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大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新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运用。
2、让幼儿熟练掌握用蜡笔涂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
油画棒(根据幼儿的人数定),生日蛋糕范画,画有生日蛋糕的图画本,音乐,干净的擦手毛巾(大概8条),贴纸一张。
教学过程:
1、用手指操稳定幼儿情绪:《数字歌》。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生日蛋糕),这生日蛋糕是什么味道的.呢?(红色是甜甜的、黄色是酸甜的…),教师出示生日蛋糕的范画。谁想把生日蛋糕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吃呢?
3、教师讲解涂色时方法,涂色时要教师先做个示范该怎么涂颜色:涂色的时候不可以太用力、太轻,涂的时候沿一个方向进行涂色,涂色时不可以把颜色涂在生日蛋糕的里面涂不要超出轮廓线。手脏了要拿擦手毛巾擦,不能擦到衣服上,教师把已画好在图本上的图画本派发给幼儿涂色。
4、让幼儿操作,并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奖评的作品。
5、结束课堂,幼儿排着队念着儿歌去上洗手间。
最新大班教案 篇2
挂灯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6的分解、组成。
2、能找出按顺序分的递增、递减规律。
活动准备:
1、6的分解、组成式一套,圆片6个。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5=6,5+1=6,2+4=6,4+2=6,3+3=6,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5等于6。1、4、6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2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6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2盏大灯笼等于6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算式题。
思考:3+3=6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教学反思:
美人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
2、激发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6的加减算式提卡一套。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拍手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
二、学习6加法。
1、出示图一。“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又来了'?”(指第三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一共有'?”“谁和谁合在一起?”(原来的`5只和又来的1只)“谁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树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有6只小鸟)。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三、学习6的减法。
1、出示图四。“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到底是走掉了还是又走掉了?为什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第三幅图“底是一共有还是还剩?为什么?”“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草地上有6只羊,跑走了2只,还剩4只)。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3、幼儿找个同伴互相出加减法的应用题,请同伴猜一猜是加法还是减法,为什么?
四、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美人鱼》,完成练习。
1、我们一起把美人鱼打扮得更漂亮些吧。
2、把得数是3、4、5、6的地方涂上相应的颜色。
漂亮的礼盒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名称和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装饰好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礼盒各一个,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实物。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正方体礼盒,引导幼儿说出正方体的名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3)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形,这个图形的名字叫做长方体,那么它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从盒子来看,看的不清楚,我们一起来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好么?
(4)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2、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3、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活动反思:
最新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初步学习2的加减法算式,并进行运算。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幅图的意思。
3、专心地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学习过2的组成。
物质准备:
——小螃蟹图片,2个泡泡,数字1、1、2,符号+、—、=。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小螃蟹吐泡泡。
——教师出示一只小螃蟹图片,边演示边引导幼儿观察: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鼓励幼儿讲述小螃蟹先吐了1个泡泡,又吐了1个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个泡泡。
——启发幼儿思考:小螃蟹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一共吐了2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
引出“+”和“=“,初步了解加号表示把它两边的数合起来,让幼儿知道可以用”+“表示又吐出了1个泡泡;等号表示它两边的数一样多。幼儿认读并空手练习书写加号、等号。
——教师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泡泡变变变。
——教师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小螃蟹现在吐了2个泡泡。教师拿走一个泡泡:破掉了几个泡泡?现在还剩下几个泡泡?鼓励幼儿将事情讲述清楚。
——启发幼儿用数字和符号表示2个泡泡、破掉的泡泡和剩下的泡泡。引出“—“,初步了解减号表示从它前面的数里面去掉后面的数,让幼儿知道可以用”—1“表示破掉的一个泡泡。
3、小组操作活动。
——看图列2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看图说说三幅图的含义,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
——看图列2的剑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理解第二幅图的变化。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知道剑法的意义。
——看分合式,在空格处填上正确的数字。
4、看图说算式。
请幼儿介绍看图列2的加减法算式活动,说一说三幅图的含义,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要用加法,或为什么要用减法。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最新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活动,学习将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愿意参与讨论活动,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二等分。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分别在两块黑板上布置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及它们的大盘子。
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彩色纸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3、每人一份食物:饮料、糖果、花生、方形面包片、豆腐干、干果
4、人手一套工具:两个小盘子、两个小量杯、纸条、线、尺、餐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小熊宝宝,另外一个是小熊
贝贝,这一天熊妈妈买了一些各种口味的饼干,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吵着要吃到每种口味的饼干,这可难住了熊妈妈,怎么办呢?
二、第一次尝试:二等分长方形
1、请幼儿尝试将长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师: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把长方形的饼干
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好吗?
2、幼儿尝试操作,将长方形二等分,教师巡回观察幼儿
的操作,鼓励幼儿想想有几种分法。
3、尝试操作后提问
(1)师: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
怎么知道分出来的两份是一样大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边操作课件边提问:原来长方形的饼干和现在分出来的一份饼干,谁大谁小?
(2)小结:像这样把一件东西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
做二等分,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而且每一份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
4、师:现在我们把二等分后的饼干分别送给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吧!(幼儿把分好的饼干分别放进宝宝和贝贝的大盘子)
三、第二次尝试:二等分正方形、圆形、椭圆形
1、熊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各种形状的饼干要分给宝宝和
贝贝,你们愿意再来帮熊妈妈分一分吗?记住要二等分噢,不然宝宝和贝贝会不高兴的。
2、幼儿自由选择图形进行二等分操作
3、幼儿将各种形状二等分后,贴到宝宝和贝贝的盘中。
四、第三次尝试:实物二等分
1、师:为了感谢小朋友,熊妈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
的东西,有、面包、豆腐干、花生、糖果、饮料……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两份呢?
2、师带领幼儿集体观察、交流:你分的是什么?使用什
么方法来分的?(用了什么工具)分得对吗?为什么?有不同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为什么?
五、师:现在让我们拿着自己二等分后的食物一起回教室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在我园“园本教研”中,我有幸参加了“一课多研”活动,我把大班的“二等分”这一活动经过了“设计-教学-再设计-再教学”,其中自己也经历了不断的反思。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是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教师设计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操作兴趣,探索效果也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
1、紧扣活动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规律操作材料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幼儿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所以“操作材料应暗含幼儿通过操作能够达到适宜的教育目标的内容。”在第一次设计的二等分图形材料,请幼儿帮忙分窗纸,通过这样的操作,幼儿能将材料分成两份,但目的性很不强,对于相等的两份概念不清,整体与部分也难搞懂,贴的窗花较为凌乱,所以在设计操作材料时,教师要从目标出发,把教育意图和要求融入到每一种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价值,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如在第三次设计的方案中,把图形材料设计成饼干及设置的给熊哥俩分饼干的情境,幼儿把二等分的概念深入理解后,把饼干整整齐齐的分别置于两个盘中。
2、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操作材料的难易度应适中,既不能让幼儿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又不能使幼儿觉得太难,失去操作兴趣。
在活动中,提供的'材料难度应层层递进,由简到难,在“二等分”这一活动中由让幼儿尝试多种方法二等分一个图形——用多种方法二等分其他图形——二等分不同实物。由于同一年龄班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不平衡,所以应从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最近发展区”出发,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操作材料,逐步达到目标。
3、要多样化
操作材料的多样化有利于幼儿独立思考,相互学习,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的实物,准备了颗粒状态的、液体状态的、固体形态的,这些材料难易程度不同,供不同幼儿选择,幼儿也可选择不同的材料。
另外,数学知识存在一定联系,在设计操作材料时,我提供幼儿的测量工具,以激发幼儿回忆先前的学习经验,调动幼儿的操作经验,促进了学习能力的迁移。
小百科:等分就是等量划分。另“等分”就是将一个物体或数量等分几份的一种解题方法。
最新大班教案 篇5
指导思想:
"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磁铁的奥秘"截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吸相互,有时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递进性的幼儿探索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 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书探索的结果。
3、 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环形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www.涂上红色和蓝色,以表示不用的两极,使其成为彩色磁铁)。
2、 各种形状的磁铁(也按极性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红色标志、蓝色标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彩色环形磁铁,感知环形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结: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铁,感知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用彩色环形磁铁与其他形状的磁铁碰一碰;不同形状的磁铁之间也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3、小结: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相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推力,不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吸力。
三、根据磁性原理,找到磁铁的两极。
1、启发幼儿利用彩色环形磁铁,找出另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索结果,在环形磁铁上分别贴上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3、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
四、让磁铁浮起来。
1、设置疑问: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吸管让环形磁铁浮起来吗?
2、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启发、暗示操作方法:把环形磁铁按S-N-N-S极性顺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铁就会浮起来,如图。
3、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是什么原因使磁铁浮起来的?
五、观看磁悬浮列车图片、磁悬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扩大幼儿的视野。
注:1、与磁性黑板配套使用的塑料圆形磁铁的后面就是一块小的'环形磁铁,教师可以把它取下作为操作材料。
活动评析:
磁铁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和经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对大班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动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教师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各活动环节:第一、第二环节让幼儿通过操作先感知个别形状(环形)磁铁的特性,再感知所有形状磁铁的特性,然后归纳出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科学经验,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最新大班教案 篇6
在围绕主题活动“幼儿园是我家”的实施过程中,一次和孩子们在园内观察散步时发现在幼儿园的草地边上、小池塘旁、大型玩具下有各种各样的垃圾——糖纸、吃剩下的包装袋、香烟头等,孩子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这里垃圾怎么会这么多?”“这些垃圾都是哪里来的?”于是,我结合主题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2、初步激发“我是幼儿园小主人”的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整洁的操场、教室等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喜欢吗?为什么?(心情舒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幼儿讨论图片内容。
师小结:这些地方都很干净,看了以后心里很舒服,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2、出示图片:有垃圾的操场、教室等
提问:这里都是什么?怎么会有这么多垃圾的?
你看了,觉得怎么样?(看见了难受、玩得不开心…...)
师小结:这些地方都堆满了垃圾,太脏了,看见了很难受,玩游戏也玩的不开心,不喜欢这里。
3、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 (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筒里。 做不乱扔垃圾的标记,挂在各处。 看见乱扔垃圾的行为及时提醒、劝止——)
师:我们这些小主人真棒,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使我们的幼儿园更加整洁,更加美丽。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大家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识,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感染,真正发挥了幼儿学习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最新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用稻草棒弯折固定成鱼的外形,并用彩纸设计、装饰鱼的花纹。
2、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活动准备
1、稻草棒人手一根;
2、稻草鱼范例3条;
3、操作材料:剪刀;彩纸;勾线笔;金丝线;
4、海底世界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稻草棒,引出课题。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根小棒,我们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稻草)
2、那你能不能把这根稻草棒变成鱼呢?怎么变?
3、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探索制作过程,掌握固定方法。
1、尝试用弯、折、捏的'方法,将稻草棒变成不同形状的小鱼。
2、通过尝试、交流掌握用金丝线固定鱼尾的方法。
三、创设情境,设计、装饰鱼的花纹。
师:现在,我要给我们的稻草鱼举办选美大赛,每条鱼都要参加,你们愿意帮忙打扮吗?
1、范例观察,让幼儿发现颜色、形状、装饰的地方等都是不同的。
2、介绍材料,让幼儿说说长长的纸、大大的纸、黑色的纸等可以装饰鱼的哪里、怎么装饰。
3、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动作要快,音乐时间结束就开始进行选美大赛。
四、集中欣赏,点评作品
好,现在我们来选一选,哪条鱼最漂亮?给最美的三条鱼贴上皇冠。
最新大班教案 篇8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杨红梅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
杨红梅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最新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追逐跑是一项深受大班小朋友喜欢的户外体育活动,它简单异行、玩法丰富并且可以加入各种各样故事情景和角色,让小朋友置身于故事情境中引起肢体的创作并体验心理感受。这样的话除了基本的跑步练习之外,还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当中放开自己的肢体,在有趣的'学习中展现对自我肢体的操控力,同时老师已不是一个示范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是课堂气氛营造者和孩子潜能激发者。大班小朋友此时正处于下肢大肌肉群发育成熟时期,多玩此类追逐游戏有利于幼儿下肢发育。
游戏目标:
1.学习简单追逐跑游戏的玩法并能感受游戏的感受;
2. 懂得遵守游戏的规则;
3. 培养幼儿反应灵敏的能力,发展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游戏准备:操场,在两条平行线上,分别个边贴上10个小圆点 (站位)
游戏过程:
1.带领幼儿活动关节,做好运动前的热身。 鼻子,耳朵,肩膀,屁股
手,抖抖手,手抖抖手,手,摇一摇 ,摆一摆,快快,慢慢。头,点点头,左点点,右点点 , 咕噜咕噜转个圈 , 咕噜咕噜转个圈。肩,拍拍肩,转一转,快快快。腰,拍拍腰,弯弯腰,摸摸地。屁股,拍一拍,摆一摆,摇一摇,转一转,快快快。腿,抬抬腿,抬抬腿,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跳起来抓住水果,跳起来抓住水果。
2.将幼儿分为两组“恐龙战队”和“奥特曼战队”。
(1)两队背对背站,老师一吹哨子,两队分别朝着自己方向的安全线跑,然后踩到边线之后就往回跑。【三次】
(2)换成两队面对面,有的时候是“奥特曼战队”去追“恐龙战队”,有的时候是“恐龙战队”去追“奥特曼战队”。教师说到哪个战队哪个战队就逃跑,然后另一个战队去追—单边,回来。【两次】
(3)下面是相反的,教师说“奥特曼战队”,那就是“恐龙战队”逃跑,“奥特曼战队”逃追。【两次】
(4)下面自己来,两只小蜜蜂猜拳谁输谁就逃跑。让他们自由的玩一会儿!
3.教师带领活动过后的幼儿做放松运动。(拍手跺脚)
请小朋友静悄悄的走到老师这里来,跟着老师拍手,【放音乐】然后我们上楼去把汗擦一擦,喝点水好不好。下面我们就静悄悄地去。
4.教师就幼儿表现做出评价、总结,并适时给与幼儿与鼓励。
游戏规则:
1.在开始之前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一定要在听到教师的口令和要求后在进行游戏。
最新大班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我们是聪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小朋友很有必要认识到这一点。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卫星发射、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多姿多采的人情风俗,会让幼儿领略祖国山河的秀丽,知道祖国的地大物博,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激起爱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引导幼儿关注祖国的发展,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向往和平的良好品质;
4、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环境创设】
1、在墙面上张贴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2、保留并增加“字宝宝乐园”的内容,让幼儿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
3、收集相关图片、实物,布置“祖国特产展”“民族服饰展”、“中国名胜摄影展”。
【家园共育】
1、家长有意识地通过电视、上网等形式,让孩子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2、和孩子共同制作、品尝1―2种民族小吃和不同国家的食品,体验各民族、各国的饮食文化;
3、收集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或书籍,和孩子一起欣赏;
4、有条件的可带孩子去有特色的地方旅行或参观展览和,扩展孩子视野;
5、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民族大联欢”活动。
【区角活动】
1、在“阅读区”提供寓言故事书籍,供幼儿自主选择阅读;
2、在“探索区”提供“四大发明”的图片,提供指南针,供幼儿操作;
3、在“动手区”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制作民族服饰、制作相框;
4 、在“建筑区”提供积木、盒子、瓶子、沙土等材料,供幼儿搭建桥、天安门、长城等建筑名胜。
【实施时间】
三周
【活动案例及反思】
活动一:我是中国小娃娃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及饮食上的不同;
2、认识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地理位置。
活动准备:各种肤色小朋友的图片几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肤色小朋友的图片
(1)引导幼儿找出中国小朋友
(2)比较中外小朋友,说说不同之处
2、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语言、习惯、食物上的不同
(1)学习美国、日本、韩国的问候语
(2)认识西餐餐具
3、在世界地图上寻找中国的地理位置
(1)找找中国的位置,知道其形状像只大公鸡
(2)找找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发现中国很大
(3)把不同肤色的小朋友图片"送"到相应的大致位置
活动二:我们小手拉小手(两课时)
活动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全世界小朋友都是一家人。
2、学习用折叠剪的方法表现全世界小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活动准备:剪刀、纸条、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学习诗歌《小手拉小手》
(1)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生活在哪里?
他们的肤色相同吗,有什么肤色?
你会说外国话吗?
(3)朗诵诗歌
2、剪纸:小手拉小手
T:全世界小朋友相亲相爱,小手拉小手。让我们把不同肤色的小朋友都请到这儿来
(1)讨论:怎样才能一下子剪出几个小朋友,而且每个小朋友都能手拉手
(2)总结方法,教师示范
(3)幼儿操作
3、共同布置作品
诗歌:我们手拉手
好大好大的地球,
哪儿都有小朋友。
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
还有棕色皮肤的小朋友。
地球上的'小朋友,
大家都是好朋友。
你好,哈罗,欧哈又,
我们小手拉小手。
活动三 :我们的祖国真大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地理的博大,在同一个时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
2、认读儿歌,学习相关汉字。
活动准备:
1、字卡、阅读材料;
2、天气预报的录音。
活动过程:
1、游戏“开火车”,知道中国很大,有很多城市。
2、了解北方与南方几个城市的地理位置
T:火车开到了哪里?(昆明)找一找昆明在中国地图的什么地方
火车继续开,现在开到了哪里?(哈尔滨)找一找哈尔滨在中国地图的什么地方
T:这两个地方有什么不同?
3、了解南方与北方气候的区别
T:现在这儿的天气怎样?其它地方是什么样的天气呢?
(1)听天气预报录音
(2)讨论:每个地方的天气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T:零下20度是什么样的天气,20度是什么样的天气?(学习词组“春姑娘”、“冬爷爷”
(3)了解南方与北方因气候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况和活动
T:冬天,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那儿有什么?那儿的人会干什么?北方呢?(学习词组“雪花”“滑雪”、“游泳”等)
4、认读儿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们,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活动四:聪明的中国人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不同环境中选择方向“南”,逐渐形成对指南针的认识。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很早就有“四大发明”,萌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每4人一个指南针
活动过程:
1、游戏:找"南"不难
T: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那么东南西北在哪儿呢?今天我们先来找一找南面。
2、出示指南针
T:这个神奇的小东西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南"
3、幼儿分组利用指南针寻找"南"
鼓励幼儿变换地方、变换方向
4、讨论
你是怎么找到方向"南"的,为什么能这么快找到?
什么时候需要用指南针?(航空、航海及迷路的时候等)
是谁发明了指南针?
5、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活动五:成语故事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感受中国的语言文化;
2、培养幼儿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相关成语的字卡、木偶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2、理解故事
(1)故事中的人是干什么的?
(2)一天,他遇到了什么?
(3)第二天,他就怎样,结果怎么样?
(4)最后他的庄稼怎样了?
3、边操纵木偶边讲述故事,学习成语"守株待兔"
T:这个故事叫"守株待兔",它是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什么道理?
小结:有些事情只是巧合,要想获得成功,或的到某样东西,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不可能不劳而获 。
最新大班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辨别物体的轻重,并进行排序,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学会使用轻重的词汇来表述事物的特性。
教学准备:
1、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物品(最好同样大)如砖块(半块或三分之一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各一块;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装在包中的物品(最好同色的包,同样大),里面可分别装小石头、豆子和稻子(带壳的米)或其他物品各一包;天平称一个(可以用筷子和绳子自制成手拎的天平)。
2、幼儿每两人一盘小石头、一盘纽扣、一盘木块(数量相同)、一个天平称(自制,也可不要)。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教学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砖块和木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怎样才能知道?(用手掂)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重的交给教师。教师再出示木块和泡沫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轻的交给教师。
(2)教师请幼儿找找活动室内有哪些物品比较重,有哪些物品比较轻,也可以回顾在生活中碰到过哪些不同轻重的物品。
2、比较三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请幼儿猜一猜:这三包物品,哪包最重?哪包比较重?哪包最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比较的结果。教师出示天平,讲解如何用天平看轻重,然后用天平称一下上述三种物品,验证轻重给幼儿看。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三包物品同时比较时,怎样来说清楚每一包物品的轻重,幼儿讨论过后,教师小结: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同时比较时,可以说最轻的,比较重的,最重的`。然后请一名幼儿上来,再做比较,将三包物品从轻到重排队,其他幼儿做评判。
(2)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掂或用天平称的方法比较手里的小石头、纽扣和木块的轻重,先找出不同轻重的物品,再按轻重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比较重和最轻的包,在天平上称给幼儿看,提问:哪包重?哪包轻?幼儿确定以后,教师把最轻的包拿走,出示最重的包与比较重的包在天平上相比较,提问:哪包重?哪包轻?幼儿确定以后,教师再把最重的包拿走,出示比较重和最轻的包相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在两包比较中较重的包,和另一包包比较时可能是轻的(或重的),在两包比较中较轻的包,和另一包比较时可能是重的(或轻的)。所以说物品的轻重,要看和谁比。
3、操作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4页上的练习。
最新大班教案 篇12
大班幼儿在幼儿园已经玩了2年的游戏,很多体育游戏都玩过了,也玩腻了。为此,为幼师们整理了57个幼儿园体育游戏,让我们一起陪大班幼儿玩体育游戏,快乐度过幼儿园的最后一年。
1、捉尾巴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各自在后腰带上系上彩绳当尾巴。游戏开始,四散跑开,每一对幼儿要想办法捉对方的尾巴,同时你要保护自己的`尾巴。抓到对方尾巴者为胜。(只能在圆圈内跑,抓到后快速回到老师处)提出要求后,与幼儿共同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针对情况,及时表扬鼓励。
2、帮熊伯伯运东西
玩法:将幼儿分成三组,首先要走过一座独木桥,然后跳过房子,在小心的走过小路,最后拿起绳子,双脚踩绳向前跳过小河,运上东西后跳绳返回,放入小篮内,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游戏以此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运回最多的胜利。
3、小树苗快快长
玩法:幼儿分别拿着太阳、水珠图片、站在起点线上,家长戴着树苗头饰蹲在终点线上。游戏开始,幼儿读“我是水珠和太阳,能帮树苗快快长”之后向前跑,跑过场地的中间的曲线,到达终点的树苗的后面把手中的卡片举起,家长马上站立表示树苗长大了,以最快者为胜。
4、勇敢小动物
玩法: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2路纵队,老师发令后,各队第1名幼儿蹬滑跑冰车钻过“山洞”、到达“浮桥”。上桥救起1个小动物,并带着小动物踩脚踏车原路返回,第2名幼儿再出发。在规定时间内比哪一队救到的小动物数量多为胜队。
5、捕蛇
玩法:一个小朋友尾长绳当蛇,其余的小朋友要争取踩住绳子“捕”到“蛇”,要是被绳子碰着了就算是被“蛇”咬了。
6、赶小猪
准备:钻圈9个、羽毛球拍3个、小皮球3个、折返标志3个
玩法:将幼儿分成三组,于起跑线后作好准备。游戏开始,三名幼儿沿各自跑道起跑,沿途套圈三个,用羽毛球拍赶动皮球向前行进,至折返标志处返回至起点,以先返回者为胜。
规则:1、套圈时,要求将圈从头套至脚下。2、赶小猪时,手不能碰球,球不能离拍。
最新大班教案 篇13
【活动设计】
《我和小猪》是一个简短易懂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重复富有变化,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故事中将睡觉、吃饭、喝水等生活环节用生动的象声词来表现,适合小班幼儿阅读和理解。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孩子们逐渐适应了集体生活,通过故事中小猪和鲁尼的生活情景再线,回忆整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在幼儿园是怎样睡觉、吃饭、喝水的?”“怎样和小伙伴相处的?”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和表达生气、高兴等情绪。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本次活动从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生活化的观念出发,遵循《指南》对语言教育“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要求,将阅读故事与回忆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幼儿模仿“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等象声词,丰富幼儿语言,增强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重点)
2、丰富象声词汇“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
3、结合已有经验,感受故事中愉快、幽默的情感。(难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鲁尼”和“小猪”,谈话导入课题。
分别出示鲁尼和小猪,引导幼儿跟他们打招呼,并说说他们的长相。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与小猪和鲁尼打招呼→说说他们的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画面内容,挖掘幼儿已有经验,感受鲁尼的可爱。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二、分页观察画面,在故事情境中理解象声词。
1、鲁尼和小猪睡觉。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睡觉时的样子,并说出:鲁尼和小猪是怎么睡觉的?
师:奥,困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呼噜呼噜”睡觉,(小朋友学一学他们睡觉的样子)那小朋友再想一想,爸爸妈妈睡觉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爷爷奶奶呢?
(此环节让幼儿闭上眼睛,师幼轻声细语地交谈,在温馨的氛围中拓展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想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朋友细细的、轻轻的呼噜声→爸爸大一点的呼噜声→爷爷奶奶更大一点的呼噜声。在故事情境中体验生活乐趣。)
2、鲁尼和小猪吃饭。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吃饭的样子,并说出:鲁尼和小猪是怎样吃饭的?
师:饿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但是,鲁尼吃完饭还做了两件非常讲卫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
(此环节采用先合后分的办法,先出示鲁尼和小猪仔一起吃饭的图片,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画面,引导幼儿说出:饿了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然后单独出示鲁尼吃饭的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述说,角色形象更清晰。从鲁尼和小猪吃饭联想到自己在幼儿园吃饭,结合已有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鲁尼吃完饭后漱口、帮助成人打扫卫生、洗手等关键环节。把故事与自己的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静态的内容生活化。)
3、鲁尼和小猪喝水。
引导幼儿猜想后说出:鲁尼和小猪喝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师:对,渴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咕嘟咕嘟”喝水。小朋友要注意了:他们会喝什么样的水呢?白开水、橙汁还是别的饮料?
(抓住幼儿喝水的环节,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要多喝水?应该喝什么水,为什么要喝白开水,引导幼儿尽量不喝饮料。)
4、鲁尼和小猪生气。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逐一说出:
呀!鲁尼和小猪这是怎么了?
猜一猜他们为什么会生气?
生气好不好?
那应该怎么做?
(此环节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猜测想象他们可能是为了什么生气,让孩子们体验生气的样子,老师倾听孩子们的表述,此时老师可继续跟进:他们还可能为了什么生气?将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情境说出来并予以解决。)
5、鲁尼和小猪高兴。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后,分别说出:鲁尼与小猪高兴时的样子。
师:高兴的时候,小猪喜欢干什么——摇-尾-巴;鲁尼呢——蹦呀、跳呀、笑呀……
(此环节利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猜测小猪和鲁尼高兴的时候会做什么,满足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高兴的'愿望。通过回忆讲述,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孩子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高兴的事情,与故事中的角色形成共鸣。并懂得“开心是最重要的”,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泻泄。)
三、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情节的愉快和幽默。
观看课件,在轻松的音乐中完整欣赏故事。
(此环节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幼儿在视听双重感觉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愉快和幽默,体验相亲相爱在一起的感受。)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提供鲁尼和小猪的手偶,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在美工区,投放圆形纸板,引导幼儿绘制高兴、生气时的表情图。
附故事《我和小猪》
我的小猪说:鲁尼,你像我一样可爱呀!
是吗?
是的是的是的——
困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呼噜呼噜,睡觉。
饿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啊呜啊呜,吃饭。
渴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咕嘟咕嘟,喝水。
生气的时候,我也像小猪,什么样?撅嘴。
高兴的时候,我可不像小猪了,小猪喜欢摇尾巴,我没尾巴,不能摇尾巴。那我摇什么?我什么也不摇,我蹦、我跳、我笑,我蹦呀、跳呀、笑呀……
小猪说:“鲁尼,你在干嘛呀?哼!吓我一跳。”说着他又把嘴撅起来了。
哈哈,我才不管呢!我知道,他那是在假装生气,你没看见,他的尾巴也在不停的摇呀摇吗?
最新大班教案 篇14
目标
1.能双脚轻松自然地在花竿中跳进跳出,动作协调、保持平衡。
2.能与同伴协调、合作地进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准备
花竿若干。
过程
1.做准备动作。
――队形练习:大圆走――小圆走――开花走――切断分队走。
――花竿操(自编):上肢――下蹲――踢腿――体侧――体转――腹背――放松。
2.探索“花竿”的多种玩法。
――幼儿自由探讨“花竿”的多种玩法。
――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法。
――教师示范跳花竿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动作技巧。
――幼儿自由组合,进行练习。练习中,教师启发幼儿如何使“跳竿者”与“握竿者”之间协调一致。如:可采用语言提示法:“分分、合合”,“一一、二二”等。
3.结伴游戏。
――幼儿三人一组,取两根“花竿”。两人分别握住“花竿”的两端蹲下,有节奏地移动花竿,使其并拢或分开。另一人按照握竿人的节奏进行双脚跳跃,双足在花竿中跳进跳出。三人轮换进行游戏。
――提醒“握竿者”的花竿要放得低、靠地面近一些。“跳竿者”要双脚跳进跳出。
――欣赏个别幼儿跳花竿。
建议
1.在活动前后,可组织幼儿观赏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活动。如:傣族的跳花竿、蒙古族的摔跤等。
2.在幼儿结伴游戏时,可播放一些民族的乐曲,增添活动的.气氛。
3.游戏熟练后,可选用长花竿,多人进行的跳花竿活动,以增强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最新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手工教案最新12-05
最新放风筝大班教案04-22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最新04-28
最新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08-05
大班的教案03-14
(经典)大班教案07-31
大班教案(精选)09-12
大班教案[经典]12-10
大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