己的学习的,如果自我评价是否定的,那就要考虑以后如何改进,等等。
但是在本次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技术和提问的技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问题式教学的核心价值是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认为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既要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思考探究,又要有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关注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但是个体的自主思考就会忽视,或者说是教师不太相信学生,不敢放手,往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短,迫不及待的要提示学生。而且,在反思、反馈评价过程中,虽然有设计评价的.量表,但是这种单纯的数字表格很容易流于形式,反思的真正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特别是反思本节课堂教学对问题式教学的贯彻运用,我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和改进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二、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备课方面下功夫,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4
1、初二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但也有抽象思维的要求,知识面狭窄,个性突出,要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予以肯定,巧妙引导,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本课教学主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力图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3、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以孙中山为主线,贯穿全课,突出孙中山的任务形象,同时又使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功绩更加清晰。尊重历史,求真求善。合理使用课程资源,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重视师生互动,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式片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探究式学习提供契机;在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时,学生在小组间交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归纳;在对三民主义的分析中,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中,通过材料教会学生分结合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团队意识,以达到互相启迪,相互帮助的目的,同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5、在课堂的延伸中,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以及启示的认识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具体史实有较深层次的认识。通过谈课后收获,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过去,而可以为我所用,从而树立为民族强大,为祖国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但是,在教学设计中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问题设置不一定恰当,引导方式也有待改进,学生参与的空间不够大,教师讲的过多。另外,本课内容头绪众多,一节课内既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能力,又要实现教学目标显得有些仓促,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5
在这次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方式,但是我对教材的理解比较透,对教学内容做了较好的处理。
《辛亥革命》这节课如果深入展开来讲,内容很多,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尊重教材内容,组织学生重点学习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中华民国成立两个内容,尤其是在学习辛亥革命的意义时,重点分析了教材中所提及的革命成功的一面,即辛亥革命的.功绩,至于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我没有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因为对“袁世凯窃国”这件事,现在历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所选用的北师大版教材也没有提到这件事。所以,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课后查资料了解这个有争议的问题,然后经过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不给学生“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定论。
另外,在本节课的课前导入环节,我通过问题设计和孙中山画像直接切入主题,使学生目的明确,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通过讨论“总统和皇帝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总结归纳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引导方式还有待改进,学生参于的时间比较有限,教师说的有点多,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匆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20
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03-16
教学反思05-17
《春》教学反思课文春的教学反思03-11
拼音教学教学反思04-21
歌唱教学教学反思06-02
秋思教学反思04-03
赶海教学反思04-06
组歌教学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