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l 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l 能够例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l 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l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l 感受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于生物的意义,难点是要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准备
有关生物生存之间有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图片与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页的图片,认识图上的动物。
(2)提问: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学生看图辨析。
(4)提问:为什么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为什么?
(5)讨论: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该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
(2)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师生交流。
(4)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
(5)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自然环境为生活在这儿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6)讲解:像这样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讲述:一棵树也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下面让我们一起考察一下校园中的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8)看书27页学习观察方法(提示学生要爱护树木,就摇一摇够的着的树枝,观察结束,将摇下的生物放回树上)。
(9)教师选择观察的树木,学生分组外出调查,记录。
(10)汇报调查结果,师生交流。
(11)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棵树上?这棵树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1)提问:在同一个栖息地,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样共同生活呢?它们之间是朋友还是敌人呢?
(2)看28页图片,或提供有关生物间合作关系的录像。
(3)提问:图上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哪里?与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讨论:这些动物能离开与它们一起生活着的其它生物吗?为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图上的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谈话:向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的关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吗?
(7)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这样合作的伙伴关系吗?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8)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或录像。
(9)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是什么原因?
(10)讨论: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它们是些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消灭这些猛兽,而保护那些弱者?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树上非洲大草原的图:图上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的生存是哪种关系?仅仅是一对一的敌对关系吗?
2.请学生把图上有敌对关系的动物列举出来。
3.师生交流结果。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1.寻找生物的家园
栖息地
生存、生长、繁殖等条件
教后记: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结合查阅资料,例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l 能设计实验验证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
l 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l 认识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l 认识并描述动植物在外形、习性等方面是如何适应生长环境的。
l 知道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l 知道不同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l 知道一些典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体会到生存环境的丰富多彩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奇特有趣。
l 想知道关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内容,爱提出与此相关联的问题。
l 重视证据。
l 意识到要爱护生命,要为生物的生存创设合适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本课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
方面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准备:
纸巾、蜡纸、保鲜膜、彩色透明纸、水彩笔、鱼的图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动物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对环境的适应。
1.认识沙漠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讲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个条件很恶劣的环境,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吗?最常见的动植物是什么?
(3)谈话: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约有20xx种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观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为什么能适应沙漠这种环境?
(5)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6)看书上得30页实验:这是用了一种什么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比较的是什么条件?
(7)学生分组实验。
(8)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问题?
(9)小结仙人掌的本领。
(10)谈话: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动物——骆驼来说,你知道它有哪些是应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
(11)出示骆驼图或视频资料。
(12)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骆驼本领。
(1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14)讲述:其实除了仙人掌和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进沙漠,仔细搜索一番,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很多动植物都住在这片严重缺水的地方。
(15)认识一些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生物。
(16)谈话:课前有些同学也查找了些资料,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植物生活在沙漠环境中?
(17)学生介绍。
2.认识海洋环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领。
(1)出示水母和鱼的图:一些海洋中的动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领。图上是什么动物?
(2)提问:它们的体色有什么特点?不同部位的体色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
(3)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
(4)学生操作活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覆上一张黄色的透明纸,观察,有什么现象?
(5)交流活动结果。
(6)提问: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像这样靠体色来保护自己生存的?
(7)学生交流。
3.认识草原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谈话:斑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动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讲述:让我们看看书上科学家研究的结论。
(5)提问:科学家为了研究斑马的条纹的作用蹲在草丛中观察斑马得出另一种结论,你猜猜另一种结论可能是什么?
(6)学生汇报猜测结果。
(7)播放有关斑马的录像。
(8)教师小结斑马身上条纹的作用。
三.启发学生讨论给动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项。
1.谈话:我们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讨论: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们居住的地区,要注意什么问题?
3.提问:仙人掌能搬家到我们居住的地方,南极的企鹅能搬到我们这儿吗?见过吗?要注意什么问题?
4.小结:给生物搬家需要了解这种生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并给它创设这样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它生存下去。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外形
适应环境
习性
教后记:
3.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l 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l 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l 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l 能够寻找、分析表达食物关系的成语。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l 知道食物链的组成。
l 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l 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l 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难点是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学 改 进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在同一区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之间会存在两种生存关系: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这些不同的生物联系起来?(食物)
2.动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出示植物、老鼠、猫头鹰三种生物图片:这个地区的几种生物之间是种什么生存关系?
(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画图表示。
(4)讲述:你们看看生物之间像这样以“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链状的联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5)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食物链的看法。
(6)谈话:请学生在自然界中举几个生物的例子。师边板书在黑板上。
(7)提问:你们说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没有食物链的关系?
(8)学生讨论、写食物链。
(9)汇报结果:黑板上的这些食物链有的同学箭头向左,有的却向右,那到底哪种画法才是规范的呢?
(10)讲解食物链的规范画法。
(11)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过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其实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种食物联系,你能根据这句成语的意思把图画完整吗?
(12)学生画图P34页。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讲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2)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
(3)学生讨论分析35页图上各种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4)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划分理由。
(5)提问:你认为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1)谈话: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这种食物链关系?多不多?
(2)看书P36图,上面有哪些动植物?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画食物链的方法画一条食物链?
(3)提问:还有没有其它食物链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个不漏的将所有的食物链画出来呢?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4)画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链,数数看有多少条?
(5)提问:你们数过图上有多少条食物链?不管有多少条,从图上看这些食物联系已经形成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比如图中的狐狸在食物链中处在什么级别?它只是一条食物链中的角色吗?
(6)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应用
1.出示36页下图:这片庄稼地中如果农民在这里喷洒农药,那么这个场景中会发生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你能将这幅图中的动植物包括人画出一条食物链吗?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3. 有趣的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植物) (动物)
教后记:
4.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l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l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l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l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l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l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学 改 进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模拟生态平衡。
(1)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37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3)预测一下,:
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5)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讨论书上3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书上39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1)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226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2)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3)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4.生态平衡
教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等)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2、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合作探究,认真细致观察的科学习惯;
2、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实验用的岩石标号标本。、放大镜、小刀、烧杯、滴管、稀盐酸、录像或课件、盘子,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各种岩石标本,查阅的有关岩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 引出岩石
1、(出示一块岩石)问:这是什么?岩石
2、哪些地方有岩石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岩石的资料,播放录像。
3、指名讲、补充小结:岩石在山上,在水中┈┈知道今天研究什么了吗?板书:岩石
二、研究岩石的特征
1、今天研究的岩石被老师和别的东西放在一起了,你能找出来吗?(盘子里有五块常见岩石、砖、煤、玻璃、水泥块)若找错了则追问: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2、你对这些岩石了解多少呢?
3、它们的颜色怎么样?交流、补充。
过渡:它们的`颜色不一样,看来对于岩石的学问还真不少,还想研究岩石的其他问题吗?
4、小组讨论研究岩石的其他问题,边商量边把你们小组研究的方法填写在“我们的记录”这张纸上,桌上提供的材料可以用。
5、交流学法:想研究岩石的什么问题呢?用什么方法研究?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教师相机提出各种方法的注意点,如用锤子应到地面上轻轻敲击岩石,头部稍偏一点;用稀盐酸做实验时应注意安全不要滴在皮肤和衣服上,每块岩石滴一小滴,手碰到盐酸后不要揉眼睛,立即去清洗。
6、学生开始研究岩石,教师亲身介入研究活动。提醒填写研究记录表。。
7、研讨交流:
(1)你研究岩石的什么问题?发现了什么?指名上台交流。
(2)你是怎么知道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交流。
动态生成的细化问题可能有:A汇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组成时,哪几块是颗粒组成的?其他组发现了吗?其他几块岩石是否也是颗粒组成的?B研究岩石的软硬时,怎么发现它是较硬或较软的?给岩石软硬排排队;C用稀盐酸做实验时,哪两种会冒泡?其他组发现了吗?设计疑问:为什么其他岩石不会冒泡?(问题尽量启发学生提出)
(3)小结:还有别的发现吗?现在你对岩石了解多少呢?我们来开展一个抢答比赛,比比谁的反应快!
三、抢答比赛识别常见的岩石
1、 抢答比赛规则:老师说一个关于岩石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研究的发现抢答问题,谁抢答成功就可以奖到一本科学小书。问题如下:A哪一块岩石看起来是花白的!B哪一块岩石看起来是白色的!C哪一块岩石比较起来是最软的!D哪一块岩石是白色且遇盐酸会冒泡的!E哪一块岩石是青黑色遇盐酸也会剧烈冒泡!
2、 相机总结出每块岩石的名称并小结:这些岩石就是我们研究认识的常见岩石(板书:认识常见)。
四、机动:
找一找生活中用到岩石的地方?说说用这些岩石的道理,能不能用今天研究的方法来把结果告诉我们。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利用玩具引导孩子科学地探究其中的奥秘,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它能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能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本活动通过两次实验,不仅使幼儿了解打气筒的构造及作用,而且更还使幼儿树立了“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目的:
1、在实验中了解玩具打气筒的构造及其作用。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能拆装的玩具打气筒人手一个。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出示拆卸的玩具打气筒,提出尝试要求。
2、 幼儿预测、实验、讨论。
1)教师提问:打气筒上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口子,打气管应接在哪个口子上呢?
2)幼儿预测,并记录预测结果。
3)幼儿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师幼共同探讨实现结果:打气管应接在哪个口子上呢?你猜对了吗?(出气孔)
3、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幼儿预测、实验、讨论。
1)教师提问:另外这个口子有什么用呢?假如我们把这个口子堵起来,打气筒打起气来会怎么样呢?
2)幼儿预测。
3)幼儿实验,并记录实现结果。
4)师幼共同探讨实验结果:这个口子堵起来行吗?为什么不能把它堵起来?(进气孔)
4、幼儿正确使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
5、 师幼共同收拾活动场地。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认识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等两课。物体的运动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要求学生会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会计算物体平动的速度,会进行有关汽车、火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还要求了解我国铁路发展的一些情况,比如我国铁路的发展史,旅客列车现在的速度等。
本单元计授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的运动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6页。
教学目标: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知道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板书 物体的运动
2、吟诵导语
陀螺转转,秋千荡荡,雪橇滑滑,大家玩得多欢畅。
动和静,快和慢,如何去判断,怎样来测量?
3、物体运动简介: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鸟在天空飞,鱼在水里游,车轮转动,日月运行,有的物体运动方式简单,有的物体运动方式复杂。我们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呢?比如你坐在火车上,看见旁边的一列火车在动,你可能一开始还确定不了究竟哪列火车在动。又比如你看到月亮在云朵间走得很急,有时甚至是向东走的,这是真的吗?要弄清真相,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运动”。(板书: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你走在马路上,汽车擦身而过,你会感觉到“汽车真快”,蜗牛慢慢爬上墙壁,你会替它着急,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呢?
2、活动1 物体的运动(参看第53页图)
你见过这些情景吗?图中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位置在不断变化。位置在不断变化的物体就是在运动。
3、观察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高过程中的位置变化(第54页图)。
4、活动2 物体的运动方式
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
举例:轮船航行、运动员赛跑等是平动;机器、车辆轮子等的运动是转动;钟摆、秋千等的.运动是摆动或振动。(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见到的运动的例子)
5、填表(第56页)
6、活动3 做各种方式的运动(参照第56页材料图,用图中材料做平动、转动、振动等)
三、小结
四、作业
观察一个运动过程,并描述出来,说说物体的位置变化(如运动的悠悠球、行进中的自行车等)。
第二课时 物体运动的测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57~61页。
教学目标:会测量平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会进行有关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初步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公里上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奔流不息,铁路上列车鸣笛飞驶。自行车和摩托车比,摩托车快得多。但摩托车究竟有多快呢?本节我们就要探究一个问题:物体运动的测量。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怎样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
2、活动1 小车有多快?(参看第58~59页内容)
3、活动2 比比谁跑得快
在操场上量出50米的路程,记录每个同学跑完50米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每个同学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4、速度的引出 经过同样的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运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越高,运动就越快。(根据活动2的记录找出跑得最快的同学,计算出他的速度,并总结速度计算公式)
5、速度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或“千米/小时”等,分别读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时”等。
6、拓展 列车现在在哪里?(参看第60~61页图表,分别计算出列车到达长沙、武汉、郑州等的大致时间)
①先计算出T16次列车平均每分钟行驶多远,再计算出火车到各站的时间。
2294÷1326≈1.730(千米/分)
707÷1.730=409(分)=6时49分
16:52+6时49分=23:41
1069÷1.730=618(分)=10时18分
16:52+10时18分=27:10(即次日3:10)
1605÷1.730=928(分)=15时28分
16:52+15时28分=32:20(即次日8:20)
②填表(把计算出的时刻填入下表)
T16次列车到站时刻表
站名 广州 长沙 武汉 郑州 北京
路程(千米) 0 707 1069 1605 2294
到站时刻 16:52 23:41 次日3:10 次日8:20 次日14:58
根据这个表即可判断列车任何时刻的大致位置。比如中午12:00时,列车在郑州与北京之间。
7、资料(上网查看) 我国铁路的发展
铁路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1997年以来,我国铁路连续进行了5次提速。目前我国的旅客列车时速已经达到了每小时160千米,中国铁路正大踏步走向现代化。
三、小结
四、作业
根据T16次列车到站时刻表判断晚上12:00T16次列车的大致位置。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玩具。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4、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同学们?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作品怎么样?
学生评价作品。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
5、课堂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问:谁来说说你得了几颗星?为什么这样评价自己?
6、拓展活动
师:40 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3、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4、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讨论蚁蚕的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干毛笔、纸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一块丝绸,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们知道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
3、蚕是怎样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养蚕,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乐趣。
二、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1、关于养蚕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谁养过蚕?能告诉大家养蚕要注意什么吗?没养过蚕的同学也可以说说,你准备养蚕了,你将要做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
5、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三、观察蚕卵
1、要养蚕首先要了解蚕卵是什么样的。你知道蚕卵长什么样的?
2、下面我们来观察蚕卵(出示蚕卵并分发给各组)。
3、小组观察: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把你看到的写下来或画下来,用尺子量一量蚕卵有多长?
4、汇报: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5、关于蚕卵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6、师生讨论解决办法。
四、观察蚁蚕
1、蚕宝宝出世了,你们看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将刚出生的`蚁蚕分发给学生)?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2、学生给刚出生的蚕宝宝起名字。
3、告诉学生刚出生的蚕的名字,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们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细观察蚁蚕,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并做记录(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5、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6、指导学生做好第一篇养蚕日记
7、面对可爱的蚁蚕宝宝,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五、情感教育
教育学生要爱护蚕宝宝,珍爱小生命。
板书设计:
1、我们来养蚕
蚕的一生:蚕卵—蚁蚕-蚕-蚕蛹-蚕鹅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4
[精选]科学教案08-18
【经典】科学教案08-23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科学教案【精选】08-24
(精选)科学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