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2 12:07:0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10篇【实用】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10篇【实用】

科学教案 篇1

  执教: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美向阳

  时间:20xx年4月6日星期四下午第二节

  内容:三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课前谈话:

  中午我到你们教室里面,很多同学很热情,有学生问我贵姓。板书:姜,杭州。看到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出题考考大家。一个啤酒瓶的盖和一个塑料球,请你比较一下,哪个重?哪个轻?

  塑料球重,铁盖轻。

  那我问:塑料和铁比较,哪个重?

  铁。

  哎,那怎么??

  塑料球大,铁小,就塑料球重。

  那同样大小的塑料和铁哪个重?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哪个重?

  那谁来猜猜看,今天我们学什么?

  黑板上写着。

  140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你们会观察吗?

  会。

  怎么观察?

  一生上台演示。

  他是怎么观察的?

  生:他是将物体扔下去观察的。

  你认为他这种观察好吗?

  生:不好。

  为什么?

  扔下去可能会将水溅出来,可能打破了玻璃容器。

  1407啤酒瓶盖到底是沉还中浮?

  教师演示:沉,浮。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观察?

  生:竖的让它下去。

  今天我们观察的是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所以我们将物体放下去的时候要让尽可能多的水浸到水里。

  演示:啤酒瓶盖在水中是沉的。

  刚才还有一个塑料块,那怎么来观察?

  完全浸到水里,看看它是沉的还是浮的?

  浮的。

  像铁盖那样,碰到容器的底部的叫“沉”;像塑料块这样,不接触容器底部的叫“浮”。

  1411如果不给你们提供水,你能观察判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用2分钟时间来观察判断。)

  学生:能。

  为了让大家节省记录的时间,我建议大家用“↓”表示沉,用“↑”表示浮。

  小组长上台领取材料。

  请大家抓紧时间。

  你们都整理好了,请大家把材料整理一下。

  我刚才到各个小组收集一些判断比较快的同学,每个小组选择了一个。

  你刚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1:根据重量。重的沉下去,轻的浮起来。

  生2:我用手去感觉。

  大多数同学都是用轻重来判断的。只有一种判断大家是一致的,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那到底它们在水中到底是沉的还是浮的,看来还是要将它们放入水中,然后分成两堆。(实物投影:把这些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观察,然后把它们按沉浮分为两堆。)

  1419请你们将地下的水拿上来。

  请你们将物体按沉的和浮的分成两堆,然后将水放到到地下。

  1422建议卡A:观察:沉的`物体和浮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浮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比较:沉的物体与浮的物体的大小、轻重?思考:怎样的物体沉?怎样的物体浮?

  1425怎样的物体是沉的?怎样的物体是浮的?

  生:比较大的,比较重的都是浮的;比较小的,比较轻的都是沉的。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齐:没有。

  现在有很多同学又举起手来了?

  生1:弹珠也是沉的。

  生2:那如何石头很大很大的也要浮起来了。

  生3:那铁的……

  有人提出疑问了?

  生1:如果木块是很小很小的,它也会浮起来的。

  如果一块很大很大的铁,放在水里也是沉的。

  师:跟轻重有没有关系?

  现在我们又有新的说法了??

  物体的大小跟它的沉浮是没有关系的?物体的轻重跟它的沉浮也是没有关系的?可不能都是有关系的?

  1430比如说,我们撇开物体的轻重,那到底是大的物体沉呢?还是小的物体沉?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是一种好方法。请大家讨论一下。

  投入出示:我们用怎样的物体来继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431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1433同学们,我们先静下来。

  木块是大的,石头是小的,回形针是小的,

  如果我们将回形针做成木块一样大小?那他的沉浮还是一样吗?或者说我们从木块上取下一块跟回形针一样大小的,那它的沉浮还会一样吗?

  一样,不一样争论不休。

  如果老师再为你们提供一套材料,那你们认为会有什么变化吗?

  我这儿正好准备了一套材料,它们的大小都是一样,就是轻重不一样,大家先比较一下,然后再来看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先请大家把桌子上的材料整理好。

  把水拿上来。

  1437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

  1440我们用怎样的物体来继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你们刚才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重的是沉的,轻的是浮的)

  根据刚才你们的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像刚才那样几块一样大的物体在一起,我想看轻重和大小是可以看出他们沉浮的。重一些的物体容易沉,轻一点的物体容易浮。

  生2:一些物体在大小一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轻重和沉浮是有关系的。重的是沉,轻的是浮。

  师:根据刚才的材料,我们通过观察以后发现是不是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球,看上去他们大小是一样,轻重一样不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通过掂说明他们的轻重不一样。我把这些球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呢?

  生:两沉两浮。

  教师演示,两个沉下去了。

  剩下的两个球会怎么样呢?哪个会浮起来一点,哪个会沉下去一点?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下节课再见。

  板书:

  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 ↑

  重 轻

  小 大

  轻 重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x##b。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现: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萝卜的不同特征,指导萝卜的品种。

  2.初步尝试在表格上记录自己猜想的结果。

  3.愿意进行探索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目标制定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制定,全面、有效。

  活动准备白萝卜、胡萝卜、一点红、绿萝卜的实物准备;小刀一把;再准备一块砧板。

  活动过程

  一、萌发探索萝卜的兴趣,教师引导师:小朋友,小兔菜地里的萝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拔萝卜吧!

  师幼随着音乐,拔萝卜。

  二、 感知萝卜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表面)师:你拔了一个什么颜色萝卜?

  师:白色的萝卜形状是怎么样的?(椭圆形)师:白色萝卜叫白萝卜。

  --一点红师:萝卜上有白色、有红色,这叫一点红。

  --胡萝卜师:这个萝卜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状的?

  --绿萝卜师:绿萝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心灵美。

  绿萝卜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这些萝卜是长在哪里呢?(泥土里、田里)--出示PPT师小结:其实这些萝卜是一个大大的根,长在泥土里,我们需要用大大的力气把它们拔起来。

  三、 萝卜分类货架上四个框框,有红色、绿色、橘黄色、一点红的.四种颜色的框框--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萝卜的类型进行分类师小结:我们认识了萝卜的颜色,这些都是萝卜表皮的颜色,就像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一样。

  四、观察、记录萝卜皮肉的颜色如果把萝卜切开来,会是什么颜色呢?

  --出示表格师:这张表上有什么呢?表格上的小问号是什么意思呢?眼睛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依次贴上不同的颜色标志--切开相应颜色的萝卜,让幼儿进行验证。

  师小结:原来呀,白萝卜和胡萝卜表皮的颜色和肉肉的颜色是一样的。

  师:一点红、心里美的萝卜切开来是什么颜色呢?

  --拿2张颜色图片,上来贴在表格上。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选了哪几种颜色?为什么?

  --女孩子、男孩子分组粘贴,进行猜想一点红--切开来(白色)心里美--切开来(枚红色)五、品尝萝卜师:那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萝卜吗?---喜欢、不喜欢。

  教师小结:其实,萝卜的营养非常的好,也很好吃,我们要多吃它。小兔为了感谢我们给我们送来了很多好吃的萝卜,你们想怎么烧呢?陈老师这里也有几种烧法,一起来看一看吧。有。。。

  师:"你们想不想吃啊?"-------想师:"我们樱桃班里的甬港饭店已经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萝卜宴,我们也一起来尝尝吧?------好(放音乐结束)对于小班幼儿,创设情境的教学是有效的导入方式。

  有幼儿说"像小老鼠的脑袋",教师可以抓住时机,以此来丰富幼儿的想象。

  对幼儿抓得比较紧,牵着幼儿走。应以对话的形式和幼儿进行交流,让活动更加生动、流畅,按萝卜的自然属性颜色进行分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形象生动的表格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对小班幼儿,这种表格的记录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维定势。"眼见的才是真实的,不能想当然。"切萝卜的方式,应该多角度去切,让幼儿切实查证萝卜里面的颜色,这样才是科学的。

  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儿的食欲。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

  ● 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为全班学生准备:两张大白纸、记号笔。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

  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图: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

  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

  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预设: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 ;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

  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

  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

  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 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性活动:

  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五、课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 (意图: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结构。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知识和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个小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爱迪生发明创造的小故事。

  (1)出示,教师谈话:老师今天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大朋友。他是谁?知道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述爱迪生的故事: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你知道哪些呢?

  (4)学生回答。

  (5)谈话:不错,电灯就是爱迪生最著名的一项发明,它的出现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光明的世界。可是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爱迪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6)教师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如果第一课已讲过,可以换一个故事)

  (7)思考:弗莱明和谢林斯基的成功都是从什么开始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玩玩具,提问题

  1、谈话:提问题原来这么重要,那么你们会提问题吗?我们今天就开展一个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最棒!

  2、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具体活动要求如下

  (1)、活动时间:5分钟。

  (2)、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再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好,最有研究价值。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暗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把提出的问题整理、汇总、记录下来。

  4、学生分组进行汇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把本组提出的问题告诉大家。

  5、交流、评价。根据小组提问题的情况,全班评议,民主评选出班内的最优秀的提问题小组。

  三、解读“科学是什么”

  1、谈话:我们的小科学家生涯是从提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呢?

  2、学生回答。

  3、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引导学生自述探究的经历,理解“科学是什么”。

  4、回顾今天做小科学家的经历,让学生说说对科学的体会。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玩具。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4、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同学们?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作品怎么样?

  学生评价作品。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

  5、课堂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问:谁来说说你得了几颗星?为什么这样评价自己?

  6、拓展活动

  师:40 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对常见的蛋宝宝感兴趣,激发幼儿爱吃蛋的情感。

  2.了解不同的蛋有大小、外壳颜色的不同之分,尝试剥蛋壳。

  3.知道几种常见的蛋宝宝的名称,初步了解不同的蛋有相同的结构——蛋壳、蛋清、蛋黄。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几种常见的蛋宝宝的名称,知道蛋有大小、外壳颜色之分。

  难点:初步了解不同蛋宝宝有相同的结构。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生的鸡蛋、鸭蛋、鹌鹑蛋各1个;煮熟的鸡蛋、鸭蛋、鹌鹑蛋个数与幼儿人数相等;碗3个,盘子、毛巾若干,轻音乐;《爱吃蛋》歌曲视频;煎蛋用的电磁炉、锅、铲子、油;相机;会生蛋的动物图片。

  知识准备:幼儿吃过完整的煮鸡蛋,知道鹅、鸡、鹌鹑等会生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摸摸乐”。教师用一个大口袋里面放上很多蛋。请幼儿摸一摸,并猜一猜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大口袋,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请你们伸进小手去,摸一摸、猜一猜吧!

  提问:你摸到的东西有什么感觉?(硬硬的、滑滑的)你猜到是什么了吗?(蛋)

  评价语:

  硬硬的、滑滑的——你形容的可真不错!

  硬硬的、滑滑的——你的小手可真灵巧,感觉的非常对!

  蛋——哦,你猜对啦,就是蛋宝宝!你可真棒!

  渗透蛋有大小之分:小朋友们可真棒,一下就猜出了是圆圆的、硬硬的、滑滑的蛋宝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和蛋宝宝做游戏吧!首先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蛋宝宝吧!一定要轻轻地、小心翼翼的拿,千万别把蛋宝宝摔坏了。请你看看自己的蛋,再看看其他小朋友的蛋,谁拿的蛋是最小的?谁拿的蛋是最大的?谁拿的蛋和老师拿的蛋一样大?

  (二)展开:

  1.认识蛋的外形。

  引导语:小朋友们摸到的硬硬的、滑滑的是蛋的蛋壳,请你快看看蛋宝宝的蛋壳一样吗?

  提问:你拿的蛋蛋壳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语:原来有的蛋大、有的蛋小;有的蛋壳是白色的,有的蛋壳颜色偏红、有的是浅绿色、还有的蛋带有花纹(出示课件)……不同的动物生的蛋宝宝是不一样的。那你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吗?

  2.蛋与妈妈一一对应。

  (1)引导语:瞧,有三个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宝宝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出示课件鹅、鸡、鹌鹑,课件让妈妈们说话,介绍自己的蛋宝宝,幼儿通过倾听,出示蛋宝宝。)

  提问:谁拿着鹅妈妈的蛋宝宝?谁拿着鹌鹑妈妈的蛋宝宝?谁拿着鸡妈妈的蛋宝宝?

  小结语:妈妈们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她们找到了蛋宝宝,谢谢大家!

  (2)简单了解会生蛋的动物。

  引导语:世界上还有许多动物妈妈也会生蛋,小朋友知道那些动物妈妈会生蛋吗?(幼儿自由答) 出示课件。

  小结:世界上有很多动物会生蛋,麻雀、喜鹊、孔雀、鸵鸟、乌龟、鳄鱼、蛇等等。动物世界可真神奇!(哦,小朋友,蛋宝宝有些累了,让我们先把他们放到小盘子里吧!)

  3.认识蛋的内部结构。

  引导语:我们刚才了解了许多关于蛋宝宝的知识,那老师想要再考考小朋友,你们知道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吗?那我们可以怎样看到蛋宝宝的里面?(幼儿回答)

  小实验:(相机辅助)

  (1)生蛋(将生蛋打在碗里,每种蛋打一个。)

  提问:每个蛋宝宝里面都是一样的吗?(是)

  小结:虽然蛋宝宝的外形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有蛋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蛋黄。生鸡蛋里面的蛋清都是透明的,蛋黄都是黄色的。

  (2)熟蛋(教师做煎蛋)

  引导语: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熟蛋的蛋清和蛋黄是什么样的?(教师操作,煎鸡蛋。)

  小结:蛋熟了之后,蛋清就变成白色的了。哇,好香啊,真想吃一口。

  4.蛋的营养。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蛋宝宝特别的有营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而且也特别的好吃,有一首歌曲就是赞美蛋宝宝的,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小朋友们来吃蛋,蛋类食物最营养;卤蛋蒸蛋和茶鸡蛋,常常吃蛋最健康;小朋友们来吃蛋,蛋类食物最好吃;蛋饼蛋糕和蛋花汤,天天吃蛋身体棒;噢,奇妙的.蛋,噢,奇妙的蛋,小朋友们来吃蛋,天天吃蛋身体棒!)

  小结语:哦,原来蛋宝宝可以做出那么多好吃的食物,看的我都流口水啦!多吃蛋可以让身体棒棒的、健健康康的。老师知道你们一定非常的喜欢吃蛋,对吗?

  (三)结束:请幼儿动手剥鸡蛋。

  引导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剥下蛋皮,吃美味的蛋宝宝吧!(播放轻音乐。)

  活动反思:

  蛋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也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吃的食物,小朋友们很熟悉它。但大部分幼儿不了解蛋的名称及结构特征,所以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蛋,我设计了此次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并让大大小小的蛋宝宝来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的探索兴趣。我将活动的重点定位知道几种常见的蛋宝宝的名称,知道蛋有大小、外壳颜色之分;难点是如何让孩子发现不同的蛋有相同的结构。

  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比蛋(认识不同的蛋)——打蛋(了解生蛋及熟蛋的内部结构)——吃蛋(激发幼儿爱吃蛋的情感)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来认识蛋宝宝。整个活动,孩子们的探索愿望还是很强烈的。活动后,我们预引导幼儿了解更多会下蛋的动物,加深他们对事物的探索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认识到两种世界的不同,引出“材料”这一研究主题,启发学生对材料做出思考。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

  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

  3.出示要求:

  (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

  (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单独发放活页表格)。

  (3)把无法确定的物品序号写在“其他”那一格。

  提示:音乐响起时,整理好材料,准备发言。

  4.分发材料,小组分类、记录,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给常见的14种物品进行分类的.活动,让学生在比较、分类中体会同种材料不同物品的共同点,感受材料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三、研讨

  1.我们把物品分成了哪几类?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适时指导:衣服、毛巾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可乐瓶、橡皮筋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教师简单介绍纤维)。

  2.每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

  塑料——轻、颜色多、光滑

  金属——有光泽、打不碎、会生锈

  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上

  橡胶——有弹性

  玻璃——透明、光滑、会反光、容易碎

  纤维——柔软、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各小组讨论后开展全班交流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对物品的分类结果及材料特点的描述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3.小结:有些物品是由塑料、金属、木头、陶瓷、玻璃、纤维、橡胶等单一材料做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做成的。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先参与分类的活动,后对各种材料的特点进行讨论,从中体会每种材料的特性,进而意识到人们就是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制作成不同物品的。

  四、拓展

  通过课件展示自然材料被加工成人工材料的例子,并向学生讲述人们常常要将自然材料加工成人工材料,目的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材料的来源,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材料的欲望。

  【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

  橡胶纤维木头

  陶瓷其他

科学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

  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

  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等)

  三、教学重、难点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介绍(最好有课件、图片)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

  设计的细节

  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

  选用什么材料做?

  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

  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

  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

  六、作业设计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课展示

  七、板书设计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

  集热箱、保温箱、控制系统

  简图:

  我们的设计方案

  八、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精选)07-24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精品)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优选)07-26

【精】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华)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