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教案
一枚金币教案1
第一课时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 认识多音字:
B 指导书写
C 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 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件什么事?
B 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教师小结,随机板书
[板书]
儿子 父亲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老人
“受不了” 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一枚金币教案2
一、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疼爱,在物质上总是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钱来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长总能满足,身上的零用钱从不缺少,因此,也养成了花钱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希望通过这课文的学习,能让孩子珍惜财富,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1.朗读并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学习要认识和要写的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
1.调查同学的压岁钱是怎样支配的。
2.请学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自己挣十元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是用什么方法挣来了十元钱?你是怎样支配这十元钱的?你在花这十元钱时和父母给你的零用钱时心情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呀,不是自己劳动挣来的钱就不知道珍惜。有位老人准备把自己辛苦一生积攒下来的财产送给别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一下。出示课题:一枚金币
(二)初读课文
1.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生字,不会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学生初读课文后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研讨,暂时解决不了的放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思考。
4.这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把它简单完整地说出来吗?
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5.你能用关联词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吗?因为……所以……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所以父亲要他自己挣一枚金币。因为母亲放纵儿子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所以母亲劝儿子去挣金币。因为……,所以……
(三)学习课文
1.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那么,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与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6.父亲与儿子的这三场对话,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父亲与儿子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三场对话。你觉得他们读得好吗?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教师指导朗读。
(四)讨论
1.假如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个父亲,你又会怎样做?
2.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3.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课外延伸
快到新年了,长辈又要给你们压岁钱了,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压岁钱?你们是怎样支配压岁钱的?布置学生课后分组调查访问,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交流。
一枚金币教案3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体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3.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重点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 认识多音字
B 指导书写
C 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 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B 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第二课时
一、创设导入 揭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4.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5.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1.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2.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3.指导父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
三、深化主题 拓展延伸
1.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文中的老人或儿子,你会怎么办?
3.你珍惜压岁钱吗?为什么?
4.你自己曾凭劳动赚过钱吗?这样的钱你珍惜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 分角色朗读。
2. 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第一次 逛 笑
第二次 跑 扔 笑 劳动所得 来之不易 珍惜
第三次 挣 抓
一枚金币教案4
一、导入
1.童话是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你们喜欢一枚金币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下面我们一起重温故事。
2. 放课件 、师范读。
3. 请孩子们说说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那么,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
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
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与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三、 深化中心
讨论:那请你们想想许多年以后,父亲去世了,儿子靠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来到父亲坟前,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心理话。
四、 总结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
【一枚金币教案】相关文章:
4.《孔繁森》教案
5.《云海》教案
6.《小虾》教案
7.《炮手》教案
8.《观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