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4篇[精选]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1
说在前面的:12月2日,海原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组织全县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我有幸承担了五年级语文教研课。课前,结合我教委推行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精心备课。那两天满脑子都是如何上课,晚上,又再一次认真学习最近参加国培时下载的金传富老师讲座《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备好了课,可是心里总有些惴惴不安,这可是全县的大型教研活动啊!12月1日下午,教研室李主任和我教委钟主任一行来做指导。他们听了第一课时后,提出了建议,指出了不足。课后,前来听课的好多老师对三节语文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在研讨现场,回顾自己的教学,我看到了好多问题。
1、课堂容量设计大了,在最后一个环节明显走过场了,没有落实读写结合的课堂生成,是最大的遗憾。
2、板书设计和原来的有差别。板书不够完善,没能完全概括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说明我的.引导还不够,学生感悟圆明园的辉煌不到位。甚至有个学生补充板书时,写错了一个字:历史写成“历时”我都没有发现。惭愧!
3、学生的评价过于苍白,激励学生再一次学习的的效果不佳,这正是我所欠缺的。
4、过于拘泥与教学设计,当课堂出现突发性生成后,没有很好的引导,反而硬生生的收回: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时,站起来的学生都朗读了第三自然段,而且说了自己的感受。但因没有学生朗读第二和第四自然段,我有点着急,竟然随即指名几个学生朗读,效果不尽人意。现在想想,何不因势利导:可真美啊!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了许多文物,我读过,在第四自然段,谁来读一读?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或者我来朗诵多好啊!
5、课堂中语言不够精炼,实时啰嗦重复,唯恐学生不会自学!
反思我们的教学实效,教学艺术,教学理念,再对照国培中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惭愧!在村级小学,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块黑板,是教师教学的全部。学校的教研活动很少,外出学习的机会更是少,自我封闭。久而久之,懒惰了,不愿学习了!有点“闭门造车”之嫌,我行我素,课堂随意性大,一旦有这样的教研活动,手慌脚乱,不知所措,曾经的一位同事,四十几岁了,从来没有人听过他的课。一次常规听课,竟然挂在讲台上,十来分钟不知道干什么?这就是现状!教师的成长,需要磨练,需要打造!我们的机会太少!
这次研讨课,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更新观念,是首要的。总之,学习、学习、再学习,静下心来学习,提练自己的教学语言,找出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2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在设计这篇课文教案时,我首先阅读了窦桂梅老师上这篇课文的教学实录。她重在让学生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那必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那有那些价值呢?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教学中,窦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巧妙运用数学计算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长久,以及板书的巧妙设计,都让我拍手称赞。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知不觉中浸润着每一个孩子。但是,我在竖然起敬的同时,也在深深的思考:学生在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中,是否有长足时间的思考,是否真正触及了他们的心灵?像《圆明园的毁灭》这样的课文所包罗的东西太多太多,是否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深入地去了解历史,去感悟课文呢?
思及至此,为了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课前的预习,填写“自读收获卡”,收获卡分两部分,一是从课文中的收获;二是从自己搜集资料中的收获。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落到实处。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交流了课前收获,记录员做记录,发言人汇报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交流的收获也很多,体现了生生之间真正的对话。
要让学生由爱到恨产生强烈的情感碰撞,因此“爱”的情感就必须到位,这也是作者为什么用大篇幅写它辉煌过去的原因。在让学生感悟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我根据学生的兴趣,从“布局”“建筑”“文物”三个方面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二次分组,大大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在二次分组的小组内,我通过任务单的形式,让孩子们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有目标才有动力。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非常认真地朗读,非常热烈地讨论,非常团结地画“布局”平面图······动起来了,孩子真正的动起来了!
接下来的汇报交流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让他们从“我和他的意见一样,因为······”“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从······”“我对他的看法有补充······”几个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孩子思考——表达——倾听——思考——表达,经历思维的碰撞,智慧的闪现,情感的激发,将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落到实处。并通过作图实践,想象建筑景观,欣赏建筑美景,阅读历史文物资料等,让孩子感悟到圆明园的辉煌,从而自然产生“爱”的情感。
越爱就越恨,当孩子们观看了“圆明园毁灭”的影片后,那失去真爱的痛,那对野蛮侵略者的'恨涌及胸口。这是,我再让孩子们在小组里结合课文抓字词谈感受,那就是真情流露,水到渠成。看着孩子们讨论时愤怒的眼神,听到他们激动的话语,我知道孩子们真正走进了课文,走进了历史,走进了内心。最后,通过爱与恨的强烈冲击,我想孩子们有很多的感悟。通过老师的语言创设情景,我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并用你所有的感情表达出来,这节课就在孩子们激昂的话语中结束了。
整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充分表现了孩子的自主性。小组合作探究,提升了孩子们团队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合作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并从中感受到乐趣。但与传统教学相比,我觉得字词深入的挖掘还不够,课堂质疑还欠缺。如何将小组合作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找到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方式,我想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与探索。文章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3
11月10号下午,我上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公开课。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是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内容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依序朗读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读中思考、想象。
因为当年的.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并思考课后练习题。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章该段落的重点句,然后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介绍中的圆明园。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与想象空间后,再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因此该课时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相得益彰。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艺术品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再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学习有关圆明园被毁灭前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读与看,充分的酝酿后使学生完全地领悟了为什么老师说,圆明园这三个字是国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绍说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
“爱之深,恨之切”,只有在充分地感知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能在学习第5自然段后,激起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愤怒与痛恨,和对当时国力软弱乏力的痛心。接着,我设计再次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看现在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告诉学生们回首历史,让人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还能做些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记住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后,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投入的,但学生表现不是太好,发言的积极性也不高。原因是没能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对学生的预习能力估计得过高。本以为五年级的学生读通课文没问题,因此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初读感悟,学生读得不够多,朗读的形式较单一。再加上本课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能入情入境。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还有在教学时提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造成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当看到学生的表现不是我预设的,显得有些着急。在教学设计时安排的容量较大,这也想教那也舍不得放弃,可短短的40分钟毕竟有限,今后要努力从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以一当十,以点代面。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有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4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今天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当整节课讲完下来之后以及听完各位老师评课时,我对自己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也进行了反思。
首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不太明确,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字词教学上,忽略了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以及结构的.划分,所以会造成在讲第二课时时很有可能会由于内容过多而无法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临场应变能力还有待提升,在课堂刚开始前由于课件出了一点问题,所以有一段留白时间没有及时分散学生注意力。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进行词语教学中没有顺水推舟的让学生得到练习。
最后,这次教研活动对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我收获良多。各位老师真诚的指导与建议,让我在教法与教学思路上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往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就《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的。
教学设计思想: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虽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尤其是农村孩子对那些名园景观知之甚少,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像。我设计的方案就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媒体设计思路:
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名园风光(名园四十景的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等)、拓展延伸(整理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明园文物今何在》、《明园浩劫》等文章)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过程。
②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通过毁灭前后圆明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引入,提出探究问题。
读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归纳总结两个问题:①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②它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初步读文,整理概括。
1.读文思考两个问题。
2.议答。文中怎样赞颂圆明园?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
(三)借助课件深入感知。
1.学生自由浏览名园风光、课文赏析两个栏目,感知圆明园的辉煌,进行自主学习。
2.说圆明园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的评价?
3.感情朗读24段,体会它的美。(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4.这么一座万园之园是怎么被毁灭的?(出示幻灯文字)(感情朗读、读出痛恨、仇恨之情。课后练习)
5.我们应该牢记这一耻辱的历史:(出示课件句子:有把火曾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说说此刻心中的感想。
6.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
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四)拓展延伸。
1.选读课件:拓展延伸中的三篇文章。
2.浏览网站:
3.进入论坛,发表贴子(应不应该重建圆明园?)
4.以圆明园为主题制作电子文稿,可以查阅网上资料。
教学反思: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投入,获得了强烈的感受(这在交流当中有明显的表现),这是单纯靠读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6
《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单元是一组关于爱国情怀的文章。课文主要讲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在设计教学时,我先是反复研读教材,并及时和本校五年级的同事韩琳娜教师联系,请她把本单元的教参资料拍给我。经过认真研读教参,我了解到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任务,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我开始百度了解关于圆明园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在备课初始阶段,我先想好了一个大的框架:先带领学生经过文字和图片体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再经过文字和视频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经过,之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段中的
“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课文却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辉煌?”从而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写法,最终升华主题使学生明白杯具的上演都是国家的懦弱无能,我们铭记历史,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时刻警醒自我勿忘国耻,并结合刚刚过去的70周年国庆大阅兵,感受当今国家的强大,综合国力的提升是我们和平安定生活的根本,要居安思危,不忘自我肩上的职责。
虽然有了这样大体的框架,可是中间2—4段课文的学习,我始终不明白该用什么具体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可是时间很紧,在极度的焦虑中,我不断在想做法,不断查阅资料了解更全面的圆明园,但脑子里还是一团,最终,我决定回到课文,虽然本单元的学习需要结合资料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可是我不能将重心放在资料的了解上,资料只是辅助,真正把握的还应是课文里的语文要素。于是,我再次沉进课文,反复读教材,反复读教参,突然有那么一刻,我觉得什么都通了,一向出不来的教案细节,突然在讲课前一晚清晰起来:我要抓的就是句子给予的信息,要抓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会去文字中提取文本信息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在“布局”中药抓“众星拱月”,在“建筑”中要抓“三组关联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以及建筑风格的迥异”,在“文物”中要抓“上自……下至”。至此,最终努力抓住本文训练要点: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课文资料,落实语用。
在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的同时,我又争分夺秒地抽出时间去五年级一班进行了一次试讲,经过“实战”,我发现自我的语言还是太贫乏,且许多要求不是太明确,于是课一结束,我又梳理自我的思路,搜集适宜的过渡语、引导语,并再次上网了解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以便讲课时自我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10月23日,到达运输队小学时第一节课已过半,我首先到教室去试课件,果然视频播放不是很顺利,于是又开始调试,最终在快上第二节课时准备妥当。第二节课,来了许多教师,呼呼啦啦做了一屋子,说实话,我并不紧张,脑子里也有思路,就是那些细节的话不见了,可是我并没有所以受影响,依然按自我的框架依次展开教学。
整节课时间把握较好,在规定时间内,我完成了讲课资料。回到办公室我开始进行自我反思,我觉得自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
1、整节课条理清晰,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学生能较为明了地学习课文资料。
2、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课文2—4段经过抓关键词、句和引用资料图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3、恰当插入视频,激发孩子们内心的情感体会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读出课文的情感变化。
4、经过前面辉煌和毁灭的强烈的比较,使学生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含义。
5、板书设计是自我用心想出的一个变化的板书:先是在学生体会辉煌时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布局巧妙、建筑精美风格各异、文物珍贵,然后在体会“毁灭”时,又突然将其全部擦掉,现场给学生一种震撼,那就是一切都化为灰烬,我们再也无法一睹它的举世无双,给学生极大的情感触动。但也有不足之处:
1、在2—4段的指导学习中,对学生的读的指导太少,且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也没有更多形式的读,更缺乏多种形式引导读。
2、对圆明园的了解还是比较生疏,不够能信手拈来,在教学中语言总是“短路”。
3、课的升华部分能够再补充一些国庆大阅兵的视频或图片,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激发孩子们勇担肩上的职责。
经过这次送教下乡,我觉得自我再次得到锻炼,在短短的两三天时间我除了现有的工作都要做好之外,还能去用心准备一节公开课,我觉得对自我就是一种磨炼。同时,我也深深感到,要想讲好一节课,就要不断读,不断读,哪怕你没有思路,也要记住不断读,仅有读进去,才能走出来,才能有一些美妙的点子迸发在某个瞬间。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7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众心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这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课件的应用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8
《圆明园的毁灭》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
因为当年的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学生通过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章该段落的重点句,然后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介绍中的圆明园。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与想象空间后,再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文章的内容相对单薄,缺少生动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对民族苦难的深层思考。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于是,我适时地给学生补充材料,如通过数量众多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教学中还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由衷地发出“圆明园真的太美了”这样的感叹。我认为本节课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子展开教学,教学思路清晰;语言文字的训练比较落实,如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宏伟,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落到实处。但不足的地方也有不少,如:学生的情绪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由于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背诵和展示背诵,导致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间仓促,未能让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和让学生抒发看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时的感受,学生的情绪未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因此,学生对英法联军罪恶行为的痛恨之情和失去圆明园的惋惜之情在朗读课文时表现不够。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9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在设计上遵循“1+x”和“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1”确立为《圆明园的毁灭》,x确定为《两个强盗的故事》,选自雨果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文章与课文在资料和写法上都有相似之处;“一得”确立为铺垫这种写法。我在课前收集学生的问题,即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很多笔墨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学定教,尝试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教学中,我使用了两次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悟,组内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本事、表达本事和自学本事。我们小组学习是在刚刚起步阶段,许多学习方式和表达的方法还需要给孩子们多做指导,以待提高。
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善和提高。
1、学生本事需要培养和提高。整节课学生反应不是太进取,课堂气氛比较沉重,学生的表达本事和自信心有待改善。
2、我在备课时对预设准备不足,在做引导时,语言不够规范严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成功之处是:
1、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举一反三。精讲第3自然段,教给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方法。然后“扶读”第4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读”第5和第6自然段。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难词难句,说出了各段的主要内容,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产生对疯狂掠夺我国文化遗产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
2、在“美读”中,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出爱国主义情感。
不足之处:
1、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用课件。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学生没有直观感受。
2、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前松后紧。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11
大家都知道赵括满腹经纶,谈起兵书来是头头是道,可是让他上战场上去打仗,却是一败涂地。为什么呢,我认为他打仗的理论是很充足的,就是缺少实践,没有将理论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我们对每一课都要制定一个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落实很重要。听了于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知道了目标的制定不要过大,过大就完成不了。要写具体,不具体就无从下手。下面针对这一节的听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环节中具体体现。
上课前,教师要把讨论确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首要内容。确立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本节内容在单元中,乃至整个教材中的位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水平。课堂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必须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必刻意强化,这是所有教育过程中都应该贯穿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一点点渗透的;然后讨论达到这个目标所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这个环节要细致,考虑要充分:问题怎样提出?应作哪些预设?可能会有怎样的生成?目标达成的检测和反馈方式,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目标明确,教师才能训练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主动性强。
二、达成目标要采用适当的方法。
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圆明园的毁灭》既要让学生看各种优美的图片,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激发学生产生骄傲和自豪之感。在孩子们还沉醉在“爱”的海洋里。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让学生的心为之所痛。看到学生神情激动,可想而知,此时学生心中肯定升腾着一股股感情。让他们体验“毁得令人心碎”。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的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
三、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的功能。目标明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而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三维目标的要求,又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尽管这样,由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还是语文实践,不必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语文课堂要目标明确、单一,让学生学有所“得”,还是可以做到的。充分了解学情。这样才能避免制定目标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制定出的目标才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胸存课标,心中有本,目中有人。
总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是一个庞杂的任务。语文教师应在目标教学的引领下,努力实践,不断摸索出符合我们学生特色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12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一、思路清晰,前后呼应。
(一)走近圆明园——从雨果给巴莱特上尉的信入手,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情感。
(二)走进圆明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学习“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的毁灭”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走出圆明园——学完课文,配乐出示圆明园残址,拓展升华,想象写话:假如你就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最后再以雨果的话结束本课。教学思路简明清晰,前后呼应。
二、感性认识,激发情感。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三步使用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课前五分钟进行渗透式传播;二是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推动学生情感的喷发;三是在初略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时结合朗读观看相应的图片。丰富而感性的影象教材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无需过多指导了。
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惋惜之情。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二、赞叹之情。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13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学反思公开课结束之后我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课堂,发现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教学过程来说,在第五段体会侵略者残酷、野蛮时,设计了两段话,让学生分别读,看看能不能去掉或者删掉,但是由于教室太亮,课件学生看不清,学生没有体会出来,在学生没有体会到时,我应该找一个或者两个读书有感情的学生读一读,或者我给学生读一读,这样可能更利于学生体会。其次,我在范读让学生去体会第五段侵略者的嘴脸时,范读没有感情,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还有,小组讨论那个环节给学生留的时间太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没有找到正确句子时,引导偏离了问题核心。就课堂整体安排而言,内容太多,所以导致整节课都给人一种很紧张的`感觉,没有给学生留白、思考的时间。
就教学语言上来说,教师评价语不够丰富,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课堂应该是有趣的、生动的,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我想,在语文教学这条他路上,我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14
一、 创境揭题
师:一百五十一年前,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之上曾雄踞着一座美轮美奂、曼妙绝伦的园林。诗人的语言不足以赞美她,画家的丹青妙笔不足以描绘他。她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一个园林之梦,连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都对她赞不绝口、顶礼膜拜。这座园林的名字就叫——生:圆明园(板书“圆明园”)然而,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在1860年被两个强盗一把大火给毁灭了。(板书“的毁灭”)带上你的心情,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21圆明园的毁灭”
师:面对这样一个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生: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生:这么美的园林被毁灭了,真是太可惜了!
师:是的,《圆明园的毁灭》带给我们的不仅有追问、有感叹,还有无尽的思考。透过课文字里行间的描述,我们来追寻当年的情景。
二、 读文习词
师: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将课文朗读一遍,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先明确一下,知道“正确流利”的标准是什么吗?请齐读——
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不回读。
师:带着这样的要求请自由读课文,开始吧——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师:之前有过预习,现在又读了课文。大家对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得如何呢?请看——(课件出示词语)第一排的词,请咱们班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读。
生:殿堂、瑰宝、侵入
师:字正腔圆,不愧是朗读最好的同学!第二排的词,谁来读?
生:灰烬、销毁、损失
师:嗯,读得正确、清楚,敢于挑战最厉害的同学,说明你也很厉害!接下来的词,我们以“开火车”形式来读,“小火车”在哪里?
(生读,随机正音)
师:是不是大家都会读了呢?看老师的教鞭点到哪儿,就齐读这个词——
生(齐读):不可估量、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山乡村野、瑰宝
师:会读了还不够,大家是否掌握了这些字的书写要领呢?请看本课的生字,请拿出练字纸,对照这些生字,将你认为最难写最容易写错的字写一写。
(生写字,师巡视)
师:写完了,分享一下我们的成果。老师随机抽取了一位同学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看看从他的书写当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生:我发现他的“毁”字右边写错了,不能写成反文旁。
师:是的,这个字很容易出现错误,要引起特别注意(范写在黑板上)还有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的,谁愿意来展示?
(请生上台展示,生自作讲解)
生:我发现他的“宏”字写错了,多了一撇。(师范写)
师:好,谢谢这位同学!把掌声送给他!会读又会写,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要是还会理解就更棒了!请看,还是这些词语,老师稍作增加和调整,就有所不同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不同?
生:……
师:不如,我们先将这些词来读一读,可能读着读着就会有灵感了。女同学,用你们清脆甜美的声音来读读第一部分;男同学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读出力量!女生,开始——
(男女生分读词语)
师:现在,有发现了吗?
生:第一部分的词语都是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词语。
师:太棒了!这个同学很会发现,也很会概括,一针见血。这些正是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词。(板书:“辉煌”)那相对应的下一部分的词描写了什么呢?
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情景、过程。
师:对呀,大家的观察很敏锐!(板书:“毁灭”)课文正是从这两个部分来介绍圆明园的。这是从意义上的发现,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
师:(手势提示)第一部分的词……,第二部分的词……
生:第一部分的词比较多,第二部分的词比较少。
师:就是嘛!对应我们的课文内容,描写“辉煌”的部分是哪些段落?描写“毁灭”的呢?
生:描写“辉煌”的是2、3、4节,描写“毁灭”的是第5节。
师:是的。正如对词语的观察一样,课文描写“辉煌”所使用的篇幅更多,描写“毁灭”的内容着墨比较少。那既然课文以“毁灭”为题,为何却要重点描写“辉煌” 呢?这个问题比较深刻,带着我们的思考还要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日后,要多用这些好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求知和思考。
三、 朗读背诵
师:你看,光是词语就已经让我们体验了诸多滋味。但词语毕竟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详实的内容包含在课文的篇章当中。以这一段为例,文辞优美,内容丰富。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一段,争取做到“正确、流利”,能读出感情就更好。开始吧——
(生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的朗读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生:圆明园中,……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给他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不错,只有在“山乡村野”这个地方回读了。
师:是的`,通过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呀?生:圆明园的美景
师:是呀,圆明园中的景物数不胜数、美不胜收。还想读么?
生:想!
师:咱们分角色来读一读,男同学读第一部分,女生来读第二部分。准备好了么?男生起——
(男女分角色朗读)
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你们的朗读让我陶醉。老师也想加入到大家的行列中来,行么?这次由你们来读第一部分部分,老师来读第二部分。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旋律,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在场所有的人到圆明园中去走一走、看一看……
(师生合作读)
师:看,通过努力我们不仅能将文段读正确、读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觉。如果能背下来就更棒了!背书是讲究方法的,以课文的第四段为例其中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么?
生:不但……还……
师:这组关联词是表示什么关系的呢?
生:……
师:表示意思更进一步,程度加深一层。这是递进关系
师:也就是说,上一段已经为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这一段就是介绍圆明园的——
生:文物收藏
师:那这个句子既承接了上文,又启示了下文,是什么句?
生:过渡句
师: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圆明园中都收藏了哪些珍贵文物呢?
生:上自……奇珍异宝
师:所以,评价她是——
生:当时……艺术馆
师:总—分—总的结构,一目了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记忆会不会简单很多呢?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尝试背诵,师巡视)
师:把书倒扣过来,根据老师的提示,咱们试试背诵——
(师引读生背诵)
师:短短两分钟就把这一段背得八九不离十,已经很不容易。课后,按照方法去背诵第三自然段,我对大家充满信心!第三段读得有声有色、第四段背得有模有样,此时,我们要将整篇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一定不在话下。让我们再次将课文美美地读起来——
(全体齐读)
四、 解读主旨
师:再次读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除了给我们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情景之外,还写到了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读第一段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损失
师:是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损失?(板书“损失”)
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无法计算,难以估计
师:也就是说,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计,无法计算的!课文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来形容这种损失?
生:两个(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师:请齐读这一段,注意加点字要重读!
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的损失。
师:是啊!圆明园的毁灭也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不可估量的伤痛!给历史带来不可估量的教训!维克多雨果在他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下节课,同学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继续梦回圆明园……下课!
课后感想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作者紧紧围绕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言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语言。
一、复习巩固,提炼中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再要求归纳课文中心思想,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只让学生从内容中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即课文中心)。这一环节紧扣两个问题: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通过检查对中心句的感情朗读,进一步提炼出中心句的中心词——“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进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奠定了基础。
二、认定目标,明确方法。
有了目标的诱导,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达尔文说过“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一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领悟表达,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方法就是:理思路、抓重点、品词语。学生明确了学习方法就拿到了获取知识的“”,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三、理思路,抓重点。
教学程序是: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找出作者表达的重点内容。我认为能否准确地抓住重点是领会作者思路的难点。我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形成统一认识。重点部分抓准之后,再理出重点部分的叙述顺序。
四、品析词句、积累语言。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传神。首先放手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对表达中心的作用,然后汇报、交流,再背诵课文,摘抄好词佳句。并在品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朗读能力,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五、练习表达,迁移运用。
为巩固这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和从课文中积累的语言,设计了一个小练笔。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强化感受,再让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题,最后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写一个片断,尽量使用这节课和平时积累的词语。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感能力、表达能力。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02-18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05-16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05-16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02-19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篇)04-13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篇)03-25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篇02-24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篇02-24
(必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3篇10-10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集锦15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