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
针对有效教学这个教学问题,我常常在课前进行思考,在课后反思中能悟出一些道理来。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音准”是一个“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根据低年级儿童大脑直觉能力强的特点,我设计了把音准训练与已学会的歌曲的旋律相联系的方法来进行练习。用学会的歌曲做音准的“参照物”,使音准这个无形的知识变成有形的知识。
又如,节奏教学是音乐课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对节奏训练显得比较被动、盲从。可以从下面的方法去做:
一、用浅显的事例来说明节奏的重要性。
二、循序渐进,做到一找、二练、三巩固。
找:找出实例,领会实质。
练:动静交替,用跺脚、拍手、走步、师弹旋律、生打节奏,或用乐器敲击等方法练习。
巩固:用“变速”方法反复练习,学生乐于接受。
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爱活动,想象力丰富。单一的教唱,将会造成歌曲艺术形象的单薄贫乏,并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唱歌兴趣。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设计“木偶剧”、“童话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风趣、诙谐的情节领悟歌曲情趣。
3、用儿童化“串词”反复复习旧歌,再次揭示歌曲的艺术内涵。
比如,师说:“同学们,别说话了。小弟弟要睡觉了,我们唱首摇篮曲拌他进入梦乡。”学生以慢速、安静的.情绪唱起《小宝宝要睡着了》;“喔……,大公鸡叫了,天亮了。”学生高兴地表演起床、吃饭等动作;“你们看,太阳公公出来了!”学生用喜悦、赞美的表情演唱歌曲《公鸡》……通过老师有声的串词,学生唱的恰到好处。
有效教学的例子有很多,只要对学生有所帮助,能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2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意到音乐教学对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影响,音乐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其审美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恒久的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大纲和教育潮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为学生开展更加丰富的音乐教学,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增强音乐创造意识,做出积极的努力。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要多维化,又要具备针对性、有序性,使每节课都有^高的教学效果。初中音乐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多元化的,但是又是十分确切的,需要教师结合每个学期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分析,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过程才能有方向性,这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基础。但是,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存在课时紧张,教学目标难以完成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和完善,导致学期课程之间没有有效衔接与配合,学生学习起来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针对性。所以,我应该对此进行积极调整。
第一,结合教学大纲对每册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再结合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哪些篇目需要重点开展,哪些内容需要简单欣赏,这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教学设计,这样就可以把重要的教学目标分配在主要的教学内容里面。
第二,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然后结合音乐的创作人、创作背景以及时代等因素进行目标的具体设置,既要兼顾知识与技能,又要注重情感价值的教学目标,从而完善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有统一的指导。
第三,教学目标还要做到循序渐进。可以先把学期目标分为单元目标,之后单元目标分为课程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可以分为多个层次,目标之间必须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使学生思维逐步深入,不会产生突兀感和跳跃感。例如,在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教师第一步的目标应该是学生对于基本情感基调的把握,因为这一步比较简单,学生通过对于梁祝爱情经历和悲惨命运的了解就能把握,第二步就是对于乐曲知识的学习,第三步才是对于乐曲的鉴赏和品味,最后一步鉴赏其他的乐曲篇目,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每个目标之间都是相关的,前面为后面做铺垫,使教学步步深入。
其次,教学导入是开展好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步骤。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音乐鉴赏和学习。随着教学理论的.完善,更多的教师注意到导入对音乐教学的影响,优秀的教学导入能够快速攫取学生的目光,激发其内在探究动力,促进教学的顺利展开。经过不断反思,教学导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教师结合与音乐相关的或者与教学内容有所联系的故事作为课前教学的预备内容,先为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或者调节教学气氛等,达到良好的教学导入效果。例如,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古典乐曲鉴赏,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人互为知音的故事,以此引导学生对于古典雅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音乐产生崇敬感,对接下来的音乐欣赏十分有利。
第二,导入可以是情境的设置。教师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这个情境里面,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之后进行音乐的教学,学生会很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要求。例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学生因为从小就会唱国歌,但是对于国歌的创作以及当时对于革命战士以及普通百姓的意义理解还不到位,教师可以先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我国社会的现实发展情况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内外受敌,受到日本侵略者的任意的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继而开展教学,那么学生很容易就进行学习状态。
第三,利用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来作为导入,促进学生对于作品的深入把握。例如,在学习《伏尔加船夫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导入中为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人民饥寒交迫的图片,让学生自觉理解当时的作品创作背景,继而带着情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的导入会更加真实生动,受学生的欢迎。总之,导入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要及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经验采取合适的导入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
再次,教学过程是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过程要及时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灵活转变,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顺序和生动效果。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组织开展音乐教学的步骤和顺序,这需要需要教师首先进行课前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化教学步骤,在哪个环节设计什么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做好安排,这样才能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第一,教学过程需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有活动的教学过程才生动活泼,才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接受方式和学习形式,减轻学习的压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改变以前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看、听、做,用手打出节拍,之后把班级分成两部分轮流配合打有变化的节拍,使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体会音乐的节拍规律以及变化,从而轻松掌握节拍的划分和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节拍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3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 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
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与琴声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儿童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知,想象思维,理解表现,欣赏这几种能力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这几种能力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智力的提高,对学生健康的成长和提高艺术修养大有益处。;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4
一、以情感升华为突破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初中音乐有一个重要的美育功能,它能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融入德育教育时,要结合时展的背景,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以情感作为载体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与德育工作。搭建情感感悟的平台有许多途径,情感的激发并非靠教师的临场发挥,而是靠课前的设计,有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但它能否和课堂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学到知识,教师要提前考虑好。如“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弘扬的是无私与大爱,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搭建情感感悟平台,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近几年来,出现了各种灾难性事故,如汶川大地震等,在赈灾晚会上,常常会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赈灾晚会情境,运用多媒体系统向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被歌曲的`情境感染。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来学习这首歌曲,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思想。巧妙地融入德育元素的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到音乐学习的枯燥无味,反而还能从中获得爱的力量。
二、以爱国主义为载体
初中音乐教材不仅有爱国主义歌曲,还有反映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这些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在音乐课堂融合德育教育中,要以爱国主义为契机点,积极挖掘德育素材,使音乐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去演练歌曲,实现音乐课堂与德育教育的融合之美。如在学习“我是中国人”时,由于学生情感积淀不够,导致不能理解歌曲中的爱国情感。此曲是我国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京剧,它有着200余年的历史,京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用京胡、二胡、三弦、月琴、唢呐等民族管弦乐器及板鼓、大锣、钹等打乐器为伴奏。作为部级的民间艺术珍宝,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学生中并不流行。想让学生去学习此歌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京剧的相关知识生动呈现,并结合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此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片段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我是中国人”这首歌既要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又要让学生感受到京剧独特的表现形式,从而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
三、以实践活动为平台
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在音乐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带给身心的巨大快乐,从而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找到放松的渠道。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教材和学生的音乐水平,有效地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表演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在每年校园艺术节期间,教师可以将一堂音乐课作为班级艺术节的表演平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主题定为“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学生根据这个主题编排各种节目,如《龙的传人》、《爱我中华》这类不仅朗朗上口还能传播富强民主的正能量歌曲。同时,学生可以改变传统的演唱形式,将共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入小品表演中,将庄重的情感内涵融入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中,从而深刻地理解共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实践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还能让学生在表演中接受艺术与正能量的洗礼。
总之,德育工作是在初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音乐教学又是一个开展人文教育的良好平台,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德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音乐课堂融入德育,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在音乐学习中接受正能量的洗礼,这既能挖掘音乐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又能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寻找新的突破口,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5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对于《二泉映月》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
从学生自身的特征来看,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对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在理解前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二泉映月》借网络中寻找有关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对于《二泉映月》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
从学生自身的特征来看,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对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在理解前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二泉映月》借网络中寻找有关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
让音乐流淌让文字飞扬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6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在音乐教室的黑板上我写下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课题,乍一看,有些像上语文课的意味,课题选用的是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最后一句,其实不然,我是想用这句话引出今天音乐课的主题,让学生沉下心来,抛开浮躁,体味一次真正的情感之旅,对古曲《阳关三叠》的鉴赏。我想用这个课题,最能表达作品的意义,离别的惆怅顿时溢满心中。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着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据说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怀着这份对“渭城”的向往,这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同学们相携走近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情感体验:
第一步:铺垫,体验别离的情绪
《送别》的旋律响起来,这是学生们不反感的歌曲之一,也是学生们在合唱比赛中会选择的曲目之一,当学生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便自然而然的哼唱起来,旋律的悠扬,节奏的平缓,幽幽的离别情绪在教室里铺散开来。学生们进入到情绪里,体验开始了。
第二步:引出主题,体验时空的别离::
对于唐诗,学生们不陌生,都能背上几首,在唐诗中,表达离别情绪的有很多,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王昌龄《芙蓉搂送辛渐》中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等等诗句,我开了个头,学生们就帮我举了很多例子,黑板上《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已经离我们很近了,当学生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今天的主题已经呈现。
第三步:《阳关三叠》,体验作品的别离
在欣赏这首歌之前,我在课下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成一篇文章,让学生合着《阳关三叠》的二胡曲进行配乐朗诵,在二胡如泣如诉的声音中,学生们也渐入佳境,原来时空并不遥远,音乐的魅力无穷尽。三段基本相同的旋律重复三次,最后一声叹息,这就是“三叠”,“阳关”不仅仅是地名,而是别离的代名词,比如“断肠声里唱阳关”等等“阳关”的泛指。在二胡声中,学生们和我一起陶醉了,朗诵的学生,可能因为紧张,情感有些不到位,声音太小。
第四步;《阳关三叠》,直观体验别离
由于我是声乐专业的,遇到歌曲的鉴赏,我总会给学生范唱,直观体验比听碟的效果要更具杀伤力,这已是我课堂的特色了。当我坐到钢琴边时,学生们就笑了,老师又要演唱了,当钢琴上的第一个音响起时,我就倾注了我所有的情感,感动自己就能感动别人。古曲的旋律有别于现代流行歌曲的旋律及韵味,在娓娓到来的旋律中,感情层次的变化犹如水彩画,明和暗的对比,细腻而分明,每一叠中,又分前段和后段,情绪的走向又不十分相同,钢琴的音色和着我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在古曲的曲调中,学生们空前的感受了不一样的`离别情绪。当我弹下最后一个音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离别的忧伤,相信学生们也和我一样。
第五步:《阳关三叠》,亲身体验别离
欣赏完后,我决定让学生们来唱一叠,古曲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涉及到的音乐,学生们饶有兴致的和我一起唱了起来,我建议他们在每句的最后一个字上加个小倚音,古曲的味道就能出来了,学生们演唱的很好。
第六步:走出《阳关三叠》,体验现代人的别离
古今的别离是不一样的,古时的别离,一去不复返,常常老死在异乡;在通讯发达的现代社会,距离不再是距离,而变成了一种期待,一种希望,没事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上网聊天,别离的日子中等待重逢是每个人的心愿,双吉他弹奏的类似校园民谣的歌曲《永远的画面》应该能表达我们现代人离别的心声了,从忧伤的情绪中走出来,朗朗上口的旋律:“芳草碧连天,固执的季节,寒冬一过,还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谢……”
在充满希望的旋律声中,这节情感体验之旅也告一段落了。
这节课的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高一(27)班的孩子是一群充满灵气的孩子。
不足的地方,因为是第二次上公开课,还没有达到其他老师那样游刃有余,难免有些紧张,设计好让学生和我一块有感情的朗诵《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部分,我自己朗读了,忘了让学生一起朗读,有部分学生是和我一起朗读的;在让学生配乐朗诵时,音响声音过大,因为学生的音量小了,朗读的部分前面有些不清楚,这点我没有估计好;在课程最后结束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们把《阳关三叠》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升华,因为经验不足,我疏忽了;虽说我是声乐专业的,但课堂上不可能唱到歌唱家的演唱水平,但我会尽全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我要传达给他们的情感,也会让他们一如既往的和我一起感受歌唱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通过这次公开课,“成长杯”真的让我成长了,课程和细节安排方面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也许整节课都要在梳理规整一下,恳请各位前辈老师们给予我帮助,我会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己的。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7
课前的设计是按照课文的顺序一段一段地精读分析,然后再通过找寻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分析课文结构,最后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精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感悟阿炳的情感,理解二胡曲《二泉映月》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阿炳想到了自己哪些坎坷经历?想起了师父说得哪句话?师父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能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这句话有什么含义?“饱经风霜”一词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再联系上下文内容,很轻松地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学生已经远离阿柄生活的时代,在品读体验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如在教学“他整天戴着墨镜……生活呀!”这一段话,阿炳整天在无锡街头会遇到哪些情况,学生说过后,让学生代词入句子品读体会阿炳的坎坷。这样我想能够达到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的效果。
课文中只是以“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等句子表达出来。如何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走进阿柄的内心世界呢?我没有对这些语句进行“具体化”。如果在品读“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这句时,先让学生联系课文中描写阿柄小时候跟师父一起在惠山二泉赏月听泉的情景,想象师父是怎样呵护阿柄的,由此让学生感悟师父在阿炳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是今天,阿炳再也看不到师父了,再也得不到师父的关心与疼爱了,想到这里,阿炳心里又充满了怎样的情感。这样我想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的设计是按照课文的顺序一段一段地精读分析,然后再通过找寻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分析课文结构,最后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精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感悟阿炳的情感,理解二胡曲《二泉映月》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阿炳想到了自己哪些坎坷经历?想起了师父说得哪句话?师父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能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这句话有什么含义?“饱经风霜”一词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再联系上下文内容,很轻松地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学生已经远离阿柄生活的时代,在品读体验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如在教学“他整天戴着墨镜……生活呀!”这一段话,阿炳整天在无锡街头会遇到哪些情况,学生说过后,让学生代词入句子品读体会阿炳的'坎坷。这样我想能够达到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的效果。
课文中只是以“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等句子表达出来。如何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走进阿柄的内心世界呢?我没有对这些语句进行“具体化”。如果在品读“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这句时,先让学生联系课文中描写阿柄小时候跟师父一起在惠山二泉赏月听泉的情景,想象师父是怎样呵护阿柄的,由此让学生感悟师父在阿炳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是今天,阿炳再也看不到师父了,再也得不到师父的关心与疼爱了,想到这里,阿炳心里又充满了怎样的情感。这样我想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8
有这样一种设想:以往的音乐测试太过于注重形式,让一些学生认为,音乐课只要唱好几首歌,不用学习音乐知识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我想这样的考试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我们可以将考试形式变化一下,如果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音乐测试,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歌曲演唱:
利用卡拉OK进行演唱。要求每人选一首最热爱、最熟悉的.歌曲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唱。
2、自由表演:
(1)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可选所学课本中的内容,跳一段舞蹈;
(2)自编自演;
3、聆听:
(1)放乐曲片段,让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并说说自己的心情;
(2)边听歌曲边凭感觉打节拍。
4、器乐:
(1)选出几种打击乐器,让若干学生自由组合为歌唱的学生打节奏。
(2)学器乐的学生,可单独演奏乐曲。
以上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测试,有力地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和参与,考出了学生平时真正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学生们不再追究自己分数多少,而是着重自己参与的内容。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9
音乐课一直被教师和学生认为是副科,学不学都无关紧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提倡,音乐教学逐渐被重视起来,成为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美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整合教材内容,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对象。要想上好课,教师就必须立足于教材,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和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做教材的“奴隶”。这犹如品葡萄酒,一口下肚,并非只是过嘴瘾,而是能够通过酒味品出酒存储的年代、产地等。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教材的整合,即上课并非是对教材内容简单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并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灵活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尽量和蔼亲切的面对学生,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喜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和心态下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每一位学生进步,可以在创新发展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的美好。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能够推动学习内容的掌握,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和鼓励,也能够加强音乐感受,享受音乐熏陶。
三、把握课堂中的角色,保证有效教学的落实
“角色”对于音乐教师并不陌生,它产生于戏剧,但在我们每天的教学过程中有否考虑到自己与学生承担着不同角色的戏剧在不断上演。教师与学生表演的成功与否涉及的不单只是一出戏的好坏,更关系他们对这出戏是否接受,众多演员是否真正胜任他们所承担的角色,并在其中发挥他们的特长,用心演好戏。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音乐教学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是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关系的基础上的。课堂中教师应多倾听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交谈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了解音乐作品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看法。也许我们会听到许多全新的理念,让许多古老的、古典的音乐作品穿上时代的新衣。如果我们仍是传统式的教学法,板着面孔对学生,师道尊严的外衣永远脱不去的话,那我们失去的不只是学生的爱戴,更多的是教师得不到学生的时代思想,无法与他们沟通。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用天平衡量好与学生间的砝码,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树立平等的活动教学观,成为以探究为中心,认知与情感交流相互交织、融合的学习共同体。
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以教师的自我创新和教学创新是培养落实“低负高效”的关键。在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基础需要和发展可能,把教室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与教师共同研讨、共同交流、创新的场所。音乐教学要根据音乐是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用艺术化的手法创设音乐学习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使学生的音乐在教师范唱、范奏中准确地表达,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方法和形式的设计中,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便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实践中做新的尝试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音乐教师逐渐开始尝试布置课后作业,在现实的教学中,设计出颇具趣味性的音乐作业进行拓展,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好方法。
1、体验型的作业。体验型作业就是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增加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如教完《难忘岁月》单元,我这样的布置作业:“课后演唱《游击队歌》,了解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体会歌曲内在的情感意境。”又如,欣赏完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后,我将音乐复制给学生,并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的意境,体会乐曲的情感。”通过布置体验型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音乐感受,增加学生的音乐兴趣。
2、合作型的作业。它有利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锻炼学生的配合和协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具体做法如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来完成作业。比如,当学完一首歌曲后要求学生背唱给家长、长辈听,这可以培养学生当众自信歌唱的能力。
3、探究型的作业。当前的教学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探究。如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在自制简易乐器过程中,学生们自己动脑设计,动手制作。学生用做好的乐器,通过自己的演奏,互相交换乐器演奏等游戏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日常生活中,我鼓励学生收集与课本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等。这种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0
“有舍才有得,得与舍是辩证统一的。”这是教研员看完我这一课后对我最有启示的一句话。
为了把教学设计精彩的地方都展示出来,我在教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曲前的铺垫中加入了四二拍和四三拍听辨找孩子和找妈妈的环节。在教研员的指点下和后来我在其他班的试上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环节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学生,确实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应该直入主题将本课的闪光点──排字、学歌及情感处理发扬光大。
以前我总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跟他讲爱祖国、骄傲自豪地唱,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因此在情感处理这一环节上我采用了举例子,如:会演奏某种乐器,会某种别人没有的本事,或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脑……,在唱歌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认为自豪的事情,把他们对自己身边事物的情感带到歌曲的演唱中,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
教研员建议我不要绕圈子,直接用歌曲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学生,同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首非常大气的歌曲叫我处理得太小气了。开始我不太理解,总觉得从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出发逐渐过渡到对祖国的热爱,怎么会成小气了呢?
后来我又在其它班级以及我所任教的三年级试上,这次我把重点放在对歌词的'理解处理上。如:第一句“中国有条大江”我介绍了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江,其长度位居世界第三,其流域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学生听后惊奇得瞪大双眼。我看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马上问:“长江够不够大呀?”学生齐声有力地回应道:“大!”在这种氛围下唱第一句效果就好多了。第二句唱到长江名字时的自豪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句我把重点放在了“源远”上,当学生了解到长江从远古时代久已存在时,再唱这一句时自然就带有着古老的气息。
最后一句突出“我”,把骄傲和自豪的感觉进一步升华。“家乡”一词学生易唱得扁、窄。我就给学生分析:家乡指的是祖国的大家,而不是大连或是你自己的小家,所以要唱得宽、广、深一些。经这样一分析再加上师到位的范唱,这个问题便解决了。
当听着学生动情的演唱,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同时对教研员“用音乐本身去打动学生”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回想自己以前在处理歌曲时将情感抛到一边,不厌其烦的逐字逐句的范唱纠正,总抱怨学生不用心,每一处都要讲上好多遍才能收到效果。而思想教育也只是在课的最后贴标签式的提一两句,只是走形式而已并没有收到实效。
在这首歌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情感与咬字、吐字还有思想教育三者融为一体,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对歌词的分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情感的调动又促进了咬字、吐字的良好效果,思想教育便在学生动情的演唱中无痕的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这时我才真正理解《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三维目标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应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要的层面上,而我们以前的错误却是把知识技能放在主线上,所以才造成今天学生喜欢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尴尬局面。要想让课改真正见到实效,教师必须先从理念上转变,然后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有了更真实直接地认识之后才能使自己在理论上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
因此,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和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要双管齐下,同时还要不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使二者能相互促进。只有这样,课改才不会是穿新鞋走老路、只走走形式喊喊口号而已,我们的音乐教育才会真正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1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头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到达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欢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当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本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并且做到终身受益。所以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经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经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本事。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本事。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本事。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提高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本事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本事,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期望音乐课能给他们供给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欢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欢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2
一、以情激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并不单纯是一门学习音乐知识的学科,鉴于音乐的艺术性和人文性,音乐是一门以歌词和曲子相映生辉的艺术,好的音乐会让人感觉高雅,熏陶听者的心灵,听者在与音乐的交融中逐渐感觉到情感的升华,是听者与音乐作者的情感互相倾诉。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在要格外的注意用感情激发学生倾听或是学习音乐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组诗歌曲《七子之歌》的时候,音乐教师要向学生教授歌词的写作背景,是在二战中,西方列强将我国香港、澳门等七个地方占为己有,诗人闻一多愤怒而作,歌词中将七个被侵占的地方比作是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在教授音乐歌曲的时候慎重与学生介绍、传达音乐创作背景,将歌曲中的强烈情感渲染至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感知歌曲中心大意,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是各种教学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取得最为优良的教学体验,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的时候要注意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新授初一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时候,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电子白板向同学们展示天山春景的图像或是音频,营造相关的教学氛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上课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自主的设计相关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好的教学体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音乐水平和音乐学习兴趣展开设计教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三、安排班级竞赛,巩固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
在一般音乐教师眼中,音乐并不是一门需要复习的科目,可实际上,音乐素养和音乐对于学生压力的减缓的过程和效果是长期才可以看到的,如果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味学习新知识,却并不复习旧知识,就好比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猴子,最终学到的音乐知识并不多,而初中音乐教师费尽心血研究的教学方案最终收获的效果寥寥。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要及时的帮助学生展开复习的工作,组织班级音乐竞赛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复习方式。组织班级音乐竞赛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竞赛的出题人要将出题的题目紧紧与所学过的'音乐知识围绕,以此唤醒旧知识,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师生共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学科
不论是学习音乐还是学习数学,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保持一种联系的状态,联系就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始终在同一个频道上,“联系”意味着沟通,意味着师生间的沟通没有阻碍,学生和教师能彼此感应到对方的要求和感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期限,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思维感知音乐学科的优点,同时,师生共同沟通有利于学生向教师直接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学生设计优良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成效的探索过程是很漫长、艰辛的,初中音乐教师在这样的探索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随时随地保持‘沟通’的意识,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师生的沟通可以在课后也可以在课上,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获取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信息,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相对轻松的交谈氛围。
总结: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的体现不在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的量,在于音乐对学生整体身心、素质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音乐世界的魅力,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更多的借鉴优秀教学方法和不断反思、总结自身教学方法,不断在提高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的能力。不管初中音乐教师在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中采取如何的方法,初中音乐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成长特点为出发点,设计和开展更為优良的教学方案。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3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
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平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1-04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精选15篇07-08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5篇02-15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5篇)02-16
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04-18
音乐的教学反思03-24
(精选)音乐教学反思07-05
音乐教学反思12-25
音乐风教学反思04-18
有关音乐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