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3 08:15:10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我们的错误》是坦桑尼亚小说家、语言学家沙班?罗伯特的一首诗歌,入选教材时有改动。诗歌的作者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警醒错误的存在,歌咏、赞叹“我们的错误”。根据《课程规范》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2、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3、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理解、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教学重点是:抓住能唤起学生心灵震动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资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执教《我们的错误》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歌的外表,而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领会作者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资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充沛利用教材,又要大胆拓展教材,构建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模式,不时提升每一个小朋友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错误总象抛甩不掉的尾巴随同人的终生,总是和人们如影随形。无论你是凡人还是伟人,也无论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错误就象一位不速之客,时不时的不期而至,和人们相遇相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外国诗歌,名字叫《我们的错误》。请大家翻开教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熟悉作者。同学们注意到本首诗歌的作者了吗?有没有相关的资料和大家交流?课件出示作者和其作品风格的简介。

  3.导入新课:作者完全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人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我们的错误》一课,来进一步端正面对错误的态度。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功。导入新课局部的铺垫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接触的外国诗歌不多,对作者也很陌生。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渲染烘托,就为学习诗歌奠定了比较好的心理基础,也巧妙地渗透了诗歌所包括的精神实质。]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扫清读书障碍。熟读诗歌,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如:根除、畏缩不前、必修、研读。

  2.自主、独立学习。画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认真体会,可以在旁边做出批注;有不懂的问题要标志出来。

  3.合作研讨。小组交流初步的阅读的感受。交流的主要话题:

  用自身的话的说出诗歌表述的主要观点;诗歌的层次结构;诗歌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形象的比喻,有什么好处;与生活现象结合,对诗歌进行质疑问难。

  4.检查、反馈自主学习的情况,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下面的环节设计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首先体现在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沛的'机会来读书和质疑问难。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都是要通过学习实践才干检验出来的,这样,教师才不至于闭门造车,课堂才不至于僵化。]

  三、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研读、拓展、深化和迁移。当学生提出自身重点理解的句子的时候,教师随即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内容出示在屏幕上,方便大家交流。

  1.“学习击鼓也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

  句子中的“漏拍”、“舞蹈”用来比喻什么?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待错误的什么观点?联系周围的事情,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讨论,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他们的所见所闻,使学生认清:错误常见,不可防止,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用不着大惊小怪,这是一个人生长的规律,应该用正常的心态去面对。

  2.“失败也可能是胜利之母。”

  这句话,很多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是未必真正做过深入的考虑过,理解这个句子可以涉和到以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失败是胜利之母?什么情况下会一错再错?

  补充从失败的教训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认识。

  3.“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教育要点: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接受教训。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对待错误,要做到,早知道,早改过,才干轻装上阵;错误使人发展,错误使人进步,虽然人们总是渴望不时胜利,但是,客观实际总是挫伤着人们的意志,考验着人类的品德,给人们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确面对,错误往往导引着人们的胜利之路。

  4.“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通,读通它啊,你才会幼稚。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重心长的叮嘱,有感情的朗读体验。想一想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还担心年轻人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教育要点:在生活的常理中,错误不会像辉煌照人的成果那样让人意气风发。错误总是令人讨厌,让人沮丧。但是,诗人却是为错误欢呼歌唱:应该豁达乐观的看待错误,只有这样,才干坚持良好的竟技状态,才干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样恰恰是胜利的保证。

  [设计意图:读书要“进得去,出得来”。引领学生在诗句中徘徊,与诗人共鸣,通过自身个性化的体验,发生个性化的解读。结合学生周围的实际的人和事情,不时端正学生面对错误的心态,胜利完成课堂学习向生活实践的迁移,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四、回归整体,拓展课堂

  1.接触原作,再行深入。给学生提供原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判断:喜欢教材上修改后的诗歌可以,阅读原作也可以,重要的是把自身的感悟放进诗歌,读出感情。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难点: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其间,遇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看注释或查字典。教师不予指导。

  三、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读,一个听。听者发现读音有错,当即指出。两人对某字的读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这个字,留待一会儿解决。如是,二人各读一遍。

  四再读课文。读好停顿。

  下边语句中所画的“/”为停顿处,供参考。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说明]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的过于死板。有的长句,可以停顿两次。这里没有标示出来,是为了供施教时灵活掌握。因为读好停顿,一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学生随着读文言文数量的增多,尤其是随着对内容的`深入理解,会慢慢读好句中停顿的。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返)

  汝之不惠(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无)

  一厝朔东(厝——措)

  无陇断焉(陇——垄)

  六试译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说明]在前面诵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意思能够做到大体了解。两人互相研究、讨论,创造了较准确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提倡借助注释来疏通文意,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此时,教师作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后面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七、、检查课文掌握情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4页第15课。

  教学简析: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它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不能让学生按着老师的预先设计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2、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朗读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给学生留有较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理解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学以致用,根据学生掌握的观察方法,指导写字练习,并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再发展的需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汇发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书写“回”字。

  2、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3、利用掌握的观察方法,观察比较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

  课程资源:

  1、课前多种渠道认识冬瓜和茄子。

  2、选择三种常见的动物(鸡、鸭、鹅)比较他们的异同。

  3、课件《菜园里》,小燕子图片,词卡,音乐。

  教学流程:直切重点——品读深入——说议创新——生活扩展

  学习活动设计:

  一、直切主题,铺垫难点。

  爬楼梯游戏:认读词卡(“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

  小结:学习就像爬楼梯,只要认真努力,就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揭题,读题。]

  [意图:迅猛地带出主题,干脆利落,又降低了朗读训练点的难度,有意识地作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激趣读文:三个词语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躲到课文中的句子里了,你能找的它们吗?(找找;读读)

  三、品读感悟,积累内化

  1、聆听燕子叫声,课件出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说话,出示燕子妈妈的话。

  2、精读燕子妈妈的话,凸现难点。(“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自由读、指名读、比读,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当当燕子妈妈,对身边的小燕子亲切地说说。

  引:小燕子在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鼓励下,赶快飞去菜园看了。

  课中律动:配乐做飞翔动作,飞去菜园。

  [意图:关注学生的角色体验,时刻注意披情入境,使学生对角色的情感有更深的体验。]

  3、课件展示菜园图,说话训练:小燕子发现了。

  [从图入手,帮助阅读。培养良好的口语习惯,说完整的话。]

  4、先分句品读再三句连读小燕子的话,每次的发现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高兴,声音越来越上扬,对妈妈的呼唤越来越急切。

  5、分角色直接感情对读,师读燕子妈妈的话,生读小燕子的话。再现课题。

  [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方式,先精读燕子妈妈的话,多用比读,凸现难点,再品读小燕子的话,采用分句品读后三句连读的形式,充分体会感情的变化。最后通过分角色师生直接感情对读,加以整合,升华情感。]

  四、文本对话,体验升华。

  1、与小燕子对话:

  小燕子,我想对你说。

  我是小燕子,我想说。

  2、挑战小燕子:

  再去仔细观察,冬瓜和茄子还有哪里不一样?

  五、写字运用。

  1、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有什么发现?

  2、师范写。

  3、描一描,写一写。

  [学以致用,运用掌握的观察方法,落实写字教学难点

  先观察范字,再师范写,最后描写实践,扎扎实实完成写字教学。]

  六、延伸拓展,实践运用。

  课件展示鸡、鸭、鹅三种熟知的动物,分组观察探讨他们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汇发展,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语文教案 篇4

  一、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也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

  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二、整体感知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扰乱( ) 狩猎( ) 哀号( ) 喧嚣( ) 喑哑( )

  莴苣( ) 静谧( ) 篡夺( ) 劫掠( ) 酷爱( )

  妒忌( ) 窸窣作响( ) 吮取( ) 惊慌失措( )

  津津有味( ) 毫不犹豫( ) 喙( ) 篝火( )

  螽斯( ) 窃窃私语( ) 更胜一筹( ) 嗉( ) 囊(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更胜一筹:

  (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篡夺:

  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思路提示: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通常会写哪些内容呢?一般情况下会从(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3)种类及分布等方面来写。

  三、探究赏析

  (一)深入理解

  1.文章是怎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的?

  2.细读文章第3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绿色蝈蝈的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

  3.细读第5段,作者是如何将蝈蝈的捕食特点写的惟妙惟肖?试举例说明。

  4.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否不相吻合?

  (二)语言品味

  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请仔细阅读后,画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地窸窣作响。

  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见到蝈蝈声音的独具韵味。

  四、积累迁移

  1.选择一种动物,仿照下面的句子,对其进行描写。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写:

  2.本文选自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它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你怎样看呢?学习本文后,谈谈本文有哪些写作经验可供借鉴。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而这一些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学生。只有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学生才能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谚语的特点,使学习谚语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需要,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预设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理解谚语,对积累谚语有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2、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小博士这次来是想挑选一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组成“谚语学习小队”去考察我们的民族文化。想不想参加?那可得先过课外知识关: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顺利闯关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过学习关,学习《识字5》,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朗读谚语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读书的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这样才能读好书。

  2、配乐范读课文。

  3、同桌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4、读全文。

  三、理解谚语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3、学习谚语:(顺学而导)

  (1)“人心齐,泰山移”(理解“泰山”在此处的作用,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语的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巩固谚语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互对口令。

  3、师生合作背5句谚语,男女学生合作背谚语。

  五、巩固生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

  3、我会写,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

  (2)写正确。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

  (3)写美观。

  4、看看写写。Yìhuādúfàngbúshìchūn

  báihuāqífàngchūnmǎnyuán

  5、摘录自己喜欢的谚语。

  六、拓展实践

  1、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顺利通过了学习关。接下来就是实践关了。

  2、读读收集起来的谚语。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众人划浆开大船。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3、总结:小博士说了,你们全部过关,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参加“谚语学习小队”去考察我们的民族文化。现在布置考察任务: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再收集一些谚语,在班上分类进行整理、交流,然后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谚语,编制一份谚语报,在全校进行宣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7-20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下册教案02-17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精华]07-26

语文教案【精】07-26

(优秀)语文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