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班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动手,动脑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
2.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制作小脚丫。
3.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和合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大脚板,大型玩具,五角星。
2.彩色卡纸,剪刀,滑石粉。
3.双面胶、透明胶。
活动过程:
1.听《大鞋小鞋》的音乐,带领幼儿进场
2.出示大脚板,激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大脚丫可以用来做什么吗?”(玩游戏)
“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幼儿上来试一试。)
3.让幼儿学会制作小脚丫。
(1)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你们想用脚丫来玩游戏吗?”“可是老师只有一个脚丫怎么办呢?”
(2)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制作方法。(教师可以请幼儿来演示。)
(3)让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制作小脚丫。
教师参与到幼儿的制作活动中去,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4.幼儿自由结伴玩“踩脚丫”的.游戏。
(1)幼儿分组将小脚丫排队。(幼儿可排各种不同的队形。)
(2)玩游戏“踩脚丫”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去。
(3)幼儿交换位置进行游戏。
5.游戏“我把星星带回家。”
(1)教师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 交代游戏规则。
(3) 幼儿进行游戏。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初步感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
2、初步了解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3、知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大团结精神。
重、难点:认识个别民族,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活动准备:
1、老师和同学一起搜集各民族的资料;
2、访问身边的.人是什么民族的,做好记录。
3、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说“家”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家”字)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家里有多少口人?有哪些人呢?
2、其实我们小朋友、老师还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大家庭里有13亿多的兄弟姐妹,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名字叫——中国。
3、你们知道这个大家庭里有哪些民族吗?(生谈,揭示课题: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二、总览五十六个民族,引起兴趣。
1、课件出示五十六个民族动画,引起兴趣。
2、说说:看了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你有什么感想?
三、从身边出发,汇报自己的民族和周围的少数民族。
1、说说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2、汇报周围有哪些少数民族的朋友。(贴民族小图片)
四、畅谈所知,认识民族。
1、小组里面先交流,在空白的中国版图上贴上或写上小组搜集到的材料,并选择你比较了解的说一说。
2、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教师参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
(课件出示中国版图,随机点击分别出示个别省及有代表性的民族图。)
3、谈感受:如果有机会,你想到哪个少数民族家做客,为什么?如果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到我们这儿,你会怎么做?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⒈能发现各种洞洞,尝试用身体变洞洞。
⒉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变洞的乐趣,萌发初步关注同伴和生活的意识。
⒊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⒋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⒌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袋子、皮球
活动过程:
一、 生活中的洞洞
⒈出示袋子:宝宝们,看看这是什么呀?
袋子上有个什么呀?
哎呀,为什么这里有一个洞洞呢?要它干什么呀?
师:把手放进洞洞里,我们就可以拎着袋袋走了,那袋袋上除了有这个洞洞,还有别的洞洞吗?谁来找一找?(可提示幼儿)
⒉师:哇塞,找到了一个大洞洞,这个大洞洞可以放什么东西呀?
衣服,我们买了新衣服,都会装在袋袋里拎回家,还能装什么?
吃的,恩,可是这个袋子里没有吃的,所以我们把它放好吧。
⒊师:那除了袋袋上有洞洞,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洞洞?
(你们班级里有洞洞吗,你家里有洞洞吗)
门,没有错,大大的门洞洞,门洞洞上还有什么?锁洞洞。还有什么地方有洞洞呢?
二、 身上的洞洞
⒈师:刚才我们说了说家里的洞洞,我们宝宝身上也有洞洞,恶魔一起来摸一摸,找一找,找呀找呀找洞洞,找到一个小洞洞,找到了吗?
⒉眼睛,真棒,我们有几个眼睛洞洞?两个一模一样的眼睛洞洞,要它干什么呀?(看电视)
⒊师:对了,我们的眼睛洞洞可以看,看电视、看书、看报纸,那我们身上还有一模一样的洞洞呢,它们在哪里,找找看,找呀找呀找洞洞,找到两个小洞洞?你找到了吗?
耳朵,呀,摸摸看,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小山不见面,那耳朵要它干什么呀?(听声音)是的,没有了耳朵,我们就听不见啦,我们要爱护它们哦。我们身上还有洞洞呢,接着找。谁找到啦?
嘴巴,嘴巴洞洞有什么本领?(说话,吃东西)吃什么东西呀?
糖,甜甜的.糖,还有呢?我们宝宝最喜欢用嘴巴吃好吃的,那它还有一个本领可别忘了,它可以和好朋友说说话。我们一起把嘴巴洞洞变大,再变小。你还能找到什么洞洞?
鼻孔,鼻孔洞洞能干什么?
闻味道,你的鼻子闻到过什么味道?它身体好的时候,能帮助我们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可是它生病的时候会这样?流鼻涕,流鼻涕要擦掉,一起用餐巾纸包住鼻子,轻轻的擦干净,擦完的餐巾纸要扔进垃圾桶。
⒋师:我们刚才找到了眼睛洞洞,鼻子洞洞、耳朵洞洞和嘴巴洞洞,还有一个洞洞你们没有发现呢,在我们的小肚子上,对吗?它的名字是肚脐洞洞,它呀是我们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和妈妈连起来的地方,我们要保护它,让它乖乖的呆在衣服后面哦。
⒌师:那我们的衣服上也有许多洞洞,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是袖子洞洞,这是领子洞洞,还有裤管洞洞、袜子洞洞、鞋子洞洞。
三、 身体变洞洞
⒈师:我们的身体不仅藏了那么多洞洞,还可以变洞洞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变呀变呀变洞洞,身体变成小洞洞。
看看,他用手臂抱了一个洞洞,我们一起学一学,抱一个洞洞。
师:再来变一变,变呀变呀变洞洞,身体变成小洞洞。
⒉师:那你能变一个大洞洞,让这个皮球钻进去。
他的洞洞不够大,谁来帮帮忙?(两个幼儿合作)
哇,这个洞洞大吗?为什么这么大?
原来,两个人一起变,可以变出一个大洞洞,让我们所有人一起来变一个更大的洞洞。哇,好大好大的洞洞啊,怎么会这么大呢?
人越多变出的洞洞越大。
⒊师:刚才我们一起玩变洞洞的游戏开心吗,和好朋友玩游戏真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那还有许多东西也能变洞洞,我们一起钻过山洞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1、小班幼儿的生活认知才刚刚启蒙,在设计综合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小班幼儿发展特点,不以概念程式灌输,而是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以他们自身所熟悉的身体,环境等方面入手,逐步的推进和加深对生活事物的认识。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打破常规的先认知再感受后总结的教学形式,小班幼儿具象思维发展良好,教师在游戏环节设置可以让幼儿先感受先参与,在获得体验后师生共同学习归纳和小结。
3、游戏是幼儿的学习,让幼儿在丰富的游戏中去感受,发现和学习,潜移默化中身心去感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运用游戏环节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4、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以这样积极热情的态度投身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支持幼儿参与,鼓励与引导幼儿发现,与幼儿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秘密与快乐。
5、教育不是灌输和局限,而是让幼儿自主自由的去发现和感受。在本教学活动中,教师不约束和限制幼儿发现的每一处洞洞,只要是孩子自己发现的,都应给与肯定和鼓励。而我们鼓励幼儿所发现的视野也不仅仅是自己或者身边,还有更广阔的万物之间,所以在延伸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推开了更大的一扇窗,鼓励孩子们走出去大胆的找寻,只要是孩子自己找寻到的,就一定是他心里最美好和最快乐的。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中的不同形象,丰富词汇:"红红的"、"雪白的"、"金黄色的"。
2、通过教具的演示,理解故事情节和动物形象。
活动准备:
1、教具:小象、蜗牛、小狗、熊爷爷、小鼓、鼓槌2、草地、小花、小树背景图已有经验准备:认识鼓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鼓教师边指边提问:
1)你们看这是什么?(小鼓)2)我们来看看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红色……)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用更好听的话来说,红红的鼓身,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3)再来看看它的鼓面是什么颜色的呀?(白色……)师:恩,真棒。我也用更好听的话来说,雪白的鼓面,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4)你们看这鼓槌又是什么颜色呢?(金色,黄色……)师:金黄色的鼓槌,我们也来说一说。
小结:这只小鼓真漂亮,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金黄色的鼓槌。
师:可是这只小鼓是谁的那,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
二、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1、讲到"小鼓真漂亮……"时,教师手指小鼓,启发幼儿说出"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还有金黄色的鼓槌"。
2、讲到"小蜗牛先看见了……"时,请幼儿说一说小蜗牛看见了会把鼓槌当做什么呢?幼儿学一学蜗牛爬的动作。
3、讲到"小狗远远地跑过来……"时,请小朋友猜猜小狗会把鼓槌当作什么,学学小狗的动作。(幼儿学一学小狗啃骨头的动作)。
4、讲到"熊爷爷也走过来……"时,请小朋友猜一猜熊爷爷又会把古槌当成什么,他会怎么做,(幼儿学一学熊爷爷拄拐杖的动作)。
师:这只小鼓是谁的呀,是谁送给小象的?好听吗?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呀,老师可有个要求,请你和我一起讲蜗牛,小狗,熊爷爷它们看到鼓槌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三、教师演示桌面教具,带领幼儿讲故事。
教师用提问及留白接说的方式,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是谁的鼓槌了吗?可是这个故事还没有题目,我们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四、情境表演老师请四个幼儿分别来扮演小象、小蜗牛、小狗、熊爷爷,其他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师:恩,你们刚才啊都讲得很好,现在啊,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来表演哦,谁愿意来?请到的小朋友等下轮到你的时候可要大胆地说,大胆的表演哦,下面的小朋友呢,就要跟着老师一起讲故事。
活动延伸:
《小象的.鼓槌》
小象过生日,妈妈送给它一只小鼓。
小鼓真漂亮,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还有一只金黄色的小鼓槌,小象好喜欢。
可是粗心的小象,还没玩几天,就把鼓槌给弄丢了。鼓槌鼓槌,你在哪里呢?
鼓槌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小蜗牛看见了。它一面吃力地爬过鼓槌,一面嘀咕:这是座什么?又滑又硬,真难爬!
小狗远远地跑过来,它可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肉骨头!啊呜,刚啃了一口,它就摇着头走开了。
熊爷爷走过来,它以为这是前几天丢了的拐杖,就把鼓槌捡起来。哎呀,不对,太短了!
小象背着小鼓来了。咦,这不是我的鼓槌吗?它什么时候跑到这儿来啦?咚咚咚,鼓声一响起来,大家都来了。嘿!小鼓敲出的声音还真好听!
活动反思:
但是诗歌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句式不够工整,不方便记忆。因此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今后可以考虑将诗句的句式稍作改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指令做出各种动物动作,发展快速反应能力。
2、能积极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魔术帽、魔术棒、大螃蟹和小鸭子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教师扮演魔术师出场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一个魔术师。瞧,我有一顶魔术帽,还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想看魔术表演吗?(想)
二、魔术表演
1、魔术师表演:
挥动魔棒:“宾卜罗、邦卜罗,变变变,变出一只大螃蟹”。从帽中取出螃蟹图片:哇,魔术师表演得棒不棒?快给我鼓鼓掌。
同上再变出小鸭子,并请小朋友学学鸭子怎么走。
2、请配班老师一起表演
魔术师挥动魔棒说:“宾卜罗、邦卜罗,变变变,把赵老师变成美丽的孔雀”配班老师模仿孔雀舞蹈。
魔术师再次挥动魔棒:“变变变,把赵老师变成小猴子”。没变,魔术师用魔棒在赵老师头上一指说:“叮咚”,马上蹲下变成石头。
3、请幼儿学做石头。
4、魔术师用魔棒对着“石头”指两下说:“叮咚、叮咚”,“石头”解除魔法。
5、魔术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1)教师强调游戏规则。
(2)魔术师挥动魔术棒:“宾卜罗、邦卜罗,变变变,变成小白兔”。
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变得不对孩子的用魔术棒在他头上点一下“叮咚”,该名孩子立即蹲下做石头状。
(3)“宾卜罗、邦卜罗,变变变,变成小鸭子” (宾卜罗、邦卜罗,变变变,变成大猩猩)
游戏可循环继续。
(4)邀请幼儿当魔术师进行表演。
教师:魔术师累了,想休息一下,谁愿意来当魔术师表演?
邀请一名幼儿当魔术师,为他戴上帽子,挥动魔术棒,幼儿进行游戏。
继续邀请其他孩子,轮流表演,其他孩子集体表演。
三、结束活动
教师:魔术师今天太高兴了,和小朋友们一起变了那么多游戏。好了,我要回家了,下次再和你们一起玩。拜拜!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知道要关心老人。
2、通过观看情景表演的方式,感知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能与同伴合作轮流抓痒痒,体验抓痒痒的感受和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一位小朋友排练儿歌情景表演。
2、扮演奶奶的道具,例如:头巾、眼镜等。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故事表演,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谁?对了,我是老奶奶,哎哟!我的背后痒痒了,让我自己来抓一抓吧,哎,够不着,抓不到怎么办?
幼儿边念儿歌边根据儿歌内容表演相应的抓痒动作。老师配合表现奶奶笑哈哈的样子。
二、理解故事
1、你看见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宝宝为什么要帮奶奶抓背?他是怎样帮奶奶抓背的?奶奶高兴吗?
三、再次欣赏儿歌表演。
1、表演儿歌,鼓励幼儿跟着小朋友一起朗诵儿歌。
2、学习表演儿歌《抓痒》。
启发并鼓励幼儿根据每一句儿歌的内容,尝试探索用身体动作表演儿歌。"奶奶年纪大,背痒没办法,做什么动作表演呢?……带领幼儿完整地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练习:轻轻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抓痒痒。
四、感知体验抓痒痒的身体反应,体验痒痒的乐趣。
1、幼儿讨论:为什么抓到胳肢窝,奶奶就笑哈哈呢?
2、你知道抓哪里会有痒痒的感觉?你知道怎样抓会有痒痒的'感觉呢?幼儿与同伴相互抓一抓痒痒,探索感知抓痒痒的奇妙感受,提醒幼儿注意动作不要太重,以免伤寒对方。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抓痒的感受,交流抓痒痒的经验。
五、活动延伸小宝宝真可爱,奶奶背痒能主动关心她,小朋友,你在家里也关心老人吗?你是怎样关心他们的?
教学反思:
活动生动有趣,层次清晰。教师在遵循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对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创设轻松愉悦地心理环境和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情绪愉悦,积极参与。其次,游戏情境的创设,包括手指游戏和情境表演游戏。尤其是手指游戏的创新运用,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玩中学,手指动一动,唱一唱,体验到歌唱活动的轻松和愉悦。艺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幼儿的学习有个慢慢内化的过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必操之过急,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内化的时间,情绪到了幼儿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腿部力量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准确性,提高平衡能力。
活动内容
踢绳毽
活动方法
1、踢绳毽(毽子上面拴一根绳子)手持绳端,用脚的内侧,外侧或两脚交替踢毽。
2、一踢一接毽子(鸡毛毽)用手托毽子,轻轻上抛,用一脚内侧踢毽子,再用手接住。反复练习抛,踢,接的动作,还可以用手,脚,面,抬平大腿等处接毽子。
3、连续踢毽子,用左(右)叫内侧,或外侧连续踢毽子,使毽子不落地,也可以用左右脚交替连续的踢毽子。
4、集体踢毽子,两人,三人或多人围成圈,交替或轮流踢毽子,使毽子不落地。
规则要求
1、按照规定动作及要求踢毽子。
2、踢毽子过程中,如果未踢中或未接住毽子,使毽子落地则为失败。
3、记数比赛时,从踢中次数最多的一队为胜。
教学提示
1、年龄小的幼儿,以踢绳毽为主。
2、先让幼儿个人掌握简单的,不同的绳毽子方法,然后再变换花样或进行比赛。
3、因地制宜制作各种不同的毽子,进行踢绳毽子游戏活动。
2 小班踢毽子教案:踢毽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及主要情节。
2、学习词:踩、踢、撞;短句:对不起,没关系。
3、教育幼儿要有礼貌,能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大象、小兔、小狗、松鼠贴绒各一,毽子贴绒4 个,树林背景图一幅。
2、纸毽子若干(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玩过什么游戏?
二、 新学部分: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图上有谁?小动物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它们会在树林里干什么?
2、小动物们提出玩什么游戏呢,大家都同意吗?在树林里玩太危险的游戏会怎么样?它们最后决定玩什么?(出示毽子)
3、小动物是怎样踢毽子的?踢毽子时发生了什么事?它们是怎样做的还说了什么?(学词及短句)
4、大家在一起玩时,小动物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5、教师运用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
三、 延伸部分:
1、请你们试试,可以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踢毽子?
2、在人多毽子少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让大家都能玩踢毽子呢?
四、 结束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不小心踩到别人或让同伴受伤了,你会怎么做?
教学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幼儿比较感兴趣,因为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运用观察性提问时,幼儿很快就能说出动物的名称、地点和它们怎样玩踢毽子,并用了猜测性的提问让孩子们说说小动物会在树林里干什么,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答案各不相同。他们从故事里知道了不能玩危险的游戏;不小心碰撞了别人要道歉;同时我还让幼儿尝试一下踢毽子,做到了动静结合,幼儿能较好理解故事的内容,达到了活动的目标。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03-24
小班音乐教案03-29
小班美术教案06-09
小班儿歌教案06-27
《空气》小班教案08-27
小班综合教案03-21
小班活动教案02-14
小班安全教案02-15
小班小狗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