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初步发现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有趣规律。
2、仔细观察,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PPT三份——傍晚、变化的太阳;下雨和四季问题图片;雨、季节循环;
2、书(自制两份)——雨和四季
3、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
4、循环记录纸、青蛙图片
5、增强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了解幼儿对四季与水循环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价值分析:引发幼儿对自然事物的'关注)
提问:你仰望过天空吗,看到了什么?
二、分段理解
(价值分析:激发幼儿探究大自然循环的奥秘)
1、(1)出示PPT——傍晚的太阳
师:我们仰望天空的时候,看到过许多的东西,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太阳?为什么?
(2)出示PPT——变化的太阳
师:过了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看到答案了么,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3)师:小男孩看见天空渐渐暗了下来,白天就要消失了。他好奇的问妈妈:“妈妈,白天究竟去哪了呢?”,小朋友们:白天究竟去了哪里?它还会回来吗?
(4)实验——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
师:因为地球在转,太阳照到了地球的另一边去了。老师带来了一个地球仪,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
师:假设这是中国的小朋友,吧手电筒当做太阳,太阳公公照到的地方就是白天,(转动地球仪)地球慢慢地转,现在我们中国的孩子那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因为太阳公公没有照到)
师:因为太阳公公没有照到,所以那里是黑夜,现在照到了外国,那边是(白天),地球慢慢转,又照到了中国,那现在中国(又是白天了),地球还在慢慢慢慢转,太阳(又照到外国了)……那白天是不是不见了呢?
小结:哦!原来白天过去了,黑夜就来了,当夜晚结束的时候,新的白天又来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循环着。
(5)出示字:循环
提问:什么是循环呢?
小结:循环就是运行一周在回到原处。
2、(1)出示下雨和四季的问题图片
师:小男孩谢谢你们告诉了他这个答案,让他知道了白天不是不见了,但他有两个问题要来问问你们。请仔细观察图片,他会问什么呢?
幼儿猜测第一张图片的问题,PPT给予答案:秋天去哪里了
幼儿交流讨论第二周图片的问题:雨水去哪里了
(2)师:小男孩提了两个问题,今天老师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了后面的书里,请你们轻轻地去书里找答案,说一说它到哪里去了?
分成两半,幼儿看书寻找答案(每人一本书,分别为下雨和四季)。
(3)你选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4)验证:出示雨—循环的PPT;出示四季—循环的PPT。
小结:小男孩说要谢谢你们,他知道了:原来这世界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总是这样循环着。
三、拓展发现
(价值分析:进一步巩固对循环的理解)
1、出示青蛙图片,进一步思考:青蛙也能循环吗?它是怎么循环的呢?
提问:除了动物还有什么也是这样循环的?(根据幼儿回答记录)
2、提供记录纸,记录循环
小结:你们都有一双亮亮的眼睛,快去发现这个世界中的循环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土壤具有普遍性,虽说孩子们生活在城市中,土壤还是随处可见的。此外,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自然角、种植园地的观察与劳动中更是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土壤引导幼儿在主动操作和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保护好幼儿的探究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且让幼儿初步认识土壤的特性,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要求我们的培养方式。
活动目标:
1、 体验发现的乐趣,萌发珍惜土壤的情感。
2、激发和保护幼儿探究的欲望。
3、初步认识土壤的'特性,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
活动准备:
红泥、壤泥、干燥的泥、沙泥四大盆。
一次性纸杯、冰淇淋盒等废旧物品。
泥土成分图。
供幼儿每人种植的树苗或种子。
活动流程:
探索—>交流—>再探索
活动过程:
1、 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 玩泥
幼儿自主操作、探索泥土有些什么?
3、 交流
你在泥土里发现了什么?
4、与土交朋友
请幼儿种植菜秧和种子。
5、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在一次餐后的散步中,天空不适地飘下了几丝雨丝,我本想让幼儿回教室休息,但呈入我眼帘的场景使我惊呆了。小朋友们有些在抓小雨点,像是和雨点玩游戏;有些在雨中旋转着身体,享受着大自然中的雨到底有多可爱;有些在抬头看着雨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这时,我班幼儿茅怡婕问:“徐老师,天上的雨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呀?”蹲在地上的郭睿马上又问:“落在地上的雨点最后又到哪儿去了呢?”“那如果雨落到河里,河水漫出来怎么办?”王佳依自言自语的问。其他幼儿便纷纷加入了其中,你一言我一句参加了关于雨的热烈讨论中。于是《水娃娃漫游记》的活动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水娃娃漫游记”初步了解水娃娃的三态变化。
2、鼓励幼儿想像水娃娃的.漫游过程,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水娃娃漫游图。
【活动准备】
1、课件《水娃娃漫游记》
2、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导出活动主题(播放照片)。
1、今天徐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
2、这个好朋友就藏在徐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照片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播放照片)
3、你们找到了吗?(水)对了,(播放flash)徐老师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娃娃。
4、水娃娃也是你们的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水娃娃?(幼儿讨论)
5、我们小朋友在这么多地方看见过水娃娃,那水娃娃会到哪里去漫游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播放课件)(教师边讲故事边完成记录表)。
1、教师讲第一段(教师边讲边记录)
(1)水娃娃的老家在哪里?(大海)
(2)他们请太阳公公帮什么忙?(放出强烈的光和热)
(3)水娃娃变成了什么?到哪里去了?(水汽娃娃到天上去了)
2、教师讲第二、第三、第四段(教师边讲边记录)
(1)在天上,水汽娃娃们很团结抱成一团变成了什么?(白云)
(2)这是冷空气爷爷来了,水汽娃娃们冷地发抖,坚持不住地变成了什么?(雨点)
(3)有的水汽娃娃虽然坚持着,但是后来身上结了冰又变成了什么?(冰雹)
3、教师讲第五、第六、第七段(边讲边记录)
(1)这些雨点和冰雹掉到山上、陆地上变成了(地下水娃娃)
(2)这掉到河里的变成了河水娃娃,那掉到江里变成了(江水娃娃),(掉到湖里的变成了湖水娃娃。
(3)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叫做谈水。
4、教师讲第八、第九、第十段(边讲边记录)
(1)有些淡水娃娃们想家了,回到了老家,又变成(咸水娃娃)
(2)我们把咸水娃娃晒干,变成了(盐)
三、幼儿合作完成水娃娃漫游图。
1、现在我们也给水娃娃拍几张照片。
2、请每四位小朋友组成一个小组。
3、现在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你们等会得分工。(幼儿讨论)
4、讨论好的小组可以去画了。
四、介绍水娃娃漫游图。
1、徐老师发现第一组他们分工很明确,请小组长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分工的?
2、徐老师发现第二组在完成时有些停顿,在这中间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3、请第三组组长介绍一下水娃娃都去过那些地方旅行?
4、徐老师的嘴巴觉得有点干,我们一起回幼儿园喝杯水,也让水娃娃到我们的身体里去漫游一下好吗?
附故事:水娃娃漫游记
水娃娃的老家在蔚蓝色的大海里。一天,水娃娃们想到外面去旅游。于是它们就请太阳公公帮忙。太阳公公答应了它们的要求,放出了强烈的光和热,一会儿就把水娃娃们变成了水汽娃娃,再慢慢地把水汽娃娃们送上了天空。
在天上,水汽娃娃们集中在一起抱成团。哇,远远望去,水汽娃娃们变成了一朵一朵的白云。
这时冷空气爷爷来了,水汽娃娃们冷得发抖,有的水汽娃娃被冻得坚持不住了,变成了雨点,从天上掉了下来。
有的水汽娃娃坚持着,但是后来身上结了冰,慢慢地变成了小冰雹,也从天上掉了下来。
掉到山上、陆地上的雨呀、冰雹呀钻到地底下,于是就变成了地下水娃娃。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灯的种类及灯的发展历史。
2、尝试按类摆放、布置等的展览。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灯或者灯的资料。
2、幼儿用书:《灯》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介绍,了解灯的种类。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收集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
教师:请你们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你带来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看看你们带来的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种类的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灯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盏灯?为什么?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灯?
2、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展览,引导幼儿观看各种不同的'灯。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怎样让大家都能观赏我们带来的灯呢?(教师引导幼儿提出布置灯的展览)
教师:怎样布置展览才能让别人看的更清楚呢?(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注意不重叠摆放等。)
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灯的展览,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灯。
教师和幼儿共同观看灯展,引导幼儿进行评选,选出最受欢
迎的灯、最特别的灯、最可爱的灯等。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教师: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灯,你知道灯是怎么来的吗?以前的灯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灯》,了解灯的发展历程。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用书、有关等的资料等介绍灯的发展历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灯的历史。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使用各种工具装订图书,产生操作工具的兴趣。
2、知道小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3、知道学习生活中的小工具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活动准备:回形针、订书机、夹子、纸、卷笔刀、摇笔机、打洞机、蜡线、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小兔心情好极了,它画了很多漂亮的画去送给森林里的小动物。可是一阵大风吹过来,把小兔的画纸吹得满地都是,小兔可着急了,哎呀,怎么办呀?请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帮我想想办法吧!”
(这一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很快就能进入老师预设的情景中,展开联想,帮助小兔想办法。)
幼儿有的'说:“用石头把它压住。”有的说:“用夹子把它夹住。”有的说:“把它放到没有风的地方去。”有的说:“用订书机把它订起来。”(提示:老师对于幼儿的回答都给予肯定。)
(二)第一次尝试操作
1、操作前的提示。教师:“刚才小朋友给小兔想得最多的办法就是把画纸装订起来,小朋友想了这么多装订画纸的办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帮助小白兔把画纸装订起来吧!”
2、幼儿操作。教师:“请小朋友每一样工具都去试一试。”(提示:这个尝试活动是要让幼儿感知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除了鼓励幼儿各种工具都试一试之外,可以尽量减少直接指导、语言提示,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
3、交流经验
(1)幼儿的交流演示。教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用到了什么工具装订画纸呢?是怎么用的?”
(2)幼儿的讨论。教师:“这些工具真有用,都能帮助我们把画纸装订起来,你们觉得装订画纸用哪种工具装订最方便最牢固?”有的幼儿说:“订书机。”有的幼儿说:“夹子”,也有幼儿说线和回形针的。(提示:让幼儿自由地设想一下,讨论一下。)
(3)教师的演示。教师:“小朋友讨论的结果不一样,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一一演示,最后幼儿发现:“订书机又方便又牢固。”
(三)第二次操作
1、再次尝试订书机。教师:“小朋友刚才发现用订书机订的画纸最牢固,我们一起再来用订书机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提示:在这一次操作过程中,要提醒幼儿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幼儿因为用力不够而导致没有把书订好,还有很多的幼儿没有注意到订书的位置,订在纸的中间,这些都不是合理的使用方法。)
3、幼儿演示。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知道应将钉子订在纸的边缘,不影响美观和翻阅。
4、使用卷笔刀
(1)教师再次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画纸装订好了,变成了一本本漂亮的图书。小兔说:“你们能帮我把装订好的图书编上页码吗?”小兔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铅笔。(出示未削好的铅笔)哎呀!铅笔还没削好,该怎么办呀?幼儿说:“用卷笔刀来卷一下。”
(2)谁来试一下?(请一名幼儿示范)
(3)幼儿集体练习。(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手要放在卷笔刀外面,木屑放回篮子里。)
这一环节主要对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的常规提出要求,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5、总结。
教师:小兔说:“今天是小朋友第一次卷铅笔,有的小朋友还没卷好,那么我就把图书留在你们班,在游戏时,你们再给它编上页码,好吗?今天我们用到的卷笔刀、回形针、夹子、订书机、打洞机,它们都是工具,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做事很方便。”
活动延伸:继续练习使用简单的工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牙齿的名称,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2、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3、发展幼儿嘴巴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牙齿模型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小朋友,平时我们是用什么来吃食物的呀?为什么我们是用嘴巴吃食物呀?请你们张开嘴巴,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牙齿,说说牙齿是怎样的?(请幼儿先互相观察,自己先说说牙齿是怎样的)
2、(教师出示牙齿模型)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牙齿模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牙齿都是什么样的?(牙齿有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是一样的)
①认识门牙:我们来看最前面的这些牙齿,它们是扁扁的,这些叫做门牙。扁扁的门牙可以切断食物。
②认识尖牙:旁边的这些牙齿更尖一些,尖尖的这些牙齿叫做尖牙,尖尖的牙齿可以撕拉食物。
③认识磨牙:里面这些方方的`牙齿力量最大,可以压碎食物,叫做磨牙。
二、丁丁的故事
一)丁丁担心啥
1、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齿摇动了。他的牙齿怎么会摇动了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听完故事我们就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2、播放课件前半部分(开头至“、、、、、、就用手轻轻地碰碰牙齿”)
3、提问:丁丁的牙齿摇动了,他以为牙齿怎么样了?(烂掉了)丁丁为什么以外牙齿烂掉了?丁丁为啥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张大嘴吃饭,还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换牙了
1、丁丁的牙齿真的烂掉了吗?让我们来继续听故事吧!
2、播放课件后半部分(从“这时,老师看见了、、、、、、”至结束)
3、老师为什么让丁丁别害怕?
4、新的牙齿是怎样长出来的?要让新牙不长得歪歪扭扭,应该怎么办?(请班上一些已经换牙的幼儿出来,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记住一些注意事项,使牙齿能长得漂亮)
三)乳牙与恒牙
1、教师以乳牙的口吻讲述《老朋友和新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和老师的牙齿:告诉幼儿老师和爸爸、妈妈是大人了,现在的牙齿就是恒牙,恒牙一般有28——32颗。而小朋友还没换牙的都是乳牙,乳牙有20颗。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恒牙要来替换乳牙?恒牙长出来的时候,乳牙会怎么样?(摇动、脱落)
3、恒牙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帮助我们吃东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小百科:一般而言,牙齿呈白色(正常人略带微黄色),质地坚硬。牙齿的各种形状适用于多种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牛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牛的反刍现象。
2、通过图片、视频和游戏活动,进一步获得与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3、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意见。
过程再现:
播放牛的叫声,激趣,导入——幼儿两两合作,观察牛的照片,交流牛的外形 —— 师幼共同小结——观看牛咀嚼的视频,了解牛吃东西的习性——在游戏“考考你”中,了解牛的相关知识——了解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观摩反思:
1、科学活动分为两类: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实验操作性的科学活动(即做中学)。活动《认识牛》是典型的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
2、从活动过程不难看出,此活动的大环节和以往认识动物的科学常规活动大同小异,都是先观察外形、再了解生活习性等,最后了解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但是,从细节上来看,这堂课还是有挺多新意的。
3、游戏“考考你”中,当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时,幼儿基本上都答出来了,分不清谁先谁后,因此每人得到一块糖果奖励。教师非常睿智,及时调整了游戏规则,即:会的人先举手,由第一个举手的人先回答,回答正确可得到奖励。在这样的状态下,竞赛的实质才得以体现,幼儿才更有动力开动脑筋。人人获奖的竞赛就不是竞赛。
4、活动体现了综合性,它渗透了语言、数学领域。例如:在幼儿两两观察牛的照片时,教师提出了观察的方法——从头到脚观察,并按从头到脚的顺序进行讲述,渗透了语言;在幼儿介绍牛的外形前先要指出自己观察的是PPT上第几行、第几张的照片,渗透了数学。
5、这堂课还比较有时代气息,因为牛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个名词,它已经衍变出了形容词,“牛”就是“棒”的意思,体现了这个时代语言的一个特点。
借鉴之处:
1、采用两两合作观察照片的方式,而不是集体观察投影上的图片,优势在于:一方面,这样可实现较短时间内观察对象的.多样性,大大提高了一定时间内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增加了同伴间的交流机会。
2、将牛的生活习性常识设计成“考考你”的游戏,幼儿在抢答的过程中,愉快地了解到了关于牛的一些知识。在游戏中学习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3、这次科学活动中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始终是平等和孩子对话,充当了一个好的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的学习动机被较好地激发了出来。这一点是我目前比较欠缺的,作为新教师,我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反馈还不是很积极、有效,非常值得我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主要构造,知道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2、能辨认整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自制钟
2、课件PPT
3、游戏题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时钟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教师小结: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事情,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我们的生活少不了它。
二、播放课件、观察交流
(一)认识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引导幼儿欣赏钟表,从中认识钟面结构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钟表,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PPT课件),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钟表上有哪些数字?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原来钟是由1到12这些数字围成的,不多也不少。
(3)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
师:比比看,两根表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
小结:个子高的是弟弟叫分针,个子矮的是哥哥叫时针。
2、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师:今天时针和分针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小朋友们当裁判员。
提问(1):请幼儿猜猜时针和分针跑步比赛谁跑得快?
提问(2):分针跑了一圈,时针跑了多少?
小结:分钟走一圈,时钟才走了一格。(弟弟长,哥哥短,弟弟跑了一大圈,哥哥一格才跑完)
(二)、认识整点
1、教师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整点运转规律。
提问(1)三只钟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想一想,3点整时,时针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在哪个数字上?7点整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在哪个数字上?
2、老师归纳:当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三、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
1、游戏《修理钟表》
教师充当钟表店的管理员,放歌曲《钟》,幼儿根据老师唱出的时间,在自制的钟面上拨出时间,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2、分组操作,巩固整点
A看时拨钟B看时间对应画时钟
C对应时间插卡D时间时钟对对碰
四、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离不开钟表,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钟表,就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看时间,到点睡觉,吃饭和学习。
活动延伸:
1、户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老狼(教师)出示标有时间(整点、半点)的钟面,请幼儿说出是几点。
(2)幼儿扮演的小兔在自制钟上拨出老师说出的时间。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试,获得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个宝贝(塑料袋),我用这个宝贝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
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暗示幼儿:空气无处不在。)
5.围绕空气,展开讨论。
你的空气在哪抓到的啊?
你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请所有幼儿一起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空气特征(无色、无味、无形状、摸不着、看不见)。
(提问步步展开,让幼儿了解空气特征。)
二、游戏“身体需要空气
1.教师以空气的'身份说:虽然我无色、无味、摸不着、也看不见,但是我的作用可大啦!很多东西都离不开我!你们相信吗?现在请小朋友跟我一起玩个游戏:闭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
你有什么感受?(呼吸困难、很不好受……)
张开嘴巴,放开手后有什么感受呢?(舒服一点……)
(教师以激趣的方法开启幼儿,幼儿通过共同游戏,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看来我们的身体需要空气,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呼吸了。
2.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呢?(请1-2名幼儿回答。)
3.幼儿自由分成四组,讨论并记录。
我们来个比赛,四人一组来找一找“谁需要空气”,你可以自己动脑筋想,也可以到我们班的材料收集架去找找什么东西需要空气。找到后就把它们画在记录表上,比比哪组找到的东西最多,好吗?(与原有主题环境互动。)
4.讨论:请每组幼儿介绍画好的记录表。(幼儿协商讨论、参与积极。)
三、魔法空气
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空气在发挥作用。而且空气还有魔法哦!它能让很多东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你们相信吗?(教师积极主动地发起与幼儿积极主动地发起并重。)
(一)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介绍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并将图示张贴在表上,供幼儿在表格上作记录。
1.空气能让水不从杯子里流出来。谁想尝试一下它的本领?
2.幼儿分组操作实验。(实验材料:空杯子、硬/薄纸片、水、盆。)
3.集中讨论、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小结:在这个实验里,空气没有从上往下压,而是由下往上托住了纸片,气压很强,压住了水,让水不能从杯子里流出来。薄纸片不能承受水的重量,所以空气托不住。而厚纸片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因为纸片会被水泡软。(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二)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幼儿再次实验
1.空气还能让放人杯底的毛巾不被水打湿呢!想不想试试?
2.幼儿分组操作实验。(实验材料:空杯子、水盆、毛巾。)
3.集中讨论、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小结:杯子里看起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其实除了毛巾,空气占满了杯子。所以把杯子平放入水中时,水进不去,毛巾不会被打湿。如果你是斜放到水里的话,水就会把里面的空气挤走,再把毛巾打湿。(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三)实验“取弹珠”
1.有个弹珠掉到水里去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把弹珠拿出来而保证手不被打湿?谁能帮帮我啊?(幼儿:用夹子夹、戴手套……)
师:可是我现在没有那些材料,我只有桌上的这些材料:蜡烛、打火机、杯子、水、硬币。不知道谁能用那些材料帮忙,帮我把弹珠取出来而保证手不会被打湿?
2.幼儿分组尝试实验,教师不引导帮助,设置悬念让幼儿探索。(设置足长为科探区作准备,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四、师幼共同布置科探区
我们把这个实验的材料放到探索区去做实验,我们一起想办法找答案。
我们一起来布置“空气的秘密”吧!你们需要老师帮忙吗?(以幼儿为主,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0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04-17
大班科学教案《赛车》03-30
纸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04-23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1-27
大班科学教案工具教案06-09
大班科学教案4篇05-2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3篇04-15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家园07-04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喷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