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13 12:23:46 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6、学生汇报。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90+X+X=180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1、解方程: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 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这两种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三角形有几种?课前收集资料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吗?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几种?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 、固体胶、剪刀等。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1)复习铺垫

  (2)揭示课题

  (3)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

  (4)巩固运用 深化理解

  (5)全课小结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之《密铺》。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 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实践活动。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第二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进行密铺。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则不能;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 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美的体验。并能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具有了相关的知识经验;

  (2)能力和方法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来探究问题;

  (3)心理水平:该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但是还是有较强的好奇心,也有较强的表现欲;

  (4)思维水平:学生的思维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相对较少。在学习过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印象,并能准确的认识各种简单平面图形。对于密铺,学生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生活体验,只是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密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加工,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初步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这个知识系统的帮助下 ,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头脑风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设计重 点放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通过经历与组内同伴动手拼图以及设计密铺图形等活动过程,知道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并知道有些图形是不能密铺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参与到组内讨论,并指导。最后在学生活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和反思,内化知识经验与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和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转换,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享受由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密铺,了解有一些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是可以密铺的。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密铺的原理

  教学手段:

  基于以上几点的认识,本节课采用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重点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能够自主的在多媒体设备上完成自学或者是进行各种探究实验,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在课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但,由于每个孩子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掌握层次不尽相同,所以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渠道来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有不同的体验。

  课前准备:

  1、 信息技术准备:广播教学的教学系统,可以用来广播教学,也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电脑上的操作。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基础,学生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对基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同时学生能在多媒体设备上完成对他人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同时也能对自己整个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反思。

  2、 道具准备:剪刀、卡纸若干。

  3、 素材准备:某客厅地面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与学生谈话,想了解学生家里的客厅地面是由什么铺成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客厅地面是由什么铺成的。

  2、教师请学生用一个字或者是两个字来形容一下自己家里客厅的地面。学生单独汇报。(如:大/密/美丽/漂亮/宽敞/平整……)

  3、教师出示从朋友家拍来的客厅的地面(两幅图),请学生欣赏。并问学生分别是由什么形状的地砖铺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4、教师问学生觉得这两家的客厅铺的怎么样。(如果学生说铺的好或者是铺的很平,就追问:好在哪里?平在哪里?并用手势提醒学生发现每块地砖之间是一块挨着一块的,也就是没有空隙的。如果没有说出没有重叠,就追问:有没有把两块地砖叠在一起?引导孩子发现没有重叠。)

  5、揭示课题:我们把像这样,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的铺法称为密铺。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谈话方式引入 ,从学生的身边去发现和感受密铺的存在,从而引出课题。

  二、实验探究,领悟新知

  (一)动手操作、感受密铺

  1、教师请学生们观察“密铺”这一个词,问学生哪个字更重要。(学生回答“密”字更重要,教师及时追问:“密”怎么体现?引导学生发现“密”体现在没有空隙,不重叠。)

  2、教师拿出几个长方形,请一个学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做到密铺。(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3、学生操作完以后,教师请学生观察有没有做到密铺,并追问是如何判断的。(学生会说出,是密铺,因为没有空隙,也不重叠。)

  4、教师对学生们的善于观察和一学就会的宝贵品质进行肯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认“密铺”一词和请学生动手铺长方形,来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密铺。为后面的动手实验探究做铺垫。

  (二)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初步判定

  1、教师追问学生: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我们还学过什么图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

  2、教师继续问学生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并先让学生猜测。

  3、教师提示学生:要知道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密铺,可以怎么做。

  4、学生说一说要验证三角形能不能密铺需要做哪些事。

  5、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来操作:

  (学生猜能或者是不能,教师追问,要知道到底能不能,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会说试一试或者是铺一铺,师再追问:拿什么试?拿什么铺?学生应该会回答:要准备几个三角形,然后再铺一铺。师再追问,准备的三角形需要完全一样吗?师:那我们就来按照这两个步骤实验一下:第一、取出①号信封里面的卡纸(如下图),沿着上面的线剪开,得到几个三角形;第二、把剪下来的较大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放在一起铺一铺。(以上步骤由小组合作完成))

  6、学生按照刚才所说的步骤小组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用IPad拍一组已经完成好的图片。

  7、先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追问学生是如何判断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如何判断三角形能否密铺到初步实验发现三角形可以密铺,为学生建立初步的表现。

  (三)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研究密铺原理

  1、教师提出:如果把这些三角形随便的铺在一起,能密铺吗?如果不能,这到底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呢 ?(学生发现和三角形的角有关)教师接着追问和三角形哪个角有关(学生进一步发现和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关系)。

  2、师生共同提出: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三个角,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标上∠1、∠2、 ∠3。然后再放在一起铺一铺,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有三角形的角都标出来,并且相同的角标上相同的序号)

  3、学生再次铺一铺。在铺的 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分别是哪几个。

  4、教师展示一组学生完成的密铺作品。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一下,这个小组标完角以后,在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呢?

  【(6个角),哪6个角??这个角1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1,这个角2就是老师黑板上的 三角形的`角2,这个角3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3,而∠1 、∠2、∠3就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这个∠1、∠2、∠3也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师再问,在这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1?几个角2?几个角3?】

  教师小结:看来三角形真的可以实现密铺,而且和三角形的内角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探究,发现三角形能密铺是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有关系的。让学生感知到三角形能够密铺并非偶然,这其中隐藏着一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就是密铺的原理 所在。

  (四)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再次验证

  1、教师问学生如果再用另外一种三角形来铺一铺,学生们想要怎么做。

  2、学生思考,并提出可以先标出角,再铺一铺。

  3、教师请学生把刚才剪下来的较小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放在一起标一标,铺一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师用IPAd拍一组完成好的。

  4、教师先请学生判断这种三角形能不能密铺。再展示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问学生这一次实验和之前的实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是有什么新发现。

  5、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

  小结:这样看来这一种三角形和前面一种三角形一样,也可以密铺,而且也和它的三个内角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一次的铺一铺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是可以密铺 的,而且再次领悟三角形能密铺是和它的三个角有关的。

  (五)探究四边形能不能密铺

  1、教师引导学生:既然三角形能够实现密铺,那如果是这样的四边形能实现密铺吗?(师拿出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贴到黑板上)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要知道能不能密铺,动手实验一下就行了。

  3、教师请学生打开②号信封,取出里面的四边形动手铺一铺,并提醒学生思考动手铺之前可以先做什么。 (标角)

  4、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提示动手实验,教师观察每一组完成的情况,并用IPAd记录其中一组完成的情况。对于已经铺完的小组,请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看看有什么发现。

  5、反馈:教师先请学生判断这样的四边形是否可以密铺。然后请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6、学生先判断是可以密铺的,因为这几个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并且发现拼接点处有4个角,而且这4个角分别是这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如果有学生能发现这四个角加起来就是360°就更好了。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这种四边形也是可以密铺的,而且也与四边形的内角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前面几次实验的基础上,大胆让学生自己猜测、验证。通过实验发现四边形是可以密铺的,而且和三角形一样,也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有密切的关系。

  三、小结及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研究了密铺,知道了长方形可以密铺,正方形可以密铺,三角形可以密铺,四边形可以密铺。并提问学生: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2、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梯形能不能密铺?五边形能不能密铺?六边形能不能密铺?……

  3、教师清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来验证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是否能密铺。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

  5、学生操作完后,进行反馈,通过广播教学体系请其中的几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请其他学生帮助判断。通过实验、讨论发现,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而正六边形可以密铺。

  小结:这样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可以密铺的,有的可以密铺,有的不可以密铺。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在计算机上操作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可以密铺的,有的可以,有的是不可以的。

  四:实践作业

  用上今天所学的密铺的知识为你自己的家设计一款漂亮的地砖。

  五:板书设计

  密铺

  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当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奥运信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体育赛场上的有关问题,体会数学与体育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奥运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里约举行,同学们知道我国运动员一共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其中有些项目还打破了世界记录,尤其是中国女排,顶着巨大的压力,通过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终于获得冠军。那么同学们对奥运会有哪些了解呢?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79页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查表格,从表格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奥运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问题

  1.师出示课件教材第79页问题一。

  (1)学生观察表格,交流汇报:可以知道三名运动员各自的'成绩分别是多少秒。

  (2)出示问题: 前三名运动员的成绩分别相差多少?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说说是怎么做的,互相交流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两幅冲刺情况图,并提问:根据刚才的数据,你能判断哪幅图能描述当时决赛的冲刺情况吗?

  学生观察图片,交流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根据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知道,第二名和第三名相差很少,他们之间的距离应该很近,而他们和刘翔的时间相差很多,所以距离应该相对远一些。

  因此第二幅图能更好的描述当时的冲刺情况。

  (4)当时男子110米栏的奥运会记录是12.95 秒,刘翔用的时间少了多少秒?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

  2.师出示教材第80页问题二

  (1)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阅读后,指名汇报交流:在最后一跳之前,何冲比第二名多32.45分,秦凯比第二名少7.65 分,是第三名……

  (2)课件出示问题1。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问题2。

  ①让学生观察“最后一跳的得分情况表”。

  ②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何冲最后一跳得分最高,是第一名;最后一跳前,秦凯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而最后一跳,秦凯得分比德斯帕蒂耶斯多98.00-96.90=1.1(分),所以第二名是德斯帕蒂耶斯,第三名是秦凯。

  3.师出示教材第80页问题三。

  (1)引导学生阅读短文,并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2)出示课件射击比赛场景图。

  同学们先观察图片,再独立通过想象判断,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小组内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讨论验证。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学们说一说。

  四、课后练习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234—66—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234—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125x8=40x5=11+7=4+25=

  70x50=8x125=5x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x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x25=25x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xB=Bx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x5)x2=25x(5x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x6)x10( )15x(6x10)

  (125x80)x3( )125x(80x3)

  (12x25)x4( )12x(25x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x26=( )x( )8x2=2( )

  AxB=( )x( )ax( )=15x( )

  125x7x8=( )x( )x7(40x15)x[]=40x([]x6)

  25x(4x[])x([]x4)x132x4x6x5=(4x6)x([]x[])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统计在数学中的意义,理解条 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掌握条形统计图中横、纵坐标及单位的意义,能看懂统计图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统计 的结果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细心运算,学习数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体会由数字规律得到相关结论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判断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字的分布规律,体现数学 的美感和对于实际问题的'探 究型研究方法,体会数学的魅力和奥妙,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小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开始学习,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请每一位小同学把自己的生日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图表,请每一位小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与黑板上一样的图表,请班干部在讲台前统计各个季节生日的同学人数,老师在黑板上、同学们在坐标纸上同时完成生日的条形统计图。

  2.教师讲解:做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第一步,认真纪录每一个数据;第二步,统计每一个范围内的数据个数;第三步,在方格纸上认真画出条形图;第四步,由统计图对数据进 行分析。明确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数学涵义及单位量的大小。

  重点:细心、准确、无误、美观。

  难点:对于数据的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理解最大值与最小值。

  三、例题讲解。

  本例题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班级内同学们的生日分布条形统计图,旨在要同学们在缜密的数学思维背景下理解统计的涵义,基于一组相关 数据的数理分析过程,了解通过统计的方法掌握某一数据的变化规律和内涵, 进行科学的分析。 掌握条形统计图当中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学意义与单位量与数据量的大小关系及单位。

  四、习题巩固。

  习题一: 四年级举行的特色运动会,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些特色体育项目。

  习题二:班级要设立图书角,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类图书。

  习题三:调查并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

  五、拓展及小结。

  1.基于某一类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进 行数据的表示,本节课仅利用条形统计图作例,说明对于数据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对于数据的更有效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采 取相应措施,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性。

  2.有关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 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统计图有很多种,后续课堂还会学习到: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先有一个印象。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策略:

  根据情境图让学生得到信息,在前面画线段图的铺垫下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有助于理解ax+bx或(ax-bx)可合为一项(a+b)x或(a-b)x之后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激趣明标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比较直接的引入新知。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教师: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教师强调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一起板书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18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教师引导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看图上的信息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先画线段图。

  2.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边听边板书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

  举例: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反馈矫正

  落实双基

  第96页试一试:

  第97页练一练的第2题。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97页练一练的第3题,第4题。

  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选两题进行板演。

  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

  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新知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学习收获

  并提出疑问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步骤

  活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猜数游戏。

  今天我们来做游戏,把你心里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

  通过做猜数游戏,引起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等于80。猜猜我想的数是多少?

  3.你想的数是30。

  4.你是怎么猜到的?

  5.学生交流,解决。

  6.学生汇报。

  7.如果淘气想的 数为x,那么

  2 x+20=80

  2x+20- 20=80

  2x=60

  2 x÷2=60÷2

  x=30

  引导学生解方程与等式性质结合。

  8.同桌共同玩猜数游戏。列方程并解答。

  9.通过刚才游戏,你们有什么收获?

  练一练。

  1.按照笑笑的规则和同伴做猜数游戏, 并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数是x

  4×x+10=90

  4x=80

  x=20

  心里这个数是20。

  生独立完成。

  2.列方程。

  (1)3x+6=15

  解:3x+6=15

  3x= 9

  x=3

  (2)4x-2=26

  解:4x-2=26

  4x=28

  x=7

  (3)8+x=20

  解:8+x=20

  x=12

  3.看图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3x+48=234

  3x=186

  x=62(元)

  课外拓展。

  每天修 x米,

  5x+500=2500

  x=400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 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重点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 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 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 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 约是在第几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xx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 )表示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 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1)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 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 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一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论文。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12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学习重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

  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对吗?比如说,谁愿意告诉我你今年多大了?(学生说)只知道自己的年龄还不行,谁知道妈妈今年多大了?(学生说)自己的年龄,妈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已知数,那老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未知数)以此来引出未知数。

  二、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图1:天平左边10克,天平右边:2克和一个樱桃

  师: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樱桃的质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图2:四盒种子的质量一共是20xx克。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4盒种子的质量=20xx克)

  师: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

  师: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板书:4y=20xx)

  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

  3、课件出示图3: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

  师:你们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了吗?(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xx毫升)

  师: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z+200=20xx)

  4.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x+5=10 4y=380 2z+200=20xx)

  (1)同桌交流。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师: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

  (3)巩固知识。

  师: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5、会写方程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16+14 6(y+2)=42

  2、练一练课本67页第一题说一说各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四、总结评价

  师: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奥妙。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13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 第四单元“运算律”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经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体验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能力。

  5.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 初步感受到事件的发生随机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更大的数9课时

  二、线与角9课时

  三、乘法7课时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14

  小数天地

  [复习内容] : 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

  [复习目标] :

  1、复习小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反思,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复习重难点] :

  1、 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

  2、 提高运算能力。

  [复习准备] : 课件

  [复习方法] : 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复习过程] :

  一、 整理导入。

  本学期我们又学了一些小数知识,回忆一下你学到哪些知识?

  二、整理知识。

  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三、五单元内容。看看学了哪些知识。

  1、 学生独立翻阅课本。

  2、 让学生与同桌的伙伴交流,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3、 利用表格或网络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脚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 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课堂练习。1、小数读写。课件呈现:

  五点八七四

  二百三十点九 12.03

  1.023

  0.082

  十二点零三 零点零八二 230.9

  一点零二三 5.87

  要求:

  (1)降落伞逐一出现,从上而下,降落平台一次性出现;

  (2)学生看“读数”找“写数”,看“写数””找“读数,判断降落点;

  (3)完成课本第102页的第1题。

  2、小数计算。完成课本第102页第2、3题。

  教师以口算卡片出示,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

  3、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

  (2)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教室的.长是7.8米,宽6.4米。

  ○1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

  长是宽的几倍?

  ○2课件呈现:

  节日特别供应

  精致汉堡 每块9.80元

  薯条 每包5.50元

  可乐 每杯3.85元

  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2、103页的第4~10题。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1.经 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提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进新课。

  1.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 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

  解:等式成立。

  2.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

  4y=20xx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下列解法正确吗?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确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随堂练习。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结

  等式两边都乘 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成立。

  五、作业。

  教材P71第5题。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小虾》语文教案08-19

北师大版《拔萝卜》教学反思04-22

北师大版数学《比例》教学反思04-21

北师大版《我必须去》教学设计12-28

初一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04-29

北师大版第一册的教案09-16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教案04-24

北师大版一下《冬冬读课文》优秀教学设计12-28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