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研讨课”的教学反思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30 15:52: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讨课”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1

  借助前两周的小组调整,特别是对各小组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意识进行调整,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各小组内的同学关系,不管是学习关系,还是生活关系都得到了改善。这些变化,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班级的'氛围。这一点,在本周的公开课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学生的小组合作进入到现在的状态,单纯的表扬、奖励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小组在一起努力表现的关键。对荣誉、对感情、对成绩获得后的快乐,成为他们在一起努力拼搏,展示自我,秀出自信的最大动力。我在想,如果我的时间再充足一点,不再一味的在学校形式的框架下浪费时间的话,我想,我的小组合作会取得更高的成功。

  从我自己的角度觉得,如果学校的决策者能给我一个临时不考量成绩,充分发挥我们主管能动性的时间和机会的话,我想,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障,小组合作,高效课堂,一定会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成效。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2

  《森林里的聚会》故事内容是小动物青蛙、小蜻蜓、螳螂等聚在一起愉快的谈话。通过它们的对话,我们知道了青蛙、小蜻蜓和螳螂是人类的好朋友及它们是怎么捕捉害虫的,从而向学生提倡保护益虫的重要性。

  学生很爱听故事,我通过故事教育学生保护益虫这一重要性。我在开课时就直接带领学生进入动物王国,出示故事内容,让学生自由朗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然后,通过轻松的提问方式,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但是这一环节收获的效果不是很大,也许是因为我的引导方式不到位,所以造成不良的`效果。这一点要重点加强才行。每一位学生都喜爱表演,所以我设计了表演的环节,学生的表演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人类要保护益虫,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保护益虫的重要性。到最后,问题不断升华,学生不断开动脑筋,通过我的引导,学生对益虫的问题了解渗透。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我的语言不够丰富,驶于课堂的能力还不行,今后还要多多加强训练才行。

  课内知识,学生要学,课外知识,学生也要学,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站稳脚步,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3

  周四,听了两节公开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和学生们学习互动的激情。作为从教多年的的教师,他们上课时仍然神采奕奕,充满激情,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的.,同时也让我感到惭愧。回想自己上课,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时常感到疲惫,有时甚至无精打采,这种状态确实对教学不利,对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利,以后一定要向她学习,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同事跳帧好心态,抓紧时间搞好复习工作。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4

  本周季茂琴老师开了一节公开课,课的主线是篮球的特性。通过对篮球的各种特性的'认识,让更多的学生能对球产生兴趣,并在利用球的活动中促进身心发展,让我深有体会。

  (一)首先她从球是怎么跳起来的开始,一只球停留在地面上,你要让他跳起来,一定要用双手去拣起来,再丢下去,球才能跳动。尝试、探索、发现将帮助学生有所收获。

  (二)其次她从球的形状是圆形,当然可以滚动来讲解。怎么把球准确地传给自己的同伴,也要动脑筋。

  (三)传球运球,是进入课的高潮最佳时机,来引导学生做一个活动性较强的游戏,“把球传起来”。30人一分为二,15人一小组,给一只球,由一个组先在组内相互传递,另一组要把球抢过来,每传一次球,成功了就喊出数字:“一!”、“二!”、“三!”……看哪组把球在组里保持的时间最久,传的次数最多。除了场地限制外,可以不要什么规则,让学生尽情地释放一下自己的能量。

  (四)该是展示一下的时候了,男生自己组织小型球赛,让每个人尽情展示自己,女生做游戏。

  (五)挖掘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器材的功能,值得我们去研究。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5

  一、设计思路

  【基于教材】

  《记叙要选好角度》是高中语文必修一表达交流模块中的一部分。这个模块的设置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写作、如何表达,说到底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产物,表达与交流部分可以让学生充分自由思考,自由想象。

  在《xx高中中方课程质量标准》的指引下,关于《记叙要选好角度》这一课,在设计之初我希望能够与之前写过的一次作文“我与外教”结合,从了解记叙文人称角度开始,通过材料的阅读、实际的写作练习,能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到新的写作思路,希望能对学生日后的记叙文写作有所帮助。

  【基于学情】

  记叙文是学生们最早接触的,应用的最多,相对来说也最简单的写作文体,但就是因为这种文体比较容易写成,所以很多学生就不愿意去深究如何才能写好记叙文。而如何写好记叙文的方法也很多,我在这里着重讲解的就是记叙人称角度问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写人叙事的一般角度,并能运用恰当角度写作。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比较、讨论中了解不同记叙角度的优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方法】

  1、阅读给定的作文材料,从选段内容、表达的情感、塑造的人物等方面简单谈自己的感悟,并尝试将6则材料根据一定的原则分成三类。

  2、根据四格漫画,分别以不同的记叙人称角度练习写作,并从中归纳不同记叙人称的优点。

  【课堂延伸】

  从记叙的人称角度出发,阅读贾先生的《我的老师》,结合“以老师为主角的文章写作提示”重新审视的自己的“我与外教”作文。

  三、教学反思

  1、在面对一个我不了解的事物或现象时,我习惯于首先查找它的定义,通过定义中相对简洁的语言去了解这个事物或者现象的概念、特征、本质,而且定义能够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结并巩固下来。所以在这一课中我给出了很多名词,比如“记叙文”、“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记叙的优点”等。我试图让学生去总结它们的定义,但我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没有清晰的认识,她们中有的学生可能知道但说不出来,有的学生说出的答案则跟定义的内容不相关,所以我只能“生拉硬拽”的.带她们走到我给出的这个定义面前,然而也并没有给她们很多的时间去真正地理解、体会,就进行下一步了。这种“生拉硬拽”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对这个内容的学习。评课时,其他听课老师给我提出了建议:不在PPT上直接出示定义,而是将学生的回答以词语的形式写在白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将白板上的词语再一次进行筛选,确定重点词语,明确定义内容。只记录相关词语,也能给学生减少很多负担。

  2、本节课的课程容量很大,相对来说让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很少,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学生阅读作文素材的这一环节上,6则材料的阅读加上一则材料的分析我只留出了大概8分钟的时间,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来不及看其他几则材料,这就违背了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在学生分享感悟结束后,我的总结就像是给他们规定了答案,强制她们必须要跟我一样地去理解这些材料,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去进行活动的设置。针对这一现象,在以后的课程设置中,我应适当减少材料的数量,挑选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学生分享,并且在白板上记录她们的答案,让学生多发表感悟。

  3、本节课的活动之一就是根据给出的四格漫画,选取不同的记叙人称角度练习写作,我选择了“狐狸和乌鸦”的小寓言故事是因为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思想,快速进入写作,但我忽视了对于高中生来说她们需要接受的练习困难程度应该是要高于初中的,这样的小寓言故事对她们来说并没有难度。针对这一点,在以后的课程中,我对材料的选择要更加注意,要选择贴合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更适合的,并且要更多的体现出女生特色。

  4、在课程中的一些小的细节上我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比如说写作练习中,以第二人称的角度写作的应该有两组同学,一组写狐狸,一组写乌鸦。但在验收成果的时候,只有写乌鸦的这一组同学分享了她们的作品,而本该写狐狸的这一组却写成了其他内容。但过于注重课程完整性的我选择的处理方式就是为了不耽误时间,直接略过,让下一组同学进行了分享。但在课程结束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那个时候我能够分享我的作品,那么这个环节的效果应该会好一些。这个小问题也是反映了我备课时候的不细致,临场反应不够好,对于一些突发情况不能很好的应对。

  5、女生和男生无论是在性格特点、学习习惯上都有很大不同,男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通常能就一个问题延伸出无数想法,但女生则不同,她们更乐意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输出,缺少自己探索、思考的勤奋。针对这一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转变教学思路、方法,多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女生们的发散性思维。

  6、xx学生在加方课中时常需要写作文,oc、Essay、coldwrite等等,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格式,这通常会令她们很头疼,作为第一语言是汉语的中国人来说,写作文的时候难免会先用中文来思考,既然都是写作,而且作为xx的语文老师,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就是帮助学生,发扬她们的长处,弥补她们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们更应该首先去了解英文写作的特点、要求,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提供给她们写作的技巧、锻炼她们的写作能力。中西教育优化结合并不能只是形式上的,而应该真正地体现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实际的帮助。

  7、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成长环境……他们对于老师的回答更是独到的,在教师的预设问题之下,他们的答案会有很大不同,那么针对如此各异的回答,老师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要全面,不能仅仅是“好”“不错”“正确”;还要注重不同学生自身的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我做的显然还不够,这将是在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重点提升自己的地方。

  无论是课前的准备、课中与学生的互动还是课后与各位老师的交流评课都让我收获颇丰,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也明确了我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思路,多设计有女生特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6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探求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我在高一作文教学上作了一次尝试,教后反思,自觉受益匪浅。

  这堂课的课前教学设计如下: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两篇作品《政治老师的那点事》 、《父亲的游戏》,学生阅读并评价;然后,让学生阐述评价两篇作品优劣的理由,并引出本次训练重点“写出人物的个性”;接着,教师重点介绍写出人物的个性的三种主要方法,①写好肖像,以形传神,②刻画眼睛,反映内心,③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并分别结合名家名作中的形象(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祝福》中的祥林嫂、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加以点拨;最后,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当场写作,分小组评阅,推荐优秀作品朗诵,请学生作出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课前设想基本到位,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以下是我总结的本堂课的成败之处。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写作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较多的处于一种低效的状态,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写作兴趣无法调动起来。要让学生写得好,写得生动形象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作文课堂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写作文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乐写”才有可能“善写”,也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让作文课堂生动有趣,我选取了本班学生的习作作为范文和病文,让学生们自己去评价。

  看到了写自己的政治老师的文章,而且又写得比较形象生动,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很准确的指出了写得生动形象的原因,让我很自然的过渡到了“写出人物的个性”的方法讲解,更可喜的是,这次兴趣激发让整堂课都保持了活跃的气氛,无论是写作还是评议,学生都保持了高度的热情,较为顺利的保证了教、学的目标达成。

  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确化。

  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地方,学生没有东西写,不愿写,在逼迫之下写出的东西没有血肉,没有情感。笔者认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在“简单”上下功夫。

  所谓简单,首先是说教学内容要力求集中简约(这与精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并不矛盾),课堂教学设计要精心但却不能精细。有时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下,可以搁置、放弃或者调整部分预设,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自由,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就放弃了事先设计的语言、心理、环境刻画人物三个点,因为学生已经从两篇示例性文章中获得了丰富的启示,对肖像、眼睛、动作细节刻画人物个性的认识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如果再强行补充另外印象并不深刻的几点,反而是画蛇添足,冲淡了本堂课已经达到的效果。

  其次,简单化是说在作文教学形式上要摒弃繁杂的形式和花样,采用“剪枝”的方法删繁就简。方法、形式都只是语文教学的手段,而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接受熏陶、培养情操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形式要和内容有机结合。本堂课的几个环节设置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如“猜一猜”“比一比”“评一评”“写一写”,既突出了材料的生动性、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又紧紧扣住了本堂作文课的训练重点,即“写出人物的个性”。总而言之,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方式;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

  三、及时调控,灵活变通。

  前面已经讲到,在内容的处理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删除了三点内容,但在本组评课会上,同组教师指出,还有几个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一是《父亲的游戏》,学生已经明确指出了文章的不足,就应该让学生进行修改、补充;二是短篇写作练习后的点评时间不够,只选了学生好的作品进行了讲评,如果还能选择稍差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讲评、修改,效果应该更好;三是整堂课教师讲得还是多了点,应更多的让学生评、改、写。从整堂课来看,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可以是前后的变通,也可以是主次的变通,还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变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附学生作品:

  《政治老师的那点事》

  他并没有穿着西装,也没有梳着油光可鉴的头发。

  而是穿着凉鞋,戴着眼镜,一条七分裤,一件有几处褶皱的淡色短袖。值得注意的是那短袖还隐隐约约的暴露了他能撑船的肚子,可见年纪轻轻的他还是啤酒的粉丝。

  他的眼睛虽然很小,也常常眯着,但很不一般,有点酷似马拉多纳那双狡黠的慧眼,因为他总是能像马拉多纳挑选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那样,挑出上课发呆的同学。

  其实他最有特色的,是那张嘴巴,常常能把一件小事,弄得滑天下之大稽,让我们哈哈大笑之余,领悟到其中的知识,深深地烙在脑子里。

  他还是一位表演家,讲课时,他的姿势变幻莫测。经常将左手搭在右胳臂肘窝里,右手竖起来,竖起食指,在空中指指点点,反复交叉。第二个招牌动作是将双手拉开,撑在桌子上,脑袋缩下去,一看就知道,他正准备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来刁难我们了。

  《父亲的游戏》

  父亲是一个矿工,现在在省城的一家煤矿工作,我们全家就靠他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所发的工资维持生计。

  父亲三十来岁,也快将近四十了,虽已中年,但也算标致。

  来到省城,刚下火车,就看到了来迎接的父亲,父亲欣喜万分,带着儿子四处游玩,儿子也开心得忘记了母亲的叮嘱。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重点】

  复习生字词,明白狮子妈妈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狮子头像图、词语卡片。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提示:注意“反犬旁”的写法。

  3、老师把这一对孪生兄弟带过来了,你看他们虽然长相相同,却又是完全不同的两只小狮子。你们想真正认识他们吗?

  4、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要想和这两只小狮子真正认识,我们需要进行闯关活动,只有你们顺利闯关,才能成为小狮子的好朋友,你们有信心吗?

  二、复习生字:

  出示目标: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

  自己读,齐读,开火车读。

  2、复习本课生词:

  (课件出示,词卡出示)开火车读,齐读。

  三、图文对照,感知内容:

  1、出示初步读文目标:

  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学会抓住重点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读第1—2自然段。

  (1)这两段写了什么?(一只勤狮子和一只懒狮子)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狮子的“勤”的?(整天,滚、扑、撕、咬)

  (板书:刻苦)

  “整天”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练的时间长,从早到晚,不怕苦,不怕累)

  它整天都练些什么本领?谁能用手势做一做滚,扑,撕,咬的动作?(滚可以练得身体灵活:扑能使动作迅速而凶猛,撕,咬能置猎物于死地)

  指名读,齐读。

  ⑵ 另一只小狮子整天在干什么?板书:懒

  懒洋洋地晒太阳是什么样子?(没精打彩)还可以懒洋洋地干什么?(仿说短语)

  ⑶ 看图1谁是狮子妈妈?谁是刻苦的狮子?谁是懒狮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⑷ 带着感情读2自然段。

  4、这只狮子为什么会这么懒?读3~6自然段。

  ⑴ 小树向懒狮子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读出奇怪、关心、着急的语气。)

  ⑵ 懒狮子是怎样回答的?

  “那苦头”指的什么?说明什么?(怕苦)它说这话时是什么语气?慢吞吞说明什么?谁来试读?

  ⑶ 懒狮子不练功,以后怎样生活呢?它自己是怎样想的?

  “凭着”是什么意思?靠谁呢?它父母有什么本领?它父母有什么地位?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想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板书:yī kào 父母

  ⑷ 懒狮子说这话时是什么样子?(得意、了不起)看插图。为什么会这样?(炫耀……)

  ⑸ 它会生活得好吗?为什么?

  (6)有感情地读3—6自然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指名读。)

  5、狮子妈妈是怎样教育懒狮子的?读第七段,把妈妈说的话勾下来。

  ⑴ 妈妈一共讲了几句话?

  ⑵ 读第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谁可靠,只有靠自己)

  ⑶ 要靠自己该怎么做?读第二句。

  “也”是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这样说?(让他向勤狮子学习克服怕苦的思想)

  ⑷ 妈妈还告诉懒狮子什么?真正的`狮子是怎样的狮子(有独立生活能力,像父母一样做林中之王)?

  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只有刻苦……学会生活的本领,才……)

  四、拓展思维:

  1、 小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他以后会怎么做?

  2、要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人,那你从小应该学会哪些生活的本领?

  五、知识积累:

  出示与勤学与珍惜时间的名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8

  在新市区教研室王卫国老师和水玉花老师组织的集体教研活动中,我们在听了范宇老师的研讨课后,感觉到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的价值。并且,深深的体会到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对自己的帮助和启发。因为,在这种活动中我不仅可以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同时,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别人的不足之处,从而使自己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这节课中我认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议简单的反思一下。

  一、值得借鉴的经验

  1)课件展示校门前优美的花朵作为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件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使学生及时的突破难点;

  3)在分析并得出“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度”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展示一系列具有很强规律性的等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猜想能力。从而,渗透解决“中考题”中“归纳猜想题目”的'思想方法;

  4)在“是否存在一个,外角都等于相邻内角的六分之一”的问题中,有很多同学都在用180度去除7,而除不尽的时候,都在为得不到整数边而认为不存在的时候,范宇老师却从外角和等于内角和的六分之一的角度,给予学生一种简便方法。

  二、就这节课的建议

  1)当学生进入角色,第一次求外角和的时候,也就是求三角形的外角和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很快的考虑到每个顶点处“内外角之和为180度”这一特点,我觉得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在讲这一问题之前没有复习多边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具有铺垫性的知识点。如果说,在前面增加一个课件复习的环节,把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回答一下,那么,在探索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够比较简单的过度到“每个顶点处内外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样的话学生的探索过程就不会变得难于上青天。学生就会感觉这个台阶刚刚好,自己经过努力奋斗可以上去,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获得探索的兴趣和勇气,而主动探索的兴趣和勇气正是孩子们今后终身学习的必要武器,也是孩子们今后取得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2)当讨论到“多边形增加一条边,内角增加多少度?外角增加多少度?”时,有一部分学生就都回答180度,而忽略了外角和总是等于360度这一问题。我觉得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在小猪跑步的情境中,没有深入的挖掘,没有能够把五边形扩展到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一百边形、二百边形……如果说,在那一情境中加入前面这一简单的“升华”,我想学生在回答上面这一问题时,情况可能就会有所改变。

  总之,我觉得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适当的多开展一些这样的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活动。这样,我们的教学能力一定会有更快的提高。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9

  小班化教育学校区域五校联盟的开展,让我有幸前往**小学参与小班化教育教学研讨课。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校门,在很多同行面前借班上课,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体验。这次我选的是三年级下册Unit4的内容。对于刚学了半年,英语语感尚未完全形成的三年级同学来说,学习内容本身难度有所拔高,教学工作会稍显吃力,这一点我在课堂预设时都有考虑到。所以,在最初的全英文教学导入课堂后,我直接用中文来表达相应的指令,以降低习得难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听、说、认、读水果单词apple,pear,peach,watermelon,orange,基本会说Doyoulike…s?yes,Ido./No,Idon’t.其中apple和orange是很简单的单词,相信学生都很容易掌握,所以,教学难点主要在pear,peach和watermelon的发音,以及问题的否定回答No,Idon’t.为了完成难点教学,我设计了大量的教学活动,从教学的“教”,学生的“学”,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其间,采取灵动措施,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各环节的教学时间。

  此次的教学步骤,我强调了输入输出活动交替的教学方式,让整堂课自然流畅。课前的唱和跳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配备的动画导入,也给课堂增添了很多的乐趣。教学单词是重中之重,花了较多的时间。中间发现学生对water这一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词语很不熟练,课后了解才知道,该校学生第五单元还没开始学,所以学生根本不了解。因为这点课前的学情了解不够透彻,使得watermelon拆开来学习的设计目标未能如愿(water+melon=watermelon本是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学句子时,我也是以老师不断的说为先,让学生在老师的`重复重复再重复中,对学习内容有深层的意识,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之后的chant和groupwork都是输出的过程,强调小班化课堂关注每位学生的理念,让班级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开口“说”。最后的情感渗透和课后小组延伸作业,都是强调小组合作为主,将小班化特色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课堂。

  因为此次的教学重点是体现小班化,所以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多了,尽量做到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但是因时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呈现部分学生的展示时间不够。总的来说,虽然这堂课没有达到意想的完美结果,对课堂的掌控也还不够,但一堂课下来,我还是认真落实了小班化的特色,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给学生“说”的机会也多了。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10

  昨天在多媒体教室面向语文组上了一堂研讨课,虽然自己对《赤壁赋》这堂课上的还算满意,虽然语文组的老师给了较高的评价。但自己在课堂上的不成熟及基本能力与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今天天一七班学生在广播操比赛的过程中给我提的意见,更让我汗颜、促我反思──在不愿承认的痛苦中。

  天一七班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高,或者说他们是真诚的。她们提出了自己的真实的看法。

  我在课堂上的所谓成功应该说是得益于学生的水平与发挥,而自己却以为是自己的水平还不错,其实在学生看来,我把自己的缺点几乎完全暴露。学生提了以下几个我虽有意识然不愿承认的问题:

  1、学生在听了鲍国安的朗诵后对我的朗诵不很满意,正如平时我评价他们一样,只是在读句子,而不文章,更谈不上感情,而且我没有注意音乐的节奏。在这一点可以说是失败的。

  2、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考虑,发言的只是那几个同学,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真正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以真正平等的机会。

  3、在课堂上我喜欢追问学生,曾经以为这是自己的一个优点。但她们(7班两个学生)说,我并没有真正的尊重他们的发言权,仿佛在追问中一步步把他们引向我所设置的`轨道或者是圈套上去。

  是的,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真正的平等,无论他们的意见是怎样的,都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与思想,语文老师不能更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头上。

  虽然自己不愿意承认,但我知道只有自己直面痛苦,只有把自己驳得体无完肤,然后在这种真实的痛苦中才能成熟、成长。

  现在的课改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而我们是否真正的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去引导他们了。

  我非常欣赏李镇西老师的民主教学,也许我们会把课上得很深刻,让别人看起来也很热闹,但学生永远是我们真正的评价者,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应该真正的把学生放在首要、首席的地位。

  作为教师直面学生并解剖自己永远是痛苦的,许多人因为害怕这种痛苦而放弃了反思,然反思解剖永远是一个老师成长所必不可少的最为重要的养料和因素。

  也许别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但我想作为引导学生灵魂的语文教师,真的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剖析自己,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只要有学生的认可,只要真正的把学生当作大写的人字来尊重、引导,也就可以无悔了。

  这是来到一中(分校)上的第一课“公开课”,自己有着不少的压力,但无论怎样,我们在课堂上都不应该压抑学生的观点与个性,尊重学生应该是落实在行动,落实在每一堂具体的课上。

  但愿尊重学生这一理念,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不再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今年已经的自己已经步入了而立之年,我不想只把浮华的喧嚣与热闹作为我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我想自己应该有着平实的努力方向,应该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教育和教学“事业”。

  以此解析自己,以期有一天能在孤独的反思中有平淡而深远的美丽。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11

  一、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2、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引导学生了解深化改革的途径——供给侧改革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供给侧改革所需的工匠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头脑风暴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看英文小视频,培养学生听、写、思的能力。

  3、通过完成学案的方式,培养学生深入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提升学生由表及里的思维深度。

  2、培养学生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意识。

  3、增强学生为祖国贡献的使命感。

  二、教学过程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3、头脑风暴:怎样解决国内生产不能我们满足消费的现状?

  4、观看英语视频《供给侧改革》,回答相关问题。

  5、供给侧改革的精神保障——工匠精神。

  6、海恩法则:一次事故=29+300+1000

  学生总结:考试不理想

  7、我与工匠精神:如何理解工匠精神?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业,如何培养自我的工匠精神?

  三、教学反思

  1、备课耗时,效率较低

  担任两年高三政治教师,备课习惯于做加法,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甚至是几本著作,有了大量文献后再做减法,从中提炼能够服务于课堂的教学资料;高一的国本教材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体系,再继续使用高三的备课方法,虽然积累了大量资料,但耗时耗力,结果直接服务于课堂的有效资料却不多,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导致工作效率比较低。

  经过与评课老师们、校长们的交流,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未来再备课时一定明确教学目标,并专注地寻找能够服务于教学的有效资料,提高备课效率,深入分析材料,充分挖掘内涵,拓展教学思路,以便更好的从学情出发,选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切实可用的教学资料,以助学生成长。

  2、教学语言不够严谨

  严谨的教学语言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但本次研讨课我的教学语言出现了不连贯、不流畅、不严谨的状况。一方面是出于面对众多听课老师有些紧张,另一方面是由于平时的教学用语不够严谨,加之紧张出现思维短路,语言不流利。

  作为政治教师,我应该用专业而富有逻辑的语言引领学生,学生方能对相关知识有充分理解与正确认识。正如本节研讨课提到我国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哪里有问题改哪里,从现在起我要更加勤奋的学习专业知识,拓展相关学科知识,让自己的理论基础更加牢固,才能有更敏捷的思维,才能有更严谨的学术语言。

  3、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1)教学案例运用不够丰富。讲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时,仅以手机为案例过于单调,甚至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所学知识。高一学生是00后,为“千年宝宝”选择的案例应更符合他们的要求,不能过于老套与陈旧,教学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时俱进,方能更好的服务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2)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能力。讲到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知识点时,仅从自己设计好的答案出发,对学生其他智慧型的回答视而不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加方12种教学策略中“搭手脚架”的方法,我本希望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但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没能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观点,没能产生师-生、生-生之间智慧的火花,教师抢占了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空间,妨碍了学生深入思考。

  在课堂中我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尽情的探讨,不要打扰学生的思考,课堂要有留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做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对个别学困生的引导和管理不够智慧,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管理学生的有效方法,以实现没有边缘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

  (3)问题设置不够科学。在设计问题时我想学习加方的“搭手脚架”的方法不断诱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但实际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不够严谨,造成学生对问题本身不明确,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对学生的.提问要科学化与严谨化,指向明确,角度多维,学生才能更清楚明晰的探究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4)学生活动总结不到位。让学生分组活动并把观点写在白板上,却没能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没有对学生主动思维充分肯定,没有以学生的回答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及时给予纠正,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要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回答问题,提升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

  (5)课堂总结不到位。在课程结束时没有很好的对整节课进行深入而精炼的总结,没能辅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6)教学的国际视野拓展不够。在引领学生思考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样问题时,我的设计是从供给侧进行深化改革,仅仅从单一角度思考这一重大问题显然是不够的,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如何改革的?引导学生以全球为背景,从深度与广度上拓展视野,培养国际化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够实现中西教育优化结合的枫叶教育理念。

  通过本次研讨课的备课、组内集备、教学、评课,让我有了巨大的收获,深化了对枫叶教育理念的认识,明确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坚定了不断深入学习的信念。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12

  新课程实验教材在我市一年级全面铺开,为了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教研室小学数学科通过组织教材分析、理论讲座及教学观摩等活动,使新课程的实验老师在实施新理念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大部分老师明显地走出当初形式化倾向的误区,更加注重了教学的有效性、目的性、价值性、激励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利用一切有可能的条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前解决问题的教学,关注的是产生数学问题的情景。老师们采用生动有趣的情景,采用生动直观的“图画式”,让学生理解情景的情节与内容,通过联想和识别,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郭绮丽老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节,老师就创设了三个情景:多媒体画面引出人民币的作用;出示真人民币的各种面值,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人民币;“小商店”买东西环节,让学生懂得元与角的关系,一元能买什么。

  二、特别注意小组合作的目的性、价值性和有效性

  我们说小组活动、合作学习是否有效,一要看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二要看全体成员是否人人投入;三要看是否有思维碰撞、情感交流。

  老师们大多数都能保证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操作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活动非常充分,并且教师还能及时指导学生如何合作,合作的内容也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价值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纠正、相互补充,因此许多的小组活动非常有效。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强化,合作的良好品质逐渐形成。

  组织小组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对小组的合作学习引导好,否则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是听众。因此我倡导异质分组的同时,也采用同质分组的形式,让基础差的学生也有动手操作和发言的机会,成为合作学习中的主角。在教学在,我也曾惊讶过一些平时没有注意的的学生,偶然的一次“唱”主角,让我眼前一亮,重新认识了他们。

  三、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养成听课的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等原因的影响,自我中心的意识很强,加上低年级学生有特别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他们一听到老师的问题,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意见,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他们知道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每一个人在课堂上、在老师眼中都是平等的。“谁的耳朵最灵?”、“注意听,等她(他)说完,我要问你们有什么意见?”、“你能把听到的再说一遍吗?”、“让我们静静的听他(她)说完”。这些简单平实的语言在教研课中不时出现,表明我们的老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倾听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有些老师还特别奖励认真倾听和倾听习惯有进步的学生。

  四、能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很多课中,当学生没有答出来时,老师并没有急于请其他同学帮忙,而是说:“不要急,再想想,相信你能说出来。”而当这个学生答对时,其他学生由衷地送了他鼓励的掌声。在这里,教师给这个学生绝不仅仅是多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是给了他进一步学习的自信。这充分反映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而不是考虑自己的教学如何顺利的进行,这养的例子举不胜举。

  五、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师不应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有的教师大胆地改革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选择了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情景和问题情景,这样的情景创设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加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和挑战性,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册《用数学》一课中,有的教师认为南方的孩子不熟识院子图里的向日葵、石榴等,就干脆不要这个例题,把练习题的池塘图(有青蛙、鱼、鸭子)提上来作为例题来探究,这是我们江南孩子喜闻乐见的,孩子们特别爱看、爱说。这说明我们老师有了合理改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意识和勇气,努力开发更加切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这是从服务于学生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六、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要学好数学,就要用数学对具体情景进行思考和探索。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综合数学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许多老师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完《分类》时,教师马上让学生收拾书包,看谁整理得最好;让部分学生站出来,对学生本身进行分类;有的老师还布置学生回家整理鞋架的鞋子、整理归柜子里的`衣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面对新事物,如何逻辑地有创意地思考,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获得信息并有效地加以处理,如何与别人沟通等。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1、注意教学语言的推敲和积累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上使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合作,这是非常好的,个别的课堂还出现大幅度超时现象,我们有些老师教学语言前后顺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比如,

  师:现在我们用自己做的卡片和带来的物品进行买卖游戏,好吗?

  生:好!

  这时学生已经急不可待的开始行动起来,课堂上有些混乱,老师大声的喊着:同学们先不要动,听老师说清活动的要求……,老师的声音已经无济于事,然后老师采用拍掌“一二三”,等同学们安静,才能讲下去,这时学生虽然坐好了,可是心还在想着快点玩,这样的活动效率值得我们思考。

  有一位老师就这样组织活动:“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做个游戏吗?,看谁能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然后告诉其他同学”。同学们竖起耳朵,生怕听漏一点。这位老师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评价语言的有效性、丰富性,教学机智的闪现,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积淀的结果,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听课中还有一些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就能组织好课堂。比如课中学生在玩学具,师:不小心拿出学具来的同学,请悄悄的把学具放会抽屉里。又如:请各小组帮忙,把物品轻轻放回盒子里,交回老师手中。这就使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2、为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好擂台

  记得有一位教授讲过:凡是学生能探索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开放状态,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有话敢说,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表述不同的解题

  思路,当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时,到底谁是谁非,怎样让学生的认识催于正确统一,是高高在上马上给出答案?还是适时地为学生们的思维碰撞搭个擂台?

  3、确认学生已经做好本节课知识的准备

  部分老师在探究的关键环节,学生启而不发,问完一个马上坐下,又问一个,一心想着学生走进自己设计的答案,而不会利用学生的回答,找切入点。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其实出现这种现象除了老师的引导语言外,很多时候是学生没有做好知识的准备。比如在广州听的一节《估一估,猜一猜》,老师虽然引导得不错,还总结了猜估的方法:找范围——把范围一步步缩小——估出来,可是学生在实验猜估时,总想不出从几到几的数字到底有哪些,总是猜估不出来,学生对这种方法产生怀疑,兴趣不浓。其实关键就是前面一节课的100以内数的顺序学生没有学好,阻碍了学生的思维。

  4、让记录数学活动,成为数学课的一部分

  走进新课程,实施新理念,学生的合作活动几乎每一节课都出现,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知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当学生合作得非常愉快并能达到目标时,老师很想学生保证这些活动在整个学习进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由于他们的愉快,相信他们都乐于去记录活动过程,这样可以加强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对知识的需要。我曾经在《分类》和《认识人民币》等活动中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因为是他们亲身经历而且很有乐趣,结果他们写得比语文老师布置的日记写得还要长还要好。我在堂上当是数学课的一部分来读他们的日记,表扬和鼓励他们,他们觉得我在关注他们,个个竖起耳朵,静静得听想不到,在以后的活动中,部分学生会主动叫我布置写数学日记的作业。学生在写数学日记,其实是在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所以我建议老师们不要小看一年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让他们写数学日记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并把它作为数学学习的一部分。

  课标提出我们的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如果每个学科都以此为目标,这个目标就不会落空。数学教育中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我想首先是数学课程应该能使学生对数学喜欢和好奇。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积累、勤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以及遗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改进、完善和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唤发新课程的魅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13

  本节课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复习课,教学目标是掌握动能概念,理解动能定理,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

  本节课从教学设计上来说,提问问题设计语言不巧妙,意图不明确,会使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与自己备课时没有认真思考提问语言,想着直来直去的提问或者直接提问学生最明白,而实际上是恰恰相反,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最好能做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或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这样应该会好点。在概念的`梳理上,应做到更加简练,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在例题的选择上,应追求对例题讲解透彻,从一个问题中可以引申多个问题,或者增加变式,引发学生全方位思考,从而理解透彻,而不是追求多而不精。一节课要想让人留下深刻印象,需要有亮点,在复习课中对典型例题浓墨重彩,是让课出彩的一种方法。比如最后的一个例题,是一个很好的动态生成资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可在此题上多加设计。另外要注重学生思维力度,合力设置问题,为学生铺设好台阶,加深学生理解。

  在教学模式上,复习课宜采用导练的方式。与学生点对点的互动起到的效果较差,一个学生回答时,其余学生会显得无所事事。宜采用学生相互补充相互评价的方法,让整个课堂有紧迫感。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14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我有幸参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下面我将自己的教学做如下反思: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对学生的学习,必须赋予“真实性”的学习任务。这种“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可以驱动学生迅速产生学习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本课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以校园风景图为引入,绿色文明指示牌为的图形为疑问,说说他们的面积,猜想,设疑。引发兴趣。这样设计,由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有助于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探索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没有任何帮助,但正是这种没有铺垫的教学,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得到了体现,问题解决的.策略不再像前述教学整齐划一,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过程充满了生命活力。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成长并不需要教师“迫不及待”的帮助,他们需要经历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正确与错误的考验,他们需要的是探索的时空、交流的机会和心理安全的、富有激励性的学习氛围,这些才是学生需要的帮助。

  在操作探索,推导公式中。先启发谈话,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每四人一组,想一想,动一动,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

  学生动手若干分种,教师要注意巡视,选择做得对的小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演示,说说你们的想法。然后教师再重点的演示和完善的叙述平移(可能学生说得不准确)。这样让学生凭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互评”的渐进过程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在“亲历”和“体验”中初步感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这样设计,让学生经历从特殊问题到一般问题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到重点突破,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面积公式作好铺垫。当然,在这个环节中不管是操作还是汇报,感觉还不够到位。

  感悟

  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在案例二中,正是有了自主探索的时空,学生才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正是有了交流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学生才敢于大胆表达不同的见解,提出个性化、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也正是经历了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正确与错误的考验,学生才从中体会到了数学思考的乐趣、探索成功的喜悦。

  多次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才能在学生感到“柳暗花明疑无路”时,他才巧妙地“拨开乌云见月明”,让学生眼前“豁然开朗”,只有这样的帮助才是促进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真正的帮助。也许这样,我们的学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的课堂会失去“严谨”和“流畅”,也许预设的任务会难以完全达成,但当我们发现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奋力向前,大声喊出“让我试试”;当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真正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我飞”的美妙滋味时,身为教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一味地信守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呢?

  我们是农夫,但不是“拔苗助长”的农夫,应是一个懂得怎样真正帮助禾苗成长的“农夫”,是一个让“禾苗”充分享受自由空间、阳光和雨露,也经历风吹雨打,最终能品尝到“硕果累累”之喜悦的农夫。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15

  本周县教研室来我校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意在查看小组合作学习搞的如何,听了两节课,刘老师结出了指导意见,学生当小老师时要重在讲解而不是简单把步骤念一遍,教师要规范语音表达及示范作用,题目分组可提前展示,要进行小组评价措施,小组参与程度要加强,关注学生思维状态,多结学生思考时间,培养学生兴趣,重视解题过程.

【“研讨课”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题研讨课《揠苗助长》教学反思06-09

教学研讨课活动总结05-15

微课教学反思 英语微课教学反思07-14

研讨课活动总结11-23

研讨课活动总结06-27

《复习课》教学反思06-29

复习课教学反思04-02

说课教学反思03-06

写字课教学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