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时间:2021-08-07 19:30:4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台阶》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台阶》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台阶》教案4篇

《台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教学重点

  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

  识记字词:凹(ao)凼(dang) 门槛

  (kan) 涎(xioan)水 揩(kai) 嘎

  (ga)筹(chou)划黏(nian)尴尬

  (gan ga)撬(qiao)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关心国事大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

  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台阶》,《台阶》

  一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自读课文。

  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

  复述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

  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复述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

  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

  思考、讨论、理解、了解人物形象。

  思考题:

  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难问题,通过四人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

  然后进行课堂发言。

  提示:

  a.“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

  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

  法形容。

  c.父亲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情节,读一读,议一议。

  思考题:

  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

  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段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为什么失去了一部分劳动能力的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

  理解?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提示:

  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第1、2、5、12、14、20、22、25、28段,概括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引发想像,答案不求统一,但要合乎情理。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5题,理解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拓展延伸

  思考题: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

  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

  特征。同时,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

  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

  日子。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教师小结

  这篇小说,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业

  写成“研讨与练习”

  调查附近农村的经济现状。从农民家庭收入的角度,与改革开放之前比较,看有了哪些

  发展。写一份500字的调查报告。

《台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⑵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能力目标:

  ⑴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⑵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⑶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3、德育目标: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1、复述法:

  本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完成的。通过认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意蕴。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质疑研讨,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层意蕴,感悟文章的主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抓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父亲形象,领悟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出示投影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注音:

  凹凼(dàng)揩(kāi)黏(nián)尴尬(gān gà)硌(gè)烦躁(zào)

  2、释义: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2、学生通感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⑴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⑵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⑶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学生依据阅读提示,高效搜求相关的重要信息。教师针对学生的感知,补充,整理: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3、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体会。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学生的感知可能有:

  ⑴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⑵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台阶”是全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⑶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⑷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⑸新台阶砌好后放鞭时,父亲喜悦的神情描写是非常个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讨:

  学生小组内研讨以下问题,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⑴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⑵“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⑶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⑷“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⑸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⑹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⑺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是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教师点拨、明确:

  ⑴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⑵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⑶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⑷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⑸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⑹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⑺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师引导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⑴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6、变换人称练习。

  请学生速读全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教师示例:

  ×× 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说话延伸

  请学生从家居住房变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社会发展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如按揭买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台阶》教案 篇3

  1、教学设想:小说《台阶》叙述了父亲——一位普通农民为盖新屋而辛劳一生的故事,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八年级学生对小说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也有一些方法。教授本课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一步传授阅读的方法,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学习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并通过揣摩文章语言,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先把握故事情节,再抓住关键语句,从而认识和理解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3.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揣摩关键语句分析父亲形象。

  ②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典型意义。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5.课前预习

  识记生字词,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都爬过台阶吧,望着高高的台阶,我们会想什么?是啊,爬台阶的确是件挺累的事,所以爬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台阶低一些。可是呢,偏偏会有人希望自家门前的台阶高一些多一些,到底是怎样的人会有这种想法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说《台阶》中的主人公——父亲。

  二 台阶的故事——概说故事情节:

  师:大家事先都已经看过这篇小说了,下面老师就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情节。

  三 台阶上的父亲——概说人物形象

  《一》浅谈对人物的初步印象:

  师:把握了故事情节,我们就会对小说中“父亲”这个主人公有个初步印象。接下来,请大家交流一下你对“父亲”的印象。用一句话表达,如:“父亲是个……的人”。

  〈二〉点评语句,感知人物形象:

  下面,老师先指定一些语句,大家细心揣摩,看看这些语句使你对“父亲”这一人物有了怎样的了解。

  为提高效率,每组重点点评一处:第一组点评第6和7自然段;第二组点评第13自然段;第三组点评第19自然段;第四组点评第21自然段:第五组点评第30段。用5分钟时间,先自己体会,再小组交流。本组的问题考虑完后,有时间可以再思考其它组的问题。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所点评的那些语句涉及到对“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当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非只限于此。文中还有很多语句写出了“父亲”的形象特点,请大家再找出一两处,谈谈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学生在书本上做旁批后发言)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前面大家对“父亲”形象的分析,小说中的“父亲”是个老实厚道、要强、有追求、坚韧不拔、勤劳、谦卑、执著……的人。

  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有以下收获:第一,知道本文是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塑造了“父亲”这一形象,他淳朴、要强、坚韧……,第二,学会一些阅读小说的方法:先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再抓住有表现力的语句仔细揣摩,得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希望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再尝试学习本单元的另外几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甚至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四、台阶下的思考

  师过渡:“小说的任务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生活,从而改造生活。”同学们,大家结合小说写作的背景来研究一下,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作者对父亲是一种什么感情?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小组形成统一的意见,然后派代表来发言。

  (小组讨论3分钟)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文中写了一个父亲,可他又是许许多多个父亲,他们耗尽一生的心血只是为了盖一座新房,给儿女成家立业。(《父亲》音乐响起)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们看来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起我们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成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五.作业:假如你就是文中这位父亲的子女,请以“父亲,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个片段

《台阶》教案 篇4

  ●学习目的:

  课堂练习

  1、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提示:A、节约、俭朴;B、父亲经常在水凼洗而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缘故;C、父亲一辈子从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内心感到不安的缘故。)

  2、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提示: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别人的高台阶,他羡慕、向往,谋划如何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好台阶,也让人羡慕的神态。)

  3、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

  (提示:联系上下文,说明父亲具有谦卑、不骄的传统的民族风格。)

  4、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提示:A、父亲一辈子处于地位低下,突然地位变高了而感觉不对劲,说明他的谦卑。B、台低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

  5、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提示:父亲干了一辈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生命,劳动是创造;劳动有了收获,才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日不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说“若有所失”)

  6、第30段的含义?

  (提示: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

《实用的《台阶》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实用的《台阶》教案4篇】相关文章:

1.《台阶》教案3篇

2.《台阶》教案模板汇编6篇

3.《台阶》读后感

4.台阶读后感

5.《台阶》优秀说课稿范文

6.实用的美术教案4篇

7.实用的小班教案四篇

8.实用的中班教案四篇

9.实用的中班教案3篇

上一篇:《社戏》教案 下一篇:小班音乐教案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实用的《台阶》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台阶》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台阶》教案4篇

《台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教学重点

  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

  识记字词:凹(ao)凼(dang) 门槛

  (kan) 涎(xioan)水 揩(kai) 嘎

  (ga)筹(chou)划黏(nian)尴尬

  (gan ga)撬(qiao)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关心国事大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

  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台阶》,《台阶》

  一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自读课文。

  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

  复述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

  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复述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

  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

  思考、讨论、理解、了解人物形象。

  思考题:

  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难问题,通过四人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

  然后进行课堂发言。

  提示:

  a.“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

  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

  法形容。

  c.父亲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情节,读一读,议一议。

  思考题:

  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

  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段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为什么失去了一部分劳动能力的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

  理解?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提示:

  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第1、2、5、12、14、20、22、25、28段,概括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引发想像,答案不求统一,但要合乎情理。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5题,理解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拓展延伸

  思考题: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

  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

  特征。同时,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

  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

  日子。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教师小结

  这篇小说,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业

  写成“研讨与练习”

  调查附近农村的经济现状。从农民家庭收入的角度,与改革开放之前比较,看有了哪些

  发展。写一份500字的调查报告。

《台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⑵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能力目标:

  ⑴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⑵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⑶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3、德育目标: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1、复述法:

  本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完成的。通过认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意蕴。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质疑研讨,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层意蕴,感悟文章的主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抓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父亲形象,领悟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出示投影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注音:

  凹凼(dàng)揩(kāi)黏(nián)尴尬(gān gà)硌(gè)烦躁(zào)

  2、释义: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2、学生通感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⑴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⑵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⑶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学生依据阅读提示,高效搜求相关的重要信息。教师针对学生的感知,补充,整理: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3、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体会。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学生的感知可能有:

  ⑴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⑵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台阶”是全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⑶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⑷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⑸新台阶砌好后放鞭时,父亲喜悦的神情描写是非常个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讨:

  学生小组内研讨以下问题,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⑴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⑵“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⑶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⑷“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⑸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⑹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⑺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是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教师点拨、明确:

  ⑴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⑵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⑶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⑷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⑸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⑹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⑺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师引导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⑴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6、变换人称练习。

  请学生速读全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教师示例:

  ×× 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说话延伸

  请学生从家居住房变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社会发展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如按揭买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台阶》教案 篇3

  1、教学设想:小说《台阶》叙述了父亲——一位普通农民为盖新屋而辛劳一生的故事,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八年级学生对小说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也有一些方法。教授本课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一步传授阅读的方法,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学习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并通过揣摩文章语言,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先把握故事情节,再抓住关键语句,从而认识和理解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3.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揣摩关键语句分析父亲形象。

  ②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典型意义。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5.课前预习

  识记生字词,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都爬过台阶吧,望着高高的台阶,我们会想什么?是啊,爬台阶的确是件挺累的事,所以爬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台阶低一些。可是呢,偏偏会有人希望自家门前的台阶高一些多一些,到底是怎样的人会有这种想法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说《台阶》中的主人公——父亲。

  二 台阶的故事——概说故事情节:

  师:大家事先都已经看过这篇小说了,下面老师就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情节。

  三 台阶上的父亲——概说人物形象

  《一》浅谈对人物的初步印象:

  师:把握了故事情节,我们就会对小说中“父亲”这个主人公有个初步印象。接下来,请大家交流一下你对“父亲”的印象。用一句话表达,如:“父亲是个……的人”。

  〈二〉点评语句,感知人物形象:

  下面,老师先指定一些语句,大家细心揣摩,看看这些语句使你对“父亲”这一人物有了怎样的了解。

  为提高效率,每组重点点评一处:第一组点评第6和7自然段;第二组点评第13自然段;第三组点评第19自然段;第四组点评第21自然段:第五组点评第30段。用5分钟时间,先自己体会,再小组交流。本组的问题考虑完后,有时间可以再思考其它组的问题。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所点评的那些语句涉及到对“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当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非只限于此。文中还有很多语句写出了“父亲”的形象特点,请大家再找出一两处,谈谈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学生在书本上做旁批后发言)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前面大家对“父亲”形象的分析,小说中的“父亲”是个老实厚道、要强、有追求、坚韧不拔、勤劳、谦卑、执著……的人。

  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有以下收获:第一,知道本文是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塑造了“父亲”这一形象,他淳朴、要强、坚韧……,第二,学会一些阅读小说的方法:先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再抓住有表现力的语句仔细揣摩,得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希望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再尝试学习本单元的另外几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甚至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四、台阶下的思考

  师过渡:“小说的任务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生活,从而改造生活。”同学们,大家结合小说写作的背景来研究一下,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作者对父亲是一种什么感情?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小组形成统一的意见,然后派代表来发言。

  (小组讨论3分钟)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文中写了一个父亲,可他又是许许多多个父亲,他们耗尽一生的心血只是为了盖一座新房,给儿女成家立业。(《父亲》音乐响起)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们看来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起我们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成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五.作业:假如你就是文中这位父亲的子女,请以“父亲,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个片段

《台阶》教案 篇4

  ●学习目的:

  课堂练习

  1、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提示:A、节约、俭朴;B、父亲经常在水凼洗而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缘故;C、父亲一辈子从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内心感到不安的缘故。)

  2、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提示: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别人的高台阶,他羡慕、向往,谋划如何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好台阶,也让人羡慕的神态。)

  3、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

  (提示:联系上下文,说明父亲具有谦卑、不骄的传统的民族风格。)

  4、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提示:A、父亲一辈子处于地位低下,突然地位变高了而感觉不对劲,说明他的谦卑。B、台低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

  5、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提示:父亲干了一辈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生命,劳动是创造;劳动有了收获,才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日不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说“若有所失”)

  6、第30段的含义?

  (提示: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