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我们都知道,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而手套对于宝宝来说,也已经不在陌生,但是他们对手套的认知可以说是比较浅显的。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手套对对碰,尝试联系生活,让宝宝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去关注手套。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知道手套是各种各样的。
2学习戴手套的基本方法
3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并根据特征学会配对
难点:学会戴手套
对于难点的解决我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加以锻炼,在本次活动中要求所有幼儿都能学会戴手套比较困难。
二、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手套,供幼儿配对使用。
2人手准备一副五指手套,供幼儿练习使用。
3生活中特别的手套。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教师演示戴手套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了解戴手套的正确方法。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手套做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中让先幼儿自己尝试戴手套,然后通过教师的师范再尝试戴手套。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
五、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各种颜色的手套,让幼儿看一看手套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
2 尝试法:《纲要》指出教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通过自己尝试给手套配对,戴手套,做手指游戏。在游戏氛围中提高了幼儿动手能力创作力。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音乐:合拢分开
(二)、幼儿练习匹配手套,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在探索中自己发现、)
1、匹配练习。
师:最近天气冷了,我们可以活动活动小手。陈老师想送小朋友一件小礼物。猜猜是什么?(分发每人一只手套)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应该发几只?为什么?
师:手套宝宝呀应该是两兄弟,他们呀长的一样大小,颜色。 请你们帮助小手套找一找,把它的好兄弟请到小手套旁边。
2、师幼交流。
师:小手套都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幼儿描述、并共同纠正配对错误的手套)
说说自己的手套上有什么?摸起来什么感觉
3、教师:原来一副手套有两只,它们的大小、颜色、花纹都一样。
(三)、幼儿学习戴五指手套。(儿歌教授法)
1、幼儿自己尝试戴手套。
师:你们会戴手套吗?那就拿出小手套戴一戴吧!(幼儿尝试、教师观察)
2、谈感受。
师:戴手套时遇到困难了吗?你的手套戴得舒服吗?为什么戴不好?
3、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让你的小手套先休息一下,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戴的?
4、教师示范,边念儿歌边戴手套。
介绍手套有五指,我们的小手也有五指,找到大拇指对准,一个一个戴进去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戴的?那就跟着我一起说儿歌。(教师示范另一只手,幼儿大声念儿歌)
5、师幼共同练习戴手套。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那我们一起来边念儿歌边戴手套吧!
6、:戴上手套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要戴手套?(简单了解手套的作用保暖、美观)
(四)、了解生活中特别的手套。(提升幼儿对手套的认知,交流中结束活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特别的手套,让我们一一看吧!
出示各种手套,让幼儿自由讨论
(五)结束
原来有这么多有趣的手套,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
儿歌:
张开五个手指头,来和手套对一对
爸爸伸进大洞洞,妈妈伸进二洞洞,
哥哥伸进三洞洞,姐姐伸进四洞洞,
宝宝伸进小洞洞,换只小手再继续,
张开五个手指头,来和手套对一对
爸爸伸进大洞洞,妈妈伸进二洞洞,
哥哥伸进三洞洞,姐姐伸进四洞洞,
宝宝伸进小洞洞,我的手套戴好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该活动是由小班主题“动物的花花衣”中生成的。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本次活动时,着重从师幼互动的有效预设人手,通过情境的预设、游戏的预设,从而提高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小班初期,幼儿仍处于绘画的涂鸦期,绘画的有意性明显缺乏。因此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感受绘画的快乐,激起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1.活动情景性。在本次活动中,蛋宝宝的形象、蛋宝宝的故事、蛋宝宝做游戏的情景始终贯穿整个活动,把幼儿带入一个情景,试图通过与蛋宝宝一起游戏,参与绘画活动。
2.活动游戏性。宝宝们在进行涂画时’设计了游戏的语言:“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蛋宝宝,蛋宝宝,圆圆的'。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蛋宝宝,蛋宝宝,大大的。”以此来提示幼儿涂画一个大大的、圆圆的鸡蛋,形象的“骨碌碌”’提示幼儿用绕圈的方法进行绘画。
活动目标:
1.用涂鸦的方法,进行油画棒的涂画,尝试涂画圆。
2.在故事情景和绘画操作中,感受绘画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油画棒、画纸等绘画工具(人手一份);围裙式故事背景与故事人物(一套)。
活动过程:
一、蛋宝宝不见了
(在此环节,教师直接导人情景,通过扮演鸡妈妈和鸡宝宝的角色,在’隋感上很快与幼儿形成积极互动,通过有效提问唤醒幼儿的原有经验,说说鸡蛋的形状、颜色等特征,为接下来的绘画活动进行铺垫。)
1.导人情景:鸡妈妈生了一窝蛋宝宝,可是粗心的鸡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宝宝了,刚刚出生的宝宝长得什么样呢?(宝宝刚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一个鸡蛋。)
2.动作模仿: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蛋宝宝,蛋宝宝,滚一滚。
小结:蛋宝宝是圆圆的,所以是会滚的。
二、蛋宝宝要长大
(在此环节,教师利用儿歌化的语言进行引导,鼓励幼儿用油画棒涂鸦的方法绘画蛋宝宝。儿歌化的语言在此环节成为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的主要手段。)
1.蛋宝宝不想长大。
导语:蛋宝宝不想长大,因为这样就可以一直让妈妈抱着。
提问:谁来告诉蛋宝宝,长大了有什么好处?
动作示范:当幼儿说出一个长大的优点,教师便用油画棒涂画一个蛋宝宝。(把幼儿在涂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用故事情景的语言加以解决,如:画得太小、画得不圆。)
小结: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蛋宝宝,蛋宝宝,圆圆的。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蛋宝宝,蛋宝宝,大大的。蛋宝宝。
三、蛋宝宝长大了
(在此环节,教师通过自己的演示与幼儿形成互动,让幼儿看到鸡蛋如何变小鸡,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涂鸦活动的兴趣。)
导语:长大了真好,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好像蛋宝宝们有动静,怎么了? (对蛋宝宝进行添画,蛋宝宝出壳变成了小鸡。)
动作模仿:蛋宝宝变小鸡。
四、延伸活动
用水彩笔绘画短线,使鸡蛋变成小鸡,用手指蘸颜料点画草地。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白天与黑夜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白天与黑夜的时间词汇。
3、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白天黑夜》挂图、《白天黑夜》游戏卡(见教具盒)。
2、《白天黑夜》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一、感知
1、依次出示《白天黑夜》中太阳、月亮、星星游戏卡,引发幼儿说出标志图表示的时间。
2、教师:太阳挂在天空中,说明是白天还是黑夜?
月亮、星星什么时候挂在天空中?
二、讨论
1、与幼儿讨论白天小朋友在幼儿园活动的情景,把白天区分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2、教师: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幼儿园?
小朋友在幼儿园都做了哪些事情?
这些事是在白天的什么时候做的`?
3、先讨论黑夜活动的情景,再出示《白天黑夜(一)》挂图。
教师:黑夜里你做什么事情?最后呢?
关灯了,你敢一个人睡小房间吗?
你看到什么东西的影子?
三、分一分
1、出示《白天黑夜(二)》挂图,请幼儿进行观察区分。
教师:图中画的是白天还是黑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出示《白天黑夜》操作单,引导幼儿区分并涂色。
教师:下面四幅图中做的事是发生在白天还是黑夜?
教师:发生在白天,给太阳涂红色;发生在黑夜,给月亮涂黄色。
3、教师说活动内容,请幼儿抢答来区分白天和黑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掌握词汇“喝露水”、“踢踢腿”、“排排队”、“睡一睡”,发准字音“睡一睡”……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交通车的汉字。
2、初步懂得简单的交通规则。
3、培养幼儿操作动手能力及语言表……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此ppt多媒体课件总共……
春娃娃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春娃娃》,知道在春天里,周围的'花草树木、小动物都会发生的变化。
2.愿意投……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丰富的想象,体验小动物分享云朵棉花糖的快乐。
2.大胆表达自制"糖果"的想法。
……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六步骤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3.丰富幼儿的语言,让幼儿在《洗手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
一级青烟随风偏
二级清风吹脸面
三级也动红旗展
四级枝摇飞纸片
五级小……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大,中,小,并能有顺序地排序。
2.能安静地和同伴一起听故事。
3.初步记住故事内……
活动目标:
1、阅读故事,感受毛毛虫变蝴蝶的神奇。
2、能有兴趣地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的内容,欣赏画面造……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词语“威武”“地动山摇”。
2.能积极地用动作和声音模仿动物间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前几天,我班的陆思为小朋友带来了一罐泡泡水,当他吹出五颜六色泡泡的时候,周围孩子立刻沸腾起来了:他们中有的拍泡泡,有的吹泡泡,有的追泡泡……没想到,第二天,更多的小朋友带来了泡泡水,他们和泡泡玩得很开心,“泡泡”成了孩子们谈话的热点。由此,我想也许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新奇、好玩、会变的东西,何不凭借着泡泡的特性,预设成一个集体的教学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运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于是,关于泡泡主题活动就这样开展了。随着主体的开展,许多孩子的泡泡水用完了,无法继续玩泡泡游戏。于是,孩子们设法想自制泡泡水,那么用什么来做泡泡水呢?趣味探索的主题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我把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一种素材设计了这一次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让孩子简单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充分调动孩子运用以有的经验积极思维,尝试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材料,大胆尝试制作泡泡水,体验探索的乐趣。
2、 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的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带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材料,回忆经验。
这几天,我们小朋友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大家还找到了许多会变泡泡的东西,跟好朋友说说你都找到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
二、 分类介绍,丰富经验。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你发现它什么时候变泡泡出来的?
2、(当介绍到幼儿带得较多的`材料时,如沐浴露)还有谁带来的也是沐浴露?你带的是什么沐浴露?
三、 运用经验,积极探索。
1、(探索前)材料介绍。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探索时)注意点:(1)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2)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3)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的不同,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4)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传递信息。
四、 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游戏:吹泡泡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习二6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习二6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感受儿歌的节奏美。
2、能大声朗诵儿歌,正确发音chi。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一份。
2、苹果、鸭梨、橘子、香蕉、葡萄头饰人手一个,头饰一个。
3、苹果、鸭梨、橘子、香蕉、葡萄水果若干。
4、房子、苹果、鸭梨、橘子、香蕉、葡萄的'图片个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果图片
1、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2、看看图片中有哪些水果。
二、说儿歌
1、创设敲门的情景,引出各种水果。
2、教师示范“吃水果”
3、师幼一同“吃水果“(念两遍)
三、水果游戏
1、分头饰,变成水果妈妈和水果宝宝。
2、的游戏(播放节奏乐《水果歌》)
3、回家
活动延伸:
水果宝宝们真是能干呀!妈妈爱你们!妈妈要请你们来吃水果!(吃水果说出水果名)
附:
吃完苹果吃鸭梨
吃完苹果吃鸭梨,吃完鸭梨吃橘子。
吃完橘子吃香蕉,吃完香蕉吃葡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内容与指导活动准备:
字卡,挂图,书本人手一本.
活动目标:
1、愿意阅读图书,初步了解关于图书的常识.
2、初步感受诗歌中表现出的朋友的友情.
3、初步认识重点字词:小黄狗.小朋友.
活动过程:
1、师生互相问候,走线,走线放音乐,一只哈巴狗,幼儿和教师一起做律动(学做小狗的动作)。
2、教师出示挂图,播放磁带,请幼儿认真的倾听。
3、提问幼儿这首诗歌中讲的'是哪只小动物?
4、诗歌里边提到了几只小黄狗?小狗的尾巴当作什么?
5、教师发书和幼儿一起来读诗歌,并提问,小狗是什么颜色的?小狗把什么当作手?欢迎谁和小狗玩耍?
6、再放录音跟读边做动作的同时结束这节课,教师收书。
反馈本活动主要让幼儿初步了解图书,知道如何看书。在走线过程中,幼儿对走线的方式还不熟悉,活动过程中,幼儿对诗歌掌握较快,通过挂图结合,幼儿边看图,边念诗歌,对文字掌握较好,不足之处在于幼儿不懂得翻书,不能掌握一页一页翻书。平常需加强训练。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教案06-12
《影子》幼儿园小班教案12-18
幼儿园小班教案《洗澡》12-19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12-01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12-29
幼儿园小班开学教案08-26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01-28
幼儿园小班《泡泡》教案03-27
幼儿园小班教案:《蔬菜》04-03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