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12 10:33:3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探索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具:

  数字卡片。

  一、导入课题:

  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板书:.)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小数点可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它告诉同学们,今天,小数点要搬家了,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童话故事)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动画:

  2、(flash动画)小数点来到森林里玩,看见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脸地坐在窗前。小数点看见快餐店门前的价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数字,就跳了上去(¥288.)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数点搬到了8和8的中间(¥28.8)。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价格便宜了。)

  3、(flash动画)小数点笑着地说:“看来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师:山羊的快餐店,原来是一个客人都没有,可是现在生意兴隆。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说)

  那么从原来的288到28。8再到现在的2.88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说)

  假如小数点再往左搬一次家成为0.288,与原来的288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探讨。

  4、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

  5、是不是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我们能想法验证吗?小组交流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根据刚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数点右移的变化规律吗?你来验证想法严整自己的猜测。

  小结: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这个规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神奇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通过学生构思数学作文,整理变化规律)

  三、初步应用。

  你想试试吗?(游戏)

  拿出你的数字卡片,摆一个的三位小数(9。879)扩大10倍,100倍 1000倍。1000倍(引导学生在缺的数位上补0)

  摆一个最小的两位小数(0。12)缩小10倍。20倍(学具袋里的0不够用,引导学生几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原数就缩小了1000倍( )

  (2)3.69扩大2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

  (3)把2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5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变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

  2、下面的数与0。285比,扩大或缩小了多少倍。

  3、小花猫要去水果店买水果,可不会做题,过不了河,你能帮助它吗?

  4、小花猫说谢谢,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标价有点奇怪?你都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能找出最贵的两种水果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

  (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2)笔算。哪类题目要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我们指的是一般的情况,不包括整十数

  (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

  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探究: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

  交流:板书: 3 0 或 2 5

  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

  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遮去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乘3)

  一起来算一算:75。

  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

  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时训练。

  想想做做1。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

  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

  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来看这道题:3804500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

  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

  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

  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1页的例1、例2及练习四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与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比如,去年植树节洛阳市植树约有1538万棵。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抵御风沙、绿化、提供新鲜氧气

  2、引出实际问题。

  (1)呈现植树画面(教科书第19页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景,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① 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② 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二、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每位学生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为学生创造交流展示探索成果的机会。

  请小组推荐代表,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1)谈话。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用除法竖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2)再现422的笔算过程。

  3、试一试。

  放手让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

  (1)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该怎样解决呢?再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告诉学生: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出竖式。)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3)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实践与应用

  1、帮小兔拔萝卜(课件出示)。

  先请学生完成计算,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然后,课件显示拔萝卜的收获,使学生体尝成功的快乐。

  2、帮小动物检查对错。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棒!不但自己学会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还帮助小动物解决了问题,检查出了错误。通过这些活动,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1)请学生欣赏广场上花卉图案(出示广场一角画面),接着引出布置学校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起解决提出的问题。

  (2)自主设计图案,并解决问题。

  (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2~3人结合。)

  完成设计后,全班交流。

  4、猜数谜。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平移现象,知道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3、了解平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

  衣服、方格纸、写字板、鸭子图、房子图

  学具:

  方格纸、鸭子图、房子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和电视里的老师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好吗?(播放课件)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移动吗?

  (生齐答)

  师:谁愿意用动作来演示一下移动?

  (学生演示,教师给予鼓励)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播放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参观了商场,你知道电梯是怎样移动的吗?

  (生:直上直下)

  师:下面我们接着看。(播放课件)

  师:谁能说说缆车是怎样移动的?

  (生:朝着一个方向向前移动)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说对了吗?(播放课件)

  师:推拉窗是如何移动的呢?

  (生:左右移动)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电梯上下移动、缆车向前移动、推拉窗左右移动,像这些运动就叫平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移。(板书:平移)

  (播放课件)

  二、新授。

  1、认识平移。

  ①(出示写字板)

  师:这上面有平移现象吗?谁能指出来?

  (学生回答并演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找到了没有?(播放课件)

  ②(出示两件衣服)

  师:你们观察到上面有平移现象吗?

  (学生回答并演示)

  (播放课件)

  师:请接着看。

  ③师:熨斗上下、左右移动是平移吗?说说理由。

  (生答)

  师:向不同方向没有规则的移动叫平移吗?说说理由。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下面接着看。(播放课件)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生答)

  师: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们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现

  象?(播放课件)

  3、教学例1:看看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格?

  (出示房子平移图)

  演示房子向上平移5格的过程。

  请小组内的同学利用学具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反馈。

  师小结:平移时,找准一个点,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只要数到

  相应的位置,结果都一样。接着往下看。(播放课件)

  4、练习。

  ①给帆船涂颜色。

  师:给向右平移4格后的帆船涂上颜色,同学们,快动手吧!涂完后各小组的同学相互看一看,你涂对了吗?

  交流反馈。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涂得怎样了?(播放课件)

  ②分别画出图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师:这道题要求同学们画出它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后的图形,比比看,谁的速度快?

  交流反馈。

  师:接着往下看吧!(播放课件)

  5、拓展。

  师;请同学们用老师给你的这只小鸭子画出一排小鸭子,你能行吗?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并绘画)(播放课件)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画得怎么样了?(播放课件)

  三、小结。

  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答)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很好的运用平移现象。

  板书设计:

  平移

  (房子平移图)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育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进一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法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②设问导读学习新知;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④巩固练习总结;⑤课堂检测。

  (一)温故互查引入新课

  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然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引出课题今天开始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然后设问学生:“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否同整数一样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呢?学生回答:“是”这时老师有意不表达,留下悬念,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求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的学习状态,老师利用这一机会,进行尝试教学。

  (二)设问导读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4的图。

  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1)教师:到底谁是第一名呢?我们的裁判员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汇报:谁跳得最远,谁就是第一名,因此我们只要两个的比较小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较3.05米、2.84米、2.93米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学过的整数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汇报:先看这四个数的整数部分,因为3>2,所以3.05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远。

  接着看2.84米、2.88米、2.93米这三个小数,客观存在们的整数部分都是2,那我们就看它们的十分位,因为8<9,所以2.8□米<2.9□米,得出小红和小莉没有小军跳得远。

  最后再看2.84米,它们俩的整数部分是2,十分位都是8,那我们就看它们的百分位,因4<8,所以2.84米<2.88米,得出小红没有小莉跳得远。

  得出结论:小明第一名。小军第二名,小莉第三名,小红第四名。

  我采取讨论、尝试、抢答、直观、记发等多种教学法,层层深入地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类推比较过程。

  3、概括总结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并提问:结论最后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此问题告诉学生后面的数位还可发类推下去。

  (三)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通过自我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同时让学生明确,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的相同点是,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较。不同点是:整数比大小,如果位数不同,数位多的就比较大;而小数不能只看小数的位数的多少)

  (四)巩固练习总结

  教师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

  (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时,可采用排列的方法,将几个数竖着排下来,注意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比较起来较快,又不容易产生错误)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矾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课堂检测

  从检测结果看,效果较好,课后还有待于继续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学习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学具准备:学具盒

  学习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2、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第,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表格、四幅比例不同的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四幅画,(A、头身一样长 B、头:身=2:3 C、头:身=1:5 D、头:身=1:6)选出你认为最美的人物速写。

  师: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也做过这样一个类似的实验,而评选的结果与我们刚刚的评选竟惊人地不谋而合。那这些人物画为什么会被大家公认为是最美的,其中的奥秘到底又在哪里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师:根据经验,你觉得一幅人物速写美不美,主要跟它的什么有关?

  师:确实,人物画的美与所画的头与身之间的关系有密切的联系。想想怎样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规律,揭示意义

  (一)出示:

  1、一个镜框长5分米,宽3分米。长是宽的几倍?

  还可以怎样表示长与宽的关系?

  像这种表示长与宽的关系有时也说成长与宽的比是5比3,

  宽与长的比是3比5。这两个长度的比属于同类的量相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

  已知什么?可以求什么?

  路程与时间两个不同类的.量,表示它们的关系时可以用速度来表示,也可以说成:汽车所行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比2。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看书自学,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46~47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那么就请你们先独立自学,自学完了在四人小组里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开始吧!

  (2)汇报。(允许学生无序汇报,注意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即时练习)

  ①写法。

  我学会了比的写法,5比3记作5∶3。(让学生板演)

  问:这个∶叫做什么呢?谁愿意给它起个名字?(强调:写∶应该注意上下对齐,点要圆一点,它不同于冒号。)那么4比3、110比12.51又记作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3∶4 4∶3 110∶12.91又怎样读呢?

  思考:刚才大家学会了用∶的形式来写出两个数的比,除了这种形式,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呢?(指名板演)读作什么?还可以读作二分之三吗?为什么?(把3∶4改写成分数形式的比,并齐读。)

  ②各部分名称。(结合板书)

  ③比值。

  我学会了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问:那么怎样求比值呢?(前项除以后项的商)

  练习: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3∶4 0.7∶0.35 8∶4

  0.2∶

  让学生观察求比值的过程,想想比与除法有什么联系?

  (四)探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区别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想想比与分数有什么联系?

  小组合作,让学生拿出所发表格进行填写。

  展示学生整理的内容:

  联 系 区 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数之间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个算式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两数之间的关系或具体的量

  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数,想想比、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呢? (a:b=ab=(b0))

  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3:5也可写成。。。。

  【1】第一层练习

  1、填空:

  (1)小华家养了12只鸡,9只鸭。

  鸡和鸭只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鸭和鸡只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2)买3千克苹果用了7.5元。买苹果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25∶100 21∶18

  这里注意:改写成分数形式后读法还是和比的读法一样,读做谁比谁。

  并且不能约分,因为约分后的结果是比值,不是比。这里要区分

  3、选择

  买4支钢笔是12元,钢笔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

  A、4∶12 B、12∶4 C、12/4

  为什么B和C的答案都对呢?(因为比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是读还是读做几比几。)

  4、判断:

  (1)小明今年10岁,爸爸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比是10∶37。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7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比是7∶5。

  (3)大卡车的载重量是6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3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比是2。

  【2】第二层练习

  1、写出比值是2的比。

  【3】随机练习(看时间情况定)

  陈俊明今年12岁,是六年(4)班学生,该班共有48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在科技公司上班,每月工资5000元,年薪60000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800元,年薪96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

  要求: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寻找合适的量,说出两个数之间的比。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关于比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松下高清晰数字彩电有4:3的宽屏幕,与未来标准接轨,超 值影院享受。

  (2)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2:5混合而成的,香气浓郁,味道好极了!

  (3)在雅典奥运会上,共32次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它的宽和长的比是著名的黄金比 1:1.618.。

  (4)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很有用,如果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

  课后,希望同学们能继续调查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把你的发现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你们参加过秋游活动吗?觉得好玩吗?小明和小芳也参加了秋游活动。

  [课件出示两人参加秋游分东西的场景: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他们俩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

  2、指名一位学生分苹果。(如果学生分成1个和3个,问:如果分得公平些,该怎么分?如果学生分成每人2个,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课件演示:4个苹果每人分到2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3、指名一位学生分矿泉水。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人,该怎么分?

  [课件演示:2瓶水每人分到1瓶]

  4、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课件演示:不平均分蛋糕](学生否定)

  那该怎么分?用这张圆形纸代替蛋糕,谁能上来分给大家看看?(指名折纸)

  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每人分到了多少?(引导学生说出半个)

  半个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感知1/2

  1、教师提出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半个,如果学生能说出用1/2表示,教师加以表扬。[课件:1/2]那另一份呢?(1/2)

  [课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它指的是谁?

  3、你能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4、揭题: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折1/2

  1、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个1/2呢?拿出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巡视同时把学生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反馈交流。

  问:这三种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生:1/4、1/8、1/3、1/6(师板书)

  2、拿圆、长方形、正方形其中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教师巡视)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时,把同是1/4而折法不同或者形状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同学之间说说你折的分数。

  4、问: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5、教师小结:不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

  6、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课件:]

  涂色部分是?(1/2、1/4)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2和1/4。

  (四)比较分数的大小

  1、仔细观察涂色部分,1/2和1/4谁大?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将1/2和1/4涂色的部分叠在一起;1/2>1/4]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出示],1/8和1/2、1/4比,结果怎么样?[课件:涂色部分叠在一起]

  3、比较刚才折的分数。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五)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分数,那你会写分数吗?(学生如果会,让他先到黑板上写一写,如果写对了,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写;如果学生写错了,纠正,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在写分数的同时教师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中间短横,是?(分数线板书)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写。)

  反馈。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课件)

  长方形1

  1/2

  用什么表示?

  1/3

  先猜一猜,用什么表示?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猜,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师: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对了呢?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师: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教师小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2、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3

  五角星(1/5)

  巧克力(1/8)

  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1/4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1/2、1/4和1/8]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3、三年级教室里有一块黑板报。

  师:这三个栏目分别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教师问:这块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为什么不是1/3?)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7-04

小学数学教案[热]07-06

(热)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06-26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6-23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6-21

【热】小学数学教案06-21

小学数学教案【荐】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