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10 09:04:4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汇总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汇总10篇

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 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 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 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 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 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小鸟有着自己特有的本领。本节活动力图让幼儿去发现小鸟会飞翔、会筑巢的共同本领,知道这些都是小鸟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明显的特点。同时,在观察交流中,发现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鸟的特殊本领,并了解鸟的特殊本领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萌发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鸟的共同本领和个别鸟的特殊本领,知道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能说出啄木鸟、鹦鹉等鸟的特殊本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萌发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有特殊本领的鸟的相关信息。

  2.啄木鸟、信鸽、猫头鹰、鸬鹚、鹦鹉等有特殊本领的鸟的图片。

  3.鸟飞行、筑巢的视频。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结合收集的图片,自由谈论自己认识的鸟:它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本领?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兴趣。

  2.播放鸟飞行、筑巢的视频,了解鸟特有的本领。

  (1)组织幼儿讨论交流,知道飞翔是鸟类最重要的本领。

  讨论:鸟都具有什么特点?鸟为什么会飞?飞翔给鸟朋友们带来什么好处?请幼儿模仿小鸟的样子飞来飞去,体验小鸟自由飞翔的快乐。

  小结:飞翔是鸟的一大本领。因为鸟有翅膀,身体轻,所以它能

  避开地面的障碍在空中飞翔。飞翔可以帮助鸟类躲避危險,保护自身的.安全,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可以飞起来,比如:鸵鸟双翅已退化,不能飞翔;企鹅是退化了的海鸟,双翅变成鳍状,失去了飞翔能力。

  (2)幼儿看鸟筑巢的视频,了解鸟类筑巢的过程。提问:鸟的家是什么样的?它们怎样建造自己的窝?

  小结:大多数的鸟都是建筑师,它们能够自已选择材料建造出各种各样的鸟巢,筑巢也是它们的本领之一。筑巢让鸟类的繁殖更安全,鸟巢还能给鸟类一种归属感。

  3.观看啄木鸟、猫头鹰等鸟的图片,探索鸟的特殊本领。

  (1)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认识的鸟,它们有怎样的本领,与同伴分享已有经验。

  (2)游戏“连连看”,丰富鸟的特殊本领。

  图片的左面竖排依次出示啄木鸟、鹦鹉、信鸽、鸬鹚、猫头鹰的图片,右面竖排依次出示鱼、大树、信封、人说话、夜晚的图片,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将左右的图片进行连线,探索说出这些鸟类的特殊本领。

  小结:啄木鸟能为大树治病,鹦鹉会学舌,信鸽能传递消息,鸬鹚能捕鱼,猫头鹰有夜眼。

  (3)了解鸟的特殊本领与人类的关系。

  讨论交流:鸟的特殊本领对人类有哪些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鸟朋友?

  小结:鸟类为我们消灭了很多的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鸟类朋友,让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鸟语花香吧!

科学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标:

  1、掌握搬运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2、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知道叠加是一种好方法。

  二.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带盖的塑料盒子 ppt:生活中的叠加

  三. 活动过程

  1. 掌握叠加物体时的基本方法

  (目的:通过叠加并搬运带盖塑料盒,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叠加的便利。同时让幼儿掌握一些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1) 叠加并搬运带盖塑料盒

  (教师大小不一的塑料盒子,幼儿分成2组。)

  a. 每组幼儿尝试把桌上的塑料盒叠放在一块指定的区域(区域大小为最大盒子的底部面积)

  b. 把叠加好的'塑料盒子一起搬运到另一张桌子上相同大小的区域内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叠加并搬运盒子时如何增大稳定度)

  (2) 教师

  小盒子要叠放在大盒子上面。

  搬运有盖子的盒子时,可以把盖子打开,再把盒子叠加起来进行。(叠套的方法)

  2. 了解生活中运用叠加解决的问题

  (目的: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

  (播放ppt:生活中的叠加)

  幼儿观看ppt,说说叠加帮助人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雪花片若干,大塑料盆,冰块、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师:今天有位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做客,我们猜猜它是谁?“一样东西真稀奇,看得见,抓不起,洗衣做饭离不开,洗手洗脸需要它。”(打一自然物:水)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二、探究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3、观察

  教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雪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雪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如: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4、动

  教师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盆子,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让幼儿亲身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小结:水是流动的。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三、认识水的三态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教师把冰放入烧杯里在酒精灯上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4、师幼共同总结水有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四、讨论水的用处

  师:小朋友们分小组讨论“水有什么用处?你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播放多媒体,加深幼儿对水的认识及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活动延伸】

  教师同幼儿在手工区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增强幼儿节约用水意识。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涂色在小班的美术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涂色时我总是提醒幼儿不要将颜色涂错,可还是有许多幼儿将红黄蓝绿涂错,有一次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涂完色用肥皂洗手突然施政小朋友大叫:“我的肥皂变成红色了!别的幼儿看了也急忙用沾满颜色的手去擦肥皂。孩子们都兴奋的大叫:“我的肥皂也变颜色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颜色变变变》的活动,以此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重点:让幼儿知道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并能说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黄蓝绿的。

  难点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乐意参加玩色活动,初步体验尝试之乐趣。

  3、初步学会颜色分类。

  活动准备:

  水粉颜色饮料瓶红黄蓝绿的筐子

  活动过程:

  一、老师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1、小朋友们,老师的本领可大了,我会变魔术我会把瓶子里的水变成各种漂亮的`颜色。(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老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红色)

  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红颜色的?(红苹果红花西红柿红衣服等)

  3、老师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黄色)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黄颜色的?(香焦梨黄色的积木等)

  4、老师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蓝色)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蓝颜色的?(天空大海蓝色的手套蓝色的房子等)

  5、老师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绿色)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绿颜色的?(小草青菜青蛙树叶等)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小朋友们,你们也学老师的样子来将瓶中的水变变颜色。(幼儿看到老师神奇的魔术后都争着想来试一试,在一定程度上神奇的魔术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三、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瓶中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四、最后请幼儿将瓶子中的水按颜色分类,放入不同颜色的筐内。(小朋友们,今天瓶宝宝们和我们也玩累了,我们快点送它们回家吧!不过千万不要把它们送错了,瓶中的水是红色的就把它送到红色的筐子里;瓶中的水是黄色的就把它送到黄色的筐子里;瓶中水是蓝色的就把它送到蓝色的筐子里;瓶中水是绿色的就把它送到绿色的筐子里;)

  五、讲评

  六、结束

  小朋友们,瓶宝宝玩累了都回家了,我们也玩累了也该回家去了,让我们与瓶宝宝说再见!

  活动反思: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1)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观察孩子的实验操作,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颜色变变变的现象,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发现黄亦飞将瓶宝宝送错时我及时引导他重新将瓶宝宝送回家,通过教师的及时介入,使幼儿对颜色的进一步的巩固认识。

  (2)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方法不对,这时我就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他,充分发挥了幼儿间的榜样示范作用。象陆一凯在活动中不敢大胆操作,看到同伴变色成功了,心里是羡慕的,这时我让陈天赐去帮助他,在同伴的带动下,他终于也体验到了变色的乐趣,而陈天赐也懂得了帮助同伴是一件快乐的事。

科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刚升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

  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因此我选择了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这节课。

  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现颜色的奇妙变化,激发幼儿对调色的兴趣。

  2、 在示范的基础上, 教幼儿学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引导幼儿进行一定的创编。

  三、 活动准备

  三个装了不同颜料的瓶子、碗、画笔、纸。

  四、活动过程

  1、采用教具与故事相结合导入主题。

  2、老师示范表演魔术。

  3、幼儿操作活动。

  4、幼儿作画。

  教学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科学教案 篇8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干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日常生活中,幼儿对于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玩它。受此启发,我选择了水这一来自孩子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己探究水与油之间的相互倾倒、搅拌、静止时的三种不同现象。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针对问题进一步的探究,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科学品质。在尝试、猜测、记录、验证中,使孩子真正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得”。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动手实验,并能始终专心投入观察活动中。

  2、能用语言和记录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

  3、通过操作能仔细观察和感知油和水在相互倾倒、搅拌静止时的分离现象,了解油不溶于水的科学原理。

  三、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水、食用油、透明一次性杯子人手2只、搅拌棍、幼儿个人记录表;记录用的笔。

  2、教具准备:积木、盒子若干;记录笔;大记录表,标有油水标记的杯子。

  四、活动过程:

  1、积木、纸盒层层叠游戏——引出本活动主题,理解层叠的含义。

  (教师出示木头积木、纸盒子等拼搭材料),提问:

  (1)这里有几样东西,看看是什么?这些材料能像楼房一样一层一层叠起来吗?谁来试一试?(个别幼儿拼搭)

  (2)数一数有几层?(和幼儿用从下到上的顺序共同点数)用了几块就有几层。

  (3)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材料适合玩层层叠的游戏?这些材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4)教师归纳并小结:扁扁的、平平的、硬硬的材料都很适合玩层层叠的游戏。

  二、流动的材料能玩层层叠吗?——发现固态与液态物品的不同,并进行猜测。

  1、熟悉材料:(教师出示食用油和水)教师:老师还带来了几样材料,认识它们吗?

  2、感知特性:(教师将两种种材料分别从瓶中缓慢倒入贴有“油”“水”标记的透明杯中。)教师:把它们慢慢倒出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用摇一摇、搅拌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猜测:刚才我们用这些平平、硬硬地积木、纸盒成功地叠了起来,那这些会流动的材料能叠起来吗?猜一猜,能还是不能?(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教师统计两者的数量)认为能的小朋友,你们觉得他们倒在一起会怎样层叠呢?(猜测一,油在上面,水在下面;猜测二,油在下面,水在上面。教师进行相应的猜测记录)

  三、亲身体验层叠乐——探索发现油和水放在一起产生的层叠现象。

  1、教师:刚刚小朋友进行了几种猜测,不过他们倒在一起结果到底会是怎样呢?还是需要我们亲手试一试,亲眼看一看。我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杯水和一杯油,还有一根搅拌棍,一张记录纸,小朋友可以将水倒进油里,也可以将油倒进水里,还可以用搅拌棍搅动他们,看看有什么发现,并把你们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可以用自己的符号方式进行记录。

  2、幼儿亲身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幼儿实验方法:提醒小朋友缓慢倾倒。

  指导幼儿观察角度:提醒幼儿蹲下来,与杯子平视。

  指导幼儿记录方式:提醒幼儿仔细看清楚后,选用自己的符号进行记录。

  3、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请大家先找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有代表的记录贴在记录统计单的结果一栏里)。

  教师:你刚刚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幼儿自由表达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小结:原来不论是把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还是用筷子搅动,最后结果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他们都是分离的,油是不溶于水的。那么为什么油不溶于水呢?因为水重一些,它沉在了下面一层;二油稍微轻一些,所以就浮在了水面上。

  四、生活中的油水分离现象。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这么有趣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神奇的事情,一起来看看吧。(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课件)

  1、烧菜的时候放了油,菜汤里上面有一层油下面是水。

  2、有的动物(鸭子、鹅)身上的羽毛也有油,下雨的时候或者到河里去游泳,身上的毛不会湿。

  3、油水分离画。

  五、延伸活动:

  现在水和油虽然层叠一起了,住在了一家,但它们一个住在上面,一个住在下面,一点也不热闹,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回家你可以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自己去试试,下次再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鸡蛋易碎的特点,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保护蛋妹妹。

  2、愿意在讨论中认真倾听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用熟鸡蛋装饰的蛋妹妹。

  2、课件;塑料筐两个;大米、棉花、小包、盒子等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映幻灯片。讲述:

  今天我们小三班来了一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呢?

  今天是凡凡姐姐的生日,妈妈给了她一件生日礼物,会是什么呢?

  凡凡姐姐可喜欢蛋妹妹了,她和蛋妹妹一起唱歌,一起游戏。

  可是一不小心,蛋妹妹“啪”的一声掉到地上,蛋妹妹怎么样了?(摔破了)凡凡姐姐伤心地哭了起来。

  二、护蛋任务:小朋友,看了刚才的照片,你们能告诉老师,蛋妹妹是怎么破了的吗?

  蛋妹妹除了碰到地上会破,还会怎么破了呢?

  (我们用力攥她时会破吗?)教师小结:蛋妹妹碰到地面、桌子、石头等硬的东西上,容易破;我们用力攥她的时候也会破。你们看凡凡姐姐哭得那么伤心,你们想帮助她保护蛋妹妹吗?

  三、讨论:护蛋方案

  1、和幼儿一起讨论保护蛋妹妹的方法。

  谁能想想办法,该怎么保护蛋妹妹,不让它破了呢?

  2、引导幼儿运用一些辅助材料来保护蛋妹妹。

  对幼儿想出的办法通过一些辅助材料来操作,从而验证自己想的办法是否可行。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游戏活动:护蛋行动

  1、小朋友真棒呀!你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保护蛋妹妹,蛋妹妹可高兴了。为了感谢大家,也为了试试我们是不是细心,蛋妹妹们想和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讲解游戏规则)

  2、幼儿以等距站成一列,按序递接蛋妹妹,最后安全递到筐内。

  3、若发生不慎将蛋跌落的事情,游戏停止,教师抓住契机,提醒幼儿要小心保护好蛋妹妹。对受伤的蛋妹妹可以用纱布进行包扎,让幼儿感受关爱他人。

  五、结束:

  教师肯定幼儿小心运蛋的行为,并告诉幼儿蛋妹妹有点累了,请小朋友轻轻把她送到床上去睡一觉吧!

  活动反思

  本周三我执教了社会活动《保护蛋妹妹》,该活动的目标为:1。了解鸡蛋易碎的特点,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保护蛋妹妹;2。愿意在讨论中认真倾听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活动开头我创设情境“嘘!谁在说话,让我听听”,我假装侧耳倾听,孩子们好奇心顿时来了,被我所吸引,注意力全在我这儿了。“原来是蛋宝宝在说话”我说。“他们在说什么呢?我再听听看”,“原来是蛋宝宝在表扬徐老师,说徐老师真棒!把他们保护的好好的,没让他们摔跤,摔破。”“蛋宝宝还说它的蛋妹妹也想请我们小朋友来保护他们?你们愿意吗?”“愿意”接着我们一起讨论保护蛋妹妹的方法,有说:“放在小脸盆里”“嗯,和老师的一样。”“除了放在脸盆里,还可以放哪里?“袋袋里”“什么袋袋?”“马夹袋、口袋”,幼儿一一回答后,我让他们分小组进行实践,让幼儿等距站成一列,按序递接蛋妹妹,最后安全递给我。在讨论中、实践游戏中,孩子们体验很多,尤其是在用纸包住蛋妹妹传递过程中,1号、17号幼儿两者没有交接好,导致蛋妹妹“啪嗒”一下掉在地上时,他们傻眼了,同组的几个孩子对着他俩说:“都怪你们,你们要小心点的`!”,我说:“蛋妹妹很容易碎的,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轻轻拿轻轻放。” “再想想爸爸妈妈是怎样把鸡蛋到幼儿园的?”16号幼儿想到了用小纸盒保护蛋妹妹。我们一起也进行了实践操作,通过谈论、实践,孩子们感知了用纸包住鸡蛋是不可靠的,用纸盒、袋子、帽子、口袋保护鸡蛋的方法是可行的,然后我出示橡皮泥让他们看看老师是怎样用橡皮泥保护鸡蛋,并且让鸡蛋站起来,还告诉他们沙子、棉絮、米、等东西也可以保护鸡蛋,最后引导他们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发现,肯定会有更多方法。同时我也在探索区投放了橡皮泥和鸡蛋,3号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进行了尝试,虽然把鸡蛋弄碎了,但我想他通过亲身实践一定更深刻的感知到了鸡蛋易碎的特点。

  实践出真知,孩子们通过动脑想象,大胆讨论、亲身实践,验证了自己所思所想,感知体验了更多,相信在为其两周的主题活动中,一定会获得更多关于蛋儿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粽叶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感知粽叶的用途。

  2、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体验端午节的风俗。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粽子、粽叶若干

  2、有关介绍(1)粽叶的短片,(2)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风俗

  3、记录表

  操作(用小手表示)

  活动过程:

  一、出示“粽子”,引出话题。

  师:“孩子们,今天是老师带来了一种叶子,看看你们在哪里见过它的?它叫什么名字?”(粽叶)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妈妈、奶奶用它来做成粽子,这种叶子的名字叫粽叶。

  二、认识粽叶。

  (一)观察粽叶,了解粽叶的特征以及生长环境。

  1.师:“瞧,在你们的红色箩筐里就有许多粽叶,呆会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和你的`朋友说一说粽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看上去像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你还可以闻看有什么味道。”

  2幼儿观察讨论。

  3.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粽叶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4.小结:“原来粽叶是绿色、叶子长长的、宽宽的,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像……,而且还有一阵清香呢。”

  (二)幼儿观看视频①,了解粽叶的生长环境。

  1师:“粽叶也有自己的家,那它的家在哪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粽叶到它家去看看吧!”(教师播放片段:粽叶的介绍以及生长环境)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小结:“哦,原来粽叶是喜欢呆在潮湿的地方,比如林间、山中,有水的地方都是他的家。”

  (三)幼儿观看视频②,初步感知粽叶的用途。

  1、师:“那你们谁知道这粽叶有什么用?”(幼儿说)

  2、教师播放视频②,幼儿观看感知粽叶的用途

  提问:刚才这小小的粽叶介绍了哪些本领?

  3、小结:“原来粽叶的本领很大,可以包装食品还能搭配菜肴等。是一个健康的绿色食品。特别是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那天家家户户都会用这粽叶包各种形状、味道的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也就成了端午节的一种民间风俗。”

  三、延伸

  1师:“那孩子们,你们都吃过哪些不同味道、形状的粽子?

  2、师:“那你们想自己来动手包粽子呢?(想)好,那下次我们就一起来试着学包粽子好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0篇04-10

小班科学教案02-22

小学科学教案04-11

认识火科学教案09-15

科学教案三篇05-05

【精选】科学教案3篇05-02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05-10

【精选】科学教案三篇06-03

中班科学教案10-01

大班科学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