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落花生》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落花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读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两句话的含义,明确做人的道理。
2、 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 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两句话的含义,明确做人的道理。
2、 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猜谜语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回忆一下,作者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书: 种 收 吃 议
二、 读文明理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议花生这一部分。
1、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议花生部分,可以分角色读,可以出声读,可以默读,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少字,不唱读。
思考:作者一家人是怎么议花生的?
2、 你喜欢谁的议论?为什么?
相机引导理解:
投影出示:
A:“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把谁和谁联系起来了? 为什么要我们像花生?
为什么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要外表美?
你从父亲的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知道今后应该怎样做?
作者懂得了父亲的话没有?他是怎么说的?
B:“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有用” 对谁有用?
“讲体面”“只讲体面”怎样理解? 体面要不要讲?
你见没见过只讲体面的人?
C:父亲让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在正确答案后划“ ”。
1、 虽然外表好看,可是没有实用。( )
2、 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
3、 外表好看,更有用。( )
4、 外表既不好看,又没有用。( )
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人?举例。
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理”。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能给我们启迪,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谁能举这样的例子?
3、小组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4、找一组同学汇报朗读。
生互评
三、 梳理全文,分清主次。
1、 本课按叙述的顺序依次写了种、收、吃、议,为什么把“议花生”做为重点?
2、 次要内容可不可以不写?
今后在写作文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四、 明理导行
1、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2、 谁愿意毛遂自荐?
五、 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喜欢的段落。
《落花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爱慕之心”等词语。
2、读句子,理解爸爸与“我”的对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学习课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6、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①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②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③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课题15 、落花生 )
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了开辟、分辨、翻地、收获、成熟等词语,明白了爱慕之心、实用、体面的意思。
2、我会用居然、吩咐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第10自然段。
4、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
1、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②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这篇文章,通过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也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生字词语。
2、小组朗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3、小组分角色个性朗读。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结合课时而变)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2、搜集、摘抄关于借物喻人的句子。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新的目标
1、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语。
2、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⑴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⑵课文围绕了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⑶背诵第10自然段,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⑷从文章的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上,哪 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⑸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⑹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受写法。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2)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①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③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3、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①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现个性。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
1、课文围绕了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课文为什么要以“落花生”为题?
(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搜集资料的展示
学生展示搜集的借物喻人的文章。
2、个性创作展示。
以扫帚、蚕、橡皮、钢笔等为例,谈谈从中你悟到了什么人生道理?
五、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2、以扫帚、蚕、橡皮、钢笔等为例模仿本文写一个小练笔。
《落花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背诵第10自然段,理解“居然”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搜集“落花生、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乐意吗?
1、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对了,同学们真聪明,谜底就是特别熟悉的花生。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份资料,请看课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落花生为题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检查一下,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词。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2、自由读课文,请看自读要求:
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
种花生——收花生
板书: 准备过收获节
过收获节
(真了不起,能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请看默读要求: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按什么顺序写三件事的,这三件事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3、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开拓发展)
②“居然”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3、指导感情朗读
五、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过渡:花生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课件出示)
①读课文3-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②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2层)
第一层:3-11;
第二层:12-15;
②交流父亲的话。(真会理解)
③指名读父亲说的话。(第10自然段)
④出示课件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让人一见就__________________。
⑤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这段话中提到了爱慕之心,是“爱慕之心”?(因喜欢、敬重而愿意接近)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⑥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用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课件图片)
⑦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元华)
过渡:我们接着再来交流父亲说的话。
①学生交流。
②示父亲说的话。(12自然段),学生齐读。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毛病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在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实话实说。这只是写花生吗?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课件出示)
④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⑤理解“我”说的话。
《落花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落花生》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3.情感体验。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教师板书课题。
“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你们查资料了吗?生简要回答。
教师出示花生成长的图片,边出示边简单讲解。现在你知道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了吧。
【评析:对于城市的孩子而言,单靠讲解很难讲清楚花生的成长过程,教师借助在网上查到的图片使学生一目了然。尊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握了儿童的'心理特点。】
二、看音像资料,整体感知课文。
师:我们知道了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音像资料。看了以后,你来说说和预习时相比,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师:音像资料看完了,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评析:形象的整体感知,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强调新感受,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三、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读自然段,激励发现问题。
师:我们看了音像资料,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对课文有深入了解,光看音像资料还不够,我们还要自己读书。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每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师:下面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自然段?读懂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师:大家读书的时候发现问题了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通过自己读书读懂了不少自然段 ,还有了自己的感受。更主要的是,还发现了不少问题。同学们很会读书!不过,我们发现问题还只是完成了学习的一半,我们还要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怎样解决呢?
师:我觉得同学们应该相信自己,我们先依靠自己的力量看能不能解决?好不好?
2.读句子、词语、标点符号,自己解决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们就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通过读懂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懂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观察读书情况。
师: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什么问题?学生简单汇报读书所得。
师:看来我们是应该相信自己的!
师: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同学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大家通过读书解决了不少问题,读书更加深入了,可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怎么办?
【评析:从整篇课文到自然段,再到词、句、点,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的规律,把学生的理解不断引向深入,体现了学生不断的探究过程,并且使学生感悟到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建议:1、小组合作。借助课文和查阅的资料解决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2、汇报时,可以把你们的理解说出来。把还没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教师补充说明: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就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本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自由的和别的小组交流,当然也可以和我交流,因为我也是这个学习群体的一员。如果本小组的问题都解决了,就把你们认为好的段落、句子读好,争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参与学习。
4.全班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汇报交流合作所得。
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肯定取得了不少成果,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成果。哪个组能说说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汇报自己的读书所得是一种学习,耐心的听取别人的见解,从别人的见解中受到启发也是一种学习。
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等方面来表达。还引导学生把理解的读出来,看其他同学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对不到位的地方以教师理解的方式渗透,如:a、你是这样理解的,老师替你解释一下,你看对不对?b、你是这样理解的,我能不能说说我的理解?c、他的理解我听懂了,我能不能说一说?d、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对这里有了更深的理解,能不能让老师也说说理解和体会?e、他朗读的真好,老师好像听出了…f、他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了,我们能不能也读一读,看能不能和他读得一样好。
对于学生的读,可以这样引导:“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一句或一段读好?”学生回答。
师:“你就这样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就来听听他读的,看我们能不能听出他的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肯定还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们不能一一汇报了。这里还有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样?
(2) 出示问题,全班讨论。
师:下面老师把大家没有解决的问题出示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这一部分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生互相启发和讨论为主,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积极参与,教师作用和汇报读书时基本相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争论,也可以质疑。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及时给与激励和评价,教师始终欣赏和参与学生学习。文中含义深刻的话学生如果理解不到位,教师就用课件出示许地山原著中的句子,让学生读原著,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仍然理解不好,教师用自己渗透的方式给学生讲解。
【评析: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合作,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
四、自由评价。
1.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这节课我们自己读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和大家合作交流。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知道父亲谈花生主要是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谈花生也就是在谈人生。
师:我们仿照“实话实说”,每人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可以说说课文,可以谈谈作者,可以说说我们今天的共同学习。学生自由表达。
2.教师出示自己的体会:姐弟种花生,居然收获丰。父亲巧教诲,影响“我”一生。老师学习了这篇文章,感觉课文语言朴实,简直就像一首朴实的小诗。这是老师的感受,同学们读了老师的感受,你们肯定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五、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3.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学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
【评析:课后作业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择作业。作业的布置,使一节课的研究更加深入,学生获得的体验,可以通过研究不断加深,学生感悟的学习方法可以不断得到验证和运用。把学生的学习真正拓展到课外,达到校内外沟通的目的。】
总评:
这篇教学设计几乎没有涉及到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跟传统意义的教案相比,有很大区别。原因是学生有很多问题,不可能一一列出,再就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教师只有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了然与胸,并且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才能从容应对。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由读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事先不设计具体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合作解决,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新型的关系,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学习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试图体现学生的探究过程,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感悟文章,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整个教学设计,教师都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认识。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用谈自己理解的方式渗透给学生,有时用自己的理解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积极投入的学习。教师还用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许地山的原著等引导学生学习,加深理解,更主要的是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资源,让学生感悟到学习语文的方法。
《落花生》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倾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师:
板书:
落花生
生:齐读课题。
(研讨:陶行知说:“发明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中国,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者引用猜谜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师: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考虑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
板书: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廉价,大家都喜欢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经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
板书: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考虑: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身,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
生: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
板书:
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抽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身的语气。
生:(齐声说)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
(研讨: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幼稚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小朋友们做什么样的人?用 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生:一生读。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小朋友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小朋友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师:作者“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划出来。
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领;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假如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生: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身的青春。
生: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身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
生: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研讨:《课程规范》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
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布置?
生:作者这样布置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落花生》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落花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
二、自读课文学习质疑
1、学生自学课文。问: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划一划,写下来。
2、同桌互读,相互讨论。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问:先说说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师记在黑板上)
⑴ 就词质疑:
如“居然”:
① “居然”是什么意思?
② “我们”辛辛苦苦种花生为的就是能收花生,现在收获了为什么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
③ 用“居然”说明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呢?
⑵ 就句质疑:
如“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①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父亲为什么也来了?
② 父亲和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难得”“很难得”“实在很难得”?
③ 父亲很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我们种的新花生吗?
⑶ 就段质疑:
如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① 花生的好处很多,为什么父亲只说花生埋在地下这一点是最可贵的呢?
② 父亲为什么把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作比较呢?
③ 苹果、石榴是不是只炫耀自己而没有实用呢?
三、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⑴ 指名学生读这段话,
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
(出示课件。)
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
⑵ 从刚才的对比中,你体会出落花生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可贵在什么地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父亲告诉我们做人道理的一段话:
⑴ “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问:你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话?
⑵ 学习重点句: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 “体面”是什么意思?
② “讲体面”是什么意思?
③ “只讲体面”又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我们到底该做怎样的人?老师觉得:不管你想做怎样的人,首要的是现在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做一名对人类有用的人,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3、他们还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四、小结
1、让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
2、是的,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许地山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可贵 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案 篇8
17落花生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 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部分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己的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
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学生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我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好,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好几样吩咐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板书:我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穿插)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我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部分,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我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我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我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我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我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赞花生
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赞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己的好处)
(2)我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我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我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我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的写作目的还是叫我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我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现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这句话深深地表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的中心。作者写这篇,他不是在向我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种花生
落花生吃花生
过收获节△我们谈
谈花生△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借物喻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
《落花生》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二、适用年级:五年级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统计讲评)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
(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
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己写的片断。
【《落花生》教案汇总9篇】相关文章:
1.《落花生》教案
6.落花生教学设计
7.《落花生》读后感
8.落花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