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3、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4、通过理解课文,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
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包括五个场景:
⑴、深夜,一个贼潜入博物馆。
⑵、贼划破玻璃,将手伸向陈列的珍贵字画。
⑶、突然,警铃大振,贼惊慌失措。
⑷、警察把垂头丧气的贼带走。
⑸、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玻璃上,给玻璃一个特写。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是谁报的警保护了国家的字画?
(开始的动画课件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神奇之处,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师板书课题,提醒“新”、“型”的写法,生跟着写。
(当着学生的面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学生跟着写,这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二、内心驱动,自读自悟
1、创设情境,激发内驱力。
师:新型玻璃有一些很独特的功能,但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特点与作用,你们能帮助它们做做宣传吗?
师:为了更好地介绍它们,同学们可得熟悉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哦。
2、自学课文。
师: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再读,直到把这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读好了第一遍,再默读第二遍,拿笔划划,想想,直到老师叫停。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础)
3、检查自学。
①、指名分段朗读,相机指出错、漏之处,并进行语言文字教学。
A、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B、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且联系上下文理解“藕断丝连”。
C、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理解“问世”。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新词的词义时,所联系的上下文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新词与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新词的意思。)
D、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评价。
师讲解“分贝”。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专有名词,无需反复启发,教师径直讲来,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师板书关联词“尽管……还是”、“如果……就……”,让生在文中划出。
请学生自由读5、6段,读到划了关联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名读划有关联词的`句子。
(关联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需多讲,即便教师讲了也很难领会,更不要从语法角度给学生分析复句。教师让学生将这些关联词语在书上划下来,并多读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意在让小学生通过充分感知,读中感悟,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去学习运用。)
②、交流问题: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
三、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深入理解课文。
1、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们清楚地了解了新型玻璃后,现在请你们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帮助它们做做自我宣传,聪明的你们能做到吗?
师:请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编为一组,每组4—5人,并选出一个小队长负责组织交流和选派发言人。注意,先自己充分思考,再组内交流。
师出示温馨提示:力求语句通顺连贯,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味、有吸引力。
2、生自主思考,充分准备后组内交流,师积极参与谈话,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每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例:
生:大家好!我是“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我却有办法制服它,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将我带回去装上吧!我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马上行动吧!
师:谢谢“吃音玻璃”的介绍,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他的介绍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别人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谢老师想说的。
生2:他的介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
生3: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
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其他几组代表纷纷上台介绍,再评议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席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口语训练的要求。交际的话题只有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他们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的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话题。教师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创造性介绍玻璃,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宣传真是精彩极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后能再向爸爸妈妈介绍各种新型玻璃,然后根据你们家的环境,和爸爸妈妈探讨探讨家里需要哪种新型玻璃。
(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口语交际的环境不断扩展、延伸,可谓自然、顺畅、丰满。)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体会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达积极的抗日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教法学法
采用读——划——悟——说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学生带着植物种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又明确了作者的观点:一粒种子显示出来的.力简直可以超越一切。
二、引导自学
1、自学指导
(1)分析事例,理解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
(3)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4)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2、展开自学
【要求学生认真看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向别人求教等学习方式,按照自学指导完成学习任务。】
三、交流精讲
1、问题: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种子的力非常大的?引导学生抓住“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中顽强的生存的小草”这两个事例,体会种子那超越一切的力。
2、引导学生细读悟理,通过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的方式,引导他们抓住段落里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体会顽强的生命力,并借助小草的生长过程理解“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的表层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
4、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品读悟情,
问题:“作者笔下的小草只是自然界那普通的野草吗?”让学生对照写作背景自己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生命的内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情诵读。
5、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通过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这一问题,总结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写作方法——隐喻,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使用,以提高自己文章的内涵。
四、精练点评
【通过完成一定量的梯度练习题目以达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野草给自己的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具有野草精神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汲取力量。
小学语文教案3
学习目的知识与能力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准备:
4幅插图。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
(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狮子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狮子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狮子拦住小兔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
(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狮子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
(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狮子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变得不好意思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二课时指导作业:
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一)分段读课文。1~2、3~4、5、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二、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同院的小朋友听。
小学语文教案4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节教学内容为一首五言诗,共20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识记,体会意境、理解作者蕴含的感情。特殊儿童小A要继续培养她对古诗的兴趣,能借助画面大致知道诗所写的内容。能跟读古诗,会抄写2个字、课外古诗,并试着背诵《遗爱寺》几句。
二、分层教学目标
普通学生的教学目标——
1.认识整首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在充分朗读古诗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走进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特殊学生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前面的古诗,尽可能地指出图中有大致哪些事物。
2.能较正确地跟读生字、古诗,诵读后能记住一、两句。
3.会抄写2个字,能从课外古诗中去抄几首山水诗。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准备:
字卡、古诗配套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到现在能吟诵哪些古诗?(小A也举手了,我请她也来背背)
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吟诵中我仿佛看到一个个优美的画面,还重温了一些道理。的确,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白居易的新诗。
2.师配乐诗朗诵(出示全诗)
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他周围的美丽景色,突发灵感,写下这首诗。
(图片出示)你能从画中找到哪些景物?(请小A上来找找说说)
3.认读生字。(请小A读读)
[设计意图:电脑音乐的播放、图片等的出示,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进了小A对古诗的直观感受。同时架起教者、其他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桥,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入手、逐步感知。
1.学生读古诗,出示“弄”字。
师:这个字怎么来的?介绍会意字“弄”的来历,出示字理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里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理解字意、掌握、拓展相关知识,这是不断生成过程,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2.师:诗人在哪儿玩弄小石头?(请小A到图上来指一指。)从哪个字知道是在小溪边?出示“临”,你在哪儿见过它?介绍“临”字的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生活即教育”教师从生活入手,捕捉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小A的辨别能力。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
3.师:诗人坐在小溪边玩弄小石头心里会————?请大家带着这种语气齐读。
师:接下来诗人干什么呢?出示“绕”做动作,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绕字家族还有很多:“有火才能烧,有水才能浇,太阳出来是晓,过节踩高跷,别看长的像意思可不同。”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法的指导,会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更多有实际作用的知识,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美美地读第一、二行。这时候,诗人的耳边响起鸟叫声和泉水的叮咚声。(教师巡视,指导小A的朗读,进一步正音、补缺)
师:这里藏着你们的老朋友,你们天天见到“语”在古诗中什么意思?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读“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请小A认真地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感悟诗歌的意境,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内心触动深刻,理解加深。同时也让小A不断地巩固古诗。]
5.出示填空:这是一首()的短诗,诗以“()”、“()”、“()”、“()”、“()”的点染,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通过”()”、“()”、“()”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的热爱。(填完后,请小A跟着同桌一起读。)
师:让我们身临其境,跟随白居易的步伐一齐来到庐山脚下,学生配乐朗诵诗意,其他学生闭目聆听。
[设计意图:在填空、音乐中,总结全文,升华了情感。]
(三)、教后选读、适当拓展
1.读词语。(请助学小伙伴教教小A)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新知]
2.选背山水诗歌。(让助学伙伴帮小A找一找山水诗,请小A摘抄几首山水诗)
[设计意图: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要求,达到积累,拓展的目的,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教学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松鼠),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了?你们喜欢和小松鼠做朋友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松鼠的知识?
2.学生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
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教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
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小组合作识字:如、以。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互相提醒,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文:这篇课文应找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请六名同学来逐自然段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
3.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小松鼠多高兴啊,怎样才会把小松鼠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
4.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如果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未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读一读,演一演
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学生个性化,也避免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五、巩固识字
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朋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
六、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情感与体验:在演唱表演中,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旋律美、歌词美,学会创造美。由此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讲、唱、演相结合互贯通,提高学生音乐的听觉、演讲、歌唱、表演的综合能力。
重点: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难点:
0353|0512|
教学过程:
交流互动——发现美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美丽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并能够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一、图片导入——感受美
让学生感受各个不同家乡的美。
师: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个不同的家乡美,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美。)
揭示课题:
《我们的田野》
二、学唱歌曲——体会美
1、朗读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体会歌词美。)
2、教师范唱,学生找出难点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找出难点:后半拍唱:0353|0512
突破难点:先将“0”先唱成“空”作辅垫。即0353,熟悉后,去掉“空”字,按休止符正确的练唱。比比谁唱得更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A跟琴演唱一遍
B分六小组自学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才华,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随伴奏轻声演唱
巩固歌曲:分小组唱、个人演唱、男女演唱——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成就的评价与总结,学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互相学习,学会如何评价,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歌曲的处理
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唱好它呢?
生: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三、拓展知识——创造美
欣赏郝歌歌舞《非洲我美丽的家园》
郝歌用他的歌声,舞蹈表达自己家乡的美,请同学们也用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是画画来表现自己家乡的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设计意图: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吧!
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离开教室。
小学语文教案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等字,会读并理解......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方式,提高......能力,体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共鸣;培养......精神;陶冶......情操。
例:《窃读记》
知识与技能:会写“窃、腋”等7个生字,会读并理解“窃、倾盆大雨”等14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
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对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
(重难点的确立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依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设置疑问、引起悬念、直观演示等。
2、讲授新课——初读
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内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情感:画出感动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字词关:
范读朗读:教师/名家
交流汇报:记忆方法,解决途径
个别纠正:重点识记
指名朗读:共同评价
内容关: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讲授新课——析读
要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如何提问、如何启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等。
例:《触摸春天》
A.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加以说明。
(1)作者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安静触摸春天?(动作描写)
(2)哪些动词体现出安静触摸春天的过程?(流畅、磕磕绊绊、慢慢、伸出、伸向)
“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换做是你,你做的到吗?为什么安静可以?
(3)一个盲女孩不是呆在家中,而是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穿梭,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女孩?
(4)文中哪个词语体现出安静触摸春天带给主人公“我”的震撼。(极其准确)
(5)试着读一读,体会应该用什么语气。
B.安静是怎么处理这只蝴蝶的呢?
(1)安静为什么放飞这只蝴蝶?(让蝴蝶回归自由,善良)
(2)那安静能看见这只飞走的蝴蝶吗?(看不见)
(3)那她为什么还要“仰起头来张望”。(用心感受)
(4)想象安静此时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向往、好奇、期待......)
(5)这说明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C.面对此情此景,身为主人公的我都做些什么?
(1)为什么说安静的心上,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她想象蝴蝶飞走的样子)
(2)我在看到安静抓蝴蝶和放蝴蝶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由惊讶到感动)
(3)从中你能感受到主人公“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4、讲授新课——品读
文章写的感人至深,你觉得是哪里写的好呢?
品手法:比喻、对比、排比、首位照应、说明方法、感官等等
品情感:感人、启发(联系生活实际)
这首诗通俗易懂,却耐人寻味,你认为哪里写的好呢?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要求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要考虑到进行的方式和所需时间。
讨论主旨,联系现实——改写剧本,小组表演——分享经历,代表汇报——拓展阅读,对比感悟。
要考虑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以及所需时间。
五、课堂小结
可以采用教师总结的方式,也可以用学生总结的方式。具体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进行选择。
六、作业安排
要考虑布置哪些内容,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等。
学科内:
识字写字——阅读培养——口语交际——写作练习
学科间:
语言——音乐美术——数学
行动类:
学科内:
(1)识字写字:摘抄喜欢的美词美句
(2)阅读培养:搜集......风俗习惯
(3)口语交际:将这篇文章复述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4)写作练习: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随作者一同进入......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学科间:
(1)语言:搜集词汇
(2)音乐美术:分享描绘......风光的歌曲和画作
行动类:
搜集各民族风俗习惯,小组合作办一份”......“为主题的板报。
七、板书设计
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板书要求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
小学语文教案8
上学时,读到“陌头杨柳黄金色”这样的诗句,总觉得不可理解,以后经过细细观察,才终于明白杨柳刚萌出的叶芽,远望过去真是一片金黄。因此,我也更深地理解了“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语)的含义。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因此,教学在本单元应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语文园地之一,除了“读读认认”外,其他的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的。在教学设计中,我自然地围绕主题把“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宽带网”这几个环节串联起来(展示台已分解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牵引学生去探寻春的秘密,去领略春的绝世姿容。“读读认认”的设计看似为了扣上主题,拔高难度,但识用结合,既可以巩固字词,又可以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也升华了本次学习的主题──春天无处不在!
二、学习目标
1.积极地走进春天,寻找春天,领略春景,快乐地和同学交流对春天的新发现。
2.用上优美的词语和有关句式赞美春天,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赏春联、背春联,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收集、展示与春天有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共享快乐。
三、课前准备
1.:有相似特点的春天景物和春天美景音像(可自拍)以及有关春天的歌曲。
2.信息资料:春天的古诗、对联,有关春的名著,关于春的成语以及有关花的词语、诗词、故事等。
3.把收集到的资料在教室里提前展示,欣赏名著,例《春日》(威廉·柯贝特)、《春日序曲》(陈敬容)、《春天吹着口哨》(刘湛秋)、《春》(朱自清)等。
4.了解春天里有哪些花。
5.组织春游,提醒学生要有所发现。
四、教学过程
(一)踏进春的大门
“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遥远吗?”春天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季节啊!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今天就让我们睁大眼睛,敞开心扉,和春天来个约会。(出示课题)──搜索春的姿容。
那么,这春天的“一切”都悄悄地藏在哪里呢?
出示:春天在( )。
(校园里、人们脸上、公园里、山上、天空、田野、枝头、教室里、水中……)
春天真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呀!
(二)欣赏春的美景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里万物复苏了,你在春天里发现了哪些景物在不断变化着呢?
“出示:春天里,我发现( )在悄悄地变化着。
(1)自主思考。
(2)学生反馈,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阳光、小溪、树枝、天空、田野、小草、春雨、花朵、春雷、人们的着装、风筝……)
注:当学生思维枯竭时,可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来表述,教师也应分类板书。
2.是呀,春天的美景真如天上的星星,看不够,说不完。春天就是一位大魔术师,把大地打扮得五彩缤纷。出示(春景音像)。
你瞧,所有的这些美景从冬天里走来,脱掉冬装,悄悄换上了新衣裳,哪个小朋友有双孙悟空的眼睛,已经观察到它们变了。
出示:在( ),我发现( )在悄悄地变化着:( )。
(可从自然万物的颜色变化、形状变化、姿态变化以及活动变化等方面说。要特别表扬留心观察,又有新发现的学生。)
3.观察多仔细呀!把春天这个爱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害羞小姑娘给准确地找出来了。谁能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赞美春天的景物?
例:__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__的树枝
(1)自主试填(口头)。
(2)交流:(表扬用词丰富、优美的学生,以带动其他学生)
(3)读一读,再完成书中的“我会说”。
(4)自主选择试说。例:春天来了,_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
春天来了,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呀!
4.知道吗?春天里,缺少的不是美的事物,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出示)
(1)你看清了吗?这些景物中,分别可以和谁成为好朋友。说说。(先出示燕子、银杏叶、小河、蜻蜓等春景,再出示其相似物)
(2)再用上句式表达:__________像__________。
例:教师引说──春天来了,我惊喜地发现小燕子灵巧的尾巴在空中飞翔时像一把剪刀。
(3)观察是创作的前提,善于观察,我们就可以把两种相似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用特殊的语句──比喻句来表达。你还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或日常生活中找出来,用这种方式表达吗?
小草像__________ 松鼠的尾巴像__________
柳条像__________ 泉水的声音像__________
(三)吸收春天的养分
确实,在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美好的。她如一位艳丽、妩媚的女神,充满诱人的魅力。千百年来,多少人为她写过无数华章,留下过不少千古名句。
1.赏对联,背对联。
刚才我们说,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在空中飞翔时这把张开的剪刀就是在自由地裁剪着温和的春风呢!
(1)出示:“紫燕剪春风”。
(2)再出示:“黄莺鸣翠柳!”读一读。
(3)简介对联特色:例──紫燕对黄莺、剪对鸣、春风对翠柳。
(4)出示:“读读背背”中另外三幅对联。
(5)试说__________对__________。
(6)解释对联:学生试解,教师再补充。
(7)对对联,填对联,背对联。
2.文人墨客们不仅用对联赞美春天,还喜欢用简练的诗歌来描写、赞美春天。
(1)我们学过的春天的古诗有:《春晓》、《草》、《绝句》两首、《住新市徐公店》等。
(2)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描写春景的?能试背几首吗?
(《咏柳》、《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忆江南》、《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春日》……)
3.春天还藏在许多的名人名著中,你可以去找几句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聚焦春的灵魂
花是春天的灵魂。如果说一派生机的春天少了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鲜花,还能叫春天吗?赤橙黄绿青蓝紫,鲜花以其绚丽妩媚的色彩装点着美好的春天,所以我们寻找春天时,一定要给鲜花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
1.播放学生带来的花卉光碟和图片。
2.交流城市的市花:主要城市和学生想了解的城市。
3.简单交流花的用处:馈赠、药用、欣赏等。
4.欣赏有关花的诗词(《江畔独步寻花》等)、美文(节选)。
(五)描摹春的姿容
面对着千姿百态、色彩纷呈的春天美景,欣赏着作家们如此优美的诗句,我发现许多同学都想跃跃欲试:我也要用笔写下我对春天的发现。不过,在写之前要闯一下关。
1.出示“读读认认”。
(1)自主识字:①书中利用什么规律教我们识字?
②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③给新字组更多的词。
(2)交流反馈,教师板书扩词。
(3)用各种方式巩固生字。
(4)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语说一句话,要和春天有一定的关联。
2.多能干呀!一个个僵硬、呆板的词语,经过同学们的创作,变成了一句句鲜活、精彩的话语。我们不仅要会用嘴巴说春天,还要把我们可爱的春姑娘用笔给“画”出来。不是美术课的“画画”,而是在作文里“画”出春姑娘。
(1)写前简单指导。
出示第一课《找春天》第八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①你可以写下眼睛看到的春天:花开了,草长了,水清了,人们出来活动了……
②你可以写下耳朵听到的春天:泉水丁冬,青蛙叫了,雷声响了……还有各种动植物们在悄悄地讲着春天的故事呢!只要用心听。
③你可以写下闻到的春天:花的香味、泥土的芬芳、小草的清香、雨后空气的清新、田野里农民伯伯汗水的味道……
④你可以写下用身体触摸到的春天:风暖了,水凉凉的,放飞风筝,叶子嫩嫩的,雨是柔柔的?.
⑤你还可以用大脑想象春天:如你可以把周围的景物想象成我们身边的伙伴,让它们一样会哭会笑、会唱会跳……
(2)学生执笔描绘,教师倾情指导。
(3)赏析佳作,展示佳作。
(六)应对春的考验
师生集体讨论设计本次的课后作业题,任选一至两题完成。例:
1.写出10个以上有关春的成语。
2.背诵一至两首有关春的课外古诗。
3.收集、背诵春联。
4.根据自己的作文画一幅插图。
5.收集有关城市市花的资料。
板书
搜索春的姿容
植物──( )的柳枝( )的小草( )的花朵……
动物──( )的青蛙( )的小鸟( )的松鼠……
天气变化──( )的春雷( )的天空( )的阳光……
人们的活动──放风筝、春游、忙农活、采野菜
……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4、积累名句。
5、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难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决定和妈妈一起进行大扫除,想一想,他们在大扫除的时候做了些什么?用到了哪些清扫工具?(课件出示)
二、认字写字。(课件出示)
sàozhǒu mābù tuōbǎ shuǐtǒng bòji bōli lājī
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玻璃 垃圾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课件出示)
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我先用扫帚把地扫了一遍,用簸箕把垃圾弄干净。妈妈先把拖把在水桶里洗了一下,然后拖地,在她拖地的时候,我用抹布把桌子擦了一遍。很快,我们打扫完了,哇,真干净!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
zhǒumātuōtǒngbōlājī
抹帚拖玻桶圾垃
三、字词句运用。
1、这些都是表示“笑”的词语,小组读这些词语,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然后小组同学互读。在读的过程中,根据词语的意思做出相应的表情,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提示:微笑:略带笑容。
造句:老师面带微笑地站在那里。
狂笑:放纵地开怀大笑。
造句:他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狂笑起来。
傻笑:傻傻的笑,难以控制的一种笑的表情。
造句:他坐在那里,一直嘿嘿傻笑。
笑眯眯:指微笑时上下眼皮稍稍合拢。
造句:这个老爷爷笑眯眯的,很慈祥。
笑呵呵:形容笑的样子。
造句:他整天笑呵呵的,乐观极了。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
造句:看到可爱的孙子,老奶奶眉开眼笑的。
破涕为笑: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
造句:他逗得小妹妹破涕为笑。
哈哈大笑:形容开怀地大笑起来。
造句:这个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的事情。
造句:这个笑话让大家捧腹大笑。
2、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我们认真观察这几个加点的字,你能猜出它们的读音吗?如果不知道读音,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摸读mō:意思是用手摸索事物。
翻读fān:变动位置,改变。
焕读huàn:光亮,鲜明。
例读lì:可以做依据的`事物。
测读cè:用仪器来量。
血读xuě:鲜血。
师:我们在读这些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前面四个字的读音和它们的组成中的一部分相同或类似。你们知道这样的字叫什么字吗?这叫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形旁,表示意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了解了这种组字方法,我们就可以认识很多字了。(课件出示)
3、写话。
(1)教师解读本次写话主题:同学们,我们很喜欢小动物,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打算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
(2)写话构思:我们写小动物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小动物的样子,写出其外貌特点,然后再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语言要生动活泼。还要注意理由要合情合理。(课件出示)
(3)同学之间针对自己的写话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4)将自己讨论交流的内容写成习作。
4、书写提示。(课件出示)
劝 蛙 根 积 转 炒
(1)教师进行书写提示: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些字做了偏旁,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就要发生变化。如,劝中的“又”的捺笔要变成点;蛙的“虫”要把横变成提,而且要写得短些;根的“木”的捺笔要写成点,而且要短些;积的“禾”的捺笔要写成点而且要短些;转中“车”的横笔要写成提;炒中“火”的捺笔要写成点。
(2)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认识了表示“笑”的好多词语,还知道了形声字的造字方法,更学会了写话,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多吧!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人的一生会犯很多错误,面对错误,我们该怎么办呢?古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现在让我们学习几条这方面的名言吧。
1、借助拼音读这些名句。
2、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这些名句的理解。(课件出示)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意思是:见了善行要追随,有了错误要改正。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意思是:哪有一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而能改正,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孟子》
意思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听到别人有教益的话就拜谢。
师:我们明白了这些名句的意思,细细品味起来真是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该怎样面对错误了吧?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能做到上面这几点。
二、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月亮的变化吗?有时,它有时像眉毛、有时像镰刀、有时像核桃、有时像圆盘。月亮姑娘想做衣裳,裁缝师傅应该怎么办?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
1、默读第1、2自然段。
这个时候,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看来裁缝师傅得重新给她做一件,让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故事,这次她能穿上吗?
2、大声朗读3----4自然段。
师:裁缝师傅又给月亮姑娘做了件衣裳,月亮姑娘穿上了吗?为什么?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并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这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件出示)
3、听最后一个故事。
师:这次有没有成功呢?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名言,还听了月亮姑娘的故事,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听到了有趣的故事。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10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乐园
教学重点:
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识记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简要地记录文中的故事。
理解
1、能在语言文字中理解“动摇、昧心、蛊惑”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这两句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我”面对蛊惑时的心理变化,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的意思。
运用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仿照例句,联系课文把“我的心开始动摇”写具体。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人生的光明在于诚实,人的财富在于守信。拿了昧心之财,只会让你一无所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两位知名人物——华罗庚和鲁迅,知道了他们因为珍惜时间、勤奋自学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实,人生处处有考场,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的考验,只有通过了考验才会取得成功。今天,我们就去看一位普通的人。
2、出示课题:39.人生的开关
3、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4、质疑(抓住关键词:开关)。如:人生的开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5、师过渡:是呀,人生的开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一、初步感知,归纳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师指导字形:昧、蛊。
3、检查初读情况,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出示填空:小时侯,我在矿上打工,张叔给我安排了(给砍柴民工交上的柴过磅记数)的`差事,我没听大毛提出的(对公家的柴虚报冒领,平分好处)的蛊惑,牢记(母亲不吃不该吃的东西)的劝告,按对了人生的开关,赚够了上大学的钱,人生道路从此(顺畅)。
4、指名回答。
三、抓住重点句子,学习课文。
1.师:那么,课文中有一句点名课题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速读课文,进行圈画。
2、交流:(师出示句子)——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指名读,齐读。
3、师: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知道“人生的开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中的这几句话。
(1)指名读课文1—7节,其他同学思考,划下有关语句。
(2)讨论,交流:大毛悄悄对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给你一半??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明确:是指大毛提出的让我帮他对公家的柴虚报冒领,平分好处,拿昧心钱的蛊惑。)
4、师引读,指名学生合作读;
师:面对大毛的蛊惑,我的心开始?我没想到?我又担心?生:“我”心理活动的描写语句
5、请你展开想象,把这句话写具体。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
6、指导朗读“我”心理活动的描写。
7、师引读:听了大毛的蛊惑,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于是我——,娘听了怎么说——,我听了娘的话,轻轻按下了人生的一个开关——。早些时候,我回家探亲,见到张叔。提起那段旧事,我问他——,张叔说——
8、出示刚才学生读到的两句重要的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母亲的话)
(2)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张叔的话)
9、师:所以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那么,又怎么理解“光明境界”和“黑暗境界”呢?学生讨论,交流。
四、读后写作,迁移运用。
1、师过渡:现在,你能说说是怎么理解“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这句话的?
2、学生交流。
3、师:我们也常说做人要诚实守信,请你说说你的“诚信”格言。
4、学生交流。
5、师:“诚实”是一个人的可贵品质,我想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就请你将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简要地写下来。
6、先指名学生口头叙述,师稍作指导。
7、学生动笔独立写。
五、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多音字:妈妈喝【hè】住了她
2、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地”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炊烟袅袅、引人入胜”
2、学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回忆让自己感动和尊敬的老师,准备一个故事说给大家听。
教学时间:
一教时
预习:
一、词解
生涯;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身临其境
二、从文中摘录:
1、“我”听课入迷的句子:
2、“我”尊敬老师的句子:
三、我认为文中的田老师是位的老师,从
可以看出。
四、提问
1、自问自答:
2、我问你答:
五、收集作家刘绍棠及其作品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出课题:
1、介绍作者: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2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作者小小年纪就发表小说多了不起啊,然而作者却把这一切归功于他的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老师领进门》这一课就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对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交流自学生字:
1初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要讨论的字词
2、教师征集生字和新词并板书:集体交流识字和释词情况。
摹襟开窍滋润
娓娓动听:
炊烟袅袅: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恭恭敬敬:
3、思考提出的问题。
谁把谁领进了门?
(先解决)
这是什么门?是怎样领进门的?我们接着继续来学习。
三、熟读课文,体会怎样领进门
1、默读课文,在大作家的笔下,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你可以划划文中关键的句子
交流
2大家都觉得田老师很会讲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田老师讲故事的本领吗?
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
3这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可是老师根据一首小诗编的呢?
谁来读一读
原来的诗只有四句,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枯燥,田老师是怎么教的呢?
出示:先把……又串讲……然后……
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4从古诗到一个故事,让我们来听听田老师的口才怎样?
师生配合朗读
师读诗,学生来读相应的故事。
5这个故事打动了孩子吗?那一句话?
出示:理解“发呆”
6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什么?
(快乐、知识、道理)
这是孩子们在古诗中学不到的,所以,在我的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
出示: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份知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获得了,请你来说一说。
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懂得了上知个道理。
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一次快乐,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感受到了上千次快乐。
如果说一个故事就是一滴春雨,那么上千个故事就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7老师的`故事是春雨。还记得那首描写春雨的小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的教育就像这春雨,悄无声息,飘进我的心田。再来读读这句话。
(第11节)
8在田老师的故事中,我慢慢地长大。老师这儿有一段刘绍棠的介绍请大家看一看。
出示: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河北通县人,生于1936年2月。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四体会领进怎样的门
1老师究竟领我进入怎样的门?
文学创作的大门
2为此,我深深地感谢老师,四十年后,已经成为大作家的我重回故里,对老师表示了深深的感谢,谁来读读最后两小节。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4交流
收集的赞美老师的诗歌、文章中的最精彩的一段
板书:
1、老师领进门
丰富的想象力
田老师文学创作之门
上千个故事
师恩难忘
读写结合:
题目:
我入迷了
美妙的故事
这是一种享受
精彩的故事
请你写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是妈妈、同学、老师、电视里的人物……)讲故事的片断,
1用上“引人入胜、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2注意描写那个人的动作和表情
3故事的内容要简单
4听故事的入迷的样子和感受要重点写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二、解题
劝,劝勉,鼓励。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
答: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
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答:
2.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
答: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3.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
答:
(三)朗读第三段。(老师正音)
1.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2.概括本段的内容:
(四)读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四、略析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五、分析语言特色
六、总结、作业
【我的思考与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14
一、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过”和“入”的意思吗?经过、进入。
什么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讲了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学生回答,教师板贴(禹)。
3、教师总结:这是个历史故事,就写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看,这就是禹。(课件出示禹的图片)
并配有文字介绍(禹是距今有4千多年历史的夏朝的一位帝王,他曾带领群众治理了滔天洪水,是一位治水英雄。)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句。
1、翻开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小节?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
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3、自己读读生字词。
学习这些生词:制服治水家事
郑重洪水终于更足
严重要紧劲头因为
(1)个读、齐读。
(2)齐读前提要求:这三行词语小朋友读得都非常棒!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排成三行?你能猜猜我的心思吗?
总结:第一行都是整体认读音节,且都是翘舌音;第二行的韵母都是后鼻音;第三行的都是前鼻音。(小朋友们真是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个聪明的大脑,猜出了老师的心思,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
(3)老师要给小朋友增加难度,有勇气挑战吗?去拼音并打乱。开火车读。
4、课件出示:呱呱
(1)读读这个词。
(2) gū表示小孩的哭声;它还有guā这个读音,原来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像这样的多音字课文中还有一个呢,读一读:同行
三、精读课文,剖析关键词句。
精读第一段。
1、过渡:小朋友们,你知道什么样的水叫洪水呢?你们看——(视频)
2、这样的洪水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说一说)
3、是呀,洪水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让我们读读第一段。(课件)
第二自然段
过渡:为了制服洪水,让洪水听话,后来……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学生接读。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三小节就写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请一个小朋友我们读读这个故事。(课件)
2、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正巧听到了什么声音?
当时同行的人是怎么说的?(课件两句话)
(1)指导朗读。朗读点评: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了同行的人为什么劝说禹回家去看一看了。原来是因为(),谁来说说看。
(2)请你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感受,读读同行人说的话,好吗?
(3)我们现在就是同行的人,一起来劝劝禹好吗?
3、禹为什么不进家门去看看,难道是不想不爱自己的孩子吗?让我们再来找找禹所说的话。(课件2句话)(1)从大禹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禹所说的话,好吗?
(2)在大禹眼中,家事和治水谁更重要?禹把老百姓的事装在心里,心里想的全是治水的事。
(3)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禹说的'话。
4、下面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再现禹第一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好吗?(师生、生生朗读)
5、(1)过了几年,禹又一次路过家门,正好听到妻子和孩子的说话声,同行的都放慢了脚步,……再读这段话(说的话)。(师生配合)
(2)又过了几年,禹再次路过家门,孩子长高了,可他一面也没见过,同行的人……(师生配合)
过渡:就这样,读——最后一节。
1、13年的治水容易吗?你从哪个词知道的?(终于)是呀!为了制服凶猛的洪水,禹吃尽了很多的辛苦。
2、小朋友,你瞧!自从禹带领的治水大军制服了凶猛的洪水,黄河一带再也没有发过洪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黄河两岸到处是绿油油的一片。(课件)
3、老百姓这样幸福的生活应该感谢谁?(禹)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大禹。(板:大)
4、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
四、总结升华。
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纪念禹的功绩,建了禹陵,修了禹王宫,还筑了禹王碑(课件)
五、生字教学。
课文中的一些生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记字形,还要写好它。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第一个生字是“行”(课件)
1、先来读准它。
2、它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部首“双人旁”,它比单人旁多了一笔——“撇”,但这两撇是不一样的,第一笔撇短,第二笔撇长。这两撇的起笔位置是在一条直线上。(课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撇——在同一条直线上)
3、小眼睛看老师是怎样写好这个字的。注意教师写字姿势的示范。
投影(描一个,写一个),并写边讲解关键笔画。
请小朋友描一个,写一个。(姿势纠正)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投影。
学习第二个生字“更”
1、读准字音。
2、它是一个独体字。要想把这个字写好,关键是要写好撇画,这是一个竖撇,竖一半,撇一半。(课件:其余的撇——竖撇)
3、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并反馈。
还有一些生字要麻烦你们的语文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学习了。
结束语:
15年后,洪水被制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
3、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
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
A、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B、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
C、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②小结过渡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A、“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那里看出的?(比喻)
(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语是“春雨点点入地”)
B、都是些什么故事?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C、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眼睛想象:当种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它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感受作者内心的舒畅、欣喜以及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个别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D、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三、研读课文感谢老师部分
1、正因为这些,当我功名成就,衣锦还乡的时候,看到我阔别四十年老师,我还像小学生一样向老师鞠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师:回到现在,作者再次看到田老师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
生:感激之情
3.(师白):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
2、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家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出示)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3、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4、感情朗读
——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5、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直以来在他的作品里有很赞美老师的话,让我们来轻轻吟诵吧——(大屏幕出示)(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四、小练笔:写几句表示祝福和赞美老师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赞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说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六、朗诵诗歌:感谢您,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2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小学教案通用07-1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4
小学语文教案06-25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17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