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11:33:3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彩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

  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

  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

  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识

  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

  (4)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练习: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

  (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

  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写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写出)

  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吗?

  学生独立尝试,全班展示。

  2.实践活动,感受1毫米的长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验1毫米的长度。

  (4)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

  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

  (1)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

  (2)尝试量一量。

  ①媒体显示两种量曲别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②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

  ③开放测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理。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km和m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二、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教科书第26页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括号中。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mm为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其测量误差。

  3.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先估计100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4.铅笔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关问题?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

  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

  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的,有些题目这样并不能很简便,做时要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

  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复习题:

  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2、口答:

  35与43的.和是多少?

  67与35的差是多少?

  25乘以4的积是多少?

  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

  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

  (1)36与44的和乘5,( )?

  【积是多少?(36+44)5】

  (2)25减去64除以8的商( )?

  【差是多少?25-648】

  二、学习新课.

  (首先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1、出示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集体讨论:

  (1)这道题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关系式怎样表示?

  (求商.用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

  (2)能直接算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

  (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

  (3)题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表示的?

  (题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

  (4)那么必须先算出什么?后算什么?

  (必须先算被除数是45+39=84,除数是45-39=6,后算商,846=14.)

  (5)怎样列成综合算式?把谁写在前面、后面?为什么?

  (因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数45+39写在前面,除数45-39写在后面.)

  45十3945-39

  (6)怎样表示要先算出45+39和45-39?(必须要加上小括号.)

  (45+39)+(4539)

  =846

  =14

  2、引申、变化.

  把例2改成:45与39的和乘以45与39的差,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这道题求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

  (45+39)(45-39)

  =846

  =504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列出综合算式.

  (1)3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2)25与4的积,减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连线.

  3、列综合算式.

  4、根据四则算式的意义,把算式读出来.

  (1)274+545(27乘4的积,加上54乘5的积,和是多少?)

  (2)(72+28)(72-28)(72与28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思路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

  列综合算式解下面各题.

  (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

  (2)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

  (3)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

  (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 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动手完成。

  5.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

  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 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 2、三角板对比的

  板书:直角等于90度

  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锐角 小于90度

  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钝角 大于90度

  2. 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

  3.读一读,平角、周角。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 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平角

  你们想当魔术师吗?

  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让学生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板书:画平角。让学生也跟着画平角,齐读两遍平角的特征。

  2.学习周角

  我还会变呢,翻动平角纸,这又是什么角?说理由。画上符号,要求学生也画上两个直角符号,变!这就是周角,听!同学们好 我是周角,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

  讨论: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生按顺序展示后,教师板书:1周角=4直角=2平角=360

  定义:有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让学生试着用活动角转动周角,画周角,然后,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齐读周角的特征,再齐读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三、进一步感受平角、周角。

  1.伸出一条胳膊。旋转平角、周角。同桌互相转,展示转。学生评价。

  四、补充钝角范围

  师:老师有个问题,180度,360度都比90度大,但他们不叫钝角,再平角上展示活动角,活动角的一条边,在0度90度区域形成的角是锐角,在90度180度形成的区域形成的角是钝角,请学生说一说钝角比谁大?比谁小?

  生回答后, 板书:而小于180度。

  五、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周角、平角。

  互相说,展示说,评价。

  六、巩固练习.

  1.游戏,用纸扇摆角,同桌说角,老师摆角,考同学说角

  2.判断:⑴平角是一条直线,⑵周角是一条射线,⑶一个周角等于四个平角,

  3.抢答题:⑴从小到大排序:直角、钝角、平角、锐角、周角,⑵从大到小排序:直角、钝角、平角、锐角、周角。

  4.再出一个难一点的题:(要求说清理由)

  1=752=? 3=? 4=?

  七、总结

  你们知道了平角、周角,现在让你扮演角色,平角、周角,做个自我介绍吧!

  板书设计:

  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比90角小 比90角大 1平角=2直角=180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认识直角》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教材P77~80。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学准备: 三角板、纸片、钟、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角。

  1、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角,现在你知道角是由哪几局部组成吗?(指名汇报)

  2、谈话:看看这个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吗?

  (指名一生上前指角,指出有4个同样的角)

  在纸工袋上有几个这样大小的角?三角板上呢?

  3、谈话: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角都有一个一起的名称,叫“直角”。一般我们还要在直角上标上一个符号来表示直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角。

  二、折角。

  1、 谈话:那么你想自身来折一个直角吗?(课件出示例2)

  (同学用圆形纸和不规则纸折角)

  2、 提问:比较你折的两个直角,有什么发现?

  再与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

  (同学分别比较后汇报)

  3、提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直角都是一样大小的)

  三、找角。

  1、谈话: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直角,你能从教室里找到其他的`直角吗?等会儿要请你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

  (同学找直角)

  2、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全班交流)

  3、谈话:小朋友真棒,找到了那么多的直角。其实啊,在我们经常看见的钟面上也有直角,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例1想一想)

  (同学交流,教师在钟面上拨一拨,并验证)

  4、谈话:当然在我们数学书的封面上也有直角,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呢?

  (同学汇报,两种方法。)

  下面就请你用自身喜欢的方法找到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同学活动)

  5、提问:你找到几个直角?谁来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6、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用任意两块三角板拼出一个直角吗?

  (同桌合作拼直角。

  指名汇报,并展示拼出的直角,另请生验证。)

  四、画角。

  谈话:拼了角后,你想把直角画下来吗?

  (同学在书本P74点子图上画一个直角。

  指名展示,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怎样验证?

  教师在点子图上示范画直角,同学再画一个直角)

  五、认识锐角、钝角。

  1、 谈话:刚才我们折了直角,画了直角,并知道在生活中 有许多直角。请你再看看这几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哪一个是直角呢?

  这个角比直角(小),它也有一个名称,叫锐角。那么这个角比直角(大),名字叫钝角。看一看你们的三角板上有锐角和钝角吗?谁来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1、想想做做第4题。

  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

  同学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1、想想做做第5题。

  照下面左图的样子标出其他各图形中的直角。

  同学独立完成,指名展示、汇报。

  六、练习。

  1、想想做做第6题。

  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1、想想做做第7题。

  在右边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

  七、总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1、2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谈话:小朋友,新年好!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是老师第一次帮小朋友们上课,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能相互合作,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好不好?

  2.口算:16÷4= 48÷8= 30÷6= 56÷7=

  24÷3= 45÷9= 25÷5= 64÷8=

  问:你想到哪句口诀?

  二、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计算,但是,有时候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时候,有时候可以正好分完,有时侯却不能正好分完。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新课

  1.提出问题。

  (1)新年里,小朋友们来小红家作客,妈妈拿出10枝铅笔,她要考考小红,妈妈要小红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分给客人们。请小朋友们帮小红参谋下,怎么分才合理。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3)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同桌同学拿出10根小棒代表十枝铅笔一起来分分,并把分得的结果填在书本第一页的表格中。

  2.探究新知。

  (1)分一分(出示纪录表)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枝还剩几枝,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教师一边演示一边交流答案。

  (2)说一说

  ①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②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像这种正好分完的还有其他分法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1枝还能分吗?

  强调:这1枝铅笔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板书: 10÷3=3……1

  ③认识与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赶快看书,看哪个小朋友先找到。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4)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2枝还能分吗?

  ⑤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6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6)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4枝还能分吗?

  强调:每次剩下的.枝数不够分的情况下才有余数,所以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4)概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四、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总结全课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告诉你的伙伴!

  2.你认为今天的新课要注意些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份后有余数的情况?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课外延伸

  回家拿出12颗糖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写一个除法算式,看看有几个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明天来告诉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数学教案07-2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5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29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07-23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07-23

小学数学教案(精华)07-21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