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10个词语。
2、了解“充气房子”这现代建筑的优点,激发关注现代科技的兴趣,锻炼发明力和想象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充气房子的优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1、同学们,房子大家最熟悉了?你都见过哪些特别的房子呢?
2、生自由说。
3、呀,同学们见过这么多的房子,但是有一种房子你们肯定没见过,它就是“充气房子”。(板题)
二、引导质疑,初读课文
1、此时此刻,你们的小脑袋里是不是有很多的小问号呀?让同学提问,可能会问的问题:
⑴充气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呀?
⑵它是用什么资料做成的呀?
师相机板书:资料
2、不止你们,就连老师也很想知道答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
3、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序号。
4、充气房子是用什么资料做成的?(轻便、结实)师相机板书。
5、从哪里知道的?(第2自然段)能给大家读一下吗?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普通房子是用什么资料做成的'?(砖瓦、木料、水泥、钢材)
2、我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跟老师一起做个实验。
⑴桌上摆放:木料、钢材、砖头、气球。
⑵让同学选出普通房子所需的资料,把它们拿起来感觉一下(重、不方便)。
⑶再拿起充气房子所需的资料感觉一下(轻、方便)。
⑷引出“轻便”一词,加深同学理解。
3、那人们又是怎样用这种“轻便”、“结实”的资料做成充气房子的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四句话。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4、再读三、四句,看看课文用了哪些词来清楚地介绍充气房子。引导同学注意“……然后……再……不一会儿……”等词句,在朗读中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5、充气房子和普通房子有很大的不同,难怪课文的开头就告诉我们“充气房子是新型的现代建筑。”
6、请同学们齐读第1自然段。
7、你知道了什么?(充气房子具有很多优点)相机板书、优点。
8、充气房子具有哪些优点呢?请同学们读2、5自然段。
9、汇报、交流。
10、从哪里看出来的?(第4自然段可让同学上台演示)
11、指导读好相应段落。
12、充气房子有这么多的优点,你最喜欢它的哪一个优点?为什么?同学自由说,再读相应段落。
13、学习第6段。
⑴齐读此段。
⑵抓住“各式各样”、“奇妙”等词,师提问:充气房子会以哪些样式出现,会有什么“奇妙”之处呢?
⑶同学自由说自身理想中的房子。
⑷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奇妙,你愿意用手中的画笔设计一座你理想中的房子吗?
⑸生:画出各种房子,并写上设计意图。
⑹展示:把最美观、最有创意的画展现给大家看,并请生介绍设计意图。评出“小设计师”。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但学会了提问题,还学会了从课文中找答案。我们了解了充气房子的优点,设计这么多美丽实用的新型房子,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真正的设计师!
板书设计:
充气房子
资料:轻便 结实
很软 高大
特点:搬运方便
造价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鸡毛信》影片片断、彩色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海娃面对突如其来的鬼子,机智地将鸡毛信藏在了头羊的尾巴下,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就在海娃松了口大气的时候,鬼子要宰杀他心爱的羊,使海娃包括我们刚刚放下来的心又悬了起来。鸡毛信是否会被敌人发现?海娃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请同学们继续学习课文《鸡毛信(二)》。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3)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2.检查交流。
(1)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海娃送信遇到的困难克服的办法遇到鬼子巧妙藏信威逼搜身机智回答夜逃被抓重新藏信要求带路引敌进圈不幸负伤忍痛报信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课文按照夜逃被抓诱敌入圈完成任务这样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到的?(学生找句子)
句段一:
走错了,歪嘴黑狗说,走正道。
海娃放开嗓子说:没有错,我走过的是条近道。放心走吧!
可是上一道崖,又是一道崖。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了。鬼子走了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边。
海娃却一步紧似一步,使劲甩着羊鞭。羊也在头里往上窜着,转眼间到了半山坡。
师:你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中体会到了海娃的机智。他故意走羊道,拉开与敌人的距离,让自己更好摆脱敌人的控制,更快地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真是一举两得啊!)
师:你能读读这段话吗?(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你对海娃的赞美。谁再读?(另一生读)我感受到了你对海娃的敬佩。谁再来读?(另一生读)
师:鬼子走了一截,停一截;海娃却一步紧似一步,使劲甩着羊鞭。多么聪明的海娃啊!全班齐读。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娃是个小八路、小英雄呢?
句段二:
这时候底下吼叫起来:站住!站住!再走,就开枪啦!
海娃没有站住抗日儿童团长,才不听你鬼子的命令呢!海娃反而啪地又响了一鞭,拼命飞跑起来。
(用句段一的学习方法学习这两句)
3.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像海娃一样的少年英雄,你能说出你所知道的儿童英雄的名字吗?(王二小、张嘎、王惠民)对,那一个个小八路,那一个个小英雄,他们给我们力量,教我们去克服困难。那一个个故事,一首首赞歌,说不完我们的崇敬。是小英雄和无数先烈们用美好的青春,为我们迎来了光明。让英雄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伴在我们身旁,激励我们成长。老师希望大家勿忘历史,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以先烈为楷模,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将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文中破折号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比较读写形近字。2.积累词汇、哲理性语句,丰富语言。
教学重点:积累丰富语言
教学难点: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并表达感受。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学习"万花筒""百宝箱"。
一、读"万花筒"I了解内容,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万花筒"部分,了解安排了哪些活动,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二
2.学生交流"万花筒"内容及要求。
(1)"写字"辨字形,读准字音,辨别字义,写规范汉字。
(2)"我发现"有些词语前后颠倒过来,表达相同的语意。
(3)"我能写"两组排比句,掌握排比句的结构特点,用加点词仿写排比芝:
3."写字"。
(1)教师出示田字格卡片,学生认读汉字。
(2)学生比较汉字字形,区别汉字读音,并组词。
(梅付lei木梅花『博胎十博物馆
悔huTt悔恨J搏悦于拼搏诲huli教诲l膊b6月胳膊
(3)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汉字。
4."我发现"。
(1)学生熟读"我发现"中的前两组词语。
多姿多彩一一多彩多姿离乡背井一一背井离乡
(2)体会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组词语中两个词语的'意义上的特点。结构上,前后颠倒过来;意义相同。
(3)学生按前两组词语结构上的特点,写出各自对应的新词,读一读.体会其意义。
(4)交流明确。(课件出示)
①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大名鼎鼎--------鼎鼎大名
天涯海角------海角天涯半夜三更--------三更半夜
②结构上前后颠倒,但意义上是相同的。
(5)你还能写出具有以上特点的几例词语吗?
5."我能写"。
(1)学生读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体会句式上的特点。
(2)交流明确:
①两组句子都是排比句。第一组排比句是由三个",有……也有·由"在……在..…·在…"关联的兰个分句组成的。
板书设计:
语文活动6
可以颠倒的读的四字词语
排比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4、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5、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通过句子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及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变
化态度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
的存在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冯骥才的家,一
起来认识认识他的新朋友——(齐读课题)珍珠鸟。
2、你能把这个课题变成问题吗?
3、根据你的预习,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
4、出示关于珍珠鸟的简介。
5、出示冯骥才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齐读(纠错正音)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纠错正音)
3、请你概况课文内容
课文出现的无非是这两者,一个是作者,一个是珍珠鸟。文中出现了几只珍珠鸟?
文中重点写的是哪只?
板书:我 小珍珠鸟
“我”对珍珠鸟非常…?板书:喜爱
珍珠鸟对“我”非常…?板书:信赖
三、再读课文,探究学习
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用“( )”标出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
用“——”画出“我”喜爱珍珠鸟的句子;
用“~~~”画出珍珠鸟信赖我的句子。
(一)体会鸟儿的外貌
小练笔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似
的圆圆的白点。它好(),整个身子好像一个( )的球儿。
(1)按原文填空。
(2)找出比喻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3)在这段话中,作者主要抓住小珍珠鸟的( )、( )、( )和( )
四个部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 )。
(二)感悟“喜爱”
1、“真好!朋友送给我一对珍珠鸟......温暖的巢。”
抓关键词:真好、干草、温暖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我便用吊兰长长的......蒙盖在鸟笼上”
抓关键词:蒙盖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瞅瞅我。”
抓关键词:很少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惊动它们。”
抓关键词:决不、添食加水、不惊动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我不动声色地写......亲近的情意。”
抓关键词:不动声色、默默享受 、情意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抓关键词:不觉、生怕
同学们找的句子真棒,理解也非常到位,这些句子都
说明作者非常喜爱珍珠鸟,那说明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呢?(善良、有爱心、爱护动物)
(三)感悟“信赖”
珍珠鸟一开始就信赖“我”吗?
本来是怎样的?
它是怎样由怕人到信赖“我”的呢?
1、“起先,这小家伙......逃到画框上去了。”
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段话出现了几个“一会儿”?这三个“一会儿”说明珍珠鸟怎么样?(淘气、顽皮、可爱、贪玩、活泼)
小珍珠鸟怕人,一开始并没有在“我”身边活动,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说明它对“我”有——(一点点戒备)
2、后来是怎样一点点信赖“我”的呢?
“我不管它......决不飞出去。”
它为什么不飞出去?
3、“渐渐它胆子大了......瞧瞧我的反应。”
小珍珠鸟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对“我”的信赖越来越——(多了),甚至对“我”还淘气地干了一件什么事?(俯下头来喝茶,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小珍珠鸟像人一样俯下头来喝茶,像人一样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真是
太可爱了。此时此刻它会在想什么呢?
4、还有没有更近距离的信赖呢?
“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嚓嚓'的响声。’
“我”写字的时候它也用脚来写字,边写还边跳舞呢!
5、“这样,它完全放心了......啄两下我的手指。”
体会“啄”,这个字体现了什么呢?(信赖、友好、亲近)
6、珍珠鸟对我信赖的高潮,最完美的体现在哪里呢?
“待一会,扭头看......难道在做梦?”
珍珠鸟在别人肩头睡着会发生什么呢?但在“我”肩头睡着又是什么样的呢? 它可能会做什么梦呢?
(四)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珍珠鸟对我的信赖,其实是他们彼此深深的爱,由此,作者有了一个深深的感受:(出示句子,有感情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信赖,就是在它窝上蒙盖垂蔓;信赖,就是给它添食加水却不惊动它。 信赖还是什么?
(五)这就是“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故事,难道这仅仅是“我”和鸟儿之间的故事吗?(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人与人)
四、拓展升华
出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故事图片
五、总结
小练笔: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呢?请把你的收获写在课文后面空白处。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
板书
喜爱
我——————→ 小珍珠鸟
←——————
信赖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板书: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板书: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 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朗读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①自由读,体会一下 ②指名读。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 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
5.学习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习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钻研本文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2、 比较《马说》与此文的异同。
3、 了解语气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教学设想
1、 以研读的方式,探究文章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2、 探究文章语气的表达,以达到了解作者意图的目的。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4、 主要教学板块朗读——研读——比读。
5、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序——恳切而意长。
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唐代赠序之作,以韩愈为最多。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
二、朗读
1、 学生朗读课文。
⑴初读,正音正调:
兹(zī)矧(shěn)恶(wū)仕(shì)
⑵再读,识别词语:
有司,这里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郁郁,忧郁的样子。
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
适,往。
兹,这。
苟,如果。
矧,何况。
慕义强仁,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屠狗者,泛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
⑶请生结合课文注释,读译课文,读懂文章大意。并请生在阅读中思考文章包含几层语意?
(师提示:读出三层语意,鼓励送行----提出忠告----规劝顺从朝廷。)
2、 诵读,读出语气。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加以指导。)
董生勉乎哉!——第一段读出鼓励、慰藉的语气;第二段读出勉励、提醒的语气。(因为前者表示作者对董生的期望——要跟有抱负的人一道为国家排忧解难,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后者则表示了警戒之意——希望董生谨慎小心,知所进退,要珍惜自己的前程,切勿为叛逆之臣效力。)
吾知其必有合也。——读出肯定的语气。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读出感叹的语气。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读出反问的语气。
三、研读
1、 教师介绍燕赵地区的形势。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无所不用其极,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是地方藩镇割据一方的局面,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
2、 理解董生的处境。
教师引导:董生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去往燕赵地区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搜寻有关语句,用“董生是……的,他……”的句式说话。如:“董生是失意的,他举进士,连不得志。”“董生是忧郁的,他‘怀抱利器’而无所施展。”……
(学生讨论后回答。)
3、 研读作者的心意。
⑴请学生摘录文中寄托作者心意的句子研读,教师加以提问。如:
吾知其必有合也。——为安慰、勉励而加以肯定,言不由衷。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反问中昭示着担心,委婉地提醒。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用心良苦,本意是想让董生从中受到启发。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用意深刻,正是作者向董生致意,同时也希望寄语燕赵才智之士同为朝廷效力,巩固国家统一。
(学生分小组讨论。师在鼓励性、肯定性的原则下,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⑵师生共同小结。(师引导,生作答。)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情、慰藉,勉励董生有所遇合,而主旨所在,却是用委婉方式,规劝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所言:“送之,所以留之。”
4、 研读本文写法。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指导并提问。)
明确:本文文字简洁而寓意深刻,措辞曲折,含蓄有致,正所谓“深微屈曲”。
四、比读
与《马说》比较写法上的异同。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问、作结。)
明确:
同:都是含蓄深刻,都是开篇定下基调,分三层陈述,多有转折。
异:《马说》托物寄意,用“千里马”比喻贤能人才,抒发了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的愤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特点是名送实劝,反话正说,既规劝董生归顺朝廷,又尊重、爱惜人才,表达了复杂的感情。
五、作业
请以《给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横线处可填爸爸、妈妈、老师等称呼。2、在写作中,要注意语气的表达。通过合适、得体的语气的运用,以向对方表达出你写这封信的目的。3、字数不少于600字。
附:板书设计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序:恳切而意长
怀抱利器
鼓励、慰藉→必有合也
郁郁适兹土
风俗与化移易
勉励、提醒→能否如愿未卜
今不异于古所云
吊望诸君
启发、致意→为天子效力
观屠狗者
实质:名送实劝
【说明】
由于韩愈一向维护朝廷的统治,视藩镇为叛逆,因而极不赞同董邵南此行,希望他将来仍然回到长安来,为天子效力,但这个意图表达得委婉含蓄,须仔细品味才能读得出来。所以,本方案的教学角度拟为:研读——探究文章深意,把握作者意旨。具体就是通过对文章语气的探讨,达到把握作者意旨的目的。
通过朗读,使学生达到了解主要字词、理解文章语意、初步读出文章语气的目的';通过研读,使学生达到研语气、明主旨的目的;通过比读,使学生达到会比较、知异同的目的。教学中的这三个具体步骤是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是递进式的。
设想能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语气对文章主旨的表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重视语气的表达(因为学生一向轻视语气的作用),并使学生以后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充分发挥好语气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设想能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教会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朗读——研读——比读),为研究性学习夯实基础。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⒈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⒊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⒋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学习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播放中国国庆节,党和领导及外国贵宾检阅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游玩队伍的场面。
⒉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板书“检阅”)。
⒊出示课文教学挂图。画外音:这是发生在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一队少年儿童正经过主席台前。
⒋请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⒈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⒉认读生字。
⒊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⒋小组交流
三、交流汇报,理清脉络
⒈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⒉认读生词,生字。
⒊练习读课文,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事?(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玩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玩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⒋理清思路
课文的题目是“检阅”,文中写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课文重点写了儿童队员准备检阅的事,以及检阅时的情景。)
师: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第一段(1):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第二段(2-9):描写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
第三段(10-16):描写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⒌读第2—6自然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讨论:“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 相机理解“棘手”。“棘手”的事指什么事?着重引导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理: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四、书写生字
⒈进一步认读生字。
⒉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⒊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笔顺是“广席”。截:笔顺是“截”。
五、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俱乐部 博士 鸦雀无声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真棒
主席台 羡慕 情不自禁观众 纠正 隆重 淹没
⒉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二、感情朗读,重点探究
⒈投影出示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说。指名读这两句话。
⒉讨论:这两句话是观众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叹。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⑴自读课文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⑵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指导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读出博莱克的“棒” 。 (博莱克并不因为自己是个拄拐的少年而感到自卑,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玩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慨。)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地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指导读课文第7、8、9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师:这些孩子们,他们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大胆地让拄拐的博莱克站在第一排。虽然他们曾经犹豫,怕拄拐的博莱克影响儿童队员游玩队伍的整体形象,但是最终,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人都拥有他们应得的权利。因此,孩子们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获得了“这些孩子们真棒”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不但赞扬了自信的博莱克,而且赞扬了儿童队员们美好善良的心灵。
⒊课文线索明晰,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⑴“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玩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揣摩这名队员的心理状态,他一定很犹豫,很矛盾,虽然心里清楚,但大家都不愿开口说这件事,说明这名队员是有一定的勇气的,打破了沉默。)
⑵“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要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一段落细致描写了儿童队员们的心理活动:大家都心存顾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拄拐的博莱克。)
⑶“队员们!……”(队长一定是想出了好主意,心情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自己的想法,所以用“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而在他讲这番话之前,气氛一定非常沉闷。)
⑷“太棒了!……”(这个队员非常赞成队长的提议,大家的顾虑统统打消了:为什么只想到了把他藏起来,或是不让他去呢?博莱克也是我们中的一员,是令大家骄傲的儿童队员一分子,有什么理由把他拒之门外呢?问题明朗了,大家的思想也统一了。)
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⒈总结。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中心:《检阅》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游玩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的故事,教育我们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人平等权利,要关爱残疾人。
⒉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2)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⒊交流小练笔,评价修改。
四、板书设计
14、检阅
博莱克 儿童队员
自信 坚强 关爱 尊重
真棒!
五、作业布置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附:参考资料
⒈波兰 正式国名波兰共和国,首都华沙,位于欧洲大陆的正中心,北部是波罗的海水域。面积31.2万平方千米,人口38.6万人。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3日,是1791年5月3日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1949年10月与我国建交。
⒉词语
检阅—①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②翻检阅读。如,检阅书稿。
临近—(时间、地区)靠近;接近。
俱乐部—进行社会、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的团体或场所。
商定—商量决定。
商量—交换意见。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洪亮—(声音)大;响亮。
情不自禁—拟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贵宾—尊贵的客人。
纠正—改正(缺点、错误)。
⒊多音字
乐:(lè)欢乐,俱乐部;(yuè)音乐,乐曲。
藏:(cánɡ)躲藏,珍藏;(zànɡ)宝藏,藏族。
禁:(jīn)情不自禁,禁不住;(jìn)禁止,严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下册教案02-17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2-17
语文《悯农》教案06-23
小学语文教案06-24
《语文园地三》教案12-15
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1-06
初中语文的教案03-16
语文师说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