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1 18:54:0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1

  1.小学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原文

  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的生物学家叫达尔文。有一次,他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感到很奇怪。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这个有趣的发现,更激发了达尔文研究昆虫的兴趣。

  2.小学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百”“达”“文”“反”“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关词句,重点是词句训练。

  教学准备:

  挂图,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若干

  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三、逐段讲读,解答疑问。

  (一)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一”的变调,“英”“名”后鼻音,“达尔文”英文名字多读熟练。

  3、从短短的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这个有趣的发现与“达尔文”有关,是达尔文发现的。

  (2)“一百多年前”。

  师加述:达尔文出生在1809年,去世时73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3)“英国科学家”。

  出示达尔文的肖像图,师加述:瞧,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服的达尔文,他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

  4、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名感情朗读。

  5、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同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可以喊上你的同桌,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读。

  4、哪个问题你能解决了?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不一会儿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

  (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

  (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

  (三)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

  (1)“许多”

  教师: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

  学生:(蜻蜓、蝴蝶、蚂蚁、蜘蛛……)

  教师: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学生: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了很多次。

  教师: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学生: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

  教师: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四、教学生字,授以方法。

  百、达、文、反、较

  1、认读。

  2、组词:想帮谁组就帮谁组。

  3、指导写法:除“比较”的“较”笔画比较多外,其余笔画都较少,写好笔画较少的词,关键在于找到,关键笔画。分析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4、描红,抄写。

  3.小学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

  《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新要求:那就是学会复述课文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训练,我不敢松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使这项训练有个良好的开端,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让孩子说说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对每个段落有个整体内容的把握,根据他们的发言和课文内容,我相机在黑板上板书:达尔文——考察,发现奇怪的现象——反复观察比较,找答案——研究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是复述的重点,我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三种昆虫的情况,化解了复述的难度。

  第二,根据板书,我先示范把课文复述了一遍,让学生明白复述和背诵的区别,知道复述可以抓关键词。具体复述时,我先指导学生分自然段复述内容,再把课文串起来去复述,有易到难,循序渐进!小部分学生把课文读得很熟练了,复述课文时就把课文背了下来。也有一部分学生故意把文中的词换成自己的词,我看到孩子把故事内容大体说了出来,语言也较有条理、有序,就对孩子给予肯定。不知道各位是怎么做的?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重点难点: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带记。

  教学用具:媒体资源:课件《找春天——教学演示课件》,课文范读视频《找春天》,Flash动画《找春天——生字学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教学课件引入

  播放课件《找春天——教学演示课件》中关于春天的视频《春天》、《春天的活动》及图片系列《春天来了》,要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播放课文范读视频《找春天》,让学生在听读的同时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二.合作交流

  1.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利用Flash动画《找春天——生字学习》,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选取生字进行全面的总结性学习。

  三、品读领悟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5、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6、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课文范读视频《找春天》,创造氛围。师生一起跟随视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在课前播放课件《找春天——教学演示课件》中的动画及视频歌曲《春天》、《小雨沙沙沙》、《布谷》,使有时间及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对春天得到感性认识。

  四、巩固延伸

  (一)复习

  1.同桌抽读、检读生字。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背诵课文。

  4.个别抽背。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溪、摇、野、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4.学生练习。

  (四)、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五)、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播放课件《找春天——教学演示课件》中的动画及视频歌曲《春天》、《小雨沙沙沙》、《布谷》等,学生思考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4.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5.齐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教学

  板书

  1、找春天

  小草

  野花

  树芽

  解冻的小溪

  《找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的文章,本文充满了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读起来,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清新活力。教学本文,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更是要激发学生到大自然里去寻找、发现春天。孩子们已经对春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生活积累同样可以让孩子们对这篇课文有很好的感

  性认识。课前要先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生活经验,联系以前所学课文,回忆春天的有关特征。上完了这一课,感觉已经按既定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较活跃。以下是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方面:

  一、把识字、写字教学贯穿在课堂的'始终。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在设计教学时着重考虑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识字写字”这一点。由于在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认识了生字,因此在这课时识字的任务主要是复习巩固。反思这一课,对识字的巩固时间是比较充足的。在课伊始,我就利用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让学生开火车认读,以检查生字读音,并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接着,我把“我会写”生字组成的词也一起出示,让学生齐认读。生字不断的复现,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然后,我把课后“读读说说”这道习题展示出来,让学生认读汉字,并把它们组成不同的词。在课中,我也注意引导学生复习、理解生字。如:在理解:探出头、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时,我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了词的意思,并及时提醒学生观察字形,巩固了对字形字义的认识。课结束前,我利用了的六、七分钟我时间指导学生写“溪、摇”两字。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写字基础,写字前,我让学生分析这两字的结构特点、相像之处,再让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接着教师再示范讲解。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

  二、设计巧妙,以读代讲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就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尽量减少提问设计,以读代讲,尽量做到以读为本,把读贯穿在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在学习1、2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听老师范读,从听读中体会孩子们的心情。我问:“你体会到孩子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着,我抓住两个“!”指导学生读第1段,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指导读第二段时,抓住“脱”、“冲”、“奔”、这几个动词,读了孩子们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课文3-7自然段是重点段,学习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反复习地读,个别读、齐读、做动作读、比赛读,以求达到熟读成诵。第3段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采用了变序教学,先品读4-7自然段,再理解第3段,突破了难点。我问学生:“我们在田野里找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读3-7自然段,把我们看到的景物划出来。”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及时出示4-7段,借助图片让学生理解,并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春天的美。接着我再过渡引出第3段,问:“为什么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先让学生动作模仿害羞的小姑娘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联系下文来理解:春天刚来时,小草才探出头,小花只有一朵两朵,春天的特征不明显,所以要仔细找才能发现。“我们仔细地找呀!找呀……”教师以语言描述,设置情境,又把学生引导到背诵4-7段中。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有密度。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的好习惯。在3-7段教学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想,把我们找到的春天的景物划出来。在第8段中,我让学生标出找春天的动作词。学习4-7自然段后,我让学生从这几段中找找语言规律。能干的学生发现了“(),那是春天的()吧?”我让学生进行仿说训练,训练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我又抓住最后一段的“……”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省去了哪些春天的美景,你能帮忙找一找吗?”让学生用“春天来了,我看(听、闻、触)到了。”练习说话。

  通过一系列的读、想、找、说、背,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想对学生语文能力会提高很快。

  这节课当然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指导朗读不够到位,学生没能读出春天的美。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在课前的检查了解中,我发现学生的朗读响亮、整齐,但太过整齐划一,听起来没有抑扬顿挫之感。在课堂上,由于怕自己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读书时没有花过多时间去指导学生怎么美读。学生读起来还是改变不了以往的朗读习惯。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多发挥自身富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去模仿,学生朗读的效果可能要好一些,这也更能体现老师以生为本,教得扎实。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4、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急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2.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都知道了当时的情况是极其危险的,要朗读出危险的语气。指导朗读。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七课《海中救援》。

  4.齐读课题。

  5.学生质疑

  谁在海中救援,结果怎样?

  6、交流答案,检查预习。

  二、学习课文,朗读理解

  1.学习课文2到6小节。

  出示学习单:

  (1)读2、3、4、5小节。

  (2)学习生字

  (3)划出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并说说感动的理由。

  2、交流反馈。

  出示重点句子并指导理解和朗读。

  “当救援的'小艇——回家的路”

  “他的母亲——唯一的依靠”

  “妈妈,我必须去——消失在黑暗中”

  “汉斯正站在——我哥也在”

  指导品析并朗读,结合内容指导学习生字,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第1句结合学习生字:营、搏、懈、怠

  a.小组开火车读生字。注意“营”是后鼻音。

  b.查字典理解“毫不懈怠”。(懈怠就是松懈懒惰。)

  c.为“搏”找姐妹字。

  第2句结合学习:哀 依 靠(形声字)

  第3句结合学习:吻(换部首)

  第4句结合学习:筒(形声字)

  结合最后一句体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你想说什么?

  出示: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齐读。

  4、想象汉斯的母亲焦急的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当被救的人上岸时,等待的人会怎么做,怎么说?

  分层拓展:

  A:遇难的人被救了,等待的人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汉斯的母亲拉住儿子的手激动地说:“孩子,你们终于回来了,妈妈真是太高兴了。“汉斯说:“()。”

  B:汉斯的母亲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他()。遇难的人被救了,等待的人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汉斯的母亲拉住儿子的手激动地说:“孩子,你们终于回来了,妈妈真是太高兴了。“汉斯()地说:“()。”

  5、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6、此时此刻你想对汉斯和村民们说些什么呢?

  三、复习字词,感情朗读

  1.结构分类字型。

  2.积累四字词语。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小结:当危险来临,只要鼓起勇气,坚持到底,你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分层作业设计(挑战级,你能得几颗星?)

  1积累四字词语。

  2选择喜欢的四字词语造句。

  3用“月黑风高、精疲力竭、气喘吁吁、紧急关头”说一段话。

  板书设计

  7.海中救援

  想象练习说话:

  汉斯的母亲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他()。

  遇难的人被救了,等待的人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汉斯的母亲拉

  住儿子的手激动地说:“孩子,你们终于回来了,妈妈真是太高

  兴了。“()说:“()。”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首先讲述了一些有关海难、海啸的内容,让学生打破以往的大海很美的观念,先让学生感受海的可怕之处,另外我还抓住了母亲的话,想想母亲为什么不让汉斯去的原因,体会“唯一”一词的意思,并联系实际,“如果你一个在某个地方要你生活很长时间,你会怎样”让学生渐渐走近这位年迈的母亲,试着去了解她的内心,去揣摩母亲的心理活动。因为作了种种铺垫,因此,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以上种种答案,还是令人感到欣慰了,说明学生已经能了解母亲当时会想些什么?

  但是“母亲会怎么做”没有人说到,“怎样的表情”说的人极少,事后想想,也许我缺少了必要的点拔,比如“人着急时会有怎样的反应”“人处于绝望时会怎样”“人非常伤心时会怎样”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提高。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词语。

  教学难、重点:

  1、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我家的一角》三幅画、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播放音效,杯子打碎的声音)真可惜,这么漂亮的杯子打碎了,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新爱的东西,新爱的作品不小心弄脏了,弄破了,怎么办呢?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她叫苏红,她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可是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一件坏事却变成了好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苏红的画。

  板书课题,这个小朋友叫什么?标拼音苏是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读好课文,我们首先要过生字宝宝这一关。我们这些生字宝宝可淘气了,都藏到我们的课文中去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请同学们把语文书轻轻地翻到61页。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反复读一读。

  2、看到同学们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老师也想读一读,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要仔细倾听呀!

  你认为老师读得怎么样?

  三、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1、这些生字宝宝你会读了吗?同桌之间互相认一认生字,互相纠正读音,看谁认得快,读得准。

  2、老师看到你们同桌之间合作这么好,读的这么认真,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共同认识生字。

  3、还有一些生字宝宝在我们的大屏幕上呢,快来看!认识会认的字。

  4、风把这些字宝宝吹到了苹果上,如果我们能读出来,苹果就会掉下来,我们一起来摘苹果好吗?请会认的同学大点声读出来。

  5、看来这些生字真难不倒同学们,那么这些再生字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再朗读一遍课文,这一次要注意课文中的生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数一数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6、老师把这些生词都集中在词语购物车里了,一块来看。

  7、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生字,生词,和它们成了朋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好。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数好了吗?

  四、自读自悟,理解主题

  1、瞧,这就是苏红画的画,她都画了什么?她对这幅画满意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你能读一读吗?

  端详是什么意思?请你端详这幅画。

  2、同学们快看,发生了什么事?

  可是好好的一幅画怎么会被弄脏呢?请你默读2到4自然段。

  画是怎么被弄脏的?

  真可惜,那么此时苏红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分角色来朗读1到4自然段,小组内分好工,要读出苏红的满意与难过。

  3、一幅画弄脏了苏红为什么会那么伤心?

  来不及是什么意思?

  是呀这幅画对苏红来说太重要了,如果是你能不伤心流泪,把自己想成是苏红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谁来读。

  4、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怎么办呢?来替苏红想一想办法?

  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看这幅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谁帮苏红想的办法?你能找到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吗?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爸爸在看什么呢?

  苏红是怎样画的,你能读一读吗?

  苏红想了想,她在想什么?

  她想后是怎样画的?懒洋洋是什么意思?

  这一次苏红满意地笑了,她为什么会笑?

  5、苏红的画获奖了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爸爸说了什么?自己读一读。从爸爸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爸爸的话,把它记在心里,用在生活中?

  7、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还记的我们刚刚打碎的玻璃片吧,现在同学们就动一动脑筋,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它变成好事呢?

  8、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或者是你听说过这样的事吗?

  五、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相信同学们在今后再遇到问题一定会动脑筋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学会要写的`十个字。

  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了《苏红的画》。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苏红不小心把参加比赛的画弄脏了,又在爸爸的帮助下把弄脏的画改成一张美丽、有情趣的画的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课文行文简洁流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呼应对照严密。教学中有得有失,下面做一个简短的反思。

  教学中,我大胆的尝试从两次对话入手,抓住人物的'对话,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了两个形声词“啪”和“哇哇地”,让学生体会形声词的形象性。让学生切身感觉到“画掉下”和“苏红哭的声音”,具体了写作的手法。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利用“懒洋洋”一词,体会情趣,深化了主题。拓展了《塞翁失马》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体验。但教学中还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

  1、教学中,过多的注重了理解体会,忽略了读的功效,学生读得少。如果能让学生抓住对话,分角色朗读,效果能更好。

  2、对于词语积累部分,只板书了“满意”、“端详”而没有进行细化。如果能让学生用这两个词造句,说一句话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拓展部分,让学生举“坏事变成好事”例子时,学生谈的不好。说明预习的布置时有欠缺,如果充分的布置学生预习,效果能比现在好得多。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及时的调整,相信成功离我不远了。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抓住人物对话,读懂故事内容。

  ★谈话交流,领悟故事背后的深刻道理。

  ★学习默读课文,做到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成语故事,它的名字叫做……

  教师板书课题:囫囵吞枣,提醒大家注意“枣”字。

  谁能为我们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指名参照给出的提示,完成主要内容的概括。

  二、提出质疑

  在你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你一定有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大家现在小组内交流,组内能解决的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组长归纳整理在问题纸上,我们班上解决。

  1、小组内提出质疑,组长归纳整理。

  2、全班交流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问题预设:

  A什么是囫囵吞枣?

  B年轻人为什么要“囫囵吞枣”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出这个办法的?)

  C年轻人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三、围绕质疑,深入理解。

  A、什么是囫囵吞枣?

  今天我们要学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默读(说一说什么是默读)

  请大家用默读的方法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什么是“囫囵吞枣”?

  B、年轻人为什么要“囫囵吞枣”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学生从主人与年轻人的对话中体会文章内容。

  找到主人的话语,读一读,从主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主人要表达什么意思嘛?

  主人为何要这样劝告年轻人呢?(引导学生抓住年轻人吃东西的动作描写来体会)

  为了年轻人的健康,主任客气地说:(生接读主人的话)

  年轻人听到主人这样说,他是什么反应?(愣住了)。

  假如你是那个年轻人,你为什么愣住,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从年轻人的想法来看,你认为他听懂主人的话了吗?

  面对怎么吃梨和枣,年轻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出示语段:“哈哈,我有办法了,……这岂不是两全齐美吗?”(指名朗读)

  练习将“这岂不是两全齐美吗?”换一个说法。说说对“两全齐美”的理解。

  年轻人所说的“两全齐美”的办法,具体指怎么做呢?有哪两个方面的好处呢?(出示课件)

  讨论:这个办法真的就两全齐美吗?

  在场的人听了他的想法后,有什么反应呢?理解“前仰后合”的意思。

  师过渡语:刚才我们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清楚了年轻人为什么要“囫囵吞枣”呢?(学生简单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主要采用了主人和年轻人的(对话)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同学们想不想扮演一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表演一下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组长安排好角色,一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展演。

  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小组展演,其他小组给出评价。

  讨论:

  1、在年轻人说完后,在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他们在笑什么?

  2、年轻人为什么会闹出“囫囵吞枣”这样的笑话呢?

  如果你在场,你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年轻人不进行分析理解,只顾着主人的劝告想出“囫囵吞枣”的办法,真是可笑。大家要记住,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多动脑筋,对知识,对情况多加分析与理解。)

  五、布置作业

  1、向父母讲述文中的故事

  2、阅读其他的成语故事。

  二年级语文《囫囵吞枣》教学反思范例

  《囫囵吞枣》是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篇课文较长,生字也较多。读起来可以说是有难度的。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前一天留了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晚上把课文读5遍以上,读通顺。把不懂的字词画下来,查字典弄明白。 我想,如果学生按着预习要求认真的去做,第二天的课讲得也会顺利多了。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先板书了课题,因为已经布置了预习的任务,所以,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囫囵是什么意思?课题为什么叫“囫囵吞枣”?我认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孩子们却给了我一个啼笑皆非的答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孩子们踊跃的举手,叫起来一个后,大声的回答说:“因为课文里有一个年轻人叫囫囵,他吃的枣,所以叫‘囫囵吞枣’!我问:“他这样回答对吗?”孩子们齐声说:“对!”

  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这就是回家预习的结果?是没把作业当回事儿?

  我说:“下面,你们认真的读一遍课文,告诉老师课文中哪里写着年轻人的名字叫囫囵。”孩子们大声的读起来,读完后,再问:“谁能告诉老师你是从哪句话看出年轻人的名字叫囫囵的?”王鑫伟站起来读到:“吃枣只咽不嚼,这不成了囫囵吞枣了嘛!”原来如此,她们不是没好好预习,而是理解上出了偏差,不明白囫囵是什么意思,就把它当成了人的名字。

  我说:“先不管这个答案对不对,拿出字典来,大家查一下囫囵是什么意思。”同学们查完后大声说:“是完整的,整个的意思。”再问:“它是人的名字吗?”孩子们一起回答:“不是!”接着问:“根据它的意思想一下囫囵吞枣应该是什么意思?”孩子们答:“是整个的把枣吞下去。”我再接着说:“那好,大家再仔细读一遍课文,想想这个故事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儿?”孩子们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看来,孩子们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时很简单,有时很独特,在引导他们理解知识时,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思想为主导,要多想一想,孩子们会怎么想,多问一问,他们在想什么,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再去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劲儿才能使在刀刃上。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7个“基、妻、姹、嫣、晃、阵、霞”;积累词语若干个;能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基、妻、晃、阵、霞”5个汉字,并能在写的过程中有意记忆这些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4、5两节。

  3、熟读课文,了解内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教学重、难点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两段话的含义。

  难点:理解高尔基信中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媒体高尔基的画像、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备注

  一、名言引入,揭示课题:

  1、名言交流:在学习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名人名言,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指名几人)

  2、出示文中的句子:老师也有一句子要和大家交流,自己轻声念念。

  (出示)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多么愉快呀!

  3、出示高尔基像:这是前苏联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在写给儿子信中的一句话。读了之后,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4、总结:

  (1)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揭示课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块儿来学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生字:基。(变形的其加土)

  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

  1、那么高尔基为什么要写这句话?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

  2、逐段检查,尤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矍头、栽花等词语。

  3、学习生字:妻、晃、阵、霞(妻:正确书写上半部分。霞:正确书写下半部分,并组词。)

  4、把生字送回文中,自己再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高尔基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5、师小结:儿子种花,将美好的鲜花留给高尔基。高尔基写信,将深刻的道理告诉儿子,让他知道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会使自己感到快乐。

  三、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

  1、仔细读读课文,想想儿子是怎样留下这美好的鲜花的'?(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个儿还没有矍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自由读)

  2、从这段话里我们读出儿子留下这美好的鲜花容易吗?(不容易)从哪儿看出呢?

  顾不上: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

  一直:一直都没有闲着。

  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

  只有……还: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更不容易。

  3、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

  4、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爱,一心想把美好的东西留给他,我们称这种行为为给予。(板:儿子、种花、给予)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我们说有给予就必然有得到,下面我们再

  来读读文中的“得到”。2、学生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

  3、高尔基得到了什么?(鲜花)美吗?从哪儿看出?

  (姹紫嫣红、阵阵芳香、引来蜜蜂)

  理解:“姹紫嫣红”一词。教学生字:姹、嫣(在字形上都有“女字旁”,在字义上都有美丽娇艳的意思。所以,“姹紫嫣红”就是指各种各样美丽的花。)

  4、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也可出示相关的图片)。(指名说)学生读课文。(引背)

  5、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期待学生回答:说不出的高兴)。都会有哪些高兴呢?我们帮他说出来。

  【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

  6、师小结:(板书:高尔基、赏花、得到)

  四、学习书信,领悟“给予”:

  1、过渡: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儿,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信中,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封信。

  【投影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

  2、学生自由读书信,指名读。

  3、读了信后有什么不理解的吗?(指名)信中“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多么愉快呀!”这句话你们都理解了吗?“给予”了之后,儿子的生活会获得哪些快乐呢?(学生自由回答)(板:、写信、明理)

  4、其实你们想的也就是当时高尔基儿子想的,让我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告诉高尔基,好吗?

  五、体验习作,实践“给予”:

  1、小练笔,两个话题,自选一个:

  (1)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快乐,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快乐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2)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2、指导写字:基、妻、晃、阵、霞。

  教学反思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巨大的资源宝库,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在教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一课第四节时,我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让孩子在舒缓音乐声中,配上优美的美景图,范读这一小节,带领着孩子一起去看看这块芳草地,然后再让孩子自己读读这一小节,想象: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同学们顿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跃跃欲试,“我闻到了花儿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花香。”“我听到了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唱着歌。”“我看到了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句句优美的语言从孩子们口里冒出来。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认识“蛙、信、每、收、封、鸭、安、伤、今、惊、读、第、次”13个生字和“爪字头”“月字旁”两个偏旁;会写“非、今、朋、每、安、采、过、送”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好朋友之间需要关心,需要沟通,应当互相帮助,大家才会更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体会小鸭的话:“看到你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一、这节课我们还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

  1、教学“寄”字。

  2、课文中谁写的信?托谁传递的信?打开书,读全文。

  二、思考。

  小松鼠托蜗牛大叔给小青蛙送去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小松鼠对小青蛙说了些什么?

  三、延伸。

  小松鼠为什么给小青蛙写这样一封信呢?读课文的1、2、3自然段。

  1、小松鼠为什么给小青蛙写这样一封信呢?

  2、教学“天天”。

  3、一只小青蛙坐在井边,一脸不高兴,这回你知道“一脸不高兴”什么样?

  师:小松鼠看到小青蛙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听了他伤心的话,于是马上回到家,决定给小青蛙写了这样一封信。(齐读)

  4、教学生什么是对话。

  四、小松鼠把信写好了,就要送出去了,请谁帮忙呢?读4、5两个自然段。

  1、谁帮的忙?

  2、出示小松鼠说的话。(齐读)

  3、教学“请您”、“好吗”两个词。

  4、带上这两个词,你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5、教学“妈妈,请您?”(练习说话)

  五、我们学习了两次对话,还有几个自然段,看看它们还说了些什么呢?

  边读边找,同桌研究交流。

  1、教学“别难过,你一定能收到好朋友的来信!”“不,不会的!”

  2、 “难过”是什么意思?

  3、小松鼠为什么说小青蛙一定能收到信?

  4、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

  5、教学“高兴极了”。

  六、小青蛙终于盼来了朋友的信,我们和小青蛙一起大声地读信。

  1、在这封信中,小松鼠想告诉小青蛙什么?

  2、你们看,后面有个省略号,是说小青蛙没有念完,那后面还会写什么呢?

  3、你觉得小松鼠和小青蛙是好朋友吗?

  4、还有谁会感到快乐?

  总结:小青蛙得到的帮助是幸福的,而小松鼠和蜗牛帮助了小青蛙是快乐的。它们给小青蛙寄去了一封什么样的信?

  《寄给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讲的是动物之间友谊,一下是对本课的反思:

  成功之处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进入课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学生们兴趣盎然,一下就猜出是青蛙。然后我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出来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只小青蛙的故事。”随机板书课题:寄给青蛙的信。大家齐读两遍,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谁给青蛙寄信?一封怎样的信?它为什么要给青蛙寄信?”老师夸道:“这个问题问的真好,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读课文吧!就这样,孩子们带着质疑,怀着好奇心,自由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并要求圈出生字。通过“问一问” “读一读” “找一找” “说一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明白了小鸭子是为了让好朋友小青蛙不再伤心难过、得到开心快乐,才给小青蛙写了这封信。

  2、反复朗读,感悟、理解

  语文教学的精要所在,就是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三幅插图:“青蛙等信” “小鸭寄信”青蛙收信“三个不同的情景,小青蛙不同的表情,重点体会它由“难过”到“开心”的变化。抓住“难过” “伤心” “安慰” “兴高采烈” “快活”等词语,反复指导学生朗读,采用“示范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的朗读方法指导学生多读,一遍一遍地读----从读通到读顺,再读出感情,让学生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体会朗读的快乐。

  课文的最后一段中,小鸭说:“看见你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这句话是全文的理解的重点和难点,这句话,让学生反复地读,反复体味两个好朋友彼此得到的快乐,最终懂得:小鸭子关心朋友的心愿,那就是:“能给朋友带来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

  3、联系生活,谈体验

  课文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亲身体验来谈谈:你平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好朋友的?分小组交流一下,同学们讨论得还挺热烈。有的说好朋友是怎样帮助自己的,有的还说出好朋友对自己不友好的事。

  4、实践活动,小练笔(下一课时进行)

  在班上举行一次“XX,我想对你说”的'好朋友谈心会,鼓励孩子们多与好朋友交流,多给予好朋友关心,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得到交流的快乐。之后,让孩子们像小鸭子一样,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封信,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不足之处

  1、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时间少了,部分学生还弄不明白自己的角色,该读的不读,不该读的却读了,整个朗读过程显得有些乱,朗读的效果不够理想。

  2、在给好朋友写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怎么写?写些啥?就照着小鸭子的信抄了一遍,这是感到很遗憾的地方。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8

  这里的风景最美:

  林中有一池圆圆的湖水,

  它亮得像面镜子,

  它绿得像块翡翠。

  微风吹过湖面,

  波纹一圈追着一圈,

  好像一张发光的大唱片,

  在林中草地上旋转。

  你听,这里播送出

  多么好听的音乐:

  蟋蟀弹琴,

  小鸟唱歌,

  啄木鸟敲着木鱼,

  嘟嘟嘟,嘟嘟嘟,

  青蛙打着小鼓,

  咯咯咯,咯咯咯。

  假日里,我们常坐在湖边,

  手里捧着野果,

  一面吃着野果,

  一面听着这美妙的音乐。

  一、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见过哪些湖?你发现这些湖美在哪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畅谈湖的美景,如湖水、湖边的树木花草、湖中的倒影、岸边和水中的动物等等。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讲得清楚、有感情。)

  2、导入新课。

  师:有一位名叫金波的人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就叫《湖》(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认识生字新词。

  (1)通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

  2、把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练读课文,抽读课文,学生互相帮助。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2)自由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谈自己初读课文的收获。谈课文内容、词句意思、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等都应获得充分肯定。)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湖的风景之美和“音乐”的美妙

  (一)首先,学习第1节诗,深入感悟风景之美。

  1、全面感知第1节诗。

  (1)结合插图,齐读第1节诗,说说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湖的风景最美)

  (2)自由读文,思考:在这节诗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湖的'风景最美?(可概括为湖水美、波纹美。)

  2、小组交流,体会湖水美。

  (1)比较下边两句话,说说哪句话描写得更美。为什么?

  ①林中有一池湖水,很亮,很绿。

  ②林中有一池圆圆的湖水,它亮得像面镜子,它绿得像块翡翠。

  (②句描写得更美,它不仅和①句一样抓住了湖水亮和绿的特点,而且写出了湖的形状,把湖水比作镜子和翡翠,让我们更能具体形象地感受到水的亮和绿。)

  (2)指导朗读这三行诗,读出湖水的美,并试着背诵下来。

  3、文图结合,体会波纹美。

  (1)齐读描写波纹的诗句,说说波纹美在哪里。(“追”字把波纹当小孩写,充满乐趣;波纹发着光,像一张大唱片在林中草地上旋转,非常美丽。)

  (2)现在你想象的湖水和波纹是什么样子呢?请你用水彩笔画出来,看谁画得又快又有趣!(学生自愿展示和介绍作品,择优张贴到黑板上。)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诗,读出波纹的美,并试着背诵下来。

  4、学生自由朗读和背诵第1节诗。

  (二)其次,学习第2节诗,深入感悟自然界“音乐”的美妙。

  1、认真听录音(自然界的声音),说说你听到些什么。

  2、自由朗读第2节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①主要写了自然界有好听的音乐;②具体写了蟋蟀、小鸟、啄木鸟和青蛙这4种动物;③作者把它们当人来写,生动有趣;④它们的声音各不相同。)

  3、比赛读第2节诗,看谁读得有趣。指导背诵。

  4、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写课后第2题。

  (三)最后,学习第3节诗,体会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边看课文边听老师范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2、“美妙”是什么意思?在第2节诗中找出一个近义词。(好听)

  四、朗读(背诵)全诗,教师小结

  五、记忆和书写生字

  1、自主记忆生字。

  (1)齐读生字,巩固字音。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并组词。

  (3)全班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并组词。

  2、指导书写。

  (1)完成课后练习的范字摹写,感知笔画的位置长短,重点指导“啄”“假”字。

  (2)同桌交流评议。

  (3)展示作业,交流写好生字的要领。

  《湖》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诗歌。全文分三个部分:

  1—8行描绘了湖景的美;9—16行写了湖边昆虫与鸟给我们播放的好听的音乐;17—20行写了小朋友在湖边一边吃野果,一边听音乐的快乐情景。诗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很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教学要求通过朗读诗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美丽风景和湖边的美妙音乐,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我在备课过程中始终将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坚持学生想学什么,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学生能够学会什么,一切为了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具体说来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以学生为本。

  备课时,我反复琢磨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备课中,我抓住了教材中的重难点,也明确了阅读教学应抓住关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理解,去感受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的内涵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有心里有学生,才能作到真正的倾听。我也悟出:只有在平等合作的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决不能越俎代庖,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如在引导学生想象在湖边你会做什么时,其中有个学生说:“我会一边吃着野果,一边躺在草坪上听音乐,回来的时候还会在竹子上刻一个字留作纪念。”遇到这个问题我并没有急于告诉他这样做破坏环境,不好,而是请别的同学去说,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告诉他这样做竹子会疼的。使他懂得要爱护环境的道理。我这样做,使学生的灵气与创造性得到了真正释放。

  三、读中入情,读中想象。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多形式的读:如轻声自由读、默读、指名朗读、赛读、小组读、齐读等,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想像,在情境中想像,在读中鉴赏。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我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想像的时机,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看图想像你还听到了什么音乐,课上,学生想像的翅膀展开了。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升华。

  但在教学中也有遗憾之处,如在处理17—20行时,我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让他们用“一面……一面……”说说假日里,你在湖边还会做些什么,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湖的美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9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选我》教案和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教学设想】

  本课识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读与评价读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小组分自然段朗读。

  4、全班齐读。

  三、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我选我”这句话是谁说的?我选我干什么?

  2、再自由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⑴ 自由发言。

  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

  四、创造性的演读课文

  1、师生表演。

  2、小组内表演。

  3、各组推选优秀“老师”、“王宁”上台表演。

  五、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经和生字成为好朋友的大声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从文中找出它的朋友,并叫出他们的名字。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9个,句子1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村民们援救遇险船员的感人场面。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海有时是温柔的,有时也会发怒。瞧——(出示课文第一节: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急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1)指名读。要读出情况紧急的语气。

  2)对呀,村里的人们收到警报,立即出海营救,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7、海中救援

  2、指名读、齐读课题。理解“救援”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营救搏斗毫不懈怠精疲力竭抵达哀求依靠亲吻筒状

  1)读词语。(指名小老师领读)(正音:营是后鼻音)

  2)介绍自己记字形的好方法。

  3)指导书写:抵(最后一笔点不要漏写)

  让学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写一个。

  4)对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有什么不理解?(其中“筒状”可以通过出示实物来理解)

  3、课文读通顺了吗?指名分节朗读。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边默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学生交流)

  2、(随机教学)

  1)课文第四节: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理解“挺身而出”,表现了汉斯毫无顾虑,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

  2)课文第四节:他的母亲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你是我惟一的依靠哇!

  (这母子情深的场面令人感动。)

  范读,读出母亲苦苦哀求的语气。女生读。

  3)课文第五节:“妈妈,我必须去。……”汉斯吻了吻母亲,加入救援队,消失在黑暗中。(汉斯说的这番令人感动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汉斯为了不让受困于海上船员无助地死去,不顾自己的安危,说服了母亲,参加救援行动。)

  a、读读汉斯的话,说说他的话的意思。

  b、汉斯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谁能来读一读?

  指名读,要读出汉斯说话时坚决的语气。男生读。

  4)汉斯正站在船头上,……我哥也在。(汉斯挺身而出,最终救出受困的人们。

  这胜利以后的喜悦令人感动。)

  边做动作边朗读,要读出汉斯归来后的'喜悦之情。

  3、母亲站在海边,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一小时过去了,可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这是为什么?

  4、想象一下:这位老妇人当时在岸上焦急地等待儿子归来时会做些什么?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分小组讨论)

  5、指名小组派代表交流。

  四、总结。

  1、学了全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2、“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五、拓展说话。

  回想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人在你困难、危险时,用尽自己的力量或

  想尽办法来帮助你的?他或她是怎么做的?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难点是:想象一下,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比如:她会做些什么,会流露出怎样的表情,或许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由于作了一定的铺垫,因此,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以上种种答案,还是令人感到欣慰了,说明学生已经能了解母亲当时会想些什么? 但是“母亲会怎么做”没有人说到,会流露出“怎样的表情”说的人极少,事后想想,也许我缺少了必要的点拔,比如“人着急时会有怎样的反应”“人处于绝望时会怎样”“人非常伤心时会怎样”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提高。……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在读中感受到乐趣。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11

  原文

  小白兔天天看见太阳,他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兔跑去问小鸟。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你瞧,它照在树叶上,绿油油的。”

  小白兔跑去问小蜜蜂。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你瞧,它照在花朵上,红艳艳的。”

  小白兔跑去问小青蛙。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你瞧,它照在稻穗上,黄灿灿的。”

  小白兔想:他们说的都是自己喜欢的颜色,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这时天上起了云,不一会儿,“刷刷刷”下起了大雨。

  雨过天晴,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小白兔跑去问彩虹阿姨。彩虹阿姨说:“先数数我身上的颜色吧。”

  “赤、橙、黄、绿、青、蓝、紫。啊!一共七种颜色。”

  彩虹阿姨说:“我身上的颜色全是太阳给的。”

  小白兔快活地说:“我明白啦!”

  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会写“艳、灿”等8个生字。会认“瞧、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学习,能了解动物眼中太阳的颜色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植物产生鲜亮的颜色与太阳光有关。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三、四自然段小动物的话。理解“绿油油、红艳艳、黄灿灿”这三个表示颜色的词,既是教学重点,亦是难点。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谓对话实际就是要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吃透文本。阅读教学要有层次性。从字→词→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年段特征组织教学。

  1.激趣导人,巩固生字

  以一只小白兔的欢快出场为开篇。从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让学生跟着主人公小白兔以轻松、欢快的方式复习生字,快速人文。

  2.联系表象,理解词语

  二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是词语概念总是和事物表象紧密结合。要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不是靠老师直接的讲解。而是让他们通过对能形象直观表现该词意的事物的观察去领悟,体会生疏的词语意境。对“绿油油、红艳艳,黄灿灿”这三个词的理解,采取直观地看CAI的动态演示和对各种颜色和纸质的花朵、稻穗图片进行选择的方式。通过表象理解词语。

  3.创设情境,朗读句子

  在了解词语后,马上采取放音乐进行情境描述。让学生去听,去想象;进入角色去感受;从而有感情的读出小鸟的话。在此基础上再去读句式相同的3、4自然段也就很容易了。

  4.展开想象,拓展语言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为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设计“太阳是——,照在——上”的句式训练其目的亦在于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标注出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激趣导入,复习生字

  1.(点击CAI一只小白兔欢快地随音乐蹦出。)你们看,爱提问的小白兔又来了,还记得她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吗?(生齐读课题板书)

  2.你们想不想和小白兔一起去寻找答案呢?在去之前呀,小白兔要先考考你们,看你们上节课学的生字词都记熟了没有。

  3.(点击,动画小兔出现,边跳边说:“我是爱提问的小白兔,生字词,谁来读?)师出示去拼音的字卡,全班快速齐读。

  4.出示词卡,分别指名读,再全班跟读。大家的生字词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快点和小白兔一齐去寻找答案吧!

  二、进入情境,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看看小白兔去问了哪几个小动物,小动物又是怎样说的呢?

  (师下位听,做指导)

  2.反馈。分别指名说,师相应地贴上动物的图形及对应的颜色字:绿、红、黄。

  3.全班再自由读三个小动物的话。师生合作全班齐读。

  4.指导读小鸟句。小鸟为什么认为太阳是绿色的呢?(可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小鸟在天空飞翔,生活在??)只要学生的理解回答是和小鸟生活的环境有关;就马上让他读。点3个人。

  5.再自由读小鸟句。直观理解“绿油油”。看看有了阳光的照射,绿色的树叶会有什么不同?(出示CAI,书上图1,图中的太阳光的光晕一圈圈扩散,洒落在树上,树叶变得一闪一闪,发亮)。

  6.生反馈说感受,师相机出示“绿油油”词卡,贴上。全班齐读。请1人读句子。

  7.创设情境,进入角色感受、想像小鸟看见的那一片绿油油的树叶。

  (放音乐,描述)晨光叫醒了风,风叫醒了树,树叫醒了鸟,小鸟睁开了眼睛看到的是一片绿色的树叶,暖暖的阳光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绿得发亮,绿得闪光,好像涂了一层油一样!于是小鸟欢快地说(师在范读此句时,背景音乐要正好出现无数只鸟欢快的呜叫声)“太阳是绿色的,照在树叶上绿油油的”。

  8.同座间互读小鸟句,个人展示读,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可以边做动作边读。师把用绿蜡光纸做的树选出。贴在“绿油油”词下。

  三、联系表象,自主体会3、4自然段

  1.小白兔听了小鸟的话后想了想,她想什么了呢?她又干什么了呢?

  2.生反馈。自由读3—4段。

  3.(生展示读,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点击出相应的小动物的句子。)

  学生展示读完小蜜蜂的句子,就让他选择出一朵他认为是“红艳艳”的花。并说出理由。

  4.师出示“红艳艳”词卡,全班读。

  5.分小组读,全班读小蜜蜂句。

  6.课件出示小青蛙的话,个人展示读。

  7.请一个组的学生选择出他们认为是“黄灿灿”的稻穗。并说出理由。师相机出示词卡“黄灿灿”,全班齐读。

  8.小组读,学生评价,全班读小青蛙句。

  四、回顾全文,学习第5自然段

  1.今天我们和小白兔一起去问了——(手指黑板,生接答)小鸟说——(生读)又去问了——(生答)还去问了——(生接)

  2.小白兔问了他们后是怎么想的呢?请一个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3.师评价。加重语气范读此句,再请一人读。

  4.是啊,小白兔到现在还不明白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看,它还坐在那想呢!(示文中图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全班齐读第5段。

  五、拓展训练,发散思维

  1.是啊,它们说的`都不同,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发挥你的想像,说一说吧!进行“太阳是一,照在——上”的句式训练。

  2.可先作引导,如:

  ①如果是海豚,它会说太阳是——?

  ②现在小白兔穿上大棉袄去问小企鹅,小企鹅会说——?

  放手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自由地说。只要合理,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3.是啊,大家说的都不同,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吧。

  六、猜字记宇,观察写字

  1.同学们,我们已经和小白兔一起去问了太阳的颜色,现在小白兔带给我们几个要求会写的字。大家先读一读田字格中的字,注意看清字形,小白兔待会要打字谜让我们猜。

  2.放课件,动画小白兔出字谜。让学生抢答。答对一个,课件便快速出现这个字。

  3.学生练写描红(师巡查,强调“三个一”并个别点评指导)。

  4.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因为有了太阳,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愿我们都做一个会观察、爱思考的人,去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的美!

  教学反思

  《太阳的颜色》讲的是小白兔很想知道太阳的颜色,于是它就去问小鸟、小蜜蜂、小青蛙,可这些小伙伴的答案都不同,它们说的都是自己喜欢的颜色。小白兔有点儿犯糊涂了: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最后故事以彩虹阿姨的一句话既直接又间接地道出了问题的答案。

  这个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句型结构、表达方式非常相似,符合幼儿期孩子喜欢在循环往复的重复过程中进行学习、理解与记忆的学习模式。同时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的表现方式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究的兴趣。“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单从这个问题上看,这是一个科学领域的问题。但这个活动,运用一个故事进行讲述,所以我把活动的重点定在了语言领域。

  对于“太阳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是在欣赏、理解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一带而过地解决的。作为一个语言活动,我把目标定为“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太阳带给大自然的缤纷色彩”和“学习故事中小鸟、小蜜蜂、小青蛙的答话,启发幼儿发现并表达生活中更多的颜色”。具体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学习几个表述颜色的新词“绿油油”、“红艳艳”、“黄灿灿”,并能放在语句中进行表达。同时分角色学习故事中小鸟、小蜜蜂、小青蛙的答话,孩子们学习的兴致较高,整个活动效果较好。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12

  《司马光》这一课是很传统的课文,文中讲述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结合低年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课前对我班学生的了解,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2个字,会写“吓、叫”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或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并在朗读的过程中随文识字,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和水平。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加上动作朗读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当堂背诵了课文,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整堂课我利用手势、表情、语气感染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引着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当中,随着情节的推动,学生们一会儿体会到紧急,一会儿体会到紧张和慌乱。当课文进行到最后“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很多孩子长吁了一口气,高兴地笑容绽放在脸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里进行了重点引读,烘托当时紧急的气氛。然后让学生自学四、五两段,找出其他小朋友和司马光分别是怎样做的,进行了比较,并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

  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出他们的不同反应。学生带着感受再读,整节课,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达成了朗读的目标。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3个,积累词语7个,听写句子1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4、通过学习,能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而获得。

  教学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能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理解“我”对待宝镜的态度。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启发谈话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两件神奇的宝贝,一个是点金盒,另一个是宝镜。如果你想知道这两件宝贝有多神奇,就快快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宝镜》

  揭题、读题

  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

  (2)想想两件神奇宝贝的作用。

  2、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2)说说哪些生字是表示动作的?做动作,记生字

  (3)重点指导“摔、砸”的读音和笔顺、

  (4)读词语:揭开、抢、抚摸、摔、砸

  (5)再自读课文,结合下列填空题说说两件神奇宝贝的作用。

  可以,有了它,你将。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点金盒、宝镜这两件宝贝是多么神奇啊!面对这两件稀世珍宝,课文中的“我”是什么态度?

  (1)认真读文,用“”划出相关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说,这么做?

  (2)小组交流讨论,并对课文内容质疑。

  2、交流出示重点语句,师点拨归纳并指导朗读。

  (1)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的钱”是不劳而获得来的钱,交流为什么这样的钱不能要。)

  (2)“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联系上下理解“这样的成绩”是不真实的成绩,交流为什么这样的成绩不能要。)

  (3)我一听,立刻说:“我要,我要!”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态度突然转变的原因。)

  (4)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联系上下文理解:宝镜毕竟是稀世珍宝,所以“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一阵”;但宝镜的存在只会祸害它的主人,所以“我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3、针对学生质疑,组织答疑

  四.拓展迁移、感悟道理

  1.朗读全文

  2.听写句子:

  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3.师总结:

  尽管这两件神奇宝贝神奇无比,可是不劳而获的'财富、虚假的成绩是不能要的,成绩和财富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而获得。

  你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你认为这宝贝是真的宝贝吗?与伙伴交流

  教学效果反馈

  我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了语言训练,上课伊始,让学生在整体朗读课文后,用“老婆婆怎么样”、“我怎么样”来简单说说课文中的故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后又让学生把板书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在选用正确地连接词后就能把文章的大致内容说清楚,因为学生心中有了“扶手”,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所以回答有了方向,学生举手人数大大增加。

  文中出现了“点金盒”和“宝镜”两样宝物,它们的神奇之处,学生一读就懂,但是把读得懂的内容重新放进一句句式中,这就培养了学生重新堆砌词藻的能力。(什么)能(干什么),有了它,你会(怎么样),在练说中,有些学生开始说出的句子可能不太通顺,或只能说出只言片语,于是我随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去读、去思、去表达,学生们越说越明白,越说越精彩,既理解了文本的难点,又提高了说的水平。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14

  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以发展语言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来组织教学,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一、运用插图——动情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词语的理解开始的。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内化的基础。利用课文插图可以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学生形象地理解语言,有利于词语的积累。

  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我先让孩子们观察长势很好的小葫芦插图,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葫芦,然后我再让他们读读文中作者描写小葫芦的相关句子,对比感悟作者遣词用句的准确、巧妙,从而感悟、积累优美语言——“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样图文结合,孩子们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葫芦的可爱,自己的内心燃起了对这棵葫芦的喜爱之情,自然而然地理解、体会到文中种葫芦人对自己所种葫芦的深爱情感。为后面的感情朗读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导作用。

  二、凭借语言——融情。

  语言作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质外壳与思想内容应当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语言不可能不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总带有一定的情感。众所周知,语言的习得,要经过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因此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要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联想、去想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为积累和运用语言打基础。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我抓住描写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等重点词句,让学生抓关键词、关键标点符号等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想象、感受那个人喜欢小葫芦的思想感情。

  三、角色体验——抒情。

  角色表演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也就是情感“蓄积”的过程。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过角色表演把“蓄积”的情感尽情地抒发出来。角色体验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语言内化、锤炼、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丰富的过程。我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演一演的情境: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种葫芦的人和邻居之间的对话、动作、神情,学生在与伙伴的愉快合作中,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从而能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同时把全体学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四、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比如:在给种葫芦的人如此爱葫芦,请你给他起个“雅称”时,有一个孩子起名“葫芦迷”,可以说起的恰到好处,这时我激励性的语言就显得比较苍白。还有在学习“盯”时,我也应让学生在说一说为什么用“盯”不用“看”?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比如在比较陈述句和反问句时,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这是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不断地钻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本课7个生字读准字音;学会7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了解字义。

  3、体会汉字声旁表声的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4、体会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教学重点: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本课7个生字读准字音;学会7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了解字义。

  教学难点:

  体会汉字声旁表声的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说起春天你会联想到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春天有关的诗歌《春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你自读诗歌,标上小节号,边读边圈上你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同学们学得都特别认真,下面我们来认识朋友,请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3、去掉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读—全班抢读—同桌读)

  三、体会声旁表声:

  1、观察七个带“肖”的.生字在字形上和“肖”字的共同点。

  2、观察每一个字的拼音在字音上和“xiao”关系。(声旁表音)

  3、“一字开花”为“肖”字找偏旁组成新字,分析字形。

  4、把词语送回课文中,我们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诗歌,感悟内容。

  1、这是怎样的春风,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指名读)

  2、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一找表示颜色的词语。

  (2)春风不仅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条还把万物吹成了什么颜色?

  填填表颜色的词语。

  把迎春花吹成了()色,绽放开张张笑脸。

  把丁香花吹成()色,散发出阵阵清香。

  把梨花吹成()色,引来许许多多蜜蜂蝴蝶。

  (3)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多姿多彩,请你读出这份美丽。

  3、学习第二段。

  (1)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你身在郊外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2)春天不仅给我们带来喜悦,还引来许多小动物,想想还有谁也来了?填填。

  ◆听()在树林里欢快地名叫。

  ◆看()在草坪上欢快地奔跑。

  ◆看()在草丛中翩翩起舞。

  (3)春天使一切那样美好,生机勃勃,读出这份喜悦。

  四、学习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字(轻、哨),交流识字方法。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板书:

  春风

  春天多姿多彩

  使我们喜悦

  热爱美丽的春天 

【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06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9-15

二年级语文:《初冬》教学反思09-29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7-25

二年级语文园地教学反思10-10

语文教学反思05-27

语文教学反思05-19

语文《zcs》教学反思08-13

语文观潮教学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