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5 09:52:1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10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山芋应该在乡村随处可见,所以活动内容应该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的城市化,乡村的种植田地越来越少,现在的孩子对山芋越来越陌生,许多孩子没吃过山芋。因此,我觉得可以设计此活动,让幼儿在看看、玩玩、吃吃的自由探索过程中获得了对山芋的基本认识,帮助我们乡村幼儿深入的了解本土的特产“山芋”,是一个很富有乡村特色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山芋,能从外到内有序观察、发现山芋的主要特征。

  2、乐意记录与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3、知道山芋有各种吃法,喜欢吃山芋。

  三、活动准备:

  1、学具准备:记录表,各色小圆片,紫色、红色、黄色山芋各若干只。

  2、教具准备:紫色、红色、黄色山芋图片,生山芋片、烘山芋、山芋食品:山芋条、山芋片、山芋仔。

  3、经验准备:初步认识山芋。

  四、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选山芋观察山芋的外部主要特征。

  1、出示山芋,教师:前几天,我们一起收集了许多山芋,请你选一 个自己喜欢的山芋,看一看、摸一摸,再跟旁边的朋友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自选山芋观察、交流,师观察。

  教师面向个体提问:

  师:你的山芋是什么样的?和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方面感知、讲述)。

  幼:我的黄黄的,有点小。

  3、面向全体提问:你的山芋是什么样的?和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

  幼:红颜色的,他(她)是黄颜色的。

  教师:哦,颜色不一样。

  幼:我的大大的,他(她)的小。

  教师:你的大,他的小,大小不同。

  幼:我的紫色的,他的红色的,我的比她的大。

  教师:哦,你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也不同。

  4、师幼小结:我们发现这些山芋颜色不同,有紫色、红色、黄色(教师边带领幼儿总结边出示三种颜色山芋图片分别贴在记录表上),有的大,有的小(教师利用身体动作引导幼儿说)。

  (分析:此环节是幼儿第一次操作活动,教师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充分感知山芋的外部特征(山颜色、大小),并积极合理引导幼儿讲述,知道山芋颜色不同,有紫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幼儿猜测山芋内部颜色,并记录自己的猜想。

  1、师:这些颜色不同的'山芋里面是什么颜色呢?

  请一位幼儿猜测,并引导其记录自己的猜测。

  教师:你的山芋是什么颜色的?你猜里面是什么颜色呢?

  幼:红色的。我认为里面是白色的。

  教师:哦,红山芋,这里。(引导幼儿找到红色山芋的记录表)

  你猜里面是白色的,那你就来选个白色的小圆片贴在小问号的下面吧!(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的圆片贴在记录表相应的地方)。

  师:他猜他的山芋里面是白颜色的,那你们的山芋里面是什么颜色的呢?记住一定要选择自己的记录表,选好小圆片一定要贴在“小问号”的下面哦!

  全体幼儿正确有序地记录猜测,教师观察。

  (分析:此环节是幼儿第二次操作活动,难点是要引导幼儿正确有序地记录猜测。教师先请一位幼儿猜测,并引导其记录自己的猜测,从而引导全体幼儿正确有序地记录猜测。利用这种幼儿示范法比传统的纯粹教师示范效果更好,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关注。)

  2、引导幼儿看记录表,激发幼儿验证的欲望。

  师:小朋友有不同意见了噢(教师指着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有的猜里面是紫色的,有的猜是红的……谁猜对了呢?(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起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幼儿验证并记录结果。

  1、师:里面到底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看到呢?(教师边做掰山芋的动作,边引导幼儿想出掰断山芋的办法去了解发现)

  幼:把山芋弄断。

  师:哦!用手掰开,我来试试。(师示范:表现出很用力的样子,引导幼儿用力掰)什么颜色?

  幼:紫色!

  师:哦,原来紫山芋里面是紫色的。拿个紫圆片贴在这个记录表的小手下面。(引导幼儿讲述并示范记录结果)。

  2、师:那红色山芋、黄色山芋呢?你们也去试试。记住一定要贴在自己的记录表的小手下面哦!(强调记录的正确地方。)

  幼儿掰断山芋观察结果并记录结果。

  3、师幼检验结果,纠正错误结果。

  师:小朋友都把结果告诉大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咦,红色山芋有一个贴的红圆片,是谁呀?请你带着你的山芋上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颜色?(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记录表,发现记录结果不同,请幼儿当场验证)。

  师幼小结:原来紫色山芋里面是紫色的,红色山芋里面是黄色的,黄色山芋里面也是黄色的。(教师边指记录表边带领幼儿小结)。

  (分析:此环节是幼儿的第三次操作活动,教师通过让幼儿亲子动手验证并记录自己的发现,极大的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究的欲望,当幼儿发现结果与猜测一致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四)、品尝山芋食品。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多种山芋,山芋营养丰富,平时也都吃过。那你知道山芋有哪些吃法?

  幼:我吃过山芋粥。

  幼:我吃过烘山芋。

  幼:山芋可以生吃。

  师:哦,山芋有这么多吃法,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相应出示生山芋片和烘山芋)。

  2、教师:除了这些吃法,山芋还可以做成许多好吃的山芋食品,有山芋条、山芋片、山芋仔,(出示山芋食品)今天老师把这些好吃的山芋食品也带来了,请你们到旁边的桌子上去尝一尝。

  3、幼儿品尝山芋及山芋食品。

  教师:你吃的是什么?好吃吗?

  幼:我吃了烘山芋,香香的,甜甜的,很好吃。

  幼:我吃的山芋片,脆脆的,甜甜的。

  幼:我吃了生山芋片,水水的,脆脆的。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猜测、验证山芋的内部特征,在活动中我主要是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在猜一猜、看一看、贴一贴等动作中通过自主参与、发现,突破难点。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注重综合性、活动性、趣味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幼儿通过交流探索的结果,分享共同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山芋的内外特征,活动从“认识山芋的主要特征”到“品尝山芋及山芋食品”,幼儿在看看、玩玩、吃吃的自由探索过程中获得了对山芋的基本认识。《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不足之处:

  1、黄色山芋里面的黄色不明显,很容易误认为白色;红色山芋里面颜色也有深有浅,不完全等同;这都给幼儿观察记录带来了一定的干扰。

  2、幼儿记录在撕双面胶时有一点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记录处粘好双面胶,以便幼儿记录,使得环节更加紧凑。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产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3.激发幼儿对于"影子"这一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活动重点:

  知道影子产生必须有光的照射;影子会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

  活动难点:

  通过做影子小实验,发现影子变化的原因是光线来自不同方向。

  活动准备:

  小电筒每人一个、镜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主题,激发孩子探索影子的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树荫》

  2.师: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树荫下却很凉爽?

  小熊后来被什么东西烫醒了,你们能告诉小熊它遇到的问题吗?

  二、教师实验,孩子观察

  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1.教师用电筒从玩具的左边照射过去,让孩子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

  2.将电筒的光线从左边移动到玩具的右边,顶部,请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影子的变化过程。让孩子初步领会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

  3.教师小结:影子产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会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

  三、运用各种操作资料,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变化的特点。

  1.分组请幼儿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

  3.操作要求:

  (1)用手电筒从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观察影子的变化。

  (3)交换操作材料。

  四、帮小熊解决问题。

  孩子通过小实验,帮助小熊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叫小熊在树荫下睡觉时,要定时换位置,或搭个小帐篷等)

  五、游戏

  捉影子带领孩子们到户外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地上,幼儿用手捕捉,用脚踩影子。

  延伸活动:

  布置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戏,使孩子们能发现更多有关影子的知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喜欢玩磁铁,但是对于磁铁的特性还不是很了解,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朋友买来了一件玩具,是用磁铁做的,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好奇,有几个小朋友还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小鱼可以钓起来啊?于是我决定设计这样一节课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和感知活动中认识磁铁的特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2、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过程:

  一、引题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但是去那个地方玩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进去,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幼:磁铁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

  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小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

  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

  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做它的朋友

  二、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

  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师:真聪明!老师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师: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

  幼:把他们捡起来师:但是这样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

  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

  幼:可以师: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师:小朋友,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

  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幼这么多的本领,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教室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为了让幼儿认识磁铁,我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实验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强调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当然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就是准备的磁铁数量不够充分。是极个别幼儿玩得不够尽兴,在今后教学中将会做得更完善。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了解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初步懂得动物睡觉方式的原因。

  2.能大胆讲述观察的结果,体验游戏的快乐。

  3.热爱大自然,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绘本:《一本讲述睡觉的书》、ppt课件。

  2.动物睡觉知识课前调查。

  3.动物图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参观交流,引起兴趣。

  教师:上次请大家完成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收集小动物睡觉的秘密,你收集了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二、交流调查情况,了解不同的睡觉姿势。

  教师:你收集的是什么小动物?它睡觉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小动物睡觉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站的睡,有的躺着睡,有的蜷着睡,还有的倒挂着睡。

  三、绘本阅读,了解多种动物的睡觉方式。

  教师:老师也带来了《一本讲述睡觉的'书》,里面有许多动物睡觉的秘密,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你看到了谁?它是怎么睡觉的?

  教师小结:动物睡觉的姿势、睡觉的时间和睡觉的地点都不同,那是因为它们长得不一样,生活的地方和生活的习惯不一样。

  四、巩固游戏,体验快乐。

  1.问答游戏。

  2.模仿体验。

  五、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动物睡觉的方式。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睡觉的秘密?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继续了解动物的睡觉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进一步了解睡眠与人类的关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啄木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谜语引出主题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2、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

  二、展开。

  出示课件-照片:啄木鸟

  1、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2、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

  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3、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叫他啄木鸟?

  4、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2)啄木鸟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还有一对翅膀;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三、结束交流讨论:啄木鸟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瓶子和盘子垒高的一些方法,积累保持物体平衡的粗浅经验。

  2、能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师幼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包括:矿泉水瓶3个、清嘴瓶子3个、口香糖瓶子4个、纸盘6个。

  活动过程:

  一、说说瓶子,引出垒高话题。

  1、观察瓶子的种类、数量,比较几种瓶子的不同之处。

  师:看,你前面的筐子里有什么?有些什么瓶子?除了xx,还有什么瓶子,一共有几种?数数看每种瓶子有几个?哪个最多?

  这些瓶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教师出示三个瓶子:高度、粗细、瓶盖)

  2、说说瓶子的用处和玩法。

  师:瓶子有什么用呢?(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呢?)你们有没有玩过瓶子?怎么玩的?(如果请你来玩的话,你会怎么玩?)

  3、引出瓶子叠叠高游戏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的玩法。好,今天我们就拿瓶子和盘子来玩游戏。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自由垒高,积累初步的垒高经验。

  1、了解垒高的方法

  师:等会儿让我们用筐子里的这些材料来搭房子,房子怎么搭呢?(一层瓶子一层盘子,一层层搭起来,就能搭成一幢高楼房,怎么搭呀?)看看你能搭几层?搭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楼房,同时要注意不碰倒别人的楼房,等老师敲小铃就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2、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教师观察幼儿搭楼房时的一些情况。

  3、集中交流,梳理一些关键经验,如:

  同一层上瓶子的高度相同,“楼房”可以搭稳。

  瓶子数量与“楼房”稳定性的关系。

  三个尖顶(圆顶)瓶子可以稳稳地撑起盘子。

  瓶子越高,瓶盖越小,重心越不稳。

  “楼房”底层要牢固。

  师:你搭了几层?你是怎样搭的`?每一层上瓶子的高度一样吗?(高度要相同房子才能搭稳)同样的瓶子一层上你放了几个?为什么他的房子能牢牢的站着?(底层瓶子的数量越多,房子就越稳固,而且放的时候要很小心)。哦,我们又分享到了,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让你的房子搭得高高的,站的稳稳的?为什么好多小朋友都不用小尖瓶?(三个对比,得出盖子平平的容易放住,那怎样让小尖瓶撑起纸盆呢?一个不行,两个呢?教师示范,三个小尖瓶就能稳稳的撑起纸盆。)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迁移垒高经验,比比谁搭的楼房又稳又高。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让楼房搭稳搭牢的方法,等会儿我们再来搭楼房,这一次你想搭几层?(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要尽量用上筐子里所有的瓶子,看看谁的楼房搭得又高又稳。你要动脑筋想一想怎么搭最合适,可以试试别人介绍的好方法。

  2、幼儿整理材料

  3、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迁移刚才的垒高经验,适时指导幼儿。

  师:那来试一试吧,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4、集中交流,进一步梳理、提升垒高经验。

  可能讲到的关键经验:

  楼房越高,每层用的瓶子数量越少。

  放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合适位置,小心轻放。

  师:这一次你搭了几层?有没有比上一次多?多了几层?你是怎样放的?房子高了,每层的瓶子用得多了还是少了?少了,怎样让楼房更牢固呢?要找准合适的位置,小心轻放。

  四、活动延伸:探索搭更高的楼房

  师:看,我们搭的房子美不美?真美啊,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

  今天,我们用这些瓶子搭出了漂亮的房子,以后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瓶子来搭一搭,生活中也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来玩叠叠高,比如盒子、罐子……让我们再去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冰的特性,尝试用多种方法取出冰中的玩具。

  2.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个四周挖有小洞的大纸箱,将冻有幼儿玩具的大冰置于大纸箱里。

  2.锤子、剪子、锯子、钳子、积木、塑料棒、热水、炉子、砂纸等各种工具材料。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及红星。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幼儿将手伸进纸箱洞里触摸冰,感受冰的特性。

  (1)用手捏一捏、压一压,知道冰是固体的,有一定的硬度。

  (2)提醒幼儿一只手摸冰,另一只手摸沙纸,感受冰是光滑的。

  (3)将摸冰的手拿出来与另一只手比比看,这只手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冰是可以融化的。

  2.让幼儿自由感受、探索,说出自己发现的冰的'特性:冰是光滑的、固体的、透明的、冰凉的、会融化的……

  二、提出问题

  1.请幼儿观察冰中的玩具,并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取出自己心爱的玩具。

  2.幼儿在实验记录板上画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幼儿交流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将设计方案贴在白板上。

  三、实验论证

  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采用幼儿没有想到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4.当幼儿取出玩具后,请幼儿在成功的方法处贴上一颗红星。

  四、交流讨论

  根据冰的各种特性,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从冰中取出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

  1.幼儿分别介绍自己在实验中采用过的方法。

  2.教师小结:可用热水或太阳来晒,使冰的温度升高,冰就会融化成水,玩具就取出来了;当用硬的物体敲击冰时,物体比冰硬,冰就会碎,玩具也就可取出来……

  活动延伸:

  如果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可以让幼儿想一想:放在室外,它们会出来吗,为什么?哪种方法能更快地取出玩具?活动可根据情况进行延续。

  设计评析: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他们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赏着妈妈的笑脸、可爱的布娃娃、悠悠的蓝天和五颜六色的玩具,这些都给孩子带来了无比愉悦的心理体验。再长大些,他们就带着这架“眼睛摄像机”到公园、到动物园、到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去游览,更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导孩子去发现美、感受美。可是,有时眼睛还会带给我们错觉,如旋转的理发店标志灯、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吸引了一双双惊奇的眼睛,难道灯也在长个子、霓虹灯也会跑步、做游戏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感受、体会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初步培养幼儿对错觉游戏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具:①色彩鲜艳的花一束;②两组圆形组合图一幅;③花瓶图片一张;④彩色转筒一个。

  2.幼儿错觉游戏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转伞、陀螺、风车、扇子、硬币、色盘、小鸟和笼子双面转片、动画游戏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指指点点”形式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指指点点”的游戏吧!

  师:“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儿随指令马上指点相应感官。

  (评析: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指指点点”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二、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一束花,问:

  1.我变出来的是什么?你用什么看到我变出来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东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动物园看见了大象;我在幼儿园看见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见了公共汽车;我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的花、树和草坪;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看见了大海……

  (评析: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神秘地变出一束色彩鲜艳的花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儿体会了解眼的作用并进行发散思维,扩展生活经验,产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体验。)

  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错觉现象

  师:看见花儿红的是眼睛,看见草儿绿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观察两组圆,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初步体会错觉。

  ①图上有两组圆,两组圆中间的两个圆是一样大呢,还是一个大、一个小?

  幼:左边中心的圆大,右边中心的圆小。

  ②将两个中心圆重叠对比,是一个大一个小吗?

  幼:哦,原来两个圆一样大呀!

  教师小结:由许多小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大,由许多大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小,通过对比得知,原来两个中心圆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2.观察花瓶图案和彩色转筒,进一步体会错觉现象。

  ①出示花瓶图案。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一个蓝色的花瓶、杯子、马桶、台灯……

  师:如果只看黄颜色部分,你能发现什么?

  幼:哇!我看到了两个对脸说话的小人儿。

  教师小结:小朋友只看蓝颜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台灯、马桶,只看黄颜色部分时,却发现了两个说话的小人儿,这也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②观察彩色条纹的转筒。

  师:看一看转筒上面有什么?

  幼:转筒上有彩条……

  教师正反两个方向转动转筒,问:看看彩条有什么变化?

  幼:彩条一会向上跑,一会向下跑……

  教师小结:对,老师转动小筒的时候,小朋友看到花纹一会儿向上跑、一会儿向下跑,这也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评析:教师以诗一样的语言总结眼睛看到的现象,并提出疑问: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适时出示两组圆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两个中心圆的大小,初步体会错觉现象。接下来分别观察花瓶图案和转动起来的彩条转筒,进一步发现、体会错觉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操作探索欲望已被充分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试一试,难道眼睛真的会看错吗?为下一环节的操作探索做了极好的铺垫。)

  四、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

  师:眼睛变的魔术真有趣,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试一试,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教师逐一介绍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转伞、硬币、转筒、魔扇、水果、动画游戏……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操作、探索。

  2.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玩得真开心,观察也很仔细,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新发现!

  幼:我发现小鸟飞到了笼子里;我发现小伞这样转,就变大了,那样转,就变小了;我使劲搓这两个硬币,发现变成三个硬币了;这个陀螺上有红色和黄色,可一转起来就变成橘子的颜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的这些现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错觉,也是眼睛变的魔术。

  (评析: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各式各样的玩具为幼儿所喜爱,孩子们兴趣浓厚,探索欲望得到了充分满足。孩子是天生的发现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的动儿创设了宽松的谈话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新发现,体验错觉游戏的奇妙,共享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观看录像:生活中的错觉现象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错觉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分享一下吧!

  师幼交流、分享,体会错觉现象带来的美妙感受。

  结束语: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许多多错觉现象,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美的.感受。当你在周围的生活中发现错觉现象时,请及时告诉你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来和你一起欣赏、分享吧!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孩子们,对生活中各种各样弯弯的东西是熟悉的,也是他们感兴趣的,我想:怎样将抽象的弯弯与具体的事物相结合,让孩子在探索、交流、游戏中去感知各种弯,知道不同的弯有不同的名字?所以设计本次活动“从生活中引入,利用形象的教具帮助理解”,在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中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认识特殊的'弯:8字弯3字弯。

  2、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弯,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制造弯。

  3、运用肢体语言感受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了解特殊的弯;难点:弯折电线创造性造型。

  活动准备

  各种带弯的物品。用来制造弯的材料。教具(电线围成的蝴蝶和数字8)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引出弯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弯弯物品

  3.幼儿相互介绍手中的弯弯。

  4送弯弯回家。

  基本环节

  一·认识特殊的弯。

  3字弯----教师出示教具蝴蝶(幼儿找弯,用手感受弯,用语言描述弯)

  8字弯----教师出示数字8

  二·制作弯

  三·作品分享(数码相机现场拍摄,大屏幕展示)

  四·身体部位上找弯(例如:眉毛、耳廓等等)

  结束环节

  身体造型表现弯(音乐舞蹈)

  延伸环节

  生活中细心观察,寻找更多的弯弯带到幼儿园和朋友分享。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树的作用,知道保护树木的具体方法。

  2、了解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小树苗

  知识准备:让家长带孩子找一找哪里有树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小朋友,你在哪里见过树呀?(幼儿讨论)原来这么多地方,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吧(出示图片家里、幼儿园、路边上、公园里)那么树都有哪些本领呢?

  二、讨论大树妈妈有哪些本领

  1、引导幼儿能知道树可以做桌椅、做家具、做积木(出示图片)帮助幼儿建立直观认识

  2、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可是天气很热,这时候你喜欢躲到什么底下,会感觉凉快一些。(让幼儿知道大树可以乘凉)

  3、出示两幅图片,提问幼儿你喜欢哪幅呢?(一幅树很多环境优美;一幅是没有树)。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美化环境。

  小结:大树可以做桌椅、家具;能乘凉;能美化环境,它的本领真大!你们喜欢大树妈?大森林里有许多大树妈妈,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小朋友们请上车(播放开车的课件)

  三、没有了大树会怎么样

  树妈妈家到了,小朋友们请下车。(出示小动物哭得课件)咦?小动物们怎么哭了?幼儿自由讨论。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挡风沙她们为什么戴口罩,她为什么把脸都蒙上了。沙尘暴让我们的环境变的很糟糕;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泥为什么把房屋都压塌了,没有树木,就会有泥石流把房子冲垮……

  四、我们怎样帮助爱护大树妈妈

  1、树有那么多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树呢?幼儿自由讨论。

  2、辨对错,出示图片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是错的?

  教师小结: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不在树身上乱刻,不在树身上拉绳子晾衣物、荡秋千等,冬天给大树穿上稻草袄……

  五、延伸活动:我们一起去种树树被砍掉了,小动物们都没有家了,我们一起去帮助小动物种树吧(放音乐小松树快长大树)。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纲要》为指导,结合玩中学、学中玩的.思想,从寻找树——了解树的本领——感知没有树的危害——讨论保护树木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活动中运用了讨论法、观察发现法、游戏体验法等方法。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中班11篇06-2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9-24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11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28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04-29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9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11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11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15

【精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