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2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滚动各种物体,探究能滚动的物体的形状特征。
2.尝试用不一样方法把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滚动。
二、活动准备
1.玩具城(能滚动和不能滚动的玩具或物品若干)。
2.贴有能滚动或不能滚动标识的大筐各一个。
3.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供给操作材料,进行不能滚动变滚动的尝试。
4.幻灯片。
5.笔、纸、双面胶、柜子、幼儿使用的桌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玩具,引出"滚动"
师:今日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期望小朋友能喜欢。(把玩具事先放在幼儿的椅子下头)
师:请把小椅子下的礼物拿出来,玩一玩!(幼儿玩玩具)。
师:刚才你们的玩具是怎样玩的?(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滚动"。
幼:皮球能够拍。
师:皮球除了能够拍还能够怎样玩呢?
幼:还能够滚?
师:你们手中的玩具哪些也是能够滚动的?)
(二)围绕"滚动和物体形状的关系"讨论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能够滚动的物体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幼儿回答)
总结:原先这些能够滚动的物体它的形状都有圆形的一面所以能够滚动。
(三)幼儿设计标志
1、幼儿想象用什么标志表示"滚动"和"不滚动",为下个环节铺垫。
师:其他的礼物就是不能滚动的。此刻请小朋友帮教师设计标志,你们觉得"滚动"标志应当怎样来表示呢?(幼儿想象,说出好的标志立刻采用其想法,并画下来。)
师:"不会滚动"的标志又应当怎样表示?(幼儿想象,教师画下来。)
(四)幼儿送玩具回家
师:礼物要回家喽!请小朋友将能够滚动的礼物送到贴有滚动标识的筐子里,不能滚动的礼物送到贴有不能滚动标识的'筐里。(教师检查幼儿是否送错,幼儿自己纠正。如:我觉得这件礼物有疑问?)
(五)尝试让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滚动
1.明确任务(每组分别供给报纸、硬纸、橡皮泥、气球、两个半圆,能够滚动的器皿,双面胶也带去)。
师:刚才我们说到,滚动的物体都有圆形的一面,徐教师还供给了一些物品,我们看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幼儿回答:不能)
师:今日我们就要挑战这个任务,把这些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滚动,请小朋友走到自己的座位进行尝试,成功了举手告诉我哦。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滚动尝试。
四、总结
小朋友们都想出了好办法,你们真棒!此刻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滚动。
科学活动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反手、体验让幼儿理解转动,并区别滚动。(重点)
2、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转起来的方法。(重点)
3、引导幼儿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了解影响物体转动的一些因素。(活动难点)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陀螺,有操作经验。
2、第一次操作材料:笔、筷子、绳子、碗、杯子、塑料瓶、纸圈、扣子、呼拉圈、球等。第二次操作材料:圆心穿孔的红色圆片、偏离圆心穿孔的绿色圆片及火柴。
三、活动过程:
(一)转一转,滚一滚,让幼儿的转动经验重现。师:小朋友们,玩过陀螺、转盘的请举手。能学陀螺、转盘转一转的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学陀螺转吧!(师生一起转)老师累了,我的小陀螺累了吗?累了会怎样啊?(幼儿学陀螺倒下)
(二)试一试,说一说,帮助物体转起来。
1、师设计对话(一个拟人化的碗:我也要转,我也要转。师:哦,小碗也要转,小朋友,谁能帮助它转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但不能过早介入,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使物体转起来。
3、说一说。请幼儿交流,说说自己帮助过什么物体转起来,是怎样做的。老师多启发,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当幼儿对滚动和转动混淆时,教师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使用纸圈演示转动及滚动并留下运动过的痕迹。再请幼儿自己来转一转,滚一滚。
(三)做一做,比一比,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1、师:小朋友刚才帮助那么多的物体转起来了,我差点忘了我的.另外两个小客人,(出示圆片及火柴)它们也要转起来,看谁有办法?
2、请幼儿说一说,怎样做。
3、老师布置任务:用火柴串在圆片上做成两个转盘,小朋友试一试,选一个厉害的与其他小朋友比赛。
4、老师发给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一个红色圆片,一个绿色圆片及两根火柴),幼儿开始做转盘试转盘。
5、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选哪个转盘参加比赛。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幼儿总结出影响绿色圆片转动的是火柴串的位置。
(四)找一找,在生活中找转动。
师:小朋友们,大家都准备好了自己的超级转盘吗?在比赛之前老师还要布置一个任务,请小朋友回家去找一找,哪些东西在使用时会转动,好吗?好,找到旁边的小伙伴,现在比赛开始。
科学活动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电线和吸管制作电线小人。
2、能用电线小人表现人的不同姿态。
3、体验与爸爸妈妈一起游戏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制作电线小人的基本方法,并用电线小人表现人的不同姿态。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玩过电线小人。
物质准备:电线、吸管、剪刀人手一份;制作图谱PPT;做好的电线小人一个;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木头人游戏,引出注意。
1、“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是小黄狗”(幼儿念到“小黄狗”,将动作定格)重复几遍。
2、“你们的动作真漂亮,我也来学学”教师模仿幼儿的动作。
(二)出示电线小人,激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1、有个朋友来了,看看是谁?(出示电线小人)
2、教师边操纵电线小人边说:“我是电线小人,我是电线和吸管做成的,刚才我看了你们的动作,真是太棒了,我也想学学。”
3、请个别幼儿摆造型,教师用电线小人模仿幼儿的造型动作。
(三)介绍制作图谱,讨论制作过程。
1、“你们每人也来做个电线小人吧!”
2、“这是一张制作电线小人的图谱,谁能看得懂,谁来说说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看图谱。
3、穿插儿歌,教师示范制作电线小人。
步骤1:两端对齐折一折
步骤2:一短一长套一套
步骤3:一左一右拉一拉
步骤4:电线小人变出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边念儿歌边指导。
1、“如果你还不是很清楚的话,可以一边做,一边看图谱,但是不能请爸爸妈妈帮忙,做的时候要保持安静。”
2、先完成的小朋友把自己做的电线小人变出各种各样的动作,看看谁变出的动作最多。(同时教师提醒动作慢的幼儿)
(五)幼儿用电线小人表现人的不同姿态。
1、“刚才小朋友把电线小人变出很多动作,现在我来做模特,请用你们的电线小人来学学我的.动作,请爸爸妈妈检查。”(教师摆两个造型,幼儿操作,家长检查)
2、亲子互动:
a、请爸爸妈妈扮演模特,幼儿用电线小人模仿爸爸妈妈的造型动作。
b、请幼儿扮演模特,爸爸妈妈用电线小人模仿孩子的造型动作。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学会了用电线和吸管做电线小人的本领,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变出了各种动作,真能干。下课的时候大家还可以和小朋友再用电线小人来变变各种动作。
4、请幼儿将电线小人摆出和老师再见的造型,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4
设计意图:
有弹性的物品在我们的周围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欢玩一些利用弹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们只是觉得这类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操作等来理解物体的弹性。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难点: 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目标: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二、活动准备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丝袜每人1份。
2、乒乓球、夹子、橡皮泥、手链。
3、石头、海绵、毛衣、弹簧、弹力球、玻璃珠、气球、记录表每组1份。
三、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弹性——请幼儿自选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弹性。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小秘密, 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玩一玩,可以压一压,拉一拉,去发现他们共同的秘密。
幼儿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分享:说说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归纳:像刺猬球,羊角球,丝袜,皮筋这些物品,我们一用力,它们有的会变大,有的'会变长,还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它们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些物品都有弹性。
(二)比较尝试,认识弹性物品和没有弹性的物品。
教师出示夹子,乒乓球,手链,橡皮泥,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注意验证认识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物体。
(三)分组实验,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讨论说说并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卡。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 ”。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松紧裤带、袜子、皮筋、皮肤……)
(五)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本堂课气氛活跃,孩子兴趣很浓,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对于弹性的极限没有阐释清楚,以后备课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记录等活动,初步了解桌腿的形状与桌面承受能力的关系。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的实验记录表,幼儿人手一张实验记录表,积木若干块,彩色纸若干(保证人手两张),记录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张纸)提问:这是什么?你能让它站起来吗?请个别幼儿来试试。并提问: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总结:可以用折和卷的方法是一张纸站起来。
教师:加大难度,用两长纸,做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而且能站起来。
让老师先来试试。教师演示用直线形的桌腿做的桌子,不能站起来。没成功,小朋友来试试。
2、幼儿操作以后,把自己做的桌子展示在前面的展台上。
教师:老师的桌子为什么没有站起来,引导幼儿观察这张桌子的桌腿是一条直线。老师把它记录在表格里:一条直线的桌腿不能站起来(打叉),你能把你的桌子记录下来吗?
3、教师:小朋友的桌子都能站起来了,但它牢吗?上面能放东西吗?我们用什么来检验一下?(积木)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如果在叠第三块积木时,桌子倒了,那应该记3还是2呢?记完了每个小朋友在做一张不一样桌腿的桌子,也记录下放积木的数量。
4、幼儿操作。提问:刚才小朋友做的桌子能放几块积木?最多的`放几块是什么样的桌腿?
5、总结:圆桌腿的桌子最牢。
6、出示三张一样的纸。教师:这里有三张一模一样的纸,我要作成三个不同粗细的桌腿,猜猜那长桌子最牢。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叠积木。先试试细和中桌腿的桌子?再试试剩下的两张桌子。发现中桌子最牢。
7、总结:一样形状的桌子不一定是桌腿粗的牢。其实桌子的牢固程度和桌腿的形状,粗细、高矮都有关系。我们回教室再研究吧。
科学活动教案6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本活动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规则的图形;另一套是没有点子图形。
2、彩色铅笔、纸盒、油画棒、大记号笔
3、顶碟子、转碗的视屏
4、音乐:《如在电影中》
活动过程:
一、观看表演,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幼儿回答)
2、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杂技表演请你们来看。
(师放课件)老师组织幼儿观看“顶碟子”表演及“顶碗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3、师:杂技表演好看好看吗?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学杂技表演,我们来玩顶纸板。
二、幼儿尝试顶纸板
1、教师出示两张纸板,告诉幼儿如何进行顶纸板活动。(用一个手指头顶画点的纸板,要求幼儿尝试顶纸板的各个点。再顶顶其他地方。接着顶没画圆点的纸板,并在能顶起纸板的位置上画上圈。
2、幼儿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讨论:你顶的是什么形状的纸板,你的手指顶在纸板的那个点上才能顶起来。
(分组讨论,与同伴交流,发现顶纸板的秘密:中心点)
师:顶起纸板的这个点叫重心点。
3、玩一玩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
师:小朋友们顶得真棒,真像杂技小演员,那你们还想不想再表演呀。(师介绍游戏玩法)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顶纸板的工具,请小朋友每样工具都去试一试,看一看哪样工具最好顶,轻轻的开始吧。
(幼儿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尝试用铅笔、油画棒、纸盒、记号笔顶纸板。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师: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讨论相互交流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7
设计意图: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爱跳舞的葡萄干》活动中所需的材料简单:是生活中常见、小朋友爱吃的一些零食;步骤简单,适合幼儿操作;现象易于观察,神奇,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本活动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奇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葡萄在汽水中浮沉的原理。
2、激发对科学游戏的兴趣,并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点及难点:
让幼儿认真观察活动操作及产生的现象,主动地参与活动;让幼儿对最后产生的结果及现象有初步理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
2、环境准备:椅子、实验操作台、黑板
3、教具准备:轻音乐、课件、4个小杯子、各种零食、大雪碧4瓶
4、学具准备: 透明小水杯12个、4种不同的零食(QQ糖、花生米、黄豆、葡萄)、幼儿记录表12张、笔12支、托盘12个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进行导入:
1、试一试: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幼儿思考问题(1)比较大小和相应的重量?
(2)属于记录表中的哪种食物?
2、尝一尝:请幼儿尝试一下几种不同食物,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看一看:老师示范将葡萄放在汽水中,让幼儿仔细观察现象。
幼儿思考问题(1)幼儿猜测哪些会和葡萄一样“跳舞”(一会沉一会浮)呢?
(2)引导幼儿与同伴讲述、交流想法。
二、探究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做一做:幼儿实验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2)教师介绍科学实验记录方法。
(3)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各种食物在汽水中的浮沉,并记录。
2、说一说:实验结果交流与验证
(1)结合实验记录表,与同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
(2)结合大记录表的统计结果,教师与幼儿进行实验结果验证,帮助幼儿发现汽水里气泡的作用。
三、教师小结: 浮沉现象原理在现实科技中的运用。
活动延伸:
科学区: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探索其他食物(小番茄、李子、蒜头等)会不会也在汽水里跳舞。
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发现无缝的蛋宝宝是捏不碎的科学道理。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蛋宝宝易碎却捏不碎”的秘密。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个(碗里有缝和无缝的蛋人手一个,且种类相同,如均为鸡蛋或鸭蛋)
2、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工具
活动过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种工具(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
2)说说自己是怎样把鸡蛋弄碎的?你觉得把鸡蛋敲碎容易吗?
2、找不同
找找碗里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3、和蛋宝宝比力气
1)分别用力捏有缝和没缝的蛋
2)想想哪个蛋破了?为什么会破?
4、经验分享:幼儿陈述实验结果:无缝的蛋宝宝捏不碎。
活动反思:
教师在选择敲蛋的工具时,选择了比较结实的木头积木,不锈钢的勺子因为有一条扁平的边,所以幼儿不需要用很多力气就能用这些工具把蛋宝宝敲碎。这为幼儿得出“蛋宝宝很容易碎”的结论提供了前提,接下来,如果碗里放的.蛋大小形状不一,会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及时抓住观察重点在与是否有缝,会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并误导幼儿的观察小结。所以,科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环节中各项物品的准备、取用都是很有讲究的。
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器具吹泡泡,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能参与讨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3、喜欢科学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一张,苹果贴纸若干。
2、实验材料:每人一个圆形的吹泡泡器具。用铁丝围成的三角形,各种形状的工具。
3、幼儿有吹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吹过泡泡吗?你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你们想吹泡泡吗?”
二、介绍材料及吹泡泡方法。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吹泡泡的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呢?”出示吹泡泡的工具、泡泡水。幼儿说说、认认。
2、示范吹泡泡的方法:先蘸一蘸,再靠一靠,看一看上面有层薄膜,轻轻的吹。
3、幼儿吹泡泡。要求:吹的时候注意轻轻的,当心不要把水泼掉。
4、教师总结:刚才吹出来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圆的)圆圆的泡泡是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圆形的工具)
三、利用三角形工具吹泡泡。
1、“刚才我们用圆形的吹泡泡工具吹出了许多圆泡泡,现在我们换一种形状的工具来吹。
出示三角形工具,引导幼儿猜猜三角形的工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师:“看这是什么形状的工具?那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2、出示记录纸,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猜想用红苹果贴在下面的空格内。
“老师准备了一张大大的记录纸,你们觉得三角形的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就把红苹果贴在哪个家里?”
“有的小朋友认为是圆形的,有的'小朋友认为是三角形的,那到底会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小朋友自己来吹一吹。”
3、幼儿用三角形的泡泡工具吹一吹,看看吹出来的泡泡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4、展示结果并总结。“原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四、利用各种形状的工具吹泡泡。
1、我们刚才用了圆形、三角形的工具吹泡泡,你们还想用什么形状的工具来吹泡泡呢?
出示各种形状的工具,引导幼儿猜猜这些工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2、请幼儿利用各种形状的工具探索尝试。
3、展示结果并总结。“原来不管工具是什么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五、游戏“吹泡泡”。
活动延伸:
继续玩吹泡泡的游戏,探索泡泡的其它秘密。
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学会由头至尾地观察金鱼。
3、懂得观赏金鱼,了解爱护和饲养金鱼的基本方法。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金鱼的愿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玻璃缸,鱼缸中至少有一条金鱼、鱼食若干、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金鱼,初步认识金鱼。提问:
(1)鱼缸里有什么?金鱼是什么样的?
(2)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小朋友怎样去看金鱼呢?
教师提醒幼儿不用手触碰鱼缸中的金鱼。
2、知道幼儿有序地观察金鱼,了解金鱼的主要特征。提问:
(1)金鱼的头在哪里?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2)金鱼的所以身体上有什么?它身上一片一片的东西叫什么?
(3)金鱼身体后面是什么?它的.尾巴像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观察到的金鱼的外形特征,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3、请幼儿给金鱼喂食,观察金鱼吃食,了解其甚或习性。提问:
(1)金鱼爱吃什么?它是怎么吃事物的?
(2)金鱼喜欢住在哪里?它是怎样游的?
教师告诉又有而在喂金鱼吃事物的时候,必须注意每天不能给鲸鱼喂许多事物,否则,金鱼吃得太多,会撑死的。接着,让幼儿模仿金鱼嘴一张一合地吃东西以及在水中摆动尾巴游来游去的样子。
4、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1)让幼儿看图说说:画面上的金鱼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一想,你还看见过什么样子的金鱼?
(2)教师念儿歌《金鱼》,并带领幼儿看图念一念儿歌。
5、欣赏歌曲《小金鱼》,并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在教师里游来游去。
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有序地观察金鱼,了解金鱼的主要特征。有步骤的指导幼儿探索过程。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操作。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班级的自然角里养了金鱼,幼儿已有了一些对金鱼的了解,但了解的较肤浅,不全面,较分散。活动中将采用比较丰富多样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学习内容。将根据幼儿自己的独特的认知特点,采用让幼儿看看、给金鱼喂食,观察金鱼吃食,模仿小金鱼在教师里游来游去等活动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春雨后自然界的变化,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观察的过程中,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重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春雨后自然界的变化
活动难点: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过程:
一、吸一吸雨后清新的'空气
1、雨后将幼儿带到预先选定的一块绿地上
2、引导幼儿用鼻子深呼吸
3、师幼共同讨论:让我们深深吸一口气,你感觉怎么样?(清新的空气)
二、看一看雨后自然界的美景
现在我们身边的花,草,树和下雨前有什么不同?
三、听一听雨后自然界中各种声音
你觉得我们身边的花,草,树和小鸟们都在说些什么?
四、说一说雨后的感受
五、我和春雨后的留个影
科学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活动准备:
1、呼啦圈、小伞、凉帽、圆纸片、碟子、拉线转轮等。
2、青蛙、公鸡、蚂蚁头饰若干。
3、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入教室自由结伴入座。
1、师:小朋友,现在是快乐碰碰响时间了,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小朋友请入场吧!
(三队分别入场。)
小朋友好!老师好!
2、师:先自己介绍一下。
青蛙队:我们是青蛙队,青蛙、青蛙数第一。
公鸡队;我们是公鸡队,公鸡、公鸡最神气。
蚂蚁队:我们是蚂蚁队,蚂蚁、蚂蚁团结一起争第一。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觉得你们的信心真足。到底哪队会更出色呢?那就看你们在游戏中的表现。
二、以多种形式围绕有趣的`旋转进行《快乐碰碰响》活动。
师:我宣布《快乐碰碰响》现在开始,一、二、三。
幼:快乐碰碰响,碰呀碰碰响。
师:现在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想,我想,我想、想、想。
1、通过操作活动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师:有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说它是车辆,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
幼儿回答。
出示风车。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幼:我玩过风车。风一吹。它会转的。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让桌子上的东西转起来。
师:风吹了风车会转,今天老师在我们周围准备了许多东西,请每个小朋友选一样东西,想办法让它转起来。
(放音乐,幼儿操纵)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做法告诉大家。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出了好办法,让这里的东西都转起来。现在我来请小朋友说说是怎样使它转起来的。并转给小朋友看。
幼:1、2、3
4、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使这些东西转动起来,真棒!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我动,我动,我动、动、动。
1、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师:你能不用刚才的东西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幼1:身体能转动吗?不成了玩具吗?
幼2:回倒的。
师: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2:(放音乐,幼儿练试。)
科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两种颜色混合而发生的变化,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
2、乐于交流并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装有清水的矿泉水瓶子若干(瓶盖内事先分别挤有红、黄、蓝颜料少许)
2、分别挤有红、黄、蓝颜料的瓶盖若干,抹布,贴有橙、绿、紫三色的篮子三只
3、红、黄、蓝三色标签和箭头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清水变出颜色来
1、教师演示用力摇晃一瓶清水,引导幼儿观察变化。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有颜色的水,并贴上相应的颜色标签。
3、引导幼儿讨论:变出水的.原因并验证。
二、两种颜色牵牵手
1、引导幼儿找不同的颜色,旋紧瓶盖用力摇晃并观察变化。
2、集中交流:你是怎么变魔术的?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幼儿交流教师演示)
3、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小结:红、黄、蓝三色颜料水两种两种的混合在一起所发生的变化。
4、引导幼儿将材料送回家。
三、颜色朋友在那里
1、请幼儿自选颜色标签,找不同的颜色宝宝做朋友
2、引导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自己和好朋友会变出什么颜色。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颜色让幼儿进行操作,并给颜色宝宝找家。
科学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蜗牛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就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
2、根据已有经验,初步学习仿编故事情节。
3、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蜗牛图片、变色蜗牛图书,幼儿人手配套小图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出示蜗牛的图片)
师:小朋友,瞧瞧!我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小客人?
师:这只蜗牛,前几天去旅行了,在旅行的时候发生了件很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蜗牛旅行时候发生的事。
二、分段讲述,了解阅读内容。(出示图书)
师:看!这是书的什么?(封面)
师:这又是书的什么?(封底)
师:我们一起轻轻地打开封面,第一页,你看到了什么东西?(蜗牛)一只小蜗牛“,”爬了出来。
1、第二页
师:第二页,它爬呀爬呀,第1天,小蜗牛爬到树林里,看到了什么?小蜗牛看到了绿色的树叶会怎么样呢?
师:小蜗牛“沙沙,沙沙”的吃了起来,我们一起来学学!
师:小蜗牛吃完了绿色的树叶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呢?
师:原来小蜗牛吃了绿色的树叶变成了绿色的蜗牛了。
师:这只蜗牛多有趣啊!我们一起来说说第二页吧!(教师与幼儿共同讲述第二页,个别幼儿讲述)
2、第三页
师:轻轻翻开第三页,第2天,咦!这是什么颜色得什么东西呀?(手指桔子)
师:小蜗牛一下子把桔子吃完了,那小蜗牛吃桔子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蜗牛,哟,它又变成了什么颜色的'了?
师:谁会讲小蜗牛第2天的旅行呢?(个别幼儿讲述本页面)
总结:哦!这只小蜗牛真神奇呀!它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就会变成什么颜色的。
3、第四页
师:第3天了,小蜗牛又是吃了什么颜色的东西,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谁可以用完整的话来说说。(个别幼儿讲述第4页)
师:哦!你讲得真棒!谁也来学学他的话呢?
4、师:那第四天、五、六天小蜗牛会吃到什么颜色的东西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小朋友拿起小图书,边看边讲这个故事。(幼儿操作)
师:谁来试试,把你刚才看到的故事讲出来。(个别幼儿讲述)
三、完整讲述
师:这么有趣的画面连起来就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变色蜗牛》。
四、延伸活动,创编故事情节
师:那第七天,它会吃什么颜色的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用蜡笔把它画下来。
科学活动教案15
设计理念:
每次吃餐点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兴致地观察、说我的饼干是小熊的,我的饼干是圆的,也有一些孩子喜欢把饼干放入果汁或牛奶中沾着吃,发现孩子们对各种形状的饼干特别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于是,拿起身边的材料,将日常的生活活动设计成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品尝、思考、想象……满足幼儿的愿望,促进幼儿的感官能力与想象力,并使幼儿在自由、主动的尝试中,创造性地运用感官,大胆表达,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各种感官来感知饼干的特性。
2、乐于参加活动,观察、发现饼干与水的前后变化。
活动重难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饼干的特性。
活动准备:
透明的一次性杯子装上温水,人手一份;每人一碟饼干(4块);手洗干净;每桌一块湿毛巾。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幼儿听音乐表演歌曲《做饼干》。
2、请饼干变魔术。
二、多种感官,感知饼干的特性
1、看一看,碟子里的饼干都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
形状)
2、摸一摸,摸上去是怎么感觉?
3、闻一闻,有什么味道?
4、数一数,碟子里有几块饼干?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5、尝一尝,饼干是什么味道的?(请每位小朋友选一块
自己喜欢的饼干咬一口)
6、幼儿相互交流:咬掉一口的饼干有了什么变化?咬掉
一口的饼干像什么?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7、一块饼干吃完了,现在还有几块饼干?
8、再选一块自己喜欢的饼干,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和边上小朋友说一说:你的饼干是怎么样的?
9、吃好后,数一数,碟子里还有几块饼干?
三、实验操作,发现饼干与水的前后变化
1、幼儿猜想:今天我还带来了饼干的好朋友,看看是谁呀?如果饼干在水里洗一洗小脚,请你猜猜饼干会有什么变化?水又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动手操作实验。
3、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交流饼干的前后变化。
4、现在碟子了还有几块饼干?
5、根据幼儿的喜欢再拿一块饼干试一试。说说感觉怎么样?
6、观察下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这些沉在水里的是什么东西?
四、结束
1、饼干吃完了,我们应该干什么了?
2、师幼一起拿着水杯去漱口。
科学活动教案1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活动了解纸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爱惜纸张,变废为宝,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类纸,剪刀、笔、水等
三、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纸
1、看一看、摸一摸。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同的纸?(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导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导幼儿观察哪种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纸?
(二)水中的纸娃娃(分组活动)
1、通过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纸张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哪些纸湿了,哪些纸不会湿。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分类,并作记录。
2、比一比:教师为幼儿准备同样大小的各种纸张,让幼儿将纸分别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纸吸水快,吸水强?
3、比一比:鼓励幼儿将纸折成各种各样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交流讨论,分享同伴的经验。
引导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探索纸的用处,交流幼儿已有的经验。
(四)情景感知体验理解。
观看录象,向幼儿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纸张?
(五)好玩的纸制体育玩具。
教师提供多种纸制玩具,有纸棒、纸球、报纸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探索创新,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
科学活动教案17
一、活动目标:
1、掌握搬运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2、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知道叠加是一种好方法。
二、活动准备:
各种书、保鲜盒四组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这么多书撒了,谁能帮我把这些书搬到对面的桌子上,老师要求得一次性把书搬走,哇,好多的书,咦,这么多的书,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们放到一起呢?引导幼儿说出把书摞起来,总结,这就是叠加。
(二)幼儿体验
1、尝试叠加
魔法变变变:出示桌面上的盒子,请幼儿观察。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要请四个小朋友来,用叠加的.方法把这些盒子全部都叠加到一起,比一比,看谁又快又稳。
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你觉得这样的办法好吗?引导幼儿发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小在上,大在下会比较稳固。
2、尝试把叠加的盒子平移
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吧。看看我们的盒子都是什么颜色的?粉、蓝、黄、绿。这一次,请四个小朋友来,把这些盒子互相调换(强调一次完成)。
提问:你是怎样做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盒子不稳呢?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因为太高太多,盒子不稳。怎么样能让这些盒子变矮呢?说说看!试试看!引导幼儿说出把盒子盖子打开再叠加(请小朋友都参与进来,一起体验)。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其实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经常能用到叠加的方法,你们见过吗?
出示课件,介绍生活中一些叠加的例子(比如:鞋柜、放衣服、盖高楼)。
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叠加的例子,我们一起出去找找还有哪些吧!
科学活动教案18
设计思路:
苹果和橘子,以其香甜的口味、诱人的外形,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加上父母包办的居多,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对于水果怎么吃、吃哪里都不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较差,所以我安排了该活动。
活动一开始我用猜猜,摸摸的形式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习惯。然后以浅显精短的小故事配以PPT引发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再现,再迁移到平时常见的水果吃法上,形象鲜明的'水果横切图让幼儿很容易就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吐籽,哪些不必吐籽?最后的“品尝水果”环节更是起到了升华内化的作用。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时要吐籽。
2、通过感官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几种水果实物、布袋几个
活动流程:
一、猜水果,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老师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宝宝?请你们小眼睛闭起来,我们来摸摸看。让幼儿摸摸说说
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滑滑的,吃起来甜甜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袋子,大家猜猜这个袋子里躲的是什么水果宝宝,我们来看一看。(桂圆)
1、介绍木瓜
还想不想再请水果宝宝呀,好的,顾老师这里还有个水果宝宝,你们认识它吗?跟孩子一起说说木瓜
那木瓜宝宝的肚子有什么?好,顾老师把它切开来看一看,看看木瓜宝宝的肚子里有没有小宝宝。
请孩子们看看,木瓜宝宝的肚子里有许多的籽宝宝,给幼儿闻一闻木瓜的香味。
想不想吃?
二、籽儿吐吐说说自己的想法。
1.看图听故事《籽儿吐吐》
1、图一:胖胖猪已经把木瓜都吃进肚子。
重点提问: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
木瓜的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
师结:小胖猪吃的太快了,把木瓜籽吞进了肚子,水果籽太硬了,会让我们的肚子受伤的。
2、图二:小猪头上长出一棵树来。
重点提问:猜猜,小猪把木瓜籽吃进肚子,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头上长出一棵木瓜树会怎样?
想想头上真的会长木瓜树吗?为什么?
小结:小猪猜想自己的头上长出了一棵木瓜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3、图三:小猪大便里有许多木瓜籽。
4、重点提问:木瓜籽吃进肚子,最后会到哪里去?
小结:最后小猪发现在自己的大便里发现了许多木瓜籽。
重点提问:小猪吃下去的籽最后从哪里出来啦?
小结:原来小猪吃下去的籽会从大便里排出来,可不会从头上钻出来哦!
三、说说尝尝知道吃水果要吐籽。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水果里的籽是不能吃的吗?那应该怎么办?
小结:你们说的可真好,有籽要吐掉,不能吃,千万不要吃进肚子里,如果不小心吃下去,也别担心,它会从我们的便便里排出身体。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不同的水果,我们一起去尝尝吧,但是先要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哦。
科学活动教案19
教案目标:
1、感知物体间的大小差异。
2、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3、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己保护意识。
教案准备:
1、各种食物:芹菜、黄瓜、胡萝卜、桔子切成两半的火龙果。
2、各种工具:勺子、幼儿使用的剪刀、安全的小刀。
3、大的记录表一张。
教案过程:
一、认识各种食物。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看有些什么呀?
2、师:你们吃过这些东西吗?你们喜欢吃吗?
二、认识瓶上标记。
1、师:好吃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看,瓶宝宝的肚子空空的,肯定怎么样?(饿了)我们把好东西送给瓶宝宝吃,好吗?
2、师:这个瓶宝宝说话了,它说“我最喜欢吃芹菜了,请你喂芹菜给我吃。”那你们看这个瓶宝宝喜欢吃什么呢?(认瓶上标记)
三、初次探索,尝试喂瓶宝宝吃东西。
1、师:瓶宝宝又说话了,它说“等会你们喂我吃东西的时候要注意卫生,不能把好东西掉在地上,能做到吗?”喂的时候可以和我说说话:“瓶宝宝,我喂芹菜给你吃。”
2、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宝宝,先看看它喜欢吃什么,再想办法喂给它吃。
3、幼儿操作。
幼儿尝试将食物放进贴有这种食物图片的瓶子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4、交流与讨论:
(1)你的瓶宝宝吃到东西了吗?为什么?(引导说出“瓶子口太小,食物太大。”)
成功的幼儿来讲讲:你用了什么办法让你的瓶宝宝吃到东西的?(我把长长的芹菜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如幼儿不会讲,引导语:这颗芹菜怎么样?(长长的,)瓶子里的芹菜是怎么样的?(小小的),你怎么把芹菜变成小小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结:你真能干,用手把长长芹菜掰成一小段一小段让瓶宝宝吃到芹菜,谢谢你!
没成功的幼儿:谁来告诉我是原因你的瓶宝宝没吃到东西呢?这里可引出的问题:食物大,食物硬。根据幼儿的问题教师想好预设回答,特别强调帮助幼儿找出原因所在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
小结:原来是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太硬,瓶宝宝才吃不到好吃的东西呢。
(2)师: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宝宝们都能吃到这些大大硬硬的东西?
幼儿:小刀,剪刀等等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看有什么?(剪刀、刀、调羹),
四、再次探索,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1、交代实验操作要求。
(1)师:我们用这些工具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在用刀和剪刀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别人。)
(2)师:现在我们请这些小工具来帮帮忙吧,请小朋友们选好瓶宝宝,找到他们爱吃的食物,把它们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吧。
小工具在框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选,要注意安全哦。
2、幼儿操作。
(1)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大变小,并把食物对应放进贴有这种食物图片的瓶子里。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3、交流与记录。
(1)师:你把大大的食物变成小小了吗?瓶宝宝吃到食物了吗?
(2)师:你用什么办法把长长的芹菜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的。用剪刀剪什么?
(3)根据幼儿回答选择图片记录。
(4)幼儿看着记录表,学着说一说。教师继续引导幼儿用粘贴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看着记录表完整表述实验过程——“我用刀(剪刀、勺子)把黄瓜(芹菜、火龙果)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学会运用小剪刀,小刀,调羹,和手来让食物变小,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对不同的食物我们也要运用不同的工具让它们变小变短呢,如(是否结合生活中的来说说)
五、自然结束活动。
师:“瓶宝宝吃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高兴。小朋友一起拿着瓶宝宝和他们去做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20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玩水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他们把一粒石子、一片树叶等投进水里,百玩不厌。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我结合大班《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一书设计了此活动――《沉浮》。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科学活动教案21
课程目标:
1、让小朋友发现盐能溶解到水中的现象,同时掌握溶解的速度与其他因素的有关系。
2、让小朋友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里。
3、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增进小朋友的好奇心,让小朋友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程工具:
1、准备足够的小杯子。
2、准备足够的小盘子。
3、准备足够的筷子。
4、准备一袋盐,一袋细沙,温水一大杯。
课程过程:
1、讲故事。给孩子们讲一个能把盐溶解于水插入到的故事,建议老师可以把小马过河改一下。
故事大概:小马帮妈妈去买盐,要过一条河。回来的时候,小马依然快快乐乐地趟水过来了。可是当他上岸后却发现,袋子里的盐没了。这可把小马吓坏了。他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说,河里有妖怪把它的盐抢走了。妈妈听后,哈哈大笑。那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盐没了呢?
2、引起小朋友的关注后,老师开始给孩子们做盐溶解于水的示范。
实验过程:
1、老师在小杯里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用小勺把盐倒入,让孩子们观察盐在水里的状态。诱导孩子们讲出,盐跑哪里去了,让他们回答。
2、老师主要是要让孩子们观察倒入水里的盐的状态,颜色,以及多少。
3、老师再换小杯,同样的方法把细沙倒入,让孩子们再观察,并让孩子们说出两个实验的'不同点。
4、老师把小朋友两两分组,然后让他们自己操作,并认真观察盐的溶解过程。
5、老师把水换成凉水,再让小朋友们观察一次,让他们明白水的温度是可以影响盐的溶解速度的。
课程总结:
这个课程的操作性强,需要投入的观察力也十足,其实是非常适合当成亲子游戏的。如果家长朋友们觉得好玩,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这个游戏。当然,你也可以完全地发散你的想象力,更换或者是改变整个实验的过程。
科学活动教案22
活动设计:
我们幼儿园旁边的社区有个大型的玩沙池,孩子们在平时的聊天中对于玩过沙子的事,总是津津乐道,说明孩子对沙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便抓住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课题,生成了此次探索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了解沙的特性,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沙子的特性。
2、感受玩沙的快乐,体验同伴合作、分享的快乐。
3、正确认识沙子的作用与危害,初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活动准备:
1、一次性桌布、湿巾、玩沙大盆、筛子若干;
2、玩沙的工具:小铲、小桶、装水的`瓶子等;各种小玩具。
3、实验用品:透明玻璃杯、污水、沙子等。不同直径的管子。
4、制作沙画的材料:绘有环保图案的底板、胶水、彩色沙子等。
5、摄像机、电脑、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沙滩的图片,引出沙子,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ppt中的沙滩图片,帮助孩子回忆自己对沙子的了解。
二、分5组操作,提升孩子对沙子特性的了解:
1、感知沙子“细小”特性:用筛子分离芝麻和细沙。
2、感知干沙“轻”的特性: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与湿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感知沙子“不溶于水”的特性:把细沙倒入透明杯中,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感受干沙松软的特点:通过用手在干沙和湿沙中扒开沙子找玩具,用对比的方法让孩子充分感受干沙的松软。
5、感知沙子“会流动”的特性:让孩子在管子中塞沙子。
三、通过录像进一步提升与了解沙子的特性
把孩子们现场的操作进行实地拍摄,孩子操作结束后根据孩子的讲述,老师把每组操作的录像进行播放,把本组孩子没发现的变化与特性,大家进行补充讲述。教师进行补充提问,如:
1、干沙被打入水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2、在水中搅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水中能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四、孩子们再次操作(互相流动与交换),进一步证实与感知沙子的各种特性。互相交流并用湿巾擦手。
五、了解沙子的作用:
讨论并讲述:你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吗?
根据孩子们的讲述,我点出几大类的ppt。沙画、沙球、沙包、沙坑、沙漏、种花、造房子需要泥沙、螃蟹、乌龟喜欢在沙子里等。分体育类、艺术类、实用类等几大类有代表性的图片。
六、了解沙子的危害,初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出示北方被沙尘暴侵害的图片、泥石流、沙漠等图片。提问:
1、沙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如果过分多的话,会怎么样呢?
通过ppt,让幼儿了解害处: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人类带来的危害。
2、那我们该怎样阻止沙子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通过看ppt,懂得植树造林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七、我们一起呼吁,一起保护环境:分组合作沙画,每组完成一副关于环保的沙画。
科学活动教案23
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7、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类时令水果若干,“↑”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头饰各一,盛水容器若干,箩筐两只。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请客)(幼儿一一指认水果。)
2、师:“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师出示标记‘↑’);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师出示标记‘↓’)。我们可不要学他俩。”
师:“可是不行呀,如果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们要帮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
3、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4、师:“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幼儿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5、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1:“我拿的是苹果,我发现苹果是浮起来的。”
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发现提子是沉下去的。”
6、巩固沉浮兄弟的特征,进一步认识标记“↑”、“↓”。
7、师:“小朋友你们看,沉浮兄弟来了,我们把水果送给他们吃吧。”
幼儿送水果,沉浮兄弟道谢,帮助幼儿把水果区分开来。
8、和沉浮兄弟分享水果,结束。
活动反思:
在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中激起孩子的兴起、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发现,达到发展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敢想敢问,一起探索,研究,使幼儿感到教师与自己之间是平等相处的。
科学活动教案24
活动目标
1、愿意跟着教师一起看看蔬菜,讲讲蔬菜的名称。
2、感受蔬菜娃娃可爱的造型,增强对蔬菜的好感。
活动准备
1、蔬菜画—我的`妈妈
2、卷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红柿若干,放在一个大箩筐里;
5个蔬菜标记贴在椅背上;小箩筐5个;
教学过程
一、蔬菜宝宝好
1、教师:今天来了许多蔬菜宝宝,看看是谁来了?
(1)出示卷心菜
这是谁呀?
引导孩子说说卷心菜的名称、颜龟、形状,并向卷心菜问好。
(2)出示土豆
这是谁呀?
引导孩子说说土豆的名称、颜色、形状,并向土豆问好。
(3)出示辣椒、西红柿,方法同上。
2、教师:今天蔬菜宝宝要来跟我们做游戏,我们欢迎它们吧!
二、蔬菜宝宝放这里
1、教师:蔬菜宝宝说它们挤在一起很不舒服,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分开放。
2、出示5种蔬菜的标记和小筐,引导幼儿按标记分放蔬菜。
3、幼儿将蔬菜按标记分放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有没有放错,并以蔬菜宝宝的口吻表示感谢。
三、蔬菜娃娃真可爱
1、教师:蔬菜太可爱了,我们要把这么多蔬菜变成一个可爱的蔬菜娃娃吧。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将蔬菜变成蔬菜娃娃。
(1)蔬菜娃娃的头发可以用--卷心菜。
(2)蔬菜娃娃的脸可以--用连接的方法摆放。
(3)蔬菜娃娃的嘴巴红红的—西红柿
(4)看看蔬菜娃娃还缺什么?
耳朵、鼻子—土豆。
3、教师:蔬菜娃娃做好喽,蔬菜娃娃眯眯笑,蔬菜娃娃真可爱。
四、观察蔬菜画—我的妈妈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8-05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8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8-0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4
科学活动教案05-31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26
【荐】科学活动教案03-27
【精】科学活动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