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三只眼睛
活动目标:
1、能够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及作用,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体会运用工具观察事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面,彩色透明纸。
2、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若干。
活动过程:
1、发现我们的“第三只眼睛”。
——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三块奇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说说有什么发现。
——幼儿尝试探索。
——三块镜片样子一样吗?透过三块奇妙的`镜片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间厚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大)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不变?(边上和中间厚薄都一样的镜片看东西会不变)
——什么时候需要用这三种不同的镜片?如:老人看书看报时会用放大的镜片。
——这些有趣的镜片就象我们的第三只眼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看东西。
2、玩各种透镜。
——刚才我们发现了三种镜片的秘密。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更奇妙的镜片,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大家都可以去试试看,等会儿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自由玩各种镜片。
——创设问题情景:到草地上去观察蚂蚁;看远处的风景;检查手指甲里的“细菌”。根据不同的问题情景,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镜片分组进行观察。
——交流各自观察和使用镜片的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声音,人们都喜欢乐音,不喜欢噪音。
2、能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听噪音和发出噪音。
活动准备:
1、小铃、钢琴声、圆舞板、勺子、盒字等。
2、录有噪音的磁带、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请三位幼儿逐个操作小铃,钢琴、圆舞板。
1、感受悦耳的声音,你们听了这三种声音,心里感受怎样?(引导幼儿说出听了心里很舒服)2、仔细听发出噪音的物品(摇椅子、撞东西等等)。你们听了这些声音,又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出听了心里很难受)3、刚才,小朋友听了许多声音,谁知道什么声音是乐音?什么声音是噪音?
4、:周围世界有许多声音,有些声音很好听,这种声音叫“乐音”,还有的声音很难听,这种声音叫“噪音”
二、听录音分辨“乐音”和“噪音”
1、平时你在生活中听过哪些“乐音”?哪些“噪音”?
2、请幼儿听磁带里的.声音。提问: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平时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噪音?这些噪音是怎样产生的?
三、讨论噪音的产生及危害。
1、为什么不喜欢听“噪音”(对身体有害:头疼、心情烦躁、听力下降、失眠、影响健康)2、小朋友听到噪音怎么办?
3、幼儿讨论:在幼儿园里、在家里、在社区里、怎样减少噪音?
四、今天,小朋友知道了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新鲜的事物总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战斗陀螺》的动画片让无数的孩子如痴如醉,战斗陀螺更成了小朋友们爱不释手的玩具。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们都急着拿出来玩两下。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们在议论纷纷,提出了许多的疑问:“它为什么能够不停的旋转?”“为什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有时转的时间长,有时转的时间短?”“为什么转动时,我们看不清上面的花纹?两个金属陀螺碰撞时为什么能够产生火花?”等等。大班的孩子对转动现象已经不陌生了,在他们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本次的活动正是从幼儿的生活实际中生成的,它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交流,激励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积累旋转的知识经验。
2、在操作中发现了解物体旋转的原因。
3、探索让物体旋转的方法,尝试根据不同的旋转原因进行分类。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可以旋转的物品、图片。
人力:风车、拉线小风车、音乐盒小风车、陀螺、战斗陀螺玩具、时钟、大转盘、小童车、回旋镖、地球仪、飞盘、溜溜球、果汁机、球、呼啦圈、轮胎、风火轮
风力:风车、跳舞娃娃、旋转木马。
电力:电子钟、电动钓鱼盘、电动灯笼、电动螺旋桨、录音机磁头。
水力:一次性塑料杯、吸管、饮料
图片、挂图:方向盘、车轮、钥匙、风扇、水龙头、削皮机、洗衣机、水车、大风车、微波炉、搅拌机、龙卷风、旋涡、纺车…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作业纸。
3、实物投影仪、展示板、胶水、抹布。
4、认知准备:有关物体旋转的知识。
5、录象片断《生活中的旋转》
活动过程:
1、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相关信息。
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将收集到的物品以及图片带到幼儿园来。(丰富的操作材料是顺利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保证。而来自于幼儿周围生活,由幼儿亲自收集的材料,不仅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使幼儿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幼儿真正热爱科学的品质。因此我们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收集大量的能旋转的物体,收集的过程也是一个质疑和探索的过程。)
2、分组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小朋友回家后收集了许多可以旋转的物品。现在请你们试一试怎样才能使它们转起来?(幼儿自由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旋转的原因,鼓励幼儿用较流利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运用自身多种感官进行探究,寻找答案,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始终关注幼儿的探索过程,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促使幼儿进行更深层的探索。活动中,一位幼儿发现用吸管搅动饮料,可以使饮料转起来,实验完他把吸管扔下准备离开,这时老师发现吸管也跟着旋转起来,而该幼儿却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于是教师适时的引导他“你再看一看,现在出现了什么现象”,激发了幼儿深入探索的兴趣,使他了解到“吸管随着水的旋转可以不停转动”。)
3、交流讨论《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1)、同伴间自由交流。
你们互相讲一讲,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样使它旋转起来的?
(“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讨论之中形成的。”通过刚才的探究操作,每个幼儿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他们渴望表达和交流,并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明晰和构建新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与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你发现的秘密真有趣”“还有别的想法吗”等鼓励性语言,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一个人观点和想法的接纳与认可,从而更加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三个小朋友围绕“怎样使风车旋转”各抒己见。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用手不停的'拨风车,它就转起来”,第二个小朋友马上大声的说“我在奔跑,风车也能不停的旋转,我用尽力气拼命地跑,风车就转得飞快”,第三个也不甘示弱“我把风车放到空调前面,空调吹出的风使风车不停的转呀转”…… 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丰富了生活经验;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清讲述思路,使幼儿更深入的了解一些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如:大部分幼儿只是简单的认为是人使车轮转动起来的,教师通过“人并没有碰到车轮,车轮为什么会转?”“脚蹬带动哪儿转了?”“链条使哪儿转了起来?”等问题,逐步深入的引导幼儿发现“人转动脚蹬,脚蹬带动链条,链条带动车轮旋转”这一复杂的现象。还有一位小女孩发现自己旋转后,裙子飘舞起来,象站在圆圆的荷叶上,她高兴地大声嚷嚷:“我是个荷花仙子。”)
4、引导幼儿讨论物体旋转的原因,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幼儿根据刚才的探索发现对物体旋转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电力、风力、人力、其他)
5、幼儿设计标记。
用什么标记能表示电力、风力、人力和其他旋转的原因呢?
(幼儿通过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了“电力、人力、风力、其他力量旋转”的不同标记图,如:有的幼儿结合生活中见到的高压电线上的警示符号,设计了相应的符号表示依靠电力旋转的标志图。)
6、幼儿共同推选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标记符号,将标记贴到展示板上,并将自己手中的图片分类按标记粘贴到展示板上。(幼儿按旋转原因分类的过程就是一个巩固复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
8、观看录象《生活中的旋转》
刚才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使物体旋转的方法。谁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它们旋转有什么作用?(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才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我的意义,也才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回忆生活中哪些东西会旋转,帮助幼儿拓展了相关经验,了解到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幼儿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我家的电风扇会转,能让我觉得很凉快。”有的说:“我家的闹钟会转,它能告诉我几点了,还能准时叫我起床。”还有的说:“果汁机会转,能让我喝上甜甜的果汁。”爱跳舞的小朋友还说:“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旋转,动作轻盈,真美!”)
9、活动延伸
活动区探索活动,让它们都转动起来。(幼儿到活动区操作探索,思考运用老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让物体旋转起来,帮助孩子养成动手实践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活动评价:
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给予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实践,以及和同伴交流讨论的时间,努力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活动中及时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整个活动以疑激趣,以趣激学,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效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作用;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变被动为主动,主体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异思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各种材料的强度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让幼儿感知材料的强度与外在因素(长短、大小、宽度)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实验,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及合作意识。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普通餐巾纸或皱纹纸、牛皮纸条、塑料纸、玻璃弹子、木棍、绳子、挂钩、宽胶带、容器(可用塑料饮料瓶瓶底或冰琪淋杯子代替)、弹簧秤。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玩一玩,感知材料的强度。
宽、窄、长、短不同的塑料带、皱纹纸及牛皮纸,让幼儿想办法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哪种纸最牢。
探究的问题:用三种材料不同、大小相同的纸提重物,哪种纸的力量最大?
试一试。
把相同长短、宽窄的皱纹纸、塑料纸、牛皮纸固定在木棍上,再在纸的下端系上一个小容器。一名幼儿向容器中放玻璃弹子,另一名幼儿记录, 看一看一共放了多少玻璃弹子后纸才被拉断,记录下玻璃弹子总数。比较三种不同纸被拉断后玻璃弹子的总数。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塑料纸力量最大,牛皮纸的`力量也不小。
(2)皱纹纸力量最小。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用同一材料,相同长度、宽窄不同的纸挂重物,谁的力量最大?幼儿实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同一材料中,当长短相同、宽度不同时,纸条越宽,它的力量越大,挂的重物越多。
(2)细纸条的力量最小。
注意事项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为了避免传递知识、教授技能的现象,我们可以将科学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元素,让哟额u人通过操作熟悉的材料和生活化的科学环境中感知科学,并通过学习,尝试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了解常见的科学现象。
幼儿园科学活动可以从幼儿身边取材,从幼儿的衣食住行着手,创设丰富的探索环境,让幼儿在生活中学科学,感知科学。电话是生活中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话。很多孩子对电话也非常感兴趣,在玩娃娃家游戏的时候小朋友们经常会玩打电话的游戏。对于电话中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孩子们也很好奇,因此我选择了这个内容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
⒈理解声音能以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能自己制作土电话,尝试各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⒉通过探究声音产生及传播条件,培养乐于探索自然和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活动准备:
纸杯、棉签、尼龙绳、毛线、电线等。
幼儿探索过声音的产生。
幼儿有用绳子打结的.经验。
如果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是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那么科学活动会变得单板、机械。科学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对于这些熟悉的材料,幼儿更容易积极地投入到观察、操作、尝试和实验中,有助于孩子自由自主地探索。
活动过程:
一、倾听,感知振动会产生声音。
教师捏着棉线,在棉线上轻轻滑动,让幼儿倾听。
师:棉线发出声音了吗?声音大吗?我们怎样才能清晰地听到棉线的声音?
二、探索制作传话筒的方法,幼儿制作。
⒈出示各种材料,认识各种材料。
⒉将材料分发给幼儿。
师幼讨论:怎样掰断棉签头更省力?(引导幼儿感受简单的杠杆原理)
怎样用掰断的棉签在纸杯上钻小洞?(让幼儿学会合理地利用工具)
怎样又快又好地把绳子从小洞中穿过去?为什么要棒一根小木棍呢?(一方面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让幼儿学会利用工具。)
怎样打结?
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自由地进行探索活动,形成宽松的心理环境。在活动中让孩子犹如子啊生活和老师交流自己产生的疑惑一样,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幼儿进行实验,感知绳子放松、拉紧时传声效果的不同。
⒈幼儿两人一组将各自的传话同连接在一起,打结。自由带电话。
⒉预测绳子放松、拉紧时大电话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幼儿再次打电话。
师:你在打电话的时候及有什么感受?
⒊教师小结。
⒋换一种材质的绳子做电话线,比较不同材质传播声音质量的区别。
四、创设游戏情境,体验科学的有用和有趣。
创设角色游戏情境,让幼儿运用自己制作的电话和同伴玩游戏。体验探索后的成就感,和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叫外卖、叫救护车、消防车、邀请朋友来家中做客等)
科学活动要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最后再回归到生活中去。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制作了传话筒,并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加以运用,让孩子感受到探索创作后的成就感,发现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情景游戏中巩固练习砌单墙的技能。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引领等方式,尝试探索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
3.学会观察、比较,体验合作砌墙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分为三组,每组房子模型一个、砖块若干。
2.大灰狼、小猪手偶各一个。
3.砌墙角的课件、大灰狼出现时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节导入,引出第一次操作:巩固练习砌单墙。
1.出示三座房子模型。教师: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听过没有啊?现在三只小猪变得聪明了,他们在小河边上都为自己造了一座牢固的砖房,三只小猪高兴地在一起唱歌跳舞。这时候第三只最聪明的小猪说:"可是我还是有点不放心,怎样让我们的家更安全呢?"
2.教师以小猪的口吻:"对了,上次造房子的时候还多了很多的砖,我们就在家门口再砌一堵墙吧!你们会吗?"
3.幼儿分组合作砌墙,巩固练习砌单墙的技能。
(评析: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参与砌单墙的操作中,提出墙面直、平整的要求。)教师:比较一下这三堵墙,你觉得哪一堵墙砌的最好?为什么?
教师总结:"砌墙的时候砖块要叠加整齐,墙面要砌的平平的、直直的。"
4.(播放音乐)教师出示大灰狼的手偶,以大灰狼的口吻说:"哈哈!这堵墙根本挡不住我。我呀可以从边上钻进去。(做钻的动作)咦?小猪不在家,今天晚上我会再来的。"
二、观察思考,引出第二次操作:自主探索砌墙角的方法。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1)教师:"哎呀!看来砌一堵墙根本就没用啊!怎么办呢?"
(2)教师:"围墙怎么砌呢?"教师:"墙面和墙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墙角。那墙角应该怎样砌呢?现在就请你们去尝试一下,为小猪家砌围墙吧!"
2.幼儿分组合作砌围墙,自主探索砌围墙的方法。
教师:"这么快就为小猪家砌好了围墙,我们看一下谁家的围墙最牢固呢?"3.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检验围墙的质量。
(评析: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从中发现墙角的问题,引发幼儿积极探索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
三、观察讨论,引出第三次操作:验证砌围墙的正确方法。
1.教师:"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我们最关键的部位就是砌墙角了,那到底怎样砌墙角才是最牢固的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设计图吧!"
2.观看课件,观察研究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
3.幼儿体验操作。
教师:"你们看懂了吗?请两个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幼儿示范操作)
4.教师引导评价:从墙角开始砌,注意砖块叠放的方法。
5.幼儿分组合作砌围墙,验证砌围墙的正确方法。
(评析:幼儿精心观看课件,并进行体验操作,探索出砌墙角的正确方法。此过程突出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是幼儿自己学会,而不是教会。)
四、活动结束,从孩子的问题中引出新的操作要点。
1.(播放音乐)教师出示大灰狼的手偶,以大灰狼的口吻:"哎呀,这些围墙真牢固,这下可抓不到小猪了。"
2. 教师:围墙挡住了大灰狼,可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3.幼儿讨论回答。
4. 教师小结:下次我们再试一试如何在墙面上为小猪预留一个门吧。让我们先一起研究一下施工设计图再进行!
(评析:问题解决后又设置了新的悬念,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索,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树叶(小班系列活动设计)
活动一:捡落叶、玩落叶(略)
活动二: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2、枯叶、绿叶数份
3、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4、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强调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要求教师尽力做到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树”在我们周围生活中随处可见,秋天树叶飘落的现象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他们拾来美丽的树叶,提出了许多问题。为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观察树叶,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
2、通过游戏,强化幼儿对树叶的认识,体验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树叶的变化,让幼儿认识落叶树、长青树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正确区分、记录常绿树、落叶树的树叶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幼儿观察过周围各种树叶
2、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VCD、碟子、环卫工人服装、扫帚、撮箕、课前幼儿自制树叶挂饰、记录卡、树叶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幼儿安静入坐,与幼儿一起做指五官的游戏。
基本环节:
一、以秋风姐姐送礼物的形式引出主题,引导幼儿认识长青树和落叶树的主要特征。
1、播放录音—风声。
师:(神密地)听,什么声音,(风声)怎么这么大的风啊?(秋风姐姐上)
师:秋风姐姐来啦!秋风姐姐送来礼物后,从另一侧门出。
师:秋风姐姐,你怎么走啦?
2、引导幼儿认识落叶树和长青树的主要特征。
(1)认识落叶树的特征。
师:(发现礼物),这是什么?打开来看看(出示树叶)
师幼谈话。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树叶?
幼儿:街道边、山上……
师:那你发现树叶这段时间有什么变化?
幼儿:变黄了、变红了、落下来了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呢?
幼儿:秋季
小结:对了,秋天的时候树的叶子要变黄、变红,慢慢落下,第二年春天再发芽、长叶,这类树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落叶树
(2)认识常绿树的特征。
(出示另一包树叶)教师打开,让幼儿观察,说出名字,它叫万年青。
小结:像万年青树一样一年四季树叶都是绿绿的这类树叫常青树。
二、播放课件,帮助幼儿区分长绿树和落叶树。
师:老师做了一张VCD,我们来看看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碟片,说出树的种类,边看教师边用红外线批示画面,幼儿说出常绿树的树叶一年四季树叶都是绿绿的;落叶树到了秋天,就会变黄、变红,而且还会从树上掉下来。(暂停碟片)
三、谈话后带上课前自己做的树叶挂饰,引导幼儿再次区分并记录
1、与幼儿谈话,放VCD。引导幼儿做吊饰,并记录落叶树和常绿树
2、幼儿操作:小朋友自己选择吊饰,作好记录,教师分别指导。
小结:大家都做得很好,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我们把吊饰送给老师客人,让他们也美一美,然后到肖老师这儿来,我们玩游戏,好吗?
四、播放VCD,观察落叶树树叶飘落的姿态,师幼谈话
师:有风的时候,树叶怎么样?(有风时摆动、在空中飞舞、在地上转圈、打滚……)
师:风停了呢?(睡在地上),对,有的.叶子黄了,也要从树上落下来。
五、游戏:扫落叶
师:我们来做游戏《扫落叶》,你们扮树叶,好吗?播放风的录音,幼儿扮树叶,在有风和无风时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秋叶的样子。
结束环节:教师扮环卫工人,清扫树叶(幼儿)出教室。
活动延伸
观察幼儿园里的树,分出它们的种类,继续开展拾树叶及树叶的手工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幼儿看VCD,让幼儿联想到自己观察到的风吹叶落,外出秋游等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睡在地上的情景,幼儿就能模仿、想象树叶飘动的姿态。扫树叶游戏,让幼儿用各种肢体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地表现美,自我欣赏,从而获得参与活动的满足感。整个活动幼儿是通过看、听、唱来完成的,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为此,我将以《纲要》为指导,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如果在这个课前组织幼儿参加一次秋游,效果会更好,更能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的活动将更加丰富和深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吸管的位置与喷壶喷水的现象的关系。
2、乐意随着发现不断地参与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装有水的瓶子、吸管、橡皮泥。
2、三张图表。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对制作小喷壶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给小花,小草浇过水吗?平时是怎么浇水的?用什么工具?
2、老师也做了一个浇水的工具,这喷壶使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让喷壶喷出水来?
3、教师交代规则:用正确的方法握住瓶子,放正、不倾斜。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瓶子上的号码。
二、幼儿尝试制作小喷壶。
1、幼儿制作,用吹的方法让喷壶吹出来。
2、集中交流分享:(将瓶子分两边放好—成功的,还没有成功的)
(1)先请制作成功的幼儿介绍: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小喷壶为什么能喷出水来?
(2)你觉得为什么喷不出水来呢?
(3)请幼儿上来示范,教师:请幼儿观察瓶盖(大考吧幼儿教育 )小孔的大小,并用吸管演示,让幼儿感知小孔的大小。
(4)请刚才没吹出来的小朋友利用教师所的材料想办法让小水壶喷出水来,已经喷出的小朋友帮助他们。
三、猜测,吸管的.位置与喷水现象的关系。
1、现在我们小水壶都喷能喷出水来了!
2、出示三张图表,先看看,你觉得这样水会喷出来吗?这三种情况你都去试一试,你又会有新的发现。
3、幼儿再次操作、探究。
4、集中讨论分享,提升经验:
(1)你试过吗?说说你的发现?
(2)验证幼儿的猜测,引发观察和思考。
(3):为什么小水壶会喷出水来?我们再往吸管里面吹气的时候空气会跑进去,形成压力水就会从另一个小孔跑出来,所以当我们把吸管插进大空中时空气会从大孔中跑出来,水也就出不来了。
四、活动延伸
用自己制作的小喷壶去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纸能吸水的特性。
2、体验发现的快乐。
3、懂得爱护书籍、爱惜纸张。
4、渗透民族文化,传承发扬民族科学精神。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纸:蜡光纸、植绒纸、牛皮纸、砂纸、卡纸、面巾纸、电光纸、手工纸、报纸、宣纸、瓦楞纸等,并请家长告诉幼儿用途。
2、水盆六只,抹布六块。
3、已经上过社会四大发明一课,并在主题墙上,布置蔡伦造纸过程的图片、各种纸制艺术品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初步感知纸的不同类型
1、请幼儿将自己和家长收集的各种纸拿出来,向同伴介绍,它的名称叫什么?有什么用?(蜡光纸、植绒纸、牛皮纸、砂纸、卡纸、面巾纸、电光纸、手工纸、报纸、宣纸、瓦楞纸等)
2、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你的纸和别人的纸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有的薄、有的厚;有的能写字、有的不能;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二)给纸宝宝洗澡
1、幼儿将所有的纸放在水盆中,分别给纸宝宝洗澡。
2、集体交流,纸宝宝遇到水后,变成怎样了?。(有的烂了,变成纸浆了;有的纸还好好的,不怕水)
3、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怕水,有的纸不怕水(观察比较两种纸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4、小结:我们用的纸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纸就坏了,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们的书本。
(三)游戏:船儿飘飘
1、纸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自由交流(纸可以用来写字、画画、折东西、撕纸、包装等)。
2、幼儿选择多张不一样的纸,将它们分别折成大小不一的小船。
3、将自己折的小船放在水盆中,四人一组,看谁的小船在水面上飘的时间最长。
(四)分享交流
1、交流谁的小船飘的'时间长,谁的小船先沉下水?
2、讨论:所有的小船到水里都一样吗?(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
3、为什么有的小船先沉下去?(有的纸吸水快,有的纸吸水慢,有的纸不吸水)。
(五)活动延伸:
1、游戏:纸的力量、怎样使纸落得快、纸运水、谁的飞机飞得远等。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纸的特性和用途。
2、通过报纸的烦恼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收集各种废旧纸制品,利用废旧纸制品进行纸艺创作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5-31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2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8-05
科学活动教案07-12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8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8-03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07-21
(优)科学活动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