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范例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各种工具固定图书的方法。
2、进行简单统计,提高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记录能力。
3、能积极参与装订图书活动,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
知道一些常用小工具的名称以及用途。
活动难点
学习常用小工具的一些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认识身边常用的工具。
教师准备:小鸭玩具手偶,图片、回形针、订书机、夹子、铅笔、毛线、眉毛夹、固体胶若干,统计表、四个画架和适合活动情境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老师出示小鸭手偶说:嘿,大家好!我是小鸭乐乐,我刚开了一家印刷厂,厂里印了好多画纸,我想把它们装订成图书,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工具装订,你们能帮我想到好办法吗?(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办法)
二、探索发现哪些小帮手能够帮助固定图书
1、操作前的猜想。
教师:我这里有很多工具图片(出示六张图片),请你们把认为能装订图书的工具放在上面,不能装订的放下面,谁来试试。有人有不同的意见吗?
2、幼儿操作。
教师:每个人的篓子里也都有这几样工具,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哪些工具是我们的小帮手,能帮助我们装订图书,请把每一样工具都试一试。
(教师除了鼓励幼儿各种工具都试一试之外,可以尽量减少直接指导、语言提示,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
3、交流经验。
教师:请做好的孩子拿着图书和笔,把你用了哪几种工具记录在统计表上。(一张大的统计表)谁能拿着图书告诉大家,你用到哪些小帮手装订图书的?是怎么做的?哪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装订图书?
三、探索发现固定图书本领最好的小帮手
1.幼儿的讨论。
教师:小鸭乐乐说,你们真有办法,能用这么多的小帮手装订图书。但是我的图书应该装订得不容易散,你们觉得是哪一种小帮手呢?谁来说说?有不同的想法吗?
2.幼儿再次操作。
教师:请孩子们选一种你认为能装订得最结实的小帮手来试一试。(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工具装订另外一套图书,装订好后按顺序摆放在画架上。)
3.得出结论。
幼儿一一演示。演示完以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订书机装订的图书又结实、又牢固。
四、给装订好的图书编页码
1、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小鸭乐乐说,你们真棒!帮他找到了装订图书最好的办法,如果给他的图书编上页码,图书就可以卖出去了。请用订书机订图书的小朋友帮图书编上页码,不是用订书机装订图书的孩子可以试试用订书机装订一本图书,再编上页码。谢谢你们!
2、幼儿根据自己的装订情况自行选择编页码、改进装订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刚刚用到的回形针、订书机、夹子、固体胶等都是工具,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做事就会很方便。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以后我们慢慢去发现,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王红)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这几天,我发现孩子们下课后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观察着什么。出于好奇,我走上前去,原来孩子们正在观察小蚂蚁。只见蚂蚁正在忙着“运粮”,准备过冬。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我与孩子们一起用诱饵捕捉了蚂蚁,放进了昆虫盒。并设计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吹泡泡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通过游戏活动,了解泡泡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用纸杯装肥皂水若干,吸管(精细不一),有图案的盆。
2、前经验准备:在平时洗手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搓洗肥皂时发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刚才你在洗手时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区分可吹出泡泡的肥皂水。
1、教师出示装有肥皂水和清水的杯子放在一起,提供(吸管、小棒、勺等)材料,让幼儿用(看、闻)等感官,并通过搅拌知道两杯水不同,是什么水?
2、请幼儿介绍自己区分方法(可吹泡泡、可搅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认识泡泡,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泡泡形状、大小、颜色。
三、吹泡泡
1、提供粗细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可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
2、提供若干盆(盆底有图案)(可知道泡泡是透明、无色的)
延伸活动:
1、选择有阳光地方观察泡泡,看泡泡颜色(解决问题:为什么泡泡有时会有颜色?)
2、教师用各类型小管吹泡泡(如:2个管合在一起,4个管放在一起,吹泡泡引起幼儿再次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有用的垃圾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
(2)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话题。
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4)其它3、提出要求。
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到幼儿园来,并分类放好,再卖给收废品的人。愿小朋友都争当小小环保尖兵,让好多废品又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为地球减少垃圾,节约能源
活动目标:有软有硬
1、通过对玩具的把玩与触摸,感知软软的、硬硬的,尝试按玩具的软硬分类。
2、乐意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大胆表达和表现。
活动准备:
1、玩具球两个,一软一硬;百宝箱一个。
2、“玩具王国”场景;各种软软的、硬硬的玩具若干。
3、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
活动过程:
1、比一比,初步感知软和硬。
教师出示两个小球,比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用手触摸后发现一个是软的,另一个是硬的)
2、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出示百宝箱,猜猜里面是什么,用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软软的和硬硬的)
3、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物体的软硬属性。
教师带领幼儿爬过软软的草地,走过硬硬的小桥去玩具王国玩,幼儿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把玩各种玩具并进一步认识玩具的特质(有软软的、硬硬的玩具)。
4、分一分,给玩具归归类。
出示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幼儿尝试对软硬玩具进行分类。边放边说:软软的(硬硬)xx放在了软软(硬硬)的玩具家里。
5、找一找,巩固软软的和硬硬的。
出示糖果盒,请幼儿每人挑选两颗糖果,一颗软软的,一颗硬硬的,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4、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表达及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两个个幼儿一份:鸟、刺猬、公鸡;飞机、叉子、乌龟、坦克、闹钟、鲨鱼、潜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坦克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乌龟)为什么?
2、再次出示潜艇和装甲车等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小结: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乌龟的硬壳发从制造出坦克,装甲车。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小结: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体现情感目标)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教师可随时引导)3、教师小结: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认识的动物及根据它们本领发明的东西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
植物: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比较与测量: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带
7、比较测量带和尺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
“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初步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以及和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课时:13课时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课时
1植物学生入学教育1
21、我们知道的植物1
32、观察一棵植物1
43、观察叶1
54、这是谁的叶1
6国庆放假
75、植物是“活”的吗1
86、校园里的植物1
9比较和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1
10期中考试
112、起点和终点1
123、用手来测量1
13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
14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1
156、作一个测量纸带1
16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
17期末测评1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与人之间在外貌方面的差别。
2、知道基本的交往语言,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
3、培养注意力的稳定性,训练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人手一面镜子。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会用词语描述人的外貌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比较,发现人与人之间外貌的不同。
难点:能够观察到自己和别人在五官、穿着、高矮等方面的不同,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导人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请一位幼儿上前跟老师站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五官、头部、身体,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扩大观察的范围: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跟XXX的脸有什么不同,老师跟XXX的身体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他们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
说说自己跟别人哪里不一样?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拿镜子照着自己,说出自己跟同伴不同的地方。然后交换。
【活动渗透】
绘画活动:我自己。
科学领域的活动:我的身体真奇妙。
情境渗透: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图片粘贴在一起,让幼儿观察他们的差别。在平时的生活,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家庭渗透:请幼儿回家观察爸爸和妈妈,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活动分析】
本活动让幼儿在互相观察中,尝试用语言描述对方的主要特点,既让幼儿学会了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也促进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符合小班幼儿全语言教育“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这一目标。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幼儿园音乐厅大镜子前面,大家一起照镜子,比较自己跟别人的不同。
教师可以用数码相机帮幼儿拍照,然后在电视机或电脑上展示,一起来比较每个人的不同。
教师还可以把幼儿的照片打印出来张贴在墙上,引导大家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如果幼儿感到无从比较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小处人手,并举例。
要观察细致的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如:我们的头发不一样,我的长,他的短。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持久观察的兴趣。
2、学习饲养、照顾小蝌蚪的方法。
环境与材料
1、小蝌蚪若干。
2、观察记录本、笔若干。
3、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
4、《科学》下P。2~3。
一次备课
一、了解幼儿对小蝌蚪的认知情况
你知道小蝌蚪从哪儿来?
2、它长大了会怎样?
二、观看青蛙产卵的情况
1、出示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让幼儿在观看中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2、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三、认领小蝌蚪
1、看一看,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学一学,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
3、猜一猜,小蝌蚪喜欢吃什么?
4、请幼儿按组认领,分别放在自然角的鱼缸里饲养,记录下领养的日期,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四、看画册《小蝌蚪长大了》
1、让哟额看图说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给幼儿介绍图中不同种类的青蛙,它们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讲一些自己认识的青蛙的'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观察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理念。思路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表现在:
1、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季节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活动,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排图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的说先长前腿,有的说先长后腿,各抒己见,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及引导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小朋友爱护小青蛙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
不足之处表现在:
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有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和幼儿进行怎样保护青蛙的讨论,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4
(优选)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优)07-22
(优)科学教案07-21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通用】07-20
(实用)科学教案07-20
(合集)科学教案07-22
(优秀)科学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