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个人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个人教学反思1
《一个人的遭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索科洛夫的遭遇,以及索科洛夫这样的遭遇并不是一个人的遭遇,而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的。这两点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衔接仍然是个问题。比如说第二课时中让学生复述完索科洛夫的遭遇后,直接让学生找出索科洛夫流泪的场景并分析。这显得很突兀,很不自然,可以试试用几句话把这两个教学环节连接起来。如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索科洛夫有如此悲惨的`遭遇,他有没有哭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索科洛夫眼泪的三处情景(最后一处眼泪是描写文中的“我”的),并加以分析。如果这样做的话,两个教学环节就很自然地衔接起来了。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学反思(一个人的遭遇)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个人教学反思2
本学期,我任八年级八班数学教学工作,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现对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课前准备,大胆猜想,师生之间心灵互动
精心备课、突出重难点;同时在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对学生在预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有什么样的想法进行大胆的猜测。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辅导、辅心,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升华
学生最怕的就是作业多,作业太难。特别是对于八班来说,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做到了面批面改。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在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对批评过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能缓和师生之间在不愉悦时的矛盾,消除学生的`恐慌及逆反心理,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钦佩!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加强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好。
个人教学反思3
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文篇幅比较长,一节课教学有点难度,如何在短时间里,引领学生比较主动地、比较深入地走入文本,这成为这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主要借鉴采用了余映潮老师的主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篇小说,它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反映社会生活。基于此,本文课堂教学主要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索科洛夫是个怎样的人,以及刻画他形象的意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初读印象,在学生读后,老师有意表达一种不同观点(当然,这也是初读时确实有过的感受),在观点碰撞中,促使他们进一步仔细探究课文,而且也想通过此举,让他们养成读书深思的好习惯。同时,表达观点要有理有据,分析问题要结合上下文,联系全文考虑,而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得出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还有,也想通过这种碰撞交流,实现师生真正平等的对话交流。一般意义上,教师总是处于“全知全能”的权威地位,学生很难也不敢向权威挑战。当教师处于错误状态下,会怎样呢?实践证明,当教师出了“错误”时,学生处于一种少有的.亢奋状态中,他们迸发出了少有的激情,而当情绪激奋时,他们的语言表达也显得更加流畅、自如。他们从各个角度尝试去批驳教师,显示出了必胜的信心。课后,乃至课堂中,我就在想,这哪是我在上课,这分明是学生在给我“上课”,在“教育”我,在反驳我,而且,他们反驳得越激烈,越群情激昂,我的内心就越高兴,就越享受这个过程。学生批驳得很过瘾,也就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也因学生在课堂上重新找回了自我,回复了主体地位而由衷地喜悦。这是怎样的一堂课啊,“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激情在互动中燃烧,思维在碰撞中绚烂!
两点遗憾。当师生倾情互动,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感知与探究后,师生共同沉浸在由文本所创设的特定悲情氛围中,这时,特别有感染力的与本文情境相当吻合的“神秘园”音乐适时响起,同学们真有点动情,又动容了。在音乐的伴奏下,大家都有感情地读自己特别有体会的段落,这时的阅读已超越了所谓机械的分析与意义求解,完全是一种徜徉在经典文学世界中的享受。不过遗憾的是,教师为了要给文章作一下小结,完成这个常规课堂的一个必要环节,只能匆匆将学生打断了。是不是每一堂课都一定要小结一下,能不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充分朗读,然后就让这堂课在朗读声中结束呢?我想这样也许会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另外,我常常在上完一篇文章时,喜欢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告诉同学,我个人的想法是给他们作一个参考,因为我也是一个读者,但现在又有点困惑,这样是不是有点自显高明的意思,是不是有点硬塞给同学接受的嫌疑,或者,如果让学生自己来谈谈阅读感受,是不是更好呢?
个人教学反思4
“数形结合”是经典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在整个数学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儿童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思维的需要。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量的变化等都是以符号加以表示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共同决定了“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地位。“数形结合”是小学教育中运用得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数学思想。
一、把数学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数与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了教学图形,巧妙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找到了概念的本质特征,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求新、求异意识。
二、把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领悟算理。
小学数学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就不能很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在教学时,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把算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理解了计算算理。
三、将问题显性化,缓解学生解题坡度。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各种图,使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讲问题化难为易,能调动学会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40分钟时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效果很好。实现了将“苦学”变为“乐学”,“被动”变为“主动”,“负担”变为“享受”,真正将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体验。
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遗憾:在练习题的设计时题目较多,不能面向全体,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全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设计中重视了“以数辅形”而淡化了“以形辅数”;在课堂总结时,教师说的过多,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在以后的教学中,题目设计要注重基础,面向全体,恰当设计题组,完善题形了改进设计,用焕发生命力的课堂去激发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更广的展示舞台,诱发学生探索创新,从而充分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个人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即“教中学,学中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迎合实际需要。这对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写好教学反思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自我评价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二、总结经验
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
三、及时补救
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子的选用,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四、得出新法
“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反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位优秀的教师,上完课后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反思。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只要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会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个人教学反思6
高一年级体育课如何组织和管理,是一门学问。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能使高二的体育教学平稳、顺利。高一学生上体育课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高一体育课的内容一般为基础类项目,如广播体操、田径、和一些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学生在学习上容易出现厌学情绪。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在课的后半部分,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掌握。
2、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产生对立面。体育学科惯用的就是命令式语言,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要引导学生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体育课的确有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作用,整队、做操、立正、稍息的确不可废除,换言之体育课并不排斥适当的操练,但也不需要每节课都进行操练,更不能认为没有这些就不叫体育课。事实上国外的体育课就极少要队列队形操练,因为体育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应该从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逐步形成新的教学常规。这种新的常规应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去尝试和学习,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和意识的形成,而不应以牺牲学生的体育兴趣而去片面追求整齐划一。
个人教学反思7
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资料,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教学理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向度。
(一)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实践历程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经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构成系统的认识,构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包括实践资料、实践技术与实践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实践资料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活动所关涉的资料本身进行反省,因为任何资料都是在抽象了具体现象和对象的基础上编制的,在不一样时间、对象、场景面前,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重组、改造、增添或删减,这是教师课程本事的体现,也是教师的职责和权利。实践技术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的适切程度的总结检讨,其目的在于对自我的行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佳的方案。实践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确定,包括学生角度的需要满足程度与教师自我角度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状况,后者要考察教师在确定价值取向、实施教学活动、进行价值确定过程中自我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对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对教学理念和理论的促进状况。
(二)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从而获得提升。如果教师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学反思的确定、反省与批判的权限,教师的教龄再长,教学经历再丰富,也不必须与教师个人的独特经验成正比。如果不对其进行反思,那么这些经历将一向是懵懵懂懂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不断地经历着,又不断地忘却这些经历,致使教师的经验系统中缺乏由自我反思所构成的、归属于自我个人所有的独特经验,从而使得教师那些具有极大潜在意义的经历失去了应有意义。可见,教学反思能够帮忙教师把他的经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我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每一个对艺术作品有经验的人无疑都把这种经验整个地纳入到他自身中,也就是说,纳入到他的整个自我理解中,仅有在这种自我理解中,这种经验才对他有某种意义。”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出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的解读,仅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经验构成过程的同时应当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重新阅读经验的过程也仍然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常读常新,每一次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创造
的过程。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反思档案”就应当有这样两种用途,一是描述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景,使之成为文本形式的经验,二是对文本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能够自下而上地构成新的教学理论。目前看来这第二步的功夫尚显不足。
(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
通常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对具体事务的反思上,而不可见的关系在反思活动中经常被忽视。从关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从关涉的教学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资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关系;从关涉的'教学支持系统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等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在教学反思活动中是相当重要的。它向上能够为教学理论反思供给基础,向下能够使实践与经验反思得到升华。对于每种关系,都应当从认识、实践和价值三个角度进行反省。认识角度是对关系的客观描述,即此刻关系的状态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实践角度是对关系改善与发挥作用的思考,即如何改善此刻的关系状态和怎样使关系发生作用;价值角度是对关系改变或发生作用的结果的思考,即这样的关系状态该朝什么方向改变,改变的效果如何。
(四)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持续高效的,在不一样的时代、价值取向、技术条件、人员素质面前,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同时,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源泉,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理论的前兆,蕴涵着丰富的`可能性理论。对教学理论进行反思有三种基本的样式。第一是对实践的理论反思。对于教师个人经历与在此基础上构成的经验体系,应不断地从理论层面进行解释和建构,经过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不断观照、反省、联结,既能够完成对实践的理论提升,又有机会对先有理论进行审视、订正。第二是对教学理论的实践反思。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某一教学理论后,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还原,该理论的各种元素得到实践的考验,使得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教学理论中的道理、价值、方案与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有理论的确定与选择。第三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在理解和学习教学理论时,教师是主人而不是理论的奴仆,教师有权利依据自我的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对教学理论进行反省,对理论进行修正与再创造,经过比较不一样的教学理论发现某一理论的缺憾,从先有理论推演新理论,从其他学科不断更新的概念范畴中建构新理论,这种针对原有理论的修正、推演概括与建构就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
在对教学事务进行反思时,应力求从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教学理论四个向度进行。这也是对教学现象或事件进行反思时的四个层次。如果一个反思对象能够在这样四个层面得到重新认识和理解、解释,那么这样的教学反思应当是深刻而周详的,也会获得丰硕而长久的反思效益。
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探索了多种反思方式。例如,在时间序列上,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就一堂课而言,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在主体序列上,有个人反思、教师团体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教师与专家共同反思、教师与家长共同反思;在资料序列上,有个案反思、主题反思、学科反思、跨学科反思,具体到教师的日常工作资料,有讲课反思、作业反思、评价反思、活动组织反思;在教学发展序列上,有学生成长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改革反思;在表现形式序列上,有反思日记、反思档案、反思报告、反思竞赛、反思作业①等。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除了能够采用上述方式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我的实践智慧,针对具体的条件与问题,创造更为适合的方式方法。因为没有哪一种方式方法是适合每个人、每件事的,创造本身就是教学反思所追求的境界。
无论采取或创造怎样的反思方式,教师在教学反思行动中都需要坚持这样两个策略。
第一,教师要坚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教师经常应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和事件不明白该对哪一个进行反思,对于自我的心灵活动不明白哪些能够成为反思的话题。虽然在逻辑上能够编制出反思对象选择的理论框架,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究竟哪一个现象、哪个事件、哪种行为、哪种感受能够反思、应当反思,这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坚持开放、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时刻捕捉可能的反思对象。“好奇心‘唤起关心’,唤起对此刻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东西的关心,唤起对我们周围奇怪和古怪之物的关心。正是好奇心使人们摈弃熟悉的思维方式,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待同一件事物。”
第二,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不仅仅对不一样事件或现象经常进行反思,对于同一个事件或现象,也要不断地持续地进行反思。反思对象“总是对向它询问的人给出新的答案,并向回答它问题的人提出新的问题。理解一个文本就是使自我在某种对话中理解自我”。反思的过程就是不断解读,不断获得新答案,产生新感觉,提出新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学活动的日常反思绝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不一样的或者同一个反思对象,不一样的人进行反思,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产生新的疑问。在不一样的时间、环境、心境下,反思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与不一样的主体共同反思,认识也会有所不一样。从不一样的视角出发,也会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问题。反思的实质,是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活动中,经过反思来理解对象、理解自我,让自我与对象对话、与自我对话。
个人教学反思8
中考刚刚过去,本人有幸参加了中考语文阅卷工作,紧张的阅卷工作持续了五天(6月16日至6月20日),阅卷后忐忑地等待着中考成绩。成绩揭晓后,对照中考试卷和成绩,并根据自己在中考阅卷中的体会,及时地进行了反思,总结如下:
第一方面:中考试卷分析和阅卷的体会
1. 试卷结构没有改变,依然延续近几年来的四大题型,100分制,120分钟。今年的改变在于第一年运用答题卡,实行网上阅卷。
2.从阅卷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同学不适应,答题卡使用不规范,个别同学题目答错位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全济宁市共62000学生参加考试,语文平均分65分。我们学校的语文平均分达到了71.6分,超过济宁市的平均分。
3.阅卷过程当中深刻的感觉到,字迹工整与否严重的影响学生的成绩,特别是作文成绩。但是字迹好,回答不到要点上,阅读当中依然不得分。
4.字词考查和背诵默写的考察都比较简单,全是《说明指导》上出现的题目。学生掌握的也较好。
5.古诗文的阅读都是《说明指导》上出现的重点篇目,解释词语和翻译句子只要抓住关键词就可以得分,谈启示回答不全面。
6.现代文阅读还是两篇,一篇议论性文章的阅读一篇散文的阅读,共9道题目,有4道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其他一道题为论证方法,很简单;一道谈对幸福的理解,只要认真答就可得分。一道题概括内容,都能得分;一道题赏析语言,角度较多,只要答出一点即可,一道题句子的含义,难道较大。
7.作文《成长的快乐》,较普通的一道题目,但要写出彩不容易,平均分27分。
第二方面:以后教学的规划和设想
古人曰:“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来年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的意识。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备课组的战斗力。教师要拥有驾驭课堂的本领,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深谙于心,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只有用心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信心百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对待语文的习惯。要取得好的成绩,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语文,在平时的行动中认真的对待语文。虽然是毕业年级,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教学常规的落实,坚持每周四次作业,每次作业都严格要求,对于不认真完成的同学,进行辅导,及时改错,保证语文作业都工整认真的完成。练习上坚持每周一练,以中考的形式训练学生,培养良好的应试能力。通过一年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重视学法指导,要未雨绸缪、高屋建瓴地将知识点的梳理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使之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从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第四,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文言文教学必须从初一开始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引导学生字字落实、课课掌握,这样到初三才会游刃有余,增强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的能力。
第五,现代文阅读的训练,注意分文体训练,在一定训练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性的阅读方法、答题技巧。然后打破文体的界限,以题型进行总结,
告诉学生各类题型的做法及答题技巧。
第六,作文,在作文内容的训练中倡导写生活,写自己,写细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
活,认识自己的生活,抒写生活的感悟,写作方法上强调写细节,只有真实的细节描写才能感动读者。
第三方面:给新初三的建议
坚信新初三的老师将会比我们做得更好。但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一年来的初三教学的体验,希望能和新初三老师分享,避免我们的缺憾。
1.认真研究中考导向,明确教学和复习方向,加强备课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角度,更准确的把握重难点,对考点进行重锤敲打,在教学和复习中做到心中有标、有纲,用最短的时间做最高效的工作。
2.提早做计划。初三语文复习应早一点开始,最好初三上学期结束新课,将初三下学期整个学期用来复习。第一轮古诗文复习,最好从九下倒着往七上复习,趁热打铁,事半功倍,减少遗忘,就能够从容的进行第二轮专题的复习。
3.总复习阶段“拉网式”的复习,会使师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感,所以要紧扣《中考说明》突出重点、难点。对复习资料要精心设计、精心选择,避免机械训练、简单重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更好配合复习计划。综合练习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每周一练,是经过多个学校检验的有效地方法,可以坚持。
4.重视基础,牢抓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对所有的考生都很重要,大多数学生的差距也就在这,谁都不愿意在基础题上失分,也失不起分。重视基础,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5.纵观中考阅读题,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要让学生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反复运用。教师必须多方收集信息,多方收集试题,以专题化的形式,把考点分类整理,按照不同的文体提炼方法。
6.在写作训练时要重视升格作文的训练。平时的训练中,一要重视书写;二要重视描写;三要重视开头、结尾。
中考还在继续,我们的教学也还在继续,我们的反思也不会就此停止。有不到之处请大家谅解。
个人教学反思9
本单元以“a sking the way”为中央话题,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是我们常常要用到的知识。本节课涉及到上节课所学过的九个建筑物单词和句型,运用这些单词和句型进行对话表演,然后听音标出图中建筑物的序号。在此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交际和表演中感受生活,体会语言的运用价值。
(1)语言知识目标
复习九个建筑物单词和五个方位词;准确运用句型“excuse me where’s the police office?”;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问路或给他人指路。
(2)语言技能目标
在活动中运用和感知语言;通过听音和与他人交流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并学会运用语言,进一步培养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运用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获得语言,锻炼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计多项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和学会运用语言,并用英语解决问题,培养培养学习爱好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
设计“小导游”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品质。
本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准确用英语问路并给他人指路;能正确描述建筑物的大致方向;学生在场景对话交际活动中展开话题,合作训练,完成情景对话。不仅认识了句型excuseme,where’sthepoliceoffice?而且知道了在生活中怎样表达应用。此活动是在竞赛中进行的,同学们展开激烈的比赛,在英语交际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团队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然后标出所听建筑物的序号,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再完成此项活动,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个人教学反思10
为了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认定与管理机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带头辐射作用大、创新能力强、适应素养教育需要的骨干教师队伍,形成多层次和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我们对中小学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了年度考核,现将考核工作情形总结以下:
一、自然情形
骨干教师有着良好的师德师风,过硬的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及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发挥侧重要作用,成为教师队伍的中坚气力。
二、考核进程
召开了由各中小学主抓师训工作的.校长参加的准备会议,具体布置考核工作。在会上,有关领导就本次考核的重大意义和考核的注意事项提出具体要求,并强调要确保这次考核工作做到客观、公平、透亮,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在审核中,充分听取骨干教师任职校考核小组的意见,在认真核实材料和深入课堂听课的基础上,对各校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限期改正,从而使本次考核真正做到了民主、公布、公平、真实,有力的增进了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考核结果
通过考核,我们发觉骨干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表现突出。在学校考核小组、学生、家长三方面的评判中,对骨干教师的师德师风均给予了很高的评判。骨干教师均能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同时骨干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表现在科研意识增强,在科研课题的带动下,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质的奔腾,许多骨干教师也成为科研骨干。
骨干教师还重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他们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军。特别在中小学展开的“构建生命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活动中,他们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掌控新理念,实践新课程,优化教育教学进程,使教育进程成为学生生命流淌中的动人音符,师生在这个进程中共同成长。
个人教学反思11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基本状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面总分为:10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
单项选取题、填空题、材料题、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资料: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七年级下前八课教材资料。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资料,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
(3)标高适度,前初中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就应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考试成绩状况分析:
透过本次考试能够看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从试题的得分率能够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潜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个性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但透过本次考试仍暴露出一些问题:
1.审题不认真。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资料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取题的第5,6、8小题,小字部分的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学生的学习潜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潜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潜力、历史知识的迁移潜力、分析和比较潜力。个性是学生独立思考潜力、历史思维潜力和创新潜力的养成,应足够的重视。
三、改善措施。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虚心理解学生提出的有益推荐,使教与学两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
2、每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测试题目应做到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以良好的导向督促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潜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潜力。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潜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潜力的基本资料,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个人教学反思12
一堂好课,除了目标明确,教师更应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及时地接住抛出的“球”,在课堂中做一个好球手,时时注意找个适合的点与学生对话。比如,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将夸父归为一个“失败的英雄”,应对失败不气馁。在“说说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环节中,已有学生提到夸父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教师也追问:你从什么课文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说:他敢与太阳赛跑,是个自高自大的人。此时的教师没能很好接住这个“球”,应再次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敢与太阳赛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师为急于点其他学生回答,未能接住这个球,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失败英雄”的形象,当回过神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球”从身边滑走。而正因为这个球未能接住,所以导致下一环节的进行,受到必须的影响,甚至于本堂课的亮点没能充分展示出。学生也只能勉强认同教师引导出的“失败英雄”。
其二:对文本的'质疑探讨还欠缺。由于质疑这个环节中没有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好像让学生在没有缰绳的牵引下,驾驭一匹不知其性的良马一般,要想出引出“失败英雄”就略显牵强。
其三:神话故事就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本堂却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这堂课毕竟只是一个“点”,教师只有及时反思课堂中的不足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进步。
语文,为了生活还是考试?
第一天上课,我告诉学生,我在高中的时候怎样调皮,怎样戏弄老师和同学。高中的学习也许很辛苦,但是很快乐。
第一天的语文作业,我让他们回去思考,学语文有什么用。结果,有人说是应付考试,有人说是老师家长逼的,也有些学生说学语文能提高写作水平……
我告诉他们:学语文是为了生活。
同样的路边的一朵小花,有人视而不见,有人就此联想到生死、命运、抗争……前者的生活是单调的,就像拿着电视遥控器不断换台却一无所获;后者的生活是丰富的,他的生命不会个性长,但他活得充实。只有几个学生若有所思的点了头,大部分人都茫然地看着我。我笑了:“上我的课,你们会慢慢体会到的。”
于是,我教他们朗诵,让他们离开座位,一边走,一边读《荷塘月色》;教他们写诗,让他们把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抄下来,像朗诵诗歌那样朗诵歌词;带他们看电影,演话剧;讲鬼故事,或者就某个时事热点讨论一节课……
个人教学反思13
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我为四部分:看图引入,感受图表优势。看图探索,寻找图表常识。图表分析,体验变化关系。综合运用,看图理清关系。虽说每天我们都在上课,但如何上好一节高效、有趣的课,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介于这样的理念,我这节课从设计到实施,就是从五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力求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发掘教材中的有效因素,达到让学生掌握看图找关系的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从看图引入中,我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图表的直观、简洁、明了等优点。第二部分看图探索重点在通过学生说一说了解学生对图表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更有效进行指导。而对新知识通过讨论交流,老师有意识的指导等方式使学生清楚了解,能做到有序观察。第三部分的图表分析,体验变化关系部分让学生将图表中的数学信息逐个演绎,将图表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数学信息提炼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结构的条理清晰,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什么,能够较为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后反思发现,其实这节课的情境串联可以用故事形式更为有趣,更容易接近学生的生活。
个人教学反思14
本学期,我开始教一年级,由于前几年自己一直担任高年级的教学工作,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挑战。第一次走进一年级教室,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你,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但是课堂上的一个个让人苦笑不得的场景也是让我始料未及的。在课堂上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由幼儿园转入小学,许多规矩都不清楚,许多意图不能很好的表达和接受,任你的嗓门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还是该说说该玩玩,全然不顾你的感受导致第一节课后嗓子哑了,汗水湿透了全身,顿时我觉的自己一下子走进了空旷的原野,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哎!没办法,只好转变战略战术,由野蛮变温柔,一个劲的夸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你会的东西真多”,没想到竟然有了小变化,一个个都开始表现自己,想得到夸奖和赞美。原来有时候换种方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我认真研究教法,阅读肓儿书籍,研究一年级学生特点,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蓦然回首,发现我也收获了许多……
一、儿歌促学,培养课堂常规好习惯。
后来,我开始思索怎样才能掌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发现儿歌特殊适用我们这种大容量的班级。例如:课前迅速使学生安静坐好组织教学的一问一答式口令:
师:一二三。生:请坐好。
师:请你跟我坐坐好。生:我就跟你坐坐好
师:请你跟我来写字。生:我就跟你来写字
师:小眼睛。生:看黑板。
师:小耳朵。生:仔细听。
我的课前预备操:
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预备操,
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索。
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
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
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NO.1。YEAR!
其次,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一定要舍得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假如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重,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预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糖果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不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发言方面,哪个同学表现得好就给他所在的这一组加一颗星,假如哪个同学不遵守纪律就给他这组打个叉,下课后,一个叉抵一颗星,看哪组的星最多,这组就是胜利者。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礼物送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奖励,这样一来,他们会觉得非常光荣,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会有提高,上课纪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二、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习爱好
一年级的儿童非常的天真可爱,一般以老师为中央,所以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时刻都要注重本人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重,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在无形中他们也会喜欢你所上的课,对那一门课的学习产生爱好。我不仅让他们和老师交朋友,而且还和书中的数学伙伴“笑笑” 、“调皮”、“聪明老人”交朋友,我既做教师,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课堂上我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暖和的语言为学生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自然就“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上课纪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三、创设情景,创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让他们喜欢学。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要从培养他们的学习爱好入手。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所以每次上新课,我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自编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今年一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差,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很难。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马上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它们一大早就来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8,小山羊的座位号是9。过了一会儿,小猴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想考小牛和小山羊,给它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个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又如“0”的认识这一课我也上成一节故事课。以小兔采蘑菇、拔萝卜为线索,先由老师讲,然后可引导学生看图续讲,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训练他们的看图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以游戏为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最喜欢玩游戏。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重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能防止课堂教学后期轻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教学“第几”,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几个学生上来排队,全班同学来猜第5个小朋友是谁,然后让第5个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学们猜的是否一致。再让学生来比较第5个小朋友和5个小朋友的异同,有抽象变为直观,使学生易于接受。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亲自动手,在操作中手脑并用使学生乐学、会学。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注重力不轻易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让学生把在家里玩的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老师在大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自己的小计数器上拨珠,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明确了各数的来源。为了讲1~10各数的顺序,我让同桌两个同学一人摆小棍,一人摆数字卡片。横着摆一根小棍,小棍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1的卡片;摆两根,小棍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2的卡片……学生边摆老师边板书:“1的前边摆数字几?为什么?”使学生明确0是起点,在第一根小棍的左边摆数字0。在此基础上,我把板书的小棍图变成了尺子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排列顺序,2在1的后面,3在2的后面……学习了数序的知识。
六、注重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习爱好。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详细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详细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一年级儿童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过渡的开始。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和积极性,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重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4-2”这一减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时,老师可以这样举例说明:“桌上有4个苹果,现在你吃掉2个,还剩多少个?”,“吃掉,少了2个,就是减去2的意思。”所以说“减法中的减号就是拿走、少掉、去掉的意思。”通过详细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就很轻易把握新的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同时,要以学生身边的认识的事物为基础。另外,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来举例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爱好,集中注重力。
另外,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分类”时,学生通过对各种东西进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按材料分等。分鞋子时,学生把皮鞋放一层,凉鞋放一层,并能说出人按高矮来排队时,矮在前,高在后;人按男女分,上厕所时男的上男厕,女的上女厕。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
七、不足与困惑
这学期,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同学存在较大的差异,三班学生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有限,而且学困生的面很大。以至于我设计的同一节课在三班完全行不通,这是令我最头疼的问题。每次新课,我都设计着两种不同的教案。如何对三班的孩子施教呢?明明知道学生知识点没有掌握可就是没有机会,与家长沟通解决不了,课上点拨不解决问题,没有最佳时机帮助这些大面积的学困生。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真想让每位学生学都能学地好,当然我会更加努力,力争让每位学生得到较大进步。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的,是可塑的,而我们正肩负着启蒙的重任,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为孩子们加油,也为自己加油!
个人教学反思15
学校组织的同磨一课的听评课活动已经结束,讲过、听过之后,感受最深的是虽然同年级的老师上的都是同一课《听听,秋的声音》,可每位教师的思路都不尽相同,越听自己的思路越清晰。自己上课的情境再现时,感觉有几个环节把握好的话,这堂展示课学生的表现会更精彩。
首先在备课时,备学生的这一环节考虑的不够周到。课前只是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学,只是觉得说话练习是个难点,给孩子们略加指导外,其余的内容并没有给孩子进行过多的指导,忽略了孩子还小,接触写作的时间不长。仿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难点。虽然孩子们循着秋的脚步能搜集到很多秋的声音、秋的气味、秋的颜色,思维很开阔,搜集的内容很丰富,但只能停留在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上,却不能展开想象,写成优美的句子编成小诗。如果课前略加指导的话,课堂上仿写展示的这一环节会更精彩。
这是首赞美秋天的诗,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展示时,孩子们展示朗读的.积极性很高,可学生的声音小、朗读的形式单一、朗读水平一般,这节课并未亮起来。思来想去,原因出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不灵活,课堂上只是按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进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高效课堂虽然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要起到一定的作用,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对孩子们理解课文会是锦上添花。当学生初读诗歌水平一般时,若能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分小节品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既打破了单一的朗读展示,又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时我才茅塞顿开,理解课文需要读,朗读则是理解诗歌的表现,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要建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是啊,告诉孩子们轻声朗读,秋会离我们更近,孩子们就找到点儿感觉;给学生配上音乐,朗读就有了几分味道。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它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挖掘。方法大似力气说的极好,教学方法极为重要。
我想课堂是生成的,能够在生成的课堂上让学生的潜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学有所长,才是高效的课堂,自己才算是有效教师吧!
【个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个人教学反思02-26
个人教学反思10-18
英语个人教学反思08-26
物理教学个人反思11-02
个人教学反思(15篇)03-06
个人教学反思15篇03-03
地理个人教学反思07-06
个人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01
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