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桥教案

桥教案

时间:2024-07-25 19:14:11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桥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桥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桥教案 篇1

  【班会主题

  架起心灵间沟通的桥梁,让生命充满阳光

  【班会背景

  初二学生,很容易与父母,家长,同学产生观念上的冲突,这也跟他们特定的成长阶段有关。现在是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不再像以前小学阶段那样对父母,老师言听计从了,希望自己做主的意识特别的强烈。

  但是学生在沟通方法上确实需要我们的引导,如果他们掌握了换位思考这个方法,将对处理与别人之间的交流问题非常有用。所以此次班会旨在促进学生做好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让学生都在我营造的特殊氛围下,敞开心扉,学会理解,学会沟通,达成谅解,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顺利成长,作一名快乐成长的阳光少年。

  【班会准备

  1.按照要求提前去要借班上课的班级和学生见面沟通,并使用相机把同学们珍贵的课间活动一一拍摄定格。

  2.在学生中广泛搜集他们对歌星曾轶可的看法。

  3.向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级里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班级特色。

  4.征得语文老师的同意,仔细翻阅了同学们的作文:成长的烦恼。初步了解班级内孩子们的在与人交往中的烦恼大部分是沟通不畅造成的,所以初步选定以“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沟通,并且带着情感去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人生充满阳光”的主题。

  【班会过程实录

  课堂之前:等待时间,播放曾轶可的《狮子座》歌曲,起到活跃气氛,提前了解她的故事和背景,加强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效果。

  以歌引人

  教师: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曾轶可的歌曲,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学生:是《狮子座》(异口同声)

  教师:好,看来大家都初步了解她了,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曾轶可的?

  以歌引话题

  学生纷纷表达,粗略统计了一下,全班大概有10人喜欢她,30人左右不喜欢她,另外10人左右保持中立。根据这三类观点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就坐,持同样看法的学生就近坐在一起。

  下面开始第一个活动:

  教师:请你说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她的理由。

  喜欢曾轶可的同学说出了她的多个优点:如:真诚,歌曲属于原创,有才气,对朋友好,热情,讲义气,外号叫曾哥等等。

  不喜欢她的人情绪很激动,说出的理由是:唱歌跑调,另类,唱的歌太小资,不符合传统的大众审美观等等。

  教师此时不发表任何看法,而是采取让学生继续体验的办法继续第二个活动:先让彼此意见对立的两组同学交换位置,而且让不喜欢曾轶可的同学说出她的优点,喜欢曾轶可的同学说出她要改进的方面。

  不喜欢她的学生率先说出她的三个优点:比如心理素质好;歌曲是原创;歌词比较美;

  喜欢她的学生也说出她的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唱歌不要跑调;做人要再低调一些;唱歌要再加强练习。

  保持中立的同学继续补充曾轶可的其他优点:对人特别宽容;对别人特别真诚;等等。

  然后教师询问一些不喜欢她的同学,“通过寻找她的优点,你感悟到什么道理?”

  学生纷纷表达:任何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看人要一分为二看;

  看待别人要宽容;等等。这里学生都说的非常好,从而引领学生得出第一个自己感悟出来的道理。

  以话题引方法

  此时教师揭示出: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解决所有沟通中出现问题的一个方法,所以我务必做到了重点突出。)继续深入:

  教师: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仅仅是达到了理解对方的层面,但是这时候对方不知道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毕竟仅仅做到理解别人还远远不够啊,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活动:

  方法深入

  第三个小活动:让一个闭眼睛的同学拉着一个同学在教室里走,不允许有任何交流;

  另一个闭眼睛的同学拉着一个同学在教室里走,可以有任何交流。

  教师问“请你比较一下两组所用的时间,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现场发现可以做任何交流的小组所使用的时间短,过程中的表情也更轻松。

  此时教师特别留下两位闭眼睛的同学,让他们谈一谈当时往前走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闭着眼睛但可以和伙伴交流的的女同学说:“当时心里特别塌实,因为我的伙伴一直在后面推着我走,我不担心。”

  闭着眼睛不可以和伙伴交流的同学说,“心里没有底,但是凭着对伙伴的信任,和默契,还是走完了全程。”

  教师高兴的总结“第二组同学虽然在行动中没有交流,但是凭着默契走完了全程,而默契就是沟通的最高境界,这是同学们朝夕相处充分沟通的结果,祝贺你们!”

  这个活动主要目的:揭示除了理解,还要学会沟通。

  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我们分享。不过,我也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并不仅仅是阳光灿烂,还可能有些无奈和烦恼,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你在交往方面的烦恼,看能不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大家一起帮助你来解决。

  接下来是一个活动的小高潮,也是本课的重点:

  诉说烦恼,打开心结。

  学生1 :因为我自己身高不够高,老感觉同学们不太喜欢我,不太愿意和我玩。

  教师: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位同学,你们是这么看待她的吗?

  学生2 :(主动举手)其实她挺好的,我们都觉得她很好,不过看她学习很用功,不好意思叫她一起玩。不是因为她的身高问题。

  教师:刚才同学的回答解决你的烦恼了吗?学生1回答:是,解决了。

  教师:能够进行这样及时的沟通真好,其实身高问题不要太关注,不要自卑就好了。还有哪位同学说出你的烦恼来,我们看能不能帮你解决?

  学生3:我感觉我和父母的关系不够好,老觉得父母太唠叨,我觉得他们一点也不了解我,我还曾经离家出走过。

  教师:(非常关注的往前靠近几步)孩子,你真的离家出走过吗?我现在很高兴的是,现在你坐在教室里,能够和我交流。能告诉老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吗?什么原因让你最后又回到了家里?

  学生3 :当时就感觉很烦恼,感觉生活没意思,后来觉得父母不容易,加上父母到处找我,我就回家了,但是……

  教师:我很高兴你能体谅父母不容易,也就是说当时你自己已经有了换位思考的想法了,那么今天学了老师的沟通的办法之后,你有什么打算?

  学生3 :我今天回家之后就和父母沟通,说出我的想法,彼此坐下来好好沟通。

  此时有好几位同学都要举手发言,想要帮助她。

  我叫了一位男同学来发言,就称呼他为学生4吧。

  学生4:我认为你的'做法非常不对,再怎么做也不能作出这么极端的出走事情,还是首先要沟通。父母正确的意见一定要听从,除非是意见不对。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作伤害自己的行为。

  教师:对!父母可能会因为自己工作忙碌的问题,情绪的问题等等批评了我们,误解了我们,但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轻易的否定父母对我们的爱!

  假如我们的父母意见不对,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现在不是愚孝的时代了。我相信其他同学能听懂我的话。

  还有,这位同学,你能答应我吗?以后我们一起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拥有自己的目标,就不会觉得生活没意思了。还有以后任何时候,都不要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好吗?

  学生3:放心吧,老师,那是肯定的!

  学生5 谢谢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我有时候知道自己作错了,可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内疚和歉意?老师,我该怎么做呢?

  教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如何沟通。

  是啊,今天我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在理解别人的基础上,要积极和别人沟通。

  那么到底该如何沟通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如何沟通

  学生6 :可以给对方写信,送个小礼物。

  学生7:还可以对对方发短信。

  学生8:可以QQ留言。

  教师:是啊,现在是信息社会,采用QQ很方便,文字的力量可以很好的打动我们的内心。但是不要因为长久的采用QQ ,迷恋了网络,以至于耽误我们的学习。(此时评委老师和听课的老师脸上都浮现出会心的笑容)

  下面还有一个小活动:请各小组同学收集一下本组所有同学认为比较好的沟通方法,请小组长做代表发言。(收集,整理时间大约3分钟)

  同学们收集的方法非常实用,也具备了创新意识。方法上:倾听,聊天,写信,(或写小纸条)打电话等等。教师一边将这些写有沟通方法的纸片用双面胶粘贴在黑板上。一边总结:“这些沟通必须以真诚作基础,以积极态度作后盾,乐观的心态作保证。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学以致用:我沟通,我阳光

  教师:现在请你给你的同桌写出你的心里话,表达你的真诚。

  同学们静静的写,只听到偌大的教室里沙沙的写字的声音。还有一些听课的老师纷纷离座,观看同学们写心里话的情况。

  教师:哪位同学能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心里话?

  学生9:我的同位是一个很善良的女同学,你学习很刻苦,也很爱帮助同学。但是你有一个爱打人的坏毛病,希望你以后改正。

  (此时大家都善意的笑了。)

  教师:刚听前半段话,我真的很喜欢这位同桌。听了后半段,我很想认识下你,你能站出来解释一下吗?

  学生10:我就是这个同桌。我也感觉很对不起我的同桌。我给同桌写的是:对不起,以后我会控制好自己的坏脾气的。

  教师带领全班同学鼓掌。同时发言:“很高兴你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小问题。我只问一句话:你是无心的伤害同桌的,还是故意的呢?”

  学生10:无心的。

  教师:好,只要你以后控制好你的情绪,你的同桌一定会体谅你,和你一定会互相帮助,相处的更友好。

  学生11:我要谢谢你,我的同桌。平时你总是帮助我学习,耐心的给我讲解我不会的问题,以后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家长和老师的希望。

  学生12:有时候真觉得学习上你很慢,但是看着你进步越来越大,也很替你高兴的。(此时我又忍不住带领大家鼓掌表扬这两对同桌的精彩发言。)

  学生13:忍不住对你说,你确实太调皮了,希望你以后安稳一点,学习的时候再专注一点。

  教师:这位同学的同桌是谁啊 ?能说出你的心里话吗?

  此时这个男同桌,怎么也不肯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心里话,表情很不自然。我善意的说:“因为这个同学个人的原因,我们无法和他一起分享他对同桌的心里话了,我们大家要尊重他的个人意见。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8个字基本上是全班同学一起异口同声说出来的)”

  班会总结

  教师:好,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展示大家的心里话了。请同学们课下把写的信传递给你的同桌,让我们的心灵没有隔阂,充满阳光,再让这份阳光,由内到外,指导我们的行动,做一名阳光少年!请欣赏张老师为大家制作的班级电子相册:(配乐放飞梦想)。(最后3分钟,不再采取教师侃侃而谈的方式,而是将教师需要说的话打出来,配上合适的插图与音乐,让学生在其中静静的去观赏,静静的去思考,没有人打扰他们的思绪。整个班级沉浸在若有所思的温情的气氛里。)

  然后教师总结:大家知道吗?张老师特意提前过来为大家拍照片,就是想和大家做充分的沟通,同时这节课我们也收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你收获了良好的同学﹑师生关系,会让我们愉快的生活在校园,学习状态更积极,乐观。如果你在生活中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将来我们长大了,也能更好的处理好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今天这一节班会课以后,希望同学们继续坚持,除了语言上的高度提升,还要有行动上的追踪,我希望你们能内化为自己心理上的高度,每个同学才会觉得充满幸福和阳光,并主动把阳光洒播,让我们的生命充满阳光!今天这节班会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

  【班会反思

  1.特色之一:解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那一名曾经离家出走过的女生,在很多听课老师和评委在场的情况下,那么信任我,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和下一步的决定,我非常自豪于她对于我的信任,也非常高兴她会继续采用我引导她的办法进行下一步的沟通,从这里来看,班会课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本节班会课通过几个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感悟等形式,对学生在如何与他人交往方面进行指导,重点使他们明白两个方法:换位思考,理解沟通;真诚交流,收获阳光。

  2.特色之二:这节班会课采取了一个对热点话题人物曾轶可谈看法开始,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下课之后这个班级的同学告诉我,这节课带给她的感受是班会课的形式非常新颖,自己愿意热情参与,从而得到自己感悟的道理。

  3.一点遗憾:课后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导致没有办法知道孩子们班会课之后的心得体会。如果是在我自己的班级上班会课,我会引导他们继续写一篇甚至一系列的日记,或者出一期或者多期板报来追踪,巩固效果。因为这节班会课虽然结束了,但对于同学们一生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教育才刚刚开始。

桥教案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话,生活问题数学化。本节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强化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体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由模糊到清晰,在整个探究发现的过程中,我没有把知识规律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进行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火车过桥问题在以前的教学中属于奥数范围内,其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策略,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使学生在感知、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丰富学程中,获得深刻感受,生成新的经验。丰富的感性材料、深入的体验与感悟,积极的探究与思考,才能激起创造的火花,使数量关系的概括总结水到渠成。

  2教学内容分析

  火车过桥”是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实际问题”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要掌握火车过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这一数量关系,并学会计算过桥路程、过桥时间。火车过桥路程数量关系的归纳、总结和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它区别于一般实际问题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思考性比较强,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与之相配合,所以学习的困难会比较大。

  3教学方式、手段与技术

  变重视结论的记忆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时的体验和感悟;变模仿式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有机结合;实际生活片段糅到游戏性地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火车过桥,火车可以被自由拖动,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可以在视听领域里展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但有助于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设计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操作、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知道火车过桥的路程包括一个桥长和一个车身的长度。学会计算过桥路程、桥长、车长、过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过桥问题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知道火车过桥的路程包括一个桥长和一个车身的长度。学会计算过桥路程。

  教学难点:学会计算过桥时间。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过马路,你们思考过吗,一个人和一个队伍以同样的速度过马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吗?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马路,所用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策略] 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游戏:指定教室前一段为马路,请一组同学演示过马路的情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3.小结:看来这个队伍过马路,不但要走马路的宽度,还要走一个队伍的长度。小小的过马路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其实,火车在过桥、过隧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火车过桥问题。

  [策略] 把数学知识依附于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结合鲜活的数学材料,给原本单一冷漠的内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进学生感悟、内化。

  (二)情境体验,初探规律

  1.理解:过桥路程=桥长+(一个)车长

  一列火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由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4分钟,车速是每分钟1200米,请你计算火车过桥的路程?

  (1)小声读读。

  (2)谁愿意计算火车过桥路程?解释一下你列的算式。

  (3)你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播放课件:

  ①理解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

  谁能到电脑前边演示边说说怎样叫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

  ②理解过桥路程

  过桥路程指哪一段路程?谈谈你的想法?

  引:我们可以找准一点来观察。(课件演示火车过桥的情形)

  以车头为标准;以车尾为标准。

  [策略]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巧妙的设计了课件:学生可以用鼠标自由拖动火车过桥,同时,火车过桥的情形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真实的声音,逼真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感悟,碰撞观点,发现规律,有效突破难点。

  (4)小结:火车过桥的路程等于桥长+(一个)车身长

  板书: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5)通过这一数量关系,我们联想到什么?

  板书:过桥路程-车长=桥长

  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6)我们能根据这一数量关系推到其他数量关系,有数学思想。在刚才的学习中,我发现同学们能抓住这一问题的关键语句分析理解这道题,我们的学习方法不错。因为你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有了这样的研究成果。

  (7)火车过桥路程与哪些因素有关?(速度、时间、桥长、车长)

  板书:过桥速度、过桥时间

  2、学会计算车长

  小结:看来过桥路程不但与桥长和车长有关,还与过桥速度、过桥时间有关。下面我们利用研究的这一成果,解决几个生活中的问题。

  一列火车,通过4400米长的大桥,已知由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4分钟,车速是每分钟1200米,求这列火车有多长?

  (1)请你在练习纸上列式解答?

  (2)请同学到前面分析讲解?

  3、小结:我们一起研究了火车过桥的问题,其实在火车过隧道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

  [策略] 真实的情境,经验的应用,有序的导向,使学生在自主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方法。数形结合,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巩固拓展,提升认识

  1.基本练习

  一列300米长的火车,通过隧道,已知由车头开始进入洞口到车尾离开洞口共用3分钟,火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100米。求隧道的长度?

  (1)你们有一张同样的题纸,自己读题分析,在题纸上解答?

  (2)愿意把你的解题过程让大家看看吗?给大家解释解释。

  2.变式练习

  有一列500米长的火车,通过一座5500米长的大桥,火车每分钟行1000米,问火车通过大桥用多长的时间?

  (1)这一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2)应该怎么求过桥的时间?小组商量商量。

  (3)小组反馈。

  [策略] 练习注意覆盖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意变式练习,避免练习的机械重复,内化新知。多种练习也是一种信息源,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深化理解、蓄积“能量”的过程,是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完善认知结构、提升认识境界、增长人生智慧的过程。

  3.延伸

  谈话: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

  五年级有学生248人,排成四路纵队去春游,队伍行进的速度为每分25米,前后两人相距都是1米。现在队伍要走过一座桥,整个队伍从上桥到离桥共需16分。这座桥全长多少米?

  (1)请各小组解决这个问题,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2)请一个小组到前边给大家分析。

  4.小结: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过桥问题来解决的问题。多观察多思考。

  [策略] 学为所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情趣。

  (四)归纳总结,评价升华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五节。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用词要准确。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课时目的: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等词语意思。

  2.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3.初步理解江南桥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称的特征,作者把家乡桥称作“我们的乐园”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1、家乡的桥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查字典,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绍故乡小桥的特点。

  第三段:(6)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五、练习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查字典作业。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每词抄四遍。

  3.读课文三遍。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多

  名称美

  乐趣多

  忆桥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第三节,完成课后练习三填空(1)。

  3.准备背诵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讲段意。

  2.重点训练体会作者用词的好处。

  3.出示学习方法:

  查字典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按三步学习法学习第一节。

  (1)指名个别讲。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地分布。

  ②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2)小组讨论练习讲。

  (3)请两个小组汇报讲。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用摘句法概括节意。

  2.“连接”写出了什么?(小桥的分布情况。)

  3.“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什么?(家乡的小桥多。)

  4.小结:第二节介绍小桥的数量多。作者用两个“连接”写出了小桥的分布情况,又以“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家乡的小桥多。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默读第三小节,准备填空。

  2.出示填空练习,学生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3.分男女生读填空答案。

  4.给第三小节分层次,概括层意。

  5.按层次指导背诵,学生相互试背。

  6.指名试背。

  四、布置作业:

  1.熟背第三节。

  2.熟读第四、五节,准备背诵。

  3.完成练习册填空的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课时目的:

  1.学习课文第四一六节,并能初步背诵。

  2.继续练习体会用词要准确。

  3.练习动宾词搭配。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思考:这节告诉我们哪些内容?(桥名多;桥名的由来;桥名字体各异;关于桥的故事多。)

  2.轻声读,用“——”划出描写家乡小桥美妙名称的句子;用“()”括出这些名称各是怎么来的句子。

  3.讨论答案

  4.男女生分别读“小桥名称美”和“桥名由来”的内容。

  5.指名读描写“桥名字体各异”的句子。

  6.出示句子:

  有趣的是,请石匠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①回顾体会用词要正确的方法。

  ②出示三步学习法:

  7.用三步法理解“相衬相映”,“平添”。

  ①相衬相映:相,互相;衬,映,衬托。互相衬托的'意思。平添;自然而然地增加,增添的意思。

  ②课文指在青石上凿就的各种字体的桥名与各种姿态的桥互相衬托,让人觉得又增添了几分情趣。

  ③“相衬相映”把桥名字体与桥的姿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写得十分准确;“平添”把这种景物造成的情调和乐趣表现得很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先指名讲,再小组讲,最后请一个小组汇报。)

  8.指导试背第四节。

  (二)学习第五节。

  1.默读出示课后练习4(2)填上适当的动词。

  例:(讲)故事

  ()篮子()谜语,

  ()螺蛳()胆量

  ()毛蟹()小船

  2.轻声读,理层次。(总一分结构)

  3.出示课后练习3填空,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是从、、和四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板书:

  乐趣多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4.齐读填空练习。

  5.出示课后练习2(2)用三步学习法讨论。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①荡:荡漾,一起一浮地波动。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荡漾,玩累了的孩子们平躺在小船上随着凉风的吹拂与水波的荡漾,一转眼就进入了梦乡。

  ③“荡”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动的情景表达得十分准确形象;“送”把孩子们在凉风与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入睡的情景写具体了。

  6.指导,试背第五节。

  (三)学习第六节。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

  2.“长相忆”是什么意思?(长时间的回忆)

  3.作者为什么要长时间地回忆家乡的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

  1.齐声感情朗读。

  2.师小结。

  四、作业:

  1.填空练习:课后练习3(3)课后练习4(2)。

  2.熟读课文三~五节。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多

  名称美--来历、形状、字体故事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乐趣多: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桥教案 篇4

  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小时候,爷爷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在遥远的东海,有一座山,山上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有一支神奇的笔,用它画鸟,鸟能在天空飞翔;用它画鱼,鱼能在水中畅游;用它画桥,桥马上就会飞跨在江河上……多少年来,许多人都梦想得到那支神笔,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好多人从来没有得到过它。

  茅以升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呢?”爷爷说:“因为人们不知道得到它的秘诀。”茅以升又问:“这秘诀是什么呢?”爷爷呵呵笑道:“我告诉你。”说着让孙子伸过手来,在他手心里写了两个字。茅以升一看,这两个字是“勤奋”,顿时,他心里全明白了,说:“我一定要用这秘诀去‘画’桥!”

  从那以后,茅以升时时刻刻把“勤奋”二字牢记在心,从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他从私塾里转学到南京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在那里他学到了数学等新的知识。一次,他看到一本书上圆周率的数字写到了小数点后面100位,就使劲儿背,居然在一次新年晚会上把100位数字准确无误地背出来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惊呆了,长时间地给他鼓掌祝贺。

  1911年,年仅15岁的`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唐山路矿大学堂,毫不犹豫地选了造桥专业。在学堂里他给自己订立了严格的学习制度。课前都要认真预习,画出难懂的地方;课上专心听讲,记下老师讲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后再参考外文书籍,整理成笔记。

  春节他不回家和家人团聚,而是在宿舍里独自一人挑灯夜读。思念亲人时他就拿出父母亲的照片看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考试,茅以升获得了全校第一名。后来他参加了清华学堂向全国招收10名留美研究生考试,结果,他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了。茅以升在美国留学,仅一年时间,便取得硕士学位。回到祖国后,他用“神笔”,为祖国和人民“画”出了许多座桥梁。

桥教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后放录像)

  (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

  (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

  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

  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

  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为什么?

  ⑤教师总结: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

  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

  (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

  ③教师小结: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

  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

  (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

  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

  ④小结: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这几方面来具体说明大桥是如何壮丽的)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

桥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小桥被大雨冲坏了,两岸的小动物过不了河,很不方便。后来,两只大象站在河的两岸,用长鼻子架起了象鼻桥。动物们又感动又惭愧,合力架起新桥。这是一个意在颂扬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精神的动人的童话故事,以小动物为主角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他人,团结互助。

  3、能根据文字提示和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选择表演、说话、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动物王国里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小河上曾经出现过三座桥。(课件:三座桥的图片)你觉得哪座桥最特别?

  (二)观图、读文并理解“搭”

  1、仔细看图,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两只大象的鼻子又是怎么搭的呢?谁来用手演示一番。

  指名示范。

  3、小结:“搭”就是 “交”或“架”。

  4、再看图,大象们在搭的过程中为什么还把鼻子相互绕了一下呢?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5、给这座与众不同的桥取个合适的名字?师板书。

  6、从文中第4段中找到依据说明象鼻桥是最合适的名字。

  7、出示:原来是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在一起,架成了一座“象鼻桥”。

  齐读。

  板书:象鼻桥

  (三)理解大象们搭“象鼻桥”的原因

  1、为什么两只大象要搭这么一座象鼻桥呢?读2自然段,用“—”划出表示原因的句子。

  2、汇报、小结

  板书:自私 依赖

  3、想像说话:小动物们的自私、依赖都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不方便?

  4、小结:是啊,看着因为没有桥,小动物们的生活如此不便。于是,两只大象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鼻子搭成了一座可供通行的桥。看,有了这座桥,小动物们又可以方便地通行了。

  课件:象鼻桥的图片

  5、看图并想像说话:他们又是怎么走的呢?走时回怎么说呢?

  (四)读文,理解动物们造新桥的原因及动力

  1、大象们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动物们都非常感动,感动的同时还觉得——

  板书:感动 惭愧

  2、理解:惭愧

  3、惭愧的小动物们马上付诸行动,它们又是怎么行动的?

  4、汇报。

  板书:齐心合力

  5、可爱的小动物们还给新桥取了个名字叫——象鼻桥。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还会取其他什么名字呢?

  (五)小结

  其实:这座象鼻桥不但为了感谢这两只热心的大象,它还时刻提醒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自私、以来是行不通的,只有齐心合力、团结起来才能办成大事。

  板书设计:

  象鼻桥

  感动、惭愧

  自私、依赖 齐心合力

  反思:

  1、《象鼻桥》本身是篇选读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理解这个童话故事,能明白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并会学会用。但这篇文章比较长,学生对读通、读流利比较困难。因此,老师的范读原先可以起到很到的作用,可是在课堂上我没能用好。

  2、因课件的关系,学生对此兴趣很高,所以就以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引入,本来想以普遍性的桥引入,但感觉不如小朋友所喜欢的更贴切。

  3、当叫小朋友取名时,但有五花八门各种答案,说明对整个故事还不理解,或者说理解不深。或许这个环节可以不要设计。

  4、最后,通过这次的教学比武,从中也真实反映出了自己在教材处理以及剖析教材、组织教学方面的诸多不足,深刻地反省了自己教育教学基本功,明确了今后改进的方面,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拨正了方向。

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体会,反复揣摩,和作者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

  2.讨论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比较阅读法。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板书文题)

  设计(二)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二、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

  (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然后以小组组长为本组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

  明确:(1)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几句:“‘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这些文句揭示了“桥之美”的含义。

  (2)学生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有的领悟到:桥梁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有的领悟到生活周围本身就有饱含画意的景致,只是自己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的同学领悟到:文中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还可以把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对某一处自然风景及室内布置进行一番美的品评。有的领悟到: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与周围环境和谐交融才是美的极致。……

  三、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教师提示: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就形成了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出了全文的说明顺序。

  (2)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段意,理清行文思路。

  (3)同桌之间交流看法。

  (4)教师选三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明确:画家眼中的.桥的特殊美感,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来作者强调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是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为下文张本。

  课文随后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选用四个例子——石桥与苇丛的配合,石桥与细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长桥之美,险峰、急流映衬下的风雨桥——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然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桥之美”的进一步补充。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

  最后收束全文,用一句话总结上文,回应文章的标题。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形成板书。

  多媒体显示:

  四、揣摩语言,体味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

  多媒体显示:

  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

桥教案 篇8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一起读题目。

  二、初读感知

  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听清楚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谁能用一到两句话简单地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先试着自己说一说。

  3、出示词语:

  呻吟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退深 势不可当

  搀扶

  (1)课文内容我们大致了解了,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谁能大声的来读。

  如果他读对了,请同学们跟读一次。

  (势不可当:你很细心,没有把势不可当读错,我们知道还有一个意思相同的词叫(势不可挡),但文中出现的是——)

  (2)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分为三类,再仔细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A同义字组成的词

  仔细看看每个词里面的两个字,体会体会这两个字的意思,你发现了什么?这就叫同义字,这些词语就是由同义字组成的词。

  读B描写老汉的词

  读C描写洪水的词

  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思考,哪些词描写的是洪水的声音,哪些描写的是洪水的水量,哪些描写的是洪水的水势。

  咱们在第一排词语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一起来读读。

  读了这些词后,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洪水?

  三、体会洪水的凶猛可怕

  1、课文一开始也用了很多的笔墨来描写洪水的可怕、凶猛。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你还从其他哪些地方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可怕。

  (出示:1、2、3段)

  (1)品读:像泼。像倒。

  A像泼、像倒,顺序能颠倒吗?

  一个泼字,让你想到了哪个四字成语?

  你为什么读倒,让你想到了哪个四字成语?

  雨越下越大,你来读读。(师点评:雨还欠大,有点大了,越来越大了,就是这样的大雨……)

  B像泼、像倒,仅仅四个字却独立成两句,简短的句式很好的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2)品读:第二段

  想象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可能会看到哪些可怕的景象,听到哪些可怕的声音?

  我们听到的是洪水的(咆哮),看到的是洪水从山谷里(逛奔而来),我们感受到的是洪水的(势不可当)。

  洪水来势凶猛,不可抵挡,女同学读。

  它想吞么一切,践踏一切,男同学读。

  山洪所到之处,万物尽被摧毁,全班读。

  文中将洪水比作(野马),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了洪水的(凶猛、可怕)。

  (3)跳舞

  跳舞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感受是非常(快乐,优美),而这是怎样的舞呢?

  师引读:这是一支

  的舞。读。

  这舞会把人们逼向(死亡),这是死亡之舞呀。

  (4)人们

  A想象一下,人们当时是怎样的?

  B把你的恐惧不安送到句子中去读。

  让我们一起把村民们这种慌乱的情景读出来吧。

  C人们慌乱也从侧面烘托出了洪水的。

  2、师引读1-3段:

  洪水如猛兽般张开了血盆大口,要把自然界的一切吞没,黎明的时候——

  山洪咆哮着——

  村庄惊醒了——

  四、感受桥的重要性

  1、当所有的人都你拥我挤的往南跑时,阻挡在他们面前的却是(洪水),于是他们又疯了似的——,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逃生的本能,可逃生的路在哪儿?

  (出示:第四段)

  2、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对于当时的村民来讲,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桥?

  是啊,木桥窄窄的身躯却承载着全村人的生命,它是一座逃生桥,再读读这句话。

  3、虽然桥窄又不结实,虽然死亡——,但急于求生的人们还是跌跌撞撞地——。(出示:第五、六段)

  4、如果上了不这座桥,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就意味着一个字——死。

  如果就这样跌跌撞撞的冲向木桥,那对当时的人们而言也意味着一个字——死。为什么?

  是啊,如果这样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桥毁人亡,全军覆没。

  五、感受老汉如山的形象

  1、就在这时,他们发现了木桥前——(出示7-13段)

  他第一个到却没有走,生命是如此宝贵,难道老汉的生命不重要么?

  如果老汉自私些,他可能老早(走了)。

  这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那么受人(拥戴)。读。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站在那儿,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在想些什么呢?拿起笔,写一写,他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心想:________________。

  此时的老汉内心是焦急如焚,但却镇定的像(一座山)。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a镇定沉着、临危不乱b他是人们心目中拥戴的党支部书记,是帮助人们解决困难的一座(靠山))。

  把这种镇定、沉着放进去读。

  3这座山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虽然老汉的心里想了很多很多,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却那么短。一起读。

  你从老汉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A看着这乱哄哄的人群,望着这汹涌而至的洪水,他怎么能不着急呀,所以他干脆的喊道——

  在这样危急时刻,还保持着这样清醒的头脑,可见老汉是多么(镇定、沉着)。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B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在前面?这真是一个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老汉。谁能带着崇敬之情来读一读。

  C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祖国的语言非常奇妙,小小的标点符号同样也能表情达意。

  (描红标点)

  老汉的话虽然是沙哑的,但老汉的命令却是那么干脆有力。读。

  4、就在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声:——

  党员也怕死,也要活着,可老汉听了后却冷冷的说:——

  为什么老汉冷冷的说?

  他是在告诫大家,如果不这样做,就不配做(党员),所以他冷冷的说——

  六、小结质疑

  在老汉的沉着指挥下,一百多人很快——

  看似每个人都能安全过桥脱离危险了,接下去还会发生哪些惊心动魄的事情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8-03

有关桥教案06-06

桥教案模板07-05

桥的小学教案01-07

《家乡的桥》教案04-06

有关桥的教案03-24

活动《桥》教案07-31

中班家乡的桥教案03-26

桥之美教案03-12

《桥之美》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