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7-24 07:50:4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大班教案 篇2

  情况分析:

  这学期就升上大班了,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小朋友,我们做为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这么做?通过活动让大班的幼儿知道我们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在幼儿幼园时要爱护弟弟、妹妹,帮助弟弟妹妹;在家时要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但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要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活动目标:

  1、能围绕话题进行谈话,不跑题。

  2、能基本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年龄,能做那些事。

  二、谈话:怎样做好大哥哥、大姐姐

  1、教师:你们已经升入大班,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幼儿园里又来了许多弟弟妹妹,这样才能做让他们喜欢的大哥哥大姐姐?

  2、幼儿围绕话题进行谈话。

  三、扩展谈话。

  1、教师:大哥哥大姐姐在家里会做些什么呢?

  2、幼儿自由讨论。

  四、教师小结:我们做为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这么做?通过活动让大班的幼儿知道我们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在幼儿幼园时要爱护弟弟、妹妹,帮助弟弟妹妹;在家时要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但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要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在这一主题活动《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孩子对自己是大班小朋友非常自豪,通过四周的时间,孩子们适应了新的环境,他们自己动手,从构思、设计到操作,积极地参与了班级环境及活动区的布置,每一步都认真无比,他们把班级变成了自己的家,真正的成为了集体的主人。唤醒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审美意识。

  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和规则,为了让幼儿能走进生活、了解标志,我们开展了“认识标”、“找标志”、“收集标志”和“制作标志”的活动。特别地,通过语言活动《小鼹鼠过生日》,幼儿既发展了语言能力,又进一步感知了标志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学会看标志出行。经过活动的开展,幼儿对它们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懂得了要按标志进行活动。特别是在制作标志的过程中,幼儿能根据实际情况,为我们的班级和幼儿园制定了许多的标志,如:不扔纸屑、不摘花、不乱叫等标志。可见,幼儿真的走进了生活,懂得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活动中。

  在学习性活动上,本学期我们创设了语言区(江南书斋)、美工区(巧手工坊)、科学区(快乐加油站)、益智区(江南棋社)、特色区(印染坊)等活动,美工区是这个主题的重点,为了让我们班的孩子们学会我们茶楼的操作,在美工区中我们投放了皱纹纸来制作茶叶,在活动中,我们示范了两种茶叶的制作过程,一种是简单的用皱纹纸搓揉成小球,一种向一个方向把皱纹纸条揉成纸条的方法,一开始,我以为成功率会很低,没有几个人会成功的,但没想到,基本上我们每个孩子都成功了,连平时的皮大王也能安安静静的坐在一边认真的操作。在益智区中,我们的重点是让孩子们了解区域的规则,以及让他们学习一些棋类的游戏规则。

  在这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大班的幼儿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信心,对于各种事情喜欢参与、创作,幼儿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与他们一起共同参与,共同学习,既是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也是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通过不断地提供材料,变化空间,倾听幼儿、关注幼儿,使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愿我们有更多的活动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益的经验,使他们对童年充满快乐的回忆!

大班教案 篇3

  猫头鹰

  教学内容及目标:

  猫头鹰显性

  显性目标:

  1、能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猫头鹰的形态特点,并能概括的表现出来。

  2、通过学习挤色勾线填色作画,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沥粉画,懂得沥粉画的画法及特点。

  隐性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材料,了解有关猫头鹰的一些常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爱护动物等优良习惯,并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

  2、“博士组”“探究组”的评比,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沥粉画法做猫头鹰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沥粉技法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

  范例、课件、锡管装水粉色、硬卡纸。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猫头鹰”教师导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三课《猫头鹰》”课件出课题

  二、讨论出新知:

  “首先欣赏教师带来的猫头鹰的图片。”欣赏课件中猫头鹰的形象。“猫头鹰长的什么样子啊?猫的头,鹰的嘴和身子。它的两只眼睛长在头的正面,而其它的鸟却长在头两侧。”“猫头鹰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你对它知识了解多少呢?同学们课下都查找了许多资料,我们就来一个小知识竞赛,评出我们班的‘博士组’。下面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小组内部讨论,由你们选出的代表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评出“博士组”写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积极性。

  三、探究出新知:

  “咱们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在以后的自然课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更多动物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用它来妆扮我们的生活。老师也做了幅猫头鹰的画,打算把它挂到办公室里。哦,有的同学觉得很奇怪,这幅画和平常见到的画不大一样。我们各小组传阅一下,看看摸摸,小组讨论老师这幅画和平常的画有什么不同?”“你们组认为老师是分几步把它表现出来的?最早、最完整总结出来的小组将获得‘探究组’的称号。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作画步骤:

  1、 大形(画大、简练)

  2、挤色线 3、填色 4、整理

  这种挤色勾线填色作画的方法叫沥粉画。师评出“探究组”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精神。

  老师这儿有一幅勾好的猫头鹰,哪位同学来试试挤色勾线的过程。

  四、下面,同学们也来试一试用沥粉画方法做一幅猫头鹰装饰画。教师巡视辅导。

  五、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六、课下延伸:我们什么方法表现猫头鹰,使它能更好的美化我们的生活。课件出表现猫头鹰的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大班教案 篇4

  目的:

  1.了解塑料袋和纸袋埋在地下的不同结果。

  2.懂得塑料制品会污染环境。

  准备:

  一个月前,带领幼儿在园内挖两个坑,分别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只纸袋埋在地下,并做上记号。

  过程:

  一、现场观看实验结果。

  1.一个月前,我们一起把塑料袋和纸袋埋在了地下,你们猜它们现在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带领幼儿根据记号找到掩埋处,挖出埋在地下的纸袋和塑料袋,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纸袋已有点腐烂,但塑料袋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

  3.教师小结:在自然界中,虫类和其他微生物会使纸袋慢慢分解腐烂,而塑料袋却不容易分解腐烂,它会在土壤里“睡”上许多年,而且还会产生有害物质。

  二、了解塑料袋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塑料袋用得最多?(超市、菜场、水果店、快餐店、面包房等。)

  2.带领幼儿到附近的菜场、超市、水果店等处观察塑料袋频繁使用的情况。

  3.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多处垃圾房观看塑料袋的丢弃情况。

  三、回园谈话,初步了解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1.看到人们每天要用那么多塑料袋,你是怎么想的?

  2.使用塑料袋有什么危害?(会影响环境、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等。)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统计当天家中使用的塑料袋数量,并向父母了解这些塑料袋是哪里来的,装过什么。

  2.要求每个幼儿第二天带家里用过的塑料袋来园。

  3.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意识地数一数家中一个星期或一个月要扔掉多少塑料袋或其他塑料容器。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的快乐情绪,唱准高音部分。

  2、尝试填入名字进行演唱,能自如接唱。

  3、体验演唱自己名字时的自豪和愉快,感受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汤米”、“喀秋莎”及班级幼儿照片课件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1、幼儿倾听歌曲旋律拍手欢迎两位外国小客人。

  2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幼儿认识两位客人。

  提问:“他们叫什么名字?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二 、结合课件和图谱,分析理解歌词,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情绪特点。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

  提问:“歌曲中唱的最多是什么字?米和莎字在他们名字的什么地方?”

  小结:唱的.最多是他们名字的最后一个字。

  2、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唱准高音部分。

  提问:他们在唱自己名字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对比练习两个高音处,用自然顺畅的声音唱准高音。)

  3、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并自如接唱。

  三、利用游戏,填名进行游戏,体验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

  1、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索自己名字的唱法。

  2、游戏“唱唱你和我”,体验唱自己和朋友名字的乐趣。

  游戏玩法:当大屏幕的照片滚动起来,幼儿一起倒数:3、2、1,停止滚动,屏幕中出现哪两名幼儿的照片,大家就来唱唱他们的名字。

  3、名字大连唱。引导幼儿两人合作唱出自己的名字,感受演唱的快乐与自豪。

  4、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名字加入歌曲中,体验唱名字的快乐。

  附歌曲:《唱唱我的名字》

  1=C 2/4

  1 ⅰ 7 6 │ 5 4 3 2 │ 1 1 │ 2 4 3 2 │ 5 5 │

  来 来 我是 汤 米 汤 米

  5 6 3 4 │ 2 2 │ 2 4 3 2 │ 1 ⅰ 7 6 │ 5 4 3 2 │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来 来

  1 1 │ 2 4 3 2 │ 5 5 │5 6 3 4 │ 2 2 │ 2 4 3 2 │

  来 来 我 是 卡 秋 莎 呀 莎 莎 莎 莎 莎 莎 莎 莎 莎 莎莎

  1 5 2 3 │ 1 — ‖

  莎莎 莎莎 莎

大班教案 篇6

  玩法:

  1 请两名幼儿参加游戏,其中一名幼儿做“挑战者”与另一名幼儿比赛。其余幼儿将两只手交叉在胸前,分别代表两名参加游戏的幼儿。

  2 游戏开始,教师口报算式,例如2+4,两名幼儿谁先报出正确答案,谁得一分。其余幼儿将代表这名优胜者竖起一指以计分。以此类推,先得三分者胜。

  3 胜出的幼儿可继续游戏,教师可再请另一名幼儿做“挑战者”参与游戏。

  准备:

  已学习过10以内的加减法。

  提示:

  1 通过速算游戏,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2 对决出的'优胜者给予一定的鼓励。

  3 比赛时,应选择程度相当的幼儿比赛。

  一、活动目标

  1、能了解盐的溶解和结晶。

  2、能制做不同浓度的盐水。

  二、活动准备

  盐、糖、杯子、水、小勺、棉棒、实验记录表、已制作好的盐水画。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糖和盐,让幼儿辨别哪个是盐,哪个是糖?

  2、启发幼儿进行观察:

  盐和糖是什么颜色的?(当它们堆在一起是白颜色的,当它们放到水中是无色的)

  盐摸起来感觉如何?

  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什么样的?

  尝一尝,它们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3、请幼儿回想我们前面做过的为认识糖的颜色而做的实验。请幼儿说一说盐和糖是否都会溶解到水中?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4、将幼儿分成四组做溶解实验,让幼儿做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并学会简单地记录。

  5、出示盐水画,让幼儿了解盐的结晶并激起幼儿画盐水画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到班里自己制作盐水画。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03-14

大班教案07-20

大班礼仪教案03-25

大班韵律教案04-02

大班教案:自救04-02

《过河》大班教案11-15

小兔大班教案11-17

影子大班教案12-02

大班健康教案03-19

《家人》大班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