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7 12:34:30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形式不仅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而且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学习的桥,让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对称的原理。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思考的习惯。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欣赏对称图形的美,尝试制作对称的艺术作品。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卡纸、水粉、剪刀等。对称的物品若干(蝴蝶、桥、风筝、中国结等)。

  2、知识准备:幼儿排练过有对称动作的舞蹈,进行过有关对称的亲子裁剪活动等。

  3、收集各种图片,如:蝴蝶、亭子、风筝、小船、宝塔、枫叶、天安门、奖杯、汽车、窗子、古代青铜器、天坛、中国结、窗花、铁桥、飞机等,并准备好小组学习的资料。(分为六个小组。)

  四、活动过程。

  (一)玩魔术游戏。

  1、以魔术游戏导入。

  老师在一张对折后有中心轴印的纸上,紧靠着轴线用水粉画大、小圆两个,请小朋友看老师玩魔术游戏,对折纸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讨论现象出现的原因。

  师: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你能变这个魔术吗?

  3、幼儿尝试这个游戏,了解这种处理方法――折印,了解这种处理效果――对称。(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对称,就是样子和大小都一样,而方向不一样。)

  4、展示幼儿尝试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欣赏他人的创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师:有没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现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师给你们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样才能折出不同的对称图。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是不是对称图,为什么。各组整理讨论结果,清晰地表达组内的想法。

  2、幼儿操作,通过折印画检验自己的想法。

  师:用你想到的办法能把它表现出来吗?你愿意去试试吗?

  3、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三)生活创造。

  1、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学习。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对称的,我们先从收集的图片资料中找找,能发现什么呢?

  幼儿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析收集到的图片,并将分析的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师:你认为对称的理由是什么?不对称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戏:猜猜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只有一半图形的物品图案,请小朋友看图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3、幼儿运用对称手法进行设计比赛。

  师:会动手动脑的小朋友,应该会灵活运用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用色彩来表现对称的物体,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对称的效果。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设计比赛,鼓励幼儿用剪纸、模型、舞蹈等形式来尝试表现对称的效果。

  五、设计评析。

  进入大班,小朋友们更会利用资料进行学习了。这个活动从小的知识点入手,通过多层次的操作游戏,针对一个原理让小朋友们不断思考、操作尝试,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发现新的方法。希望这个活动让这些小朋友进入小学后,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有用原理,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迁移及推理,从而有效提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引导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磁铁和铁制品,磁性具有穿透性等特征,探索和发现磁铁的作用,并运用磁铁的特征解决简单的问题。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幼儿能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收获,感受成功的乐趣和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蓝条形磁铁人手一个,小铃铛、细小磁铁若干,回形针等各种铁质小物品若干;非铁质物品若干,放在分类盒里;芭比娃娃图片若干(背面贴有小磁铁);各种材质的盒子、袋子、杯子等物品。

  2、闯关图一张;幼儿记录板人手一份,记录笔等。

  3、废旧条幅一条,木质小彩鱼、回形针、小铁夹、小磁片、扭扭棒等若干。

  4、音乐和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

  1、谈话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有一群非常美丽、善良的芭比娃娃,被巫婆施了魔法关起来了,要想救出她,必须闯过4关才行,小朋友愿意去营救她吗?(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勇敢善良的好孩子)

  2、出示闯关图,交代闯关规则。

  3、给每人一个营救芭比的武器——条形磁铁,准备行动。(磁铁怎么能救芭比呢?)

  二、闯关活动。

  出示闯关图,交代闯关游戏规则。今天的营救工作很紧张,大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动作要快,而且时刻保持安静,万一暴露了,就不能顺利救出芭比。

  第一关:完成门票。

  1、师发给幼儿人手一张记录板(上面有门票):“但是你们必须要完成门票上的记录才能生效。”

  看哪些能吸,哪些不能吸。并将探索结果填在记录表里。

  门 票

  将探索结果在空格里打上“√ ”或“ × ”。

  2、幼儿操作完成门票。(幼儿依次探索盒子里的物品并及时做好记录)

  3、幼儿表达记录表结果并共同验证,师进行小结提升。

  第二关:扫雷行动。

  1、巫婆在前方草地上埋了许多地雷,这些地雷都是用铁质的材料做成的,我们用手中的扫雷工具——磁棒,看能不能将地雷扫除掉。记住:千万不能踩到地雷,也不能用手摸,否则地雷就会爆炸,还有不要发出声音,当心巫婆发现我们。

  2、幼儿用手中的条形磁铁把地上的地雷(各种造型的铁质小铃铛)吸上来。让幼儿再次感受磁铁吸铁的特点。

  3、小结。

  第三关:钓吃人鱼。

  1、教师:前方有一条河,河里有许多吃人鱼,我们必须用我们的磁棒将鱼吸上来,才能顺利通过小河。

  2、提供了许多木质小彩鱼,幼儿尝试用磁棒吸,不成功的情况下提供给小铁夹子、回形针、扭扭棒,提示可以借助这些铁质的物品将小鱼吸上来。

  3、幼儿必须用手中的磁铁将小鱼吸上来,放到老师的大盒子里。

  4、小结:幼儿个别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知道有些东西虽然不能被磁铁吸住,但是可以借助一些铁质材料同样也会被磁铁吸住。

  第四关:营救芭比。

  1、师:马上就要看到芭比了,可是巫婆施了魔法,让她们每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小磁铁,并且把她们藏在了小瓶子里、盒子里,还有袋子里。小磁铁门,你们千万要记住两点才能救出芭比:(1)、不可以直接用手去拿芭比;(2)、必须用你们手中的武器,在盒子、瓶子、袋子的外面救出芭比。听明白了吗?

  2、幼儿分头行动,分别在玻璃瓶里、纸盒里、塑料袋里、以及布包里用磁铁救出芭比。(通过操作感受磁性的穿透性)

  3、比比谁救的芭比多,并把她们吸在磁棒的另一头,小结营救芭比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对磁铁的穿透性特征的认识。

  三、分享与交流

  让芭比躺在小床上(记录板)复活。请小勇士们告诉芭比,我们营救她们闯过哪几关?用了什么办法?(帮助幼儿提升对磁铁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四、延伸活动

  1、欢度胜利,在操作板上做使芭比随音乐跳舞的游戏。

  2、师当磁铁、幼儿当芭比或者幼儿两两组合,做“磁铁和芭比”的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一、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三、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啊?”将红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红米在跳动。提问:小朋友们,大米是个舞蹈家,她是怎样在舞台上跳舞的?(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棍敲击鼓面使得鼓面震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实验3:让锣、拨、钢琴、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后马上阻止震动,发现震动消失声音也消失了。使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让幼儿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3、让幼儿通过进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分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教育幼儿在活动中轻轻地说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四、使用声音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自制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天气冷暖情况,自己增减衣物。

  2.了解让身体变暖和的方法,照顾自己。

  活动准备:

  1.热豆浆一杯。

  2.手偶一个。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手偶表演引出活动。

  1. 幼儿观看老师进行的手偶表演:天凉了,一个小朋友对自己说:“到户外活动一会就会暖和的。”于是这个小朋友在户外跳绳,踢毽子,不一会感到有点热了,将外套脱下,拿出手帕擦擦汗。休息一会说:“赶快穿上衣服吧,当心受凉。”最后他开开心心的去好朋友家做客。

  2. 教师:刚才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到户外活动?感到热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感到凉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

  二.天气变了,提醒幼儿要随时增减衣服。

  1.教师: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深秋的'天气和夏天比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我们感到冷,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可以戴手套,围围巾等。)

  3.教师:天气凉了我们还可以做什么让自己变暖和呢

  三.请幼儿到户外活动后进教室谈谈感受。

  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教师提出户外活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教师:去户外户外活动有什么感觉?

  3.教师:如果感觉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请幼儿喝热豆浆,感受天气冷了喝豆浆也会变暖和。

  教师:喝了热豆浆有什么感觉?

  五:结合幼儿用书,热和冷时该怎么办。

  1. 教师:看第10页的图,操场上的小朋友在干吗?活动后身体有什么感觉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 教师:感觉热了小朋友该怎么做的?

  3. 教师:看第11页的图,小朋友感觉怎么样了?可以怎样做就变暖和了。

  师生共同:感觉冷和热时应该做防御和调节措施。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灯的种类及灯的发展历史。

  2、尝试按类摆放、布置等的展览。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灯或者灯的资料。

  2、幼儿用书:《灯》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介绍,了解灯的种类。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收集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

  教师:请你们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你带来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看看你们带来的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种类的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灯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盏灯?为什么?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灯?

  2、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展览,引导幼儿观看各种不同的灯。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怎样让大家都能观赏我们带来的灯呢?(教师引导幼儿提出布置灯的展览)

  教师:怎样布置展览才能让别人看的更清楚呢?(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注意不重叠摆放等。)

  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灯的展览,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灯。

  教师和幼儿共同观看灯展,引导幼儿进行评选,选出最受欢

  迎的灯、最特别的灯、最可爱的灯等。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教师: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灯,你知道灯是怎么来的吗?以前的灯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灯》,了解灯的发展历程。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用书、有关等的资料等介绍灯的发展历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灯的历史。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回忆,了解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和主要特征。

  2、通过讨论、交流,丰富幼儿花卉的知识和经验,了解在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

  3、乐意观察植物,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点:了解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和主要特征。

  难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

  活动准备

  1、四季特征的图片。

  2、师生与家长共同收集四季常见的花卉图片。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花卉图片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回忆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

  师:你们知道这是些什么花?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认识荷花、菊花、腊梅花同上。

  2、出示四张代表四季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四季的特征。

  师:你发现这四张图片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书的变化等来判断。鼓励幼儿相互讨论,说己的发现。

  3、拓展幼儿知识,引导幼儿正确分类。

  师:春天还有什么开放?你还知道哪些是在春季开放的?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

  认识夏天、秋天、冬天的方法提问同上,鼓励幼儿把知道的花插入或放在相应季节的图片。

  效果分析: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花卉的知识懂得的不多,所以在教学中带孩子一边参观一边学习,孩子们居然也能过目不忘,在参观中幼儿掌握了很多知识,能说出很多不同的地方,说出名字,通过学习,知道了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卉,能与同伴自如的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指纹印画,引起幼儿对指纹的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来画的吗?(手指 印的)真有趣,手指也能画出这么好看的图画,我们也来印一个手指 印好吗?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并给幼儿发放大镜)

  分析:通过一幅漂亮的指纹画来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二)认识指纹,观察指纹。

  1、认识指纹。

  师:请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纹理,有线条,像一个一个 的圈 )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那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指纹,

  (1)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

  师:大家互相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一样吗?

  总结:同伴的指纹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指纹是不是相同; 师:(让幼儿拿出自己父母的指纹图,并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小伙伴的`指纹原来和我们自己的是不一样的,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很像,他们的指纹和我们的一样吗?

  总结:爸爸妈妈的指纹和我们的也不一样。(3)比较双胞胎的指纹是否一样; 师:(拿出双胞胎的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都知道双

  胞胎长得特别像,基本一模一样,那么他(她)们的指纹是不是一样 呢?

  总结:双胞胎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4)教师小结: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分析:在“认识指纹,观察指纹”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层比较的方法,首先从身边的小朋友开始做比较,接着引申到自己的父母, 继而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注意力的

  双胞胎”身上,因为不能立即找到活生生的双胞胎,所以我在活动之前先准备好了双胞胎指纹的图片。通过几个层次的对比与观察,这样可以使幼儿更加形象地认识指纹的“异样性”。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过冬方法。

  2、学习与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察过腊梅花、松树、自然角种植水仙花等植物在冬天的状况。

  2、班级幼儿养植过水仙花

  3、幼儿美术用书《立体树》

  [活动过程]

  一、结伴讨论

  1、谈话:冬天里,你见到过有哪些植物不怕泠?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二、交流分享

  1、认识冬天盛开的.花

  (1)认识水仙。观察自然角里养植的水仙,讨论养水仙化的方法,并小组认养水仙花,做好生长记录。

  (2)认识腊梅花。认识梅花的种类、颜色、形态等,用怎样的材料来表现梅花等。

  2、不怕冷的松树:将收集到的有关松树的材料进行交流。

  三、动手制作

  1、教师讲解制作立体树的方法,幼儿学做立体树。

  2、教师观察幼儿制作情况,适时地予以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为活动背景,使幼儿对月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让幼儿了解月缺月圆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对月亮圆缺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月亮缺——圆——缺的变化规律,知道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

  2、激发幼儿对月亮圆缺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3、培养幼儿的倾听、理解能力以及进行简单记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月缺月圆的变化规律。

  难点:让幼儿知道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

  活动准备

  月亮变化周期图,演示操作教具等。

  2、谈话:天上的明月。

  月亮每天晚上都会出来吗?出来都是一样大的吗?请小朋友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月亮的不同样子。

  3、观看月亮变化周期图,感知月亮圆缺的周期性变化,同时了解“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

  讨论:月光是从哪里来的?月亮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圈是多长时间?月亮在转动时会有怎样的变化?

  教师小结:月亮的.变化是因为地球自转和围绕着太阳公转的结果。每年阴历的初一、初二是月亮一个周期变化的开始,最开始的月亮,细细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我们把它叫“新月”。然后,月亮会慢慢变胖,像镰刀,像小船,到了初七、初八,月亮变成了一个半圆,我们把它叫“上弦月”。到了十五、十六,月亮变成了一个大圆盘,这时候,也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我们叫它“满月”。然后,月亮又会慢慢地变成半个圆的“下弦月”和月牙形的“残月”,月亮就是这样重复着缺——圆——缺这样一个周期性的变化。

  4、请幼儿用手电筒、小皮球、乒乓球作演示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情景,进一步感知月亮周期性的圆缺变化。

  活动延伸:

  1、故事《嫦娥奔月》,丰富幼儿关于月亮的知识。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并作简单的记录。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06-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大班科学教案《赛车》03-30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04-17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07-23

大班科学教案(热)07-21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07-21

大班科学教案(集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