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8 19:03:3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教案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科学教案三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近段时间本班有部分幼儿会带一些小磁铁到幼儿园来,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这个特别感兴趣,而且还能玩出很多花样。并且在以前的学习中也基本了解了磁铁能吸铁的特性。看到孩子们对磁铁这么感兴趣,我想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及感受磁铁的两极性。

  2、情感目标:了解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技能目标:善于用各种方法来玩耍磁铁,并在玩耍小车的过程中发现磁的两极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知磁铁的特性并通过玩耍小车的过程感受磁的两极性。

  教学难点:部分幼儿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发现磁铁的特性并感受磁的两极性。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纸杯,里面装有回形针,小铁片,小塑料片,小纸片。

  2、每组幼儿一套磁力小车,每组4名幼儿,各有两个。磁力小车的样式是两头装有磁铁。

  3、每位幼儿一块磁铁。

  4、磁铁应用的PPT

  活动过程

  1、 开始环节:老师通过隔着一张白纸让小铁片跳舞的魔术引发幼儿的兴趣,并引出主题磁铁。

  2、 基本环节:给幼儿分发纸杯和磁铁,鼓励幼儿玩耍,并在此过程中让幼儿温习已经了解的磁铁的特性。在幼儿玩耍结束后,通过提问引导,让幼儿自己说出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在幼儿兴致正浓的时候,老师用拟人的手法告诉幼儿磁铁先生为了表扬大家发现了它吸铁的本领还想和小朋友再玩一个游戏,然后老师利用“魔法变变变”的方式把刚才的磁铁变成已准备好的磁力小车,告诉幼儿磁铁先生就藏在小车上。在发给幼儿玩耍之前给幼儿一个小任务,找到磁铁先生藏到了哪里。

  先让幼儿各自玩耍,并引导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小车的两头可以吸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磁铁在小车的两头。

  接下来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项比赛,幼儿4人一组,共有8个磁力小车,比比看哪一组的小车能最快地连在一起。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发现磁铁之间可以相互吸引。第二次比比看哪一组的小车能一个推着一个跑得最远。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发现磁铁之间还能相互排斥。

  游戏结束后,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总结刚才发现的磁铁的小秘密,幼儿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磁铁的两极性。

  3、 结束环节:幼儿自由玩耍小车,并可以和其他的幼儿自由组合玩耍,进一步感受玩耍小车的'乐趣。并在玩耍结束后请幼儿为大家展示自己连接的各种各样形式的小车。

  4、 延伸环节:为幼儿播放讲解磁铁应用的PPT,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冰箱的门上,黑板上各种各样的粘钩,磁悬浮列车,指南针等都是利用了磁铁。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缺少一些教学理论。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本次活动基本上还是尊重了幼儿发展学习的规律,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并且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自主性,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在游戏过程中既有自我探索的部分,也有与小组协作的过程,进一步锻炼了幼儿的协作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的态度。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基本了解幼儿的已具有的关系磁铁的经验水平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参与较少,主要以组织和引导幼儿为主,让幼儿能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个体差异的存在,调整活动时间,以及对不同的幼儿引导的方式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本次活动主要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耍中发现规律,教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但个别幼儿还不能完全地自主观察与参与,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的引导,使幼儿都能达到各自的发展水平。

  4. 这节课在游戏活动设计上还可以更新颖,比如用一根细棍穿过两个环形磁铁,并让这个两个磁铁想排斥,上面的磁铁就悬浮在空中,这可以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磁铁相互排斥,并简单、初步感受这一特性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

科学教案 篇2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知: 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2.技能: 分辨声音的变化,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3.情感: 培养听好听的声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听听各种声音,并知道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

  教学难点:分辨声音的变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熟悉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准备好各种声音的录音。

  2、尽量多地收集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比如口哨、笛子、闹钟、铃铛。

  3、准备好水壶、玻璃杯、勺子等。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引入

  2、活动:听听物体发出的声音

  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那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1)仔细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说说自己听到了那些声音?

  (2)分辨一下,听到的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所发出的?

  (3)说说,我们还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4)讨论分析: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那些声音是属于自然界的?哪些声音是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发出的?

  (5)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听声音的感受。把听声音的感受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活动: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4、活动:分辨声音的变化

  5、作业。

  (1)听听各种固体发出的声音。想办法让桌上的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2)听听各种液体发出的声音。想办法让液体发出声音,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办法让各种液体发出声音?(3)听听空气发出的声音。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你有办法让空气发出声音吗?

  (1)分辨声音的方向变化:给一个学生蒙上眼睛,请他前后左右的同学依次敲击一下桌面,让他辨别一下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

  (2)分辨声音的远近变化:给一个学生蒙上眼睛,请距离他不同远近的同学分别敲击一下铃铛,让这位同学分辨一下哪个声音远、哪个声音近。

  (3)分辨声音大小、高低的不同:把几只玻璃杯一字排开,分别盛上不同量的水,然后敲击,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按声音的高低给杯子排排队,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改变敲的力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1)倾听、分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思考、查找关于声音的有关资料。

  讨论:从以上活动中,你晓得了什么?你认为声音和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

  (4)交流分享:我们在分辨声音的活动中有什么上收获。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2: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3: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不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2: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3: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三、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

  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拓展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回顾和解释 1、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让学生在解释中进一步理解拓展

  2.应用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不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2: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3: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不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2: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3: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让学生初步理解科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是一种拓展。

  探索和调查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4、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你觉得做小车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依据是什么?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火科学教案09-15

中班科学教案10-01

大班科学教案03-20

宝宝班科学教案12-14

小班科学教案02-22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05-10

【精选】科学教案3篇05-02

科学教案三篇05-05

小学科学教案04-11

科学教案四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