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学生自己预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认识新材料。
1、认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
2、塑 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各种颜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学习从上至下地观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征,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兴趣,感受体验大自然中的美丽色彩。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颜色。
2、物质准备:选择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导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周围的花和草,感受周围环境的美,引起幼儿想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的欲望。
教师:这里可真美啊!你们想在这里坐一坐、看一看吗?
二、认识野花和野草。
1、寻找自己喜欢的野花。
教师:这里的草地又干净又漂亮,我们去找一找,再轻轻地摘一朵你喜欢的野花。
2、讲一讲自己喜欢的野花。
教师:你喜欢的野花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上至下的观察。鼓励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再请幼儿与同伴交流。
3、认识野草。
1)、教师:那一片绿色的是什么?小草长在哪里?
2)、引导幼儿拨开小草,观察小草,知道草长在泥土地上,小草的根长在泥土的下面。
三、放松活动。
幼儿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让幼儿感知体验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和快乐。
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其他生活中常见的野花和野草。
科学教案 篇3
一、作者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二、解题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三、字词积累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
四、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试给课文分出3部分,并归纳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中心;本论
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结论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论(第1-3节)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要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
本论(第4-9节)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结论(第10节)提出“希望和前景”。
五、问题探讨
1、前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古希腊因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事实胜于雄辩。(用意是什么?)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2、仔细阅读本论部分(第4-9节),完成以下练习。
(1)试分析这一部分的结构特点。
(2)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离开东方的人文理念,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
第一问,答案在第5段。
第二问,答案在第6段。
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
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4、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东方科学和思想思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计。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主要构造,知道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2、能辨认整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自制钟
2、课件PPT
3、游戏题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时钟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教师小结: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事情,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我们的生活少不了它。
二、播放课件、观察交流
(一)认识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引导幼儿欣赏钟表,从中认识钟面结构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钟表,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PPT课件),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钟表上有哪些数字?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原来钟是由1到12这些数字围成的,不多也不少。
(3)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
师:比比看,两根表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
小结:个子高的是弟弟叫分针,个子矮的是哥哥叫时针。
2、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师:今天时针和分针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小朋友们当裁判员。
提问(1):请幼儿猜猜时针和分针跑步比赛谁跑得快?
提问(2):分针跑了一圈,时针跑了多少?
小结:分钟走一圈,时钟才走了一格。(弟弟长,哥哥短,弟弟跑了一大圈,哥哥一格才跑完)
(二)、认识整点
1、教师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整点运转规律。
提问(1)三只钟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想一想,3点整时,时针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在哪个数字上?7点整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在哪个数字上?
2、老师归纳:当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三、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
1、游戏《修理钟表》
教师充当钟表店的管理员,放歌曲《钟》,幼儿根据老师唱出的时间,在自制的钟面上拨出时间,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2、分组操作,巩固整点
A看时拨钟B看时间对应画时钟
C对应时间插卡D时间时钟对对碰
四、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离不开钟表,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钟表,就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看时间,到点睡觉,吃饭和学习。
活动延伸:
1、户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老狼(教师)出示标有时间(整点、半点)的钟面,请幼儿说出是几点。
(2)幼儿扮演的小兔在自制钟上拨出老师说出的时间。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知道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学过程
一、认识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师说谜语:一只小小虫,飞到花丛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谁来告诉大家,这只小小虫是什么?
二、课件演示
1、我们来看看小蜜蜂长的什么样呀?
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蜜蜂的特征
(1)蜜蜂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头、胸、腹)
(2)蜜蜂的头上有什么?
(眼睛、触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几对翅膀?(两对)
(4)蜜蜂的有几对足?看看三对足长的一样吗?
第三对足跟前面两对有什么不一样?(三对足,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长什么?
小结: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一对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两对翅膀、下面有三对足,蜜蜂全身长着细细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
(1)蜜蜂是怎样采蜜的?
教师讲解: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
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里?
(3)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谁?
2、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知道它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课件演示:蜂产品
四、认识蜂窝
课件演示
1.你们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吗?蜜蜂的房子叫什么?
2.蜂窝是什么形状的?
3.蜂窝是蜜蜂用什么造的'?
知识讲解: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
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
两个钝角都是109°而两个锐角都是70°。
五、品尝蜂蜜
科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传热比赛》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7课。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这课与后面的《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都是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2、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2、学生猜测后摸摸。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三)实验操作 观察汇报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
3、观察记录
4、汇报交流
(四)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1、分析: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
2、讨论: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3、总结实验结论
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播放课件:热传递。
5、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笋的基本特征,知道笋的名称,长在泥土里。
2、培养幼儿对笋的简单观察力,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准备:纸盒娃娃一个,黑色垃圾袋一个,洗干净的笋。
过程:
一、集中宝宝注意,引出课题。
1、出示纸盒娃娃,以纸盒娃娃的口气向幼儿打招呼。
2、纸盒娃娃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3、猜一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请若干宝宝上来摸一摸,然后说说是什么)
4、让全体宝宝轮流上来从纸盒里摸出一颗笋。
二、了解笋的特征。
1、这是笋的什么?
2、笋壳是什么颜色?
3、笋壳上面有上面?摸上去怎么样?
4、笋宝宝住在上面地方?
5、教师用黑色的垃圾袋演示笋生长的.过程:笋宝宝小时候躲在泥土下(用垃圾袋罩住),春天到了,“轰隆隆”春雷响了,笋宝宝听到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它一边说一边使劲地钻呀钻,长呀长,终于钻出来了(演示笋戳破垃圾袋钻出来)。
6、带宝宝模仿小笋的生长。
三、尝试剥笋。
1、宝宝吃过笋吗?
2、吃笋的时候要把笋壳怎么样?
3、教师示范剥笋,边剥边提醒幼儿:要一层一层的剥,笋壳放在垃圾桶里。
4、宝宝剥笋,教师给予帮助,完成快的宝宝提醒观察笋肉的颜色。
四、收拾整理。
1、将地上掉落的笋壳捡干净。
2、把剥好的笋送到食堂,中餐时一起品尝。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精选)07-24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精品)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优选)07-26
【精】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华)07-26