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班科学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特点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难点:
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一起搜集不同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以及幼儿所喜欢动物的过冬方式的资料
2、PPT课件、黑板报(画有冬季场景及使用四中过冬方式)、鼓一个
3、八种动物图片(每种三张,一张小的,两张大的)、四种过冬方式的图片(每种两个)
活动过程:
导入:
1、师生问好:小朋友们上午好!;与客人问好:请小朋友回头面向后面的客人老师打招呼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天冷不冷啊,那你们知道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动物过冬的方法或方式
环节设计:
一、出示PPT讲述故事《小动物过冬》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
师:"李老师这有个小故事,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看一看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1、讲述故事
2、进行提问
1)、刚才的故事当中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教师将相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
2)、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吗?(结合故事内容的回忆让幼儿说出动物过冬方法并结合ppt的播放)
青蛙:青蛙哥哥冬眠了,正在洞里睡大觉,不吃也不动,一直睡到明年春天才醒(结合幼儿回答及ppt顺序播放告诉幼儿:——冬眠)
小松鼠:外面太冷了,我家里储存了许多食物,足够吃一个冬天的,明年春天暖和了我在和你玩(结合幼儿回答及ppt总结:在洞里放上一冬天吃的食物,躲在洞里不出来,这种过冬的方式叫做——储粮)
小燕子: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了,等到春暖花它就回来(依上总结:这种飞到另一个地方去过冬的方式叫做迁徙)
母鸡、公鸡:冬天到来,穿上暖和的新毛,换上厚厚的皮袄,所以就不怕冷(依上总结:能够在寒冷冬天出来玩耍、寻找食物的动物,他们的过冬方式——换毛)
3)、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换毛、迁徙、冬眠、储粮,并请幼儿将黑板上的动物图片贴到相应的黑板上的'过冬方式分类的四个板块当中
二、引导幼儿经验迁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猜想
1、教师分别出示兔子、大雁、蟒蛇、蚂蚁四种图片
2、引导幼儿根据四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猜想它们的过冬方式并根据四中过冬方式进行版块分类
3、教师请幼儿观看黑板分类板块并总结总结xx的过冬方式都是~(冬眠)……
三、游戏:"小动物过冬"结合以上八种动物进行游戏
1、玩法介绍:"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儿歌:冬天到,北风叫,小动物,过冬了!"教师扮演北风当发出口令:"过冬了"时教师敲鼓追幼儿,幼儿根据自己的图片,找到自己过冬的方式并用动作展示(如冬眠:睡觉状;迁徙:小鸟飞状;换毛:梳理状;储粮:摘果子状
2、请四位幼儿上来尝试参与,教师以北风伯伯的身份提示寻找相应过冬方式及做动作,逐步引入到八位、十六位幼儿参与游戏
结束环节:
请幼儿继续说一说自己收集自己喜爱的动物是怎么过冬的,现在认为他是用哪种过冬的
活动延伸:
1、和幼儿一起继续讨论、找寻用找这四种过冬方式的动物还有哪些?
2、与主题墙饰的结合:幼儿将自己收集的动物图片自主分类贴到"小动物过冬"的主题墙饰相应的板块当中
活动评价:
1、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能够积极参与提问及游戏的环节
2、能够基本了解动物四种不同的过冬方式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但是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游戏中,如果在教室内创设几个动物过冬的场景,请小朋友分别扮演一种小动物,然后带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去找到自己过冬的地方,会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更能加强幼儿的参与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幼儿集体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3.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等一下,小朋友们在能浮起来的物品后"√"。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幼儿讨论。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并在记录单上记录。
(2)鼓励幼儿分组探究如何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并且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师:你刚才是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大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4)师:有的小朋友是将珠子放在泡沫上,使珠子可以当小船。
(5)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个别幼儿回答)
(6)师:小朋友说我们游泳时用游泳圈,人就不会沉下去了。
2.探究二: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刚才我们请能浮的物品帮助,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现在再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能不借助任何物品的帮助,让这些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呢?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
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比如把瓶子里的东西倒掉。
(3)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师:请小朋友们在试一试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比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4)集中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发现。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发现。(个别幼儿回答)
(5)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能让物体浮起来。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戏,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让浮上来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不足之处:
1.活动中,教师讲的太多,应该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从而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脱出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装有几何图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几何图形贴画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提示孩子举手发言)
总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观察图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细看看梯形是什么样子的?""和长方形相比呢?" 总结:原来梯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围有梯形吗?有几个?"引导幼儿找一找,数一数。
(三)、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变换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让幼儿明白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那边放,它还是梯形。(课件展示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戏操作
(一)、找一找、贴一贴小兔子设计了一条漂亮的几何图形的路,请小朋友帮小兔子把路铺好,从信封里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梯形,铺在梯形的砖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宝宝是经过变魔术的,其他的图形归类放好,师幼找错纠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铺好了,我们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队,踩着梯形的砖铺路,一起去郊游(游戏中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尝试动手操作,探索热空气能够让物体转动的科学奥秘。
2、初步理解空气流动能让纸蛇旋转的原理。
3、养成仔细观察和积极实践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画蛇纹的经验。
2、物质准备-资料图片、背景音乐、操作工具及材料(彩纸、勾线笔、小木棍、蜡烛、打火机、棉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猜谜语师生互动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了解科学小知识:蛇的种类(虎蛇、玉米蛇、绿巴曼蛇、蟒蛇)。
二、基本活动:
1、出示小纸蛇让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使小纸蛇动起来。
2、教师提问:如果在不能用手摇或嘴吹的情况下,怎样让纸蛇舞动起来呢?
3、出示蜡烛让幼儿动手尝试能不能在蜡烛的帮助下使纸蛇旋转起来。
4、教师温馨提示:用火安全。
5、幼儿动手实验。
6、教师提问:
(1)刚才你们发现小纸蛇在怎么跳舞呀?
(2)那你们知道小纸蛇蛇为什么会旋转吗?
7、出示活动主题-旋转的纸蛇
8、教师总结:点燃蜡烛后,蜡烛上方的空气被加热,热空气在上升的`途中,碰到了小纸蛇,一部分的气流进入到了螺旋状的纸条中,从而使纸蛇转了起来。
三、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空气流动能使物体动起来的原理,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做出来的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吧!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2、让幼儿知道企鹅与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不怕冷的动物。
活动准备:
地球仪一个,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及企鹅生活在南极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知道地球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1、出示地球仪:这个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指着南北极让幼儿讨论:这是地球的.什么地方?知道那儿的天气是什么样吗?这些地方有哪些动物生存?
2、南北两极的生态环境,告诉幼儿企鹅生活在南极,北极熊生活在北极。
二、说说不怕冷的动物。
1、出示南北极的图片,请幼儿边看边说说南北极的气候。
2、说说图片中企鹅、北极熊长得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
3、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企鹅、北极熊住在冰天雪地里却不怕冷?
4、描述企鹅、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生活方式,并解释它们不怕冷的原因,即身体的特殊构造。
5、请幼儿模仿北极熊走路。
三、游戏:企鹅、北极熊找家。
1、分别请男孩、女孩子扮演北极熊、企鹅,模仿它们这两种动物走路,并走到老师规定的“南极”、“北极”的家里。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0-01
中班科学教案:水07-01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03-13
中班科学教案【热】03-15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3-16
【荐】中班科学教案03-16
【精】中班科学教案03-16
中班科学教案【推荐】03-17
中班科学教案【精】03-17
中班科学教案风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