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教案(优)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教案1
启智一年级 郭凯文
活动目标:
通过使同学以独特视角、创新做法和真情感悟,培养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加更多的世博知识,增强对祖国的情感,增强从我做起,支持世博,参与世博的主人翁意识,确立为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人生目标一、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三、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
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主持人小结。
四、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五、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六、教师总结:
看了这次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
端午节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
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经验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端午节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
老师小结: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
老师小结:在玩这个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听同一个鼓声,从一个方向开始划桨,大家的速度、动作都要一致,这样才能合作完成划龙舟。所以你们看到的划龙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齐心的,才这么出色。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龙舟的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划龙舟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端午节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端午节教案5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端午节教案6
活动设计背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 画画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端午节教案7
活动目标:
1、介绍端午节溯源,让学生认识到端午节最初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寻求保护而进行的盛大的对龙图腾的崇拜。从端午节代代相传的传承性,使学生认识到龙的图腾、龙的文化已深深的注入到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了。
2、学习和了解与端午节的有关传统民俗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感悟中认识到:端午节不仅与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对龙的图腾的崇拜,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3、组织学生搜集端午节相关资料,采集艾蒿实物,讲述自己所知所闻的端午习俗,以及参加包粽子活动等行为,锻炼学生搜集加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端午节的赛龙舟、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动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节日了,从深层次看,它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活动内容和步骤:
端午节的溯源
(一)端午节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活动课的主题是感知端午节民俗文化。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首在大江南北传唱的民谣,请大家齐声朗读。
(大屏幕出示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片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师:这首民谣反映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生:回答。
师:这个节日还有哪些别称?
生:这个端午节其实有很多名称,又被称为端阳节、重五节、天长节等。
师:这个节日是在什么时间?
生:回答。
师:具体的日子是在“农历五月初五”。
师: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这三大传统节日都带有明显的农业文化特色,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预祝丰收——?——庆祝丰收(大屏幕出示)
师:你猜测一下:处在春节和中秋节之间的端午节又有何涵义呢?
生:回答。
师:人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生:回答。
师:这时人们希望风调雨顺,使粮食有个好收成。所以端午节就是人们企盼风调雨顺、企盼丰收的节日。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预祝丰收——企昐丰收——庆祝丰收(大屏幕出示
(二)端午节的起源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端午节就是人们企盼丰收的节日,那人们在向谁企盼呢?在神话传说中,谁又拥有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威力呢?
生:龙!
师:在现实中有龙这种动物吗?
师:龙实际上是我们祖先创造幻想出来的。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的现象,如:天灾、人祸、生死都怀有难以名状的恐惧,所以他们就希望有一种伟大的力量能保护自己,所以,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出了一个保护神——龙。
师:其实龙的形象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动物,你能说说来源于哪些动物吗?
生:
(屏显:龙及下列文字:它的角似鹿,头似骆,耳似牛,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尾似马。龙威力无比,“能幽能明,能吸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师:在古人看来,龙能消灾降幅,是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的象征;龙还能呼风唤雨,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保证。所以人们对龙充满了无限的崇敬和热爱。为了表达这种敬意,我们的祖先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拜龙的活动,祈求平安如意,风调雨顺。
在这一活动中,人们划龙舟,向水里投放装在竹筒中或包在树叶里的食物给龙神吃。人们怀着无比虔诚之心,祈求龙神对自己的生命给予充分的保障。
而这其实就是最初意义的端午节,即:进行盛大的对龙的祭拜活动。
师:平民百姓把龙当作自己的神灵,表示出极大的虔诚。而封建帝王也把龙当作自己的真身,自称是“真龙天子”,以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他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龙,你能举例说明吗?生:回答。
师:他们穿龙袍,居龙庭,坐龙椅,乘龙车,里里外外一幅龙的包装。其实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也都能处处看见龙的身影,你能列举一二吗?
生:回答。(人的属相中有龙的身影、绘画、书法、雕塑、服饰、建筑等)
师:从这个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龙的形象、龙的文化,已经深深地注入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中华海内外的儿女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龙的传人”。
师:在今天,我们听到的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大多都和一个人有关,他是谁?生:回答。屈原。
师:其实,纪念屈原只是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端午节还有其它起源如:纪念伍子胥、纪念越王勾践、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既然说端午节最初的意义就是进行盛大的对龙的祭拜活动。那人们为什么又把这些历史人物串演进端午节的传说中呢?
生:回答。
师:完成这种串演传说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之后。我们学过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什么?生:回答。
师: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掠夺拼杀,使人们又惊讶的发现,摆在他们面前最强的敌人,不是自然,而是人类自身:人性的假、恶、丑,时时刻刻向真、善、美发出挑战。后来人们发现,即使在这样的年代,也有勇武的伍子胥,发愤的越王勾践,忠义的贤臣介子推,爱国的诗人屈原等,他们成为反思历史真善美的代表,他们又与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着或多或少的牵连,因此人们便自然而然的把他们变成龙的圣典——端午节的新的纪念对象,这样就形成了因地而异的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了。
师: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传说经时代的演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曾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要了解屈原。
生:一生讲关于屈原的故事。(一生古筝伴奏,大屏幕展示有关屈原的连续的画面)师:屈原曾作《橘颂》来自我表白。(大屏幕出示《橘颂》,配声)
师:这反映了屈原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生:回答。
师:通过《橘颂》屈原的爱国、忠于国家的思想表露无疑。他的生不能为国为民造福、不如壮烈地死地人生抉择和信念是非常可贵的。
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社会安定,因而对这位古代卓越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非常的怀念,所以在当时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屈原成为南北各地广大人民群众一致认同的说法。到了北宋,朝廷经常受到辽、西夏等国的侵扰,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北宋皇帝追封屈原为忠烈公,正式规定端午节为全国性的纪念日,自此后,端午节就成为缅怀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和驱瘟避邪防病卫生的综合性的盛大节日。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各国都开展了纪念屈原的活动。而他家乡的人民更是怀念他,还修建了屈原祠来供奉他。(大屏幕展示图片)
端午节习俗面面观
师: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你往年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都有哪些习俗?
生:介绍。
(一)插挂艾蒿
师:关于端午节的习俗的确很多,看,这教室黑板两边挂的是什么?这是咱同学亲自采集来的艾蒿。农历五月初五插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生传看)为什么在端午节那天要插挂艾蒿?在民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生:简单讲述插挂艾蒿的传说。
师:从这个传说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古时,人们把插艾蒿当作一种避灾驱邪的活动。而实际上插艾蒿的确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你知道吗?
生:交流。出示艾蒿的医用价值。
师:原来艾蒿的用途这么多。。
师:与我们插艾蒿的习俗相仿,我国有些地区有挂菖蒲的习俗。但无论是插艾蒿还是挂菖蒲,都表达了中国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追求。
(二)赛龙舟
师: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是什么呢?
生:回答。
师: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现在大凡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竞渡活动。
师:赛龙舟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健身的活动。
(三)吃粽子
师:提到过节,就不能不说到吃。端午节必须要吃的食品是什么?
生:粽子。
师:端午节为什么必须吃粽子?有哪位同学了解?
生:讲述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师:其实,粽子的产生比屈原活着的年代还要早。最初只是民间普通食品,而且也不固定在端午节吃。到晋朝时,粽子才成为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唐宋时,粽子成为端午节必备的食品。到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也要吃粽子,当然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粽子也不断的演变着。师:你吃过的粽子都有什么口味的?
生:交流。
师:现在粽子的口味,有甜、香、咸、辣之别,我国广州潮州一带的人还喜欢吃一头用甜料,一头用咸料做馅的一粽两味的“双拼粽”。从外形上,有角粽、锥粽、称锤粽、小脚粽、枕头粽、筒粽之分;品种有桃花粽、八宝粽、火腿粽等类型。这小小的粽子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包粽子也成为一家人享受团聚的时刻。咱同学中有没有会包粽子的?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咱们一起动手包粽子,把端午节的祝福送给你的父母、朋友。(大屏幕展示,教师示范,部分学生动手包粽子,部分学生系五色丝,配古筝)
小结:
师:(大屏幕展示小结)现在端午节的赛龙舟、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动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之列。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节日了,从深层次看,它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端午节将良好的中华民族传统,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注入中国人的血脉中。
端午节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端午节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区分大和小。
2、学习用大和小说一句话。
3、体验给猫喂鱼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猫图片、大小鱼、大小雪花片。
2、大小篮子、大小盘子。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两位动物客人,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图片)“我们一起同动物客人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真有礼貌,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
(3)幼儿回答,教师帮助幼儿完整说句子:“红色的是大猫、绿色的是小猫。”
(4)师:“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吧!”再请幼儿大声的说。
2、通过游戏,认识大和小。
(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这儿还为两只猫客人准备好玩的玩具呢!”
(2)师:“这是什么?这两个雪花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大小雪花片。引导幼儿完整说:“大雪花片、小雪花片。”
(3)师:大方形和小方形要来做游戏了,你们看他们是怎样玩游戏的?教师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说一句“变变变,什么出来了?”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说是什么形状出来了,游戏两次。
(4)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大小雪花片,在发的过程中教师说“请你说一说、比一比,哪个是大雪花片,哪个是小雪花片。”
(5)游戏“方形变变变”。幼儿学老师的样子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当老师说变变变,小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把小雪花片举起来。当老师说变变变,大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将大雪花片举起来。游戏数遍后可以让幼儿将两个方形交换位置再玩几次。
(6)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大猫和小猫也想来玩呢?你觉得大猫应该玩哪一个雪花片呢?快拿出来给老师举给老师看看,小猫玩哪一个呢?”
(7)小结:大猫穿了红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大雪花片,小猫穿了绿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小雪花片。
端午节教案10
活动:
话说端午节
重点领域:
(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
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端午节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2.感受食粽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3.培养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教学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实施与研究、成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Flash动画视频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中秋节、清明节、春节、元宵节)
2.谁能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在吃什么?(新年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
3.刚才有同学说端午节吃粽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一下端午节吧!(板书:二、端午节习俗研究)
二、新课教学:
1.谈话:①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的什么时间?(六月六日)
②你们每个小组都确立了本组要研究的课题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吧!(小组汇报)
③噢!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呀!那就随老师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们收集的资料吧!
2.汇报:实施与研究(端午节食粽)
㈠历史记载: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㈡民间传说: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㈢粽子沿革:①学生汇报。
②观看课件。
㈣南北名粽:观看课件,教师配乐讲解各地粽子的特点。
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粽子哪?(因为饮食与节日之间蕴涵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赛龙舟)
学生汇报,教师讲解: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家乡的'习俗)
讲述;今年端午节即将到了,说一说我们家乡有什么样习俗活动?
学生汇报,把收集的图片拿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讲一讲。
3.讨论:完成书中9页的(成果与交流;反思与评价)指名汇报完成情况。
4.活动拓展:书中9页的活动拓展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大家继续对其他节日进行研究吧!
5.总结:我们轻松一下,观看Flash动画短片《端午节》来结束我们的这节课。
端午节教案12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好的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明天我们就要过节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回答)
老师:老师告诉你们吧!明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大家就要吃咸蛋吃粽子还可以去观看划龙舟的比赛,老师小的时候就会去观看这样的比赛哦。你们看过划龙舟吗?
(幼儿回答)
老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片,看看是怎么样划龙船。
(播放图片)
老师:好的,看完了图片现在我们回到这节课的主题吧,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跟船有关系哦,老师在各个区角都准备了一些材料。
在阅读区放了一些图片,小朋友们可以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们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乘过哪些船?
手工区的小朋友可以给小船涂上颜色或者来制作小船,制作好了小船老师帮你们写好名字在我们的墙上进行展示,所以请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做,好吗?
数学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卡来买卖小船,或者给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数清楚数量哦!
(常规提醒)
老师:好的,那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觉的使用进区卡,不要争抢,在自己的'区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不要闹哄哄的。
(幼儿自选区角,老师适时指导。)
三、活动结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个别效果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课后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供幼儿和家长继续欣赏。
端午节教案1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 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幼儿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发布于和谐亲子社区
(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粽子包得可真棒!现在我们带上自己包的粽子请厨房阿姨帮我们煮一煮,好不好?
端午节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端午节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xxxxxxxxxx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
二、展示与交流
1、汇报生字词。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词语:
辅佐:协助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
(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
(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
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3、学生汇报。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感情朗读。
三、反馈与检测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四、课堂小节,置留问题
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导入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
二、展示与交流
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
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3、组织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引导学生通过3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
(此处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
●投江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4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屈原投江时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之情。)
●人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通过5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通过“放声大哭”“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就他的人很多。)
(2)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
(这些也都体现了对屈原的爱戴,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6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句说出了人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一个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出这一点。)
小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7自然段。
三、反馈与检测。
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
3、指名在全班复述。
四、总结全文,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2、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百姓——爱戴——纪念屈原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图片文件和实物挂件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