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5 12:58:1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 活动目标

  1、 体会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

  3、 认识元、角、分,并能进行换算。

  二、 活动准备

  1、 活动材料: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的人民币若干。

  2、 经验准备:会10以内加减运算、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三、 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难点: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2、 指导要点:通过情境的熏陶和体验,在指导下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四、 活动过程

  1、 进行“猜价钱”的游戏,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对钱币的注意。

  (1)、教师出示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想要这个存钱罐吗?”

  (2)、提问“那你知道买这个存钱罐要多少钱吗?”教师引导幼儿猜价钱,“你猜得贵了、还是便宜了。。。。。。”加深幼儿对数的大小的体会。

  (3)幼儿猜中后,请他们看存钱罐上得标签:18元。

  2、引导幼儿初步探索人民币的兑换:1元=10角。

   (1)、教师提问:“小朋友乘过城市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

  (2)设置问题情境:“可是如果身边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两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

  (3)、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出的.方法多?

  (4)、幼儿操作钱币,教室巡回指导。

  (5))、幼儿分享兑换汇报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拿?

  (6)、依据幼儿的表达,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粘贴并展示出来。

  1元=10个1角=2个5角=1个5角2个2角1个1角=1个2角8个1角=3个2角4个1角

  “1元钱原来可以付10张1角,也可以2张5角。。。。。。那么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那10角等于几元?”

  3、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元、角的关系。

  (1)、教师提问:“小朋友不仅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同时也知道1元=10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有趣的兑换题目。”

  (2)、教师出示图片:2角能换( )个1角。

  (3)、在操作中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换”,如何是等价。

  (4)、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其他各题:如1元能换( )张5角,1元能换()张2角。

  (5)、师生共同核对结果。

  (6)、请幼儿完成数学幼儿书第10页中的内容。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目标:

  1、借助辅助材料进行测量,进一步了解远距离可以用米来计算。

  2、产生探索科学的乐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准备:

  1、竹节每人一个。

  2、一米长的竹杆、直尺、卷尺、布条、绳子、包装带等。

  3、记录本、笔、粉笔。

  4、幼儿已有一定的测量经验。

  5、平坦宽阔的户外场地。

  过程:

  (一)玩一玩。

  1、引导幼儿自由玩竹节。

  2、比比谁的竹节滚得远。

  (二)量一量。

  1、幼儿滚玩竹节后,引导幼儿目测有多远。

  2、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辅助材料,得出结论:它们的长度都是一米。

  4、幼儿自选材料,感知一米长度。

  5、幼儿结伴滚竹节,进行测量。(开始测量时提醒幼儿不易滚得太远,以便测量)。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测量过程。

  6、请个别幼儿展示测量方法与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共同解决。

  如:师幼重点讨论出现的问题:

  (1)无论用什么工具测量,第二棒的测量要从第一棒的结束点开始,如绳、布条等材料可以两两合作,一个拉头另一个拉那头。

  (2)幼儿在滚的起点、一米与另一米之间以及终点都可以用粉笔做上记号,以便测量后再检查。

  (3)怎样量得更精确?幼儿尝试把几个人的'辅助物连接成一条直线得出测量结果。

  (三)记一记。

  1、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2、引导幼儿遇到困难及时讨论:如测量到最后,不能正好量完,多出来一点怎么记录?少一点怎么记录?讨论后和幼儿一起确定。

  3、滚一滚、量一量、记一记。

  4、相互交流测量的结果。

  建议:

  1、在幼儿测量过程中,教师要看幼儿的测量方法,还要提醒幼儿做事有条理,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2、平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 、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各十颗)。

  2、 纸板;大书4本、小书五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 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南瓜子,因为有南瓜子标记。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幼:葵瓜子、西瓜子。师:排队的时候要从黑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 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南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葵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西瓜子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幼儿A:因为西瓜子小,所以排得最短。幼B:因为南瓜子大,所以排得最长。幼C:因为葵瓜子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幼:种子标记,线。师:这三条线怎么样?幼:一样长。

  (2) 设疑、引导幼儿思考。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A:一样,幼B:不一样。

  (3) 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 讲述操作结果。幼A:不一样多。幼B:西瓜子用得最多, 南瓜子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用得最少呢?”

  (6)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手拿大书、小书。

  提问a:如果用相同数量的大书和小书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幼:小书小,排的队伍短;大书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b: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大书和小书谁用得多?为什么?幼:队伍一样长时,大书用得少;小书用得多。

  (2)游戏《过小桥》。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独木桥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师生游戏)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小,你们用的多呢?(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幼儿脚小,用的步子多)

  5、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去玩《过小桥》的游戏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加深对泡棉形状的认知和组合,初步感知表格式记录的形式。

  2、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摆与组合,以此促进幼儿对形状的思维建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情景挂图一份。

  2、教师用示范统计表三份。

  3、图形拼摆轮廓图小房子、花园、学具泡棉人手一份。

  4、出示图形的粘贴纸条三张。

  活动过程:

  一、以三只小猪的故事为背景,运用表格纪录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泡棉形状和组合的认知。

  二、指定泡棉拼摆指定图形。

  1、利用平行四边形和小三角形和大三角形拼摆小房子轮廓图。

  2、利用指定的三组图形拼摆花园轮廓图。(根据孩子拼摆情况可适当降低或加大难度)

  注:及时地出示粘贴条来提醒孩子利用的是那些形状的泡棉来拼摆。

  三、活动延伸:创意拼摆――鱼形、树形、船形。

  (注:不规定泡棉快的形状,不限制最后图画的形状)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三只小猪的.故事为背景,以三只小猪盖房子,换房子为线索,加深对泡棉形状的认知和组合,初步感知表格式的记录方式。引导幼儿进行了简单的图形拼摆与组合。在此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特别积极,感兴趣。只是在题量的安排上有点多,导致孩子们有点累。应减少几个习题。保证孩子们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独立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棋子和棋盘、准备好的各种排序模式的示意图(如1个红点、2个绿点的反复排序图;1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梯形的反复排序图)、皱纹纸、胶棒等。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新年快到了,上次我们一起讨论怎样过新年,小朋友提议要把我们的教室变成五彩缤纷的教室。你们想出了许多方法,有的说布置一个画廊,有的说创作一些彩条用来装饰窗户和门,还有的小朋友建议做一些拉花挂在天花板上。今天,我们就先来做拉花,请你们想想怎样做拉花?”

  2、幼儿在棋盘上操作

  教师:“小朋友们的想法很多,现在就请你们在棋盘上用棋子摆出你们想出来的图形。”幼儿自己操作,老师指导幼儿摆出和别人不同的图形。

  3、老师总结提升

  (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2)教师:“小朋友摆出了很多种图形,各有各的规律。其实按规律进行摆放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老师这儿有几张图,你们看看它们是怎样摆的。”

  教师出示示意图,让幼儿观察并且找规律。

  4、教师引导

  “刚才小朋友们用棋子摆了图形,又看了示意图,你们已经知道了可以用许多的方法来进行排列,现在我们就来制作拉花来装饰我们的教室。老师已经准备好了材料,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出按规律排序的拉花来。”(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5、展示并讨论幼儿的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一一展示出来,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作品,大家进行讨论。

  活动延伸

  教师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物品来装饰教室。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设计】

  大班的孩子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对图形的分割组合比较感兴趣。为了加深幼儿对图形分割组合关系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思维灵活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割、组合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将一种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

  3、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难点:图形的组合创新。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正方形的卡纸、相机。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的卡纸、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图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你们见过机器人吗?在哪见过?那这个机器人跟你们以前见过的有什么不同?这个是由什么组成的?找一找机器人身体各个部位是什么图形?看看机器人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折一折。

  (1)咱们变个魔术吧?(分给幼儿每人一张纸)这是什么图形?老师告诉你,它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会变成两个其它形状的图形。咱们都来折一折,看看它会变成两个什么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师观察、指导。

  (3)幼儿演示变化的结果,一个正方形变出两个图形。

  (4)试着折折你刚才没用到的方法。

  2、剪一剪。

  (1)用剪刀剪一下使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师观察指导。

  (3)说说你的一个正方形变化出了两个什么图形?展示不同剪法的幼儿作品。

  3、比一比。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你们发现了什么?谁的两个图形一样大?(正方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图形。)

  4、拼一拼。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拼成一个图形,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剪开后的两个图形还能合成原来的图形。)

  三、图形宝宝大变身。

  1、现在把剪开的图形宝宝再继续变化,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你现在有多少个图形?你们真厉害!一个正方形能变化出这么多图形。

  2、图形拼贴。

  用你手中的'图形在桌子上拼一拼,既可以组合成一个图形也可以拼成一幅画,咱们看看谁的作品跟别人不一样,谁的更有创意。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把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

  【活动反思】

  第一次看到这个活动是在今年的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市直三幼的一位老师讲的,当时眼前一亮,我的感受就是:噢,数学课原来可以这样上!这节活动打动我的地方有三点:第一是用一样材料(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玩转课堂;第二是老师精炼的语言;第三是神秘的电子白板的使用。因此联系自己的教学,我非常想尝试。正好园里组织优质课比赛,我主动报名参加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的过程。我首先努力回忆人家上课的场景,可是还是有些地方怎么也想不起来,又对着自己的听课笔记一遍遍的追忆,可是还是不如人意。于是上网搜,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查到了一些关于这节课的一些文字材料(主要是针对目标定位的)以及这节课最原始的上课者(上海的陈青老师),我也在网上淘到了这节课的视频,仔细研究起来,结合自己的目标,我自己来了个批判接受的过程,内心在一遍遍的肯定又在一遍遍的否定,毕竟是自己要上,要有自己的思想,带着这样的精神,我准备好了教具,第一次在级部开始了试讲,试讲可以说是非常不成功的,老师们反映课没有亮点,时间太长,就像平时的一节普通课,与优质课的标准还有距离,于是我又开始反思,把试讲的每一个环节回忆,自己再修改,重新制作了课件,经历了多个夜晚的疏理,一遍遍的试讲,不断的提高,才有了那天上课的效果。

  总结自己上的这节课,有三个地方可以肯定。第一,精炼的语言。其实这也是牛老师与级部老师为我磨课的结晶吧,可以说课上使用的都是有效的语言。语言的有效性节约了上课的时间,让幼儿听起来目标更明确。第二,过程的完整。当然这其中参考了市直三幼和上海陈青老师设计的方案,有些我也稍有变化,毕竟面对的孩子不同、地域不同。第三,关注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游戏“碰碰乐”中每次试讲情况都不尽相同,拼出来的图形也不一样,因此在心里我做了预设与生成,我就想如果孩子们这样做了我要怎样引导,那样做了要怎样引导,有一套方案在脑子里,因此才不致于着急,真正关注到了孩子。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0-23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02-28

大班数学教案(荐)07-22

大班数学教案[集合]07-22

大班数学教案【精华】07-22

大班数学教案【精品】07-21

[热]大班数学教案07-23

【荐】大班数学教案07-23

大班数学教案【荐】07-25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