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猫教案

猫教案

时间:2024-08-21 22:59:5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猫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猫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猫教案集锦六篇

猫教案 篇1

  猫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sa )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蜷伏(quán ) 惩戒(ch?ng) 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 红绫 (líng )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死亡丢失死亡

  4、依据表格,我们来看一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5、文章生动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6、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7、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第三只猫大打出手的呢?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是怎样的呢?

  三、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是)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过,自责,内疚 ( 知错就改同情弱者严于自省勇于自责)

  (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 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3)师:就是因为我的偏见,才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此处穿插题)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平等地对待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a.“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b.“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c.“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d.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五、总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猫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猫(齐读) 板书:猫

  导语: 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 p@

  ③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 古怪 淘气 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

  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3、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两种猫有什么不同特点,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同上节课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可以画一画,可以作批注,还可以读一读,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第一自然段:从性情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写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要读出作者行文时的多重转折、回环婉转的语气。并结合课文理解无忧无虑、闭息凝视等词语。

  (3)总结学法:

  A.默读思考从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B.勾画、批注、朗读理解课文;

  C.说一说具体表现。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运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第2、3自然段。理解词语: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等。(先自学,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第二自然段:从脾气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

  板书:温柔一固执(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来的)

  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方面写它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什么时候都害怕,有时又非常勇敢。

  板书:害怕勇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总结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说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固执,害怕和勇敢这些表现,构成了它古怪的性格呢?

  (1)分析理解。

  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问题。如果将上面的各种表现单独来看,任何一种也构不成古怪。但如果把老实和贪玩,贪玩和尽职等这样一组一组截然相反,互相矛盾的表现统一在猫的一身,就使猫的性格变得不同一般,令人捉摸不定了,因而显出了它的古怪。

  (2)填空练习:(在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之后,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口头填空,随着学生填空出示相关内容)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 ),既贪玩又( ),既胆小又( );高兴时( ),不高兴时,( )。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小声读,思考:这一段从哪几方面写小猫的淘气?

  这一段从小猫什么东西都玩;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撞疼;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三方面写小猫的淘气。最后一句总结了小猫这些表现都是生机勃勃的。理解词语: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

  板书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依据板书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思考:(教师指板书)猫既古怪又淘气,作者为什么还说它可爱呢?

  A.从古怪上看,正是因为猫的性格是矛盾的统一体,才使它的性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出人意料、令人着迷;

  B.从淘气上看,一个生气勃勃道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默读全文,画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主要画出比喻、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使用这些句子的心情,在深入体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的第3题。

  (四)布置作业

  1、语言积累:摘抄你认为好的词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老师可以视班级的实际情况,推荐相关文章)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篇教学设计示例共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为主,为后面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接着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层层设疑,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适时适当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探究活动

  沙龙:《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我爱动物

  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

  2.通过介绍小动物,加深学生爱自然、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方式:形式多样,可不拘一格。例:可以是边看录像资料,边听学生解说,可以是学生绘图,展示图画时讲解,还可以写成观察日记或编排小品等。

  注:为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果,老师可利用媒体资料的展示,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画面的直观刺激下,学生会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猫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利用学生喜爱大熊猫的心理特点,鼓励他们自学,培养其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提高其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

  3、教育学生爱护大熊猫。

  教学用具:

  课文挂图录像

  教学方法:

  角色表演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初步认识大熊猫。

  1、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录像片。

  2、指名说说看见了什么?让所有的.学生都大胆发言。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大熊猫。

  1、教师领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

  3、指名个别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深入了解大熊猫。

  1、出示教学挂图,通过看挂图学习大熊猫的样子。

  教师让学生说出挂图上有什么?再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再指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利用角色表演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1)师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让学生都想象自己是一只大熊猫,教师边读课文边让学生表演。(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脑袋呼呼地睡大觉睁开眼睛睡醒了摆动着走来走去)

  (3)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问:大熊猫最喜爱吃什么?学生齐回答。再指图让学生看大熊猫吃竹子的样子。

  四、课堂检测。

  1、教师出示问题:大熊猫是什么样子?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大熊猫爱吃什么?学生自读问题,思考题意。

  2、指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3、让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自己写出答句,教师个别讲析。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猫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2、能游用一和许多等词汇表示事物

  自备教具:1、情境布置的小池塘,大鱼一条、青蛙一只、许多条小鱼、许多只蝌蚪。

  2、小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出课题:小猫去春游。

  教师扮演猫妈妈:“今天猫妈妈要和小猫们一起去春游钓鱼,我们一共去多少只小猫,多少只猫妈妈啊?”

  (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幼儿明确只有一个猫妈妈,有许多只小猫)。

  幼儿感知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1)猫妈妈带领小猫来到池塘边,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地方?

  (2)幼儿观察池塘里有什么?(大鱼一条、青蛙一只、许多条鱼)。

  (3)幼儿讲述。

  二、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每只小猫捉一条小鱼,放在妈妈的`篮子里。

  每只小猫送一只小蝌蚪回到青蛙的身边。

  三、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请幼儿翻开书第20页,引导幼儿用手指着画面说一说书上有什么?都有几个?

  请幼儿把许多东西,用笔连接起来。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渗透“1”和“许多”

猫教案 篇5

  教材内容:

  《大熊猫》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文中一共有四个自然段,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外形,小的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生活习性,最爱吃什么,以及大熊猫的珍贵和受欢迎,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然于纸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学生分析:

  1、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大熊猫,但是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大熊猫有一定的熟悉度。

  2、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有初步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一些客观的生活情景能进行简单的表述。但是,那些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要努力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帮助他们学习、感悟、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正确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全文。

  3、情感目标: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激发爱护珍稀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激发保护珍稀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课件)对,就是大熊猫。我国有许多珍奇动物,最可爱的要数大熊猫了。

  2、播放大熊猫生活片断。(出示课件)

  3、教师引言:你们喜欢大熊猫吗?(喜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认识大熊猫。(板书课题:大熊猫)请齐读课题。

  二、引入情景,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让学生欣赏大熊猫的生活写真。(出示课件)

  2、请学生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出示课件)

  按照课件中的顺序,让学生逐一回答。(总结板书:样子很可爱)

  3、指导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齐读。

  4、教师引言:我们刚才通过图片学习了第2自然段。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引言:大熊猫那么可爱,那它平时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请小朋友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

  (2)指名说说:大熊猫小的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小时候爬上爬下(板书:小时侯很活泼)

  长大抱头睡大觉(板书:长大爱睡觉)

  (3)欣赏大熊猫小时侯和睡觉的图片。(出示课件)

  (4)指导朗读

  6、寓学于练:(出示课件)

  读一读,说一说:

  大熊猫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小鸟在风雨中__来__去,迷了路。

  小鱼在水中__来__去做游戏。

  小狗在院子里__来__去,找骨头吃。

  7、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看大熊猫吃竹子的图片。(出示课件)

  (2)教师引言:你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吗?(竹叶,竹笋)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爱吃竹叶、竹笋(板书:爱吃竹叶、竹笋)

  (3)教师引言:想想,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表情来朗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第4自然段。

  8、指导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教师引言:大熊猫非常可爱,而且,只有我们国家拥有。它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那么珍贵,难怪在动物里成了最吸引人,最受欢迎的动物。

  (2)、让学生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表情来读这一段。

  三、检查词语(出示课件)

  1、先指名读出每个词语。

  2、不同形式读每个词语。

  四、拓宽视野,情感升华。

  1、教师引言: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大熊猫,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关于大熊猫的歌曲。(出示课件)

  教师总结大熊猫的生活现状。

  2、出示课件《拯救大熊猫倡议书》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画一幅大熊猫的图画。

  3、模仿大熊猫的样子。

  板书设计:

  样子(很可爱)

  7.大熊猫

  小(很活泼)

  大(爱睡觉)

  爱吃(竹子竹笋)

猫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

  3。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习“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的故事,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思路结构

  课文开头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提示了下文的内容,表明本文要说的是“我”家里几次“养的经过”和“结局”。接着按照时间先后写了三只不同的,描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遭遇和结局。

  先叙述第一只是要来的,它给人带来快乐,但死去,”我“感到辛酸。接着叙述第二只也是要来的,它更活泼,是“饭后的娱乐”,但结果亡失,使人怅然。最后叙述第三只拾来的的遭遇。它不活泼,大家对它“都不喜欢”,结果遭“妄下断语”的“冤苦”后亡失,我更难过,甚而自责。课文分别用“有一次”、“隔了几天”、“冬天的早晨”这类语句承上启下,把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课文最后一句话“自此,我家永不养。”归结全文,呼应开头。

  文章前后连贯、首尾照应,结构严密,条理清楚。

  三、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养是本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与亡失为线索展开。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的悲剧史:得→养→亡失→再得→再养→再亡失→复得→复养→复亡失:永不养。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的结局,总领全文。结尾以“我家永不养”收尾,呼应篇首,结构完整而严谨。

  四、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文章中三只,各具特点,各有各的性格。第一只活泼天真,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泼”,它乱跑,会爬树,会扑蝴蝶,还会捉老鼠。它不怕生人,常跑到街上,坐在铁门外边晒太阳。第三只懒惰、忧郁,不喜欢“顽游”,常常“蜷伏”,钻炉火底,跳上桌子凝望鸟笼,受责打前“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这些描写,表现出几只的不同的神态状貌,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五、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文中第三只与前两只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是只野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而第二只“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六、着重揣摩描写和抒情

  这两方面都是文笔精华,可以挑选几个片段,引导学生揣摩。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文章是作者与读者的共同创作,重要的是唤起读者的想像。例如描写三妹用红带逗小,作者的描写也很朴素:“它便扑过来抢,又真诚过去抢。”不必再作过细的描写,唤起了读者的想像,丰富的情景就补充进去了,读者会同作者一起创造出这只的形象。问题在于用什么语句去唤起读者的想像。假如笼统地说“三妹逗它时,它好玩极了,”那是不能唤起读者想像的,大体写出逗的动作,扑与抢的动作,就足以唤起想像,而想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猫教案】相关文章:

《猫》的教案05-15

《猫》教案10-21

猫教案模板11-28

猫游戏教案03-27

有关猫教案03-30

关于猫的教案03-23

有关猫的教案03-25

两猫相争教案03-17

幼儿园猫教案04-18

猫和鸡教案优质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