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24 19:03:05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 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

  [评析:借助拍手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 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 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评析: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2. 摸一摸,说一说。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

  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评析: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念。同时,还可以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及其他等量公理,为引进面积单位以及用直接计量法求面积打下基础。]

  三、 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 涂一涂。

  师: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想)好,全班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比赛。请听清两个要求:第一,发给你们的图形要涂满,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师说开始,才可以动笔涂,时间1分钟。请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每人发一张纸。(小组长按要求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

  师: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涂色。

  师:时间到,涂好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隆重宣布比赛结果: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们不服气。

  生2:他们涂的纸比我们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们的纸,比你们的大多了。

  师:你们小组的纸大,他们小组的纸小,也就是你们小组要涂的什么大?

  生:我们小组要涂的面积比他们小组要涂的面积大得多。

  [评析: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咱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比赛,学生兴致盎然。而教师事先发给两组涂色的`图形的面积不一样,一组比较小,另一组要大得多,当然涂起来用的时间就多。这样,当学生看到事实真相之后,对面积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感受。]

  2. 练一练。

  (1)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

  师:这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地图。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生: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2) 画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师:下面请大家动动手,画出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生按要求画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选择3~4幅在投影仪上展示,并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同学们画出的这些图形,都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吗?(能)

  (3)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校园平面图。

  师:咱们再来看一幅校园平面图。选择其中两个图形,比一比所占土地面积的大小。

  生1:运动场的面积比生活区的面积大。

  生2:水池的面积比花坛的面积小。

  生3:办公楼的面积和生活区的面积差不多。

  师:到底是办公楼的面积大,还是生活区的面积大呢?能一眼看出来吗?

  生:看不出来。

  师:怎样比较这样看上去面积差不多的两个图形的面积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评析:相差悬殊的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凭观察就能做出判断。对于两个面积差不多的图形,要比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4) 比较图形的面积。

  师:(出示面积接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呢?(学生意见不一)

  师:咱们光用眼睛看,难以准确地做出判断。你们能不能想想其他的办法?

  学生在小组内议论。

  师: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4个小方块、纸条、尺子。大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略)

  [评析: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驱动器。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当老师出示两个面积很接近的图形时,引起了学生的争论。这个时候的学生,是带着问题在思考,策略的探求已经从外压转化为求知的内需。]

  四、 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形。

  师:下面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你们有比较的办法吗?

  生:数格子!

  师:那么,我们就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

  学生在书上数出结果,写在每个图形旁边。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汇报。(数梯形的面积时出现了分歧,有少数学生的答案是20格。)

  师:究竟哪一个答案正确?

  生:应该是18格,梯形中的4个半格合起来是2格。

  师:通过数格子,我们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生:梯形的面积最大。

  2. 出示下图:

  师:小明家用方砖铺地,还剩下两个部分没有铺,如果铺满这两块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师:两块空地各用多少块方砖?

  生:第一块空地要用16块方砖,第二块空地要用18块方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以数空的格子。

  师:怎样才能把这两块地的空格数准确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画出来再数。

  师:你来试一试。

  学生到投影前操作。(画出格线,数出空格)

  师:哪一块空地的面积大?

  生:第二块空地的面积大。

  师:这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

  生:16 + 18 = 34(块)。

  3. 游戏(猜猜看)。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规则是:同学们分两组,分别看老师出示的图形。一组同学看图形时,另一组同学不能看。

  师:(出示一个较大的被分成4格的图形)请第一组同学看,这个图形一共有几格?

  生:(齐)4格。

  师:(出示一个较小的被分成6格的图形)请第二组同学看,这个图形有几格?

  生:(齐)6格。

  师:大家来猜一猜,哪个组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大?

  生1:6格比4格多,当然6格的图形大。

  生2:不一定。说不定6格的图形格子小。

  师:究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想不想看看这两个图形。(出示两个图形)为什么4格的图形,面积反而大?

  生1:4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大。

  生2:6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小。

  师:看来,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评析:比较面积大小,可以通过观察,运用直觉思维做出判断。对于面积相差不多的两个图形,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叠合法、数方格的方法等。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比较,归结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以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方法。随后的练习,因为图中没有现成的格子,所以学生既可以比照旁边的方砖,去数空缺处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画格子然后数。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这就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了必要的铺垫。]

  总评

  这节课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练,在活动中体验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提炼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把数学课上活。

  第二,强化面积概念的教学。面在小学和初中都是不定义的概念。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面积和周长混同。关于面积计量,学生先要根据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的直接计量法(即数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导出几个面积公式,从面积的直接计量过渡到间接计量。所以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两个公理,为直接计量法打好基础。为了防止面积和周长混同,往往用对比题组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时机,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者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注意从解决问题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规律,并有效发挥活动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引导探索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 认识一些功能键。(1)

  由学生来说明。(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 凉拌豆腐:3元

  肉丝:5元 青菜:3元

  清蒸鱼16元 三鲜汤:12元 甜点8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活动课本第36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底面的观察,及摸一摸、画一画等体验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现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中,经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纸张、橡皮泥、印泥等工具,钉子板,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作好铺垫

  1. 谈话:小朋友们,愿意到王老师家去做客吗?那今天先参观一下我的家,这是我家的儿童房。(课件演示儿童房,最后定格在第16页例题中积木搭成的物体)

  2. 提问:

  (1) 看一看,搭的是什么?

  (2) 仔细观察,用到了哪些积木,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一分吗?

  教师呈现用积木搭成的实物,指定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分一分。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形状的名称。(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只要能区分开来就行)

  3. 小结:这些积木按形状可以分成四类。下面一起来重点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评析:用到老师家做客的方式导入,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件定格在积木搭成的物体上,不经意中呈现了学习内容。让学生寻找各种认识的物体并进行分类,有效地唤起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引出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二、 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 引导: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木。请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积木,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让学生拿着积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一说感受。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圆柱的底面圆圆的、平平的,侧面是弯弯的。

  2. 谈话: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平平的面画下来呢?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纸、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请小朋友先在小组内议一议,用什么方法画下这些面,再分工画一画。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在画图形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得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交流时,着重让学生演示沿着边画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过程,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照样子画一画。展示学生作品时,注意选择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张贴的位置也不要有规律)

  3. 谈话: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再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

  4. 提问:每一类图形,分别叫什么名称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一类图形下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5.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这些图形见面。(出示试一试)看,这里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吗?

  在学生回答时,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长方形。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评析: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感受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先让学生触摸物体的面并交流直观感受,初步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再提供多种工具,让学生自主地把面从体上剥离下来。针对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操作工具,思考怎样操作,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不同操作方法的交流,实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共享,加深对面附着于体的感受。在揭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名称时,先让学生分一分,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有形状、大小的不同。】

  三、 操作巩固,加深认识

  1. 围图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学生操作。在交流时,教师出示一个围错的正方形,让学生说出错误,体会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提问:在这样的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试着围一围)

  2. 画图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你能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学生活动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3. 涂色。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这里有哪些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用颜色分开来,你认为用几种颜色合适?请小朋友先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填在表格里。

  【评析:由于学生还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因此,很难回答为什么这个图形是长方形等类似的问题。在教学时,通过围图形、画图形、给图形涂色分类等有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形成表象。】

  四、 拓展练习,创新提升

  1. 用正方体画正方形。

  (1) 让学生在一个正方体上选几个面分别画正方形。

  (2) 提问:比一比画出的这些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先在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2. 用长方体画长方形。

  拿出一个长方体,提问:你能用这个长方体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吗?

  提问:比一比画出的这些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3. 说一说:在我家书房的墙上贴有一些图案,说一说,每个图案分别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每种图形分别用了多少个?(课件出示用长方形、正方形及圆拼成的图案)

  4. 拼一拼:小朋友们,你们想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一些图案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请同学们从信封里拿出来拼一拼,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拼好后,给你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展示交流: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介绍作品,并请其他学生说一说用了哪些图形,分别有几个。

  【评析:让学生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画正方形和长方形,既加深了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又初步渗透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欣赏书房场景中由不同图形组成的图案,为下面拼图案的活动提供了范例。利用学到的平面图形,发挥想像,创作出一幅漂亮的图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对图形的感受。】

  总评

  整节课,创设了参观老师家儿童房和书房的情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课堂学习更有趣味。通过在纸上画、在橡皮泥上按、在印泥上印这些学生喜爱的方式,让学生经历面从体中剥离下来的过程,并通过分一分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形状、大小的图形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通过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和给图形分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通过图案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灵活拓展,从创造中提升。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圆》。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圆设计的图案,发现数学美,提高学习的兴趣。

  2、掌握圆规画圆的正确方法,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3、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感受圆的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大家科学的探究态度,发展大家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知道圆各部分名称与关系

  2、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学具准备: 直尺 圆规 纸片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图片《美丽的圆》: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

  一、直观感受-----体会生活中的圆

  1、谈话:今天这节课丁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圆的世界,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2、课前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美妙的圆》,现在你能说说哪些地方看到了圆?全班交流。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片,球的一个切面是一个圆形。

  3、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板书:圆是由曲线组成的平面图形。曲线图形还有吗?

  二、动手操作----画圆中感受圆

  1、想办法画一个圆,在小组里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归两类:一类借用物体的圆面描画,一类用圆规来画,你觉得哪种更好些?

  2、介绍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3、用钉绳画圆。师生比赛,学生用的绳是有弹力的。思考:要画好一个圆,关键是什么?强调:绳的长度不能改变。 那用圆规画圆呢?关键是什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变。)

  4、思考:我们用圆规画圆,用钉绳画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强调画圆时要定点、定长。

  介绍圆心(o )、半径( r)、直径(d )。

  指出:这固定的一点,绳子不变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门的名称呢。

  揭示:固定的一点是圆心,用字母“o”表示。问:用圆规画圆时圆心就是什么?出示定义:圆心: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指出这条绳子的长就是半径,我们可以用线段把它画下来。用圆规画圆时半径在哪里? 出示定义: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你还能找一条半径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他对不对呢?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直径。直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出示定义: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思考:半径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d=2rr= d/2

  那是不是两条半径就是一条直径?

  5、 女生画一个半径4厘米的圆。 男生画一个直径6厘米的圆。

  指名介绍怎样画的,使学生明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直径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3厘米。

  比一比男女同学画的圆,你有什么想说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探索发现----进一步探究圆的特性。

  1、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提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全班交流,说说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

  得出:

  (1)圆上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中每个半径都一样长,每个直径也一样长。

  (3)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说一说。

  介绍:2400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对圆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比西方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圆,一中同长也”,这句话什么意思?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在运用中深化。

  1、 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在两个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

  (3)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 )

  2、在一个边长沙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cm,半径是( )cm。

  3、思考:汽车轮子的面为什么是圆形?汽车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十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三要素,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进一步探索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中提升学力,突显出主体地位呢?在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学习了张齐华、张振宇等老师的课堂实录后,又大胆进行课堂结构的调整,能够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地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深深地被吸引,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将“半径和直径之间关系”这一环节提前。

  在试上时发现,如果按教材内容编排,“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被安排在最后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的探索发现环节,而学生在画圆:女生画半径4厘米、男生画直径6厘米时,学生就要根据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来明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几厘米,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我大胆进行了调整,在教学半径直径概念后就直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揭示出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这样适时引领,完全迎合了学生的学情。事实上学生在学习直径概念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出两条半径的长相当于一条直径的长。

  2、精心准备教具,突破教学重点。

  为了让学生体会画圆时要定点、定长,以及让学生直观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及特征,我精心设计了两个画圆用的“钉绳工具”,为了让这个“钉”既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又能让绳子灵活旋转,我特意跑到裁缝店取来了两个有孔的铁线圈,又买来绳子和牛筋。事实上我的功夫没有白费,课上当我用“钉绳工具”和同学展开比赛时,我画的圆和学生画的歪歪扭扭的圆产生了鲜明的对比,那位聪明的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老师,我们用的绳子是牛筋的,有弹力,怪不得画不圆呢?”在同学的笑声中,大家深刻体会到,要画好一个圆,关键绳子的长度不能改变,同样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是固定不变的。从而使学生在做数学中深刻体会了同一个圆中半径不变的特性。

  3、在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时刻注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首先,课前我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美妙的圆》,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让学生从感官入手,直观接触圆,亲近圆,接着,我在让学生找身边哪些地方看到圆时,突出了球和圆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形,球体的切面才是圆形。在学生探索发现圆的特征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汽车轮子的面为什么是圆形?汽车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让学生体会在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4、做一个虔诚的引者。

  课堂上,我始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有意识地把学生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而不是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尽量避免让枯燥乏味成为阻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

  教并探索着,我会继续努力。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2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3-2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4-09

小学数学教案3篇04-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4-27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4篇03-16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3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