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过故事《小青蛙找妈妈》了解青蛙从卵变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3、培养幼儿身体平衡能力及跳的能力,锻炼幼儿的肢体动作协调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
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青蛙为什么是益虫?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活动过程
一、观察蝌蚪的特征
1、请幼儿猜谜: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头来,细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
2、请幼儿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
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并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
2、这些青蛙平时都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3、你们害怕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会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吗?
二、青蛙外形特征
1、自主探索:请幼儿仔细观察青蛙图片、模型,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并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通常为经绿色,趾间有薄膜相连,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
2、集体探索:你见过青蛙,听过青蛙的叫声吗?说说青蛙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青蛙生长过程
1、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讲述故事。
2、提问:水草上沾着的一团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大脑袋长尾巴、游来游去的动物是什么?是由什么变来的?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幼儿复述故事。
4、比较青蛙和蝌蚪
1、教师请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
⑴青蛙长什么样子?(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⑵青蛙是怎样运动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5、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玩法: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老师一边出示字卡一边说:青蛙妈妈产下许多圆圆的卵(幼儿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形状),又成小蝌蚪(幼儿小跑步双手放在身后做摇摆状),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幼儿 伸出两只胳膊继续小跑做游泳状),又长出两条后腿(幼儿把两腿分别伸一伸),最后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儿做蛙跳状,嘴里学青蛙叫声:呱呱呱)。
教学反思
1、本节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青蛙的生长过程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小朋友学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演变过程。幼儿在本节课中知道也青蛙是由小蝌蚪变来了。
2、本节课少讲了青蛙的益虫,教导幼儿要从小保护它们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告诉大家环境在不断恶化,但有些小动物还是坚持自己的工作,帮人们捉害虫,引入本篇课文。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特点。
2、了解脐橙和橘子的异同,学习正确分辨它们。
活动准备:
1、脐橙、橘子若干。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小朋友们来认识一种可爱的水果,它跟小朋友们喜欢的orange长得可像啦,你们猜猜是什么呢?
(幼儿思考并回答)
老师:对啦,是橙子呢!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可爱的水果吧,请你们看看,这是哪里呢?
老师:你看见果树上都结满了什么果子?
(出示脐橙的丰收图片,树上结满了橘黄橘黄的脐橙。)
老师:你们来过这个地方吗?
(幼儿回答)
老师:有的小朋友在脐橙园里看过脐橙,脐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
老师:秋天的时候,我们家乡的脐橙园熟了,果树上结满了脐橙,果农伯伯就会把脐橙摘下来了。
二、出示实物脐橙,感知脐橙的特征。
1、观看脐橙
老师:你们看,老师今天把脐橙带过来了,脐橙是什么颜色的?它长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样的?
(幼儿回答)
老师:脐橙是黄色的,它长得圆圆的样子,下面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所以我们叫它脐橙。
2、通过触觉感知脐橙
老师:我们用小手摸摸脐橙有什么感觉?(硬硬的.、粗糙的)
3、通过嗅觉感知脐橙
老师:我们用小鼻子闻一闻脐橙有什么气味?(香香的)
老师:大家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脐橙,看看别人的脐橙的形状、颜色、闻一闻气味。
(交换脐橙,继续感知脐橙的各种特征)
4、感知脐橙与橘子的不同。
老师:瞧,这是什么?(橘子)橘子与脐橙有什么不同呢?
(橘子是扁圆形的,脐橙大大的,椭圆形的;橘子摸起来软软的,脐橙硬硬的;脐橙的底部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
老师:脐橙的颜色是橘黄色,椭圆形的,表面有蒂,摸起来很粗糙,闻起来很香。那它的果肉有是什么样的呢?
三、活动结束。
老师:老师要告诉你们哦,脐橙不仅好吃,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呢!它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我们可以多吃脐橙,如果有客人来我们家乡做客,我们就可以请他们来品尝我们家乡的脐橙。 效果分析: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水蒸气的特点,萌发幼儿探索水蒸气秘密的兴趣。
2、激发幼儿体验做小实验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热水数杯、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事先在一个有杯盖的杯子里倒好热水。
师:口好渴哦!(打开杯子准备喝水)咦!杯子上飘起来的是什么呢?
二、感知观察。
1、提问:你看到过水蒸气吗?
观察:观察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样子。
2、提问:水蒸气是怎么来https:///的呢?
将玻璃片放在一杯热水上面,感知水蒸气的形成。
三、玩玩画画。
1、提问:你还在哪里看到过水蒸气?
2、今天水蒸气要和我们小朋友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教师示范在窗上呼气作画。
3、幼儿尝试在窗上作画。
4、相互观赏玻璃上的画。
四、拓展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水蒸气。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本次活动比较适合在冬天进行,在室温比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观察到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样子,在窗上也比较容易形成水蒸气进行后面的游戏。此活动可以整合语言“小水滴旅行记”,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三态。
2、本次活动中仅说到水蒸气的形成,而没有说到水蒸气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活动中,有些幼儿可能会发现水杯上的水蒸气又变成了水,教师在活动延伸中可以继续让幼儿进行探索发现。活动后,也可以让幼儿继续探索露珠的形成及雨的形成。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身体里的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2、观察画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了解我们身体里的水与我们健康的关系
难点:了解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与我们健康的关系及作用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用到过很多水,我们来看看有哪些?
过渡语:前面你们说到的水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水,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我们身体里也有很多水。
二、经验回忆
(一)、身体里的水
1、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有哪些水吗?
(二)、汗水
1、我们是不是每天都会出汗?什么情况下会出汗呢?
2、出汗有什么用呢?
3、出汗后该怎么办呢?
(三)血
1、前面我们说到的这些身体里的水,像汗水都是溜出去后对我们的健康比较有益,但是我们体内还有一种水,我们要保护它不让它溜出去,是什么呢?
2、这个小朋友叫嘟嘟,他发生了什么事?
3、你从那里看出他受伤的?受伤会感觉怎么样?
4、受伤后血会一直流吗?为什么?
三、观察图片,分享交流:
(一)、图一:
1、图片上是什么地方?
2、出现了哪些人物?
3、你觉得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达成度:认识图片中的两个人物)
(二)、图二:
1、细菌的阴谋得逞了嘛?
2、血小板想了个什么办法让细菌进不来呢?
3、血小板围起来堵住伤口时,围成了一堵厚厚的墙,你们知道这堵墙叫什么名字吗?
(达成度:帮助幼儿了解,血液中的血小板的作用)
(三)、图三:
1、虽然结了痂子,但是还是有细菌会无孔不入地进入我们的身体,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里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好像又多了一个人,他会是朋友还是敌人?他在干什么?
(达成度:了解血液中白血球的作用)
(四)、图四:
1、嘟嘟的伤口好了嘛?
2、血小板、白血球现在怎么样了?
(五)、图五:
1、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为什么?
小结:凶神扼杀的.是细菌,像小护士一样的戴护士帽的是血小板,血小板能帮助我们凝固血液,堵住伤口;另外一个戴帽子的是白血球,他能帮我们消灭身体里的细菌。
三、经验拓展
1、那么当我们受伤时,除了身体里的这些好朋友来帮助我们,我们还可以想出什么好办法让伤口好的更快呢?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究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多媒体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实验交流、记录总结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平时,我们常常提到空气。那空气到底在哪儿呢?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让幼儿动手反复地实践,通过捕捉空气、手帕不会湿、吹泡泡、捏鼻子等游戏,把抽象的空气概念具体化,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作用很大,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它。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到处 都有空气,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2、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和动植物都需要空 气。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准备:
1、教师操作用品:
(1)方形金鱼缸一个,透明水杯一个,手帕两条。
(2)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两个,蜡烛两支。
2、幼儿实验用品:每个幼儿一个塑料袋,一个装有水的杯子, 一只吸管。
步骤:
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1、捕捉空气游戏。
(1)给每个幼儿一个塑料袋,让幼儿想办法让塑料袋鼓起来。 感知教室里面有空气。
刘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个塑料袋变得大大的、胖胖的,好吗?(幼儿动手操作,在教是室里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怎样让袋子变胖的呢?(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反复实验,让幼儿感知教是室里到处是空气。
(2)老师和幼儿再到室外找空气。让幼儿感知到处都有空气。
教室里面有空气,那走廊上有没有空气呢?(幼儿回答)请小朋友把袋子里的空气放掉,到走廊上找一找,看看走廊上到底有没有空气。以此类推,带幼儿到操场上、大型玩具里、树下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空气的`?(幼儿回答)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
提问:看一看,空气看得见吗?摸一摸,空气摸得着吗?尝一尝,空气有味道吗?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味道,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躲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做游戏。
2、教师演示小魔术——手帕为什么不会湿?进一步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
(1)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的水中,让幼儿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2)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教师再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请幼儿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3)提问: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又湿了?让幼儿带着疑问再看教师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手帕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手帕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了杯子,所以手帕湿了。
3、幼儿操作实践,感知人体内也有空气。
空气到处都是,那我们的身体里有没有空气呢?给每个幼儿一杯水,一只吸管,让幼儿用吸管插入水中吹气,观察气泡冒出的现象,感知人体中有空气。
二、了解空气的作用。
1、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
捏鼻子游戏。 让幼儿捏住鼻子不呼吸,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了解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空气,人类就不能生存,那除了人以外,还有谁离开空气也不能生存的呢?让幼儿知道动物、植物的生存也离不开空气。
2、教师演示实验——燃烧也需要空气。
(1)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内装蜡烛,先让幼儿观察杯子,引导幼儿说出杯子里除了蜡烛以外,还有空气。
(2)点燃蜡烛,幼儿观察哪个杯子的蜡烛先熄灭。
(3)提问:刚才是哪个杯子的蜡烛先熄灭的?为什么?让幼儿感知燃烧也需要空气。
三、活动延伸——游戏:火箭飞上天。
火箭上天
材料:大塑料瓶(矿泉水瓶最佳)、纸。
制作:在大塑料瓶上卷一纸筒,做成火箭状,套在瓶口上。
玩法:猛地拍压塑料瓶,火箭被推上天。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火箭能飞上天?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科学活动,体验动手摸一摸带来的乐趣。
2、初步了解物体具有软和硬等特征,学习用语言表达对物体的认识和感觉。
3、能用手摸一摸感知物体软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每人1个小布袋,袋口是有松紧的,便于手伸入其中。
2、每人的布袋里分别装有软硬不同的物体,如:玩具娃娃、积木、海洋球、水彩笔、软糖、海绵、棉花团、软糖、橡皮球等。
3、2只小动物玩具(其中1只是长毛绒的软软的小猫,另1只是木头或塑料做的硬硬的恐龙)作为归类的标记,分别放在两只筐边。
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创设“神奇的口袋”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魔术团里有一位神奇的老爷爷,老爷爷有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东西,你想看一看吗?
(2)引导幼儿猜测口袋里的物品及其特征。
教师:口袋里会有什么?不用眼睛看,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里面有哪些东西?
(3)请幼儿摸一摸、说一说。
教师:摸了之后的感觉怎样?会是什么东西呢?
2、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抓一抓、捏一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2)鼓励幼儿用“好像”或“可能”等词语,大胆地说出自己摸到的物体。
教师:你摸到的是什么?像什么?可能是什么呢?
(3)取出摸到的物品,师幼共同检验幼儿的猜测。
3、游戏:按要求从口袋中摸出相应的物体。
(1)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的物体。
教师:请你摸出一个软软(或硬硬)的东西。
(2)当幼儿摸出后,鼓励幼儿说出物体名称,丰富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教师:你摸到的这个软软(或硬硬)的是什么东西?
4、游戏“送礼物”。
(1)师幼共同合作,将摸袋中软硬不同的物体加以归类。
(2)教师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引导幼儿送礼物。
教师:摸摸捏捏这两只小动物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软软的礼物送给谁?硬硬的礼物送给谁?
(3)幼儿分组自由从摸袋中摸出软硬不同的物品,分别送到相应的小动物面前的筐里。
5、巩固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并检查筐内的软硬物体是否归类摆放的,如果有放错的,大家一起重新归类。
(2)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周围软硬不同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软硬的认识。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运用触摸的方法感知身边的物体,寻找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用限定数量的纸杯垒出尽可能高的塔。
2.尝试解决在垒塔中出现的平衡、高度等问题,并能主动和同伴分享探索结果。
3.体验探索、发现和合作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纸杯搭建高塔。
活动难点:利用辅助材料塑造不易倒的高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过东方明珠、艾非尔铁塔等建筑。
物质准备:纸杯每人10只,纸片、橡皮泥若干,记录表格一张等,各色记录纸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搭高塔,初步探索搭建的方法。
1、幼儿猜测自己能搭出多高的塔。
2、教师统计幼儿的猜测。
3、幼儿搭建高塔并记录自己搭了几层。
4、请幼儿说说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困难。
(二)第二次搭高塔,再次探索搭高的方法。
1、两两合作搭高塔,记录搭的层次。
2、说说成功的经验和存在困难。
(三)第三次搭高塔,探索又高又不倒的方法。
1、介绍借助辅助材料搭建。
2、选用相应的辅助材料进行搭建高塔。
3、小结成功的经验。
(四)活动延伸:
请失败的小朋友到教室里尝试他人成功的经验,成功的`小朋友探索搭更高的塔。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并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按照指定的前后方位运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头发肩膀膝盖脚》、彩色胶布。
活动过程:
一、以儿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用我们可爱的小身体来唱一首歌,小手伸出来。
二、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前后。
1、引导幼儿认识以自己为中心来区分前后。
师:小朋友们摸摸自己的鼻子,鼻子在我们身体的前面还是后面?屁股在我们身体的前面还是后面?
师:除了鼻子在我们身体的前面,还有什么器官是在我们身体的前面?
师:你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教师小结:
师:我们刚刚找出了很多在我们身体前面的器官,有鼻子眼睛嘴巴等。在我们身体的后面有屁股,还有在我们身体前面后面的小朋友。
三、巩固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空间方位。
师:我看看你们谁反应的最快,老师来当指挥官。我说前面你们就指鼻子、眼睛、嘴巴等在身体前面的器官,我说后面你们就拍拍屁股、腰等身体后面的部位。
四、初步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玩游戏“找方向”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个好玩的游戏,老师捏捏鼻子或指指眼睛,小朋友就到老师的前面来;拍拍屁股就到老师的后面去。
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动作并说说自己躲在教师的前面还是后面。
师:小朋友们躲好后请告诉老师你们躲在老师的前面还是后面。
五、进一步巩固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1、游戏“跳格子”。
师: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游戏“跳格子”,这个游戏规则是:老师播放音乐时,你们可以跳格子玩,音乐停止时你们每个人选一个格子站好面向老师站着不动。
师:请大家面向老师,说说你们现在是站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
教师变换方位继续游戏。
2、听口令准确移动空间方位游戏。
师:老师有个新的游戏,我们来玩移动空间游戏。请小朋友认真听口令,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小女孩到老师的前面来站好不动,小男孩到小女孩的后面,现在请小女孩到小男孩后面,接着请小男孩到老师后面站好不动。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到区域看玩具的摆放位置,并把他们的摆放位置告诉其他小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8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8-0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4
科学活动教案05-31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8-05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26
【荐】科学活动教案03-27
【精】科学活动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