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美术教案1
教材思路:
本课是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发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对物品的组合,进行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使学生产生新的设想,新的创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各种物品,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联想组合成新的形象。
2、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3、从不同的角度对现成物品进行联想,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平面的装饰与组合。
4、感知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评价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
5、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审美评价能力。
6、学会选择材料,设计制作立体的装置。
7、通过探索、设计、制作、评价,提高动手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联想组合成新的形象。
2、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平面的装饰与组合。
3、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评价活动。
4、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制作立体的装置。
教学准备:
1、制作实物联想的课件;
2、收集大量的制作材料;
3、师生共同收集现代造型艺术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大屏幕出现飞来的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给大家带了一件礼物,是一把雨伞。(大屏幕出示雨伞)
师:雨伞的形状象什么呢?
生:像枪、小树、蘑菇,拐杖……
看哈利给大家变一个魔法。(出现实物联想出的“脸”)
师:这张脸怎么变出来的?
生:由领带变成眉毛;咖啡杯变成眼睛;雨伞变成鼻子;袜子变成嘴。
(二)新授
1、哈利波特的本领真大,他还小朋友变出了一大堆有趣的东西!(出示实物联想作品照片)
师:它们都是什么物品变成的?
生: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
它们都是生活中真实的物品通过联想组合而成的,所以就叫〈实物联想〉。
欣赏实物联想作品。
师:用这些材料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生回答。
4、自从有了实物联想,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就闲不住了,我们来看看他的照片。
(出示:毕加索的早餐)
师:这幅照片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生:毕加索的手指特别粗大。
生:他的手指是用面包拼组起来的,很逼真有趣!
毕加索是个很有想象力的画家,他在1952年和摄影师合作拍摄了这幅照片,轰动一时。后来这种面包就被叫做毕加索面包,在中国叫手指面包。
毕加索和其他艺术家们还设计制作了很多实物联想用来装点人们的生活,艺术化了的事物联想就叫做“装置艺术”。
师:你最喜欢哪个装置艺术,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我最喜欢毕加索做的“牛头”。它是由自行车坐垫和车头组合拼接成的,特别有创意!
生:它抓住了牛头的特征,所以很精彩。
3、总结:看来这么多的实物联想,我们发现他们都是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来联想制作的。
4、制作步骤
老师带来了一把扇子,它的外形你能联想到什么?
教师示范制作立体的“孔雀”和平面的“跳舞的人”。
生总结平面实物联想和立体实物联想的制作步骤和注意点。
5、小组讨论,拓展思维
同学们和哈利波特比一比吧。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我收集的材料像什么?还需要哪些材料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大胆构思,相互提示。
6、学生练习
同学们也来做回魔法师,把自己带来的材料变个模样。
(1)共同讨论。
(2)找出材料特征,依形联想。
(3)材料共享。
(4)共同制作。
(5)在使用工具及材料时注意安全。
小学美术教案2
教材分析:
“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卷、揉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浸、擦、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
2、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点染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3、学会不同的折叠方法,掌握染色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体会互相帮助带来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
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色彩的搭配和染色的方法。启发学生表现、创造。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课题字(美丽的染纸)、生宣纸、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抹布、白纸、各种染纸作品、书签、乐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手指操
(二)激趣导入(出示手工扎染衣服)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出示衣服)你们知道这种别致的纹样是怎么来的吗?它是扎染出来的。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印染工艺。
2、说起扎染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据说,很久以前,有个人不小心将衣服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他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部分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色方法的试验,终于在试验中发明了扎染。往往不经意的一点,只要你善于发现和研究,你就有可能成为发明者。
3、你们还熟悉哪些扎染产品?生:衣服、围巾等。(教师拿出扎染围巾让学生看)师:扎染的运用很广泛,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背包、领带、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人们用它来打扮自己,美化生活,就连外国人也十分喜欢它呢。(出示扎染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手法——染纸。
(板书课题:染纸)
(三)新授
1、染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请你打开自学一分钟。
2、现在,老师要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你猜她是谁?(出示小白: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勤劳、爱干净的小白兔,我叫小白,瞧我染了一幅漂亮的染纸,身上一点都没脏,黄老师夸我真棒,还奖励我一个大拇指呢。她还准备了一些奖品给你们呢!有信心争取吗?)。小白爱干净,你们应该怎么样?(生答)欣赏了小白的染纸,你认为她的制作步骤是怎样的'?(生讨论、回答,师板书:折、染、展)知道了步骤,你想不想动手试一试?那就赶快用你手中的材料先折成米字折,再染一染,看谁染的既快又好。(放音乐,生染,可以合作,也可以一个人试试,发现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贴作品、生谈看法,生提问题,生解决,师板书)没染透怎么办,染得好的学生上台介绍方法,(引导生发现染法,师补充)
4、刚才,我们是折成米字折来染的,不同的折法染出的效果也不同,让我们来欣赏一些折法示意图和染纸作品,你还有不同的折法吗?(生折)
(四)、作业要求
(多媒体出示小白,说: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我有很多小伙伴,它们也非常喜欢染纸作品,你们能染出漂亮的作品送给他们吗?)那就赶快动手吧?
(五)、生练习,师巡回辅导(播放音乐,染纸作品循环播放)
在学生染纸时,提醒学生注意染色的位置、面积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
(六)、想象创造自我评价并发奖:
老师为作业优秀的同学发奖,掌声鼓励。
(七)、深入研究,发散性思维:
同学们,这些染纸太美了,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他们有什么用途?干什么用?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制做出更加独特的作品来。(出示折纸、剪贴、装饰、花瓶等装饰画供欣赏,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单一的染纸变得非常丰富。)
(八)、小结:
同学们,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手,变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的手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来美化生活,打扮世界吧!
板书:
染纸制作过程:折、染、展几种染法:浸染、点染、浓破淡、等
小学美术教案3
教学内容:第6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的基本关系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的构图的美。
(2)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关注与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布置
布置学生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是自己、亲人或朋友喜欢的物品。
二、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1)学生讲述。
(2)小组内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三、寻找生活中的静物,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对静物的情感
1.静物是个大家族,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这个家族的成员吧。以录像或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室内、室外的各类静物。如:书房的、厨房的、客厅的、学校篮球场上的、路边的……
2.(将图片定格)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3.老师出示几个小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联想相关的物品。
四、静物分类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静物家族的每个成员不是孤单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朋友。
1.老师在讲台上将自己带来的物品中随意拿出一件,让学生根据其用途等特征在所有带来的物品中找朋友。
2.小组内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学生将组内的物品初步分类)
3.小组间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各组间的物品相互交流补充)。
五、自主探究
每组的桌上都有分好类的物品,怎样把这些无声的静物画得有声有色呢?
六、认知体会(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1.讨论:前几天,老师家茶几上的一盆水仙开花了,我很喜欢,拍了几张照片做个纪念,这是朋友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请你们帮我一下,哪一张最合适并说说理由。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
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七、(尝试体验深化认识)
1.教师用纸将讲台上已分好类的静物剪成平面形的。
学生利用静物的在黑板上进行尝试摆放,要求体现主次关系,不同形式的摆放体现不同的个性、情感。体验主次构图关系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3.师生,教师及时予以指导调整。
八、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1)历届学生的静物画作品。
(2)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九、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十、交流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十一、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小学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条,使学生认识到艺术表现手法来自于生活,艺术中线条的存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会产生多种感觉,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学习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现思想情感,探索艺术的共性。
教学重点
认识线条的不同形态
了解线条表现出的情感,学会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每一位同学小时候大概都玩过这种游戏,它可以是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是两三个人共同操作。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在翻线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线条变化的不同形式。
2.欣赏幻灯片
幻灯片的内容涉及到建筑、服装、雕塑、动物等。
天安门城楼:红柱子——竖线
民族舞蹈动作——波浪线
老虎虎皮——虎皮纹线
教师边带学生欣赏边让学生回答,这些线条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让学生观察思考,在你的身边,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着线条表现出的`美。(可以将这些线条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
例如,斑马身上存在着线条的表现形式,(动物)竹林中也有线条的存在,(植物)还有北大桥、烈士塔等等(建筑物)
教师总结:
A.线条无处不在B.它可以分为视觉的和听觉的线
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视觉的线
4.学生思考,课本上《红色娘子军》和《飞天》都是舞蹈图片,但它们给人的感觉确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认识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5.阅读,阅读课本30~35页的图片,欣赏图片中指示的线条,并谈一谈自己的感觉。
6.听文章画线,要求学生用笔在纸上画出如下意境:
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风;
调皮的小鸟,投进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狂风掀起了一层巨浪。
7.作品展示,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8.课堂作业。
可出示两种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选择:
作业① 用线条作画:我的生活(或情绪)。规则:老师请出一位同学,然后请他的好朋友用线条描绘出这位同学的心情。
作业② 用线条画出我的爸爸或妈妈。课后把自己画得画带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将他们的评语收进艺术档案夹。
小学美术教案5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雕萝卜在我国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魅力独特。通过雕萝卜的教学实践活动,观察、比较、了解萝卜雕刻的艺术特点。根据萝卜形状、质地、颜色进行雕刻,掌握雕刻方法。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的审美方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②通过赏析了解雕刻的艺术特征。
③掌握雕萝卜的一般方法。学会根据萝卜的外形、质地、颜色进行雕刻。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饮食文化有关雕萝卜的资料及国外不同艺术风格的雕刻作品。
●学生准备雕萝卜的工具及各种颜色、形状的萝卜。
(二)教学过程:
●赏析:中外优秀雕刻作品,阐述个人见解。
●感受:尝试各种萝卜的颜色、外形、质感,展开联想。
●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萝卜雕刻艺术。
●:学生作品,展示成果。
●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尝试教学,如:请厨师到课堂现场表演萝卜雕刻。
●采用游戏教学,编故事,分角色进行制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建议:
●是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对秋天的感受。
●是否基本掌握萝卜雕刻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是否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课时1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竹筒,木片,毛笔杆,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竹筒,木片,毛笔杆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收拾与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小学美术教案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过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如石头,树叶等加工成各种画面。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创新再造能力。
课时1-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豆类,铅笔屑等。
2.带领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能对各种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描述,并想象其表现那些事物。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深长观察所收集的材料,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材料可以表现出什么事物。
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材料天然的颜色和造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单项材料制作和多项材料组合的方法,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学会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利用或打破材料的原有形态和色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求异,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课后拓展
1.通过交流,自查作品中的表现材料的方法,看看能找到更好的材料的方法吗?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画面。
小学美术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肖形印章的有关知识和刻印方法。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朱文和白文印章的特征,学习肖形印章刻印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的认识和实践。
三:教学准备
课件、刻刀、橡皮、印泥等。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欣赏印章,让学生直观认识印章。
印章是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祖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以图案花纹或人物肖像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印章叫做肖形印章,又叫象形印或图案印,它是刻印艺术中的一种。生肖印是肖形印的一种专题印章。
(二)新授
1:学生观赏、分析课文中印章,感受朱文、白文两种不同的的表现形式。
2:课件出示朱文、白文印章各一枚。提问:这两枚印章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印纹为红色的叫朱文,又称阳文,反之叫白文,又称阴文
3:继续提问:想一想,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采用怎样的刻制方法才能表现出来?
4:讲授刻印方法和步骤
(1)材料准备
要求:刻印的一面要进行加工平整
(2)描绘印纹
注意确定采用哪种表现形式。
(3)执刀刻划
教师演示,同时课件演示,强调正确的握刀与运刀和合理把握力度的方法及安全操作知识。
(4)授色盖印
授色饱满,盖印时用力要均匀,不能移动印章。
(三)学生作业
教师随堂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提示,以点带面。
(四)课堂
1:讲评作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2: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治印艺术而努力学习。
小学美术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P28页的内容。
领域:综合·探索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制作菜肴拼盘装饰与环境布置。使学生学会合作,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制作菜肴拼盘装饰与环境布置。
2、指导学生布置新年家庭环境,模拟过新年的情景。
教学重点:
学生自选材料进行室内环境布置与置办年夜饭。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好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活动及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技术上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过新年"音乐与录像资料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笔墨宣纸、蔬果实物等。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过新年。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师:1、刚才的音乐好听吗?2、从刚才的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3、你是怎么感受出来的呢?音乐使我们感受到了新年的气氛,今天我们也来过新年。
三、讲授新课
1、播放录像--过新年的场景。
2、师:过新年是这么热闹,以前你们是怎么过年的呢?
3、学生谈过年
4、师:同学们对过年观察得真仔细,过年真是太快乐了。现在教室里一点过年的气氛也没有,如果今天过年,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5、学生交流讨论:过新年时家里该做些什么事?
6、汇总学生讨论结果:写对联、贴对联,画年画、贴年画,剪窗花、贴窗花,吹气球,做年夜饭。
7、师:过新年时家里要做的事还真不少,今天我们把教室也打扮成过新年的样子,我们也来一起过大年。
四、课堂作业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知道,过年时家里要写对联,贴年画,剪窗花,做年夜饭,这么多事我们该先做什么呢?这样吧,我们来个分组合作齐动手,怎么样?
2、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分组,写对联、贴对联为一组,画年画、贴年画为一组,剪窗花、贴窗花为一组,吹气球,挂气球为一组,做年夜饭为一组。每一组8个人,你选择一下,自己最合适哪一组的工作呢?
3、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
4、师:我这儿有你们需要的各种材料,请每一小组派一位同学来拿你们组需要的材料,然后合作完成各组的工作。
5、学生选择各种材料完成各自的任务
6、教师播放过新年的'音乐,学生合作作业时,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技术上的难题
五、作业评价
师生共同欣赏过新年的环境布置。在学生自评作业后,大组进行互评,提出更好的建议。
六、结束新课播放音乐
过新年教师小结、布置课后要求,即过新年时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家里办年货,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教学反思:
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参考了《艺术》教材中“过新年”一课的音乐元素,使得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是我深切的感到,新课标放宽了教师的手脚,而且不拘于某一本教材的内容,课程间、课程内的综合使得教师在教的时候、学生在学的时候更加轻松、自由。
小学美术教案10
教材分析
儿歌,以其特有的节奏、韵律,向小读者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儿歌配画正是利用儿歌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把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儿歌那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体验,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儿歌配画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形象的基本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指导造型、运用儿歌中的情景充实表现内容的目的。
参考教材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的:
1.加深学生对美术与文学艺术关系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儿歌配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从儿歌中提炼出可视可塑的艺术形象;画面主体形象与儿歌中心内容的一致性。
教具准备:收集优秀少儿绘画作品及与之相对应的优秀儿歌。
学具准备: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首儿、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观察学生情绪,检查学习准备情况,稳定课堂学习秩序。
二、导入新课
教师选择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儿歌(或课本中的儿歌)有感情地朗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录音配乐带导入新课的工作。)
三、讲授新课
1.分析儿歌内容。
①作品中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你们在作品中看到了些什么?
③作品中的人(物)与景,反映的时间、季节有哪些特征?
2.赏析图例。
①出示范图,提问:这位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自己对儿歌的理解的?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②画中的形象与儿歌中所说的相吻合吗?
(引导学生把自己感觉到的文学形象与画中的形象进行对照,说出大致相同的地方。)
③为什么有的地方与你设想的不一样呢?
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方法,对儿歌中形象的想象不同,所以每个人根据儿歌所画出的画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与儿歌的内容保持密切的联系,这幅儿歌配画就是成功的。
3.欣赏几幅同龄人的作品。
①《小记者》小作者紧扣主题,把小记者在初春时忙碌的情形表现出来,既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课余生活,又把春天的气息浓缩于画面之中,给观者带来了一片喜洋洋的气氛。
②《彩伞》生活中用于遮挡烈日和雨水的花伞,成了小朋友与父母密切联系的纽带。小作者抓住“我撑彩伞接妈妈”一句,用生动的形象和特定的雨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儿歌的全部内容。
③《雪花姑娘》小作者在仔细分析和理解儿歌作品的基础上,展开了自己丰富的联想。画中温柔美丽的雪花姑娘与儿歌主题相互呼应,画中小朋友的活动与空中的雪花姑娘相互映衬,显出一派生动活泼的欢乐场面。
④《大公鸡》人们常见的公鸡在这幅画中,被装扮得分外独特。这不能不使我们由衷地佩服小作者大胆的创造力和丰富的联想力。你们看看画中的大公鸡,再读读歌中的那只公鸡,小作者表达得多么生动、多么贴切,似乎他的每一笔,都合着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4.儿歌配画的方法和步骤。
从上述五幅作品可以看出,要根据儿歌的内容画好一幅好画,就必须做到:
①仔细分析作品的内容,找出作品中自己最熟悉的形象。
②用铅笔画出儿歌中的'形象与场景(注意与儿歌中所说的要有一致性。
③在不偏离儿歌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联想结果。
④选择适合于反映儿歌内容的色彩,说明时间或气候条件。
教师可结合提问、讲解、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配画过程。
5.色彩与画面和儿歌的关系。
①能反映儿歌的季节特征或天气情况。
②有助于突出主体形象,渲染画面气氛。
③具有美化画面的作用。
6.着色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①冬季清晨:多用蓝色、紫色作主调(即大块色,配以少量的对比色,以拉开空间层次的距离)。
②夏季晴天:多用暖色(红、橙色)作大面积色,其他小面积色块与大色块在协调中进行对比。
一般情况下,先涂大色块,再涂小色块,主体形象色彩鲜明,与背景反差较大,背景色的选用以邻近色为主。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把自己所选择的儿歌内容画出来。要求能反映儿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景,构图饱满,主次分明,色彩协调。
辅导要点:
①找出儿歌中形象最鲜明的句子。
②添画场景。(与原作的意境大致相同,能较好地起到衬托主体形象的作用。)
③调整宾主关系。
④选择主色(针对儿歌中的色彩基调进行选择)。
⑤其他形象的色彩(依据儿歌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
⑥补充细节,整理画面。
五、小结
讲评优秀作业,请学生谈自己的创作体会。
小学美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
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教学准备:
角花纹样剪纸范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开头叙说。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板书课题)
二、插入新知。
教师传授角花的折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制作单个、两个、四个相同的角花分别怎样折纸?
1、制作一个角花:
2、制作两个角花:
3、制作四个角花:
(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教师示范剪)
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
(4)、贴。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角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上教师将收集的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
四、随后作业。
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教师巡行指点,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五、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作业,课堂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12
纸筒上的秋天
活动目标:
1、关注周围的事物在秋季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
2、大胆尝试在纸筒上绘画,合理布局画面表现秋天的美。
3、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纸筒、黑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一年中有哪些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关注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二、欣赏图片,引导幼儿谈论“我知道的秋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美景。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哪里好看?
2、提问引发思考,秋天是什么样的。
提问: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
(幼儿大胆介绍“我知道的秋天”)
三、画一画我知道的秋天
1、出示纸筒。
我们一起把看到的多彩的秋天画出来吧!不同的是我们今天要把秋天画在纸筒上。
2、出示纸筒画,幼儿欣赏,激发创作的`兴趣。
3、幼儿尝试拿纸筒作画的动作,教师小结并示范。
四、幼儿自由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 幼儿大胆表述。
2、根据个别幼儿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
请幼儿介绍自己 的作品,评价并相互欣赏。
活动延伸:
幼儿根据纸筒画的内容创编故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小学美术教案13
1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 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 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小学美术教案14
教材分析:
扎染与蜡染都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本单元就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使学生意识到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制作起来又简单,所以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
总课时数:3课时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别:绘画表现课
教材分析:
扎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通过扎捆与染色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本课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充分感受扎染的天然合成之美。
教学目的:
1、了解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扎染艺术美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
教学准备:
教具:丝巾,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学具: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 欣赏丝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丝巾,看它与其他丝巾有什么不同?
2、 小结:这种效果是进行了扎染的方法制作的。你想了解我们民间扎染艺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并制作。板书课题——扎染剪贴。
三、新授
你们认为这种染色美吗?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扎染,撮起或折叠的被印材料经过紧紧的、不同花色的绑扎或缝扎,在用色浸染时,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就可以在材料上留下有趣的花纹。你们想学吗?下边我们一块来欣赏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教师示范:
(一)撮扎:
1、 将纸撮起
2、 用毛线缠绕
3、 沾色
4、 干后打开
(二)折扎
1、 将纸折起
2、 毛线缠绕
3、 沾色
4、 干后打开
让学生欣赏电脑里的扎染作品,学生边观察,教师边介绍。并让学生谈一谈这些作品美之所在。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注意事项:等颜色干后再打开,以免色纸损坏,打开时一定要仔细。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用上节课制成的扎染作品进行剪贴装饰。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的作业。
评析上节课的作品,给学生予表扬鼓励。
三、欣赏课本:课本上这些美丽的画就是用我们上一节课的作品剪贴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做法。
四、 教师示范
在示范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培养他们表现的欲望。
1、 思
2、 选材
3、 剪贴
五、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 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表现,比如:红、黄、兰。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当一个基本色加黑就会变深,降低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会变浅,提高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纯度是指颜色纯粹的程度,当一个颜色的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正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这块颜色就达到了饱和程度。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
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川与晚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1、提问:如何绘制《冰川与晚霞》?
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展示作品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评析作品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二节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
(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教学反思:学生在调色技法上掌握不够。不是太干就是太稀讲课时应也要侧重讲一讲。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11-13
小学美术教案10-09
小学美术教案15篇11-14
小学美术教案(15篇)06-12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15篇06-13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15篇)06-14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4篇01-15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10篇06-28
小学美术教案汇编15篇06-13
小学美术教案(汇编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