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最后一课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此文的背景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教学设想:
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字词、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训练复述能力、小说的结构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
一、由奥运会引入爱国主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等情感)
二、简介背景及作者。(见书43页)
——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沦陷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这“最后一课”中,使小说更具社会意义。都德,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其小说多以反映普法战争为主。
三、正字音
祈祷 哽咽 郝叟 懊悔 喧闹 惨白
四、小说常识
——1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2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3小说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五、分析
1解题:
——最后一课,是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和一名小学生小弗郎士。
2本文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3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划分结构。(练习一)
一、(1—6)上学路上(开端)表现小弗郎士贪玩,幼稚。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表现小弗郎士的吃惊,诧异,到恍然大悟,心里万分难受,感情发生变化
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师生心相通,忠于祖国,绝不屈服。
4分析第一部分:朗读、划出环境描写 ,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且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5分析第二部分:对课堂气氛的描写的作用。
课堂气氛与往日的不同
课堂气氛:(往日) 喧闹—— (今日)偏安安静静的 老师态度:骂——态度温和
老师衣着:穿礼服,衣着隆重。
人 们:神色忧虑,少见的人也都来了。
渲染了一种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
六、作业:将本文缩写成一篇两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第二课时
要点:
1、分析小弗郎士,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一、复述基本情节,要求能够体现情节发展的脉胳。
二、阅读前10段
1、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写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爱学习、的稚气性格,但是他还能够管住自己,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突出他还有一定的意志力,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展现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坏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来稚气,内心爱憎分明,对敌人还是有一点恨。铁匠开玩笑,他以为是讽刺自己,所以气急败坏地跑进先生的院子里,说明他有非常强的自尊心。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学生、压抑的感觉。
2、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
通过先生的话点明这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大林、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先生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装来说,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 老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3、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来是非常贪玩幼稚,现在对再也不能够学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面悔恨,讨厌的书变成老友。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这些坏家伙”。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表明了孩子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4、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够听明白?
法国侵略者强行剥夺法国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愤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词不达意,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且把学好祖国语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面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当老师提问时不会,而感到难受,说明有了羞耻感。学习文法易懂,说明学习态端正了。他特别用心去听,老师也特别用心教,因而能听懂。
5、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因为热爱法语的老师将不能够再教法语了。他由字帖想到国旗,表明了他对祖国及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正在迸发。
6、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总结)
1、小弗郎士本质不坏,
2、受到老师的影响,
3、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
三、作业 :
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段话。注意要从文章中找根据。
第三课时
要点: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一、复习简述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二、分析:
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们法语教师,更是一们对祖国充满热爱的爱国志士,请找出具体表现。
1、 韩麦尔先生穿上礼服上课,体现了他对这节课的重视与纪念,来表现他对将要失去国土的敬意。
2小弗郎士没能够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出于民族责任感,沉痛地总结了教训:1学生不努力2父母不关心3教师不尽责。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说学生可怜,是说老师没教好,学生没学好,快要做亡国奴时,还学不好祖国语言,只会给敌人轻蔑。失去民族尊严。
3、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高度赞美法国语言,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4、上习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
忍受着离开服务了40多年的本乡的痛苦,用心教学,写“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别出心裁的字帖,象征着阿尔萨斯大林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重点分析最后一部分: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有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我从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惨白”不能够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而苍白多指病容。
6、文中有哪些动词非常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7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写大字”“呆住”“做手势”,“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痛苦之中。因为内心激动,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因而“哽住了”。
7“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样收尾,深化了主题,同时意境深远,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8、小结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9、小结写人的几种方法
(1)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2)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3)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军号声,金龟子,(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4)注意场景描写
三、板书
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法国 都德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故事情节:一、(1—6)上学路上(开端)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
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
小说环境:自然环境:风和日丽
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沦陷
课堂气氛:严肃、庄严、悲愤
人物形象:
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习、→→热爱学习,认真听课,懊悔过去
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痛恨敌人
怕老师→→、同情、理解、敬爱老师。
(抓住心理变化过程来描写)
韩麦尔先生: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
关心祖国命运的爱国者,有崇高的爱国感情。
(穿礼服,批评自责、赞美法语、必胜信念、悲愤散学)
(抓住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最后一课教案 篇2
课前预习:
1. 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资料(普法战争)
2. 自主阅读,整理生字生词。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
2、理解课文中小弗朗茨的心理描写
3、分析哈墨尔先生形象。
4、环境描写的作用
评价任务:
1. 复述课文故事
2. 对人物形象有自己的初步认识
3. 对小说的文体知识有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人生中的第一次与最后一次”为话题,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人生感悟,教师简单点评,归纳引导:我们的人生有许多的最后一次,在19世纪的法国,有一名小学生,他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了解一下。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根据预习介绍作者及背景,教师简单补充: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人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三.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弄清全文脉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老师归纳。
明确: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小弗朗茨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23),写哈墨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朗茨对平时不用功的悔过。
第三部分(24-文末),写“最后一课”结束时,哈墨尔先生的异常表现,突出了他的爱国精神。
四:整体感知
1. 文章主要写了那些人?主要任务是谁?
学生回答:哈墨尔老师、小弗朗茨和以霍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哈墨尔是主要人物,小弗朗茨是线索人物。
五.师生共同研讨学习
1.复习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方法等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2. 再读课文,分析小弗朗茨的人物形象。
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画出人物描写的具体语句,按照以下句式分析:……一句是……描写,体现了XX……的特点。
提示:先分析小弗朗茨人物形象,要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来分析,以体现人物性格的变化。
明确:具体语句省略。主要是心理描写。人物形象: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
3、分析哈墨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哈墨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神态描写:“哈墨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哈墨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语言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
(2)讨论:在《最后一课》中,哈墨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朗茨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哈墨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4.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朗茨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朗茨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哈墨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六:课堂小结,达标测试
1、 找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紧扣学习目标)
2、 达标测试
七、利用多媒体出示达标测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阅读下列各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1、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棗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段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哈墨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一段有几处细节描写。请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⑴ 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这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小弗朗茨对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哈墨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 小弗朗茨为什么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哈墨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是一篇传统篇目,一篇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小说。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扣住小说的文体特点,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把这作为本课的教学依据和重点,让学生从人物描写入手,抓住人物形象作为全文学习的主任务,理清情节,理解环境描写作用,效果较理想。
最后一课教案 篇3
课题: 最后一课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结构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练读课。
教学方法:通过复述、评议、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抗战时期沦陷故事导入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一)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
1.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
2.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我”的心理活动。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用色笔画出重点词。
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三、研读课文
1、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最后一课》为题?
2、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3、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吗?
五、作业
试着找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
【最后一课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最后一课教案3篇04-07
最后一课教案汇总五篇04-07
【热门】最后一课教案三篇04-06
【实用】最后一课教案4篇04-06
【精品】最后一课教案三篇04-04
【热门】最后一课教案3篇04-03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五篇04-05
精选最后一课教案合集5篇10-18
关于最后一课教案4篇04-09
【精华】最后一课教案四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