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共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表演,感知皮球滚、跳、飞的动态。
2、通过观察、比较,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所起的作用。
3、在自主玩球和大皮球游戏活动中,感知玩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皮球。
2、打气筒一个。
活动过程
1、 幼儿自主地玩皮球,感知皮球的不同运动状态。
教师(出示皮球):这是什么?皮球会做什么呢?让幼儿在户外场地上探索玩皮球的各种方法。鼓励幼儿说说:你是则样玩皮球的?你的皮球是怎样运动的?
2、表演讲述故事《谁住在皮球里》。
教师:为什么皮球会跳、会滚动、还会飞起来呢?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面呢?教师边讲故事,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有趣的皮球,探索皮球里面有什么。
教师:皮球里面真的住着兔子、轮子、喜鹊吗?
教师请小朋友捏一捏、压一压皮球,请小朋友说说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教师:皮球里面有什么呢?教师给一个皮球放气,请多名幼儿上来挤压皮球,或教师对着小朋友的手或脸放气,感知皮球中的气体。
请个幼儿上来玩瘪皮球。
教师:皮球里面没有空气会怎样呢?(皮球没有了空气,就蹦不起来、滚不了几下、也不能飞起来)
教师:怎样让皮球再跳起来、再滚起来、再飞起来呢?教师用气筒给皮球打气,然后玩皮球,表演拍皮球、滚皮球、抛皮球等。
1、游戏活动《大皮球》。幼儿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圆圈,变成一个大皮球。
教师引导幼儿念儿歌,表演相应的动作。
例如:大皮球,圆又圆,
拍一拍,跳一跳,
推一推,向前滚,
抛一抛,向前飞,
皮球没气了。(幼儿蹲下来)
教师扮演打气人,一一走到小朋友面前做打气动作,小朋友渐渐地站起来,表示皮球里面有了空气。待所有的“皮球”都打足了气,教师发出:皮球飞高了!小朋友便自主地飞开。然后游戏重新开始。
《中班科学教案:谁住在皮球里》摘要:皮球:这是什么?皮球会做什么呢?让幼儿在户外场地上探索玩皮球的`各种方法。鼓励幼儿说说:你是则样玩皮球的?你的皮球是怎样运动的? 2、表演讲述故事《谁住在皮球里》。 教师:为什么皮球会跳、会滚动、还会飞起...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学习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1、有5节不同颜色车厢的水果列车一辆,水果图片人手一张。
2、动物头饰5个、歌曲《火车开来了》磁带。
3、1-5的数字卡片两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你们见过火车吗?在什么地方见过?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水果列车,学习5的序数。教师出示火车,请幼儿观察,提问:谁是火车司机?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几节车厢?每节车厢的颜色相同吗?分别是什么颜色?火车的第一节车厢在哪里?请5名小朋友把数字对应的贴到车厢上。
2、教师小结:火车头后面的车厢是第1节车厢,小朋友依次贴上了相应的数字,做的都非常棒。
3、教师出示水果图片,请幼儿说出名称。引导幼儿讨论:小熊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把“列车”变成“水果列车”,小朋友们会不会把这些水果图片粘贴到列车上?让幼儿分组粘贴,提醒幼儿注意同一种水果图片要粘到同一节车厢上。
4、请幼儿欣赏水果列车,说出自己的水果图片粘贴在什么颜色的车厢上?这一节车厢是第几节车厢。(按从车头到车尾的顺序)
5、教师出示楼房,让幼儿观察后提问: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座楼房共有几层?第一层楼在哪里?(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请幼儿逐一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6、教师逐一打开楼房的窗户,让幼儿观察后说出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楼。
7、进行《给动物宝宝送水果》的连线游戏。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连线,并说出把几个什么水果送给了住在第几层的小动物,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提供帮助。
8、做游戏:
(1)《看谁找的对又快》教师说出一种动物的名字,如:小猫:小猫轻轻走,幼儿要学小猫走的动作,随口令的快慢变换,2个好朋友手拉手,依次来复习5以内的序数。表扬找的对又快的小朋友。
(2)游戏《火车开来了》,幼儿5人一组戴头饰进行“水果列车”的游戏。等音乐“火车向前开,音乐停后,让幼儿逐一说出自己是第几节车厢?第二遍音乐,“火车”原地转身往回开,幼儿后转,音乐停后,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来的第五变成了现在的第一节,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
三、结束部分:
全体幼儿做〈〈开火车〉〉游戏到院子里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2.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3.感受劳动的乐趣,萌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活动准备:
竹笋、毛竹图片及相关的PPT、竹笋制品、竹笋(每人一份)
活动重点: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主题,引出认识竹笋的.主题。
1、出示竹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知道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把这些竹笋宝宝请过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重点: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从外到里认识竹笋。
1、师:在认识我们的竹笋宝宝之前,老师要请小朋友小朋友来看几张照片,这里面记录了竹笋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2、观看PPT
提问:(1)你们来看看竹笋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呢?
(上面尖一点,下面胖一点)
(2)竹笋外面有什么呢?认识笋壳。
分组操作。从颜色、质地外在特征进行观察。
(3)集体交流观察的结果,说一说笋壳的颜色,质地以及味道
总结:笋壳在竹笋长大变成竹子后会脱落,但是我们平时吃得竹笋要剥掉笋壳才可以食用。
重点: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三、剥竹笋
1、说明操作的要求。
(1)观察笋壳的构成,能够一块一块地耐心剥。
(2)仔细观察剥完笋壳的竹笋是怎样的。
2、幼儿自由进行剥竹笋
分组进行操作,进一步感受竹笋的组成。教师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
说一说剥笋壳的感受以及剥完笋壳后竹笋的外在形态。
重点:能够尝试自己剥笋壳。
四、品尝竹笋制品。
师:竹笋是一道非常鲜美的菜肴,剥完了笋壳,我们也尝一尝自己劳动的成果吧!
自然结束。
五、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后山寻找竹笋,进行实地观察,并进行挖竹笋的亲子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0-01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03-13
中班科学教案【热】03-15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3-16
【荐】中班科学教案03-16
【精】中班科学教案03-16
中班科学教案【推荐】03-17
中班科学教案【精】03-17
中班科学教案【荐】03-19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